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12:35:45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人分享 主要贡献者来自加拿大安省

【加拿大都市网】三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因在最低工资、移民和教育对劳动力市场影响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以及为无法使用传统方法的研究得出结论创造了科学框架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奖,其中一位出生在加拿大。 65岁的卡德(David Card)出生于安省贵湖市,目前就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获得了一半的奖金,另一半奖金由麻省理工学院61岁的安格瑞斯特(Joshua Angrist)和加州斯坦福大学58岁的荷兰裔教授伊本斯(Guido Imbens)分享。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这三人“完全重塑了经济科学中的实证研究”。 经济科学委员会主席弗雷德里克森(Peter Fredriksson)说:“卡德对社会核心问题的研究以及安格瑞斯特和伊本斯的方法论贡献表明,自然实验是丰富的知识来源。” “他们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回答关键因果问题的能力,这对社会有很大好处。” 研究了提高最低工资的影响 卡德进行了一项研究,利用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餐馆来衡量提高最低工资的影响。他和他已故的研究伙伴克鲁格(Alan Krueger)发现,提高每小时的最低工资并不影响就业,这挑战了认为提高最低工资会导致招聘减少的传统观点。 卡德的研究还挑战了另一个普遍观点,即移民压低了本地工人的工资。他发现,本地人的收入可以从新的移民中受益,而早期移民才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安格瑞斯特和伊本斯获得另一半的奖项,因为他们解决了方法论问题,使经济学家在无法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情况下也能得出关于因果关系的可靠结论。 伊本斯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通过电话告诉参加发布会的记者,电话打来时他正在睡觉。 “整个屋子的人都睡着了,我们度过了一个忙碌的周末,”伊本斯说。“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激动。” 他说他特别为安格瑞斯特感到兴奋,安格瑞斯特是他婚礼上的伴郎。 与其他诺贝尔奖不同,这个经济学奖不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而是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为纪念他而设立的,一年后选出了第一位获奖者。这是每年宣布的最后一个奖项,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超过144万加元)的奖金。 诺贝尔委员会上周为医学、物理学、化学、文学和和平奖颁奖。(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网络) (ref:https://www.cbc.ca/news/world/nobel-economics-1.6207162)

揭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对师徒得奖就靠这个

1993年,克林顿总统签署法令,授权联邦电信委员会(FCC)对频谱许可证进行拍卖,并要求在一年之内进行第一次公开拍卖会。总统大人签署的这一法令着实让FCC的相关人员操了把心。拍卖,远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简单,一群人举牌,最后价高者得。在具体操作中,不同的拍卖设计将会极大影响拍品最后的归属和成交价格。究竟采取怎样的拍卖机制,才能让频谱许可证落入最能合理使用它的人手中,同时又能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成交价格呢?FCC的有关人员经过了大量论证,最终选择了向上叫价拍卖机制。 1994年7月24日,FCC举行的第一次频谱拍卖会在华盛顿的欧姆尼·肖汉姆(Omni Shoreham)宾馆如期举行。经过了整整5天、共47轮的拍卖后,五张频谱许可证终于以合理的价格各归所属。后来,这场成功的拍卖被《纽约时报》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拍卖”。 回顾这次频谱许可证的拍卖,设计拍卖规则的专家小组自然是功不可没。而在专家小组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教授。 米尔格罗姆其人 保罗·米尔格罗姆194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早年求学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斯坦福求学时,米尔格罗姆师从“博弈论四人帮”之一的威尔逊(Robert Wilson)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拍卖的博士论文。从此,他便和拍卖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提出的“相关评价”、“联系原理”(linkage principle),以及对于“同时向上叫价拍卖”(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的设计都极大丰富了拍卖理论的内容。其著作《竞争拍卖的信息结构》、《拍卖理论与实务》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经典。