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16:44:49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老人

飲水嗆到咳嗽恐有吞咽困難 小心9大癥狀 防哽塞窒息喪命

【星岛都市网】长者吞咽问题常见于曾中风及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长者,当中有高达四成中风康复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问题。其实长者吞咽问题可由不同原因导致,要及早发现吞咽问题及预防吞咽困难,可由日常观察及改善进食习惯等方面入手。 长者吞咽困难9大警号 饮水易咳嗽要小心                        吞咽困难的症状大多可以于进食时观察得到,例如:进食或饮用流质饮品时出现咳嗽或呛到;吞咽食物时感到困难或需吞咽数次才能吞下食物;食物也可能容易堆在口腔内的一侧或残留在口腔内,令口腔发出异味,进食后声音也可能会变浊。 此外,由于口部肌肉控制减弱,平日长者可能容易流口水,特别于用餐时。由于吞咽困难会增加食物意外跌落气道的机会,长者有机会反复患上吸入性肺炎。进食困难也会令长者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及脱水的情况。如发生哽塞,患者更会脸部或颈部转蓝,不能说话或出现明显呼吸困难,需要立即急救及处理,严重的话更会失去知觉。 什么人容易有吞咽困难问题?                 引起吞咽问题的原因有许多,老化是其中一个,当口、咽及喉部结构变化或退化,会令协助吞咽的肌肉弱化,出现吞咽问题。此外,患有慢性疾病,例如中风、柏金逊病、认知障碍症的人士,都是出现吞咽问题的高危险族群。 食物的质地也可影响吞咽,食物太硬、太滑或太黏会使长者较难吞咽,增加食物进入气道的机会。进食时坐姿不正确,例如躺着进食或仰头,也会增加食物意外跌落气道的机会。部分长者因进食时太急促或分心,都会容易出现吞咽问题。由于大部分长者有牙齿松脱或脱落的问题,或佩戴不合适的假牙,都会令咀嚼硬质食物出现困难。 预防吞咽7大贴士 刚睡醒时勿进食                   预防吞咽困难的饮食建议 避免在精神混乱时进食,例如:刚睡醒时 减少进食时的环境滋扰,令精神更集中 选择适合长者口部功能的食物质地,例如糊状食物、全黏的(较浓厚的忌廉汤)或半黏的(较浓厚的果汁)流质食物 使用合适的食具进食或喂饲,例如较小型的汤匙、粗柄匙、筷子辅助器等 保持良好的进食姿势,维持坐姿正确,不宜躺着进食,进食时切忌将头仰后 强化口部肌肉运动能提高咀嚼能力,可向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或其他医护人员查询 选取高营养食物以摄取足够的养分 由于每位长者情况不同,有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若有怀疑可以向家庭医生或言语治疗师求诊。由于长者吞咽问题可引致严重后果,例如吸入性肺炎,也会令长者难以品尝美食,出现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减低生活质素,故长者吞咽问题不能忽视。 撰文:香港都会大学 护理及健康学院讲师 蔡嘉敏 延伸阅读:8大生活习惯延寿24年 研究揭60岁开始也有效 1习惯最关键 延寿生活习惯 常做运动有助延寿 做运动 不沉迷使用鸦片类药物 不沉迷使用鸦片类药物 不吸烟 不吸烟 延寿生活习惯 管理压力 管理压力 饮食以蔬菜为主 饮食以蔬菜为主 饮食以蔬菜为主 避免酗酒 避免酗酒 良好睡眠 良好睡眠 良好社交关系 良好社交关系   T03  

疫苗接種有玄機 老人謹防被騙

【加拿大都市网】随着加拿大国民开始登记注册疫苗接种,不少诈骗分子开始伺机寻找对象下手。有专家表示,长者一直是主要针对目标,诈骗者利用疫情带来的焦虑,从人们那获取财务等私隐信息。 卑诗理工学院(BCIT)数字取证系成员,也是TeraDrive Inc.公司创始人利沃夫斯基(llia Lvovski)回忆说,前不久,一位好友的65岁母亲接到电话, 通知她可以预约接种疫苗了。这通电话时机很合理,因为母亲的年龄符合资格,但很快话题说道加拿大各地病例激增,她可能不得不在疫苗诊所排队,但如果只要支付50元,就会有一名注册护士上门提供注射。这位朋友的母亲只需提供她的信用卡号码即可。” 利沃夫斯基说,朋友的母亲产生了怀疑,于是挂了电话,对方也没有再打来。但这就表明,类似的诈骗案就在大家身边,每个人必须非常警惕。 加拿大反诈骗中心(CAFC)早前还曾就与新冠疫苗采购相关的诈骗泛滥问题发出过警告。CAFC在3月31日警告称:“不要在网上或未经授权的来源购买新冠疫苗。获得安全有效疫苗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当地公共卫生机构,以及与加拿大联邦、省和地区政府合作的组织或认可诊所。 除了假疫苗,CAFC也提醒任何与新冠相关的邮件或短讯,它们试图诱骗人么下载恶意程序,从而获得私隐信息。 利沃夫斯基表示,所有案件中,诈骗者都在利用疫情带来的焦虑,诱使人们主动交出一些个人财务信息,而年长的加拿大人一直都是主要下手目标。 利沃夫斯基还说,如果人们对打电话的人产生怀疑,应果断挂掉电话,并上网查看电话号码。如果已经提供了财务信息或社会保险号,应立即联系信用卡公司或加拿大服务处。 不过,利沃夫斯基也坦言,随着加密货币的崛起,打击这些骗局变得更加困难。 v33 (文章来源:星岛综合)

