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07:48:11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癌症

暖心!为了鼓励患癌儿童,医生们做了这件事

【加拿大都市网】英国一名5岁的女童因癌症在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们知道她酷爱芭蕾后,身穿芭蕾舞裙,在病房根据女孩的指导跳舞,一次让女孩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勇敢面对病魔。 据《BBC》报道,5岁的伊兹(Izzy Fletcher)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正在当地的伍斯特皇家医院接受第二次长达一个月的癌症治疗。 医院儿科医生Baylon Kamalarajan医生和Emma Maunder医生在治疗期间,发现伊兹非常喜欢芭蕾,平日还花很多时间阅读和芭蕾相关的故事,于是他们身穿颜色鲜艳的芭蕾舞裙来到Izzy病房,让Izzy发出指示,根据她的指示来跳跳舞。 😊 If you're in need of a smile today... Get well soon Izzy! We hope to see you dancing again soon ❤️...

医生电话遥距诊断 女子罕见癌症治愈

【加拿大都市网】麦卡洛克(Sara Black McCulloch)在电话中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癌症,并接受了治疗。 据《多伦多生活》报道,2020年3月的一天,麦卡洛克经历了很厉害的腹痛,她形容就像“有尖东西戳到了内脏”,她以为是消化不良,那天她要去干零售工作,她想腹痛那时大概会消退。但在上班前45分钟,她意识到情况越来越糟:“疼痛难以忍受,我的双腿颤抖,膝盖发软。直觉告诉我情况很严重,所以叫车去了西奈山医院的急诊室。” 她对在疫情期间去医院很不安,人人在候诊室都尽量和其他人保持距离。医生认为麦卡洛克可能得了阑尾炎(俗称“盲肠炎”),但并不确定,所以他们安排了超声波和CT扫描。在医院留了24小时后,医生决定切除她的阑尾,她因此做了紧急腹腔镜手术。 两周后,麦卡洛克和外科医生进行了一次检查,以确保复元情况。通常情况下,这会是一个面对面的实体约见,但安省在之前一天进入封锁状态,所以他们就用电话来看病。“医生问我还好吗?然后他解释说,他见到的阑尾炎病例中,大约有1%与癌症有关。他告诉我,我得了一种侵袭性的、罕见的阑尾癌,叫做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我以为这是例行检查,所以有点措手不及,以致不得不坐下来。医生告诉我,我必须尽快再做一次手术,因为肿瘤很大,他们想确保癌症没有扩散。”她说: “从电话里得到这样的消息,让人感到疏离和不安。在实体诊症中,一个好医生可以亲自安慰你,因为他们此时会有更多视觉应变:他们可以看到你是否理解,或者什么时候你需要停下来哭泣。我19岁时得了甲状腺癌,一直担心会复发。我从没想过我会得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癌症。” 只在必要时去医院 在第二次手术前,麦卡洛克心里有很多疑感,她说:“医生知道在电话里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是很奇怪的事情,所以他愿意回答我任何问题。手术前,我直接给他发电子邮件,询问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又问了新冠状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手术工具传播;并协调确保母亲能把东西送到医院给我。” 手术包括切除她的结肠几寸,她可能需要在结肠造口袋,医生向她保证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向她解释,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医院将如何提供需要和培训。 “在整个过程中,他真的很关心我的心理健康。他知道我一个人住,家人在蒙特利尔,所以他每周都会给我打电话和发邮件,审视我的情况。因为新冠肺炎,我在医院时不允许有访客来访,所以他周末和休息日来医院看我。” 在第二次右半结肠切除术之后,麦卡洛克第二天就能走路了,但她在医院里留了5天。当她准备回家时,外科医生给了麦卡洛克他的直线电话,告诉她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给他。 麦卡洛克回忆道:“在整个过程中,我只在必要的时候去医院,手术前一天和外科医生进行术前检查,以及当天手术本身。医院不是个舒服的环境,周围都是有痛苦的人。即使在最好的医院,对着最好的医生,你也经常被当作是个病人。但当我和医生在电话中倾谈时,我觉得自己像个有生命的人,不是个躺在床上的病人。我觉得虚拟医疗让我远离了医院的环境和病人的身份,让我保留了自己的尊严。 “我的医生后来证实,癌细胞没有扩散到淋巴结以外,目前情况稳定。我会做年度检查以监控情况。我的医生强调说,他希望我明年能实体做这些检查。”她说。

【虚拟世界】电子医疗革命 网上看病救了她一命

【加拿大都市网】麦卡洛克(Sara Black McCulloch)在电话中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癌症,并接受了治疗。 据《多伦多生活》报导,2020年3月的一天,麦卡洛克经历了很厉害的腹痛,她形容就像“有尖东西戳到了内脏”,她以为是消化不良,那天她要去干零售工作,她想腹痛那时大概会消退。但在上班前45分钟,她意识到情况越来越糟:“疼痛难以忍受,我的双腿颤抖,膝盖发软。直觉告诉我情况很严重,所以叫车去了西奈山医院的急诊室。” 她对在疫情期间去医院很不安,人人在候诊室都尽量和其他人保持距离。医生认为麦卡洛克可能得了阑尾炎(俗称“盲肠炎”),但并不确定,所以他们安排了超声波和CT扫描。在医院留了24小时后,医生决定切除她的的阑尾,她因此做了紧急腹腔镜手术。 两周后,麦卡洛克和外科医生进行了一次检查,以确保复原情况。通常情况下,这会是一个面对面的实体约见,但安省在之前一天进入封锁状态,所以他们就用电话来看病。“医生问我还好吗?然后他解释说,他见到的阑尾炎病例中,大约有1%与癌症有关。他告诉我,我得了一种侵袭性的、罕见的阑尾癌,叫做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 “我以为这是例行检查,所以有点措手不及,以致不得不坐下来。医生告诉我,我必须尽快再做一次手术,因为肿瘤很大,他们想确保癌症没有扩散。” 她说: “从电话里得到这样的消息让人感到疏离和不安。在实体诊症中,一个好医生可以亲自安慰你,因为他们此时会有更多视觉应变:他们可以看到你是否理解,或者什么时候你需要停下来哭泣。我19岁时得了甲状腺癌,一直担心会复发。我从没想过我会得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癌症。” 在第二次手术前,麦卡洛克心里有很多疑感,她说:“医生知道在电话里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是很奇怪的事情,所以他愿意回答我任何问题。手术前,我直接给他发电子邮件,询问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又新冠状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手术工具传播;并协调确保母亲能把东西送到医院给我。” 手术包括切除她的结肠几英寸,她可能需要在结肠造口袋,医生向她保证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向她解释,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医院将如何提供需要和培训。 “在整个过程中,他真的很关心我的心理健康。他知道我一个人住,家人在满地可,所以他每周都会给我打电话和发邮件,审视我的情况。因为新冠肺炎,我在医院时不允许有访客来访,所以他周末和休息日来医院看我。” 在第二次右半结肠切除术之后,麦卡洛克第二天就能走路了,但她在医院里留了5天。当她准备回家时,外科医生给了麦卡洛克他的直线电话,告诉她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给他。 麦卡洛克回忆道:“在整个过程中,我只在必要的时候去医院,手术前一天和外科医生进行术前检查,以及当天手术本身。医院不是个舒服的环境,周围都是有痛苦的人。即使在最好的医院,对着最好的医生,你也经常被当作是个病人。但当我和医生在电话中倾谈时,我觉得自己像个有生命的人,不是个躺在床上的病人。我觉得虚拟医疗让我远离了医院的环境和病人的身份,让我保留了自己的尊严。 “我的医生后来证实,癌细胞没有扩散到淋巴结以外,目前情况稳定。我会做年度检查以监控情况。我的医生强调说,他希望我明年能实体做这些检查。” (图:多伦多生活) T11

