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00:49:41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马克龙

馬克龍訪華失敗?法國學者指責淪為商企買辦

  【加拿大都市网】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行程划下句点,这次国是访问诸事不顺,“朝圣”空手而回。学者批马克龙不仅外交任务失败,战略模糊也对国际形象带来伤害,最后恐沦为法商业务买办。 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即将结束在中国的3天国是访问行程,他今天在广州会见学生,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进晚餐。 总结访中行程,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今天接受法国新闻台(franceinfo)专访,表示对马克龙而言,没有一件事符合预期,“这是国际舞台上的失败......形象损失惨重”。 智库布鲁塞尔欧洲暨全球经济研究所(Bruegel)资深研究员艾西亚(Alicia Garcia-Herrero)则在昨天“亚洲时报”(Asia Times)评论中表示,“欧洲的最新北京朝圣之旅空手而归”,认为不仅没为乌克兰带来好消息,也没有“去风险化”(de-risking)的保证。 朱利安指出,俄乌战争被法国政府视为优先要务,然而“向北京要战争的解方是个幻想,所有分析家事先就一致认为马克龙无法达成任务,他果真没有。找到冲突的政治解方对习近平一点好处也没有,就如军援(俄罗斯总统)普京一样”。 分析家普遍认为,要求中国敦促俄罗斯停火的任务失败;北京仍拒绝承认这是由俄罗斯发起的“战争”。 朱利安分析,马克龙对于习近平军援俄罗斯的立场模糊。“习近平到底是潜在的调停者,还是支持俄国的强权?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竟无法在两个立场中做出选择”。由于对习近平态度模糊,法国向盟友传送出可信度的负面讯号。 “马克龙毫无疑问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局势,而且值得一试。但在企图劝退普京入侵乌克兰后,这是国际舞台上的第2次失败,形象损失惨重。” 甚至连习近平承诺致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也是受马克龙之邀共同出访的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主动在记者会上提到。但朱利安保留地表示,习近平所谓的“时机成熟”是非常广泛的政治用语。 法国智库战略研究基金会(FRS)研究员博达安(Antoine Bondaz)今天在法国24台(France 24)专访中指出,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只是重复说词,立场丝毫未改,即使是将致电泽连斯基也是已经知道的事,“了无新意”。出访没有新进展,“但也正常,习近平才刚去过莫斯科,不可能马上改变国际策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6日在北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左)、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范德赖恩(前右)举行三方会晤。(图取自twitter.com/vonderleyen) 原本希望传达欧洲团结讯息的马克龙、范德赖恩联合出访,却意外成为中方分化欧洲的工具。对北京立场强硬的范德赖恩出访期间遭到“冷落”,且两人所传达讯息的不一致也被放大。 朱利安表示两人一起出访是好,但结果却未如预期。一是因为中国人不太欢迎她来;二是和她自信且强硬的态度相比,马克龙显得胆怯迎合。 而马克龙绝口不提台海议题的立场,也让朱利安相当不解。他说,法国自诩为欧洲领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印太要角,“然而却对印太区域的关键安全议题,也就是台海稳定装聋作哑”。 法国不愿意提,“但若未来无法航行于台湾海峡这条国际贸易航线,法国将受到直接冲击”。 朱利安批评马克龙政府的“第三路线”策略缺乏清晰度。马克龙花很多时间表明不与美国为伍......“但问题是,马克龙却不对中国做一样的事。对北京应该要一样坦白,甚至严厉。分歧的意见不应该藏在地毯下”。 就连马克龙自豪达成的空中巴士(Airbus)、法国电力集团(EDF)等数笔企业订单,朱利安也不认为是场胜仗。“是能赚钱没错,但马克龙同样躲避了法国与欧洲极度担忧的问题: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范德赖恩曾提醒因保护主义,欧洲无法公平进入中国市场,然而这次却没有在相互贸易与投资的对等上取得进展。“法国总统,他比较像法国企业的买办,推销生意往来,但这是个策略错误。” 法国多位学者也批评马克龙数次失了国际礼仪,例如在记者会上发言时间是东道主的两倍,讲到习近平明显不耐,以及在合照时把手插口袋等。 博达安表示,在这毁誉参半的访问中,唯一比较正面的是马克龙在中山大学强调批判思考与研究自由重要的演讲,虽然对中国不会有任何影响,但至少带来正面形象与讯息。

掌摑馬克龍男子身份曝光 中世紀軍事愛好者喊極右主義口號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视察德龙区期间与民众交流时遭掌掴,涉嫌掌掴马克龙的男子当场被捕。据报,该男子今年28岁,是一名中世纪军事爱好者,曾在当地成立武术团体,当时他喊的是极右主义的口号。 据法媒报道,涉嫌掌掴马克龙的男子名为达米安·塔雷尔,今年28岁,为德龙省圣瓦利埃市居民。警方称,塔雷尔是一名中世纪军事爱好者,曾在当地成立了一个欧洲传统武术团体。他在掌掴时高喊的口号为12世纪法国保皇党的战斗口号,如今已经成为极右主义的代名词。 一名认识塔雷尔的男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塔雷尔平时性格温和,没想到他会作出这种行为,“我看到影片后非常吃惊,我之前和他一起切磋过武术,感觉他完全没有理由做出那种行为”。 法国警方已经逮捕了塔雷尔和另一名涉嫌在现场拍下片段的男子,并对塔雷尔的住所进行了搜查。两人涉嫌“故意袭击公共权力行使人”,将面临3年监禁和4.5万欧元的罚款。警方称,涉嫌拍摄的男子也是德龙省居民,今年同样是28岁。 马克龙当日晚些时候回应掌掴事件是否令自己担忧时表示这是个别事件,“我没有任何担忧。我当时有继续向肇事者周围的人打招呼,同他们合影。我没有停止与民众见面,而且今后会继续这样做,没甚么能阻止我。”

視頻: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小鎮被扇耳光

【加拿大都市网】周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法国东南部一个小镇时被一名男子扇了耳光。 在参观完一所培训学生在酒店和餐馆工作的高中后,法国总统在Tain-l'Hermitage镇的栅栏后向等待他的公众致意。 视频显示,一名男子突然给了马克龙一耳光,随后马克龙的保镖推开了这名男子,马克龙也迅速逃离现场。   法国新闻广播公司BFMTV表示,警方拘留了两人——一人是涉嫌扇马克龙耳光的男子,另一人是拍摄视频的男子。 马克龙没有对此事发表评论,不过,这名男子的过激举动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甚至包括马克龙的政治竞争对手Marine Le Pen,都对这种人身攻击的行为表达了强烈谴责。她愤怒地表示,尽管马克龙是她的头号政治对手,但这次袭击“应该受到非常、非常强烈的谴责”。   (编辑:北极星) (图片来源图库)

馬克龍妻子新冠檢測陰性 眾多高官隔離

【加拿大都市网】法国总统马克龙周四的新冠检测呈阳性,目前正在自我隔离。此前一周时间,他曾与许多欧洲领导人会晤。 法国政府发言人表示,马克龙总统(42岁)是一夜之间出现了症状,追踪接触者工作正在进行中。 马克龙总统67岁的妻子也进行了新冠检测,结果呈阴性,且没出现症状,现也在进行7天自我隔离。发言人表示马克龙总统将继续在爱丽舍宫办公。 西班牙总理、葡萄牙总理、法国总理、欧洲理事会主席和多名欧盟高官近期均与马克龙有接触,现均已进入自我隔离状态。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cbc.ca/news/world/macron-coronavirus-positive-1.5845025)

為中層減稅五十億 馬克龍還要廢除「法國哈佛」

■马克龙在爱丽舍宫公布改革措施。 路透社   星岛日报讯   法国爆发持续五个月的“黄背心”反政府示威后,总统马克龙作出期待已久的回应,宣布推行一连串旨在缓解社会矛盾改革措施,包括为中下阶层大幅削减入息税,灭税总额达50亿欧元。此外,马克龙正式宣布拟废除有“法国哈佛”之称的国家行政学院。马克龙要求国人延长工时,再引起争议。面对黄背心社会运动危机,法国政府将在29日的特别会议上进行部长级别讨论。 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举行记者会,长达两个半小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大幅精简中央政府机构,增加地方一 办事人员数量;成立为民排忧解难的“法国服务”机构等。马克龙宣布要“较大幅度地”减少入息税约五十亿欧元,对象主要是中下阶层。财政部长勒梅尔说,希望减税让1500万个家庭受惠。政府已另外在去年12月宣布减税和补贴收入共100亿欧元。 但马坚持不再讨论恢复“富人税”,称希望刺激投资和生产。马克龙说,每月退休金不足2000欧元者,其退休金未来与通胀挂 ;并承诺设立每月最低退休金额1000欧元。马克龙也决定废除高官晋身之阶、被誉为总统摇篮及有“法国哈佛”之称的国家行政学院。他说:“我们需要废除国家行政学院,那不是说国家行政学院不好,而是要大胆改革,建设运作更良好的机构。”这所研究院以培养政治精英和工业界钜子闻名,校友包括前总统希拉克及奥朗德,以及现任总统马克龙及总理菲利普,但近年学院与社会脱节的精英阶级形象,为人诟病。 41岁的马克龙提到许多人感觉法国政治过于冷淡疏离、偏技术官僚,他希望进一步“去中央集权化”,在居住、交通、能源转型等议题上让地方有更多参与感。 马克龙同时表明,为弥补减税带来的资金缺口,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减少公共开支,及堵塞公司税漏洞。他说:“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我之前就曾说过。法国工时比邻国少很多。我们必须就此来场真正的辩论。” 有关言论已在法国引发争议,舆论普遍认为,法国已经习惯于每周35小时工作制,如果延长工时将引发社会反弹。法国自去年11月中掀起“黄背心”示威,初时只是抗议提高燃油税,其后诉求转为赋税公平、反贫富不均等。今年1月,马克龙宣布启动持续数月“全国公民大辩论”,就黄背心运动引发的社会危机,寻找解决方法。《费加罗报》26日公布的民调表示,63%受访者认为马克龙的新措施难以令人信服,八成受访者表示“黄背心”运动会继续。 “黄背心”组织者之一瓦莱特说:“马克龙仍未回应黄背心的要求。”《费加罗报》称,虽然马克龙的部分新措施获认同,但民众相信难以改变国家状况。 呼吁继续其第24场游行,同时在斯特拉斯堡发起“国际游行”,在该地的欧洲议会门前示威。 本报讯

