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在加拿大的一篇日记:人间自有真情在

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孟晚舟有写日记的习惯,且长年坚持。这是一篇她写于2018年12月19日的日记。兹刊发如下: 昨天晚上,一封日本人的来信,在朋友圈内小小地刷屏,着实让我温暖了一把! 还是那句说过无数遍的话,人间自有真情在,当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候,才知道曾经被这么多的陌生人关爱着。保释的那天,在法庭等着办手续,律师跟我聊天说,有不少陌生人打电话到律师事务所,说愿意用自己的财产为我担保,即使他们根本不认识我,甚至他们不知道我,但是他们知道华为,他们认可华为,所以他们也愿意相信我。我的律师说,他从业四十几年,还从来没见过,这样愿意为陌生人担保的事。听着律师的这番话,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这么多人愿意相信我,愿意信任我的陌生人。日本福岛地震的时候,我正好在美国IBM总部,参加为期一周的 Workshop,正为是否启动IFS变革,以及IFS变革的范围,与IBM资深财务专家进行最后一轮详细沟通。 那个时候,公司刚刚决定将所有的应急预案交给财经来负责,包括战争、瘟疫、动乱、地震什么的,由财经与业务团队共同制定各种场景下的应急预案,平日里组织演练,以便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公司各个部门也能按照预案的设计快速集结、快速响应。因为我在美国确实走不开,让孙总一个人去了趟日本。 从美国回来后,把我们在美国 Workshop的收获,组织财务的同事们进行分享和讨论,大家达成基本共识,形成可以与IBM沟通的财经变革的思路后,我就订机票去了东京,到日本代表处去跟大家开会,讨论灾后重建的工作安排,包括客户网络的抢修,以及我们自己的日常运行。在我去日本之前,公司的应急工作组已经成立,孙总也刚从日本回来,也没有什么太多需要我做的事情,我就是跟日本代表处把震后两周的工作再次梳理了一下,跟大家在一起把工作顺序核对了一下,自己也记了很多笔记。 日本地震,是财经组织第一次接触危机预案的设计及实施,虽然,在那次日本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的不少环节在协作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但帮我们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几年之后的尼泊尔地震,我们的危机预案完全能够及时和充分地支撑着灾后重建工作,也得到了尼泊尔客户的高度赞扬。 这次经历,我很少提起,也没什么可自豪的,只是我的分内工作而己。好人终有好报,没想到,八年之后,这份回报以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来信展现在我面前,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与宽慰。自豪,是因为在那份不确定下,我踏上了去日本的航班,勇敢不是因为不害怕,而是心中坚守的信念;宽慰,是因为上苍始终能看到我们的努力,也从不忽略我们付出的努力。 东京都一名普通市民给孟晩舟及华为全体员工的来信   12月17日,华为日本代表处大手町办公室收到了东京都内一名普通市民的来信,信是实名写的,为了保护隐私,在华为心声社区以匿名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之后,这封平实的信,却是如此温暖人心。节选如下:    尊敬的华为孟晩舟CFO及全体员工: 首先,很抱歉我不会中文也不会英文。 所以我只能用日语来写这封信,特别希望有哪位懂日语的人能帮我翻译,将我的意思传达出来。 这次孟女士在加拿大遭遇的事情,我感到非常悲伤。 虽然我只看到日本国内的报道,并不知晓详情,但一想到您本人以及家人度过了多么难受的一段时间,以及今后还将承受怎样的痛苦,我觉得我不能保持沉默,必须要进行声援,所以写下了这封信。 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对于住在日本的我来说,以前从未想过要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可是这次孟女士的事件,对我来说绝不是一件可以袖手旁观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或许日本国内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但我的一位住在宫城县的朋友告诉过我,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其他公司都在撤退、逃离,只有华为,在危险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毅然进入灾区,抓紧抢修被地震损坏的通信设施。 对华为这样一个能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为我们伸出援手的公司,无论有什么理由,这种不采取任何措施就直接动用国家力量单方面进行排除的做法,是背离做人常理的,让人感到非常悲哀、难受。作为一个日本人我感到羞愧。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中,我母亲被压在柜子底下不幸遇难,那年她才56岁。 当时,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支援,城市得以恢复重建,才有了今天美丽的神户。至今我心中仍充满着感激。 在我心中,孟女士是恩人。 对中国的了解,我只是从学校的“社会课”中学到一点知识,但1972年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首相主持中日建交的场面,却深深印在了当时还是孩子的我的脑海中。 在签字仪式上,田中角荣首相用毛笔签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习书法。 现在,只要日本哪里举办王羲之等名人的书法展,展出期间我都要去看好几次。 虽然中国和日本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不同,但我认为中国和日本从今往后应该更加相互尊重,加深和扩大友好关系。 我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小老板,像我这样人终究帮不上什么忙,但我从心底衷心祝愿贵公司能够更加发展壮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谨上 2018年12月14日 华为留守日本大地震 在2016年9月清华大学演讲中,孟晚舟曾提及这件事:“2011年,日本9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当别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撤离日本时,华为选择了留下来,地震后,我从香港飞到日本,整个航班连我在内只有两个人。在代表处开会,余震刚来时,大家脸色刹变,到后面就习以为常了。与此同时,华为的工程师穿着防护服,走向福岛,抢修通信设备。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加拿大华为:不会为窃取资料而舍百亿市场

■■加拿大华为表示,该公司不会冒高风险而为中国政府窃取他国的资料。美联社   有评论认为,华为是中国政府的“打手”,所以不应让华为参与加拿大的5G无线网络的开发,以免加拿大的一些重要资料会被华为窃取。然而,华为公司加拿大事务副总裁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表示,对华为持谨慎态度的评论员应退一步,想一想,华为怎会冒着涉及数以百亿元计金钱的高风险,为中国政府进行间谍非法活动,窃取别国的资料。 布拉德利强调,华为在过去10年,在加拿大建立了良好的纪录,雇用了960个员工,进行研究并遵守严格的安全规定。 5G无线网络是新一代无线系统。透过该系统,加拿大国民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在手机和其他移动互联网设备上,做更多的事情。 贝尔加拿大企业(BCE)和研科(Telus)等私营公司将进行开发,但出于安全考虑,政府可能禁止该等公司使用某些产品。 华为低调未评论孟案 加拿大与美国、英国、澳洲和新西兰组成“五眼”情报共享网络,而澳洲、美国与新西兰已禁止华为提供5G设备。 12月1日,皇家骑警应美国当局要求,拘捕当时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的华为太子女孟晚舟。有指此举影响了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另外在周四,有消息称,遭美国当局起诉的中国黑客,得到国家支持,而加拿大公司更是中国黑客的部分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加拿大华为一直保持低调,拒绝评论孟晚舟被捕一事,并重申会与加拿大当局合作,以达到加拿大的安全和私隐标准。 布拉德利周四接受加通社访问时承认,中国是一个开展业务的复杂市场。他表示,这并不容易,也没有人假装很容易,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问题是要处理,抑或是不处理。 重申与加拿大当局合作 布拉德利续道,5G审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布拉德利强调,在加拿大,华为一直致力完成政府希望华为做到的事情。他指出,华为的产品已经可以在加拿大的流动网络中找到,该公司受到指引的约束,包括要由通讯安全机构的审查计划检查硬件;限制华为产品用于流动网络的核心或电网等关键基础设施,并禁止向政府出售。 加拿大华为致函通讯安全机构的新网络安全中心,表示该公司会承诺,确保加拿大和全球5G网络的安全和完整。布拉德利称,该公司将在未来几天阐明这些承诺。 有保安专家指出,华为在5G中可以让取得加拿大客户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时间和地点等数据,而这些资料是最吸引中国的资料。 布拉德利淡化了这个看法,称已经有保护措施,以确保不会发生任何类似的事情。他表示,华为在加拿大取得成功,遵守规则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希望走出去投资全球其他市场的中国科技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如果真的担心中国会窃取知识产权,加拿大华为正提供了好的例子,显示中国企业如何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在西方国家达致成功。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长古迪尔(Ralph Goodale)周四表示,加拿大正在研究5G的所有商业和安全问题,以做出保护加拿大国民及符合加拿大最佳利益的明智决定。 综合报道