新研究:加拿大去年现数千例与酒精有关癌症病例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成瘾与心理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称,去年加拿大有数千例与酒精有关的癌症病例,即使是轻度或中度饮酒也可能会在未来引发癌症。 这些发现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建模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本周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 这项全球研究估计了使用酒精对全球癌症的影响,研究表明2020年有4%的癌症新病例可能与饮酒有关。 在加拿大,研究人员称,到2020年,有7000个新发癌症病例与饮酒有关,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20%的结肠癌、15%的直肠癌、13%的口腔癌和肝癌。 研究发现,世界上大多数与酒精有关的癌症病例都与重度饮酒模式有关,但研究人员估计,在2020年,轻度到中度饮酒(大约每天一到两杯)也导致了超过10万例病例,占到七分之一。   酒精是第一类致癌物 该研究的合著者、CAMH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所的科学家Kevin Shield说:“人们说,‘嗯,任何东西都会致癌,’但我要强调的是,酒精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的第一类致癌物,这项研究表明,它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随着酒精消费量(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增加,我们将看到它进一步上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其网站上列出了121种致癌物质,包括酒精、烟草、紫外线辐射和室外空气污染。该研究称,酒精会加重烟草等其他物质的致癌作用。 Shield说,饮酒导致癌症的方式有很多,但主要的机制是破坏DNA。“你的DNA中有关键数量的突变才会导致癌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损害会累积起来。不幸的是,如果你今天喝酒,明天喝酒,下一天还喝酒,每一次喝酒都会增加你的风险。” 该研究估计,在全球范围内,男性占与酒精有关的癌症病例的77%(568700例),而女性占23%(172600例)。食道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 该研究的模型是基于几个国家的酒精披露数据,包括调查和销售数据。用这些数据与基于消费水平的癌症相对风险估计相结合得出结论。 Shield说,研究人员查看了来自大型国际团体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加拿大、欧洲、中国和澳大利亚——并控制了其他可能的致癌因素,如吸烟、肥胖和性传播疾病。他说:“我们正在确定统计数据中排除了(酒精以外的)这些因素,这样就只跟酒精有关了。” 这些发现促使研究作者呼吁公众提高对癌症和酒精之间关联的认识,敦促政府加强干预,以减少受影响最严重地区的酒精消费。   轻度饮酒也与癌症有联系 该研究的合著者,CAMH精神健康政策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Jurgen Rehm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轻度或适度饮酒与癌症之间的关联是相对较新的研究结论。 Rehm补充说,他不认为公共政策反映了癌症风险的程度,他建议采取干预措施,包括提高酒精销售的税收,限制供应和营销,以及在饮料标签上增加癌症风险警告。他说:“对于与酒精有关的癌症,各种程度的饮酒都与某种风险有关。” CAMH表示,他们的诊所去年已经治疗了大约3600名酒精使用障碍患者,Shield补充说,加拿大酒精消费正在增加,特别是在疫情封锁期间。 研究人员说,尽管由于与流行病相关的压力,一些增长可能是暂时的,但这可能会导致潜在的有害习惯:“由于COVID - 19大流行,现在有一些人非常、非常有可能患癌症,”Shield说,“由于酒精消费量的增加,我们可能会看到癌症发病率的增加。”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canada/article-alcohol-linked-to-thousands-of-cancer-cases-in-canada-last-year-study/)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癌症患者打2剂mRNA疫苗 会有强烈抗体反应

【加拿大都市网】根据1项研究指出,94%癌症患者接种辉瑞或Moderna疫苗后,都出现免疫反应,但只在完成2剂疫苗接种后,才出现强烈反应,故此,研究结果反映癌症患者接种2剂疫苗的重要性。 接种疫苗,一直令人对癌症患者的效果感到忧虑,因为其他疾病的疫苗,对癌症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癌细胞》杂志发表的1项由美国与瑞士共同研究的报告指出,当癌症患者接种2剂疫苗后,很大程度获得与一般人相似的保护水平,但仍有一些例外。 研究共获得131名癌症患者参与,参与人士接种辉瑞或Moderna疫苗,在完成第2剂疫苗接种后的大约22天进行检查。 在131名患者中,只有7人没有产生抗体反应。 UT Health San Antonio助理教授Dimpy P. Shah表示,在这些患者中,未能找到任何针对该病毒的抗体,“这对未来的影响,我们是否应该在某些高危患者的癌症治疗完成后,提供第3剂疫苗?” 研究指出,与一般人相比,癌症患者在接种第1剂疫苗后,所获得的保护水平会较低,故此,癌症患者在第1剂与第2剂疫苗接种等待期间,要特别小心。 整体而言,癌症患者一旦完成2剂疫苗接种,很大程度上,会获得免疫反应。 Shah表示,从观察所得,对癌症患者而言,2剂疫苗对他们十分重要,因为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比一般人更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或甚至死于该病毒。 研究指出,女性癌症患者在完成2剂疫苗后出现的抗体水平比男性高。 超过80%参与测试的癌症患者中,是患有最常见的乳腺癌及泌尿系统癌症,而19%参与者患是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即影响血液、骨髓及淋巴结的癌症;但研究指出,血癌患者完成2剂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水平仍显著偏低。 参与测试的癌症患者中,大约80%为白人。 Mays癌症中心执行总监Ruben Mesa医生表示,建议日后对黑人、亚洲人及西班牙裔癌症患者进行研究,看看对疫苗的反应是否有差别。 (加通社资料图) T02