馬克龍回應「黃馬甲」:可以減稅50億 但是…

当地时间4月2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新闻发布会上对“黄马甲”抗议者作出期待已久的回应——承诺减税、提高养老金和改善公务员制度,但是法国人要更努力地工作。 马克龙承诺,将大幅削减所得税大约50亿欧元,但法国人将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重新引入与通胀挂钩的养老金制度,每月不到2000欧元,但养老金缴款的工作年限将更长,此外还将废除法国国家行政学院(ENA,该学院培养了大量的政治领袖和工业领袖)。 马克龙认为法国人还要多工作。“我以前说过,我们必须做得更多。法国人的工作比邻国少得多。我们需要就此展开真正的辩论,”马克龙说。 马克龙坚持要求恢复他在总统任期开始时削减的财产税,并表示将在2020年进行重新审议。 “这是一项刺激生产的改革,而不是给富人的礼物,”马克龙说记者会上表示,将坚持要求他的政府实施大部分已经进行的改革措施。 “我问自己:我们应该停止过去两年所做的一切吗?我们是否采取了错误的转变?我认为恰恰相反。”马克龙说。 自2018年11月起因抗议柴油税所引发的“黄马甲”运动仍在持续,并已影响法国经济,包括马克龙在内的法国官员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平息抗议者们的愤怒,计划于2019年实施的养老金和失业保险改革迄今收效甚微。 来源:新浪国际

神反轉!馬克龍突然想加入「黃背心」運動了?

海外网2月1日电 法国“黄背心”抗议活动持续已超过两月,虽然法国总统马克龙马不停蹄为“全民大辩论”站台、答疑,但“黄背心”危机依然没有偃旗息鼓之意。日前,马克龙甚至放言称,自己也是“黄背心”的一员,不过前提是,这场抗议运动能够换来更高的薪水。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1月31日表示,“如果加入‘黄背心’意味着想要更少的议员和工作赚钱更多,那么我也是‘黄背心’的一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克龙称,“黄背心”运动是一场没有“固定诉求和领导者”的社会政治运动。他认为,这场运动从一开始就“变了味”,遭到“四、五万名想要摧毁国家机构的武装分子渗透”。 法国“黄背心”抗议活动始于2018年11月,最初是为了抵制生活成本上升和燃油税上调。据外媒报道,许多示威者都是法国的工薪阶层或贫困居民,由于缺少统一的指挥,这场活动从巴黎扩散到了法国全国,并逐渐失去控制,演变成对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攻击,期间还不断爆发抗议者与警察的冲突。 为缓解紧张局势,马克龙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法国政府为此还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全国大辩论”,希望有助于扭转法国总统民调下降的趋势,并结束抗议活动。 来源:马克龙 法国总统

法國」黃背心「風波未平 除夕將有下輪示威

  除夕或有大规模抗议。 法国连续七个周末爆发「黄背心」示威,超过50人被捕。示威者声言,会在除夕发起大规模跨年示威抗议,近8000人在社交网站响应。 AP图片 示威者在巴黎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道聚集,一度阻断香榭丽舍大道交通。大批警察部署在凯旋门附近,驱散示威者。 原本正常开放的凯旋门,最终因为香榭丽舍大道交通被示威者阻断后,暂停开放。 AP图片  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游客比上周明显增加,不少商店人气显得比上周旺,很多人手中都拿着购买的各类商品。 数百名示威者围堵BFM电视台的巴黎总部,以及数家国营电视台办事处,不满传媒机构偏袒政府和大型企业,低调报道「黄背心」示威,斥责他们报道「假新闻」。 在《巴黎人报》办事处外,有示威者焚烧数架汽车,一时火光熊熊。 警方称约1.2万人参与巴黎的示威活动,大大少于之前几周的参与人数,57人被捕。 示威者宣称除夕当天继续到香榭丽舍大道抗议,希望和庆祝新年的人一起表达诉求,近8000人在社交网站响应活动。巴黎官方就说,庆祝元旦活动将如常进行。 法国「黄背心」连续七个周末示威。AP图片 总统马克龙早前宣布,暂缓提高燃油税和推出缓解民困措施,「黄背心」示威规模大减,但部分示威者认为政府相关措施仍然不足,将诉求重点放在不满马克龙施政,指他漠视郊区和小城镇居民生活成本上升。 来源:巴士的报

馬克龍國歌唱着唱着 他身旁壯漢就倒下了

12月23日,马克龙到访乍得恩贾梅纳法军基地。在结束演讲后,马克龙与士兵一起高唱国歌《马赛曲》。就在国歌接近尾声之际,一名前排士兵忽然倒地不起,把马克龙也吓了一跳。尽管国内“黄背心”运动持续发酵,但马克龙仍选择到访乍得与法兵共度圣诞佳节,此举引发国内不满。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马克龙在讲话完毕之后,现场奏起了法国国歌。这时,站在马克龙身旁的一名士兵突然失去意识,面朝下直直地“拍”在了地上。 其他士兵冲上去扶他,马克龙犹豫了一下,摸了一下鼻子,也上前打算搀扶。 看到这名士兵被众人围着,马克龙环顾了一下四周,迷茫地站在一旁。 随后这名士兵被带了下去。这段不到半分钟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法国网友也开始了“吐槽”。 有网友表示,这名士兵“挺过了马里却没挺过马克龙的讲话”。 还有网友心疼这名倒下的士兵,认为“他一定是没吃饭,还站了好几个小时”。 发布这段视频的网友则评论道,“马克龙的讲话依然很催眠”。 法国“黄背心”示威活动余波不减,甚至在圣诞节期间也有骚乱发生。马克龙于当地时间23日来到乍得的恩贾梅纳,与当地的法军同吃“年夜饭”。有法媒评价他此次的“劳军之行”是为了“躲避”法国本土的“黄背心之乱”。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远离骚乱的马克龙还遇到了这样一个“插曲”。 来源:新浪国际 综合报道

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辭職?假新聞!

海外网12月23日电今日(23日)有自媒体曝出“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辞职”的消息,但经过海外网查证,发现这纯粹是一则假新闻。 23日,有自媒体在微博曝出“马克龙要辞职”的消息,“马克龙”一词甚至登上微博热搜。虽然马克龙最近因为“黄背心”运动而民意低迷,但这一“辞职”还是来得有点猝不及防。 但海外网细究该消息的文本时却发现里面的矛盾可不止一处。 首先,这一消息的配图时间对不上。经过查证,这一图片出自法国媒体“esprits libres”的一篇报道。报道的标题称,“马克龙将辞职”。但这篇报道的发表时间却是今年的10月份,也就是说这篇报道其实是个旧闻。 报道截图 其次,报道的标题和配图也存在矛盾。报道的标题以及后来微博自媒体的第一段话称,“马克龙要辞职”的消息来自法国电视一台(TF1)。然而报道以及自媒体所用的配图却是法国的另一媒体“BFM TV”。信源上的出入也让这篇报道的真实性深受质疑。 再说,如果马克龙真的要辞职,那法国媒体以及其他欧美媒体那不得炸锅呀,那必须是网页的头条位置。但是经过海外网查证后却发现,法国的主流媒体却意外地“风平浪静”,有的主流媒体的头条甚至根本和马克龙无关。而在其他外媒中,也没有找到任何有关马克龙宣布“辞职”的消息。 法国《世界报》当时头版 法国《费加罗报》当时头版 那么,马克龙现在到底人在哪里呢?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当地时间22日,马克龙正在非洲的乍得共和国慰问法国士兵,一起吃着圣诞“年夜饭”。有报道称,为了让远在非洲的士兵能吃上家乡美食,马克龙还专门带了自己的私人主厨和1300人份的香槟和鹅肝酱。 马克龙在乍得(图源:费加罗报) 刚过41岁生日的马克龙大可对这份意外的“生日礼物”一笑置之,但“黄背心”从最初抗议燃料涨价到最后演变成大规模针对总统及其政策的抗议活动,个中原因以及法国“黄背心”的未来之路,都足以让马克龙的41岁过得不轻松。 凤凰网

「黃馬甲運動」蔓延至比利時、荷蘭,歐洲怎麼了?