200加拿大公民正被中国拘留 多为双重国籍华裔

■■约有200个加拿大公民正被中国拘捕中。CBC 本报综合报道 别以为仅有三名加拿大公民被中国拘捕,据《多伦多星报》报道,目前大约有200名加拿大人因为各种原因被中国当局拘留。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因为发生孟晚舟事件,令许多在中国的加拿大公民及其家属感到不安;孟案也令加拿大政府如履薄冰,夹在中国和美国争端中,必须谨慎行事。 总理杜鲁多周三表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加拿大人在中国境内访问、工作或旅行,加拿大环球事务部每年会收到并追踪数百个领事案例。 《星报》询问加拿大环球事务部,自加中发生紧张局势以来,究竟有多少起被拘留的领事案件发生?但环球事务部并未回复记者查询。 罕见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 但消息人士告诉《星报》,平均每周有三次逮捕是常见的,通常涉及持有双重国籍的加拿大华裔公民(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多数是醉酒、吸毒、其他类型的犯罪、或涉嫌违反签证等,只有少数人被归类为政治案件。   ■■康明凯。星报资料图片   发生孟晚舟事件后,中国连续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逮捕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19日证实第三名加拿大公民麦克艾芙(Sarah McIver)因违反工作签证被捕。   ■■麦克艾芙。CBC   虽然加中两国都表示麦克艾芙的案例与前两宗不同,但早前美国已经警告,中国正进一步审视并打击加拿大游客。 商业纠纷恐变成刑事案件 前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维(David Mulroney)表示,持有双重身分的公民的确在拘捕案件中占有很大比例,通常与商业纠纷有关,而商业纠纷往往会变成刑事案件。 马大维说,很难知道北京是否有新的报复行动。“我认为地方官员听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愤怒声音,因此他们会认为应该对加拿大人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尽管目前加中两国外交紧张,但杜鲁多强调,他将继续与中国打交道,不仅是因为中国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因为不少加拿大公民都还被中国拘留中,加拿大政府必须维护他们的权利。   ■■斯帕弗。Twitter   除美国外,欧盟周四发出声明呼吁中国要让康明凯与斯帕弗两人获得合理的司法待遇。声明称:“康明凯与斯帕弗被捕,引起了外界对在中国进行合法研究和商业行为的担忧。中国拒绝让两人与律师联系是违反辩护权的。欧盟完全支持加拿大政府在此事件上的努力。”

《纽约时报》爆料孟晚舟被抓内幕 美国采用黑帮常用手法

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扣押华为财务长孟晚舟,《纽约时报》根据加拿大法庭文件,以及对相关调查人员的采访,揭露美方原先是以间谍或其他安全犯罪,对华为及其高管进行调查,但因为指控不易,后来遂以涉及银行欺诈等罪,通知加国抓人。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这是美国运用“艾尔.卡彭(Al Capone)式战略”:也就是检方借由指控逃税,缉捕臭名昭著的黑帮成员所惯用的手法。前联邦检察官表示,以“涉嫌银行欺诈”为由追捕孟晚舟,比起以国家安全为由立案,会是更好的进攻路线。于是,美国检方今年夏天决定对孟晚舟提起相关刑事诉讼,布鲁克林一位联邦法官签署了逮捕孟晚舟的授权令。 报道称,导致孟晚舟被扣押的案由已于几年前启动。知情人士称,该案始于奥巴马政府对华为等中国公司进行的国家安全调查。最近,调查焦点转移到华为,特别是孟晚舟身上。 报道指出,美国企业依法不得与受美国制裁的国家、个人和机构开展业务,但美国并不能禁止华为这样做。不过利用汇丰银行之类的国际银行通过美国转移往来伊朗的资金,就可能违反美国法律。此外,以间谍或其他安全犯罪对华为或其高管进行刑事指控并不容易。检方遂以涉及银行欺诈等犯罪,进行起诉。 美国和加拿大有引渡条约,美方也了解到孟晚舟经常去加拿大,她去加国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就有了12月1日的抓捕事件。报道指称,加国检方对孟晚舟的指控,大多来自布鲁克林检察官12月3日写给加国检方一封3页长的信。加国检方提交给法庭的文件,很大程度上依赖美方提供的资料。 孟晚舟已于12月11日获保释,将在2019年2月6日再度出庭。按计划,美方会在孟晚舟被扣后60天内,提出正式引渡申请。 加国方面在接到引渡要求后30天,会举行引渡听证会,孟晚舟方面肯定会为此辩护,拒绝被引渡,届时将会出现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庭拉锯战。

亚省英文女教师疑被拘留 孟晚舟事件后第3人在华遭逮

加拿大外交部证实,有第三名加拿大人被中国拘留,但外交部不相信此案与最近被中国拘留的另外两名加拿大人有关。加拿大总理办公室指最新被捕的是一名女性。据联邦保守党议员知悉,第三名被拘留的加拿大国民麦克艾芙(Sarah McIver)是一名来自亚省到中国教英文的女教师。总理杜鲁多在记者会上指出,初步显示该名公民,与前两宗事件有所不同。当被问到为何政府不多做一些工作,令加拿大公民获释,杜鲁多指政治姿态或声明不一定凑效,反而可能会阻碍被扣加拿大人获释,强调会认真对待每一个情况。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说,基于私隐拒绝透露被拘留的公民身份,但指领事官员正协助家人。早前报章引述消息指,家人透露被捕者并非外交官,也不是在中国经商。加拿大外交部表示,领事馆人员正在向第三名被拘留的国民家人提供援助。最新的拘留事件,发生在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指控涉嫌欺诈,于12月1日应美国要求在温哥华被捕后。几天后,两名加拿大人商人Michael Spavor和前任外交官Michael Kovrig,因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而被拘留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较早时候在例行记者会上称,没有听说过有第三名加拿大人在中国被拘押的事。路透社引述一些驻华西方国家外交官指,中国当局的做法是为孟晚舟被捕事情进行“报复”。(苏学林编译)

为什么是孟晚舟?《纽约时报》披露美方背后的算计

孟晚舟案从12月初发展至今,一直是全球的焦点。但此案缘何而起?孟晚舟的“罪名”又是因何而来? 当地时间12月18日,《纽约时报》一篇报道分析了孟晚舟案背后的一些美方算计。 当地时间12月11日下午,孟晚舟获得保释 “导致她被捕的案由已于几年前启动” 《纽约时报》表示,针对孟晚舟刑事指控的详细信息已被提交封存,目前仍然模糊不清。但加拿大的法庭文件和对熟悉华为调查人员的采访表明,导致她被捕的案由已于几年前启动。 知情人士表示,该案件脱胎于奥巴马政府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公司进行的国家安全调查。只是在最近,调查的焦点转移到了华为,特别是孟晚舟身上。 根据一名前联邦执法官员的说法,反间谍特工和联邦检察官在2010年开始探查可能针对华为领导层的案件。这项工作由美国华为工厂所在地的联邦检察官办公室领导,包括马萨诸塞州、亚拉巴马州、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得克萨斯州。 美国一直无端指控中国方面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此前就有媒体披露,在华为遭到西方多国“封杀”之前,早在今年7月,“五眼联盟”成员国情报部门领导人就在一场秘密的龙虾晚宴上,共同讨论过“如何将华为排除出5G采购名单”。不过成员之一新西兰否认了此事。 不过,想要对华为高管进行指控,使用“间谍或其他安全犯罪”并不容易。于是,另外一个“切入点”出现了。 “以涉嫌银行欺诈为由,好过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立案” 美国此前指控孟晚舟涉欺诈规避对伊朗制裁,通过华为设在香港的Skycom公司与伊朗进行交易,同时隐瞒华为与Skycom的关系。另外,美国在临时逮捕孟晚舟的请求书上还表示,孟晚舟与其他的华为代表,向多个跨国金融机构,包括一家在美国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做了虚假陈述。 上述所提到的“金融机构”被认为包括汇丰银行。 《纽约时报》称,虽然美国公司在法律上禁止与受美国制裁的国家、个人和机构开展业务,却并不能禁止华为这样做。但是,如果像汇丰银行这样的国际银行通过美国转移往来伊朗的资金,就可能违反了美国法律。 同时,以间谍或其他安全犯罪对华为或其高管进行刑事指控并不容易。前联邦检察官称,因此,检方往往希望对更多涉及银行欺诈等犯罪的传统案件进行起诉。这可以被看做是艾尔·卡彭(Al Capone)式战略:检方通过指控逃税来追捕臭名昭着的黑帮成员。 前联邦检察官表示,以“涉嫌银行欺诈”为由追捕孟晚舟被证明是一种更好的进攻路线,好过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立案。 于是,今年夏天,美国检方决定对孟晚舟提起刑事诉讼。8月22日,检方在一份密封文件中提起诉讼,布鲁克林的一名联邦法官签署了逮捕孟晚舟的授权令。 美国和加拿大有引渡条约,美方也了解到孟晚舟经常去加拿大,认为她去该国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也就有了12月1日的抓捕事件。 报道还提到,加拿大检察官对孟晚舟指控的大部分,都来自布鲁克林检察官12月3日写给加拿大检察官的一封三页长的信。加拿大当局提交给法庭的文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提供的材料。 孟晚舟于当地时间12月11日获得保释,将在2019年2月6日再度出庭。 按照相关程序,美方会在孟晚舟被拘捕后60天内,提出正式引渡申请。加拿大方面在接到引渡文件后30天,会举行引渡听证会,孟晚舟方面肯定会为此辩护,拒绝被引渡,这就意味着一场法庭拉锯战开始。 针对孟晚舟被拘押一事,中方态度一直十分坚决、强硬,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曾表示,孟晚舟女士被拘押,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的举动,中方已经向加拿大和美国政府,明确地表明我们的立场,应当立即纠正这样的错误,释放孟晚舟女士。美方人士非常清楚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场。任何美方人士,特别是美国政府的领导人和高层人士,如果愿意作出积极努力,推动这个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解决,当然是值得欢迎的。 我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于13日在加《环球邮报》发表题为《我们不希望看到加拿大走上背离公平正义的道路》的署名文章。他写道:“这起事件不是简单的司法案件,而是有预谋的政治行动,是美国动用国家权力对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政治追杀。” 来源:参考者网

