卑诗南部洪灾威胁大温 列市府给居民派定心丸:不担心

加拿大都市网

■ 列市4号路夹河旁路(River Rd.)的抽水站,全天候通过电脑监测水位。

图文: 本报记者张文慈

卑诗南部洪水威胁已蔓延至兰里城镇(Langley Township)等菲沙河谷及低陆平原地区,令人忧虑列治文及附近地区会否面临洪水威胁。

列市府周三向《星岛日报》记者表示,该市有完善防洪排水系统,包括长逾49公里的堤坝、总长600公里排水系统以及39个抽水站,准备妥当可应付洪患,称目前没有洪水威胁,呼吁市民毋须担心。

■ 列市菲沙河水位目前仍属正常。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气象学家瓦格斯塔夫(Johanna Wagstaffe)表示,由于周三异常炎热的天气,加上周五前料出现雷阵雨,预计卑诗将迎来第二轮洪水威胁,导致一些地区洪水灾情恶化。兰里城镇260个物业周三接获疏散预警,芝里华克(Chilliwack)3个物业也已获疏散令,而温哥华市府及列治文等大温的河口城市都严阵以待。

大温区域局(Metro Vancouver)周三向巴恩斯顿岛(Barnston Island)发出疏散警示。菲沙河
谷米逊(Mission)镇水闸的水位为5.5米,假如升至6.3米,则附近居民就要疏散。

全天候电脑监测水位

列治文市府发言人唐善泰(Ted Townsend)周三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市拥有庞大而完善的防洪排水系统,包括鹭岛(Lulu Island)上超过49公里的堤坝、总长600公里的排水管道系统,以及全市共39个抽水站,全天候电脑监测水位变化,形成坚固的保护网(见地图)。

唐善泰透露:“市府每年花费1,100万元用于改善抽水站设施,加高防洪堤坝高度。我们谨慎准备应付洪水,目前并已准备了近4,000个沙包。” 但他强调,目前水位属正常,市府有能力应对任何紧急情况。

根据历史纪录,菲沙河谷最大的洪灾在1894年爆发,由于融雪太过急速,菲沙河水位迅速暴涨,导致列治文出现洪灾。另一场大洪灾发生于1948年,列治文米切尔岛(Mitchell Island)也曾遭到水浸。

不过,唐善泰表示如今完全改观,因为1948年,米切尔岛堤坝未建成,如今不仅米切尔岛有堤坝,温哥华国际机场的海岛(Sea Island)也有堤坝保护,市民不用担心:“我们随时准备应付来自菲沙河、太平洋甚至从天而降的水患。我们有良好的保护系统,因为我们清楚知道危险的存在。”

列市网站资料显示,列市洪水形成的原因,除这次融雪加快形成洪水,也可能是暴雨造成排水不及而形成内涝;或海啸造成海平面上升。列市位于温哥华南方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只比海平面高1米,全市均由堤坝环绕保护。

在2007年的春季,卑诗曾受到大洪水威胁,当年水位最高时只差半米就越过堤坝然后直冲民居,但最后很幸运,水位很快下降,民众逃过一劫。

卑诗紧急救援中心(Emergency Management BC)发言人特纳(Jordan Turner)证实,正在与联邦政府谈判,商讨如何帮助本省的洪水救灾工作。

特纳说,目前卑诗不会要求军队协助,但会要求满足一些特定需求,让联邦政府决定应该提供何种资源,以舒缓洪患引起的紧急情况。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