18岁女生死于直肠癌 起始于一个症状

【加拿大都市网】英国一名18岁女高中生辛普森(Charlotte Simpson),1月被诊断出患有第4期癌症后,进行4个月疗程却不敌病魔,在5月底离世,成为该国有史以来因肠癌死亡最年轻的患者之一。 据报,辛普森去年10月首次出现剧烈胃痛,但验血仅诊断出贫血。几个月后,她仍然感觉不舒服及容易疲劳,且体重减轻。到了12月中,辛普森的大便中出现血(肠癌的常见症状)。直到1月份,辛普森接受大肠镜检查才确诊癌症,当时,辛普森还跟医生说:“别傻了,我只有17岁。” 她的母亲莎拉(Sarah)指出,辛普森最初并没有失去希望,态度正面地告诉家人:“会没事的。”辛普森2月开始化疗,但是1个月后发现癌症已经扩散到她的胃和淋巴结。4月时,医生宣判她只剩几星期的寿命,但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医院访客1次只能有1个人,于是她的父母决定带她回家。结果,辛普森5月份在家离世。 莎拉表示当女儿被确诊为癌症末期、且癌细胞转移到全身时,她的世界“分崩离析”。莎拉表示,辛普森原本是跟男友热恋的快乐少女,梦想进入大学攻读教育学位,未来到小学任教。 英国大肠癌慈善机构(Bowel Cancer UK)调查,英国每年平均仅3位15至19岁青少年被诊断出肠癌。肠癌通常会出现在50岁以上年龄层,但患病人口渐趋年轻化。

一位27岁癌症患者的自白:我是如何把自己“作”出癌症的

这是一位27岁的年轻人患癌后,在网上写下的反思,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患上癌症的。我们对其进行编辑,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不是标题党,是在用血的事实说话。我27岁,患上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俗称血癌。 我这个病是10万分之0.67的发病率,发病不超过3个月就可能挂了,临床生存率一年多。前几年去世的演员徐婷、“成都最帅交警”秦思瀚,按照我网上查到的资料了解,应该都是这个病。因此,你们应该大致了解我这个病有多险恶。 生病这段时间,让我看到,癌症越来越年轻化,和我一样生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青春年少的时候,父母白发苍苍等待你尽孝的时候,却有可能比他们早早离开,这样的痛苦,很少人能体会。 作为一个病人,我想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事情,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我是如何把自己“作”出癌症的! 生病至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没有怨天尤人,只能说咎由自取,种种迹象,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都是因为我“懒”!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症基因,发病与否取决于原癌基因是否被激活。我想我的懒,让我身体内的癌症基因天时地利,电光火石的激活了。 1、压力大,焦虑到失眠 我是一个对自己很苛责的人,经常会给自己很大压力,总是很焦虑,焦虑到整夜整夜睡不着。 2、吃饭基本靠外卖凑合 睡眠差导致我不会起来吃早餐,或者随便打发。我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也大,吃饭基本外卖凑合。 3、经常晚睡、失眠熬夜 到了晚上好不容易有点时间,更不想轻易结束这短暂欢乐时光。自然也就睡得晚,经常熬夜。 没有时间好好吃饭,没有时间好好锻炼,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也不想花这个时间,我想我的描述你都懂。因为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有多少个人不是自诩懒癌晚期、熬夜、喝酒、暴饮暴食,有一餐没一餐是常态,能坐着不会站着,能躺着不会坐,能坐电梯不会走楼梯,懒癌请自动对号入座。 患癌后,癌症教会了我3件事! 第一件事:生病真的很昂贵,一定要定期体检! 生病,真的很昂贵,且听我算一笔账。我每住院一次,入院检查有(下面费用是大概的,具体每个医院不同,因为在医院花钱如流水,不忍直视) 大小便,20多元/项; 7-8管血化验 20多元/项,5个项目100多元; B超 200多元,视检查内容而定; 心电图 70多元; CT 500多元; 白血病需要经常抽血检查,如果血象低,会更频繁,因为需要及时了解以便用药 20多元。 如果白细胞低,为了避免感染,打升白细胞针,有不同的针,有一个记得是150元/次,一天可能2-3针,而且不会马上长,还要连续打好几天,总之打到比较正常为止。 如果血小板低,也会打针,忘记价格了,太低还会输血,一个单位还是一袋就1500多元,也是不会马上长的,要输的话估计也要几天,问题在于,你还不一定有血源。很多人因为出血不止或者等不到血走的。 如果血红细胞低,输血,600多元。 如果发烧,发生感染,这是最烧钱的,需要做各种检查,还要用抗生素,国产的进口的,总之各种用,而且要用好几天。发烧不退还会影响后续治疗。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另外的费用也是另计的,总之啥都是银子,我就说一些常规见到的,你算算多少钱了,你想想,你现在拥有健康的身体,省了多少钱啊! 所以在此,我郑重提醒你们,如果可以,请体检,防范于未然。 如果再有家族病史,请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做检查。 第二件事:不生病你都不知道这些检查有多可怕! 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很多检查也好痛,你都不晓得这些检查有多可怕。 【抽血】抽血就不计较了,不过有些人抽不出血也很可怕。如果你看到手臂密密麻麻针孔的,不是吸毒的就是癌症病人了。 【麻醉】麻醉药真是个好东西,没有麻醉药你会经历更多疼痛,但是打麻药也挺疼,麻药打多的问题就是会影响脑子。医生说是不影响,反正我是觉得我脑子是不好使了。 【骨穿】我觉得称之为满清十大酷刑之一不为过。虽然打麻药,但是全程你都懂。那感觉,你如果徒手转过螺丝就知道,你想,那个螺丝就这样转到你的肉里,直到你的骨头,骨穿就是那个感觉,想尝试的可以拿根螺丝钻自己手试试。如果遇到钻不好的医生,你就是那块没有钻好的木板,真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啊。有些医生还会告诉你操作进程,我是最讨厌的,速速做完,我啥也不想知道。 【腰穿】相对好些,缩在那里,然后医生抽你的脑脊液,数滴数,抽多少就注射多少药物。然后你需要平躺6个小时,你都只能在床上吃喝拉撒,在床上撒尿,让我又重温了纸尿布的感觉。 【化疗】人人谈之色变,其实化疗就是输液,而且一般化疗药物都很少剂量,但真的是毒药,就是靠这个杀癌细胞。我们常戏虐:你今天又喝芬达啦?因为有一种化疗药俗称红药水,排尿会变红。 还有化疗药物影响,为了止吐会用药抑制肠胃蠕动,你可能便秘,有些人会呕吐。说到这个耳边就响起旁边床那位大叔呕吐的声音,他用了几天药就吐了几天,真是吐得那个荡气回肠,整个病区都回荡着他的呕吐声。 化疗脱发是不可避免的,没头发了倒是省了很多洗头水的钱,也省事多了,也开拓了我新形象巅峰,我发现我光头其实也蛮帅气的嘛。 再者,在医院,吃不好睡不好,有的病人真的是痛的呻吟一晚的。所以,有啥也别有病,真的是病不起的,又烧钱又痛苦。 如果你觉得人生无趣,生活无望,你真应该去医院肿瘤内科ICU神马看看,生命很脆弱,也很坚强。 如果再给我选择的机会,我只要我健康,别的我都可以不要。我不想说太多,我只给你个最懒人的忠告:不要熬夜+按时吃饭+适度运动! 俗话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还是过不好我这一生。 的确人生中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我就算描述得再生动再可爱,你不痛过,你也不会明白,但请你注意身体。 1、不要熬夜 熬夜的害处,人神共愤,但是又有多少人一直在熬夜呢?熬夜真的害死人,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如果可以我真想钻到你面前,抓住你衣领,告诉你,不要熬夜!!!我们一起生病的小伙伴,都一致提到熬夜的问题,我们都有熬夜的毛病,所以这算报应么?所以请你不要熬夜,天大的事明天再做吧。 2、按时吃饭 吃饭真的是天大的事!如果可以,你把它看成宇宙这么大都行。我这样强调,你知道多重要了吧。给你举例子,病人一旦吃不了东西,他就没有多少日子了,因为身体机能开始没法运作,然后就各种出问题,然后就......所以,请你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均衡营养,好好照顾你的胃!因为身体很诚实,你待它不好立马给你脸子看。 3、适度运动 每天至少有30分钟活动。不要久坐!!我知道躺在沙发真的很舒服,但是舒服的事都是死人干的啊!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不是骗人的,你一直坐着,不觉得身体僵硬吗?不想死的,麻烦你1个小时起来活动一下吧,求你了。我知道你有时间批阅微博朋友圈,但是麻烦你每天可以走动30分钟批阅吧。这30分钟就当每天的运动时间吧,人真的需要每天运动一会的!非常需要! 最后,有很多话我来不及说,我尽量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写出来,希望字字句句能让你铭记于心,世间少一个像我这样生病的人,多一个健康的人,也是幸事一件! 作者:健康时报原创作品