不得不防!此事令不少老人莫名背巨額債務

【加拿大都市网】82岁的痴呆老人Chacin de Fuchs竟莫名背负上万元债务!原因令人气愤又无奈。这位老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的故事,拨开整个事件的层层面纱。   事发 Matt Fuchs 82岁的母亲Chacin de Fuchs患有痴呆和帕金森。老人年事已高又患有重病,Matt Fuchs想为老人请一个家庭护理工人照料母亲,本以为根据母亲房子的价值,获得一笔信用额度会很容易。毕竟,这座房子的大部分钱都已还清了,但事实却与Matt所想大不一样。 他们并没有获得这笔信用额度,原因是该房产被留置了12,500元用于家庭供暖和制冷设备。Fuchs说他和他母亲对这笔钱一无所知。留置财产后来甚至增加到1.5万元以上。这笔“无中生有”的抵押财产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溯源 Fuchs回忆说,2017年,一家名为“全国舒适家居”(Nationwide Home Comfort)的公司出现在母亲的家门口,说服她签了一份为期10年的炉子和空调租赁合同,之后就出现了这笔抵押财产。 “他们来说服一个有认知问题的人,让他们相信他们需要一些他们本不需要的东西,”Matt Fuchs说道。他还说,母亲告诉他,销售人员自称该公司是省环保项目的一部分,能为房主省钱。 “她被骗了。毫无疑问,”Matt说道。“后来,当我发现这在加拿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时,我更感到很恶心。”   不合理的合同 律师助理John Robinson说,成千上万的加拿大人被锁在了类似的不合理的合同中。他在法庭上反对这样的合同,也包括这位Fuchs和他母亲遇到的这份合同。 根据Robinson的说法,有暖通空调公司专门出售此类合同。而卖出对象则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或者非英语母语者。在合同签订后,另一家公司会买下这些合同并开始收费。这时,买下合同的公司便可以只收钱而不对“合同是如何签订的”负责。 Robinson说,这些买下合同的公司通常会立即为设备在房产上施加留置权,而房主往往是在出售或再投资时才会发现这些留置权。 事实也基本和Robinson说的一致,这位82岁老人的合同上用小字和法律术语标明,公司有权对该房产进行“登记担保”,而且业主放弃了获得登记副本的权利。而在她签完合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的合同就被一家名为Home Trust的融资公司接管,该公司要求她留置12500元。一年后,也就是2018年11月,该合同被出售给Crown Crest Capital,该公司用自己的抵押权益取代了第一次抵押的钱,金额也上升到了超过1.5万元。 “显然,暖通公司没有通知业主,因为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就没有人会同意这些协议。”Robinson说道。他还提到,尽管这一行为看似不合理,但一些城市的土地所有权部门允许公司在不通知房主的情况下登记担保权益或留置权:“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公司网络,它们往往从最脆弱的人群身上赚了很多钱。”   涉事公司态度强硬 从这些公司那里得到答复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很多网站都被关闭了,电话号码也无法使用,邮件也联系不上。 Home Trust没有回复媒体的请求。据该公司前主管Roman Berson说,“全国舒适家居”(Nationwide Home Comfort)公司已不再运营。而这个Roman Berson目前则是另外两家暖通空调公司的负责人。 Roman Berson也否认了关于销售人员欺骗老人的说法,他说任何关于销售人员虚报内容的说法都是“完全错误的”。Berson称,Chacin de Fuchs是通过预约邀请销售人员到她家里的,他们的车清楚地标有Nationwide的标志。 他说,Nationwide Home Comfort的所有合同现在都属于Crown Crest...

美持棍反擊襲擊者華裔老人獲捐款近90萬元

【加拿大都市网】前不久,一位名叫谢萧珍(音)的美国亚裔老人因为勇敢反击袭击者而登上了热搜。这位老人在旧金山街头散步时无故遭到了一名白人青年男子的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老人并没有方寸大乱,更没有选择息事宁人忍气吞声,而是抄起了一根木棍与白人袭击者展开了搏斗。一番激烈的搏斗后,年龄上明显占优的白人男子竟然被老人打得满脸是血被担架抬走!这也正是邪不压正。 不过虽然把袭击者打上了担架,但老人也受伤了。从照片和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出老人面部有肿胀、淤青。据说她的手腕也受伤了,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惊吓。   她的孙子在GoFundMe上面为老人发起了捐款。 最近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和歧视事件频发,引发了加美网友的共同关注。于是加美两地的网友纷纷为这位勇敢的老人捐款,目前老人已经获得了超过87.8万元捐款。 老人的孙子John Chen表示,发起捐款主要是出于为老人治疗着想。他惊讶于老人的勇敢,并且还表示老人目前状况有些许好转,但仍担心其心理健康:“她心理、身体和情绪上都受了严重影响。老人在那之后不敢出门了,并且还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虽然她有基本的医保,但仍有很多医疗费用是她负担不起的。”老人的孙子还称,老人患糖尿病超过10年,还曾在患癌下幸存。 John Chen在随后的帖子中感谢了支持老人的人,但他表示,任何有关此事的消息仍会刺激到老人:“每当有人向她提起这件事,她就会变得非常情绪化,然后哭起来。”“我们必须不断地让她平静下来,安慰她,使她摆脱创伤后应激障碍。”他还提到,昨天去看望老人时,老人还在一直用粤语重复“我好害怕,我好害怕”。 据报道,自疫情爆发以来,加拿大和美国发生的针对亚裔的袭击事件数量激增,许多加拿大人也表达了他们面对这种局面的沮丧之情。 虽然,世界上仍有不少能够明辨是非的好人,但是在这段敏感时期,亚裔应该更加团结一致,抵制歧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渡过难关。另外,老人竟然能跨越年龄差距,把年轻的袭击者打倒,还在事后获得了巨额捐款,也正应了那句话:“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争早与来迟”。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ctvnews.ca/world/more-than-us-875-000-raised-for-elderly-asian-american-woman-who-fought-back-attacker-1.5356190)

疫情令老人與世隔絕 獨住公寓如坐「豪華監獄」

(■■专家担忧长者由于疫情更加孤独。资料图片) 专家指出,疫情令本国部分长者更感孤单。虽然人们忙着保护长者免受病毒侵害,但这些长者最终可能会死于孤独。 萨德利斯(Maria Sardelis)去年10月搬到渥太华的养老院,照顾她98岁的母亲。她母亲被确诊新冠肺炎,为减少其他居民和工作人员感染的可能性,萨德利斯担负起护士的角色,帮母亲量血压、喂食以及在门前给她留下药物。但她说,如果她不在那里不知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其他没人可以照顾的长者怎么办? 专家说,长者在疫情前就已很寂寞,到疫情发生之后,无论是独立生活还是住在长期护理机构,他们都无法与家人或朋友联系,隔离和年龄歧视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孤独。 加拿大全国老龄化研究所健康政策研究主任斯奈(Samir Sinha)表示:“尽管我们忙着保护长者免受新冠袭击,但他们最终可能死于隔离和孤独。” 由Global News委托民调机构益普索(Ipsos)独家进行一项调查显示,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人中,有47%感到因身体和社会距离而感到孤独,这比去年11月以来上升了14%;有21%的人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冬季变得越来越差。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去年6月发布的健康报告,孤独感也与65岁或以上的人死亡率较高有关。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过渡到退休、失去配偶或家庭成员、行动不便、低收入或视力和听力受损等原因,一些长者感到孤独。 呆在柏文如坐“豪华监狱” 卑诗省西门菲莎大学(SFU)老年学研究中心主任威斯特(Andrew Wister)说,年龄歧视也可能助长孤独感或孤立感。“有很多新闻认为新冠肺炎是老年人的疾病。”他补充说,经历过年龄歧视的人们可能会觉得是自己导致了封锁。 全国老年人权益组织加拿大退休人员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Retired Persons,CARP)的首席政策官员Bill VanGorder表示,虽然旨在有针对性地保护长者,但疫情期间对长者的区别对待令长者被孤立了,因为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拥有相同的社交互动。比如由于有传播风险,那些以前会去祖父母家的年轻家庭成员现在会对拜访他们持谨慎态度。此外,他们也不能去桥牌俱乐部、午餐会等活动。 75岁的多伦多居民法卡斯(Eva Farkas)说,被关在她的柏文中就像待在“豪华监狱”里。“独自一人被隔离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她说,在疫情前,她会去听音乐会、看戏或是和朋友见面吃饭,而现在,如果不是为了遛狗,她可能都不会离开家。 不过,65岁的温哥华居民洛根伯格(Bobbi-Lee Loganberg)称自己并不感到孤单,她每天都会通过电话与她两个最好的朋友聊天,这被她称之为“健康电话”。自从她丈夫2019年去世以来,她学习做饭,在疫情期间,她还一直在阳台上练习瑜伽和从事园艺。 她说自己一直是一个独立的人,待在家里并没有让她感到被抛弃,她喜欢自己的陪伴,感觉受到保护。