中加自贸谈判已停滞 孟晚舟事件令中加关系陷入谷底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18日报道,因孟晚舟事件导致中加关系陷入低谷,加拿大“垂涎已久的”中加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经停滞。 报道称,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今年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税,被认为是对这一牢固关系的重击,美加的贸易谈判又“多磨多难、不可预知”,因此加拿大急于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达成自贸协定。《卫报》称,就在11月,加拿大与多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前景还非常乐观,加拿大国际贸易多样化部长卡尔称,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是加拿大探索新市场和新伙伴的“主要组成部分”。 《卫报》称,达成自贸协定对中国和加拿大都非常有利可图。加拿大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出口至中国的农产品金额提高至750亿加元,而去年加拿大对华全部出口额才180亿加元。报道引述加拿大国际贸易律师赫尔曼的话称,加拿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论证中加自贸协定带来的巨大好处。但现在加拿大政府内部许多人士担心,加中关系恶化可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来源:新浪国际

加拿大国会议员:不能把孟晚舟交给美国!

■■戴伟思指孟晚舟事件明显涉及政治因素。资料图片   本报综合报道 联邦新民主党(NDP)国会议员戴伟思(Don Davies)周二发表公开信,呼吁加拿大切勿将华为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引渡到美,因为美国要求本国拘捕孟晚舟,明显是出于政治动机,本国不应该配合。 代表温哥华─京士威选区(Vancouver-Kingsway)的戴伟思,在公开信中指,根据加国与美国签订的《引渡法》(Extradition Act)规定,如果引渡请求不合理或不公正,或引渡原因是基于一个人的国籍或出于政治动机,加国都应该拒绝引渡,而孟晚舟事件都符合上述的“拒绝引渡”准则。 加拿大不可任由特朗普操纵 ■■孟晚舟会否被引渡到美国,引起国际关注。 资料图片   他认为,美国想利用孟晚舟作为“谈判筹码”,试图在中美贸易战中占得上风,其政治目的“非常明显”,本国不可以任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操纵,必须坚决守护法治和国家主权。他又指,总理杜鲁多在美国提出拘捕行动请求前数天,已接获通知,反映事件明显带有政治因素。他在公开信的结尾部分,要求联邦司法部长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应该“做正确的事”,拒绝向美国交出孟晚舟。

华为小公主疑现身加拿大 探望姐姐孟晚舟

姚安娜Instagram 中国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财务长孟晚舟早前在温哥华被捕后,任正非家族的其他成员也开始受到外界关注。华为创办人任正非的小女儿姚安娜(Annabel Yao)日前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传相片(上图),背景是温哥华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并发文说“但在现实中,我上次是在什么时候看到日光呢?(But in reality when was the last time I saw daylight? )”目前未知这位“华为小公主”,是否人在温哥华,或是否正探望上周获准保释候审的孟晚舟。现年20岁的姚安娜是哈佛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攻读电脑工程和统计数据专业。据悉,姚安娜是任正非和秘书姚凌结婚后在云南所生;和同父异母的姐姐孟晚舟一样,姚安娜随母亲姓。

官方确认:第三名加拿大公民被中国拘留

  综合报道 加拿大全球事务部(Global Affairs Canada)昨确认,再有第3名加拿大公民被中国拘留,但官方未有透露其身份。 据《国家邮报》(National Post)报道指,该部门不认为该加拿大公民被拘留事件,与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被捕一案有关。报道又指,目前未能确认第三名被扣留者的身份,但引述有知情者指,并非外交官或在中国有生意业务的企业家。目前,中国扣查国际危机组织东北亚高级顾问、加拿大前外交人员康明凯(Michael Kovrig),以及加拿大商人迈克尔(Spavor Michael Peter Todd)。

何去何从?中加两国商业交流均踩刹车

■■中国投资加拿大汽车产业已踩煞车。 美联社   综合报道 因为孟晚舟事件,加中经贸交流暂时划下休止符。联邦政府宣布暂停在中国的旅游宣传;汽车行业则说,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已暂停到加拿大投资。 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的福普(Flavio Volpe)表示,一些中国主要汽车大厂本计划扩展加拿大投资,但如今他们说:“虽然我们仍然有兴趣,北美是我们产品的目标市场...,但现在,我们将暂停一下。”逮捕孟晚舟一事,令中国企业在加拿大的扩张计划陷入寒意。福普说,他们的口气改变了,不再是直接肯定语气,而是说“正在讨论”。 福普表示,奥沙华的通用汽车工厂决定关闭,加拿大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需要新客户,他本期待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投资能成为新动力。 他指出,如今局势对汽车产业来说是雪上加霜。“美国人让我们陷入一个非常艰难的处境。”他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强迫加拿大在世界其他国家和美国市场之间作出选择。 学者:盼6个月内解决争议 另一方面,中国逮捕两名加拿大公民,被视为是报复行为,让加拿大政府对中国的友善也退缩了。为国家宣传旅游的官方机构“加拿大目的地”(Destination Canada),已暂停在中国做广告宣传。 发言人斯利克(Emma Slieker)说:“我们与合作伙伴已决定暂停或推迟目前在中国的营销工作。” 2018年是加中旅游年,一整年来两国均顺畅地推动彼此的旅游观光交流,没想到接近年终却杀出“程咬金”,导致联邦旅游部长赵美兰(Melanie Joly)取消原订在12月17日至20日,出席北京举行的加中旅游年闭幕活动计划。 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系和亚洲研究所副教授王慧玲(Lynette Ong)表示,中国在加拿大投资暂停两年可能是最糟糕的情况,但至少会有半年的寒意。她说:“因为孟晚舟的引渡审判将于2月份开始,未来3个月对加中关系至关重要。”王慧玲认为,如果中国当局逮捕第三个加拿大人,会让许多人感到恐慌。她希望在未来6个月内能解决争议,让商业和贸易活动重回正轨。

加拿大外交部长回应孟晚舟案:法治是国本 不可选择性去遵守

■■外交部长方慧兰。加通社   本报综合报道 皇家骑警于本月1日应美国要求,在温哥华国际机场拘捕华为太子女孟晚舟,而日前两个加拿大人在北京被拘留,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采取的报复行动,因此有一些商界领袖和分析家表示,加拿大应找出方法,规避本国根据与美国签订的引渡法所需要履行的义务,以避免卷入目前中国与美国的政治角力。不过,本国外交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周一指出,这不是让加拿大摆脱困境的一个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北京权威人士昨日否认了中国外长王毅妻子遭加拿大拒发签证事。 方慧兰强调,法治与履行国际条约义务是本国核心基础之一,也是民主核心基础之一,而图省事、走捷径将会损害本国对法治的承诺,并破坏本国与其他国家的信誉,包括本国的引渡条约伙伴。 中国政府和国营媒体谴责加拿大逮捕孟晚舟的做法,并嘲笑法治论点。方慧兰指出,法治不是在适合你时才遵守。 法治不是选择性去遵守 此外,方慧兰称,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麦家廉(John McCallum)近几天,与在中国被拘留的本国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与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见面,这很重要,亦是本国向他们及其家人提供帮助的第一步。 加拿大外交部领事局的退休总监帕尔迪(Gar Pardy)表示,加拿大官员在几天之内便可以与被中国拘留的本国公民见面,非常特殊。 另外,有中文报纸报道华为孟晚舟事件之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妻子钱韦,近日遭加拿大官方拒发签证。不过有消息引述北京权威人士对此给予否认,“这是百分之百的谣言,完全是无中生有,不值一驳”。