注意!这几个炒菜习惯可能会致癌 看完赶快改!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的生活节奏,一时三餐至少有两餐饭都在家里进行。炒菜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样,但是不少人在炒菜过程中有一些不经意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很有可能会导致债务的产生伤害人的身体健康。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也为了不至于得上癌症,大家一定要对此有所注意。 炒菜的哪些坏习惯有可能产生致癌物呢? 1、炒完菜不洗锅接着再炒 大多数的家庭中炒菜锅只有一个,并且为了不麻烦刷洗也会在一个锅里炒几样菜。在炒一个菜之后,很多人都不洗一下锅再接着炒另一个菜,这个习惯虽然很多人都在做,但是它隐藏着危害身体健康的风险。如果不刷锅就接着炒另一个菜,上个菜中的油脂和食物残留再次高温加热就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这种致癌物质叫苯并芘。另外炒完菜之后再接着炒另一个菜,也会影响第二个菜的口味和色泽。大家应该以健康为前提,做完菜之后洗一下锅做另一个菜,不能因为怕洗锅就图省事。 2、油炸剩下的用来炒菜 大家都知道如果用油炸作为烹饪手法的时候,放很多油才能达到炸透的效果。很多人都认为油炸剩下的油都倒掉实在太可惜了,就把它收集在瓶子里平日炒菜用。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这样做,他们认为把油倒掉是一种浪费,不如循环使用。其实这样恰恰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如果油炸后的油再次使用,这样反复使用的油就会产生有害物质,醛类和杂环化合物以及上一条说的苯并芘等都是会被人体吸收的,影响人体健康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在外面吃油条,有些商家确实会因为想节省成本而把油反复使用,这样产生的有害物质多的可怕。 3、油开了之后才下锅 很多人都有油开之后才把菜下锅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样才能炒出菜真正的香味,尤其是会让刚下锅的调料发挥它应有的调味作用。但是如果油开了之后才下锅,油往往达到了200度以上的高温,而油温过高就容易产生苯并芘,这种致癌物质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清单之中,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另外食用油温过高炒出来的菜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健康造成很大的风险,容易患心血管疾病。所以最好不要等油冒烟了再下锅,油温稍高再下锅对人的健康没有损害。 每天都要炒菜,但是确实会有一些不经意的习惯,导致致癌物质的产生。有时该不节俭的时候也不应该过于节俭,否则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当失去健康的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来源:新浪养生

加拿大癌症患者日增 今年预计死亡超过8.3万人

(■研究指得益于大力推广戒烟,加拿大的肺癌发病率有所下降。 星报资料图片) 据加通社报道,加拿大防癌协会(Canadian Cancer Society)昨天发表在《加拿大医学会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因为加拿大人口增长,特别是人口日益老化,2020年被诊断出癌症的人数料将会增加。今年预计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8.3万人,女性以乳癌、男性以前列腺癌最为普遍,肺癌仍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病。研究指肥胖可以引发至少13种癌症。 研究报告指,乳癌预计占今年女性新发癌症总数的四分一。男性每5例新诊断癌症中有一例是前列腺癌。这两种癌症,加上肺癌和直肠癌,预计会占到今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接近一半。好消息是上述4种加拿大发病率最多的癌症,死亡率逐年降低,只有胰腺癌的死亡率仍维持不变。 东部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 报告指就总体而言,癌症仍是加拿大致死率最高的病症。东部省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这主要是由于吸烟因素以及不同的诊断和数据统计方式造成。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加拿大防癌协会负责监测的高级经理史密丝(Leah Smith)表示,对付癌症的关键因素是及早发现诊断。此外,需要投入更多努力改善现有癌病医疗项目的利用率,并推进研究、预访、筛查和治疗等各个环节。 得益于戒烟运动的大力推广,加拿大的肺癌发病率有所下降,特别是在男性人口当中。加拿大卫生部规定购买香烟的法定年龄不低于18岁,包括卑诗省和安省在内的一些省份已规定须19岁。目前有不少团体努力将这一法定年岁进一步提高至21岁。非吸烟人口中,肺癌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长期曝露于氡气(Radon)。 癌症协会估计每年本国约有3,300人死于与氡气有关的癌病。 史密丝表示,除了吸烟之外,肥胖已经成为近年来导致癌症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超过25时即被认为体重过重,研究指过重与直结肠、食道、肾、肝、卵巢、胃、甲状腺及子宫等至少13种癌症的发病有关联。史密丝指防止儿童肥胖非常重要,对体重过重者定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亦十分关键。 报告对于2020年加拿大癌病的发病情况做出预测,估计将有22.58万例新确诊的癌症病例,其中包括肺癌29,800例,乳癌27,400例。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全年预计达到83,300人。此外,报告指加拿大有接近一半的人口,会在一生中某一时刻被诊断出患有癌症。