法國離奇死亡事件 死後11年才被發現

法国近日发生了一起离奇死亡事件,一名男子被发现死在自家公寓。但警方发现的时候,尸体已经变成了一具木乃伊干尸。 报告这起死亡事件的是该住所的房东。房东报称他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该房客了,直到最近上门,才看到骇人一幕,随即报了警。根据房间里的食品有效期、邮件发送时间和杂志日期表明,死者早已经于2008年去世。 为什么直到现在房东才发现死者?房东表示由于租金是自动支付,银行也没有发生透支的情况,所以并没有引起房东注意。而死者死亡至今,一直没有亲戚朋友探望,这个事实也相当让人唏嘘。 经过警方的调查,这名男子似乎是自然死亡,并没有更多可疑之处,不过至今仍没有找到他的家人。警方目前在对遗体进行全面尸检,以确定具体死亡日期和他的身份。 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独居没有子女或远离社交,死了很久才被发现的事件一直存在,但像这样死去11年才被发现的也实属罕见。 2017年西班牙有一起类似案例,一名老妇人的遗体在一所公寓中被发现,而她已经死去了四年,她的遗体已经变成一具干尸。(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老人做地鐵身上寫四個字 被網友狂贊優秀?

大爷佩戴者写有“勿需让座”LED牌搭乘地铁。网上图片 满头银丝如雪,斜挎著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著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自6月24日以来,大连地铁上出现的一名老人,因挂出不需让座的小牌引发了网友狂赞,被称为“优秀大爷”。 据悉,老人名叫刘增盛,今年76岁。他表示此举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现在的年轻人不易,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 大连网友“大连成”此前发布的一组图片引发关注。图片显示,在大连地铁的车厢里,一名老人拉着扶手,笔直站立。老人的头发已经花白,斜挎著深绿色的布包。在他的腰部,挂著一个LED显示牌,“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网友写道:“令人尊敬,这样的老人年轻时一定很要强!”消息发出1小时,点赞次数已经破万。 不少网友跟帖留言:“必须转!尊老爱幼,我尊重您,也请您爱我。”“这样的大爷,精神好,心态好,一定更长寿,祝他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为进一步了解大爷的情况,经辗转联系,有媒体找到与老人相交多年的王女士,王女士说,老人叫刘增盛,年龄已有76岁,家住西岗区八一路附近。老人曾在部队工作,退休后在旅顺口区太阳沟开办了工作室,主要是收藏老式电影胶片和胶片机,这是老人最大的爱好。每逢太阳沟有文化活动,老人就会过去给居民放电影。 老人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于市区与旅顺之间。老人需要在西安路乘坐地铁1号线,然后再转乘地铁12号线,从河口赶到旅顺新港,而后再换车抵达太阳沟。实际上,老人挂著“勿需让座”的牌子,已有两年时间了,只是这次被网友拍了下来。 对此,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易,而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虽然有座能更舒服一些,但站着也没有问题。挂上这样的牌子,主要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一个老年人,站在年轻人身前,他还得站起来让座……万一人家本身就累了或者不舒服,这不就尴尬了吗?” 老人身上挂著的LED显示牌,是他花了30元钱从网上买来的。尽管老人身上挂著“勿需让座”的牌子,可还是经常有年轻人主动为他让座。此前,曾经有一名年轻人,见到他后主动站起身,坚持要把座位让给刘增盛。年轻人怕他不肯坐,还特意嘱咐他“我马上就到站下车了”。可是,到站后,年轻人前脚下了车,后脚又从后边的车门悄悄地上车。刘增盛看在眼里,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这样的年轻人,真的是太棒了!” 王女士说,挂著“勿需让座”牌子的,不止于刘增盛一人。刘增盛有一名工作上的搭档叫李丽业,她的年龄已有64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李丽业也会挂著小牌,提醒年轻人不要给她让座。 刘增盛和李丽业收藏胶片电影几十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胶片电影一辈一辈地传承下去。 在挂牌搭乘地铁的事迹在网上传开后,大连地铁工作人员日前表示,大爷身上展现出来的精神令人敬佩。为了鼓励这种为人着想、自尊自强的精神,大连地铁将赠送其四周年纪念卡一套。

不服老!加拿大「超級老人」玩心跳:高空跳傘慶祝生日

加通社图 星岛都市网报道:95岁的卑诗省老人Henry Martens这辈子做了许多冒险的事,例如,他曾经钻进黑熊的洞里,与雪崩竞速滑雪,与持刀歹徒殊死搏斗…他说:“猫有九条命,而我活了8条。”年近百岁的他仍然没有放弃冒险,上周末,他为了筹款参加了跳伞,这是他第二次跳伞。 星期六,Henry为了给Abbotsford一个养老院(Tabor Village)筹款,去跳伞。在那里,他认识了另一名来跳伞的老人Etta Hellyer。 与Henry不同,Etta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她曾是一名精神科护士,如今已经退休。 她说:“做生意要冒险,生活并不需要。我一生中最大的冒险就是生了6个孩子。” 但一年前,Etta开始想为养老院跳伞筹款,她觉得,虽然自己目前还能独立生活,但也许有一天会需要住进养老院里。 Etta来跳伞的当天正好也是她90岁生日。从3000米高空跳下,以接近每小时200千米的高速下落整整一分钟——她决定用这种方式来庆祝生日。 Etta曾在去年摔断过腿,所以对于如何着陆有一点点焦虑,但她并不害怕。 “我想看看这美丽的世界。所有人都说,从飞机上跳下来看到的景色非常美。”她说。 Etta的女儿Cathy表示,她为母亲感到骄傲,因为母亲用行动打破了有关老年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刻板印象。 “老年人不必困在轮椅上,”Cathy说,“在垂暮之年保持体形,保持头脑灵活,我认为这是生活的唯一方式。” Martens同意这种说法。在登机的前几分钟,他表示,享受生活很重要的两个前提,就是拥有正确的态度和保持运动。拥有这种态度的他,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次跳伞了。 “等我活到100岁,我还要来跳伞!” 参考: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abbotsford-seniors-skydive-for-fundraiser-1.5168529

老人認知障礙 家人照顧時應注意這七點!

