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樓梯膝蓋軟? 快去做個關節體檢!

加拿大都市网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周潔瑩、伍曉丹、吳淑芬

「最近上下樓梯覺得膝蓋酸軟無力,還有點響聲,走一走才好。人老腿先老啊。」60多歲的玲玲媽媽跟女兒說。不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於清宏教授卻說,這種情況多半是關節軟骨已經出現早期磨損了,最好檢查一下,免得發展下去越來越嚴重。「五六十歲的老人關節退行性病變是很普遍的,早干預也可以延緩病情進展,否則年紀再大一點會影響生活質量。全面檢查也有利於把握關節的健康全貌,做有針對性的養護。」日前,於清宏教授做客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微課,給廣大讀者支招「老寒腿」的養護。

膝骨關節炎有三大典型癥狀

於清宏介紹,很多老年人俗稱的「老寒腿」,臨床上很大一部分是膝骨關節炎,它主要有三大典型癥狀。

首先是反覆發作。這種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疼痛,會在氣候轉冷、天陰下雨時加重,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

其次是經常隱痛。隨着年齡增長,如果沒有進行規範治療,膝骨關節炎會越來越嚴重。早期有兩側或一側膝關節經常隱痛,活動時加重,休息後緩解;晚期可以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夜間痛。關節局部可有壓痛,在伴有關節腫脹時尤其明顯。

第三是變涼加重。陰天下雨、氣候變涼時癥狀加重。有時急性疼痛發作,關節僵硬,活動時有彈響聲。久坐後關節僵硬加重,活動後稍有好轉。

多種原因可致發病年齡提前

什麼人容易得「老寒腿」?於清宏介紹,首先是更年期女性易患此病。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癥狀的骨關節炎患者男性佔5.6%,女性佔15%,女性明顯多於男性。這可能與女性體內代謝改變等相關,女性絕經後,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進而導致關節營養下降,容易造成損傷,出現病變。

其次,因為炎症與人體的代謝相關,肥胖人群也易得膝骨關節炎。肥胖人群體重超負荷,容易增加身體各關節的壓力,加劇磨損,同時肥胖會引起體內脂質代謝、炎症代謝等異常活躍,加速膝骨關節炎。研究發現,肥胖人群如果將體重減少5公斤,發病率將減少50%。

膝骨關節炎還與從事的職業相關。如果年輕時是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模特等,由於職業原因會導致膝關節磨損多、損傷大,更容易得病,比普通人患病的年齡也更早。

另外,年輕時受過傷,特別是膝關節受過傷,會直接影響到軟骨和關節結構的穩定,提早產生磨損,也會導致骨關節炎的發病時間提前。

早期積極養護 有毛病積極「維修」

網友玲玲說,她媽媽60多歲,這幾年走樓梯的時候膝蓋有響聲,到了冬天有時候走路膝蓋會酸軟,走一陣子就好了。這種情況不知道是否需要就診。

於清宏表示,雖然沒有面診和明確檢查診斷,但從多年的臨床經驗判斷,這位網友媽媽表現出來的癥狀,與很多膝骨關節炎患者的早期癥狀吻合,很大可能就是早期的輕微膝骨關節炎。

很多患者都會提到上下樓梯吃力,尤其是下樓困難,幾乎需要藉助手部支撐才能做到。這些多半是炎症導致的早期跡象。

其次是骨摩擦音。由於膝關節軟骨破壞、骨贅增生,造成關節面的不平整,活動時可以出現骨摩擦音。但是有響聲反而說明癥狀還在早期,可以說是「好消息」。

「年輕人的健康膝關節有時候也會在活動時出現大而清脆的響聲,這是軟骨互相碰撞的正常聲音。老年人膝關節早期病變出現的響聲會比較細碎而且伴有疼痛,是輕度的骨關節炎,由於軟骨水分流失、潤滑性和韌性變差,或者有碎片進入關節腔所致。如果有其他疼痛癥狀,而且還沒有響聲,反而說明很可能已經發展到出現關節積液了。關節腔里有液體,自然就不會有響聲了。」於清宏說。

再有就是關節酸軟無力,這可能是早期的肌肉萎縮所致。膝關節疼痛和活動能力下降,可以導致受累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萎縮,關節無力。

於清宏提醒,骨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治療策略應以及時防治為主,從50歲起,要勤於養護關節,發生小毛病積極「維修」,別等到晚期,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就只能手術甚至置換人工關節了。

活動後緩解「無大礙」? 錯!不能太樂觀

很多老年人早期骨關節炎的癥狀跟玲玲媽媽很相似,都會出現一開始酸痛無力,稍微走走路活動一下之後,癥狀會減輕,大家覺得這是「無大礙」到信號。於清宏說,靜止時僵硬,活動後緩解,是因為早期關節有炎症,靜止休息時會有水腫,導致肌肉韌帶和關節僵硬,而活動開之後有所緩解,是因為血液循環改善,水腫消除。但不能因此就太樂觀。「炎症一直存在,沒有處理不會自愈,而人還要繼續走路、帶病使用膝關節。很可能隨着病程發展,好的時候少了、時間短了,疼痛發作更頻繁、程度更重。」

他建議老年人在出現僵硬的時候,尤其是晨起時,不要急着下地活動,可以先揉一揉膝關節,原地活動一下,然後戴上護膝再起身進行鍛煉。

關節不適伴骨質疏鬆可適當補充活性維D

有網友提問,吃鈣片、維生素D和葡萄糖胺骨膠原保健品等對緩解膝關節疼痛是否有幫助?

於清宏解答說,中老年人常見的骨質疏鬆確實可參與骨關節炎的進程。而鈣和維生素D就像是身體這座「房子」的「建築材料」,維生素是鋼筋,鈣是水泥,對於骨關節的「構築」來說的確很重要。年輕時我們通過運動、曬太陽、飲食都可以攝入活性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吸收;但到了一定的年紀,鈣流失加重,出現骨質疏鬆乃至關節問題的時候,醫生會建議補鈣補維生素D,但需要強調的是,普通的維生素D僅是營養素,吸收進體內再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的程度有限,對於老年人和骨關節炎患者來說,自行補充普通的營養素維生素D是不夠的,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攝入活性維生素D。

至於葡萄糖胺骨膠原、硫酸軟骨素等一系列常見的針對關節炎的保健品,這些成分可能有一定幫助作用,但保健品不是藥品,解決不了病症的問題,臨床也沒有證據表明其有效。患者還是需要接受醫生的專業建議,規範用藥治療。

來源:廣州日報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震惊!加拿大医生正使用“过时”指南筛查癌症!

过半国民“负评”联邦预算案 六成中年人支持向富人加税!

哪些公司是塑料污染的最大元凶?

多伦多油价明日微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