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21:45:50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辣条

辣条吃到肝功能异常肠穿孔?专业医生解惑

 辣条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近年来也逐渐成为网红食品。有人说吃辣条会致肝衰、肠穿孔、克罗恩病,这是真的吗?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内科主任医师李东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临床表现上,长时间、大剂量食用辣条确实有导致人体肝功异常的情况发生,但并没有完整的证据显示吃辣条会导致肝衰竭,吃辣条导致肝衰竭的例子目前也还没有见过。” 他指出,辣条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吃会刺激胃肠黏膜,但肠穿孔和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有多种可能性,辣条顶多也只是诱因,并非主要因素。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放肆吃辣条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此类产品以小麦粉或其它谷物粉类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盐、食品添加剂、香辛料等,经配料、挤压、蒸煮、成型、调味、包装等工艺制成,部分辣条的盐分、糖分、油脂含量较高,消费者不宜过量食用,特别是儿童、老人及肠胃不适者,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   国家食药总局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辣条并留存购物凭证;购买时查看包装是否完整,标示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配料表、“QS”标识、生产厂名、厂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是否齐全;同时还要注意产品有无油脂酸败气味及油渍渗出问题等。   本文由首钢医院内科主任姚震进行科学性把关。(科普中国,图片来源wiki)

辣条是“糕点”还是“调味面制品”仍未确定

时至今日,辣条的主要生产地为河南和湖南,但由于国家食药监局并未将辣条归为哪类下达正式规 定,使得在产品标准上出现了河南和湖南两派的争执。早在2007年,辣条的发源地湖南首次将辣条定义为“挤压式糕点”,并出台了相应的食品标准。同年,河南监管部门在湖南考察之后,首次将辣条定义为“调味面制品”,这造成了南北标准的分歧。而在其他省份,对于将辣条归为“糕点”还是“调味面制品” 仍存在摇摆。 2015年4月,重庆市召开辣条地方标准专家审查会,辣条以“风味挤压糕点”​​的名目过审。可一个 月后,重庆市出台的标准分类却是“调味面制品”。全国各地标准的不统一加大了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 “在大众印象中,普遍认为辣条一直处于5毛到1元的价格区间,而生产辣条的企业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对于辣条产业,消费者普遍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说。朱丹蓬认为,长久以来,辣条在缺少国标情况下尚能发展到如此规模,说明其潜在市场还是存在的,辣条也需要摆脱低端消费品的标签,这也需要时间来沉淀。

辣条上黑名单 添加剂不合格是主因

辣条味道虽好,但关于其安全问题,也成了不少人争议的话题。在辣条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出台之前以及早前一些媒体报道中,辣条可是常常上了食药监局的“黑名单”。比如在2015年至2017年中旬,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了黑名单,而在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占68起,甜蜜素超标占30起。 此外,相关人士也曾指出辣条由于产品品类时间短、标准建设滞后,因此还存在着标准衔接不上的问题。 对于辣条产业所相关的种种问题,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2016年11月提出调味面制品行业国家标准立项,由河南省口岸食品检验检测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机构牵头,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制定好辣条的国家标准。 针对辣条各地标准不一的情况,新近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中标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中方便米面制品的规定。