要的疾病原因外,环境原因同样重要。其中高龄者的孤独是引发以及使其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家属或相关护理人员应该懂得如何照顾老人。 孤独是很多现代老人的生活特点:年事一高,兴趣、行动、知识以及话题等会与周围发生差异。节奏不同、话不投机、城乡结构的变化、外出减少、社会交流减少、刺激减少,这些会更进一步加深孤立,使老人的社会认知、环境认知、空间认知、事物认知等能力下降,导致与人接触、见面时都会觉得疲劳、窘迫。 如何帮助患认知障碍的高龄者? 有些疾病带来的认知障碍,很难预防。但合理用药、早期介入,可以很大程度上制止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展。作为家属或是相关护理人员,能做到的首先是不让认知障碍的高龄者被孤立,具体要做的有以下几点: 1.与其他人同样对待 即使老人出现了一定的认知障碍症状,照护者也应该在态度上与其他人同样对待,语言、态度与对待其他人相同。过分地把他(她)当成老人或病人反而会增加其孤独感,加重症状。 2.让老人分担家务和职能 老人在家庭或养老机构中,其作用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很重要。被需要、起作用、被重视是老人的生存愿望、自我价值体现和生活满足感的源泉。 老人是生活的主体,老人的身边事物料理,尽可能由老人自己完成,家务也应尽可能让老人参与,不要因其速度慢、做不好等原因,剥夺他们参与的机会。不要越俎代庖,让老人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3.让老人与他人多交流 交流有很多作用。包括家庭内、也包括邻居和友人。存在感、回忆、疏通、刺激和会话,既可以刺激大脑也可以舒缓情感、安定情绪,尤其是可以避免孤独。交流的方式很多,如交谈、娱乐、游戏、趣味学习等等。另外,老人交流兴趣和交流愿望的唤起和维持,对稳定的交流环境都很重要。 4.帮助老人确认自我意识 患有认知障碍症后,患者对于自己是谁、自己的存在、时间、空间、季节、社会关系的认知等都会出现问题。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如搬家、装修、入医院甚至是变更家具后,都会使患者不知所措。 所以,如何维持认知障碍老人熟悉的环境,包括旧照片、旧家具、旧物品等物品陈设都对老人很重要。不要以子女的价值观来取代老人的价值观,不要随意搬动、处理老人的物品。如果要入住养老机构或长期入医院,最好在新环境中摆放一些老人的个人用品。 5.为老人选择合适的眼镜和助听器 视听是认知和对外交流的通道,如果眼镜和助听器使用的不合适,会加重症状。 6.为老人定制合适的健康管理方案 首先是饮食管理。老年人食量减少,饮食中的糖分、盐分一般要减少,蛋白质可适当增加。其次注意预防感染。临床上常可见老人在肺炎、流感、胃肠感染后,会突然出现或加重认知障碍病情。再次是预防摔倒,防止骨折。高龄尤其是高龄女性,普遍骨质疏松,摔倒后很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和腕骨骨折等,往往会因此引发认知障碍。 最后,注意肌力的维持和脑力的维持。可以通过运动、散步、康复训练、脑力锻炼等方法。 7.尊重认知障碍的老人 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也依然存在自尊心,对于日益低下的身体能力总是觉得不安,很容易陷于深深的孤独之中。他们对于他人的语气和态度有时很敏感,害怕失败,害怕出错,一句不很经意的话会使老人心里受伤和不知所措。 “你怎么又这样了?”“你怎么刚吃完饭又问什么时候吃饭?”“刚才不是刚告诉你了吗?”等等语言都会让他们紧张,感受到伤害。不要以为老人得了认知障碍,照护者说话就可以不必在意,以为说了也不要紧,说了也不会明白,这是错误的。即使不是语言,一个眼神、态度、语气、语调、甚至无视,都足以导致认知障碍老人心理上的拒绝,加重认知症状。 周围的相关人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身边亲近的家人。因为近,往往态度和语气上不太注意,加上过去的家务纠葛,往往更容易犯错误。照护者应该理解老人的孤独感,理解老人忐忑不安的心理,理解老人的动作节奏,不能因动作和反应的缓慢而否定其人格。要知道所有老人在漫长的人生中,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经验和尊严。