癌症是拖出来的!身体出现这三种结节,最好及时治疗 

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三个部位最容易出现结节,它们分别是甲状腺结节,肺部结节和乳腺结节。 但问题来了,发现了结节,我们究竟要怎么办?有人说,结节都是良性的,完全不需要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也有人说,结节是恶性的,如果不管它,它会越来越大,等到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发生转移。 医生说,这两种说法其实都不是太准确,比如第一种,结节都是良性的,完全不需要担心,但是医学上,有些结节,却可能是恶性的,一旦忽视,病情将很快发生变化,但是第二种说法,又有点危言耸听,并非所有的结节都会恶变,但是如果你碰到以下三种结节,就一定要重视了,因为它们恶变的风险特别高。 第一,直径超过1.5厘米以上的孤立结节,无论是哪个部位,都应该高度重视,有时候多发的结节反而不要怕,怕就怕直径大的孤立结节,因为越大的孤立结节,发生恶变的风险越高,碰到这样的结节,最好及时治疗。 第二,结节的周围不规则,边缘粗糙,有典型的卫星征,碰到这样一种结节,也应该重视,因为良性的结节,边缘都比较光滑,周围也很规则,如果这些特征都没有,那么要高度警惕恶变的可能,最好及时治疗。 第三,在动态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结节不断增大,很多人发现结节的时候,结节还特别小,医生也没有办法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干预,这个时候只能动态观察,但是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结节不断增大,这个时候,也要高度警惕恶变,最好及时治疗。 如果医生告诉你,你身体里的结节很可能恶变的时候,你还不重视,那么癌症很可能会找上你,事实上,很多癌症都是拖出来的。

癌症研究新突破 特别方法激活抗癌基因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27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说,一些对肿瘤具有“压制”作用的基因往往会被癌细胞“关闭”,而新发现的方法可将它们重新激活,从而对抗肿瘤。   据介绍,一些基因在活跃状态下能够阻止肿瘤的生长,但癌细胞常会利用一种名为PRC2的蛋白质来抑制这些基因的作用,将它们“关闭”。   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说,他们发现如果用核糖核酸“绑定”蛋白质PRC2,它就无法发挥“关闭”上述基因的作用。   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培养了一些肿瘤组织的细胞,其中上述基因的作用已经被蛋白质PRC2抑制,但在利用技术手段将核糖核酸与这种蛋白质“绑定”后,这种蛋白质就离开了相关基因,这些基因抑制癌细胞的能力被重新激活。   伦敦大学学院的理查德·詹纳教授说,下一步将测试这种方法能够用于哪些类型的癌症,希望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癌症疗法。(新华网,图片来源pixabay)

蔬菜脆片比薯片更可怕!基因致癌物成倍多

你以为吃蔬菜脆片健康?消委会告诉你原来致癌物比薯片高几1倍! 诱人的薯片。 (网上图片) 香脆可口的零食,包括薯片、薯条等,均深受大人小朋友喜爱,而蔬菜脆片被视为有益健康食物,但原来蔬菜脆片比薯片更不健康!消委会日前引用欧洲消费者组织数据,指部分蔬菜脆片基因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比薯片高逾一倍。 根据欧洲消费者组织检验27款蔬菜脆片样本,平均丙烯酰胺含量为每公斤1120.7微克,较薯片457微克高出一倍,亦超出欧盟订立薯片丙烯酰胺基准水平约五成,而当中有2款更高达3,200微克及4,900微克。消委会指,其中三款蔬菜脆片香港有售,希望政府研究订立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基准水平。 适合小童的饼干和威化饼样本中,也含有丙烯酰胺。 (网上图片) 另外,该测试更检测了63款注明适合年龄小于3岁幼儿的饼干和威化饼样本,平均丙烯酰胺含量为每公斤251微克,有4款样本的含量高于基准水平(每公斤150微克) ,最高一款的丙烯酰胺含量高达每公斤2700微克,比基准水平高出17倍。 食品安全中心资料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无味的白色结晶有机固体,很容易进行聚合作用,形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度交联凝胶聚合物,在工业方面用途广泛。丙烯酰胺的聚合物有时可作助凝剂使用,以处理食水和污水。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估丙烯酰胺的致癌性,考虑到其基因毒性和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评定丙烯酰胺为「可能令人类致癌」(第2A组)。然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亦声明,现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丙烯酰胺会导致人类患癌。(来源:巴士的报)

牛津研究:鸡肉恐增三种癌症风险

一般而言,鸡肉等家禽类白肉被认为较红肉健康、致癌风险较低,但近日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指出,鸡肉也和部分特定癌症有关联,但详细原因尚未有明确结果。 据外媒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鸡肉等家禽肉食和特定癌症有关联,包括恶性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该研究发表于《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期刊》(Th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该研究追踪了47.5万名37至73岁英国人,记录分析他们8年间的饮食和疾病,这当中有2.3万人罹癌。研究结果显示,吃鸡肉可能提高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然而该研究仅指出鸡肉和特定癌症的关系,并未调查出原因,或许有其他因素导致这种关联性,像是肉本身含致癌物质,或是烹调方式所致。 该研究还指出,吃牛肉、猪肉等红肉同样会增加罹癌风险,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等,研究者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家禽和这些癌症的正相关性。目前,鸡肉仍被当成红肉的健康替代品。 澳洲悉尼的医生阿当斯(Penny Adams)认为,民众现阶段毋须为研究发现感过份忧虑,她形容,现阶段就像发现呼吸氧气和死亡的关连,“所有吸入氧气的人都会死”,但不能因此判断氧气是致死因素。

