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亨”林同年 100年前经营卑诗最早“超市”

加拿大都市网

■ 同和号外貌。 列治文档案馆
 
列治文市华人史钩沉共存共荣
 
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资料,列治文华裔人口为107,080,占总人口54%。在不少新移民印象中,华裔在当地生活始自上世纪80年代香港移民潮,但实情并非如此。早于一百年前,华裔即属列市人口的一个主要部分,除参与修路筑堤,也是渔厂与农场主要劳动力,当中更有成功商人。1895年在列治文史蒂夫斯顿(Steveston)开业的同和号杂货店(Hong Wo Store),被视为卑诗最早出现的“超市”。
 

■ 被誉为“中国大亨”的列治文同和号东主林同年。 林氏家族收藏
 
 
 
 
 
创办人林同年(Chung Ling Lam或Ling Lam)同时经营合约劳工、蔬果种植以及醃制黄瓜多种生意,产品远销至温哥华市,当年更有“中国大亨”(Chinese Boss)称号,受到社区人士尊敬,他的葬礼行列有5,000人出席,影响力可想而知。
 

■ 特里斯路与戴克路交汇处,现仍竖立介绍同和号和林同年的纪念牌。
 
今年80岁,在列治文土生土长的列市议员史蒂夫斯(Harold Steves),是同和号其中一个历史见证人。他向《星岛日报》记者指出,由1892至1930年,华裔约占史蒂夫斯顿区三分一人口,当中不少是季节性的流动工人;另外三分一是日裔,三分一是白人。 他表示,自己的家族与同和号有很长渊源,父亲和林同年是亲密好友,他本身也与林同年及他儿子林乔治(George Lam,译音)稔熟。同和号的建筑物在1977年因有火警危险,遭市府勒令拆卸时,他获准取走里面的物件,他家中也收藏了一批林乔治描绘同和号以及史蒂夫斯顿的画作。
 
 
种植蔬菜供销温市华埠餐馆
 
史蒂夫斯忆述,同和号不仅做社区生意,更拥有私家码头,把货品和船员订购的物品的直接运上渔船,是区内渔船物资的主要供应商。而跟区其他内的华裔农场生产一样,同和号种植的蔬菜,也供销至温市华埠中餐馆。 曾光顾同和号的另一位市议员麦乐田(Bill McNulty)表示,林同年不仅开设杂货店和农场,也供应合约工人到渔厂和农场,当时的人尊称他为“中国大亨”,在他去世时,送殡行列多达5,000人。 记者尝试寻找林家后人不果。翻查列市历史文献,发现1966年区报《列治文评论》(Richmond Review,现已停刊)曾在报道中,访问了林同年的女儿林洁西(Jessie Lam,译音)。 综合林洁西的口述历史,林同年从中国到加国后,先在温市居住,并在华人循道卫理堂学习英文,及后到列治文当渔厂工人。1895年在史蒂夫斯顿开设杂货店,并以“共处和谐”意思将杂货店改名为“同和号”。
 
 
女儿:父亲极注重中文教育
 
林洁西又透露,父亲林同年在华裔农夫圈子很有名,也得到很多白人公司如Empress, Royal City (Broder’s)以及Nalley’s的劳工合约,更在史蒂夫斯顿拥有250英亩农地。她指,父亲极注重中文教育,子女课余后都要到中文学校上课。 林同年1939年去世后,同和号由子女林洁西及林乔治接手,维持着林同年的生意,包括杂货店和农场,农产品继续行销温哥华,一直经营至1971才结业。 其实,同和号原店1908年遭焚毁后,曾在特里斯路(Trites Rd.)与戴克路(Dyke Rd.)附近重建。
 

■ 1938年加拿大皇家空军拍摄鸟瞰图,显示同和号、工人棚舍和谷仓位置。 UBC地理系
 
 
从加拿大皇家空军1938年拍下鸟瞰照片,可见到该处渔厂林立区域,同和号除拥有杂货店,更有三幢供工人居住棚舍和一间谷仓。 同和号1977年拆卸后没留下痕迹,原址附近即特里斯路与戴克路交汇处,目前竖立纪念牌,简介杂货店及“中国大亨”林同年,更形容同和号是“非一般的商店、渔厂及农场工人的职业介绍所,也是本地市民聚脚点”,更说“你不能在史蒂夫斯顿找到的东西,都可以在同和号找到”,足见同和号与华商在列治文历史上的显著位置。
 
另外,史蒂夫斯顿的码头一直是菲沙河口其中一个渔获集散地,今天渔人码头旁的乔治亚湾罐头厂(Gulf of Georgia Cannery)博物馆,在上世纪初曾招聘很多华工处理渔获及包装罐头,厂里所保存一机器名称,被指有歧视华人之意。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