法国“黄马甲运动”第四波抗议最终以135人受伤、1000余人被捕逐渐落下帷幕,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 据美联社,法国内政部8日晚表示,当天法国全国共有近12.5万人参加抗议活动,其中巴黎有近1万人参与。 抗议者们在巴黎到处点火,破坏街边商店和餐厅,并与警方发生冲突。警方则使用催泪瓦斯、高压水枪等试图控制局面。一直到晚间,内政部称抗议骚乱“基本得到控制”。 CNN称,由于政府布置了大量警力,巴黎许多著名景点、香榭丽舍大街上的餐厅商店都已关闭,8日的抗议活动并未出现1日的严重损伤。 法国政府早在几天前就已宣布放弃增加燃油税,但“黄马甲运动”并未停止。示威者提出了许多其他诉求,抗议生活成本上升、要求总统马克龙辞职。 法国总理菲利普8日表示,希望和“黄马甲运动”的各地代表进行新一轮对话,回应民众担忧。爱丽舍宫也表示,总统马克龙将于10日就“黄马甲运动”发表讲话。 然而,不仅仅法国,“黄马甲运动”已经蔓延至邻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引发欧洲警觉。 “黄马甲”蔓延至比利时 据路透社,就在法国陷入骚乱的同时,一大批身穿“黄马甲”的抗议者也走上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街头,要求首相米歇尔下台。 抗议者们向商店和汽车投掷石头和烟花,试图攻占政府大楼和米歇尔办公室所在地。布鲁塞尔警方出动防暴小组,用催泪弹和高压水枪阻止抗议人群。 据当地检察官办公室,比利时警方拘捕了400余名抗议者。 而这已经是比利时近些天来的第二次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 11月30日,上百名抗议者走上布鲁塞尔街头,抗议油价上涨以及生活成本增加等。抗议者们与警方产生冲突,70余人被拘捕。 据美联社,8日布鲁塞尔的“黄马甲”抗议者们举着横幅“社会的冬天已经来临”,同时高呼“马克龙、米歇尔辞职!” 据新华社,自11月17日开始,比利时多地民众封锁油库通道及一些交通要道,以抗议不断上涨的油价及政府税收政策等。 比利时首相米歇尔111月23日发表电视讲话时表示,“民众通过正常渠道表达意见和诉求是一回事,趁机打砸抢等犯罪是另一回事”,称这些暴力犯罪人员“不可能逍遥法外”。 荷兰的和平示威抗议 除比利时外,荷兰也出现了“黄马甲”抗议。 据美联社,8日,几百名身穿黄马甲的抗议者和平地穿过荷兰鹿特丹市中心的伊拉斯谟大桥,口中唱着一首关于荷兰的歌曲,同时将鲜花献给路人。 此外,约有100余名抗议者聚集在海牙的荷兰议会大厦外,和平示威抗议。而在首都阿姆斯特丹,至少有2名抗议者被警方拘捕。 但是,荷兰并未出现类似于法国、比利时的暴力事件。一名荷兰报纸编辑Jan Dijkgraaf呼吁人们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城市和平抗议。 Dijkgraaf 称,荷兰人民想回到过去那种更公平的时代,一种“更团结,同时也能关注寻求庇护的人,所有人都过得很好”的时代。 欧洲怎么了?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最初是由马克龙政府上调燃油税引发的。在马克龙政府放弃上调燃油税后,抗议者的焦点放在了马克龙的其他社会改革上,同时要求马克龙下台。 而比利时和荷兰政府并未宣布上调燃油税,但两国也出现了“黄马甲”抗议。 比利时人们的抗议重点还是聚焦在油价上涨、生活负担过重上面。美联社称,比利时的抗议者一部分其实是来源于民粹主义运动,他们对政府政策感到不满,认为政治家们正远离选民,并未为选民考虑。 荷兰人民也对自己的政府表示不满。据美联社,荷兰抗议人群中67岁的lambermont称,“我们的孩子努力工作,但到处都得交税。他们再也无法买房,荷兰社会目前并不好,社会福利也正在消失”。lambermont称,“政府并没有为人民考虑,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几个国家的抗议缘由也许并不完全一样,但这却反映了欧洲当下面临的社会困境。 BBC分析称,“黄马甲运动”其实突出了法国等国家面临的经济受挫、政府不被贫困人民信任的问题,人们要求更高的工资、更低的税收、更好的社会福利,甚至是总统的下台等。 另据CNN,外交政策专家Dominique Moisi称,法国总统当前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法国的危机,同时也是整个欧洲未来的危机。 Moisi称,“这也是关于民主的未来。当前,非自由民主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崛起。”明年五月即将举行欧盟议会选举,而法国应该是欧洲的希望和进步的载体。但若法国无法解决国内危机,将对欧盟产生巨大影响。 来源:新京报

馬克龍沉寂一周 首度出面回應暴亂

■马克龙将对“黄背心”暴乱发表全国演讲。 美联社   本报讯 “黄背心”运动连续第4个周末进行抗争后,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9日宣布,总统马克龙将会见工会代表、雇主组织代表和地方民选官员代表,并于10日晚间8时向全国发表演说。这是马克龙继11月27日发表重要演说后,沉寂逾一周首度打破沉默公开发言。 法国各地掀起“黄背心”运动连续第4个周末进行抗争,马克龙面临外界越来越大压力,要求他结束严重冲击法国的“黄背心”抗争危机。法国日前再度出现反政府示威者扔掷石块、焚烧车辆并且任意破坏商店与餐厅的暴力抗议行为。法国内政部9日表示,在最新一轮“黄背心”抗议行动中,示威者和镇暴员警发生冲突,全国共有1700多人被捕。 尽管暴力冲突恶化,马克龙仍沉寂超过一周。他上次对全国发表重要演说是在11月27日,当时他表示,自己不会受“暴徒”影响而改变政策。德国智库学者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迟迟不愿表态,刺激民众采取暴力,让“黄背心”示威进一步扩大。四面楚歌的马克龙目前决定针对示威发表备受期待的谈话。 巴黎当局表示,反马克龙暴动未如一周前激烈,受伤人数较少。但市政府也说,由于抗议人士扩散到巴黎各地,实质损害远超越上周。9日在数个街坊的街道上可见焚烧过的车辆,清洁人员忙着清扫散落一地的商店和公共汽车站玻璃碎片。 巴黎副市长葛瑞格华表示:“(抗议活动)散布范围广许多,因此许多地方都受影响。昨天的破坏比一周前多许多。” 劳动部长裴尼柯在LCI电视频道中强调,马克龙将会宣布“立即且具体的措施”,以回应“黄背心”运动,但不包括调高最低薪资。她指出:“调高最低薪资将会毁掉工作机会,许多小型企业无法承担,会有破产风险。”法国政府发言人葛里沃提醒各界勿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说:“黄背心抗议人士的所有问题不可能挥一下魔棒就能全部解决。” 据悉,“黄背心”运动起初是抗议燃料税调涨,在马克龙沉寂期间,示威者的要求已变得多样化,随后如滚雪球般演变成抗议生活费攀升的民众运动,抗议者还指责曾是银行家的马克龙只替有钱人着想,香榭大道的抗议人士怒吼“马克龙,辞职”。 法国财政部长勒麦尔表示,这场动乱带给法国经济“灾难”,全国各地路障瘫痪交通,观光客也暂时避开造访巴黎。 马克龙原本以年轻的自由价值捍卫者形象在国际间受到欢迎。如今多国也密切观察他如何处理这场危机。 西班牙《国家报》表示,这是40岁的马克龙首次“犹豫不决,令人觉得他不知如何是好”。