17岁学霸得直肠癌!医生痛心发朋友圈

最近新收治的一名患者牵动了胃肠专科医生练磊的心情: 这名17岁的高二学生,成绩优异,是冲刺北京大学的苗子,在没有家族病史的情况下,突然被诊断出直肠癌,经过直肠癌根治术以及造瘘术后,患者顺利出院了,准备进一步恢复后重返校园。 然而,练磊的心情仍然有些沉重,他发出朋友圈“警告”——“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希望让更多的人重视体检,及时狙击癌症警报信号,早诊断早治疗,延长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质量。 持续半年肛门痛 17岁少年确诊患癌 年仅17岁的患者小辉(化名)来自外省,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就读高二,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平均在全级前两名,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他的高考志愿是希望冲刺北京大学。 然而,今年以来,病魔悄然来袭。据了解,约半年前小辉开始出现肛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持续1月,两个月前,发现自己开始出现鲜红色血便,于当地县级医院行肠镜并活检示:直肠下段肿物,病理疑癌。后转至当地省级医院,重新取活检,病理示腺癌。确诊后,家人带着小辉连夜赶至广州,来到了中山六院求诊。 接诊医生、中山六院外六科医生练磊仔细询问了患者的家族史,并马上为患者进行了肛门指检,发现肿瘤下缘距肛缘不到2cm,环绕直肠约3/4周。这么低位的肿瘤,能否保得住肛门?然而这名患者才17岁,太年轻了。 肿瘤局部晚期 实施根治术保命 练磊找到影像科医生专门研究了肿瘤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小辉的肿瘤位于齿状线,已突破肌外膜5-15mm,MRI分期T4bN1,EMVI(+),MRF(+)。突破肌外膜意味着肿瘤局部浸润,局部晚期。如果不及时手术,肿瘤会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这将会对小辉年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经过多学科讨论以及跟患者及家属商量后,练磊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持续3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仅有50ml,即便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专业角度而言,这已经是一台“近乎完美”的手术,但练磊却仍倍感遗憾,因为肿瘤离肛沿非常近,不足2cm,为了将肿瘤切除干净“以绝后患”,只能无奈选择为患者进行腹壁结肠造瘘。 结束漫长的手术后,看到这位患者这么年轻就需要带瘘生存,这名医生心痛地跟团队成员说出第一句话,“希望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 经过直肠癌根治术以及造瘘术后,小辉恢复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路。 考虑到患者年纪小,而且面临升学,术后练磊及其团队尽量对他进行安慰与恰当引导,小患者在得知永久性造瘘后,情绪还是较为稳定。每天查房时,总是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上学。目前,小辉化验指标均正常,已经顺利出院。 医生发圈警示: 不要等癌症发展到晚期才追悔莫及 “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带着惋惜的心情发下这条朋友圈,练磊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重视疾病的早期信号,不要等待中晚期症状严重才到医院确诊,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练磊介绍,小辉并没有家族直肠癌病史,结合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考虑还是散发的直肠癌,经过半年的症状后,确诊时肿瘤已发生局部浸润,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已经侵犯了控制肛门的横纹肌。他表示,直肠癌虽危害大,但早期诊断正确并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练磊强调: 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大便变形...以上这些疑似症状,若出现1-2项,建议到医院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若出现2项以上症状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到医院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饮食”习惯:不再进食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品,避免饮食过量。 “生活”习惯: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劳逸结合。 “排便”习惯:重视便意,不强忍大便,不久蹲厕所,不便时分心。 “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及情绪稳定,避免躁怒、过度悲观忧虑等不良情绪。 来源:广州日报

加拿大癌症存活率提升至63% 血癌病人改善最大

加拿大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在过去20年提升至63%,当中以血癌病人改善最大。加拿大防癌协会(Canadian Cancer Society)最新报告指出,胰脏癌将超越乳癌,成为加国第三位的癌症杀手。统计显示,癌症病人的存活超过5年的比率,由20年前55%增至63%;虽血癌患者改善最大,但生存率只是由平均16%提高至19%。改善最多是由49%上升至68%非霍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也由27%改善至44%,白血病(Leukemia)则由43%上千升至59%。 协会估计,今年有21,000名血癌病人需要接受,约占癌症患者10%;有大约7,450人死于血癌。血癌成因仍然不明,但有研究发现,有4%至10%病人是由于过重和缺乏运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患者是吸烟引致;有36%霍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病人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协会高级经理史密夫医生(Dr. Leah Smith)表示,人口老化和人口增加均促使需要按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增多。策略性研究拨款,特别是精准医疗令血癌病人存活率的改善幅度超过其他癌症。 精准医疗是根据病人的基因和癌症个别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协会在过去15年合共拨款近2,800万元,进行精准医疗的研究,另外又给予6,600万元用作血癌研究。她说,协会目标是帮助癌症病人有更长的寿命和更好的生活品质。协会未来将拨款更多经费用于精准医疗,希望将这种治疗方法应用到其他的癌病。 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血癌病人的新希望。米曹(David Mitchell)在2015年被诊断患上非霍金淋巴瘤,经能化疗和放射治疗后在2016年复发。他幸而找到适合的骨髓干细胞才能够存活至今。协会指出,大约每两名加拿大人便有一人会患上癌症。今年估计有220,400人要接受癌症治疗,大约有82,100人死于癌症。由于反吸烟教育和戒烟运动的成果,女性患肺癌和死亡比率近年来开始下降。女性患乳癌的死亡率也因为及早诊断和治疗,由1986年的最高峰减少约48%。不过最难治疗的胰脏癌将越乳癌,成为加国第三位的癌症杀手。本报记者

吃狗药能抗癌?一滴血测老年痴呆?不靠谱!

  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一滴血能检测阿尔茨海默症?空腹不能吃香蕉?这些健康传言通通不靠谱。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揭晓了8月份的流言榜单,其中涉及4个健康流言,快来看看你被忽悠没?   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   流言:患者吃“狗药”芬苯达唑,两个月肿瘤就消失。   真相:   芬苯达唑(PanacurC)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距离临床试验,乃至成为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却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不胜枚举。芬苯达唑是一种未经过临床试验的兽药,人吃兽药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   任何一款抗癌药的上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试验,来充分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剂量、疗效等。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一滴血就能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流言:现在出现一种新技术,只要检测一种血液标志物,就可以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真相:   现代病理学研究已证实β淀粉样蛋白(即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的经典病理表现,并且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已经存在。   最新研究显示,抽血检查Aβ40、Aβ42和tau蛋白,能80%预测脑脊液异常,而脑脊液异常的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高危人群。所以,Aβ40、Aβ42和tau蛋白有作为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标志物的潜质。   但能够预测脑脊液异常并不代表就可以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症,而且血液标志物检测也没有在现实临床中使用,依然还处于人体临床试验的阶段,有待科学家们展开更多试验来进行验证。   总之,临床确诊阿尔茨海默症依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估判断。目前说通过血液标志物来筛查阿尔茨海默症还为时尚早。   空腹不能吃香蕉   流言:香蕉里含有大量的镁,空腹吃香蕉会导致血液中镁含量骤然升高,造成人体血液内镁、钙比例失调,从而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健康。   真相:   香蕉的镁含量确实不低,但香蕉中的镁是一点一点地缓慢进入体内,而且吸收量有限,不会像打针一样瞬间全部进入血液。   而且,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人体有一套调节镁浓度的机制。如果人体内的镁浓度不够,肾脏会加大对原尿的吸收力度,尽量回收原尿中的镁。反过来,如果镁浓度过高,肾脏的重吸收就会减少。对于肾脏健康的人来说,一般不会出现镁缺乏、镁过量的问题,所以空腹可以吃香蕉。   甲状腺结节是癌症前兆   流言: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是患上甲状腺癌的前兆。   真相:   总的来说,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病变,真正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只占很少一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不必过度担心。   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触诊、超声、穿刺和术中病理。随着现代超声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隐匿性很强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都能被发现,大部分甲状腺癌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以被治愈。不过,甲状腺结节虽不用过度担心,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   另外,专家提醒,由于甲状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很难被觉察,如果出现结节突然增大、吞咽困难、结节附近组织发生粘连等症状,应进行全面的甲状腺功能检测,对结节进行判断,对难以辨别的结节,应每隔6到12个月定期检查一次。