老人鍛煉 謹防這十個錯

1.长时间跳广场舞伤膝盖。 为什么跳广场舞容易受伤?如今,广场舞难度越来越大,通常会设计很多身体旋转、下肢扭转的动作,这些动作对身体重心控制、下肢力量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动辄一两个小时以上的舞蹈时间,意味着关节长时间连续使用。 跳广场舞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适当控制时间和运动强度有利于保护膝关节。每次跳广场舞不要超过1小时,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2.爬墙、甩肩易导致肩袖撕裂。 老年人在小区健身时,喜欢频繁做一些上举的动作,包括单杠或吊环中的转肩、棒球的投球、举重的抓举、甩肩、爬墙等。其实,这些反而增加肩关节的负荷,造成或加重肩袖撕裂。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半年,最多不超过两年会自行好转。而肩袖损伤,如果不治疗或以错误的方式锻炼,只会越来越糟。而且肩关节疾病有很多,并非只有肩周炎,如肩峰下撞击、滑囊炎、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等,这些疾病绝对不是靠单一的肩关节拉伸活动可以解决,应先找专科医生做检查,再进行相应训练。 3.“燕儿飞”、仰卧起坐伤椎间盘。 有些老年人会锻练腰背肌,动作叫“燕儿飞”。“燕儿飞”是一种不错的运动姿态,但不一定适合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关节、椎间盘老化,有关节增生、椎管狭窄等问题,伸展过度会加剧关节的挤压和碰撞,增加椎弓的应力,造成骨折,同时让椎管更狭窄。 仰卧起坐也不适合老年人。仰卧起坐时要把双腿蜷起来练腹肌,力度太大,已超过国际劳工组织对椎间盘限定的150牛的定力,会增加人体腰椎部位的负荷,让老年人椎间盘退变更加严重。 大多数中老年人的颈椎、腰椎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再加上骨质疏松,做仰卧起坐很容易给颈椎和腰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再加上仰卧起坐时,头部的变化较大,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意外。 4.大强度、高难度锻炼升血压。 有些老年人觉得,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越大,越有益于健康,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但是爆发性的运动,可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缺氧。运动贵在坚持,而不是在于速度和强度。 5.爬楼梯、登山锻炼加大关节损伤。 在城市中,爬楼梯被不少老年人列为锻炼项目。他们认为,这种健身可以在家门口进行,不需要额外场地,不用专门时间,方便快捷。其实,爬楼梯的过程中,膝关节的压力明显增大,膝关节的反复撞击,周而复始的重复动作,无疑会加大膝关节的损伤,诱发膝关节疾病。 登山是膝关节损伤的高发项目,与爬楼梯类似,同样容易损伤膝关节。下山时膝关节所受到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5~8倍,加重髌骨软骨面和半月板的损伤。 6.头颈部绕旋练习易出现意外。 很多老人经常做头颈部绕旋练习,认为这样对颈椎好,也有利于缓解颈肩部的酸痛。但如果老年人患有重度动脉硬化,甚至颈动脉斑块形成,头颈部剧烈绕旋,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跌倒事件,重则造成动脉斑块脱落,危及生命。 老年人进行头颈部锻炼要适度,应降低动作幅度、速度和绕旋力度。两侧及前后摆动的幅度应该控制在180度以内,不时静歇2~3秒,以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7.运动损伤后“热敷”会更肿。 运动不科学或身体不协调,可能导致老人脚踝扭伤等情况,局部组织会疼痛、肿胀。有些老年人会立即采用“热敷”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痊愈速度。 需要提醒的是,出现运动损伤(如脚踝扭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在损伤24小时内进行冷敷(如冰块、冰毛巾),将伤处组织内温度降低,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液,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24小时后才可以进行热疗,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散瘀、消肿、减轻疼痛的作用。 8.倒走练习易摔倒。 常能看到早晨在公园晨练的大爷大妈特别爱倒着走路,觉得这样更能达到锻炼大脑和四肢的效果。殊不知,老年人的平衡力、视力、反应能力等均有所下降,倒走极易出现摔倒、崴伤等意外。 9.空腹晨练小心头晕。 对于老年人来说,空腹晨练很危险。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腹中已空。不进食就进行1~2小时的锻炼,会导致热量不足,再加上体力的消耗,会使大脑供血不足,哪怕只是短时间也会让人不舒服。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严重时会出现心慌、腿软、站立不稳。心脏原本有问题的老年人可能突然摔倒,甚至猝死。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一般都不剧烈,晨练前少量进食不会有什么麻烦,且多数老年人时间充裕,简单吃一些食物不会耽误太久。尤其对于胃部常有不适的老年人来说,晨练前适量进食是一种好的保健方法。 另外,老人晨练最好等到太阳升起之后再开始,这样才是最安全的锻炼。 10.运动憋气加重心脏负担。 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减退,用力憋气时,可能会因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 憋气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胸闷心悸。此外,憋气时因胸腔的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发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憋气之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血压升高,易突发脑血管相关疾病。 因此,像举重、拔河、硬气功、引体向上等需要憋气的运动项目,老年人不宜进行。

72歲時你能做啥?這位可愛的老人「乘桶」橫穿大西洋

法国72岁老人萨万乘坐一艘形状似桶的航海装置在海上漂流近百天,预计4月中旬在加勒比海地区靠岸,完成穿越大西洋的航程。萨万乘坐的桶状航海装置由树脂涂层的胶合板制成,并为抵御海浪和逆戟鲸特别做了加固处理。 这只净重450公斤的“漂流桶”长3米、直径2.1米,内部6平方米舱房设置厨房、床铺和储藏空间,舱底还有一扇观察窗用于观察海中鱼类。伞兵出身、热爱铁人三项运动的萨万非常享受这次航行。他说,这段经历让他充分感受到自由并得以欣赏丰富的海洋生物。 来源:新华国际

老年人年紀越大瞌睡越多 原因是…

图片来源:每日头条 不少人可能都发现,年纪越大,睡觉就越不受控制。想睡时睡不着,不想睡觉时却不自觉地打起了瞌睡。到了七八十岁,情况更为严重。近期,台湾《康健》杂志载文,解释为何岁数越大,瞌睡就越多。 原来,老人瞌睡多与夜间深度睡眠质量下降有关。深度睡眠期间,可以修整心血管、免疫和新陈代谢系统,并恢复学习和记忆能力。三四十岁以后,深度睡眠脑波会变小变弱,量也会减少。尤其在40岁以后,深度睡眠比青少年时期减少60%~70%;到了70岁,会失去80%~90%的深度睡眠。晚上睡不好,白天会疲惫,从而不知不觉地打瞌睡。 此外,老人的睡眠特点是碎片化。年纪愈大,就越容易在夜里醒来,主要是因为身体疼痛和膀胱变弱等,因此睡眠变得破碎。大多数医生认定,优质睡眠的条件之一,就是躺在床上90%以上的时间是睡着的。然而80岁以后,这一睡眠效率通常会降至80%以下。 然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昼夜节律退化。老年人常因昼夜节律退化而提早睡眠,这主要是由于老人身体会提早释放褪黑素。有些老人想晚一点睡,却不小心睡着。不仅如此,许多老年人的昼夜节律会让他们在凌晨4、5点醒来,即使前一晚没睡好也是如此。这种恶性循环会让老人承受睡眠债。 有些方法可以协助年长者推迟睡眠并强化昼夜节律。在夜间暴露于光源下,可抑制褪黑素的提前释放,使睡意延迟;也可以咨询医生,看看是否可以在夜晚服用褪黑素,以建立正常的褪黑素节律,让睡眠更规律,品质更高。 来源:生命时报

家有老人的注意換浴缸啦!69歲老婦被困浴缸70小時才獲救

■■南闪高警方救出被困浴缸长达70小时女长者。星报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一名怀疑患有重感冒的69岁女长者,在家中浴缸浸浴后,不能自行起身,“被困”浴缸长达70小时,直至其友人因无法找到她,担心其安危报警求助后,警方破其家门发现女事主坐在浴缸内才将她营救出来,警方称女事主“被困”期间,仅依赖自来水来充饥,女事主送院治理,并无大碍。 据Simco.com报道,位于多伦多北面伯德福特镇(Bradford),南闪高(South Simcoe)警方表示日前接获市民报案,指一名69岁老妇怀疑失踪,事主友人称她多日以来尝试致电找女事主,但电话无人回应,感到很不寻常,故致电警方求助。 疑失踪69岁女长者﹔当警员抵达现场,警方发现女长者家门上锁,警员绕到屋后探索,见到房屋二楼亮起灯光,警员遂爬梯到二楼查看屋内状况,却听到女事主呼叫救命,而声音则来自房间浴室。 长者宜更换步入型浴缸 由于房屋门户均上锁,警方无计可施下唯有踢门入屋,并在二楼浴室内找到疑失踪老妇,警方形容女事主“被困”在浴缸内无法起身。 根据女事主向警方表示,她“被困”浴缸长达70小时,即整整3天,女事主向警方称过去数天她都被重感冒困扰,尝试透过浸浴缓解不适,岂料却全身乏力,无法从浴缸中站起身,遭困于房内浴缸3天。 她形容“被困”期间,没有食物,唯一赖以饱肚的是喝浴缸自来水﹔警方称事件中,被困女长者被送往医院治理及观察,现已无碍。女事主向警方坦言自始之后,她会特别注重生命安全,且不会逞强,若遇到不适或需要帮助时,会向朋友及邻居求助,警方引述女事主称,事件后会将出事浴缸,更换为适合长者使用的可轻易步入(Walk-In)浴缸。