除了对拍卖理论有深入研究外,他还致力于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设计了美国电讯市场的拍卖机制。除拍卖理论外,他还在激励与组织、数理经济与博弈论、网络经济、价格战略、精算科学等领域多有著述。 米尔格罗姆曾在西北、耶鲁等知名大学任教。现在他是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并兼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文理院院士、西方经济协会主席、计量经济学会执委,博弈理论协会委员等众多社会职务。 米尔格罗姆教授门下弟子众多,包括2007年克拉克奖得主苏珊·艾希(Susan Athey)、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等。 拍卖和拍卖理论小史 拍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一些拍卖事件甚至还影响到了整个历史的进程。公元193年,罗马皇帝佩尔提纳克斯(Pertinax)因为想整肃军纪而被自己的禁卫军杀害。随后,控制了局面的禁卫军在军营中对帝位进行了拍卖。在这场拍卖中胜出的是狄第乌斯·尤利安努斯(Didius Julianus),他以向每位禁卫军士兵支付25000赛斯特提(Sesterces,是罗马货币单位,100个赛斯特提相当于1个阿币,1个阿币的价值相当于7.9克黄金)的代价,赢得了禁卫军对自己的支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叛乱的军队冲进罗马城,这位靠竞拍获得帝位的政客,最终落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 虽然拍卖的实践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甚至一些拍卖活动还造成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但是真正用经济学理论来对拍卖进行研究,却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1961年,维克里(William Vivrey,1914-1996)在一篇经典的论文中,讨论了在单物品拍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四种拍卖形式。 英式拍卖:竞拍者由低到高竞价,价高者得。 荷式拍卖:拍品由高到低叫价,直到有竞拍者表示接受为止。 一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并且支付其所报价格。 二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但只支付报价第二高者所报的价格。 在这篇不足30页的论文中,维克里得到了一个对现代拍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论—“收益等价定理”,即在单物品的拍卖中,如果所有竞拍者对于拍品的评级都是各自独立给出的,那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拍卖形式,拍卖人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期望收益。此外,维克里还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在二阶密封价格拍卖中,所有的竞拍者都会诚实报价,即对于拍品评价多高,就会报多高的价;而在一阶密封价格拍卖中,竞拍者的报价则可能远远低于自己对于物品的真实评价水平。这一结论的直觉是很简单的,在采用一阶密封价格拍卖时,如果竞拍人按照自己对物品的真实评价报价,那么即使赢得拍卖,也无利可图。为了获得可能的利益,竞拍人就有激励报出远低于自身真实评价的价格,而这一问题在二阶密封价格拍卖中则可以很好地被克服。 在维克里之后,大批学者开始对拍卖理论加以关注。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他利用新发展起来的机制设计理论对于拍卖理论重新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广了维克里的理论。迈尔森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结论:在满足竞拍人对于物品的评价相互独立、竞拍人只关心自身的期望收益等一系列的假定下,所有可能的拍卖机制都会给拍卖者带来相同的期望收益。显然,这一结论超越了之前维克里等学者比较具体拍卖形式的收益的研究思路,而能够研究所有可能的拍卖,这使拍卖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或许有人会问,在迈尔森的研究之后,拍卖理论应该走向终结了吧?既然对于拍卖人来说,所有可能的拍卖形式都能为他带来同样的期望收益,那么他是否只要任意选择一种具体形式来进行拍卖就可以了呢?很遗憾,迈尔森的结论虽然在理论上十分优美,但是其赖以成立的条件却是相当严格,以至于在现实中,满足迈尔森设定条件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而在这些条件有一个不满足的前提下,迈尔森的“收益等价定理”就不再正确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迈尔森的结论,不是为拍卖理论画上了句号,而是为它提供了一块基石和一个新的出发点。此后关于拍卖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在迈尔森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 “关联评价”和“联系原理” 迈尔森“收益等价定理”的成立依赖于众多的假设,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所有竞拍人对于拍品的评价都是独立给出的,和他人无关。在现实中,这一假设显然是不正确的,竞拍人对于拍品的评价不仅仅取决于他自身,而且和其他竞拍人的评价有着重大的关系。