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14:37:32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加拿大商界

为什么6成加国企业主不建议子女创业?原因让外人直呼看不懂

(■■钟丝促请政府对小企业监管合规方面应维持灵活性。网上图片) 在本国各行各业拥有逾95,000名中小企业会员的加拿大独立商业联盟(Canadian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昨天发表报告指出,虽然加美两国小企业同时面对繁文缛节(red tape)重大障碍,但加拿大小企业现时在政府监管合规方面的支出,是远低于美国同行。联盟认为两国政府均可通过推行监管现代化,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退却后刺激经济复苏的一个办法。 联盟该份题为《加拿大和美国的监管合规成本:小企业视角》(Regulatory Cost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Small Business Perspective)研究报告发现,按雇员人均计算,现时加拿大最小规模企业在遵守政府规定方面的开支每年是7,310加元,与以往大致相同。然而,在美国类似规模企业的花费却已增加至11,904加元,远高于2013年对上一次估算。在2013年情况,加国小企业在监管合规成本开支是高于美国。 上述估计支出金额并不包括涉及遵守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防疫规则的花费,加美两国多达75%企业东主均称他们在符合防疫规则方面承担了巨大支出。 6成加企东主不建议子女创业 加拿大独立商业联盟行政副总裁钟丝(Laura Jones) 表示,各级政府必须学会灵活应对疫情衍生情况。例如,在48小时内完成审批露天茶座牌照申请,准许政府文书使用电子签名,以及简化报税表格,这些皆是企业东主多年来一直向当局所寻求的灵活性措施。至关重要的是,政府在监管合规方面今后应维持这种灵活性,不应重回过往繁文缛节旧路。 该研究报告又指出,政府法规繁文缛节每年令加国企业损失113亿加元。 美国企业损失每年更高达1,675亿加元。 加拿大企业平均每年花用约677小时、相当于85天在合规工作方面,美国企业则平均花用889小时,相当于111天。 按雇员人均计算,加国规模最小企业在监管合规方面的支出,几乎是最大型企业的10倍。美国最小规模企业在监管合规方面的花费,则是最大规模企业14倍。 多达87%加国企业东主和84%美国企业老板异口同声说,政府过度监管给他们的营运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现时监管合规负担,63%加国企业东主和46%美国企业老板均坦言不会建议他们子女创业。星岛综合报道

放宽限制未必能挽回消费市场 商界呼吁政府推鼓励措施

(■■安省政府正在取消防疫限制,但商界领袖担心这不足以挽回客户信心。加通社) 安省近期接连宣布放宽防疫措施,包括取消零售店、餐馆等人数限制及出示疫苗证明等。工商界人士对此普遍表示欢迎,但认为要想人们走出疫情的阴霾,回到从前的消费状态,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消除民众恐惧,鼓励他们外出消费。 加拿大独立商业联盟(Canadian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主席兼行政总监凯利(Dan Kelly)表示,政府近期做法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开启了小生意复兴之路。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已经把人们吓怕了,“我们有两年时间告诉民众,如果你离开自己的家门,可能会死。”他指只有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切实鼓励民众恢复以前的生活方式,工商业才会有真正的复兴机会。 普及快速检测剂可增员工信心 安省商会(Ontario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罗西(Rocco Rossi)表示,省府的行动是非常令人鼓励和受欢迎,不过其中缺少必要的讯息,让民众听到并且有信心外出消费是安全的。“在经过两年创伤之后,完全返回投入各种经济和消费活动,不会是像启动一个开关那样简单。” 此外,他表示也要鼓励员工返回工作岗位。在服务行业和其他行业,人手短缺是一个贯穿整个疫情过程的问题。他指令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更加普及,可以增加员工返回工作岗位的信心。 Trillium Health Partners医疗网络流行病专家卡拉巴堤(Sumon Chakrabarti)表示,他支持放宽防疫措施,且政府的讯息是恢复常态的重要一步。他自己一向主张较少的限制措施来控制疫情,指病毒不可能完全消除,现时是时候采取更为可持续的方式。 他指省府应该采取措施安抚公众的恐惧,现时八成以上省民已经注射过两剂疫苗,对于避免严重生病或住院都获得高水平的保护。他也支持取消疫苗证书制度,认为此举没有达成停止新冠病毒在公共场所传播的主要目的。因为有证据指虽然疫苗可以减少严重发病或死亡,但(打过疫苗后)仍有可能传染病毒。 星岛综合报道  

