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凤谢幕!在复杂世界过简单日子 绝世红颜竟一生平安

加拿大都市网

王丹凤走了!

红颜薄命这句话

在王丹凤身上没有应验

她家庭幸福一生只爱一人

事业上享有盛誉

命运没有大起大落

平平安安地活到93高寿

中国上世纪50至70年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王丹凤,2018年5月2日在上海市华东医院病逝,享寿93岁。

风华绝代的王丹凤。

 

80年代与其他明星相聚。

1986年1月,王丹凤在里根办公室与申萨特女士合影。

2017年,她坐着轮椅,领取电影终身成就奖。

银幕形象深入人心

中年人一定记得那首耳熟能详的电影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这首歌的原唱就是王丹凤。这是王丹凤主演的《护士日记》中的一首电影插曲。

祖籍浙江宁波的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在上海。经营旅店为业的爸爸给她起了个优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叫玉凤。

1941年,一个偶然的机缘,竟使王丹凤撞开了影坛大门。原来,王丹凤的邻居舒丽娟是“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演员。一天,舒丽娟领着王丹凤来到徐家汇的“合众电影公司”。此时正在拍摄由导演朱石麟执导的影片《龙潭虎穴》,不经意中,朱石麟发现了王丹凤那张俊俏美丽的面容,她从此开启了明星之路。

《家》中饰演婢女鸣凤。

  

饰演女护士。

饰演女理发师。

电影中的恋爱场面。

《渔光曲》剧照。

王丹凤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被誉为“小周璇”,代表作《家》《海魂》《女理发师》《桃花扇》《护士日记》等,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

2013年获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此前她在《家》中饰演美丽的婢女鸣凤,表现了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丫环倔强的性格。在《海魂》中饰演的侍女,同样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角色。在丁然导演的《女理发师》中,王丹凤主演女理发师华家芳,她的喜剧表演才能也使人耳目一新。

丈夫出身望族一生相伴的幸福婚姻

王丹凤1951年1月1号与柳和清结婚,相伴一生。

结婚照。

与妻子王丹凤相敬如宾六十余年的柳和清,与电影也有着不解之缘,在上世纪中叶,柳家不仅是上海的望族,也是著名的电影世家,由柳家创立的国华、国泰制片厂,金城电影院,旗下诞生的国产名片数不胜数,从柳氏门下诞生的大明星更是不胜枚举,如周璇、周曼华、慕容婉儿、舒适等。柳和清后自立门户,创立大同影业公司。新中国成立后,私营电影厂先公私合营后又并入国营,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柳和清担任上影厂宣传科长,专职摄影。

虽有显赫家世,柳和清与其他小开不同。他个性温和细心,对王丹凤关怀备至,1951年元旦,二人盛大的结婚仪式轰动上海,报纸杂志纷纷报道。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她的先生柳和清已经在2016年过世,王丹凤依然住在她与丈夫结婚时居住的上海陕南村的房子里。

陕南村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的幽静小区,曾经是上海著名的皇家公寓,米黄色的墙面,白色的蕾丝窗帘,简朴素雅的房间里,只有墙上挂着的两幅王丹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照的大照片。

王丹凤的很多照片都是出自柳和清。而被大家公认穿衣精致的王丹凤,其实身上穿的很多衣服都是柳和清买的。“他替我买衣服都不需要我去的,只要他看好了,就一定合适。”

相爱一生。

妈妈跟着拍戏没有绯闻的乖乖女

在接受鲁豫访谈时,她说,为了保护她,一开始拍戏时是妈妈跟着,然后是先生跟着。后来她出去拍戏先生在家带孩子,就没人跟着了。

由于母亲的呵护和丈夫的体贴,王丹凤得以无须过多关注家庭琐事,与先生柳和清育有三个女儿的她,在子女的教育上,有着自己独到的方式和观念,而在她的小女儿柳芯眼中,褪去明星光环的母亲,亦是一位慈母。

柳芯说,小的时候跟妈妈出去,虽然不太懂,但知道跟妈妈出去要走得很快,因为别人有人追,有人看,最小的记忆里就是这样,不愿意跟妈妈出去,跟妈妈出去要跑步那样走,也不能在外边停留很久,后来念书了,人家就说,你是王丹凤的女儿什么,后来就一点点开始明白妈妈是一个明星。

女儿没见过他们吵架

夫妇都有不开心的时候,柳芯说,要是妈妈不同意爸爸的看法的话,妈妈就会走进自己房间,把门关起来,过了一会就没有事了,所以真的是可以说我从小到大,都没有看到他们大声吵架,当然不开心就大家不说话,第二天就没有事了。

女儿说:“妈妈是一个很严格,很有原则的一个人,她很有分寸,不打骂孩子,要是做错事了,妈妈都会花很多时间就讲道理给我们听。她要求孩子要很认真地做事,就像她自己,她就是做什么事,都是很认真的,她就说做一件事就要做好,对人要有真心。”