「黃背心」運動持續法關閉埃菲爾鐵塔

来源:新京报 当地时间12月1日,法国巴黎,“黄背心”示威持续进行,示威者“占领”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等多个地标。图/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12月6日,法国南特,示威者纵火焚烧汽车。 法国多地示威反对上调燃油税;政府决定取消上调后,示威主题转向总统马克龙的税收政策 法国首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知名旅游景点定于8日关闭,以应对新一轮示威。 法国政府在全国各地部署将近9万名警察,呼吁示威者“冷静”。 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理由,法国政府今年调高燃油税,拟定2019年1月1日再次调高。就政府加税,法国多地民众多日来发起示威,一些极左、极右翼人员和暴力团伙人员加入,部分城市爆发骚乱,包括首都巴黎。 严阵以待 近9万名警察部署在全国各地 法国多个地区12月1日发生骚乱,包括东北部城市沙勒维尔-梅济耶尔、西部城市南特、南部城市马赛。在首都巴黎,示威者点燃汽车、洗劫商店,在地标性建筑凯旋门砸碎塑像、乱涂乱画。 巴黎警方说,截至2日已有133人受伤,包括23名军警人员;警方逮捕超过400人。 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7日告诉法国电视一台记者,大约8.9万名警察部署在全国各地,其中8000人部署在巴黎。 菲利普说:“我们针对的不是示威者,而是破坏者。我们希望不让他们为所欲为。” 法国上周末部署的警力为大约6.5万人。在巴黎,警方没有能阻止一些示威者点燃汽车、洗劫商店,在地标性建筑凯旋门乱涂乱画、破坏雕像。多家媒体报道,那是巴黎自1968年以来遭遇的最严重骚乱之一。 法国政府过去两天相继宣布暂缓和取消调高燃油税,一些民众不予认可。多个工会组织呼吁本周末发起新一轮示威。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内政部官员7日告诉法新社记者,不少官员预判8日将出现暴力事件。 路透社报道,隶属法国宪兵队的12辆装甲车8日将处于待命状态。法新社报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商铺收到警方闭店提示,多家剧院取消8日演出,多个博物馆将闭馆,6场足球赛推迟。 谴责暴力 极端组织成员和暴徒混入示威人群 启程回国前,马克龙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告诉媒体记者,“我永远无法接受暴力”,“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袭击执法人员,洗劫商户,威胁路人和记者,或是破坏凯旋门”。 2日上午抵达巴黎后,马克龙立即赶赴凯旋门,察看这处历史文物受损情况。电视画面显示,这座圆拱门上一处自由女神像遭砸碎,外壁上随处可见涂鸦。 受1日骚乱影响,巴黎中心区大部分地方实施戒严,超过20个地铁站关闭。警方封锁所有通往凯旋门的道路,要求商铺提前关门。巴黎局势2日好转,而全国其他地区仍有纵火等事件发生。 法国政府发言人邦雅曼·格里沃5日在每周例行记者会上说,马克龙呼吁所有人“冷静”。 法新社报道,9名内阁部长5日接受电视台和电台采访,解释政府立场。 劳工部长米丽埃尔·佩尼科告诉媒体记者,“制造混乱无助于解决问题”;内政部长克里斯托夫·卡斯塔内呼吁示威者不要“袭击”巴黎。 多名法国官员说,一些极右翼和极左翼的极端组织成员以及暴徒混入示威人群,煽动暴力,导致事态恶化。 法国政府呼吁示威民众与极端组织、暴力分子划清界限,回到与政府官员的谈判桌前,共同化解这场危机。 妥协应对 政府将加速减轻民众税费负担 法国总理菲利普再次呼吁民众冷静,说政府将就提振居民消费能力考虑采取“一切措施”,将“寻求提高最低工资、同时不损害我们竞争力和企业的措施”。 经济与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说,政府将加速减轻民众税费负担。 法新社报道,法国政府从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中删除与调高燃油税关联的内容,预计将出现40亿欧元预算空缺。 马克龙现阶段民意支持率约23%。示威发生以来,他在公开场合露面不多,就燃油税事宜所作回应不多。 示威活动发言人邦雅曼·柯西6日呼吁马克龙7日与示威者代表对话。国民议会议长里夏尔·费朗说,马克龙下周早些时候将回应。 关注1 政府妥协 示威未平 法国政府5日决定明年取消上调燃油税,以回应民众不满。 法国环境部长弗朗索瓦·德吕吉告诉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BFMTV)记者,他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通电话,确认政府决定“彻底取消”2019年上调燃油税的计划。 德吕吉说,一些民众担心燃油税可能在示威停止后仍然上调,政府所作最新决定旨在打消这种疑虑。 总理爱德华·菲利普4日宣布,政府将暂缓六个月上调燃油税。他5日告诉国民议会议员,政府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已经删除与调高燃油税关联内容,显示“政府已经做好对话准备”。 尽管法国政府暂缓乃至取消上调燃油税,包括法国两大全国性工会组织“法国总工会”和“工人力量总工会”在内,多个组织依然呼吁民众下周发起新一轮示威。 关注2 矛头转向“税收分配不当” 多家媒体报道,示威最初较为和平,以反对上调燃油税为主题;随着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民众加入,示威主题逐渐转向马克龙政府的税收政策,包括遭到不少民众强烈反对的“不动产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法国是发达国家中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示威者托马·特里科泰告诉商业调频电视台记者:“我们需要缴税,但税收分配不当。” 马克龙政府今年1月起以“不动产税”替代“奢侈税”。“奢侈税”又称“富人税”,适用人群需要为游艇、豪华汽车等纳入奢侈品类的资产缴税;“不动产税”仅对个人名下的不动产征税。 同时,法国政府打算明年废除“资产转移税”(即对向国外转移资产的高收入者征税30%)。 路透社和法新社5日以消息人士为来源报道,马克龙决定继续推行税收改革,包括取消征收“富人税”,这一计划现阶段没有变化。 ■ 分析 “症结在于中低收入群体生活负担加重”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赵晨认为,抗议增加燃油税只是示威导火索,根本症结在于法国经济持续不景气、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力下降,生活负担加重。 大规模示威活动或进一步削弱马克龙在民众中的威信,增加其今后推进劳动力市场、清洁能源等改革的难度,法国国内反对派也可能借机发难。 马克龙执政一年多来,推进了一系列整体上削减民众福利水平的改革举措,还取消“巨富税”、资产税等,鼓励法国人将目光从“分蛋糕”转向“做蛋糕”。这些措施尽管利在长远,但短期内势必触动一些阶层的利益,导致民众不满增加。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目前对内阁掌控力较强,其所在的共和国前进党在法国国民议会的多数席位依然稳固,恐怕不会轻易放弃改革的大方向。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

馬克龍讓步暫緩提高燃油稅 或將損失20億歐元

■法国高中生4日在波尔多燃烧障碍物,抗议马克龙的教育改革。法新社 法国反燃油税的“黄背心”运动近日越演越烈,高中学生更加入示威反对教育改革。原坚持按计划于明年初调涨汽油和柴油税的总统马克龙政府,终于在4日让步。总理菲利普宣布暂缓提高燃油税6个月,图缓解危机。 法国政府原订2019年元旦起调涨汽油税及柴油税,许多人认为购买力没有明显提升,且政府取消“富人税”,却对升斗小民加税,并不公平,于是自发上街抗议,以身穿黄背心为识别,称为“黄背心”运动。 ■法国南部弗龙蒂尼昂镇,有“黄背心”示威者堵塞通往油库的道路。法新社 菲利普4日发表电视讲话说:“没有任何税收值得危及国家的团结。抗议民众在街头展现愤怒,源自社会出现严重不公平现象,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工作过有尊严的生活。只有失明和失聪的人,才看不到或听不到这种愤怒。”据报,菲利普曾寻求与示威领袖协商,但他们后来声称收到极端派系的发出的死亡威胁,取消原定在4日与政府的对话。 菲利普说,原定明年1月1日实施的提高燃油税计划,将推迟6个月,直至计划经过充足讨论。他还说不会在今年冬季上调电价。菲利普说,政府也听到了乡村地区寻求更好公共服务的呼声。法政府消息人士说,暂缓提高燃油税,将令国库损失20亿欧元。 这是马克龙政府自去年上台以来,首次在重大政策上做出逆转。之前,马克龙政府为推动环保,决定调高多种燃油税,结果引起民众不满。马克龙说,这么做是必须的,因为要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但是法国民众并不认同。新措施触怒民众,触发他们抗议,遍及全国和各行各业。在12月1日,巴黎再次发生大规模示威,很多店舖被砸被抢,不少车辆被烧毁。 大学自定收生准则 ■马赛市大批反教改的学生在校门前示威。路透社   高中学生3日也加入示威行列,全国各地有约100间高中学校罢课,学校大门也被学生堵住。高中生主要不满马克龙的教育改革,包括授权公立大学可自行增设入学准则,被指损害学生自由接受教育的权利。马克龙3月签署大学改革法案,9月实施。多年来,法国公立大学为追求“公平”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来以无竞争为原则,只要通过高中毕业后的全国会考,获得会考资格文凭者,当地的公立大学原则上不可拒绝其申请入读任何学系。大学入学改革最大的革新在于加强竞争,授权大学对某些申请者太多的学系,自行订立收生准则,如以考试成绩筛选,避免学生过多。学生持续抗议此改革,认为它剥夺了高中毕业生的受教权。学生的示威在4日加剧,全国多地有学纵火烧建筑物,并与警察冲突。  此外,救护车司机3日也加入示威行列,主要不满工作待遇变差及薪酬过低。

從萬人迷到被嫌棄 法國將出現第二個「拿破崙」?

