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21:23:50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教育

回国求职的海归一抓一大把 没了光环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网上图片 今年8月底从英国研究生毕业回国的张含(化名),在秋招季投了70多份简历后,等来了两个不太满意的offer,和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调剂”——HR问她,是否愿意给地产公司老板的女儿当家庭教师。 “回国前没想到竞争那么激烈,面试时才发现,80%都是海归和研究生。”留学经历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优势,张含开始反思,自己准备得是否足够充分。 而正在法国留学的杨笛(化名)已经在准备找自己的第六份长期实习了。她发现身边留学生选择回国的比例增加,留学身份的“含金量”已不比从前,希望不断“加码”积累经验,为未来回国增加优势。 我国正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教育部数据显示,40年来,共有313.5万名留学人员回国。2017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8万余人,创历史新高,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27万人。 在归国大潮下,海归们头顶的光环逐渐减淡,激烈的竞争带来落差和迷茫,但回国发展依然是不少海外留学生的选择。一些人开始反思留学生“水土不服”、眼高手低等以往被诟病的缺点,努力扩大优势。 秋招:竞争激烈,“海归一抓一大把” 今年7月,赵岳(化名)回国了,在澳大利亚读研两年后,他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约本科已经就业的同学吃饭,为即将到来的秋招做准备。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和自己一起走出校门的同学,已经发生让他“想象不到的变化”,“谈起工作和求职,他们都很有职场人的感觉,也挺成熟的。”甚至已经有同学在短短两年里,升到了小主管职位。相比他们,赵岳觉得自己还是刚出校门的“小毛孩”。 赵岳的父母都是高中教师,母亲教授英语,父亲教授化学。2012年高考前,父母已经有意向送他出国,“当时出国还是很流行的,特别是教师家的孩子,很多高中一毕业就送出去了。”后来赵岳因为身体问题,留在国内读本科。 从大二开始,赵岳正式为留学做准备,考雅思、选学校,甚至母亲还教他做饭。2016年,赵岳前往澳大利亚攻读研究生。当时的他已经感受到“海归越来越多”。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赵岳出国的这一年年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经达到了265.11万人,而当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比2012年增长超过58%。 到达澳大利亚后,赵岳也发现身边有不少留学生都表达了回国想法,“有的已经工作了几年,有的是和我一样刚来的,觉得国内前景更好。” 大量留学生归国带来的激烈竞争,让赵岳感到了焦虑。今年毕业后,赵岳踏上了回国的航班,而9、10月的秋招季也一如他的预料。“相比于海外留学生,用人单位其实更喜欢国内名校研究生,而且面试的时候海归一抓一大把,美国和英国的居多。” 一知名地产公司HR邵策(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在今年的秋招里,有一半求职者的简历都有海外学习经历,“有的是交换生、双学位,有的是研究生留学、本科留学。”海归对于企业而言已经不再稀奇。 在投递了17个简历后,赵岳有3个面试进入了最后一轮,最终拿到了两个offer,在他看来,已经高于“找不到工作”的预期,尽管两个offer都不太让自己和父母满意,“觉得工资比较低,最高给到税前9000,税后就五六千吧。” 如今赵岳已经决定接受其中一家公司,“总不能在家闲置着,有工作才有机会上升。” 研究生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温煦(化名)求职之路顺利得多,他认为这得益于自己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从小就热爱汽车的他,在本科期间就自学德语,研究生成功申请到德国留学,学习汽车工程专业。回国后,凭借着曾经在宝马公司德国慕尼黑总部实习过6个月等经历,温煦在今年的秋招中拿到了4家汽车企业的offer,他最终选择了广州一家知名汽车公司,offer上的年薪介绍为22万元,他觉得很满意。 温煦说,基于对汽车的热爱,他在本科阶段就通过同学介绍、网站论坛等方式,接触了一些在德国学习汽车专业的留学生,“一开始只是想取取经,希望申请到一个好学校。”大三寒假,温煦前往德国旅游,顺便“见网友”,这些“网友”后来给予他不少帮助。 等温煦到慕尼黑工大后,有一些“网友”已经毕业,且在德国的汽车企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温煦在宝马总部的实习,就是源自于一个在宝马工作的“网友”的推荐。“没有推荐想拿到这个实习还是很困难的,而且我去的部门也比较核心。”