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消化道疾病 医生教你怎么判断 还送治疗建议

加拿大都市网

SOURCE都市报
百樂潮州鮑魚飯店 - 食玩王與曾智華 - 潮汕美食。 何健勇攝(Pix By : Kennedy Ho) 2016/12/27 副刊

进食时细细咀嚼,避免大口吞噬,有助消化。

原标题:正视3天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胃气胀、消化不良是都市人通病,但这些病征可能反映病人患上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幽门螺旋杆菌等三大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很多时未能得到正视,结果情况愈演愈坏。

节日过后,因消化系统毛病求诊个案大增,很多时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家庭医生说,如能正视生活作息时间及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便不用受苦。

撰文:陈旭英

20余岁的陈先生,受胃痛之苦多年,虽然有求医、检查、服药,但始终未能完全脱离痛楚。

“大学毕业后任职传媒业,经常突发性外出采访,以致食无定时,一日三餐都没有固定时间进食,有时不吃早餐便开工,甚至不吃早午餐,全日第一餐是下午茶。一日只能吃两餐,而且餐与餐之间时间相距甚短,例如4时吃第一餐,7时又吃晚餐。

又有时很夜才能吃晚饭;加上吃饭急促,十几分钟便吃完一餐,随即又开始工作,所以很快捱出胃病来。

“之后开始有突发性胃痛,痛起来像胃扭住般,十分辛苦,胃痛出现时间亦没有规律,长时间不进食会胃痛,但有时吃饱了亦会胃痛;或紧张及压力大时亦会胃痛。而我比较特别,胃痛时不用服胃药,而是饮一杯水,定神下来,胃痛便会渐渐减退,大约20分钟后便完全消退。”陈先生说。

生理结构问题

情况持续了一年,其后陈先生经历一段每天胃痛的苦日子,捱了三星期终于肯求医。医生见他年轻,估计不是胃癌一类的严重问题,但仍建议他照胃镜,并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

幸好检查后显示胃内没有溃疡或胃炎,亦没有幽门螺旋杆菌,相信陈先生是因为压力而导致胃功能失调,治疗方案是改善饮食习惯及减压。


陈先生现时进食定时,胃痛情况略有改善。

另一位经历长期胃痛的是张小姐,才30岁的她任职银行产品销售员,需要经常见客,她求诊当天已经胃痛大半天,但当天晚上仍然要与客人会面,晚饭期间需要饮酒,她明知饮酒会加剧胃痛,但因不能缺席,于是到养和医院门诊见医生,希望能事先处方胃药。

“我有长期胃痛,曾经照过胃镜,知道有胃溃疡,应该是治好了。但这阵子又开始胃痛,今天晚上亦要饮酒,我知道饮酒对胃不好,但实在没法子,医生请你帮帮我,先给我开药吧……”张小姐说。

身为医生遇到上述病人都非常无奈,唯有建议她先服药,去到晚宴场合尽量多进食,减少饮酒,或饮用刺激性较低的酒。

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周咏文医生说,消化系统毛病是都市人常见疾病。常见有以下三个情况:第一,胃酸倒流;第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第三,幽门螺旋杆菌。


周咏文医生说治疗消化道疾病,一定要彻底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

周医生先解说胃酸倒流:“胃酸应该在胃内,食道在正常情况下不应有胃酸。胃酸倒流是胃与食道之间的贲门括约肌松弛,人在平躺时,胃酸就有机会倒流至食道;而食道不像胃部般有黏膜保护,胃酸就会灼伤食道,引致发炎甚至溃伤,及增加患上食道癌机会。”

胃酸倒流十分常见,外国统计有一至两成人有胃酸倒流。“因胃酸倒流求诊的病人,通常会说有火烧心的感觉,感觉喉咙好酸好苦;有些人说经常咳嗽或声沙,经追查后才发现是胃酸倒流,喉咙受胃酸刺激,胃酸侵蚀声带令声带受损而声沙。”周医生说。

当有怀疑胃酸倒流人士求诊时,医生会查问患者有没有火烧心的感觉、是否感觉经常有胃气涌出来等。

胃酸倒流成因,与生活忙碌,太晚进食有关。“很多求诊者经常超时工作,下班后很夜才进食,然后很快便上床睡觉,这时胃部仍然胀满,食物仍未消化,当你躺下时,就像一个平躺的玻璃瓶,里面的胃酸自然容易涌出。”