癌症已经取代心脏病 成为富裕国家最大杀手

有研究指出,癌症已经取代心脏病,成为富裕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若果趋势持续,可能在数十年内,进一步成为全球最大杀手。 在《The Lancet》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指出,科学家表示,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死亡人数约40%,但在高收入国家则有不同表现,患有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已经比患有心脏病而死亡的人数为多。 Laval大学教授Gilles Dagenais表示,癌症是2017年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所有死亡人数约26%,但随着心脏病的发病率持续下降,预期未来数十年内,癌症将可能成为全球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指出,2017年全球有大约5,500万人死亡,其中,有大约1,77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当中包括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脏病发作及中风;而大约70%心血管病引致死亡的个案,是由于高血压、高胆固醇、饮食、吸烟及其他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 报告指出,在高收入国家,降胆固醇药物及降血压药物的治疗,于过去数十年已降低不少心脏病发病率;而低收入国家的心脏病死亡率较高,可能是医疗质素较低所致。 (图片:CBC) T02

补充雌激素可预防衰老?小心补过头了癌症找上门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自身所分泌的雌激素就会逐渐下降。于是,失眠多梦、潮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陆续显现,补充雌激素成为不少中老年女性希望永葆青春的“救命稻草”。殊不知,雌激素并非有求必应的“防老药”,胡乱补充有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特别是,一些打着美容丰胸、驻颜回春旗号的保健品,有可能暗藏植物性雌激素,长期服用或使外源性雌激素在体内增加而产生副作用。 适量补充雌激素可减轻更年期症状 雌激素由卵巢和胎盘产生,肾上腺皮质也产生少数雌激素。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以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雌激素还能促使皮下脂肪富集,体态丰满,乳腺增生,乳头、乳晕颜色变深,并产生性欲;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骨中钙的沉积;保持女性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很显然,雌激素对于女性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然而,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自身所分泌的雌激素就会逐渐下降。此时,很多女性就会出现潮热多汗、情绪改变、睡眠障碍等症状,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更年期综合征”。雌激素的下降,除了会发生更年期综合征,还会导致骨质疏松与骨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鉴于此种状况,很多女性就通过补充雌激素来提高生活质量,防治疾病。 确实,补充适量的雌激素,对于减轻更年期症状、防止生殖器萎缩、防治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和减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进程,均有较好的效果,其治疗之利远远大于其弊。在国外,60多年前就有人提倡长期应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以预防衰老,至今在某些地区仍盛行。 雌激素补过头小心癌症找上门 不过,雌激素不能盲目补充。因为如果人体内的雌激素过高的话,容易造成女性患心脏病和乳腺癌的几率上升,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痴呆。 已经绝经3年的刘女士一向对自我保健很重视。听人说,进入更年期的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过低,从而诱发骨质疏松等疾病。如果补充雌激素,不但改善更年期的症状,而且还能延缓衰老。因此,她平时十分注意补充雌激素,除了服用尼尔雌醇片补充雌激素,还专门购买含有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天天吃。与其他同年龄的人相比,刘女士面部潮红、多汗、易激动等更年期症状确实轻微,但是连续服用雌激素药物和富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3年后,她发现阴道反复出血。经医院妇科检查,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实际上,雌激素并非能使人永葆青春的“防老药”,因为激素替代治疗有潜在风险因素。外源性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如长期使用单一的雌激素,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 中老年女性补雌激素需遵医嘱 是药三分毒,雌激素治疗同样如此,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会增加血栓、乳腺癌、脑卒中的风险。所以,中老年妇女使用雌激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个体化补充,包括剂量、剂型、配伍方案等。以最低有效剂量为原则,根据使用的效果、时间长短和个体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同时,需定期查血脂蛋白、胆固醇、血液流变性及做乳房造影。有阴道流血者,还应做子宫内膜活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确保用药安全。 临床认为,绝经后的更年期症状,一般与骨质疏松症并存。如果采用雌激素药物治疗,不要漏服,尤其是不能骤然停药。因为药物骤停会使体内雌激素骤降,可能导致原有更年期症状加重,甚至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服用雌激素药物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停药。 当心那些暗含雌激素的保健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患乳腺癌的女性、孕妇、伴有原因不明阴道出血的女性、肝功能异常、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等的女性则不应该补充雌激素。另外,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胆囊疾病、偏头痛、癫痫、哮喘、高泌乳素血症等都应慎用雌激素进行补充治疗。 还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妇女不要盲目服用保健食品,因为有些保健食品含有雌激素成分,选购保健食品一定要仔细阅读标示上的所含成分,以免长期服用使外源性雌激素在体内增加而产生副作用。 保健食品所含雌激素主要是植物雌激素中的异黄酮类,如大豆异黄酮和红车轴草、大豆异黄酮和黑升麻、大豆异黄酮和苜蓿、大豆异黄酮和银杏叶提取物、大豆异黄酮和番茄红素等复方保健产品。因此,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注意购买正规品牌,会标明所含成分。不要轻信美容院或者老年养生场所推荐的三无产品,因为这些场所推荐的号称能美容丰胸、延年益寿、包治百病的“神器”,往往是含雌激素等添加物的保健食品,有害人体健康。(环球时报网)