这件事,让温煦意识到人脉资源的重要。 对于校招,温煦认为海投简历未必是件好事,“会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他的目标很明确,只投了7家自己心仪的汽车公司,并在面试前对应聘企业的文化、未来发展思路等进行了详细了解,有些企业内部有认识的同学或者“熟人的熟人”,面试前温煦都会争取约一次见面,“进一步了解一下,争取在面试时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温煦认为,准备充分,认真对待每一次面试,是自己在今年的秋招中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预期:不纠结工资,“看的是长远发展” 刚回国的张含始终不想“太屈就”。 她觉得在“喜欢的工作和令人满意的薪水”之间,至少要有一个,而自己拿到的两个offer,都不太符合。趁着秋招的尾声,她赶紧又投了一波新的简历。校招加上社招,她已经投了70多份简历。 张含本科毕业于上海一知名高校,又在英国排名TOP5的高校攻读了研究生,此前还有过5份实习经历。这让她对今年的秋招充满期望,“想去一些快消巨头,对工资预期是(年薪)15万元及以上”。 然而在求职时,张含才发现竞争者“80%都是海归和研究生”,“因为海归的求职目标都比较一致,都是一些大公司。很多巨头公司直接在简历关就把我给淘汰掉了,像可口可乐这种。”而小公司则以“你太优秀,我们怕留不住”为由拒绝了她。 11月13日,接近秋招尾声,张含只拿到了1个offer。与此同时,有一家她面试时感觉不错的地产公司HR给她打来了电话,问她是否愿意调剂到一个特殊的岗位——给老板女儿当家庭教师,一份长期且全职的职业,并且可以居住在“老板”家隔壁的别墅。 “我当时就满脑子的问号,但她说她老板只要复旦或交大的研究生,应聘者中只有我一个人符合这个要求。”张含婉拒了这个“调剂”后,被告知她申请的营销管理岗位也“没戏了”。 此后,张含又收到了一个offer,但先后提供offer的两家公司一个地点在外地,一个工资太低,她都不太满意。在反复面试、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张含对工作的预期也开始降低,“之前只看着大公司,现在会开始投一些小公司,还有创业公司,对工资也没那么纠结了,如果是我喜欢的工作,我可以降低我的薪水预期。” 回国两个月后,卢俊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调整好了心态。 1994年出生的他,不仅在美国完成了本科学业,也成立了家庭。在读本科时,卢俊一直在不同酒店实习,积累了近三年的实习经验,还没毕业就拿到了美国一家全球知名品牌酒店的offer。 在工作一年后,他和妻子做出了回国发展的决定。“还是继续从事酒店业,当时计划的是,经理级别以下的都不接受,因为我在美国已经是主管职位了。” 然而现实还是让他有些失望,尽管不少公司都投来了橄榄枝,但职位却不如预期。甚至有一家酒店人事部门直接告诉他:全市我都敢打包票,没有一家酒店可以让你从主管做起。 最终,他在所在城市选择了(美国工作)同集团下的另一家知名品牌酒店,对方承诺他小半年内可以升到经理级别。 而对于工资,卢俊并不抱很高的预期。“回国前了解过。”他说,在国外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常常会忍不住用美国工资乘以人民币汇率,然后和回国后的工资进行对比。而他“很明智的不去转化汇率”,要不然就会有很大落差。他坦言,在美国的工资是如今工资的三倍多。 对收入预期的落差,存在于大多数海归身上。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认为收入高于甚至远高于的预期的海归不足1%,而认为收入低于预期和远低于预期的海归占比80%,2017年该比例为69%。 工作后,因为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卢俊没有固定假期,高峰时期甚至小半个月才放一天假,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理想情况下,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到下午4点。但实际上,他很少能在晚饭前回到家。 工作辛苦,有时又感觉付出的劳动不被尊重,这些并不影响卢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更高端的酒店、服务,开始受到消费者们的追捧。在卢俊看来,市场对高端人才是有需求的,现阶段需要积累的并不是工资,而是工作经验。 “酒店业是一个看重经验的行业。”卢俊认为,求职时,普通企业对求职人员的海外经历并没有太高需求。但在职业后期,上升到一定岗位后,会开始对学历和海外经历进行要求。“我们总监、总经理级别,无一不是有海外经历的。”这让他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海外经历不在求职的前期发挥作用,而是职业的后期。”卢俊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也做了详细分析。“分析清楚后,就不会觉得自己现在很亏,因为看的是长远发展。” 加码:积累优势,拒绝眼高手低 进入研究生课程的最后一个学年,杨笛(化名)已经在准备找自己的第六份长期实习了。 在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下,2012年,杨笛高中毕业后就前往法国就读本科,现在是在欧洲留学的第六年。