及时退出年龄大了就息影了

从踏入影坛到息影,王丹凤选择在她五十七岁这一年结束自己四十年的银幕生涯,1981年由王丹凤主演的影片《玉色蝴蝶》成为她的封箱之作。

她说:“心里总是有点难过了,但是又想想自己年龄大了,有合适的戏也很少,那么就不要演了,不要把过去好的印象给卖没有了。”

中年时代的王丹凤。

夫妻曾在香港经营著名素食馆

1992年息影十年后,68岁的王丹凤与先生柳和清携手赴港,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在夫妇二人的潜心研究下,饭店扬名香港美食界,之后年过八十的夫妇俩,将功德林转手让给他人,回到故乡上海颐养天年。

1989年,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饮业闯天下,独树一帜,崇尚素食,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所用素食数年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大获成功。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素食馆。

王丹凤与柳和清在迎合港人口味的同时,亦注意食品健康,不但聘得好厨师,自己还经常设计新的菜式,创出几百种素食佳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年前,柳和清就提出了“有机蔬菜”的概念。“香港的斋菜往往很油腻。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做得健康、清淡,一下子就出名了。”

香港媒体这样评论:柳和清先生出身电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凤作后盾,“功德林”就开得颇有文化修养,就连开列的菜谱都充满传统文化的气息。最初到功德林品味美食的顾客大都是她昔日的影迷,后来已扩大到崇拜她的海内外名流雅士,和年轻一代的“追星族”。从大陆前来定居的故交林风眠、黄永玉,到华君武、程十发等众多访港老友,还有金庸、蔡澜等香港名人……台湾星云大师的一幅“柳和清家王丹凤,功德林中菜根香”对联也让人津津乐道。

在香港与演艺明星合影。

深居简出颐养天年

晚年,王丹凤除了见几个老朋友外,基本闭门不出。她爱看电视,也爱读书。一切顺其自然,是她处事的原则与长寿的法门。其实她长寿的最大秘决应该是夫妻恩爱。惑年已耄耋,可王丹凤依旧保持着雪白的皮肤,清秀的面庞。性格开朗的她自称“遇事想得开”,而平时生活也很有规律,每天坚持晨运,并保持素食的习惯,“每天必吃一碗青菜对身体有好处”。

柳和清在极少接受的采访中说:“丹凤和我年纪都大了,什么都看淡了。尤其是这些年来,几乎拒绝一切采访。更何况,她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柳和清说起自己的爱妻子,言语中充满着爱意。

批斗会好像观众见面会

据报道,十年动乱期间,王丹凤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抄家、批斗会、干校劳动。但她一不是共产党员,排除了“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嫌疑;二无绯闻,扯不上“腐化”;三没有参加过所谓的“大毒草”摄制组,所以直接受到的威胁打击比白杨、黄宗英少得多。据白穆回忆,当看到别人被拳打脚踢时,她偷偷躲在食堂堆放杂粮的仓库里,吓得魂不附体。

有一次,她与黄宗英、白穆、石灵在上海近郊劳动,造反派展开“田头批判”。批判会还没开始,年轻的农民们早已在前排小木凳上坐好。4位受批对象一经押到,有人大喊:“先批王丹凤!”

“是唱花旦的吗?”有人交头接耳。轮到瘦高个儿黄宗英上前,有人笑着说:“她是唱小生的。”

一场乡间批斗会,竟也开出些观众见面会的意思。

面对上影厂造反派的胡言乱语,王丹凤温顺而诚恳地听着,没有流露丝毫不满情绪。

在奉贤干校,有的女演员暗中带点酱瓜、咸菜,王丹凤从不带吃的。她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在宿舍里不与人高声交谈,手拿一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翻来覆去地读。大太阳底下劳动,她总是带顶帽子,一锄一锄地挖,从不偷懒。出勤时,她走在前面,到工作间取农具也不挑不拣……

她当时给人们的印象是:乖巧、随叫随到、任人摆布,积极要求进步,投入人们常说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她能活到今天。

    

王丹凤(中)下乡劳动。

人们有时会把王丹凤与同时代的上官云珠、周璇、秦怡相比,大家都是美丽的巨星,但比起死于非命的上官云珠、精神失常的周璇、家庭生活坎坷的秦怡,王丹凤的生活相对来说更加平安幸福。

与胡蝶合影。

王丹凤与周璇,是不是有点像?猜猜哪一个是她?

这张可以分清楚了吧?

  

让人怀念的明星。

王丹凤,一路走好!

你的影迷将永远记得

你的电影

你的绝世容颜

(都市加西追踪 资料来自新浪网、鲁豫访谈及其他网络)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最佳回国礼物!Coach Outlet大量上新 包包鞋履一律3折

郭富城不老天王神话破灭?游伦敦生图惹讨论 与方媛漫步露初恋甜笑

热搜!华人网友加拿大农场偶遇撒贝宁一家

注意:安省女子因为远程工作,失去OHIP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