横膈膜松弛裂孔疝

另一个状况是横膈膜松弛引致裂孔疝,俗称“横膈膜小肠气”,横膈膜括约肌因为年长或肌肉退化而松弛,加上腹部压力大,胃气胀,压力会将这个位置推开形成横膈膜裂孔疝,将胃部与食道之间的括约肌向上推,出现“横膈膜小肠气”,导致胃酸倒流。

周医生指出治疗胃酸倒流最简单方法是改善饮食习惯及减压。“压力会影响胃部的交感神经无法正常操作,建议患者寻找方法减轻压力,并尽量少食多餐,避免太晚进食,睡前2小时不应进食,让食物有时间消化落格;另外亦可以将枕头垫高形成15度角,减少胃酸倒流的机会;同时要减少吸烟或戒烟,及减少进食高脂食物。

亦可以进行重力训练,收紧横膈膜肌肉,改善胃酸倒流。

药物方面可服用抗胃酸及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从而改善胃酸倒流。另外胃动力促进剂,可以令食物较快落格,减少胃胀及胃气机会。如情况严重,药物无法改善,可考虑做手术收紧括约肌。”

压力有关年轻患者多

第二类常见的消化道问题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周医生说,“病人持续胃痛、胃气胀、消化不良等,如服药后没有改善,就需要进行结构性检查,例如内窥镜检查,或做钡餐食道造影检查,确定没有结构问题,排除胃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如病人又有经常饱胀的感觉,进食少少食物已经有饱胀感,这种是胃动力问题,无法有效率地消化食物,清空胃部。”

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是紧张及压力、暴饮暴食、吸烟、过量饮酒。

“消化不良非常普遍,年轻患者较常见,30岁以下人士大约佔6至7成,与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有关。当到了50、60岁年龄群组,这类患者较少,大约只佔1%至2%,原因可能是压力下降或消失。”

四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另一常见引致胃痛原因。周咏文医生说,这细菌可以在酸度极高的胃内生存,引致长期胃炎、胃溃疡、食道癌及淋巴癌等。

“幽门螺旋杆菌十分常见,根据统计大概有4至5成人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日本是7成半人带菌,山东是8成人。大部分有幽门螺旋杆菌人士都没有病征,只有约3%至4%会有病征。”

如发现胃炎或胃痛病人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接受杀菌药物疗程,一般需要服用两种抗生素及强效胃酸抑制剂,共三种药,疗程为一至两星期,如疗程完结后仍有病征,需要多服一个疗程或再进行检测看是否有抗药性。

要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病征轻微者可先考虑抽血或做呼气测试,如病征严重或治疗后有复发,则建议做胃镜检查。

周医生说,由于大部分有幽门螺旋杆菌人士没有病征,故毋须全部有菌的都治疗。但如果有消化不良或有胃炎,及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要治疗。因为此菌有机会引致胃癌,杀死它最大好处是减少胃癌风险。

另外周医生提醒病人应留意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病征,“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大便带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大便是黑色而且呈芝麻糊状。”

在追查病因时,医生会检查病人的临床病征,例如检查腹部是否有任何位置痛楚,会否有痛楚反射到后背:亦会进行“触诊”,特别是长者,因为他们对痛楚的感觉不够敏感。如患者虚弱,面色苍白,就需要验血。

如果检查后都没有发现,医生会建议病人先改善饮食习惯,及处方减胃酸药物、增加胃动力药物等。

如果服药后,情况持续,没有改善,会建议病人做幽门螺旋杆菌测试及照胃镜。


胃镜检查可以清楚了解胃内部情况,及即时抽取组织化验。

如怀疑是食道吞嚥问题,就会用钡餐X光造影检查。

有时亦会要求做超声波扫描。因为胃痛、消化问题有机会是胆石或者胆管问题导致,另外亦有可能是胰脏问题,如有发现就需要再接受进一步检查。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渥太华幸运儿喜中昨晚开出的7000万彩票

罕见折上折!ECCO精选款式低至5.5折+额外6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