在国外的时间越长,她对未来一定要回国的想法就越是清晰。 留学的这几年,杨笛发现不仅留学生选择回国的比例在增加,身边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学习中文。“像我们专业需要选修一门外语,学校就只提供两门外语,一门是西班牙语,一门就是中文。”而杨笛身边大多数法国“小伙伴”或其他国家同学,都选择了中文作为选修外语。还有一些欧洲同学和她表达了未来想去亚洲工作的想法。 “国内发展好,工作机会多。”已经成为不少海外留学生们的共识。 但对目前国内海归的求职情况,杨笛心里也很明白。“现在留学生那么多,含金量肯定不如从前。而且专业不是工科就是商科,很雷同,说实话,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一个留过学的人来工作,相比而言,国内毕业的学生可能更接地气,也更适合。” 此外,杨笛也意识到,自己本科阶段就出国留学,在国内找工作几乎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如果我一毕业就立刻回去,是真的没什么求职优势。” 基于这些考量,杨笛决定明年8月毕业后,先在欧洲工作三年左右,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回国找工作。这也是很多留学生为回国求职“加码”的方式之一。 《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海外工作经验分布情况方面,海归群体中有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其中,具有“1-3年以下”海外工作经验的占比23%,与2017年相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而拥有“3-6”年较长海外工作经验者占比11%,较2017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但这个“路径”,不配合十分的努力,也并不一定能成功。为了明年可以顺利在国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杨笛从本科阶段就开始不停的找各种实习。 2016年8月本科毕业后,她也没有马上开始研究生学业,而是选择了“间隔年”,推迟一年入学,而这一年则在上海一家法国企业进行全职实习。此前她已经在该企业的法国本部实习了半年多。 如今还有1年就要毕业,杨笛已经在法国、荷兰、德国、上海积累了5份实习经历,其中有两份都是长达半年的“大实习”。但接受采访时,她又在继续筹备自己毕业前的第六份实习。 在杨笛为自己不停“加码”的同时,远在南半球悉尼大学的黄子澜,正在为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而通宵熬夜。他希望通过一份优秀的毕业论文,引起导师对他的注意,愿意收他做“徒弟”,从而可以继续留在悉尼大学攻读博士。 和其他留学生不太一样的是,黄子澜在留学前已经在国内工作了一年,任职于一家知名电视台。出国留学,是他想为职业加码。 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集聚澳洲,海归的“含金量”早已无人谈起。“如果要说有优势,只能是语言上的优势了。”据他了解,和他同专业的留学生,回国后大部分都前往国企工作,或者考公务员。 随着环境的变化,他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在留学后慢慢发生了转变。“以前想回到传媒行业,但接触到一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后,我发现自己或许更喜欢相对偏向于学术的工作。”现在,能进入高校国际关系研究院,是他最心仪的归宿。但高校研究院对学历的要求,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门槛。 据留学机构启德教育《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高学历已经成为了海归的基本标签,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78.3%。而仅仅是硕士学历,已经不太满足于一些高校或企业的要求。 因此,写一份优秀的论文,获取读博机会,以及拿到可以支撑自己读博的奖学金,是黄子澜当前最大的“功利心”。如果不能申请成功,他的计划也和杨笛差不多,先在澳大利亚找到一份工作,积累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后,再带着“加分”的简历回国发展。 留学期间,黄子澜也时常会关注国内媒体对海归就业报告、海归求职现状的报道,落差、迷茫是文章里常常提及的词汇。在他看来,这些都和心理预期有很大关系,“有的人抱着出国就一定光环加身的想法,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才会出现落差和眼高手低。” 支招:扬长避短,正确评估自身实力 在等待面试结果的过程中,张含开始分析自己这次秋招不太如意的原因。 以往张含会以因实习经历丰富而充满信心,但经历过秋招后,她才发现,由于在本科期间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自己的5份实习脉络并不太清晰。