例如,在艺术品的拍卖中,竞拍人在出价时不仅会考虑到自己对于艺术品的喜爱程度,也会考虑如果将这件艺术品加以转卖可能获得的收益,而后者显然是受到所有其他竞拍人对于拍品评价的影响。竞拍人在考虑到自己的竞争对手的行为后,对物品给出的评价被称为“关联评价”。当存在“关联评价”时,迈尔森的理论就不再适用,而拍卖人就可能通过交易机制的设计来提高自身的期望收益。 率先对存在“关联评价”的拍卖机制进行研究的,就是米尔格罗姆教授。在1982年和韦伯(Robert Weber)合写的论文《拍卖和竞争性竞价理论》(A Theory of Auctions and Competitive Bidding)中,米尔格罗姆教授构建了一个存在“关联评价”时处理信息、价格和拍卖者收益的分析框架。他们根据对拍卖实践的观察提出投标者的估价可能是关联的,一个竞拍人对拍品的较高评价也容易提高其他参与人的评价。于是,拍卖可以理解为一个显示博弈(Revelation Game),任何买者的报价不仅会显示出他自己关于物品评价的信息,还会部分地揭露出其他买者的私人信息。这样,竞拍人利益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信息私人性的程度。一旦拍卖中有信息被揭露出来,竞拍人就能猜测到彼此可能的出价,为赢得拍卖,他们就必须报出更高的价格。因此,对拍卖人而言,能为他带来最高期望收益的拍卖必定是那些能最有效地削弱竞拍人信息私人性的拍卖。在拍卖理论的文献中,米尔格罗姆的这一发现被称为“联系原理”。应用“联系原理”,米尔格罗姆对各种流行的拍卖形式进行了分析。在英式拍卖中,较早退出拍卖的竞拍人的报价显示了他们关于物品价值的信息,拍卖价格被连接到所有未获胜竞拍人的估价上,因而能产生较高的收益。在二阶密封价格拍卖中,拍卖价格仅仅被联系到对拍品估价第二高的竞拍人上,因此其产生的收益就较低。而在荷式拍卖和一阶密封价格拍卖中,由于价格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它们都将为拍卖人带来最小的期望收益。米尔格罗姆的这一发现,对于现实中英式拍卖的流行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米尔格罗姆教授对存在“关联评价”时拍卖的研究,论证了“胜者的诅咒”存在的可能性。在拍卖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竞拍人赢得拍卖后觉得不值的现象,拍卖理论中将这一现象称为“胜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例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那位靠拍卖获取帝位的尤利安努斯,在其竞争对手报价10000赛斯特提时,十分豪气地将报价提高到了25000赛斯特提。而在发现竞争者不再跟价时,他才发现自己报价太高了,而此时在禁卫军的欢呼中,后悔已晚,这就是他在胜利的同时得到的“诅咒”(当然,对他来说,随之而来的兵变是更大的诅咒)。显然,传统中假设所有竞拍人独立对拍品独立评价的理论无法解释“胜者的诅咒”存在的可能性,而在引入“关联评价”后,一切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在战胜其他竞拍人获得拍品的同时,胜利的竞拍者也获得了关于其他竞拍人评价的私人信息,而这又使他开始降低了对自己刚刚获得的战利品的评价。 同时向上价格拍卖 “关联评价”和“联系原理”的提出使米尔格罗姆一举跻身最优秀的拍卖理论家行列。因此,在FCC考虑频谱许可证拍卖机制的设计问题时,他自然成为了最为倚重的专家之一。但这次,米尔格罗姆面对的问题又有很大不同:无线电频谱许可证市场的特点是每个潜在的买者对许可证的需求不同,一份许可证对某个买者的价值是不确定的,通常与他获得的其他许可证有关。例如,对于一个已经拥有全美3/4地区频谱许可证的竞拍人,其赢得剩余地区频谱许可证的冲动就会大于那些没有任何许可证的竞拍人。除此之外,不同的许可证之间还可能存在着很强的替代关系—对于一些竞拍人而言,或许拥有东部的许可证和拥有西部的许可证是没有差别的。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的拍卖机制就可能出现无效率:设想在不同的许可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时,如果依次对于不同的许可证进行拍卖,那么不论是通过密封投标还是通过公开拍卖,当对第一件物品进行竞价时,竞拍人必然会考虑是购买当前的物品还是购买后面的物品,以及后面出售物品的价格又将是多少等等。错误的估计将导致估价相对较低的买者赢得第一件物品,而此后这个初始的错误将会一直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影响整个拍卖的表现。因此,理想的拍卖应该让买者可以观察到所有物品的投标情况,并能向任意一个或多个物品投标,从而让竞拍人在可替代的物品之间随意选择。这不仅消除了竞拍人对物品价格的猜测,而且也使那些可完全替代的物品最终具有统一的成交价格。 根据这一原则,米尔格罗姆和几位同事设计了一种被称为“同时向上叫价拍卖”的机制。在每轮拍卖中,竞拍人为自己想要购买的一个或多个频谱分别报价,报价是不公开的。每轮报价结束时,只公布每个频谱的最高报价,并基于此确定下轮拍卖中每个频谱的起始价(比如在上轮最高价的基础上按事先确定的增幅,如5%或10%增加)。下一轮拍卖开始后,上轮拍卖的最高报价仍然保留着,直到被更新的最高报价所取代。如果没有新的更高的报价出现,拍卖结束。这种新的拍卖机制非常适合于被拍卖的许可证是相互替代的。在拍卖过程中,随着价格的上升,对某个频谱的出价已被别人超过的买家可能转向对其他一些当前价格较低的许可证进行投标,这时将发生互替许可证之间的有效套利。替代作用越显著,这些许可证的拍卖价格就越接近。这些,都是传统的拍卖机制不能实现的。 米尔格罗姆设计的这种新型拍卖机制很好地为FCC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也为拍卖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经典范例。 