保健品,正在毒害我們的家人……

中国央视财经的报道:浙江嘉兴的一名老太太,七十多岁,很节俭的那种,曾因为弄丢十块钱而懊悔好几天,并贴寻钱启示。 因为身体不太好,被保健品公司的推销员看上,先是一个劲地叫阿姨、叫奶奶,叫得可甜,赢得老人的信任后,便说他们有一款产品可以延长寿命,老人没防备,几番下来,便被洗脑。 之后,老太太天天去保健品公司开会,谁都拦不住,谁拦她,她就跟谁急。台上的推销员一说话,台下的老人们就使劲鼓掌,大声说:“对!对!对!” 开完会之后,老太太就抱着一大推保健品回来,市场上从未听过的牌子,三年下来,一屋子都是。老太太家里只有一张她的照片,还是和保健品推销员的合影。 在那之后,老太太不再吃药,就吃保健品。荤菜也不买,就为了省钱买更多的保健品。家里要装修,她不同意,要买保健品,保她一条命。 三年里,她总共花了32万。花到连过年的钱都没有,邻居说,有一年过年,老太太还是找别人借了500块钱。 三年后,老太太去世了,还是在保健品公司组织的活动上去世。保健品公司没受到任何影响,他们称,号码是国家卫生部给的。 在去年的3·15晚会上,也有一场的类似的案例:老人姓陈,三年前从河南到青岛,帮女儿带娃。 没来多久,老人就被当地某保健品集团的推销员瞄中,不到一年,先后骗取六万余元的保健品钱,说是可以让老人和老伴去云台山、西安、巴厘岛等地方旅游,却一直没有兑现。 去年1月,保健品公司又骗取老人3万元,还让老人瞒着家人,连发票都没有。后来,老人去旅游公司询问,旅游公司的人告诉他,用这9万块,到他们说的地方来回游三次都足够。 老人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钱是怎么也要不回来了,因为连发票都没有,哪怕一丁点的证据都找不到。 去年3月11日,家人一直在等老人吃晚饭,却一直不见人影。三小时后,家人得知老人在海边死亡的噩耗,是自杀! 离老人不远的沙滩上,遗落着他的裤子,里面有封遗书,字迹凌乱,上面写着: “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的的确确对不起大家……”“让我拿着近4年来的近10万元钱在黄泉路上实现旅游梦吧。” 一直以为,所谓保健品,也就卖点害不死人的淀粉和糖,骗点老人的钱而已,虽然没用,但也不会有多大危害。看多了才知道,是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图片来源于电影《桃姐》图文无关 一个关键的问题,保健品有用吗?   某大品牌保健品代理商说道:“不吹不黑,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保健品都有两个特性:一是没毒,二是没用。”   也许很多老人会问,我吃完之后感觉好了很多啊,这和心理暗示有关。   《民主与法制》报道:一些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后会觉得精神好、有疗效,实际上与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关。当他们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这些保健品根本没有效果,而这又会成为推销员劝导老人多服用几个疗程的借口。   其实是中了推销员的“攻心计”!   《慈善公益报》的调查,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   不少老年人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花了很多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治疗,影响健康。说没用,还真算是客气了。 如果你还有疑问,《人民日报》曾发文:《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说得很明确,时间,目前为止;地点,在中国生产;对象,所有保健品;结论: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卖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   如果你还觉得保健品的维C更好更有效,那只能说明,你真的是太有钱了! 电影《桃姐》剧照。图文无关 《人民日报》的报道,在哈尔滨养老的一位老奶奶,生活无忧,每月还有3000元退休金,经年累月,攒了不少钱。 但自从社区来了名推销保健品的小妹后,老奶奶就被拉入了某健康养生群,代理每天在群里推销某“保健果汁”,具有“喝了不得病”的神奇功效,老奶奶心动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奶奶不仅退休金“月光”,连几年攒下来的储蓄也全部见底,换回来一堆胶囊、骨密度丸等保健产品。谁都拦不住! 湖北某生物科技公司的销售员曾这样说:“不是在于这个产品的好和坏,而是靠你的督导,我们这边的顾客,就算你卖一泡狗屎,他也会情愿去买。” 保健品的套路,防不胜防,很多老人毫无抵抗力: 套路一:免费送物,吸引注意 郑州的张女士被骗,就仅仅是因为一双鞋子。“那天我在花园上走,一个小伙子到我面前给我发传单,说他们在做一个活动,去参加的话可以免费领取一双鞋子!” 张女士跟着过去,发现好多和她一样的老人,为一双鞋子而来,他们正坐在室内上课,听一种叫“排癌细胞”的保健品宣讲,讲完之后,很多老人排队去抢,张女士也跟着去抢。 前后去了三次,免费的鞋子领到了,药也买了三盒,一万多。回来一吃,拉肚子,想退货,等了大半年也没能推掉。 简单一想,都知道,没有免费的午餐!