女性癌症发病 正在赶超男性

癌症是全世界首要致死疾病之一。最近,多国研究统计发现,某些癌症的女性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男性。 英国癌症研究最新预测数据显示,未来20年,英国女性癌症发病率增长速度将比男性快6倍。这家机构预计在15年后,英国将有450万女性和480万男性确诊癌症。女性癌症发病率将增长大约3%,男性癌症发病率大约增长0.5%。另据法国公共卫生局报告,2018年,法国新增38.2万癌症患者,其中男性约有20.4万人,女性约有17.7万人。男性新增癌症比例为男性癌症患者总数的0.1%,女性新增癌症比例为女性癌症患者总数的1.1%,女性患癌增速比男性高10倍。此外,1990年到2018年间,法国男性癌症死亡率降低了1.8%,女性癌症死亡率降低了0.8%。由于女性癌症发病率增多、癌症死亡率降速低于男性,导致男女患癌差距在逐渐减小。 两国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癌症患病风险增加的原因都包括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对女性影响更大,比如子宫癌、卵巢癌和绝经后乳腺癌。肥胖还可能增加胰腺癌、肾癌、甲状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吸烟是法国女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的重要原因。此外,大量饮酒也非常影响女性的癌症发病率,但危害没有吸烟和肥胖大。 陕西省肿瘤医院内科病院中西医结合病区主任医师袁彬说,从我国2019年癌症报告数据分析看,整体上癌症发病率仍然是男性多于女性,但是在某些肿瘤类型和某个年龄段,女性癌症发病率的增长速度的确比男性快。比如我国女性高发的前十大肿瘤有:乳腺癌、肺癌、结肠/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宫颈癌、肝癌、食管癌、子宫癌、脑肿瘤。这些癌症女性的发病率增速比男性高,尤其在20到49岁之间,有些甚至是男性癌症发病率的两倍左右。 袁彬认为,越来越多女性患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压力、肥胖、饮食、生活习惯、感染、遗传等。男女的致癌因素多少有些不同,多与身体特征有关。比如某些病毒感染、吸二手烟以及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是女性患某些癌增加的特殊因素。举例来讲,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癌,与现代生活节奏快、女性面临各种压力导致激素改变有关;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会大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增加细胞突变和患癌风险。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摄入过多脂类或含激素的食物,所导致的肥胖与乳腺癌、妇科肿瘤和结肠/直肠癌都有关。妇科肿瘤和胃癌也是女性高发的肿瘤,宫颈癌与HPV病毒感染有关,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这些感染都与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关联。其他的致癌因素包括吸烟、饮酒、服用避孕药、环境污染等,都可能导致女性肿瘤高发。 女性要防止癌症“加速”,需要从生活规律、饮食健康、坚持运动、增强免疫力等方面下手。袁彬建议女性:1.戒烟。中国很多女性不抽烟,但是受二手烟、厨房油烟的危害比较大,要注意避开有烟的地方,或者开窗通风,做好个人防护。2.戒酒。酒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患癌风险。3.针对一些女性高发癌症,要定期检查。如定期做HPV病毒筛查,或者尽早注射疫苗,预防宫颈癌;还要重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防止胃癌的发生。4.饮食上,多吃各种新鲜蔬果,尽量少吃或不吃腌制品、熏制品,限制高盐高油高脂食物摄入,避免饮食不规律。5.选择喜欢的运动,坚持体育锻炼。6.注意体重管理,女性腰围不要超过85厘米,体质指数(BMI)不要超过30。7.服用药物或者保健品时,也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要产生影响,避免滥用。此外,要远离电离辐射等一些环境污染,平时注意保持愉快心情。 (来源:人民健康网 图片Pixabay)

患癌饮食迷思:癌症患者要戒口吗?

癌症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增加摄取营养和能量,以应付往后的治疗。 置身于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坊间充斥着林林总总似是而非的防癌饮食偏方,若盲目地跟随,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今期营养师会逐一拆解常见的癌症饮食迷思,剖析正确的抗癌饮食观念。 撰文:文乐轩 治疗时能量需求大 网络上分享的资讯众多,孰真孰假难以分辨,养和医院营养师高咏梅表示:“许多癌症患者对坊间没有临床实证的'饮食疗法'深信不疑,若本身已胃口不佳,再加上过分地戒口,便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抗癌疗效。 最常听到的谬误是鼓吹为了要'饿死癌细胞'而戒绝一切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高蛋白质肉类,鸡、牛、蛋、牛奶及大豆)只集中吃水果蔬菜,煮食方面亦全走油盐糖,希望借此来控制病情。 但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指出并没有任何研究支持此论点,相反,癌症治疗时其实身体需要增加营养及能量的摄取,以增强免疫力,应付往后的治疗。营养不良可导致致体重及抵抗力下降,难以承受治疗副作用,耽误疗程。 ” 控制血糖有助抗癌 坊间流传癌细胞专爱吃糖,建议癌症患者应戒糖和碳水化合物来抑压癌细胞,以免“养大”癌细胞。 高咏梅指出:“其实碳水化合物消化后会转化为葡萄糖,不论健康细胞和癌细胞,都需要利用它来帮助生长和运作,如摄取不足身体也会乏力抗癌。研究指出,游离糖(包括煮食时额外添加的砂糖、蔗糖以及天然的蜜糖、糖浆及果汁;但不包括天然存在奶及新鲜水果和蔬菜内的糖)会令血糖有较大波幅,影响胰岛素分泌及产生类胰岛素生成因子( IGF-1),不利于癌病炎症的控制。相反高纤维食物可稳定血糖,有助抗癌。所以如病人胃口正常,便应减少摄取精制的游离糖而多选择天然的高纤碳水化合物如五谷类(如红米、糙米、燕麦、麦包)、根茎类蔬菜(如番薯、薯仔、粟米及萝卜)、各式水果及豆类。” 医院营养师高咏梅 癌症患者要戒口? 高咏梅表示一般来说,营养师会建议患者遵行均衡饮食而无须特别戒口,她提醒:“患者必须留意食物安全,避免未经煮熟或不洁食物,避免病从口入。若在疗程中患者的白血球过低,反映其免疫力不足便可能有需要遵从'低菌餐'饮食。 最常见癌症患者避开的食物是鸡肉和牛肉,因怕它们含有激素和很‘毒’,会刺激肿瘤生长。事实上,在香港所有鸡只均经过检疫,确保激素含量符合安全水平,无须过分忧虑,进食时去皮去脂肪便更安全。亦无确实证据显示牛肉与肿瘤生长有关,而且红肉更含丰富铁质可预防贫血。由于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可以防止肌肉流失及增加抵抗力鸡、牛之外可选择其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类、猪肉、豆腐、牛奶和大豆制品取代。 ” 补健品无治癌功效 研究显示近五成癌症患者有服用营养补充剂,高咏梅强调:“营养补充剂在抗癌的角色极具争议,纵然研究证实某些营养补充剂可增强抵抗力,减少治疗副作用;但另一方面可能会因加强免疫力而影响个别治疗的成效(如化疗及免疫治疗)。故服用前应先咨询医生及营养师意见,现时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任何食品或营养补充剂有治癌功效,只可作为辅助功用,病人仍需跟医生指示接受适当的疗程。建议患者应先从均衡饮食中摄取大部分的营养,避免服用高剂量营养素以防超标。另外,要留意市场上部分的营养补充剂,其实没有相关科研实证支持,要小心选择。” 饮食方法 未必适合 针对癌症的极端的饮食方法众说纷纭,未必人人适合。高咏梅表示:“例如不少患者认为植物性食物含有较多抗氧化剂和纤维而突然转为素食,但假若对素食认知不足加上食欲不振,便会增加缺乏蛋白质、铁质及其他营养素的危机。茹素时,应确保吃足够豆类制品、蛋、牛奶及坚果等食物来吸收足够营养。 部分癌症患者会遵循碱性饮食(Alkaline diet),因有传闻癌细胞喜欢酸性环境,认为可透过食物改变体内酸碱度,达至抗癌作用。但其实人体会透过由肾脏和呼吸系统来调节血液内的酸碱值,并不会轻易因饮食而改变,所以此饮食方法功效未必与食物中的酸碱值有关。 而生酮饮食法(Ketogenic Diet)对癌症功效有待更多研究确认,此极低碳水化合物及高脂肪的极端饮食方法,只有在动物实验与少数的人体试验有潜在帮助。但副作用颇多,包括有机会增加坏胆固醇、导至血糖过低、肾结石、骨质疏松及缺乏部分营养素,亦会产生如便秘、腹泻、恶心和口臭等不适征状,所以不应自己胡乱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