作者:潇湘宝从 马克龙想当拿破仑?   这位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同时被誉为当今世界上颜值最高的总统,上任之初,就有法媒将其誉为亚眠市飞出的拿破仑。   而马克龙和拿破仑的人生轨迹也确实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年轻有为,在国家内部混乱时,扶大厦于既倒,继而登上权力顶峰。   拿破仑称帝时只有35岁,是在督政府腐败无能、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渐渐上升的背景下作为“救星”回到法国,力挽狂澜。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而马克龙39岁即当选法国总统,成为继拿破仑之后法国最年轻的领导人。他也是得益于奥朗德政府的内部分裂与右翼总统候选人的丑闻,才成为选举中最大的黑马。 ▲右翼总统候选人勒庞   法国内政部发布的消息显示,马克龙在大选中的胜利是压倒性的。 ▲法国内政部公布的选举结果   对欧美媒体来说,马克龙的胜利可能并不是他自己的胜利,这种胜利名义上可以被称为法国“共和国价值观”的“回归”,以至于被称为一种“拿破仑三世”式的胜利,他本人也被揶揄为“拿破仑四世”。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文章《法兰西拥有了它的拿破仑三世》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一篇题为《法兰西拥有了它的拿破仑三世》的文章指出,马克龙身上有与拿破仑相仿的气质,那就是他的活力、热情,以及他将法国未来与自身理想相结合的使命感。   然而,马克龙成功“征服”法国之后,跟拿破仑一样,想在欧罗巴大地上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陡起。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wink   在对欧洲的强硬立场上,马克龙与拿破仑更为相似。 ▲希望统一欧洲的拿破仑   拿破仑一直希望欧洲能够在法兰西的领导下统一,而马克龙坚信“欧盟强则法国强”,他认为欧洲是法国国家力量的倍增器,欧洲的进步就是法国的进步,反之欧洲的衰弱也绝非法国的福音。   上任以来,他几次提出建立“欧洲军”的设想,显示出了更大野心。 ▲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源:东方IC)   11月6日,马克龙在法国凡尔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活动时,再次呼吁建立“欧洲军”。   在接受法国欧洲第一电台采访时,他说欧洲应该采用“主权性更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不是仅仅依靠美国。 ▲资料图   而这种“主权性更强”的方式,就是建立一支“真正的自己的军队”,不仅不依靠美国,还要借此军队抵抗来自美俄等国的影响。   此前,他也不止一次提议过要建立欧洲自己的军队。   今年9月,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时,就提出了一个新设想——“欧洲干预倡议”。 ▲今年9月,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   一边是越来越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一边是现行北约框架下的防务体系“太弱、太慢、太没有效率”,马克龙认为只有欧洲团结在一起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他主张建立欧洲统一的防务安全体系,建议在2020年前拥有一支欧洲共同干预部队,设立欧洲统一防务预算、欧洲反恐检察部门和情报共享机制。   一年多来,“欧洲干预倡议”步步推进。   今年6月25日,法国、德国、比利时、英国、丹麦、荷兰、爱沙尼亚、西班牙和葡萄牙9个欧洲国家在卢森堡签署“欧洲干预倡议”意向书。 ▲欧盟9国签署“欧洲干预倡议”   11月7日,“欧洲干预倡议”签署国在巴黎召开该倡议框架下的首次部长级工作会议,确定了2018-2019年度军事合作主要方针。此时,芬兰也加入,成为了第10个倡议签署国。   眼看欧洲国家一个个开始嫌弃老大没用,要在北约外另起炉灶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坐不住了,开始在推特上向这一提议开炮。 ▲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说,马克龙的提议“太侮辱了,但也许欧洲应该首先支付它在北约的费用份额,美国可是给了很大补贴呢”! ▲特朗普发推   13日,特朗普更是在2小时内连发五条推特,并罕见提到了法国二战投降史,借此讥讽马克龙。 ▲特朗普连发五条推特   特朗普都这么说了,也让媒体不得不猜测,美法领导人这两位曾经的“老铁”,是不是也要翻船了。   然而,马克龙没有给媒体吃瓜的机会。尽管特朗普在推特上架炮使劲轰,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马克龙的回应仍似一位翩翩公子:“我不评论。”   “我一直更倾向于直接交谈或回答问题,而不是在推特上发表外交主张,”马克龙说。拿破仑的“继承者”,显然不认同“推特治国”这一时髦潮流。   同时,一向与总统特朗普同边站的美国福克斯新闻台电视节目中,也有两位主播嘲笑了马克龙关于建立“欧洲军”的愿望,称“没有我们美国,你们不行”。 ▲福克斯新闻台主播斯图尔特·瓦尼   主播斯图尔特·瓦尼质疑道:“你见过哪个爱好和平的大陆能团结起来,组建一支能保护自己的好战的军队吗?无稽之谈。”   “没有美国的军队,他们没法运转。” ▲福克斯新闻台主播史蒂夫·希尔顿和斯图尔特·瓦尼   另一名主播史蒂夫·希尔顿则认为,由于马克龙“在政治上正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他在法国的民调已降至26%,因此想通过攻击特朗普来“转移话题”,这就是他抨击特朗普的理由。   与美国的嘲讽态度不同,关键时刻还得看“好邻居+老铁”: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13日“雪中送炭”,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力挺马克龙。 ▲德国总理默克尔   不过,曾经的欧洲霸主德国却心态复杂——此前对建立“真正的欧洲军队”一度态度消极,最近才改变了立场。默克尔今年5月曾公开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不会参与建设一支“欧洲军”。   但是默克尔的心也像海底针,本月13日,她在欧洲议会总部演讲时,又说支持建立一支真正的欧洲军队。 ▲默克尔和马克龙   “若我们想保护欧洲,就必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还认为,“欧洲军”可与北约并存,并对北约起到补充作用。不过她没有详细说明组建“欧洲军”的可能时间表。   默克尔的言论随即引发英国议会疑欧派领袖奈杰尔·法拉奇的不满,奈杰尔表示,德国总理的言论表明欧盟想要建立“帝国”。   他同时指责欧盟有意与美国冷战,这样的表态如果是英国的共识,那不愧是美国的老铁,关键时刻继续上演脱欧挺美。如果只是个人之见,也好似美国的迷弟。   “欧盟帝国”之说也可追溯到特朗普对马克龙的炮轰。   自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攻击言论之后,法国财长勒梅尔不仅站出来支持总统马克龙建立“欧洲军”的倡议,还建议欧盟更进一步,建立起一个“帝国”。他认为这是欧盟“不得不做”的事。 ▲法国财长勒梅尔   而英国《每日快报》文章指出,法国财长呼吁欧盟成为“帝国”以对抗中美两国,这种提法已经引起了众怒,并称这是“拿破仑独裁的回归”。 ▲英国《每日快报》   据《每日快报》,保守党欧洲议会议员大卫·坎贝尔·班纳曼认为,马克龙提起这一建议时,正值欧洲纪念一战中失去的1700万生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帝国之间的冲突引起的,在这一时机提出建立“欧洲帝国”非常不合适,让人怀疑所谓的“欧洲帝国”是否真的“和平、善意、民主”。   此外,欧盟也在11月20日回应了马克龙的提法。“啪啪”的打脸声十分干净利落:“我们从没打算建立欧洲军。”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主持新闻发布会时说,“欧盟永远不会变成军事联盟,也不会去和北约竞争。”