“有媒体、公关、营销,没有专门往一个方向去做,可能给人感觉杂而不精,匹配度不高。” “匹配度”是在招聘中常常被提及的词汇,一地产公司的HR邵策告诉澎湃新闻,增加实习经历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共识,“比较少出现毫无实习经历的简历”。因此,实习经历的含金量和匹配度,成为了HR们在招聘时的重要考量指标。“对于实习经历只有一个月的,我们是排除掉的,一看就是为了应付找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实习经历丰富,却和求职岗位并不太匹配,这在邵策看来,属于“没想好自己想要做什么”。 与此相对应,在大企业实习、与应聘的工作匹配度高、实习时间大于3个月的实习经历,属于“优质经历”,“即使只有一份实习,但含金量高就行。” 准备时间太晚,也让张含比较后悔。虽然她8月底就回国了,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秋招的竞争激烈,“没有用心准备”,在国内“玩了一阵子”才开始投入秋招之中。而在这时,一些准备得比较早的同学,已经拿到了满意的offer。 还有部分海归,因为不了解国内的招聘时间,而错过了最佳招聘机会。AO史密斯海外招聘负责人赵毅告诉澎湃新闻,相比于国内毕业生,海归往往比较缺少求职信息源,“像国内不仅有宣讲会,还可以找导师推荐,师兄师姐内推等。而留学生只能靠自己搜集招聘信息,有的出国比较早,或者忙于毕业论文,还会错过秋招或春招。” 作为海外招聘的负责人,赵毅在招聘时,首先看重的是海归的独立和创新能力。在他看来,留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突然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下,能够快速适应,并且独立生存,是一种很珍贵的能力。“企业希望求职者能够快速适应陌生环境,并且把自己的工作做得优秀。” 但对于出国后并没有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和圈子,而选择和中国留学生“抱团”,继续生活在舒适圈的海归,赵毅表示“不是我们想要的”。 和不少招聘人员的看法类似,赵毅觉得“不接地气”也是海归最大的问题。“海归从国外回来后,会觉得自己带着留学光环,再加上海归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渥,在态度上就会不太一样。”在文化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国内的学生如果做错了什么事,老师会直接指出来‘你是错的’,而在国外,即使你是错的,老师也会在错的里面挑出对的内容,鼓励学生。”赵毅表示,这些差异,会导致一些海归在职场上“不屑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些评价,杨笛也有所耳闻。“现在确实有些海归还会觉得自己回国后很厉害,不太看得起国内学生,但实际在工作上可能还不如国内学生。”杨笛说,自己也曾经听说过海归“难管教”的说法。 针对这些优缺点,赵毅给留学生们的建议是“扬长避短”。“海归需要明白的是,企业要招的是合适的人,而不单单是看高学历。”独立能力、海外眼界、英语水平等都是海归们的优势。而对于劣势,赵毅建议“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高”,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实力和当前的求职大环境,对自己进行正确地评估。 来源:澎湃新闻

私立学校师资参差不齐 华裔国际生遭欺凌比圣迈克学生更可怜

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特约记者杨婉文 多伦多警方周二针对圣迈克中学另外两宗案件展开调查。有华裔私校校长表示,这并非圣迈克中学个别的问题,省府需要加强监管私校,统一处理类似事故的政策。 警方周二证实,调查学生涉嫌性侵犯案件中,发现最新两段涉及恐吓,及用皮带作为武器袭击他人的视频。警方并非透过校方取得视频,认为可能这是一个机会,令部分私校可以效法其他公立教育局,与警方合作制订共同调查类似事故的程序。 曾经在公立学校担任过校长的私校校长区校长,周二接受A1中文电台时事节目《A1出击》访问时表示,相信类似事件会陆续被举报,因为很多时候这未必是个别事件,可能是整间学校积聚下来的文化,变成一小撮学生,欺凌其他较弱小或怕事的学生。 区校长指,无论公立或私立学校都会有类似情况,相信华裔学生就读的不少私校,也会有类似事故。虽然未必会用皮带作为武器去袭击他人,不过,一定会有涉及身体袭击,例如学生遭同学拳打脚踢、围殴,或从心理层面去欺凌同学,令对方有自杀倾向,要视乎校方如何处理。 国际华生或遭欺凌无处可诉 他认为,圣迈克中学处理事件的手法,反映出私校的问题。安省教育厅对私校的要求,与公立学校很不同。教育局监管的公校有统一的既定指引,去处理欺凌事故,若涉及刑事袭击,需要即时报警。但私校不单完全没有类似规定,而且私校校长的质素参差,影响他们处理类似事故的手法。 他解释,私校校长毋须一定受过校长培训,或取得合资格老师的资历。“私立学校总言之,你有脉搏都可以做校长。”但公校对校长的要求就很严谨,一定要读相关课程。由于有些私校校长未必受过训练,遇到类似事件时,未必知道如何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他认为,这个安排不当,有很多华裔国际学生受到欺凌,都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正确途径去告诉他人,他们比圣迈克的学生更凄凉。但他并非说私校不好,但私校的质素很参差,有些只为谋利,有些真的作育英才。区校长认为,安省教育厅对私校也应该有同样要求,每间私校都要效法教育局,按省府定下的守则保障学生安全,对校长及老师的要求也要有一定标准。