被控误导汇丰涉嫌欺诈 孟晚舟涉案简报曝光

  孟晚舟一方反驳,形容指控是荒谬。 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被指华为透过香港空壳公司Skycom与伊朗进行交易,并涉嫌欺诈汇丰银行,上周在加拿大获准保释。据最新的法庭保释聆讯证供,孟晚舟曾和汇丰与会时撇清华为与Skycom的关系,美方藉此文件中的「我」字,指控孟晚舟以第一身角度作出不实陈述误导汇丰,并取得汇丰信任,继续提供银行服务给华为。 该份证供为孟晚舟和汇丰在2013年8月会议时的17页简报,声称由华为法律部准备,当中列明华为均有遵守美国、联合国及欧盟的法规及制裁,在伊朗的营运并无违法,同时澄清华为与Skycom是正常商业合作关系。 简报曝光。 美国司法部代表及孟晚舟一方的律师均同意,此简报原意是释除汇丰有关华为违反制裁的疑虑。不过,美方指控华为与Skycom并非合作关系,Skycom完全由华为控制,又指孟晚舟以第一身角度在简报中提出诸多不实及误导说法,企图让华为躲过过美国及欧盟对伊朗的制裁,诱导汇丰继续提供服务,涉嫌欺诈。 加拿大检察官吉布-卡斯利(John Gibb-Carsley)在保释听证会上表示,每当有银行怀疑华为跟Skycom的关系,孟晚舟即会进行「伤害控制」,以个人名义向银行澄清两者是分开的。孟晚舟表明自己曾担任Skycom董事,是希望Skycom可遵守华为的管理要求。但华为如今改由跟伊朗当地的附属公司做生意,所以已于2009年抛售所有Skycom股份,她亦退出董事局。 美方则指华为仍透过Skycom进行跟伊朗交易,藉此可继续获得银行服务,指控孟晚舟及其他华为代表就两家公司的关系谎话连篇。 「汇丰危机委员会」一份会议纪录显示,委员会引述孟晚舟的解释,同意维持跟华为的关系,惟美方指汇丰内部或有人不相信孟晚舟的说法。汇丰曾于2015年4月开会,商讨是否对华为在美国的附属公司提供银行服务,并最终决定不再提供服务。 来源:巴士的报

驻华大使探望被捕公民 加拿大为何陷入此等境地?

■麦家廉(左图)星期日已探望斯帕弗。 美联社   本报综合报道 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麦家廉(John McCallum)昨天(星期日)与被中国被拘留的第二名加拿大公民斯帕弗(Michael Spavor)见面。 根据加拿大环球事务部的声明提到:“加拿大领事官员继续为他和他的家人提供领事服务,并将继续寻求进一步接触斯帕弗。” 上周中国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拘留后,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就先后被中国当局逮捕。上周五麦家廉已探望康明凯,周日则探访斯帕弗,但加拿大环球事务部均未透露会面细节。 隐私法规定不披露拘留原因 周日加拿大环球事务部的声明表示,领事探访一般旨在评估被拘留者的需求、澄清拘留原因、就法律问题提供指导,并作为被拘留者与亲人之间的联系。但声明亦强调,根据隐私法规定,不会披露康明凯和斯帕弗被拘留原因。目前中国当局仅说,两人乃涉嫌参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而被拘留。 CBC报道,专门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多伦多大学副教授刘思达(Sida Liu)说,如果是这种情况,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他说,若是一个在中国的普通刑事案件,嫌疑人被送入拘留中心后,他们的家人会在24小时内得到通知,48小时内可找到律师。“但那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对国家安全来说完全不一样。这两名加拿大人可能被拘留更长时间......,而且无法保证律师能参与其中。” 前外交官、现任加拿大国际理事会(Canad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主席罗斯威尔(Ben Rowswell)对《加通社》表示,目前的关键是确保两位加国公民能获得妥善对待。 学者:加国像被美国利用的棋子 罗斯威尔曾与康明凯共事,肯定康明凯与国际危机组织在中国的工作,如今发生此事,会导致国际组织人心惶惶。他说:“现在几乎每个国际组织都在想:‘如果中国对我们不满意,下次去北京或上海时,会不会有员工被逮捕?’” 上周五总理杜鲁多批评了中国此举乃“令人不可接受”的举动。当被问及两名加拿大男子的拘留是否意图作为报复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他们是按照中国法律处理。 加国政府一直强调,从拘留孟晚舟到接下来的引渡程序,都是独立的司法操作,没有政治介入。 但有批评人士表示,加拿大坚持认为孟晚舟案与政治无关,是不诚实的说法。 经济学家萨克斯(Jeffrey Sachs)说,逮捕一名中国技术高管,是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制造“新冷战”的另一个例子,他说,加拿大被美国怂恿利用了。 他表示:“这是一种非常著称的美国方法,用力试图打击竞争对手的经济势头。” 他认为加拿大一如被利用的棋子,并说:“我认为加拿大正在对美国政策进行下注,但此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或调整。”

温哥华人权组织领事馆门外抗议 要求中国政府立刻释放被捕加拿大公民

■■苏理查德(左一)称,期望更多民众加入抗议队伍。 为抗议中国政府拘捕两名加国公民,有温哥华人权组织成员周六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门外抗议,要求中国政府立刻释放两人。有活动组织者声称,计划12月20日致函中领馆、加国总理和国会议员,期望加拿大政府更重视此事,他们也呼吁更多民众加入抗议活动。 温哥华支援中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简称温支联)和温哥华中国人权观察组等团体,周六均有成员到场,抗议中国拘捕加国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加拿大商人史佩弗(Michael Spavor)。人权观察组召集人黄宁宇表示,中共当局对两名加国公民的罪名指控不可接受,中共应立刻释放两人,同时杜绝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拟函中领馆杜鲁多及国会议员促放人 黄宁宇称,示威仅是一项活动,他们还计划与组织成员致函中领馆、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和加国国会议员,向他们表达对两名加国公民被捕的忧虑。他说:“尽管中方可能不会听取我们对和平的诉求,但我们仍将继续写信。” ■■有抗议者向驾车经过的民众表达诉求。 对于有本地华裔居民声援及支持孟晚舟,黄宁宇表示尊重公众持不同意见,不过加国和美国都有独立和公正的司法体系,政府部门无权干预,因此部分民众要求释放孟晚舟的要求很荒唐。他说:“我理解有市民在法院外支持孟晚舟的行为,但不认可他们的出发点。” 列市东正天主教会(Eastern Catholic Church)神父苏理查德(Richard Soo,译音)也来到现场助阵。他认为北京当局应该收到本地民主运动组织传达的讯息,希望每位加国民众都能加入抗议队伍。他说:“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保护他人,那么我们今后都有可能面临相同的处境。” 加拿大价值守护者联盟常务副主席李建峰,带着高音喇叭抵达现场喊话。他表示,即使被逮捕的两名加国公民有罪,中方也应把证据罗列出来,不能仅是因为加国逮捕孟晚舟而作出报复。李建峰说:“孟晚舟被加国扣押是根据加美两国间的引渡条约进行,加国仅是依法办事,未侵犯任何人的权利。而孟晚舟罪名一旦坐实,会危害加国和平、安全与稳定。” 图文︰本报记者

记者已撤离 孟晚舟住宅成游客“观光圣地”

