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商暗中加價商品縮水 加拿大缺監管

加拿大都市网

本国对大部分消费品都没有订立标准化的“单位定价”方法。美联社

【加拿大都市網】除了物價上漲外,敏感的消費者近期可能也察覺到百物縮水。製造商越來越善用「縮水式漲價」伎倆,讓貨品保持標價不變,但體積或重量減少,以圖在消費者不知不覺間,取得與漲價相同的效果。 

隨着疫後經濟復蘇,製造商在面對成本上漲的同時,也需要維持利潤水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數據顯示,與2020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近34%。製造商實在有難言之隱,由於燃料價格上升和供應鏈受阻,貨運成本一直在飆升。英國一家物流顧問公司的報告指,自去年7月以來,40尺貨櫃的運費在全球翻了4倍多。 

商人通常會把部分新增成本轉嫁消費者身上,美國上月的通漲創下13年來新高,加拿大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按年上升了3.6%,為自2011年以來最大的升幅。 

然而,更改售價並非唯一的常見加價手法。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商管學院市場學系主任摩爾西(Sridhar Moorthy) 向Global News指出,「縮水式通脹」 最常用於包裝消費品中,原因很簡單,消費者較可能注意到的是價格的上漲,而非份量的增減。一項在美國芝加哥進行的消費研究發現,消費者對雪糕價格變化的敏感度是對份量變化的4倍,證明利用削減份量來變相加價,確實湊效。 

摩爾西認為,「縮水式通脹」往往不那麼容易被察覺,雖然,久而久之,消費者總會發覺,一盒玉米片比以前更快就吃光,最終會因應轉變而調整消費行為,但比起對價格調整的即時反應,這顯然慢得多。 

為便利消費者比較價格,一些超市會在貨架價目旁標示出單位定價。例如,一盒兩公升牛奶售$7,就加上每公升售$3.5的標示,但加拿大對大部分消費品都沒有訂立標準化的單位定價方法,魁省是唯一有規管單位定價的省份。 

道明銀行(TD Bank)高級經濟師塔納巴拉辛根(Sri Thanabalasingam)形容,「縮水式通脹」儼如「偷偷地漲價」,但無論消費者是否為意,都顯然會受到它的影響。「家庭的開支有更大部分用於購買食物和雜貨等,這導致實際收入減少,尤其是在薪金上漲得不那麼快的情況下。」但他預期,目前的通脹可能只屬暫時性,隨着經濟重新調整至正常的商業活動水平,影響將會逐漸消退。 

 

V20

(文章來源:星島綜合)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多伦多TTC工会拟罢工 劳资双方谈判僵持!

Tim Hortons 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披萨产品!

什么是最健康的甜椒?红、绿、黄之间的真正区别

男士轻便型防晒连帽衫 闪购仅售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