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万锦卖屋毁约 华裔买家上诉赢官司获赔

加拿大都市网

■一对华裔夫妇在万锦市买屋,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却遭亚裔业主悔约。图片与案件无关。星报资料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

■安省上诉庭驳回业主对强制履行令的上诉。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一对华裔夫妇在万锦市买屋,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亚裔业主悔约。买家告上法庭,获法官颁强制履行令,业主不服提出上诉,被安省上诉庭驳回,兼要向买家支付18,000元诉讼费用。

法庭文件显示,两名业主与各自的配偶居住在万锦市南面一间独立屋。业主与买家在2010年底,达成47万元的买卖协议。买家验屋后,双方再商议售价,业主答应减2,000元,但要求将交易日期押后约两星期。
业主后来拒绝成交,买家向法庭申请强制履行令(Specific Performance),成功取得“等候诉讼证书”(Certificate of Pending Litigation;CPL)。业主未有依时提出申辩,被判缺席败诉。
业主其后提出取消“等候诉讼证书”的动议时,两业主的宣誓书面供词几乎一模一样。两人一致否认有意卖屋,又发誓声称从未接触过地产经纪或与经纪签署任何协议。他们又作证声称没有任何买家“睇楼”,物业也从未挂上出售的标牌。业主并且声称是有人在未知会他们的情况下,意图出售他们的房屋。

经纪声称见证签约

不过,代表业主的地产经纪的供词却与业主的宣誓书有矛盾。经纪声称曾与业主会面,取得他们的身份证明文件,并且是业主签署挂牌协议时的见证人。他作证时又声称,见证买家草签买卖合约,和后来再修订的买卖合约。
其中一名业主后来向法庭承认曾经签署挂牌协议;出售的标示牌也摆放在物业的地上一个星期;也知道物业被放盘。另一名业主的配偶则否认物业曾未有出售的标牌,但承认签署挂牌协议。两名业主均表示从未签署买卖合约。
法官认为两名业主不可信,断定他们曾签署买卖合约但又违反协议。因而裁定买家可以强制履行。
业主向上诉庭表示,原审法官利用新的认定事实权,断定他们不可信。因而作出“即决判决”又称“简易判决”(Summary Judgment)并不恰当。案件应进行全面审讯。
上诉庭法官指出,原审法官无需运用认定事实权便可以作出裁决。因为两名业主的理由前后不一致,与业主自己的地产经纪供词也前后矛盾。
业主又认为原审法官未有顾及两人配偶的意见。
上诉庭法官指出,原审法官发现两人的配偶同意卖屋,也很相信她们清楚程序,也明白到买家要求物业易手。上诉庭法官又指出,两人的配偶未有采取任何行动,以维护家庭法所赋予的权利阻止出售住宅。

双方上诉皆遭驳回

业主又表示原审法官不应该发出强制履行令,因为买家延迟提出诉讼。上诉庭法官同意原审法官考虑延迟的原因后,认为不影响买家取得强制履行令。
买家也提出上诉,认为原审法官拒绝损失赔偿是一个错误。上诉庭法官指出,买家声称取消交易令他们要支付额外租屋和保险的开支,但对假设物业能够成交的持有成本却语焉不详。因此上诉庭无法确定业主违反合约所造成的损失金额。
上诉庭因此裁定驳回上诉,业主并要向买家支付18,000元堂费。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限今天!Nike多款Polo衫低至$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