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豐盛,死於安樂:面臨死亡的智慧

加拿大都市网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生前活得好,臨終也望安詳離開。

在西方文化,善終服務這個概念就是對彌留者予以適當照顧,令他們有尊嚴地離去,這項服務發展得相當成熟。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蘭修女,她給印度窮困的臨終病人加以照顧就是她其中一項令人嘉許的服務。但在華人社區,善終服務卻因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常被視為禁忌。

頤康士嘉堡芬治中心行政總監Mary Lou Ip說道:「在長者護理院,九成九的院友會在那裡去世。「在頤康的護理院內,多爲華裔長者,主要職員亦以華人為主,處理遺體是職員們不能避免的責任,也是他們要的任務。當然,對在生的院友而言,長期居於隔鄰的院友過世,也存有不大不小的心理影響。

「我們大部份人都怕死,若非到最後一刻,也不想討論死亡。「Mary Lou曰常工作之一,是建立一個完善的善終服務系統:「在華人社會,太早談論死亡也是他們不想的,因為他們相信這或會引來厄運;然而,死亡是不能避免的。所以我們帶出這個議題時就以生活質素出發,引出『死亡質素』的文化。「

「當然,我們的資源有限,「Mary Lou說道。對長者而言,將他們送到醫院急症室面對死亡,是最殘酷不過的事,所以她和她的團隊亦致力於讓他們在最後的居所、有一個他們最熟悉的地方,也就是長者護理院里離開, 這也是整個善終服務的重點。

充滿關懷的善終護理

當長者去世後,隨之而至的工作是如何運送他們遺體離開院舍,継而好好安葬。「他們去世了,但遺體要適當處理;「Mary Lou指出:「我們也要引入對逝者保留尊重、甚至是給逝者尊嚴的文化。「

第一項首要的事項,就是成立一個善終服務諮詢委員會,其中包括長期護理院的職員及家屬,大家會保持定期召開會議,討論並制訂包括有尊嚴地送走遺體的程序。

「當殯儀館工作人員到院舍運走遺體,他們一般會將遺體放入黑色袋中送走。「

「有人於是提出:『不如我們縫製一些被子,把漂亮的被子舖在遺體身上,這樣遺體運出院舍時就不會那麼引人注目了。』大家都覺得是個好主意,於是便請義工縫了五張被子,每一樓層一張,士嘉堡芬治中心剛好樓高五層。「

不過這樣一個美好的想法仍引來職員們反對的聲音。

「雖然蓋上被子,遺體就不會太引人注意,但運出大門後,誰把被子收回來又是一個問題。

有些職員們不願主動去拿被子,因爲被子和遺體有過直接的接觸。「Mary Lou 表示即便是如此小的細節,大家也會來回討論,為了能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也讓職員們能在文化和心理上接受。「最後我們決定在遺體推出院舍門外後,讓殯儀館職員幫忙把被子摺疊起來,放入塑膠袋中,再交還我們的職員,送去洗衣房清洗。「

此外,在長者去世以後,院方會在他們離開院舍的大門旁,貼上一隻蝴蝶,如此數天,以表達生者對逝者的一份緬懷。

籌四百萬善款 成立善終護理院

「安省衞生廳要求全省長者護理院必須設有完善的善終服務計劃,「Mary Lou 進一步指出:「在這裡,我們其中一個工作,就是要改善院友的住院體驗。所以不單是住院期間,能享有高質素的服務,就是他們在生命走到終點時,也能體會到充滿愛的關懷。「

令人值得慶賀的是,頤康正在籌備一個設有十張床位的善終護理院舍(Yee Hong Scarborough Residential Hospice)。新的善終院舍將設在頤康士嘉堡芬治中心內,院內將廿四小時駐有專業醫護人員以及社工,還有各式支援人員,包括不同宗教的輔道人員以及受過訓練的義工,無時無刻為彌留院友提供鎮痛治療及心理輔道等各方面的貼心服務,送他們平安地走上最後一程。

雖然項目得到政府的部分資助,但要成功開展這項非牟利的服務並維持其正常地運作,頤康基金會需在兩年內籌集至少四百萬元的善款。

「人在臨終時,能在家中,有親人、朋友在身旁陪伴,並得到護理人員從旁支持自己和家人,這是一份福氣。「

堅信齊心協力,必能完成使命。希望在頤康大家庭、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有更多癌症晚期病人及其他晚期不治之症院友,在他們生命的最後階段感受到人間溫暖,得到心靈和身體上的慰藉,無痛、無懼、無憾地度過這最後時光。

頤康基金會將與A1中文電台(AM1540 / FM91.9) 於11月2日(星期四)攜手舉辦「無今日的長者,無今日的我們「十二小時全天候電台籌款活動。屆時,除了會分享更多頤康大家庭的感人故事以外,還邀請嘉賓進行現場訪問,介紹頤康的各項服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您的慷慨解囊將幫助頤康繼續提供高質素的服務,請於活動當日致電(多倫多: 416-940-4811/全國熱線: 1-866-933-4664)或親臨頤康基金會捐款。每捐款100元,就將獲得一次機會抽取由Delta航空送出的多倫多往返歐洲/拉丁美洲的經濟艙機票兩張。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