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恩的心将爱传递 星岛援建7学校 学生逆境中成长

加拿大都市网

■ 图为剑门路星岛苗圃希望学校。资料图片

 

今年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十年前那场灾难,让10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地遭受重创,满目疮痍。历经沧桑巨变,汶川灾区已告别当年的断壁残垣,一点一点顽强的发展着。而生活在那的人们,从悲伤走向平静,用积极的生活回报著当年来自各地的大爱。系列报道之一

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海内外华人的心,星岛慈善基金会与香港慈善机构“苗圃行动”合作,在灾区援建7所学校,希望透过良好的教育长远改善灾民的生活。震后十年,众多学生在环境优美的校园中成长蜕变。

汶川地震发生后,本报海外各办事处第一时间募捐赈灾,广大读者踊跃捐款,迅速募集善款约450万美元(约人民币3,100万元)。本报通过星岛慈善基金与香港“苗圃行动”合作,专项资助四川灾区7所学校重建。如今,学生们都能在明亮的新教室安心学习。

冯陆梅曾在绵阳市剑门路星岛苗圃希望学校就读,“地震带给我们许多伤痛,看着满目疮痍的学校,我们流下热泪,却心萌生一个美好的愿望——一幢结实的教学楼。”冯陆梅说,“无情的地震扰乱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教学楼成危房,校园处处是残垣断壁,我们读书存在极大的困难。当我迷茫时,苗圃行动的出现,我们又平生出许多希望。学校在《星岛日报》的捐资下重建,2009年11月我们搬进了能抗8级地震的教学楼中,功能先进带阅览室的教师备课室的完成,教学电子白板系统的投入使用,无不诉说著《星岛日报》的无私援助恩情。”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星岛苗圃希望学校的师生最普遍的情绪,是“高兴”;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大灾之苦,才能格外品尝出劫后余生的甜,更因为在最艰难的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支援与关爱,使他们由衷地感受到心手相连的温暖。

立新中学在星岛苗圃的支持下,一幢幢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新的教学区,有了新的实验室,新的多媒体教室。“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干净的宿舍休息,宛如回到家般温暖,有这样的校园太好了!”曾就读立新中学的欧阳秀梅说。

■ 图为新安乡星岛苗圃希望中心小学。资料图片

灾后重建的剑门路学校,是一所特别注重感恩教育的学校。“用感恩的心将爱传递”,在剑门路学校,这不仅是每个师生都熟记于心的口号,更是一种行为的号召。玉树地震,该校师生踊跃捐款。

学校一位四年级学生得了尿毒症,全校师生共捐出两万多元,一些班级自发地组织人员到火车站募捐。校长说,学校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但这些活动,却很好地体现了“用感恩的心将爱传递”这一理念。

新鲁中学新教学楼墙上张贴的《感恩赋》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我是小河,我要感谢大海,是你的海纳百川,才使世上没有孤独的小河。感谢命运,感谢有你!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说:海外侨胞为灾区孩子所做的,我们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