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   “我们从没有打算建立‘欧洲军’,也没有人该在这里谈论‘欧洲军’。”   另据报道,20日,英国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也抨击了“欧洲军”的概念,认为这破坏了北约的安全努力。英国的这种说法也不稀奇,毕竟是和法国恩怨交织的老对手。 ▲英国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   “你绝对可以放心,英国永远不会成为‘欧洲军’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还提到,“过去70年来,北约已经实现了欧洲安全,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来自欧洲内外的批评声不绝于耳,也没有阻挡住马克龙的野心。 ▲港媒“香港01”评论   港媒“香港01”评论直称,马克龙想要当上欧洲“话事人”。   文章称,马克龙在欧盟愿景演说中一副君临天下的姿势,让人联想到曾带领法国称霸欧洲的拿破仑。   该评论文章指出,特朗普上台之后,似有意淡化美国在北约的角色,这也使欧洲各国建立一支独立在北约之外的联合军队呼声越来越大。   “欧洲军团”是最有可能变成欧盟部队的跨国军事组织。然而,它也非一心一意服务欧盟。 ▲“欧洲军团”组织网站首页   在组织的网页上可以看到,其主旨是“一支为欧盟和北约服务的部队”,可见欧洲军团并不能完全摆脱美国,由欧盟国家自主运作。   此外,英国一直以北约组织足以履行防卫协定为由,反对建立欧盟部队。   英国脱欧势在必行,仿佛为欧盟扫除了独立建军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对于马克龙将成为“下一个拿破仑”的说法,国外网友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   有网友认为,马克龙很难成为下一个拿破仑,甚至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划上等号本身就很难以理解。马克龙不太可能像拿破仑一样对欧洲邻居发动战争,也不会入侵俄罗斯;而在提倡社会改革、促进社会现代化方面,马克龙和拿破仑确有相似之处。   这位网友认为,人们将马克龙和拿破仑类比可能只是太懒了,仔细分析的话,他认为马克龙更像戴高乐。 ▲戴高乐   还有网友认为,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在任期之初的表现更像拿破仑,而马克龙更像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对于公共关系具有敏锐洞察力,对于经济政策充满热情,是一位温和的“专制”领导者。 ▲从左至右依次为拿破仑、萨科齐、奥朗德、马克龙   也有网友分析,如果超越二人风格上的差异,那么可以安全地得出肯定的结论:马克龙就是新的拿破仑。二者的目标都是将法国提升到新的水平:清除政治体系中的旧官员,推广不知名的新人,目的只是使人服从和执行自己的愿景;推动激进的改革议程,支持经济精英;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不同之处只是马克龙把旧的方案适用到了现代环境而已。   俄罗斯专栏作家丹尼洛夫认为,马克龙“试图成为拿破仑2.0”,他为欧盟建立“共同政治空间”的雄心壮志可能会导致欧盟的彻底瓦解。 ▲俄罗斯专栏作家丹尼洛夫文章   除了与金钱相关的问题之外,马克龙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他的计划与德国寻求在自己领导下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背道而驰。   丹尼洛夫写道:“‘欧洲帝国’不需要像拿破仑一样野心勃勃的银行家,这意味着新的德国政府将致力于寻找新的政治支点,以防马克龙将整个欧洲议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新华社评论认为,马克龙之所以要建设“欧洲军”,与法国及欧盟目前面临的安全困境密不可分。   首先,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处处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从退出伊朗核协议到威胁退出《中导条约》,“美国不再可靠”已成为欧洲多国的普遍感受。   第二,在北约框架内的欧盟防务合作步伐虽然表面上有所加快,但在欧盟一体化整体停滞背景下,实则不免流于纸面。   多位欧洲防务专家指出,欧盟各国之间的防务重点区别较大,如法国支持在马里等非洲国家建立欧盟的军事存在,意大利将地中海地区视为地缘战略重点,而波兰的首要任务则是应对俄罗斯。   这意味着,在北约框架内的欧盟防务合作很难完全应对现实的挑战。在法国看来,既然如此,不如另起炉灶,开展规模更小但更加有效的军事合作。   再者,近年来欧洲多次遭受恐怖袭击,难民潮、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问题也给欧洲安全带来严峻考验,这些因素都为欧洲国家建设新的防御型军事力量提供了动力。   然而,马克龙“欧洲军”的设想目前至少面临三重考验。   第一是美国的压制。数十年来,主导北约的美国牢牢将欧洲的安全掌握在手中,其心态是欧洲防务应“为我所用”,绝不可“舍我而去”。尽管法国国防部一再强调“欧洲干预倡议”是对北约的补充,并在公开资料中淡化建设军队的目标,突出这一倡议是为了“发展共同的战略文化”,但脱离北约框架的“欧洲军”已经引起美国的警惕和反弹。   第二是内部协调不易。虽然已经有10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政治和军事层面合作的“欧洲干预倡议”,但建立“欧洲军”的设想目前还处于协商和讨论阶段,相关国家对该问题分歧较大,弥合分歧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第三是存在众多技术性问题。欧洲议会议员、法国军事专家阿诺·当让以军队的指挥模式举例说,假如有一支欧洲军队,那么对这支军队的使用究竟是采取德国模式还是采取法国模式?在德国,只有获得联邦议会批准才能派遣军队,法国则是由总统决定。这两种模式截然不同,妥协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欧洲军”最终面临重重限制,成为无法投入战斗只能用于维和的军事力量。   就在马克龙为设想的“欧洲军”众横捭阖时,拥有革命传统的法兰西人民爆发了——   “将法国未来与自身理想相结合”的使命感下,为了减少法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基金,马克龙坚持征收燃油税,这一举措惹恼了近年来收入增长不明显、对生活成本增加极为敏感的群体。   11月以来,法国接连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抗议活动,穿着“马克龙下台”黄马甲的示威者从抗议征收燃油税,上升到抗议马克龙执政,引发了法国自2005年以来最严重的城市骚乱——   抗议者占领了市中心,焚烧汽车,用棍棒和斧头砸碎窗户;凯旋门和玛丽安雕像——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都遭到了乱涂乱画。甚至有抗议者从防暴警察手中抢走冲锋枪,防暴警察被迫使用了催泪弹和水枪。 ▲聚集在凯旋门附近的示威者   据英国“卫报”报道,还有抗议人士在凯旋门外写上“推翻资产阶级”(Topple the Bourgeoisie)等“革命”口号。警方则动用催泪弹和高压水枪驱散抗议民众,整个香榭丽舍大道的地区被浓烟笼罩。   根据巴黎警方公布的数据,接连的抗议活动已经造成133人受伤,多人死亡。这样的情况,让当局不得不考虑颁布紧急状态令,以防局势恶化。 ▲站在“马克龙下台”标语前的马克龙     但是在“黄马甲”的抗议浪潮之下,马克龙的态度依然强硬。他声称此项政策将帮助法国向低碳国家转型,并且有助于降低国内长期的高失业率。   不过,总统先生最后似乎还是在革命群众的压力下服了软。12月4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才终于宣布了暂停提高燃油税。   目前事态仍未平息,据最新民调显示,总统马克龙一度高达60%的支持率如今已骤降至25%,有39%的受访民众表示对马克龙“非常不满意”。   从万人迷到被嫌弃,马克龙似乎也遭遇了自己的滑铁卢…… 来源:新浪国际 海外网 综合报道