■■孟晚舟住宅门前,周六已大致恢复宁静。 图文:本报记者沈雯洁 被称为“华为公主”的孟晚舟以1,000万元保释后,一直居住在温哥华西区的住宅。记者周六再到现场采访时,发现这里似乎已成为一些好奇市民及游客的“观光圣地”。不少市民在其房屋前拍照留念,也有来自中国的游客说,孟晚舟的住宅及附近大宅,都是中国国民无法能想像居住的豪宅。 ■■孟晚舟于12日在保安人员陪同下,前去保释办公室报道。加通社资料图片   孟晚舟位于温市西区登巴社区(Dunbar)西28街(W.28th Ave.)的独立屋,周六上午门窗紧闭。几天前聚集在她家门口的传媒都已散去。该独立屋和车库并无动静,不过一位保安人员在上午11时半左右出现在其家门口,当被问及孟晚舟是否在家时,保安人员礼貌地拒绝回答。他说出于职责业需求,无法回答传媒的提问。 登巴社区很多独立屋门前都有安装围栏,但孟晚舟家门口并未安装。该保安人员笑称,他们保安团队一直都在,无须担心安全问题。 在记者与保安人员交谈期间,几位华裔市民泊车在孟晚舟家门口,下车后掏出手机拍照。市民雷蒙德(Raymond)称,近期一直通过电台等新闻媒体关注此事。之前也对华为企业有所了解,这次出于好奇特地来孟晚舟门口看一下。至于孟晚舟被捕一事引发许多中国民众不满,他就指出,尽管现在还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但认为本地华裔民众应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这件事。 邻居不知华为要员毗邻而居 有一对前来探访的中国游客称,他们听闻华为高管的新闻后,趁闲暇时来登巴社区散步,发现本地社区全是高档房屋,都是在中国国内不敢想象的大宅。 另一位西人居民表示,他在登巴社区居住多年,认识社区内的很多邻居。之前听到华为的新闻后,才知道原来该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住在这里,但就并不认识孟晚舟。 该两层独立屋建于1997年,互联网资料显示,该幢房屋拥有6间卧室、5间浴室和地下室,居住面积超过3,700平方呎。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温西登巴-南地(Dunbar-Southlands)社区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10.445万元,而温市平均收入水平为7.2585万元。该社区2016年英语为母语的居民人数,占全体社区人数的51.3%,而母语为中文的华裔居民人数排名第二,占社区人数的21.5%。

加拿大鹅北京旗舰店突押后开业 股价连日累跌四分一

加拿大鹅(Canada Goose)公司发言人周五证实,将推迟该公司在北京三里屯旗舰店区的开业日期。原定于明天12月15日开业的Canada Goose北京旗舰店,现在需要押后,公司发言人周五表示由于旗舰店还在进行装修工程,所以押后开业。此消息是两名加拿大人证实被中国拘押,以及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后,加国商企在华押后开业的报告。消息传出后,该公司的股价下跌近5%,在华为孟晚舟被捕以来,该公司的市价下跌近四分之一。Canada Goose此前已将中国视为其最大增长市场之一,并正在推出扩张计划。 该公司在香港设有专门店,并在其他地方设有临时的快闪店,但位于北京首都购物区的6000平方英呎的则是Canada Goose在中国的旗舰店。路透社周五报道Canada Goose在一封电邮声明中表示:“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最新的商店可开业,但首要的是希望确保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购物体验,随着计划的进展,我们将继续更新市场的需要。”Canada Goose在中国迅速流行,被称为“御寒神器”,主要是因为被明星周冬雨、胡歌、马云等人“捧红”所致。Canada Goose上月在北京三里屯开过一次快闪店,展示了100余款秋冬新品,以测试中国消费者水温,当日约50平方米的快闪店大收旺场。 由于假货泛滥,淘宝亦可以599元“买鹅”,Canada Goose因此在9月正式入驻天猫销售,以打击代购与“假鹅”,迈出扩张中国市场重要一步。在天猫上架后,仅2个多月,便有逾15万粉丝。今年6月,Canada Goose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上海设立大中华区总部,准备在中国大展拳脚。Canada Goose近年在全球大卖,其财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的3个月内,销售额同比大涨58.5%至4470万加元,毛利率为64%;直销涨升180%至2320万加元。因为营销前景良好,Canada Goose所以在北京开设旗舰店,希望占据更大的羽绒寒衣市场份额。(苏学林编译)

中国网民称抵制加国货 本地华裔商人这样呼吁

■黄徐端 “华为公主”孟晚舟被捕的消息在加中国两国引起热议,有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加国的极端负面言论,有本地华裔商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担心中国民众会对加国产品产生抵制情绪,进一步影响未来加中贸易。 北美投资商会(简称:NAIA)会长黄徐端萍称,担心孟晚舟被逮捕会影响今后加中间贸易往来,近期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Canada goose)的股价也呈现短期暴跌,担心加国商品受到中国消费者强烈抵制。 黄徐端萍指出,最近从电台节目上,突然听到一位市民称,一旦有加国民众来中国,一定见一个打一个,她听到此番激烈言论感到不悦。她说:“站在中立的角度,期望加中双方都用平和的态度解决事情,我相信加国司法公正。对中国一些愤怒的青年,建议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毋须用政治有色眼镜来看每件事。” “加拿大鹅”股价暴跌 黄徐端萍表示,去年曾组团前往香港参加农产品展览,总共签署价值90亿元的订单,其中与中国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签订高达30亿元合约,她准备明年继续组团去香港参加贸易食品展。她说:“我真心希望世界和平。” 曾担任加国驻中国外交官的康明凯(Michael Kovrig)日前在中国被逮捕,另一加国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也被扣押。加拿大华商会长陈若虚认为,据目前观察,加中之间的制裁仅局限于政治层面,并不影响贸易,凡是遵守加国和中国法律展开贸易的商人毋须感担忧。   ■陈若虚 陈若虚指出,目前被中国当局扣押的两名加国公民均可能涉及从事情报方面的工作,其中康明凯被捕前在非政府机构国际危机组织担任高级顾问,正好涉及中方不太乐见的领域。不过,若加国商人去中国销售木材或农产品,有利双方经济发展,那么类似的担心就多余了。 加国海鲜产品在华受欢迎 加拿大华商会成员近年与中国贸易往来十分密切,加国海鲜产品在中国深受欢迎。陈若虚称,商会组团前往中国广州进行访问,如去年广州举办进出口食品贸易展,吸引卑诗省企业前去会场“摆摊”,出产自加国的皇帝蟹(king crab)和象拔蚌在中国备受青睐。 此外,温哥华本土的手工精酿啤酒具有特色,一度想进军中国市场。 陈若需表示,本地民众也应相信加国法治,用理性态度看待此事。当孟晚舟前几日出庭时,许多中国人前往卑诗最高法院进行抗议,他说加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市民应相信本国的法治公正,不被一些信息煽动情绪,作出不理智的举动。 另外,尽管加中目前关系紧张,但卑诗省长贺谨并未取消明年春季前往中国展开贸易访问的计划,他称许多省民都希望省政府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 本报记者

中国驻加大使发文寄语加国: 勿背离公平正义道路

■■中国驻加大使卢沙野。 网上图片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2018年12月13日,在《环球邮报》发表题为《我们不希望看到加拿大走上背离公平正义的道路》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华为公司CFO孟晚舟女士被加方应美国要求无端拘押后,加媒体出现了不少评论。我们欣慰地看到许多加民众富于正义感,批评加政府的做法不合理、不合法。但也有人极力为这一行为辩护,他们的论点集中在两条,一是华为对西方国家构成“国家安全”威胁,二是加司法独立,加政府不应进行“政治干预”。 华为公司合作伙伴遍及全球,华为以其信誉获得广大合作伙伴的认可。华为已多次公开澄清,其在全球开展业务严格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五眼联盟”国家一口咬定华为威胁了其国家安全,却从来未拿出任何证据,仅凭其所谓的“推测”,在社会上散布恐怖氛围,误导民众。如果说华为的电信设备存在安全风险,那么西方国家电信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设备也同样存在安全风险,它们所使用的科学技术是一样的。要说谁对别国的安全造成最大威胁,可以了解一下棱镜门事件。当有人指责中国的华为公司时,他们应该拿镜子照照自己。 双重标准对待是无耻虚伪 归根结柢,他们还是在用陈腐的冷战思维看待中国,始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视为“异类”。他们是担心中国发展太快,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科技上要超过西方国家了,才用“国家安全”的幌子打压中国企业,阻碍中国发展。 这起事件不是简单的司法案件,而是有预谋的政治行动,是美国动用国家权力对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政治追杀。美国按照自己的国内法进行所谓的“长臂管辖”,这在国际法上根本没有法理依据。美国之所以如此霸道,不过是仗着其悬殊实力,对别国推行强权政治罢了。试想,如果是一家美国企业在外国遭遇如此不公待遇,美方将作何反应? 加方在孟晚舟女士并未受到任何加法律指控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无理拘押,这不是司法独立,而是司法不公。你们对中方口口声声强调司法独立,但你们对待美方的无理要求,展现了司法独立了吗?你们并未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否则就不应该拘押孟女士。你们振振有词地说,是履行对美国的国际义务,可你们把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国际义务放在了哪里?孟女士只是在温哥华机场转机就被你们无理拘押。那些指责中方拘押有关人员以报复加方拘押孟女士的人,应当首先反思加方的所作所为,以双重标准对中国进行谩骂是无耻和虚伪的。 《环球邮报》的一位加拿大读者给报社写信称,“我为我们的政府参与这一起绑架外国企业高管的行为,感到深深的羞耻。”连日来,许多加民众不断给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打来电话或网上发帖子,他们对华为公司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特别是孟晚舟女士被加方拘押感到愤慨。 信中又表示,加拿大本来在广大中国人民心目中有着很好的国家形像,但加方此次做法让中国人民寒心。 本报综合

