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16:29:02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老布殊去世

对长子说「我也爱你」 老布殊医院安详离世

  ■前总统小布殊和老布殊在乔治布殊号航空母舰上合影留念。 资料图片

遗体将停国会瞻仰 5日国葬全民哀悼

  ■一位女士在前总统老布殊的休斯敦住所门外留下鲜花束并祈祷。 美联社

离开白宫留信克林顿 老布殊展现优雅风度

  ■克林顿就职总统那天,老布殊给他留了封手写的信。老布殊写道:「当我刚走进这间办公室时,我有着与4年前相同的神奇、敬畏的感觉,我知道你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网上图片

老布殊曾驻京 骑车了解民情

老布殊出任驻北京联络处主任时,与妻子骑自行车了解民情(左图)﹔老布殊就职总统后曾出访中国(右图)。网上图片   本报讯 94岁的美国前总统老布殊当地时间12月1日去世。老布什与中国的关系奠基于中美建交之前,在1970年代成为美国驻北京联络处第二任主任。他曾说,选择去中国是因为“我预见中国会崛起”。当时他骑自行车穿梭北京的大街小巷,被称为“骑自行车的大使”。在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后,老布殊对制裁中国保持克制。   在1974年,老布殊得到出任美国驻英国或法国大使的机会,这两个职衔当时被认为是美政府内最具吸引力的优差,但他却出人意表提出要去当时仍未与美国建交的中国,遂于1974至1975年出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老布什曾表示,选择去中国是因为当时感到中国对美国与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说过“我预见中国会崛起,希望能成为中国‘未来’的一部分。” 被誉为“自行车大使 ” 老布殊当年一到北京,就展现擅于交际的作风,更因为他与夫人芭芭拉经常骑自行车穿梭在北京大街小巷,了解中国社会和民情,被誉为“骑自行车的大使”。 期间他曾陪同时任美国总统福特与毛泽东会面。到1989年2月,老布殊就职总统后第二个月就出访中国,与邓小平及总理李鹏见面。他曾在回忆录表示邓小平把他形容为老朋友。 同年爆发六四事件,美国舆论掀起反华浪潮。老布殊宣布暂停中美一切军售和商业性武器出口及军事领导人互访、高级官员互访。不过,他仍指派国家安全顾问史考克罗等官员前往北京,与中方领袖讨论局势。 老布殊在回忆录里写道:“我绝对不想做的,就是彻底摧毁自1972年以来双方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关系。若我们还想保有影响力,努力争取与对方合作的筹码,就必须保持与中国政府往来;讲狠话可以暂时满足部分人,但长期来看,那将严重伤害我们的努力。” “对华友好数一数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征表示,在历届美国总统中,老布殊对中国的友好是数一数二。 作为政治家,在任期内,他洞察出了前苏联和中国的不同,因而对当时的中国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虽然中美关系在此期间不无波折,可是仍没有偏离合作的主流。老布殊能够认识到,中国的生命力决定了美国用对付苏联那一套“一视同仁”是不可能奏效的,而从军事上压垮中国更是近乎空想,如果美国将冷战的对象由“苏”转“中”,那么其自身也必陷入灾难性境地。 分析普遍认为,继任的克林顿虽来自民主党,但就任后在对华关系上经过短暂的调整和试探、吃过苦头之后,还是基本继承了老布什留下的对华接触与合作战略。 可以说也是基于这套源起老布什的、对华策略的助益,中美关系经过短暂磨合而转入稳定的1990年代、新千年初期,既是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美国经济在二战后最为繁荣的时期,某些年份甚至超过了曾经的“黄金时代”——1960年代。

温和派共和党人 影响至今无所不在

老布殊虽然只担任一届总统,但在位4年间的外交、内政却留下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未消除。对外方面,他90年代发动海湾战争,一方面确立了美国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但同时也埋下了伊斯兰极端主义仇视美国的种子。而在国内政坛,老布殊当年违背承诺加税,随后竞选连任失败,时至今日保守派仍铭记教训,不敢在加税议题上越雷池半步。 路透社报道,老布殊任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海湾战争和食言加税两件事。海湾战争发生在1990年,当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入侵科威特,老布殊立即展开「沙漠风暴」军事行动,将伊军迅速逐出科威特。 环顾当时全球局势,美苏冷战刚结束不久,美国展示强大的军事、外交实力后,一举确立了自己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对部分中东势力来说,海湾战争有侵犯阿拉伯国家主权之嫌,区内因此出现了反美情绪,最终滋生了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拉登发动「911」恐袭时,在位的美国总统恰恰是小布殊,在极端组织眼中,或有父债子偿的意味。直到今天,恐袭阴影仍然威胁美国。 海湾战争后,老布殊在国内的民望一度达到90%,连任的呼声高唱入云,但最后居然败给克林顿,背后原因又和他食言加税有一定关系。老布殊在列根时代身为副总统,一直被共和党内部视为接班人,他最后也的确如愿,但党内保守派对他的支持程度始终不如列根。为了巩固选票,老布殊1988年竞选时许下豪言,承诺执政后绝不加税,偏偏到了1990年11月,他与民主党达成协议加税,借此平衡政府财政,引起保守阵营极度不满。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和派的老布殊寻求连任时,共和党内罕见地出现挑战人选,老布殊虽然赢得提名,但大选阶段又杀出德州富商佩罗(Ross Perot),最后克林顿渔人得利,虽然只夺得43%普选票,但仍然成为白宫新主人。前车可鉴之下,共和党保守派至今不忘这个教训,每逢讨论加税时绝不让步。 民生方面,老布殊1990年签署《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禁止歧视之余,又规定公众场所必须增设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士出入。 老布殊1924年生于麻省,父亲曾是联邦参议员,他从小接受精英教育,并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来南下德州开创石油生意,从此把家族迁往德州。二战时期,老布殊曾是海军飞行员,战机曾被击落但获美军潜艇救起。从政后,尼克逊曾任命他为联合国大使,后在福特时代于1074年转任驻中国联络处主任,然后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本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