頗具紳士風度的法國人「暴走了」 馬克龍被黃背心運動逼到”絕路”

法国“黄背心”运动已经持续了三周。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香榭丽舍大道上浓烟滚滚,随处可见烧毁的汽车、破损的店铺,凯旋门被涂鸦“马克龙下台”,警方用催泪瓦斯和水炮进行管制,街道交通陷入瘫痪。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履行《巴黎气候协议》,将柴油税每公升上调了6.2%。燃油税上涨导致了油价飙升,引发民众不满,从11月17日开始爆发抗议活动,抗议者统一穿上荧光黄背心作为识别物,因此被称作“黄背心”运动。 “黄背心”席卷整个法兰西,首都则成了“重灾区”。《卫报》称,该运动已发展为巴黎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暴力骚乱事件。 在外界看来颇具绅士风度的法国人“暴走”了。法国警方称,抗议活动至今已造成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近400人被逮捕。 2日刚从阿根廷G20峰会回国的马克龙,立即前往巴黎市中心查看了骚乱后一片狼藉的现场。随后,他在总统府召开紧急会议。 法国内政部长卡斯塔纳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实施紧急状态。 法国民调机构BVA上周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法国人支持“黄背心运动”,而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已经跌落到26%,最低纪录在近几个月被频繁刷新。 马克龙就职总统18个月,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国家首脑了,但是“黄背心”运动成为他上任以来遇到的最严峻挑战,目前抗议还没有消停的迹象。 “黄背心”:马克龙,听我们说! 法新社2日报道称,高油价是引发法国民众不满的一个导火索。今年以来,法国油价飙升近20%,目前为每升1.75美元。 抗议者要求减税,同时调高最低工资以及退休金水平。马克龙此前曾表示,柴油税率将与燃油价格挂钩。但是抗议者认为,这一让步的幅度太小。 同时,很多民众感到生活负担不断增加,这让人们对马克龙的政策产生质疑,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G20峰会上,马克龙在场边对沙特王储说“悄悄话”,他说“你从来不听我的话。” 而事实上,法国民众很想把这句话反送给马克龙。在12月1日的抗议活动中,法国民众喊话:“马克龙,听我们说。” 据CNN报道,法国民众认为不可思议的是,相比特朗普的情绪化,马克龙在国际舞台上竟然将自己塑造成了既理智又谨慎的总统形象。法国人认为,在很多改革举措上,马克龙也是个一意孤行的人。 面对“黄背心”运动,马克龙的表态强硬,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痛斥了暴力行为,并指出改革不可能因此退缩。他强调,将会查明肇事者身份,并交付司法审理。 马克龙说:“我将一直接受抗议,一直会倾听反对派的声音,但是我决不接受暴力行为。” 一文读懂巴黎为什么陷落。 “法国人不想要面包屑,他们想要整颗法棍,”抗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本杰明·柯西(Benjamin Cauchy)对法新社表示。极右翼领导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更直言不讳地支持抗议活动,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抗议者希望取消燃油税上调,而不是暂停。 据报道,取消上调燃油税是抗议者的主要要求,此外他们的要求还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恢复对高收入者征收财富税。 巴黎为什么被“黄背心”沦陷? 接连不断的周六暴力示威、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成血火暴力冲突之地、法国地标凯旋门惨遭破坏,法国“黄背心”运动由此而吸引全球媒体眼球、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该运动一开始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抗议呼吁,没有哪个政党或组织主动介入、没有成形的组织机构,只是通过社交网络聚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分析其中一系列相关因素,有助于我们对“黄背心”现象做出深入了解与准确解读。 2018年5月29日,一位居住在巴黎大区塞纳-马恩省的普通驾车人P。吕多斯基在网上发起了一场陈情书,要求当局降低燃料税,从而降低燃料价格。这份陈情书呼吁到10月已取得了大量支持,到11月时有超过百万人在陈情书上签名。 在10月10日,同一省份的两名卡车司机E。德鲁埃与B。勒费弗尔在“脸书”上发出11月17日周六“举行全国公路堵塞行动以反对燃料价格上涨”的号召,受到越来越多汽车驾驶人响应。网上响应、呼应的呼声越来越大,到11月已经聚集了约600万支持者、参与者。他们一致同意以套上表示自己是驾车人的示警黄背心作为示威标志,开始了实际行动:自11月中旬起好几个市镇出现了堵塞公路、阻碍高速公路收费的行动,一些市镇的市镇长甚至也明确表态支“黄背心”运动。 11月1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电视上表示:“他们有权利示威。我希望理解他们。但我也保持警惕,因为许多人要利用这一运动获利。”但他拒绝停止政府提高燃料税的改革措施,法国总理菲利普也拒绝改变政府政策,同时警告黄背心示威者:“当某人说我要阻塞时,他要知道这是有风险的。” 在政府强硬态度下,11月17日周六开始了全国道路堵塞行动。“黄背心”们不仅在全国各地开始了道路堵塞、示威行动,还在巴黎组织了凯旋门集会、向总统府进军的行动。但被警察阻拦在协和广场。巴黎与各地出现了小规模的冲突。据法国内政部统计,当天最多时有28.7万多人参加了堵塞与示威行动,死1人,伤409人,警方逮捕了117人,其中73人被拘留。但一些议员认为内政部统计是往少里算的。在17日开始后的一周里,示威与公路堵塞活动一直存在,只是规模小了,参与人数在1-2万之间。政府依然不为示威所动,坚持改革路线不动摇。于是“黄背心”在11月24日周六上演了更为暴力的巴黎示威:8000人集中到巴黎,5000人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进行示威。随后发生的暴力冲突使该著名大街受到初次破坏,警方统计共有24人受伤、逮捕101人。全国则有16.6万人在各地示威堵塞交通,暴力冲突事件也越来越多。 第三个周六也就是12月1日:此次约2000——3000示威者集中在凯旋门与香榭丽舍大街以及巴黎一些著名地点,如巴士底广场、歌剧院街区等进行示威与暴力行动,而警方的人数与警戒线也越来越多,无奈示威者难以辨认:脱下“黄背心”就是普通人,转眼穿上就是示威者,因此治安力量除了安排便衣警察跟踪、盯梢、记录违法行为后展开逮捕,没有其他有效方法来弹压。 这一天巴黎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等受到严重破坏,街头起火249起、烧车112辆其中包括好几辆警车、一批警用设备包括一挺突击步枪被也被抢。警方逮捕了412人。当天全国各地也有14万左右“黄背心”人群示威。有关巴黎暴力的镜头被全球媒体转载,法国政界与公众舆论均对这样的暴力行径表示震惊与指责。 为何一开始只是抗议燃料价格上涨的黄背心运动会如此愈演愈烈、越来越暴力? “黄背心”抗议运动其实反映了法国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阶层对经济与社会的越来越不满的情绪,正是这一情绪导致了上次总统大选传统政党的全部失利、让不属于任何现成政党候选人的马克龙顺利当选。 据法国社会调查机构及媒体的大量调查显示,“黄背心”抗议者大部分是生活在大城市郊区以及乡村地区的居民,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中低收入的受薪人员、工人、农业经营者、卡车司机等,他们属于需要时时纳税却眼看着自己生活质量下降、实际收入减少。而据法国统计与经济研究所(官方的严格统计机构)统计,法国家庭实际购买力在2016年与2008年相比确实下降了1.2%。这一下降对于中间阶层、中产阶级更为明显,原因主要是有关的社会分摊金与税务的比重上升。这既是经济不景气的结果、也是法国为维护其社会福利措施而不断增加分摊金造成的。对于这些人而言,马克龙上台后没有兑现减税诺言、还不断增加燃料税等,导致他们交通开支的直接上涨。 而且,他们认为马克龙的改革措施都是有利于富人、企业家、投资者、获利阶层的,并不会认同这些措施事实上是在提升法国对投资与创造就业的吸引力。所以忍无可忍之下便开始了抗议行动。而随运动的发展,他们的诉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政治化,除了提出一系列上涨最低工资、消除各种税务外,还要求马克龙下台、政府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等。 其次,法国的历史传统无疑也是推动这样抗议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最近的历史看,大众抗议运动导致当局政策失败的比比皆是:如希拉克总统期间有关社会保险的改革、教育改革等,萨科齐总统任期内的政府与公务员制度改革、教育改革等,奥朗德总统任期内有关劳工法与公路卡车税的改革等,均是遭遇到大众抵制与不断的示威而放弃。从更远的历史看,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对当局一直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易于为自己的利益而发动群众性的抗议示威乃至革命行动,这也是18-19世纪法国革命不断、社会动荡的原因。此次黄背心运动虽然纯属自发,但历史传统加上阶层利益一致,就开始强烈爆发了。这一历史传统还反映在集体心理上:各种民调均表示,超过70%的法国人支持、赞同该运动,这就极大地鼓舞了抗议者的行动,同时制肘了当局的反应。 第三,各反对党势力不断火上浇油也是推动该运动不断发展的因素。在黄背心运动发展期间,极左、极右、中间等各派政党均表示站在抗议者一边,有的要求政府满足他们的要求,有的干脆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或是进行全民公决。他们的目标显然是削弱现总统与现政府,为自己上台制造机会。而他们的言论也给了“黄背心”抗议者以许多政治合法性。 第四,正是面临这一错综复杂的形势、又鉴于当政者一贯的政治正确原则,马克龙总统与菲利普总理多次表达了要尊重人们的示威抗议合法权利,表示要了解与理解“黄背心”的真正诉求。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对示威者采取强硬措施,一直呼吁“黄背心”派代表来谈判。这就也给予了“黄背心”抗议者群体以明确的政治合法性,这也是越来越多人参加示威队伍的一个因素。 第五,由于上述推动抗议运动各项要素的存在,加之政府拒绝让步,“黄背心”运动开始出现了质变:一批极左、极右的激进团体、职业抗议者、专业打砸抢分子与郊区移民后裔流氓开始加入。他们利用“黄背心”运动没有齐全的组织结构、没有专业维护治安人员的漏洞,开始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触目惊心的暴力行动,不仅仅袭击治安力量,还大规模破坏公共设施、抢劫商家。而这些暴力行动却让“黄背心”运动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与耻辱。最新民调显示,虽然仍有60-70%的民意站在“黄背心”运动一边,但85%以上的民意反对暴力行为。 目前危机如何消解? 这首先取决于马克龙总统。他一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到“黄背心”运动会如此激烈,但也有分析认为他就像上台以来推动一系列改革一样采取不让步、保持对话、让选民最终站在他一边的方式来处理此次危机。 从客观分析,马克龙当上总统后已经对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深刻改革,同时积累了成功的丰富经验: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马克龙实施的改革项目之多、力度之大、层次之深已远远超越了以往历届总统:无论是劳工法改革、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改革、失业保险改革、居住税改革还是教育改革、燃料环保改革、公务员体制改革等,都是意义深远的。其中任何一项在过去几任总统治下都是难以达成的。 马克龙还通过改革巨富税、给企业减负、给自由职业松绑、扩大行业竞争、减少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赤字等极大的改善了法国的投资与企业经营环境。由此来看,他对法国深度改革的贡献极大,但同时面临的压力也同样极大:其中最关键的是改革一定会触动人们的既得利益,而在改革期间一旦经济发展与相关措施无法补偿人们所失去的利益,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根据我们上面所述,燃油价格只是微微上涨就在目前形势下成为一系列社会抗议运动的导火索。一些媒体与分析家还认为“黄背心”运动就是对马克龙短时间内一系列重大改革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现。 虽然马克龙面临巨大考验,但他其实并没有象某些媒体或舆论认为面临下台的危险,他还有相当大的操作空间来应对:   首先,由于连续暴力行为使支持“黄背心”运动的民意开始连续下降,各企业、商家越来越强烈的反对“黄背心”堵塞与示威行动,这样就让当局有充分理由来强化治安、来压制与分化抗议者、来禁止各种暴力行为。 其次,由于“黄背心”运动缺乏真正的领导核心与对话者,政府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消解压力与危机,同时采取一系列相关给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来弱化抗议力量。 第三,由于马克龙派在议会还掌握压倒性多数,因此他还有很大的政治空间,而各反对党势力目前还远远动摇不了他的统治地位。 第四,因此,马克龙总统与政府完全有可能在“黄背心”运动开始走向舆论负面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来消解“黄背心”危机、来平息人们的怒气,走出目前的施政危机。 但即使如此,也需法国当局正视矛盾,在必要情况下调整政府与政策,来夺回民心、走出危机。   执笔:法国资深媒体人姚蒙、环球网记者张飞扬 来源:网易 环球网 新浪国际 综合报道