孟晚舟案杀伤力大 加中关系降至史上最低点

■■中国问题专家伯顿。网上图片 本报讯 获得保释的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即将面临引渡聆讯,中国政府强烈要求加拿大立即放人。在接下来这个可能会很漫长的聆讯过程中,前加拿大外交官、中国问题专家伯顿(Charles Burton)认为,加中关系要看孟晚舟的引渡如何处理。 ■■有中国移民在法庭外高举中国国旗及标语抗议。资料图片   孟晚舟12月1日在温哥华被逮捕以来,加拿大受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强大压力。加拿大驻华大使被召见;两名加拿大人先后在中国被拘押;中国驻加大使卢沙野在加拿大《环球邮报》上撰文抨击加拿大司法制度;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发布视频,称加拿大如果引渡孟晚舟,中国的报复将会比抓一个加拿大人厉害得多…… 伯顿称,孟晚舟案现在变成了加中外交关系中唯一的项目。中国驻加拿大外交官肯定受到上级部门很大压力,要求他们想办法把孟女士送回国。这是因为孟女士被美国指控的罪名很严重,每一项最高刑期都最高可判30年,这意味一旦定罪,她的刑期加起来相当于终身监禁。如果她被引渡到美国受审,会不会选择和美国司法机关合作,提供关于华为和中国安全情报系统之间关系的信息呢?伯顿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如此迫切地想避免引渡、因此极力向加拿大施压的原因。 孟晚舟案成加中交流唯一项目 伯顿还表示,现在加中关系已经降到了两国关系史上最低点,因为即使在文革期间,加拿大也和中国保持了一种可以说是文明的关系,“而你看看现在,我们的一个外交官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被抓起来”。他认为,加中关系从这次打击中走出来将需要很长时间。 无法想像总理给法官下命令 伯顿说,在加拿大政治体制下,司法是独立的,加拿大政府现在的确没有办法把孟晚舟送回北京。他强调,让总理或司法部长或外长撇开司法程序,把孟女士从拘留所接出来送上回北京的飞机,这在加拿大根本是无法想像的。 无论是总理还是部长,都只能等到明年2月6日重新开庭。伯顿说,美国提出引渡要求以后,法官首先要审查的是这项要求的依据。如果美国指控孟女士的罪名按照加拿大法律不成立,孟女士就会被释放。 但如果她的行为按加拿大法律也算是犯罪,那么接下来的引渡聆讯将会花很长时间。如果法官裁定应该引渡,辩护律师还有几次上诉的机会。 美国的引渡要求是否有政治动机? 伯顿透露,美国指控孟女士的违法行为发生于2009年至2014年期间,但直到现在才想要逮捕她。另外,美国总统特朗普数日前表示,他可能会为美国利益干预孟晚舟案。这些因素都会让法庭考虑美方的做法是否含政治动机。如果真的有,那么孟晚舟就不会被引渡。因为加美引渡条约是写得一清二楚的。 鉴于这些因素,加上加美两国在有关违反制裁禁令的法律上有差异,伯顿认为这宗引渡案很复杂,最后结果很难说。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加拿大都是不利的。 资料来源: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RCI)

加外长今日会面美国务卿 商讨孟晚舟案对策

■■保守党党领谢尔批评杜鲁多“天真”。 加通社   本报综合报道 华为集团副董事长孟晚舟案让加拿大陷入泥淖,目前已有两位加国公民被中国拘捕。加拿大外交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与国防部长石俊(Harjit Singh Sajjan),今天(周五)将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与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会面,就孟晚舟案件牵涉出的一系列问题交换意见。 据《环球邮报》报道,加美两国外长与国防部长的会议之前已安排好,原本的议程是要讨论全球冲突,例如也门战争、乌克兰被侵略等问题。发生孟晚舟事件后,焦点已改为讨论加拿大、美国、中国三方之间的难解课题。 谢尔:杜鲁多天真领导搞垮加中关系 总理杜鲁多的前外交政策顾问帕里斯(Roland Paris)预测,方慧兰将在会议中提到,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孟晚舟可以成为美中贸易战棋子,加拿大感到担忧,因为这让加国处于困境,方慧兰应会告诉美方,掺杂政治的引渡案会有风险。他表示,方慧兰亦可能会要求美国保护加拿大,因为加美是亲密盟友,彼此应该支持对方。 CTV报道,加拿大环球事务部(Global Affairs Canada)表示,已确知康明凯(Michael Kovrig)与斯帕弗(Michael Spavor)两人被拘留的地点,但不便透露,目前则还在争取领馆探视权。 加中关系陷入紧张,经贸恐受严重冲击。联邦财政部长莫奈(Bill Morneau)周四在2020年加拿大论坛(Canada 2020)上提到,目前加拿大与中国关系处在严峻挑战的情况,但加拿大是司法独立,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更应该分别看待,两国继续发展紧密经贸将对双方都有利。 另一方面,周四举行年终记者会的联邦保守党党领谢尔(Andrew Scheer)则批评,指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如此糟糕,都是总理杜鲁多“天真”的领导方式,中国当局拘捕了两名加拿大公民就是证据。 谢尔强调:“加拿大需要联合起来,向中国政府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以这种方式对待在中国土地上的加拿大公民,是完全不被接受的。” 促杜鲁多向习近平发“高级别信息” 《加拿大赫芬顿邮报》(HuffPost Canada)报道,总理杜鲁多过去两星期都没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谈过话。总理办公室女发言人加格农(Chantal Gagnon)表示,两位领导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G20会议上相互见面后,并没有再联系。谢尔表示,这显示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外交对话需要“提升”。他敦促总理杜鲁多尽早采取行动,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高级别信息”。 谢尔形容当下的加国处境:“有加国公民在外国土地上被拘留,但我们却有一个奉行绥靖政策的政府,使我们处于一种没有杠杆可以操作的地位。” 外交部长方慧兰办公室则强调,正“非常严肃地对待任何加拿大境外胁迫的问题。”发言人奥斯汀(Adam Austen)表示,官员继续与中国当局接触,但基于隐私法,无法进一步说明。外交部长办公室并反击谢尔的评论说:“加拿大人正处于困境中,不应成为党派游戏的主题。”

德胜:防止“孟晚舟事件”,恰恰需要司法独立

作者:德胜 经过多次听证,BC高等法院做出裁决,“华为公主”孟晚舟获得保释。法官对此事的处理很专业。孟晚舟值得欣慰,她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司法程序中赢得了第一步。但更大的挑战依然在前面。 保释成功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推特和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如果”他觉得对美中贸易协议有利,“如果”他认为有必要,他“将肯定would certainly”对这一司法案子进行介入干预。精通“交易艺术”的总统不言自明,他以虚拟的“如果”向中国方面喊话,试图在贸易的谈判桌上实现极限目标。换言之,他承认可以将司法案件与美中之间的贸易谈判挂钩,作为对中国谈判的一个筹码。 总统此话一出,当即引起国际关注。他的表态明显与美国高层官员以前的表态相矛盾,就在两天之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曾经坚称此事与美中之间的贸易谈判没有关系,美中两国最高领导人都认为“ 在我看来,其中有一条'贸易线'……以及'执法线',这是不同的。”华为的案件和贸易讨论是不同的,他相信美中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将继续保持二者的区别。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称,中美贸易谈判与孟晚舟被逮捕事件无关,并称这两个事件的发生系“巧合”。 有消息透露称,美国白宫曾经下达行政指令,要求针对中国的电信企业采取行动,设置障碍。美国政府近期是有计划、步骤地对华贸易行为、网络活动以及经济政策,连环打击。有评论说,美国官员的自我打脸,正好揭露了美方在这一案件上没有真正实行“司法独立”,而是以政治介入司法。 近年来,华为屡屡遭到西方国家的封杀,具有情报协议的五国中,美国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澳大利亚、新西兰宣布禁止,英国公司也宣布禁止,五国之外的日本也宣布禁止,只有加拿大尚未决定。美国官员以及参议员呼吁加国禁止华为,加拿大的前总理哈珀呼吁禁止华为,而加拿大的反对党议员数月以来多次在议会上呼吁政府禁止华为,而执政党则至今没有禁止,坚称政府将把安全放在首要考虑因素,并依靠安全专家做出最终决定。 毕竟,华为是否在5G技术上领先,在安全上是否有问题,都应由相关专家来决定,由市场经济决定,而不应以政治原因进行干预。 同样,在贸易上的纠纷,也应该由法治的精神来解决。有评论称,既然有迹像似乎显示美国以政治干预司法,就不要再吹嘘“司法独立”了。而我的看法正相反。为了反击“孟晚舟事件”并防止类似的政治干预再发生,恰恰需要坚持法治、“司法独立”的精神。加拿大所坚守的司法独立,正是为了保障公平公正,这与美国有明显的不同。保持依法治国(治贸)的精神,对一个国家很重要,对国际贸易也很重要。 当前的国际贸易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和重新洗牌,新的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平等共赢、以规则为基础的原则之下。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由各国共同遵守,而不是谁的胳膊粗谁就说了算。如果每个国家都“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我都会做”,都以政治干预打破司法独立,以“弃约精神”对待贸易伙伴,世界的贸易纠纷将永无止境。 实际上,特朗普的讲话本身就为孟晚舟的律师团队提供了最佳的辩护武器。如果美国最高当局以政治干预打击华为,以政治手段和冷战思维代替科技还商业竞争,那么针对孟女士的指控就不成立。这些应该以理智、法治的方式在法庭上进行。

加外长就孟晚舟事件警告特朗普 剧情接下来咋走?