人性的弱点,却恰恰在于对利的无法抵抗,尤其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点小利就能把人唬得晕头转向,却不堤防,馅饼下面往往有陷阱。 套路二:嘘寒问暖,拉近感情 一名保健品业务员透露道:“业务员对老人真是亲,没事儿就打电话唠唠嗑儿,逢年过节去家中送礼,比对自己父母还尽心。” 一个劲地“奶奶”“奶奶”唤,叫得比自己的儿女还亲、还甜蜜,帮这帮那,按摩搓脚,把老人哄得乐呵乐呵的,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看到一个新闻,一卖保健品的推销员被警察抓住了,被骗的老人很惋惜,还替骗子求情。警察问为什么? 老人说,其实知道是假的,可是那小伙子对自己特别好,嘴特别甜,让自己心里热乎乎的,平时自己的孩子忙,没多少时间陪自己说话。 在这样的情感攻势下,老人们对他们非常信赖,心甘情愿购买其推销的保健品。哪怕明知毫无效果,为了获得更多的关爱,也愿意掏钱买货。 套路三:免费体检,危机恐吓 大街上,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张桌子,上面摆一台不大的仪器,一名穿白色制服的中年人,看上去像医生,旁边竖一广告:免费体检!然后有好几十号老人排队检查。 老人把手指往仪器上一放,稍过片刻,穿白大褂的就对老人说,“您这是脑血栓!”“您的血管硬化比较严重”“高血压”“低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告知老人,你得的不仅仅是一种病,有几种,而且很严重,哪怕没那么严重,也会故意夸大。目的只有一个:让老人觉得,你再不买保健品吃,就快要不行了!就快要死了! 行业内,这叫“下危机”。“会下危机吗?什么叫下危机,就是不治就死了,不治就躺了,对,就是你哪儿不好,不治就完了!” 惧怕死亡,是人类的心病,哪怕再豁达,也不能坦然面对,老人更加。如此一来,老人的心就不在平静,这时候,穿白大褂的就开始推销起来了。(来源:齐鲁网) 套路四:专家坐镇,打消疑虑 经过多重的铺垫和渲染,所谓的“专家”讲座,就是打消老人防线的最后一道攻势。推销会一般会在酒店举行,上档次。 然后会有一名高大上的专家到访,有一串响亮的头衔,某某知名医学大学的资深专家。会将他们的产品一顿胡吹。是真是假,还是有用没用,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很难辨别,何况老人。 一般情况下,看到专家都发话了,老人的心理防线便垮了。 最后,整个会场便骚动起来了。一个套餐动辄上万,那些平时连肉都不舍得买的老人,顷刻间有一掷千金的豪爽,下起手来,丝毫不会手软。不少老人,甚至将毕生的积蓄,全部砸进去。 一名从保健品公司离开的的推销员是这样说的:所谓专家实际上都是“托儿”,他们讲述一些让人目眩神迷的知识与案例。惋惜的表情、叹息的语气会紧紧地抓住老人的心,最后让你去买他们的保健品。有了这些铺垫,老人心甘情愿地掏钱。(来源:《民主与法制》) 曾有媒体走进200多个社区,问卷调查324位老人,发现超过69%的老人购买过保健品。有不少保健品推销员,就专门蹲在公园,挑孤独的老人下手,拉家常,要电话。 这么多老人上当,保健品套路多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全部,和老人自身也有关系: ·健康焦虑 长沙有一名陈老爹,69岁,有高血压、高血脂,每月要去附近的保健品公司听几次讲座,然后拎一大堆保健品回来,连名字都没听过的那种。说是可以治病,能够延年益寿。 有食用的,也有佩戴的,还有所谓的“产生负离子”的塑料花,,一屋子到处都是,一个月也就2000来块的养老金,积蓄用完了,就找人借。老伴不给钱,他还吵着要离婚。 要是谁敢拦着,他就和谁急,那是和他的名过不去,陈老爹说:“我去听健康讲座时,专家说这些保健品能根治很多病,还嘱咐我一天吃21粒,要坚持,不能停。”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一位副院长说,老年人多数存在对健康的焦虑心态,容易被暗示,主观上愿意相信一些保健品的所谓功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心理暗示的催眠场,让老人特别相信某一产品的功效,以及所有相关的说辞。” 焦虑,是骗子的最爱,上当受骗,从来都是如此。年轻人焦虑赚钱,容易被传销骗,老人不焦虑钱,焦虑健康,就容易被保健品骗。说白了,还是收的焦虑税,哪怕已过天命之年。 ·消费陋习 中国人的消费心理,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东西越贵,效果越好,便宜的反而没疗效。一盒维生素E,药店30块,保健品店400块,他们一定要400的。 这背后还有一种攀比心理,别以为只是年轻人爱攀比,老人也爱,别人都买了,我也买得起,总觉得花了几千块钱买的保健品,说出去有面子。 图文无关,电影《桃姐》剧照。 ·缺乏陪伴 为何老人易陷保健品骗局?有老人坦言:寂寞又有钱,买保健品是希望有人陪陪自己。一伪姓温的老伯说道,其实很多时候,他都不想买那么多保健品,只是那些销售特别热情,觉得不买都不好意思。 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陈文广说,老人去买保健品,大多是心里空虚,希望借此来弥补。所以,独居的老人向来是推销员的重点对象。 如果老人都有陪伴,有聊天的伙伴,有倾诉的对象,也不至于那么容易让推销员乘虚而入。曾有网友留言道:“你都没有卖保健品的了解你爸妈,你说他们信谁?”当儿女责备父母愚昧、别骗的时候,是否反思,我们曾好好地陪伴他们。