拍卖是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拍卖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例如,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土地使用权转让、碳排放交易等活动中,都会广泛用到拍卖。因此,无论是作为拍卖方,还是竞拍者,都需要对各种拍卖机制及其性质有所了解。在这个时候,读读米尔格罗姆教授的有关著作,了解一下相关的理论,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后记 这是我2010年为《管理学家(实践版)》杂志写的一个介绍性文章,除了更新了几个信息外,基本没做改动。当时刚修完一学期拍卖理论的课程,课程涉及了很多米尔格罗姆的工作,于是这篇文章就着重介绍了他在拍卖领域的贡献,但事实上他的理论显然不止这些。除了拍卖,他的贡献至少还包括以下方面: (1)对重复博弈、声誉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成果是KMRW模型。 (2)对“超模博弈”(Supermodular Game)做了开创性贡献,并把它用在组织分析,以及经济史研究中。 (3)与Holmstrom、Roberts等人一起,对激励理论、组织理论做出了大量的贡献。 (4)与Stokey一起,提出了金融经济学中的“不交易定理”(no-trade theorem)。 (5)与Roberts一起,提出了产业组织上著名的垄断限价定价模型(limit pricing...

设计创新拍卖模式 美师徒夺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美国学者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和威尔逊(Robert Wilson)因“改善拍卖理论和创新拍卖模式”获此殊荣。他们两人都任教名校史丹福大学,而且还是师生关系。他们设计的拍卖形式已被应用拍卖无线电波频谱如5G、碳排放、渔获配额、飞机着陆时段等各领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声明指出,两名获奖者研究了拍卖的运作方式,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为难以用传统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例如无线电频率)设计了新的拍卖形式。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已经使全世界的买方卖方和纳税人受益。声明说,今年的得主从基础理论开始着手,并将其研究结果用于实际应用中。这些应用已遍及全球,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成果给社会带来很大益处。声明说:“这项新拍卖模式是基础学术研究能够促进创新,造福社会的最佳典范。”现年83岁的威尔逊发展出拍卖具共同价值物件的理论,这种价值在事前并不确定,但最终对大家而言都相同。威尔森揭示为甚么理性的竞标者倾向将竞标价置于他们对价格的最佳预估值以下,因为他们害怕所谓的“赢者诅咒”,也就是得标者最后因付出的金额过高而成了输家。两名得主的研究显示,破解赢者诅咒的方法是卖家在竞标开始前,尽可能提供最多的资讯,包括可以对所售物品的价值进行独立评估。美国政府1994年采用他们设计的拍卖模式拍卖无线电频率,之后成为他国仿效的对象。 米尔格罗拇指出,即便在所有资料都可以取得的今天,竞标者还是会因为不确定性付出代价。“举例来说,假如要竞标一大片土地下的石油蕴藏,你不会知道地底下有多少原油,得等到钻探后才会知道,又假设要竞标无线电频谱,你想要知道频谱的价值,但这要取决于未来的需求,以及未来的科技变化。”“你必须做出预估,这些预估只能粗略地以资料来估算。一旦你的预估错误,可能会面临赢者魔咒。” 两名得主任教史丹福大学,威尔逊还是米尔格罗姆博士论文的指导教授,而且两人就住在对街。米尔格罗姆1979年在史丹福取得博士学位,87年在母校担任教授至今。他是博弈理论专家,尤其擅长拍卖理论和定价策略。他还与其他学者一起提出无交易定理。威尔逊一1963年在哈佛商学院取得博士学位,64年在史丹福任教至今。他以对管理科学和商业经济学的贡献闻名。 今年的诺贝尔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872万港元),两名经济学家平分奖金。在诺贝尔系列奖项中,经济学奖并非依照已故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而是由瑞典国家银行1968年创立。 建立时间 18:00 更新时间 22:00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美国法国印度三学者分享

2019年诺贝尔奖最后一个奖经济学奖于今日揭晓,由印度学者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法国学者杜芙若(Esther Duflo)及美国学者克雷默(Michael Kreme),三名学者共同夺得,三人将共享奖金900万瑞典克朗,约为120万加元的奖金。 诺贝尔委员会表示,三人的研究成功有助解决全球脱贫。他们的研究改变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委员会赞扬,他们的研究在90年代中期的实验中已有成效,改善了肯尼亚西部学校成绩,并提升国际间的脱贫能力。超过500万名印度儿童从学校的有效教育课中受益,并令到许多国家对预防性医疗提供巨额津贴。