法國之行刺激網癮老人特朗普 連發5推文炮轟馬克龍

特朗普在巴黎与马克龙会面。AFP图片 星岛日报 刚刚从巴黎举行的一战终战百年纪念活动回国,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立即连发五条推特攻击法国总统马克龙。而后者此前在巴黎凯旋门下发表的终战纪念演说成为特朗普攻击的主要目标。“马克龙建议打造一支欧洲军队来保卫欧洲免受美俄威胁。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威胁了法国,法国当时经历了什么呢?”美东时间13日凌晨3时50分,特朗普在其推特帐户中写道,内容中罕见提及法国在世界大战中的投降史,“在巴黎,他们不得不在美国人到来之前学习德语。到底还要不要为北约掏钱!” 不过,这条火药味十足的推特也仅仅只是给“连珠砲”开了个头。据澎湃新闻报道,在随后的一个多小时内,他又连发四条推特,条条指向他和马克龙的分歧。 美东时间13日上午5时07分,特朗普再度发推:“在贸易领域,法国能生产优质的红酒,美国也不落后。但问题是,法国对自美国进口的红酒课以重税,使得美国红酒很难进入其市场。但美国却对法国红酒征收很低的关税。这不公平,必须改变!” 5时17分,再推一条:“马克龙目前正困于极低的民意支持率,只有26%。法国国内失业率也高达10%。他只是在转移话题。哦,对了,没有哪个国家比法国更盛行民族主义了(编者注:此前马克龙在一战纪念演讲中谈及民族主义是对爱国主义的“背叛”,被指批评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当然,法国人为他们的国家感到自豪,他们有权这样做!”“……让法兰西变得再次伟大!”5时18分再来一条。之后的5时30分再推一则,“顺便一提,当我的直升机因为过低的能见度无法起飞赶赴美军公墓时,我曾建议乘车前往。但安全部门拒绝了这个建议,(公墓)离机场太远了,而且巴黎正在管制交通。我第二天就冒雨在另一处美军公墓做了演讲,那些‘假新闻’网站却不怎么提及!”

哭笑不得!默克爾被錯認成馬克龍夫人 忙解釋:我是德國總理

默克尔、马克龙与马克龙夫人 据法国新闻广播电台“franceinfo”11月11日报道,当地时间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出席位于法国瓦兹省(Oise)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百年纪念活动。   在与当地民众交流时,一位101岁老人错将站在马克龙身边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误认成了马克龙夫人,默克尔哭笑不得,急忙用法语解释自己是德国总理。 马克龙和默克尔与老人的合影 图自franceinfo     “马克龙先生,这太不可思议了,我能够与共和国总统握手,这太棒了”。   这位老人在与马克龙握手时兴奋地说道,接着她转向站在马克龙身边的默克尔询问,“您是马克龙夫人吧”,默克尔随即向她用法语解释:“我是德国总理”,虽然反复了两次,但是老人似乎没有听清,依旧高兴地重复道:“这太棒了!”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和协约国代表在法国瓦兹省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语:Armistice de 1918),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来源:观察者网

奇怪的興趣?美媒曝特朗普常無故給馬克龍打電話尬聊

【环球网报道实习记者张飞扬】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仅说话“口无遮拦”,有时在行为上也让人感到困惑。美国媒体Politico13日就爆出,特朗普总统似乎对法国总统马克龙有一种“奇怪”的兴趣,经常随意打电话给他,这让法国领导人感到困惑。 据一名前美国国家安全官员告诉Politico,特朗普希望“不断地”与马克龙交谈,有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会打电话给他。 这位官员说:“他想一直和他(马克龙)谈话,马克龙可能会觉得:‘嗨,我们在谈什么呢?’这些人都是很忙的,你不能像打电话入住宾馆那样随意。如果你不是为了要求什么或者试图获得什么,就不要随意打电话。” 据美国商业观察者网报道,特朗普曾一再吹嘘自己与马克龙的良好关系,他还于周五(10日)发布推特,称他们就一系列话题进行了“非常好的对话”,包括“安全与贸易”等问题。 报道称,白宫为特朗普爱打电话的行为进行辩护,一位白宫官员称,大部分与特朗普的对话都是马克龙要求的。 报道称,白宫新闻秘书桑德斯说:“总统与许多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已经建立了牢固和良好的关系,与他们坦诚交谈。他甚至还给竞争对手打过电话,为双边关系注入稳定因素”桑德斯还表示,外国领导人对特朗普愿意“日夜接听电话”表示赞赏。 来源:凤凰新闻

G7變G6+特朗普 馬克龍和特朗普的塑料兄弟情

(图片:网易新闻) 核心还是关税问题。 5月31日,美国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开征关税前夕,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特朗普俩人通了电话。 马克龙告诉特朗普,对美国盟友征收关税的决定是“非法的”、“错误的”。 但之后白宫的声明中,只是简短的提到通话重点是贸易和移民,以及特朗普强调重新平衡与欧洲贸易的必要性,没有详细说明。 据CNN报道,一名匿名人士称,“马克龙认为凭借他俩的交情,特朗普可以直言不讳,但特朗普无法接受这种批评。” 5日,马克龙又在采访中提到这次通话,评价“很糟糕”,把这次艰难的对话比喻成香肠,最好别知道里面的成分,知道就不想吃了...... 此话一出,直接翻脸。紧接着三天后,俩人又在推特上互喷了起来,剑拔弩张。 G7峰会前的口水战 马克龙出手毫不留情: (图片:网易新闻) 美国总统可能不介意被孤立,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也不介意签署6国协议。因为这6个国家代表的是价值,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经济市场,现在是真正的国际力量。 (图片:网易新闻) 对7个国家能共同签署协议的意愿不应干扰真正有价值的协议出台。原则上,我们不能排除6+1的协议。 (图片:网易新闻) 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是通过多边主义建立的,包括美国的利益。让我们看看历史:孤立主义对美国人民有害。我认为特朗普总统知道这一点。 还有一条更狠的: “没有领导者是永远存在的......” 几小时后,特朗普回撕得也很欢脱: (图片:网易新闻) “为什么欧盟和加拿大不告诉公众,多年来他们对美国使用了大量的贸易关税和非货币贸易壁垒,这对我们的农民、工人和企业是完全不公平的。降低你们的关税和壁垒,否则我们将比你们做得更多!” (图片:网易新闻) “请告诉特鲁多总理和马克龙总统,他们正在向美国征收巨额关税,并制造非货币壁垒。欧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510亿美元,加拿大影响我们农民的生计。期待明天(G7峰会)见到他们。” 特朗普近期的一系列举措,钢铝关税和退出伊核协议彻底惹恼了其余六个G7成员国。 (图片:网易新闻)2017 G7峰会 要不要去 激烈的分歧意味着各国很难聚焦在除了贸易关税之外的其他议题上。 渥太华大学国际事务教授Roland Paris表示不太乐观,“确实存在公开决裂的可能性”。 自从与马克龙和特鲁多吵得不可开交后,特朗普犹豫过是不是要参加G7峰会。 (图片:网易新闻) 据CNN报道,特朗普曾不止一次向顾问们询问参加峰会的目的是什么。 特朗普觉得现在他应该专心准备“特金会”,而不是跑去加拿大参加一个讨论不出任何结果的会议,浪费时间。 特朗普被顾问告知,如果完全退出这次峰会会显得“有点怂”,意味着退缩,这么一说,特朗普“乖乖”前去参加了。 (图片:网易新闻) 傲娇的特朗普总不能白白送上门被六国围攻,于是,白宫宣布特朗普将提前离开,去准备即将举行的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会晤。 如果提前几小时离开,特朗普将无法参加有关气候变化的会议,将由一名助手代为参加。 料到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的事情还没完,巧妙的避开。 特朗普错过的还有传统的领导人合影环节,并避免了与最近撕的最激烈的马克龙和特鲁多摊牌。 (来源:网易新闻报道)

法國總統怒斥記者:我對你們不感興趣!

据法国《费加罗报》当地时间9月4日报道,本周一,在被记者问及与媒体沟通的问题时,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记者“太关心个人,而不够关心国家”。 在被记者问到为什么“(在媒体前)说话不多”时,马克龙这样回答道:“我对记者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法国人民。” 本周一是法国学校开学的日子。马克龙在访问法国东部一所学校时,称记者应该关心1200万名返校学生,而不是问他与媒体沟通的问题:“但是记者们有一个问题。他们太关心个人,而对国家关心不足。跟我谈谈法国人民吧!” 法国2台就“总统上台以来鲜少在媒体前说话”的问题准备了一个专题。也有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上述马克龙回应记者的片段。而法国民众对此番言论也是有褒有贬。 6月,马克龙取消了原定于7月14日法国国庆日进行的媒体例行采访。法国《世界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总统团队担心“马克龙思想太复杂,不适合与记者玩问答游戏”。 而在7月的G20汉堡峰会上,马克龙在回应是否会对非洲有类似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时,称非洲有“文明问题”,指出如果一个非洲妇女生七八个小孩,就算援助再多资金也无济于事,这一言论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近期民调显示,马克龙自5月上任以来支持率急剧下降,创1995年以来法国总统任期首季度支持率的最大跌幅。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对媒体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调下滑。近日,马克龙表达了增加与法国民众交流频率的意愿。他接受了法国《观点周刊》采访的同时,还任命记者布鲁诺•罗杰-博迪为总统府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