“史上最牛零食” 辣条将有食品安全标准

■ 部分辣条早前被披露防腐剂、细菌超量,盐糖油脂高等问题,加强监管的呼声此起彼伏。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讯 提到“网红”零食,每个人的心中可能有不同的选择;但要是问起“史上最牛零食”,答案恐怕就只有一个了……辣条,一款广受欢迎、却又让人又爱又恨的特色小食品,即将迎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不仅为年销售额超500亿元的辣条产业带来规范,也为消费者放心食用辣条提供了保障。 独特口味吃香 安全争议已久 辣条、辣面、薯条……每到放学时间,不少小学校、幼稚园周边的小卖部都人头攒动,小学生们争相购买这些价格低廉、包装漂亮的小零食。近年来,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食品辣条,火了,网友纷纷用辣条来调侃,“买了一百包辣条,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众多80、90后纷纷响应,纷纷追忆那些年一起吃过的辣条,辣条这个词成为一个网络热词。 “吃包辣条冷静一下” 这是年轻人流行的口头用语,一款售价低的辣条是很多人童年中的美好回忆。 辣条,原以面粉为原料调味,小米辣干等作辅料制成,成本较低、利润薄。而市面上普遍价格为0.5元、1元。辣条为麻辣系列零食中的一种辛辣食品,有甜辣,麻辣,辛辣等各种口味,以湖南、四川、重庆、河南等地生产为主流。这种小食品制作成本低,但口味较重,受到很多年轻朋友的喜爱,但主要消费人群为中小学生,因为中小学生有父母给的一点零花钱,但数额较低,嘴馋的时候只能买一些价格较便宜又好吃的小食品,辣条这种食物恰恰符合这种特点,很多中小学生在放学或者课间休息的时候买类似的小食品一起分享解馋。虽然辣条口味独特,很受欢迎,但却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据分析,辣条等一些小食品含有大量添加剂和过量食用盐,长期食用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引起慢性疾病,咽喉疼痛及大便便秘是常见的,中小学生长期食用会引起过敏性症状,甚至有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虽然“火”得不像话,但辣条也有“挥之不去的痛”。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调味面制品是指“以小麦粉和/或其他谷物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油脂等辅料,经配料、挤压熟制、成型、调味、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一定韧性的即食食品”,而辣条正是描述中的调味面制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拥有调味面制品食品生产企业达580家;2016年,中国年总产值330亿元,市场销​​售额达510亿元。 在广州的大中小型超市中,几乎家家都在出售辣条。在琶洲附近的一家中型社区超市中,各种辣条占据了一面墙的二分之一,大面筋、辣功夫、辣么糕大尚、回锅肉素食、素牛筋……看得人眼花缭乱,一包100克左右的辣条价格大约在4元左右。据金羊网报道,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辣条一天卖几十包很正常。 “当零食吃,很开胃,老少皆宜。”还有中国留学生表示,返校时常常会装几包辣条在行李箱里,因为外国同学也很爱辣条。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包辣条的利润可以达到50%甚至更高,除超市外,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里,五毛、一元一包的辣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过,这些辣条品质参差不齐。走访发现,即使一些有生产许可标识的产品,摸上去也是油乎乎的,感觉油已经从塑胶袋中渗了出 来。据报道,2015年至2017年,中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登上 了食品监管部门的“黑名单”。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菌落总数超标和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占68起,甜蜜素超标占30起。此外,超限量使用山梨酸钾等食品防腐剂也值得关注。 比如,北京市曾检出一款“邹校林”牌虾仁香蕉味调味面制品,安赛蜜超过限量标准一倍多。广东曾检出多款湖南省小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辣棒,菌落总数超标。河南省食品监管部门公布的抽检资讯显示,2018年至今,检出不合格辣条食品已达33批次。前国家食药监总局还曾发布“辣条食用安全消费提示”,要求消费者谨慎挑选食用辣条制品。为了防范不安全的辣条等零食,去年广州番禺区还将辖区内8所学校校内小卖部统一“收编”,禁售辣条。 此外,辣条行业还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目前,市面上辣条厂家一般按照地标执行生产。在不同省份,不仅辣条的归类不同,添加剂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差异由于辣条行业长期以来没有形成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也让辣条陷入食品安全漩涡。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加工研究室副主任谭斌研究员曾指出,辣条由于产品品类发展时间短、​​标准建设滞后,这是造成产业安全的关键。根据“征求意见稿”及“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对辣条的生产给出了明确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等指标。也就是说,以往消费者担心的辣条卫生问题、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都有了明确要求。   辣条国标项目要求 辣条里不能有异物。在感官要求方面,要求辣条“无酸败,无异味、无霉变,有韧性,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辣条应为健康食品。在编制说明中特别提到,针对公众关注的调味面制品高盐、高油等问题,规定了氯化物(以Cl-计)、脂肪技术要求。调味面制品是添加了食用油脂的食品,还规定了酸价、过氧化值限量指标。 辣条不能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往往一包辣条包含几种著色剂、甜味剂,消费者对此很是头疼。 征求意见稿指出,辣条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中方便米面制品的规定”,也就是说,方便米面制品可以使用什么食品添加剂、用多少,辣条也要遵循。在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GB 2760中,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据查询发现,以往用于辣条的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色素,并未被许可用于方便米面制品。而辣条中最常见的各类甜味剂也得到了规范。比如,糖精钠可用于十几种食品中,但不包括方便米面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