诺贝儿奖又出“双黄蛋”,他俩靠什么拿下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德豪斯(左)和罗默(右)。 路透社/美联社 星岛日报讯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由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诺德豪斯和纽约大学教授罗默共享殊荣,以表彰两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引入长期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框架,其研究发现使人类离实现全球经济长期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其中诺德豪斯的研究建议全球统一征收碳税。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8日揭晓,由美国两名教授共享殊荣。美联社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和罗默(Paul Romer)设计出方法,针对如何实现长期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基本且逼切的部分相关问题。” 估算全球暖化的经济成本 评审委员会说,两名得主通过构建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和知识相互作用的模型,大幅拓宽了经济学分析的范围。他们的研究为经济学提供了日后研究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的因与果的基本视角。诺德豪斯的研究显示,“要解决温室气体造成的问题,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在全球统一征收碳税”。诺德豪斯在197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环保议题,自此之后就不断尝试估算全球暖化的经济成本。为了更上一层楼,他建构结合经济与科学的电脑模型,来找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有效率途径。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诺德豪斯是创造描述经济和气候间相互作用的量化模型的第一人,“他的模型整合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数据”,“如今诺德豪斯的模型受到广泛使用,不仅用来模拟经济和气候是如何共同演化,也被用来检视气候政策干预的结果,例如碳税”。 ■气候问题全球关注。图为一名女孩将“抗议气候变暖”的标语挂在“升温雪人”身上。新华社资料图片   罗默接获奖电话深感意外 声明还说,罗默的贡献在于“技术变革”,他的研究展示了知识如何成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并奠定了现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的基础,解释了创意与其他商品不同,需要特定条件才能在市场中充分发挥作用。罗默接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电话通知获奖时表示深感意外。他说:“我听到两次电话响,但都没接起来,因为我以为大概是垃圾电话,所以我并未期待得奖。”罗默表示,他有信心全世界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仍维持未来的生活水准。 ■这些研究让他们获奖   62岁的罗默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史丹福大学,2016年起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资深副总裁,直到今年1月卸任,转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方面的专家。 罗默也提倡“特许城市”(charter cities)的政策理念,建议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政府功能失调的国家,比照旧香港打造一个外国势力管理的自治区。他认为在这种城市内订立良好规则,就能吸引投资者和建造城市所需人员前来居住,于是就有人才开发这个地方。他成功找到一些国家认同“特许城市”,甚至找到合适地点,同意以此模式建设港口。不过,最大的障碍是很难找到扮演“托管人”角色的发达国家。 77岁的诺德豪斯在耶鲁攻读学士和硕士后,1967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是耶鲁大学最高学术等级的史特林讲座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是气候变化经济学。 经济学奖并非依照已故瑞典工业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而是由瑞典国家银行1968年创立。《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两名获奖者将会共同分享900万克朗(约合101万美元)的奖金。 ■拿到奖金怎么花   与其他奖项比起来,经济学奖是诺贝尔奖中的“年轻人”。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可都是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的“长者”。从1969年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已颁发49次,有超过一半的次数都是单独一人获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平均年龄更是超过了65岁。 “一个写教科书 一个被写进教科书” 看到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大概许多人都会说一句:“他们终于拿诺奖了。”有网友戏谑称,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写教科书与被写进教科书的人”。 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早已被写进教科书,似乎任何一本高级宏观经济学的教材都无法绕开他。在业内,罗默被认为是内生增长理论的先驱。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 《新京报》报道,罗默在2009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自己关于“特区(charter cities)”的构想,认为通过较优的秩序与机构,不够发达的国家与地区亦可走上一条与众不同且更佳的发展路径。