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大學生加國開3D打印公司創業

加拿大都市网

■張京一展示彩色3D打印機,該設備價值約2萬元。張譽攝

■圖2

本報記者張譽

【加拿大都市網】亞省一位華裔大學畢業生,去年將在亞省經營兩年的3D打印生意,搬至溫哥華拓展業務,現主要幫客戶製作真人塑像。他希望未來能與電影公司合作,將3D打印技術運用至電影道具方面。

24歲華裔男生張京一,在中國高中畢業後,在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修讀機械工程專業,已於去年畢業。目前,他在溫市南區經營一間名為Corbel 3D的公司。

他日前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兩年前他就和搭檔在愛民頓(Edmonton)開始做一些3D打印的小生意。去年畢業後,留意到3D打印的新興技術,應在溫市更有發展前途,原因是溫市重視發展科技和電影業,不像亞省較注重傳統能源行業。

張京一指出,3D打印技術可運用到很多方面,包括製作真人塑像。他舉例說,利用96部相機在瞬間拍出高分辨率相片後,傳入電腦塑造三維立體圖像,接着再發送至3D打印機,就可以打印出一個逼真的雕像,而材料主要由類似石膏粉和塑料的物質混合而成。

成本高打印機2萬元

除製作塑像,這種技術在工業方面也很有用處,它可以讓工廠徹底告別車床、鑽頭、衝壓機、制模機等傳統工具,改由更加靈巧的電腦軟件主宰。張京一也坦言,雖然很多人都在談論3D打印,但現階段想讓該技術真正「平民化」非常困難,主要是受限於高成本。例如,製作人像這種相對簡單的打印,所用的3D打印機就價值約2萬元,而市面上所謂的家用3D打印機,價格也要約2,000元,而且這種家用型打印的精度很低。

張京一渴望能與電影公司合作,將3D打印技術運用至電影道具方面。他說,電影《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Skyfall)中被炸毀的英國Aston Martin DB5名車,就是一個以1:3比例打印出的3D模型(圖2)。

他說,傳統電影道具多靠人工搭建,可一旦遇到比較複雜的道具,人工製作須很長時間。若使用3D打印技術,兩、三日就能拿到成品,省時又降低成本。

被譽為發明現代3D打印機的赫爾。網上圖片

以粘合材料 來構造物體

3D打印,又稱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屬於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直接製造幾乎任意形狀三維實體的技術。 3D打印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堆迭累積的方式來構造物體,即「層造形法」。

3D打印與傳統的機械加工技術不同,後者通常採用切削或鑽孔技術(即減材工藝)來實現。3D打印過去多製造模型、工業設計等領域,現正逐漸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特別是一些高價值應用,比如髖關節或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

3D打印機的價錢非常昂貴,因此早前難以普及,不過從二十一世紀以來就極速的增長,其價格也正逐年下降。

長久以來科學家和技術工作者一直有着一個複製技術的設想,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3D打印的概念才算真正開始實現。

1982年,日本名古屋市工業研究所首次公開實現實體模型的印製。但直到2010年代才出現商業的3D打印機。而最常被冠以發明現代3D打印機的人,則是美國名人堂發明家赫爾(Chuck Hull)。

專家:製成品實用性最重要

 西門菲沙大學(SFU)互動藝術與科技系教授埃哈恩(Halil Erhan),星期日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相比美國的3D打印技術,溫哥華尚屬起步階段。使用3D打印的用戶,多為受好奇心驅使的人士或實驗者。

溫哥華仍在起步階段

他又說,3D打印的發展也面臨多項挑戰,包括打印速度,這直接影響一個模型要多久才可被生產出來。同時,打印出來的物品是否具有實用性也是另一個問題。此外,由於該項技術要求把電腦中的虛擬圖像和真實世界相結合,那如何確保最後的打印成品,與初始設計完全符合也是一項挑戰。

對於在電影行業中使用3D打印技術,埃哈恩說這不會令人驚訝,因為這種技術現時已經運用到電影道具中,而且還會一直延續下去,至於未來還會給電影業帶來何種革命性改變,現無從猜測。

他又強調,3D打印技術也可用於遊戲業,如增加遊戲人物逼真度等。

SFU科學工程系教授迪爾(John Dill)則表示,溫市已經是高科技中心,這對3D打印而言,未來10年顯然有很多潛在的商機。至於該技術的今後發展,迪爾說無法預估。

不過他就相信,3D打印未來將會被運用到多個領域。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