  孟晚舟女士已经获得保释,但是加拿大似乎把球踢回给美国方面。北京时间11日,加方法官表示,美方尚未正式提出引渡孟的要求,如果美方不在自孟被捕之日起的60天内提出引渡要求,她将被释放。这意思很明确,“我们在等美国消息”,也给自己下一步行动留了台阶。   ▲2018年12月7日,加拿大温哥华,针对华为CFO孟晚舟的保释听证会在温哥华法庭举行。(视觉中国)   同样是在北京时间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如果孟晚舟案对美国国家安全有利,或能协助他达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协议,必要时候将加以干预。对此,加拿大外长弗里兰表示,法律程序不应被政治目的绑架。这已经不是这位女外长首次这么说。就在加方法庭第二次开庭决定是否允许孟保释之前,弗里兰还说,关于引渡不是一个政治化的决定,而是“由法庭遵照相关法律和我们的国际义务作出的”。她说,她完全信任加拿大司法制度。 舆论观察,加方的所作所为其实并不一致,甚至有点滑稽。加拿大司法方面消息人士透露,孟晚舟因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而面临被引渡至美国。如果加方真的尊重司法制度,为何要逮捕一个没有违反加方法律的中国公民?况且还是应第三国的要求。加方口口声声说尊重司法,但事实上,从加方决定扣留孟晚舟那一刻起,加方就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底线,让自己的司法变成了美国的政治工具。尤其是引渡这件事上还要“等美国消息”,美国人让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美国的附庸。 美国依靠霸权横行天下,任意使用“长臂管辖权”,让自己的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天下苦美久矣”。这一点,加拿大方面莫非有“难言之隐”?一方面,作为美国的盟友和近邻,加方在经济、安保方面高度依赖美国,因此在面对一些议题上难免底气不足。但另一方面,加拿大毕竟是个主权独立国家,中加交往不应受第三方干涉,甚至做出一些破坏中加关系的事,否则,谈何所谓“国际义务”?在当今国际秩序频繁遭到美国破坏的情况下,加方的所作所为非但没有帮助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反而是做了破坏国际秩序者的帮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直强调的,“孟晚舟女士被拘押从一开始就是错误举动,中方已经向加拿大和美国政府明确表明了立场,应当立即纠正错误,释放孟晚舟女士。”舆论期待,加方在权衡利弊之后能做出正确选择,不要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要做出一个负责任国家应有的、值得别国尊敬的行为。 来源:参考消息网

【背景曝光】 加拿大公民斯帕弗曾办北韩文化交流 涉及中国疆藏问题

中国外交部周四表示,两名加拿大公民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被拘留在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证实,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和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于周一被拘留,他们正在分开处理二人案件。 陆慷说,加拿大已被告知拘留事件,但拒绝透露二人是否已有律师 协助,只回应已通知加拿大驻华使馆,而Spavor和Kovrig的合法权利会受到保护。 被问及两名加拿大男子被拘留是否与孟晚舟被捕有关时,陆说他们是根据中国法律处理的。 CBC报道,Spavor成立的组织“长白山文化交流”(Paektu Cultural Exchange)的网站称,它致力于促进北韩与国际组织、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可持续合作、跨文化交流、旅游、贸易和经济交流。 该网站称,Spavor最初来自卡加尔,声称他在北韩和韩国生活了20多年,他会讲流利的韩语和法语,并且正在学习中文。 该网站称,“在2013年和2014年,他组织了NBA蓝球明星洛文(Dennis Rodman)访问北韩,在那里他也成为了领导人金正恩元帅的朋友。” CBC报道,一位前加拿大驻北京大使Guy Saint-Jacques ,他是康明凯在中国的上司,他表示,几年前当康明凯前往中国并代表加拿大政府与持不同政见者交谈时,他已受到中国当局的密切关注。 Saint-Jacques说,康明凯曾试图“了解”许多群体的“脉搏”动态,例如分散在中国各地藏人和新疆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少数民族,北京被包括加拿大在内的西方社会指控为大规模拘留。 Saint-Jacques接受访问时说:“他到偏远地区试图与这些社区的人会面,希望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保护他们的文化。显然,所有这些都会引起中国安全人员的注意。” 这位前大使补充说,中国当局在所有驻华外交官都存有大量档案,特别是那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康明凯。 Saint-Jacques表示,2014年至2016年期间被派往中国工作的康明凯喜欢这个国家,并选择留下来。 2017年2月,康明凯在加入国际危机组织担任顾问后,继续研究涉及中国的一些最棘手的问题。他为这个非政府组织所做的工作涵盖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朝鲜核危机,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在非洲扩大影响力等。 中国官员周三表示,国际危机组织尚未在中国注册,并声称其在中国的活动是非法的。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周四告诉记者,他没有听说过任何其他加拿大人被中国安全官员调查过。 (图片:Facebook) (苏学林编译)

前景黯淡!孟晚舟被捕后华为美国员工开始惴惴不安

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被指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而被捕后,事件不但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令人担心华为美国分部的前景,有员工透露正犹豫应否另觅新工,身边的同事也表示,感觉工作前景非常暗淡。 《华尔街日报》报道,华为在美国的员工8日聚会,时间刚好是孟晚舟在加拿大过境期间被捕后首个周末。 有公民身分的部分员工认为,华为是极好的雇主,也是一间“真实的公司”,“当公司雇用18万名员工,你总会遇到几个坏苹果”。  华为1987年在深圳成立,2001年在德州开设北美总部,当时只有大约20多人分别在工程、专利权、市场、人力资源部工作。负责研究和开发的子公司Futurewei,2011年在加州圣塔克拉拉市(Santa Clara)开设厂房时,也雇用了大约700名从事无线科技的工程师和科学人员。  时至今日,华为已在全美雇用大约1500人,分布18个不同地区,包括德州普莱诺市(Plano)总部、加州旗舰厂房,以及芝加哥、圣地牙哥和新泽西的办公室,当中大部分都是华人,但华为称75%员工来自美国本土。华为的全球员工数目也增长至18万人,在170多个地区拥有业务,去年总收入高达930亿元。  虽然基地设于深圳,但华为对全美经济也带来贡献。华为发言人表示,今年在全美购入价值大约100亿元的零件,每年也投资大约800万元,与全美逾50间大学合作研究。只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下,有关项目一直受到国会质疑。  联邦政府认为华为可能受北京指使,从事间谍或终止通讯的活动,华为否认有关说法,强调自己属于股本公司,从未代表任何国家进行间谍活动或蓄意破坏行为,而网络攻击也会摧毁华为领导全球的业务。 国会2012年曾经发表报告,有效阻止华为在全美向主要电讯营运商售卖流动通讯设备。在政府要求之下,电话服务供应商AT&T、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和其他主要无线服务供应商已停售华为手机。 本报讯

孟晚舟事件令中加关系陷入僵局 加拿大农商担心….

