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丰盛,死于安乐:面临死亡的智慧

加拿大都市网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经,生前活得好,临终也望安详离开。

在西方文化,善终服务这个概念就是对弥留者予以适当照顾,令他们有尊严地离去,这项服务发展得相当成熟。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德兰修女,她给印度穷困的临终病人加以照顾就是她其中一项令人嘉许的服务。但在华人社区,善终服务却因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常被视为禁忌。

颐康士嘉堡芬治中心行政总监Mary Lou Ip说道:“在长者护理院,九成九的院友会在那里去世。“在颐康的护理院内,多爲华裔长者,主要职员亦以华人为主,处理遗体是职员们不能避免的责任,也是他们要的任务。当然,对在生的院友而言,长期居于隔邻的院友过世,也存有不大不小的心理影响。

“我们大部份人都怕死,若非到最后一刻,也不想讨论死亡。“Mary Lou曰常工作之一,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善终服务系统:“在华人社会,太早谈论死亡也是他们不想的,因为他们相信这或会引来厄运;然而,死亡是不能避免的。所以我们带出这个议题时就以生活质素出发,引出『死亡质素』的文化。“

“当然,我们的资源有限,“Mary Lou说道。对长者而言,将他们送到医院急症室面对死亡,是最残酷不过的事,所以她和她的团队亦致力于让他们在最后的居所、有一个他们最熟悉的地方,也就是长者护理院里离开, 这也是整个善终服务的重点。

充满关怀的善终护理

当长者去世后,随之而至的工作是如何运送他们遗体离开院舍,継而好好安葬。“他们去世了,但遗体要适当处理;“Mary Lou指出:“我们也要引入对逝者保留尊重、甚至是给逝者尊严的文化。“

第一项首要的事项,就是成立一个善终服务咨询委员会,其中包括长期护理院的职员及家属,大家会保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并制订包括有尊严地送走遗体的程序。

“当殡仪馆工作人员到院舍运走遗体,他们一般会将遗体放入黑色袋中送走。“

“有人于是提出:『不如我们缝制一些被子,把漂亮的被子舖在遗体身上,这样遗体运出院舍时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了。』大家都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便请义工缝了五张被子,每一楼层一张,士嘉堡芬治中心刚好楼高五层。“

不过这样一个美好的想法仍引来职员们反对的声音。

“虽然盖上被子,遗体就不会太引人注意,但运出大门后,谁把被子收回来又是一个问题。

有些职员们不愿主动去拿被子,因爲被子和遗体有过直接的接触。“Mary Lou 表示即便是如此小的细节,大家也会来回讨论,为了能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也让职员们能在文化和心理上接受。“最后我们决定在遗体推出院舍门外后,让殡仪馆职员帮忙把被子折叠起来,放入塑胶袋中,再交还我们的职员,送去洗衣房清洗。“

此外,在长者去世以后,院方会在他们离开院舍的大门旁,贴上一隻蝴蝶,如此数天,以表达生者对逝者的一份缅怀。

筹四百万善款 成立善终护理院

“安省衛生厅要求全省长者护理院必须设有完善的善终服务计划,“Mary Lou 进一步指出:“在这里,我们其中一个工作,就是要改善院友的住院体验。所以不单是住院期间,能享有高质素的服务,就是他们在生命走到终点时,也能体会到充满爱的关怀。“

令人值得庆贺的是,颐康正在筹备一个设有十张床位的善终护理院舍(Yee Hong Scarborough Residential Hospice)。新的善终院舍将设在颐康士嘉堡芬治中心内,院内将廿四小时驻有专业医护人员以及社工,还有各式支援人员,包括不同宗教的辅道人员以及受过训练的义工,无时无刻为弥留院友提供镇痛治疗及心理辅道等各方面的贴心服务,送他们平安地走上最后一程。

虽然项目得到政府的部分资助,但要成功开展这项非牟利的服务并维持其正常地运作,颐康基金会需在两年内筹集至少四百万元的善款。

“人在临终时,能在家中,有亲人、朋友在身旁陪伴,并得到护理人员从旁支持自己和家人,这是一份福气。“

坚信齐心协力,必能完成使命。希望在颐康大家庭、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有更多癌症晚期病人及其他晚期不治之症院友,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人间温暖,得到心灵和身体上的慰藉,无痛、无惧、无憾地度过这最后时光。

颐康基金会将与A1中文电台(AM1540 / FM91.9) 于11月2日(星期四)携手举办“无今日的长者,无今日的我们“十二小时全天候电台筹款活动。届时,除了会分享更多颐康大家庭的感人故事以外,还邀请嘉宾进行现场访问,介绍颐康的各项服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您的慷慨解囊将帮助颐康继续提供高质素的服务,请于活动当日致电(多伦多: 416-940-4811/全国热线: 1-866-933-4664)或亲临颐康基金会捐款。每捐款100元,就将获得一次机会抽取由Delta航空送出的多伦多往返欧洲/拉丁美洲的经济舱机票两张。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