加拿大商界欢迎疫苗护照制度  安省亚省政府反对

  【加拿大都市网】本国大部分商户都赞成推行疫苗护照制度,以保障公众安全及协助经济活动复苏,但亦有商家忧虑此举可能违反公民权利,而且在部分商店难以执行。  魁省政府上周宣布,从9月起将要求省民在疫情较严重地区获取非必要服务时,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本国商界普遍支持疫苗护照制度。 加拿大总商会(Canadian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疫苗护照或电子证书将有助于避免下一波未疫情导致对商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封锁措施重现,并让处于低风险的人群能够参与大型活动,保持行动自由和正常生活。 商会会长比蒂(Perrin Beatty)对CTV说,尽管本国有8成年满12岁的人接种了疫苗,但仍不足以达至群体免疫,如果没有疫苗护照,民众就会受到威胁。“本国的私人企业跟整体加拿大国民一样,是很多元化的,但有一点我们商界意见完全一致,那就是无法再承受全面性的封锁措施。”他又认为,提高疫苗接种率当然最好,但疫苗证书也可协助保障健康,免得Delta或其他变种病毒,对本国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打击。 比蒂补充说,电子通行证有亦有助确保员工和客户重返工作场所或从事业务时的安全;对推动国际旅游也很重要,游客借此可向其他国家证明他们已符合疫苗接种的要求,纸本证书容易伪造,用仪器读取的电子证件较佳。 多伦多地区贸易局(Toronto Region Board of Trade)上月呼吁安省为非必要商业活动引入疫苗护照制度,该局行政总裁薛珍纳(Jan De Silva)相信,接种疫苗与否属个人决定,但参加大型活动和到餐厅堂食,有需要负起道德责任。 蒙特利尔贸易委员会(Montreal Board of Trade)主席勒布朗(Michel Leblanc)表示,该会的企业会员有近78%支持使用疫苗护照。他认为,此举有助确保进入体育场馆、电影院、酒吧或其他大型场所的人群已完全接种。 然而,不是所有省份都赞成魁省的做法。安省省长福特周四重申,没打算引入疫苗护照制度,亚省省长康尼(Jason Kenney)同样表示反对。 加拿大食品加工商会负责人艾伦(Denise Allen)表示,他们对疫苗证书抱审慎观望态度,并担心这措施会侵犯公民自由,亦对证书如何在全球通行及使用表示质疑。 加拿大零售业议会(Retail Council of Canada)发言人瓦西利申指出,有些商店经常有带着小童的家庭光顾,而12岁以下儿童目前仍未获准接种疫苗。小商户更担心的是,他们没有执法权力执行措施,很可能要面对在推行口罩令时遇到的问题。   V20

局势紧张各界震荡 加拿大企业对访华态度不一

■■不少商界人士考虑暂停到访中国。 网上图片 本报综合报道 连续两位加拿大公民被中国拘捕,其中一位是加拿大商人,这令一些加拿大商界主管对于前往中国出差感到踌躇,他们担心中国当局会找借口、捏造理由来指控并逮捕加拿大人。 上周孟晚舟事件曝光后,卑诗省政府的林木贸易访问团就取消中国行。还有商界人士表示,即使和加拿大政府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也暂时不愿意到中国趟浑水。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零售顾问网络公司(Retail Advisors Network)的零售顾问温德尔(Bruce Winder)说:“我不会去。在这件事解决之前,我不认为加国人应该前往中国,因为害怕遭到报复。”他说,北京将采取任何策略施加压力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加拿大出口中国前十大商品 Uclid公司总裁金(Elmer Kim)坦言:“如果我是一名加拿大高管,我会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中国。” 但也有商界人士以平常心待之。曾督导高盛亚洲业务、如今是Starfort控股公司主席柯特斯(Ken Courtis)认为,到任何地方本来就应该“尊重主人、遵守法律。”他接受CBC访问时正要搭机到中国,说:“我不认为需特别关注,没有理由不继续前往中国。” 在中国眼里 加美绑一起 律师事务所Miller Thomson LLP的合伙人陈(Andy Chan)指,如今情况很复杂,加拿大企业在中国需要注意。他说,特别是在安全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公司,应该严格审视是否会被北京视为高风险行业。负责亚洲业务的陈说:“加拿大人需要根据当前的政治环境来权衡是否前往中国旅行。” 加拿大和美国有引渡条约,但加拿大的司法体系完全独立,不受政治影响,不过在中国来看,已经把加拿大和美国绑在一起。 陈说:“加拿大逮捕人,展开司法程序,因此,全世界都在关注加拿大。”他认为,虽然局势紧张,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肯定会缓和。 目前加拿大政府没有发出赴华旅游警告,只是敦促加拿大人在前往中国时需“高度谨慎”,但对于前往世界上其他94个国家旅游同样建议采取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