发生孟晚舟事件,加拿大和中国之间陷入紧张关系,让加拿大的农产、林木、金融保险、奢侈品等厂商都担心中国拒买商品,令他们陷入困境。 据《星报》报道,缅省农业营销公司FarmLink Marketing Solutions高级分析师汤森德(Neil Townsend)说:“农业社区的每个人都担心可能会有报复行为,油菜籽恐遭殃。” 去年,加拿大向中国出口了218亿元的商品,其中一半以上是农产品或自然资源。汤森德说,因为中美贸易紧张,加拿大得以出口更多油菜籽、小麦和大豆到中国。数据显示,8月至10月期间,加拿大油菜籽出口量增长6.8%;大豆出口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00万吨;小麦出口量增加了97%,达到39.72万吨。 孟获保释稍缓和两国关系 加拿大谷物公司总裁达尔(Cam Dahl)表示:“我们正密切关注情况,政治可能对业界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大豆协会(Soy Canada)执行董事戴维森(Ron Davidson)则说,如今孟晚舟被保释,至少让加中关系缓和一点。 中国是加拿大软木材产品的第二大买家,总部位于温哥华的ERA森林产品研究所总经理梅森(Kevin Mason)说:“中国对加拿大木材的需求仍然很大。” 高档外套商加拿大鹅(Canada Goose) 一直是中国消费者的最爱,但发生孟晚舟事件后,股价一路下跌。瑜伽品牌Lululemon在中国拥有17个分店,成长力惊人。两家公司尚未对孟晚舟事件造成的品牌影响有任何说明。 至于加拿大在中国发展业务的金融机构亦正密切关注此事发展。满地可银行(BMO)拥有中国资金管理公司28%的股份。宏利金融(Manulife)是加拿大最大的保险公司,早在1897年就在中国发展。永利金融(Sun Life)持有与光大集团合作的Sun Life Everbright的25%股权。永利金融发言人表示:“会继续密切关注情况,但尚未有任何旅行限制或其他变动。” 综合报道

特朗普言论透露不正当目的 美国能否引渡孟晚舟还要打问号

■大温移民律师李克伦(Richard Kurland,图) 华为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获卑诗最高法院批准保释,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引渡她的官司。有本地资深律师指,如果联邦司法部认为美国引渡孟晚舟,存在不正当目的或政治考量,就不会批准引渡。 大温移民律师李克伦(Richard Kurland,图)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称,美国政府必须在2019年2月6日前,提出正式引渡请求。由于美国尚未提出请求,不清楚证据内容,目前难以预测引渡的成功机率。 不过,李克伦称,根据本国影响巨大的“Roncarelli v Duplessis”判例,若行政官员被裁定存在不正当目的(improper purpose),联邦司法部长最终有权拒绝引渡。 特朗普言论泄不正当目的 该判例源自1946年,魁省省长迪普莱西(Maurice Duplessis)对耶和华见证者教派严打,由于餐厅东主朗卡列利(Frank Roncarelli)出资保释380位教友,被迪普莱西吊销其卖酒牌,朗卡列利不服,诉诸法庭,最终联邦最高法院指迪普莱西以卖酒牌以外的理由,作出吊销决定,判决迪普莱西败诉,需要向朗卡列利赔偿,成为本国法律一重要案例。 李克伦说,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有助于达成美中贸易协议,他正在考虑干预孟的案件的言论,反映美国引渡孟晚舟,可能存在不正当目的,有可能被孟晚舟律师用来对抗美国引渡的理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温知名华裔律师说,加美之间的引渡法行之多年,但引渡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一是两国都要认定有犯罪事实,也就是双重犯罪性。就是说,这项被追着要引渡的犯罪行为指控,必须在美加两国都构成犯罪。虽然美国认为构成违反美国制裁法,但是,尚不清楚加拿大是否有同样制裁伊朗法律。 律师透露不得引渡政治犯 第二是不能引渡政治犯。如果加拿大司法认为美国引渡孟晚舟案是有政治考量,那就绝对不会同意引渡。因此,这次保释聆讯中可以发现,联邦代表律师只强调孟晚舟欺骗银行,有欺诈犯罪,却淡化伊朗禁运问题,就是不想沾上政治色彩。 他说,加美引渡条约有一个附件,详细列明可以引渡的犯罪行为的具体罪项,包括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等,但缺乏类似违反国际制裁法案的罪项。该华裔律师预测,孟的引渡案件,将比赖昌星、高山都更有看头。 中国远华走私案主犯赖昌星1999年携家人逃到温哥华。中国政府提出引渡要求是在2000年,但是赖昌星是在穷尽所有司法途径后,直至2011年7月才被递解回中国。当时加拿大和中国并没有签署引渡条约,但即使在司法体系相似并有引渡条约的加美之间,把嫌疑人遣返,可能需时数月甚至数年。 本报记者

孟晚舟事件可能会对温哥华房价有影响

■■孟晚舟(中)周二获准保释。CBC 具影响力的美国财经媒体《巴伦周刊》(Barron's)在12月10日的报道中,引述香港Smartkarma Insight Provider分析师德特伦克(Charles De Trenck)一份报告,指加拿大当局应美国的要求,拘捕华为太子女孟晚舟一事,可能会影响温哥华的房价。报告指,孟晚舟被捕引起了中国政府极度愤怒,卑诗最高法院已批准孟晚舟保释,这无疑比不准孟晚舟保释好,但相信这仍不能令中国政府息怒,假如孟晚舟不获释,恐怕会带来“重大”后果。 中国买家或改变在加置业计划  报告称,温哥华的房地产在中国买家的带动下,持续炽热,房价被提振了20年。然后在过去两年,由于中国政府试图限制资本外逃,加上卑诗省政府对购买大温住宅物业的海外买家,征收额外15%的物业转让税(Property Transfer Tax),对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有所影响。最近随着温哥华房地产市场放缓,有指中国买家对温哥华房屋的兴趣再次上升。不过,孟晚舟被捕,流入加拿大和北美的中国房地产投资者和经济移民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他们可能重新考虑是否移民到加拿大,是否在加拿大置业。 综合报道

特朗普想要干预孟晚舟案 王州迪:最终决定权在我手上!

■■方慧兰表示,特朗普的言论,或被孟晚舟律师在引渡聆讯上用作抗辩理由。加通社 本报记者温哥华报道   加拿大联邦外交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 周三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干预孟晚舟案的言论,或会成为华为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用来对抗美国的引渡。加国总理杜鲁多则重申加拿大对法治的承诺。 特朗普周二称,如果有助于达成美中贸易协议,他正在考虑干涉孟的案件,这加剧了北京认为扣留孟或存在阴谋论。而包括中国社交媒体对加国的批评,令人担心本国外交官在中国的安全。事实上,中国官方媒体已经抨击,有关孟案将被独立司法机关公平透明处理的说法。 周三与美国务卿谈论孟案 方慧兰在周三记者会上,重申加拿大应美国请求拘押孟晚舟的行动,并无政治介入,并为美加引渡条约进行了辩护。她更指美国发表的任何评论,都有可能被孟的律师在未来引渡聆讯中引用,届时法庭将决定评论是否与美国引渡请求相关。言下之意是特朗普的评论,可能影响未来的引渡聆讯。 在记者会上,方慧兰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特朗普的名字,但她说,周三曾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谈到了这宗案件。她说,明显地,任何寻求加拿大引渡的人,都必须承认加拿大是一个法治国家,任何引渡请求都要确保正义得以执行,法治受到尊重,不被政治化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方慧兰(左)周三出席庆祝《世界人权宣言》签署70周年讨论会。加通社   在周三较早时间,杜鲁多也重申加拿大对法治的承诺,不管其他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情。 联邦司法及法务部长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周三也称,加拿大法院批准孟的引渡,她非常重视引渡责任和义务,也重申最终决定权在她手中。 驻华外交官员忧人身安全 王州迪在一份声明中说,如果加拿大法院批准孟晚舟的引渡(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作为司法部长,她是最终决定是否引渡的人。她说不会再谈此事,因为可能破坏司法独立性,以及加拿大引渡过程的正常运作。 有加国官员周三透露,由于中国包括在社交媒体上就孟晚舟案的批评,在中国的加拿大外交官,已被建议采取额外预防措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加拿大政府高级官员向记者说,联邦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批评表示担忧,并要求中国在其驻华大使馆和其他地方提供额外安全保障。 杜鲁多前外交顾问帕里斯(Roland Paris)称,加拿大几十年来,一直享有在非常舒适的国际环境中运作,但现在已不复存在。渥太华大学国际事务教授帕里斯(Paris)表示:“现在,许多过去指导我们外交政策的假设都存在疑问,包括美国是否仍支持我们。”

美国律师接受CGTN采访:美国很可能放弃引渡孟晚舟

美国律师:孟晚舟事件具有政治动机 不符合引渡条件 美国宪法律师布鲁斯·费恩 (Bruce Fein)在接受CGTN 采访时表示,特朗普称要将此事当做与北京谈判的筹码,表明美国在此事件中有明确的政治动机,这样的案件不符合引渡条约的规定。此外,美国对孟晚舟的犯罪指控缺乏事实依据和确凿可信的证据。美方的指控更像是美国对中国发出的政治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