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年,歐洲那些事兒|專訪歷史作家馬瑞民

加拿大都市网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歷史固然屬於昨天,但歷史關乎今天和明天。

康熙四十年。公元 1701 年。人類跨入新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興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宮殿-凡爾賽宮,他重賞法國學者藝術家,法國服裝美食、珠寶首飾、文學藝術、繪畫建築等軟實力征服世界直到今天,說法語成為時尚。

俄國沙皇彼得一世裝扮成平民,親赴歐洲全面學習西方。他對俄羅斯進行了脫胎換骨式的全方位改造,最終把一個貪戀陸地的中世紀農業國打造成一個近代化的、親海的經濟和軍事強國。

康熙皇帝少年即位,除鰲拜,平三藩,收台灣,抗俄軍,滅噶爾丹。大清王朝發展到極盛,揭開了康雍乾盛世的序幕。

英國國王威廉三世不是大帝,勝似大帝。他領導英國率先進入憲政體系。他
批准了一所學校,培養了喬治.華盛頓和托馬斯.傑斐遜。

為什麼康熙大帝把舊制度發展到極致,卻沒有為新制度奠定基礎。康熙皇帝與歐洲的國王有什麼異同?《康熙四十年:歐洲那些事兒》這本書和其他歷史書有什麼不同?今天都市脈搏請來本書作者為我們分享一下他的作品。

採訪嘉賓:
馬瑞民,河北邯鄲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碩士,《歐洲那些事兒》系列叢書作者。曾任中國本土最大管理諮詢公司高級合伙人,香港上市公司戰略總監,北京市政府特邀建議人,中央財經大學MBA導師。獲中關村科技創新成果獎,北京奧運會先進工作個人。出版圖書七本,發表文章超百篇。
 
馬老師的油管頻道:馬瑞民-歐洲那些事兒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