伯靈頓患痴呆症老婦失蹤 警方尋找中

今年78岁的玛格丽特·麦考密克(Margaret McCormick)没穿夹克就离开了住所,警方正在寻找这名失踪的老人。她最后一次被看到是周四下午2点30分左右,在平原路和沃特路地区。她身高五英尺二,身材瘦削,银白色的头发,戴着绿色条纹的帽子,身着牛仔裤和红色靴子,背着一个白色的垃圾袋。奥尔德肖特地区的居民被要求检查他们的房子,棚子等,因为老人可能藏在这些地方来躲避寒冷。如果看到这一女性,请拨打911或者致电哈尔墩警方。来源:CP24C08

八旬老漢的不老秘訣:不要總待在家中!

■长者移民切忌自我封闭,只要保持开放积极心态,总能找到与本地社会融合点。图为长者在列治文中心商场做晨运。 资料图片 ■曹鼎宽展示其蒐集、上有“人才”两字的趣致石头。受访者提供 ■张雍(右)通过积极做义工了解加国社会。旁为杨铭发。 李群摄 ■曹鼎宽(右二)曾在温市新春大游行中,率队表演太极功夫扇。 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李群 今天是普天同庆的圣诞节,年轻人会相约一起进行各项庆祝活动,但家中长者未必就要过苦闷的节日,拥有年轻的心境,圣诞节也不是年轻人独家享用的。 众所周知人口老化衍生问题成全球各地政府新课题,亟需新思维配合新政策去解决。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加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退休长者生活质量已成社会关注话题。两位大温8旬华裔长者认为,秘诀在于保持“人老心不老”的人生观,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盼以此告诉自己及他人,长者年龄虽大但依然是对社会有用,夕阳生活同样可以活得精采,更可享受每一次的假期。 加拿大统计局最近公布2016年人口普查第6份,也就是最后一份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06至2016年这十年间,加国65岁以上长者人口增加36%,远超15至64岁间的7.7%增幅。报告也预计到2031年,全加拿大长者人口比例升至23%,亦即接近总人口四分一,且退休年龄推迟,长者生活绝对是个值得长期关注话题,也需要政府及早筹谋对策。 对华裔社区来说,长者话题更具独特性。与在本地工作后退休的长者不同,很多华裔长者移民在原居地就已经退休,移民来加多为与家人团聚、帮忙照顾孙儿等。因为移民长者不少未曾在本地工作,对社区了解不足,社会关系网络受限制以致出现疏离感,语言障碍更让他们不易接触本地社会。很多华裔长者移民往往足不出户,有被社会遗弃及自己无用的负面想法,很多人甚至有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 对此,今年81岁的曹鼎宽提供建议说:“不要总是待在家中。”曹有两个朋友常用的称呼,也反映他的两大爱好。作为“曹师傅”,他20岁开始打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六段会员、江苏武术协会优秀教练;作为“曹工”,退休前他常年在野外找矿,是中国高级地质工程师,寻找珍稀石头收藏,也是他闲暇时最爱做的事。 曹鼎宽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2002年首次与妻子翁素兰前来大温探望移民加国的女儿女婿,下飞机后时差还没倒过来,次日清晨就去女儿家附近公园打太极拳。 他说:“2011年我们团聚移民获批来到大温定居,体会是退休长者不能总是留在家里,对新事物需持开放态度。我在附近公园打太极拳,逐渐吸引市民加入。后来我免费教大家练太极拳,最多时学生过百人,除华人外,白人、韩日及越南裔学员也有20多位。” 曹鼎宽20岁工作,60岁退休,从事地质工作40年,曾作为勘探负责人在湖北发现两个大型金矿。天气良好时,常去野外寻找珍稀石头。几年前,他在阿波斯福(Abbotsford)附近菲沙河(Fraser River)河畔找到两块石头,上面的纹路酷似汉字“人”、“才”两字,他极为珍惜并妥为收藏。 主张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另一位祖籍江苏的81岁长者张雍是中医师,1995年从台湾移民加国。其实50岁在台湾时他已退休,移民后观察本地社会,偶尔由女儿驾车外出走走,后来决定通过做义工去了解社会。 他先在华埠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义工,帮忙组织会议、布置会场等。1997年起,张雍在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担任义工,做了10年。 他说:“我希望认识更多人,让自己不孤单。后来也办讲座,在书法、养生、健康素食等方面与人交流。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每年展开调查义诊,我做义工看到很多长者移民存在心理问题。我主张长者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多参与活动,这样才能体会到自己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专家促勿因安全考量阻长者外出      温哥华华人耆英会副会长杨铭发认为,长者要有个人的活动、兴趣及社交,可让他们在打发时间的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华宫安老院总监李思锜指出,子女及长者护理人士,切忌仅从长者安全考虑阻止长者外出,令长者产生“好像在坐牢”感受。 杨铭发告诉《星岛日报》记者,服务耆英会5年来常与长者接触,体会到他们的欢乐和苦恼,他说:“喜见的是长者能与儿孙团聚,居住在美丽大温地区是赏心乐事,也能享受世界美食。但长者通常困扰于文化震荡,他们的英语大多从零开始,很多人与子女分开,自己住柏文,独立生活的难度不小。” 杨铭发建议长者参加耆英会或长者会,也可就近在社区中心参与活动以融入本地社会。 华宫安老院目前服务132位长者居民,多为华人。李思锜受访时表示,照顾长者时刻要注意让长者感到受尊重、具独立性,子女在家照顾长辈时,也应遵循这个理念。 李思锜指出,安老院员工都鼓励身体状况稳定的长者,多做喜欢的事情,例如该院经常组织长者参加音乐会、运动等。更重要是,要在安全情况下,让长者有独立活动机会。 李思锜举例说,有一位长者入住前每周去华埠一两次,这已是多年习惯,他担心住进安老院无法去华埠。安老院员工同长者家人商议后,家人特为长者购买电动车,院方更同家人商议了一个安全出行计划,使得该长者能独自去华埠,令他住得十分开心。 语言交通障碍阻融入 长期留家可诱发抑郁 移民服务是长者移民亟需项目,有助加快融入本地社会。中侨行政总裁周潘坤玲曾在多个医疗机构和社会福利组织工作逾25年,对长者生活及跨文化议题都具深度了解。她认为,华裔长者移民通常受语言及交通两大障碍所困扰,被迫长期待在家里,这是诱发长者抑郁症直接原因之一。 香港出生的周潘坤玲移民加国已有37年,她表示十分理解移民在新家园创业的艰苦,长者移民能健康生活,不但自己快乐,也可以让子女更安心发展自己事业。她表示,中侨有多个适合长者的服务项目可供善用。 例如,中侨耆英外展工作-耆英美好人生计划,通过普通话和广府话替长者服务;华埠、列治文、三联市及素里的中侨长者小组,经常举办适合长者的课程及活动,例如英语、舞蹈、绘画、唱歌、电脑、粤剧及远足等;月刊《中侨新天地》也定期举办与长者护理有关的工作坊等。 周潘坤玲说:“我鼓励长者通过做义工,多接触社会以及结交新朋友,中侨可提供协助,为长者安排多个义工项目。”

74歲中國男子在美遭槍殺

近日,一名74岁的中国籍老人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家门口遭人枪杀。昨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田纳西州警方,警方称该名老人遇害当天,纳什维尔市共发生了4起枪杀案,但案件还在调查中,受害者数量以及是否为同一团伙所为等信息,警方未透露。死者身份尚未确认据当地媒体WKRN网站报导,案件发生于美国当地时间11月9日下午4时左右,受害老人名为王如新(音译),此前已从中国教育系统退休,于今年9月偕妻赴美探望儿子。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中国教育部,对方表示目前还未确认其具体身份。据报导称,11月9日,老人在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克莱伯恩大街的家门口取回垃圾箱时,突然遭人枪杀。其妻子听到外面有两声枪响,于是急忙走到街上寻找丈夫,发现他躺卧在寓所对面的街道上,一动不动。目击者称,看到8至9名穿黑色连帽卫衣,看似青少年的人逃离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死者儿子王云(音译)失声痛哭。他说,“看到发生在拉斯韦加斯的枪杀惨案,还有奥兰多的枪击事件,你会觉得离你很远,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无法想像这会发生在我的家庭,但它发生了。这场犯罪太可怕了。我试图让他们享受退休生活,带他们去世界各地旅行,没想到这一切会这样结束。“邻居称其和蔼热心其邻居称,得知老人被枪杀感到很震惊,也很悲痛,“我想这发生的一切说明青年团伙的暴力活动非常严重。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学校就在附近。”11月11日,美国网友埃丝特在众筹平台GoFundMe上为该遇害老人发起筹款,以帮助其家人渡过难关.Esther称,老人曾多次与她在同一家健身中心锻炼,他热衷于壶铃,划船器等健身器械,也很喜欢在公园散步,是一位和蔼热心的老人。据悉,埃丝特设定的目标筹款金额是1000美元,截至发稿前,所筹金额已达925美元。纳什维尔市是美国田纳西州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曾发生多起枪击案。据美国媒体报导,就在今年9月24日,纳什维尔市的基督伯内特教堂也曾发生一起枪击案,一名女士在停车场被枪杀,包括枪手在内的其他七人受伤。来源:新京报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