罗默曾提出,自己所构想的“特区”形态最有趣的雏形是香港和深圳。 2016年,罗默曾因获奖乌龙而成为话题。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布前,他所任教的纽约大学挂出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新闻发布会”的网页,引发外界猜测罗默是否已被内定为获奖人。后来罗默并未在当年获奖,他曾于2016年10月6日在个人博客发布了一篇题为“诺贝尔骚动”(Nobel Noise)的博文,其中提到,近二十年来,每到十月,任职高校行政部门就会为了提前准备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各项工作而变得稍加兴奋。 据悉,罗默曾多次造访中国,2016年3月19日,罗默在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论坛中,罗默表示,对于城市来说,最好一开始做好规划,如果没有做好规划的话,城市就会不断无序地扩张。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谢丹阳为罗默的学生,谢丹阳第一时间发文祝贺导师荣获诺奖。谢丹阳表示,在与罗默的聊天中知道,“他原来是高干子弟,其父当时是科罗拉多州长,后来更成为民主党党魁。罗默教授一向很平实,绝想不到他有这样的家庭背景。”谢丹阳说。另一经济学奖得主诺德豪斯则撰写了20余本书籍,他也是经济领域经典教科书《经济学》(Economics)的共同作者之一——他与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Paul Samuelson撰写了这部书的初版,目前该书已再版至第19版,并被翻译成超过17种语言。此外,诺德豪斯亦撰写了数本关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书籍。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的同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小组发布了一份报告,警示气候变化将会带来的灾难后果并敦促各国政府更积极应对环境问题,这份报告正是基于诺德豪斯的研究,并对他的工作有所提及。

区块链公司为博市场青睐 目标瞄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12年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罗斯目前正与网络公司Covee合作。   加密货币狂热近来出现降温迹象,区块链创业公司必须设法吸引市场的注意力,这些业者的最新秘密武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网络公司Covee近日与专精赛局理论与市场设计的2012年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罗斯(Alvin Roth)合作,成为最新一家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结盟的创业公司。先前Prysm集团已借重哈佛大学教授、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共同得主哈特(Oliver Hart)的能力与名气。Cryptic实验室则与2007年桂冠得主马斯金(Eric Maskin)、及2010年得主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合作。 问题在于,这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只是提供名气,还是真的全力投入参与计划?罗斯说,他征询是否加入时,思考自己是否被当成装饰品、还是真能有所贡献这个问题良久。最后他决定加入,是因认为自己能在Covee的计划提供独特技能。Covee以赛局理论作为吸引投资者加入的诱因。 罗斯与Covee会定期通电话,帮助设定策略,也能直接接洽团队成员,因为他们在同一栋大楼工作。Covee执行长迪区说,该公司团队的认真态度,以及与罗斯的关系,使他们脱颖而出,而重要学者展现的兴趣,“显示区块链产业正在成长”。 当然,并非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得主都同意虚拟货币的好处,2008年得主克鲁曼便曾为文抨击比特币,连罗斯自己也说Covee想实现的目标,不需区块链就能初步实现。Covee希望运用以太币网络创造初一个汇整各种技能的市集,能够促成依任务需求组成各种团队。 一年前,只要喊出“区块链”三个字,就能吸引市场目光,但区块链的魔力已日渐消散。根据Autonomous研究公司,8月首次代币发行(ICO)的筹资金额降至16个月低点。 虚拟货币的老大哥比特币也一样日子不好过,问世即将满十周年,价格暴跌,加上透明度不够,难以获得监管机关的青睐。 《华尔街日报》报道,据交易网站Coindesk报价,2008年推出的比特币价格在去年飙涨1375%,主因是社会名流和金融家对比特币的兴趣浓厚。但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价格从去年的历史高点一路走跌至今年第3季,累计跌幅超过60%。根据CoinMarketCap的数据,规模更大的加密币市场表现更糟,所有虚拟货币的市值总和在第3季失血13%,由第2季的2550亿美元缩减至2210亿美元。 比特最近很难吸引新买家,甚至很难留住心急如焚的旧买家。据比特币数据公司Blockchain. info统计,今年第三季比特币日均成交量为21.7万枚,远低于去年第4季全民疯比特币时的31.9万枚。 监管单位也不捧场。美国证管会(SEC)8月驳回九个比特币指数股票型基金(ETF)申请案,在此之前,提倡推广比特币的文克莱沃斯兄弟的申请案也两度遭驳回。若比特币ETF获得批准,长远来说有助加密币市场吸引主流散户投资人,但SEC仍维持先前的结论,认为加密币市场的透明度不足,无法确保价格不会受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