圣迈克中学又揭两宗校园霸凌丑闻 视频显示有人拿皮带抽学生

■■圣迈克中学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通社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多伦多警方昨天宣布,根据收到最新的录像资料,再对多伦多天主教私立男校圣迈克中学(St. Michael’s College School),展开另外两宗新的案件调查。 多伦多警队性罪案组负责人西诺波里(Dominic Sinopoli)昨天表示,警方正在仔细查看最新收到的两段录像。其中一段被列为对他人进行威胁;另外一段被警方列为使用武器进行攻击。有报道指,在其中一段录像当中,可以看到有人使用皮带抽打一名男学生。 西诺波里表示,最新两段录像当中的受害人还未确定,至于警方是否会对相关人士提出更多控罪,目前是言之尚早。 他解释说,警方目前是将案件列为刑事罪案调查,但并不能肯定说涉案人犯有刑事罪。他相信案件中没有人受伤。西诺波里亦没有说明警方新收到的录像是何人提交,但表示这些录像并不是来自学校当局。他又澄清说,圣迈克中学校方全力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 据加通社报道,连同早前着手调查的案件,警方目前正在对涉及圣迈克中学的6宗案件展开调查。本周一,警方拘捕了6名该校学生,并对他们提出集体性侵犯等多项控罪。这些控罪与发生于该校更衣室内一名学生被人使用扫帚柄性侵的案件有关。有关该案的录像曾在社交媒体上流传。6名学生年纪均在14至15岁之间,他们在周一出庭获准许保释,等待12月19日再提堂。 校方不知被捕学生涉案 上述6名学生中有5名于周一上午向警方自首,还有一名学生在上学途中被警方拘捕。被问及该名学生为何没有被学校开除时,西诺波里表示,据他了解,学校当时对于该名学生的涉案情况尚未知情。 多伦多市长庄德利周二上午对事件发表评论指,整件事令人悲伤。该学校在其长时间历史上,有许多值得骄傲的传统,但现时所发生的事件无疑令人悲伤,是悲剧性的、难以令人接受的。“我希望在所有的公立学校,所有的私立学校,所有的社区团体,人们都可以利用这一可怕的事件做出反思。” 圣迈克中学于周二宣布,取消该校的年中考试,并取消今年年底之前排定的所有涉及外部团体、团队及公共表演活动。 该中学晚间举行紧急校友会议,三百多人与会。校长里弗斯(Greg Reeves)对校友说:“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 他希望校友能提供精神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或多参加学生的会议。 他还宣布,学校将建立一个网络平台,让校友对潜在校园霸凌问题可先行关注交流。学校并会雇用4名全职保安来巡逻学校。 当局吁私校与警方 制订报告罪案规定 负责调查圣迈克中学性侵案的警官周二表示,私校应该像公校一样,制订向当局报告罪案的相关规定。 多伦多警队性罪案组负责人西诺波里(Dominic Sinopoli)声称,多伦多的所有公教局均与多伦多警方签有协议,明确在发生需要警方介入的事件时,公教局应担负的责任和作出的反应。他说,现在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圣迈克中学等一些私校可与多伦多警方合作,制订出一项联合调查机制。 圣迈克中学校长里弗斯(Greg Reeves)在接到学生遭性侵视频之初,并未向警方报告,而警方通过媒体获悉事件赶到学校时,已是48小时之后。私校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以及是否需要更多政府监管,诸多问题因圣迈克中学事件而引发广泛关注。 省府称私校营运独立于教育厅 安省教育厅长汤普森(Lisa Thompson)的发言人未有回应媒体的评论请求,但省政府网站指出,私校的营运独立于省教育厅,其营运方式类似企业或非牟利机构。他们制订自己的政策和程序,不受监管公教局的很多条款的制约。 据圣迈克中学在网上发布的“儿童保护政策”称,根据《儿童及家庭服务法》(Child and Family Services Act),私校和公校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向儿童保护协会(Children's Aid Society)报告15岁和15岁以下儿童被性侵的事件,“鼓励”校方紧急致电警方。 而多伦多警察服务局与多伦多四个公教局签订的协议是,公校在获悉发生性侵案件后,除报告儿童保护协会外,“必须通知警方”。

保守派人士欲将性别认同踢出性教育大纲 省长福特为何拒绝?

■■福特称不会将性别认同教育,从性教育教学大纲中删除。加通社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尽管保守派人士有不同意见,但省长福特表示,性别认同教育不会从性教育教学大纲中删除。 家长权益倡导者、著名社会保守派人士艾伦(Tanya Granic Allen)上周六在进步保守党的一次周末会议上,提出一项政策建议,称性别认同是一种“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应从福特政府正在修改的性教育教学大纲中删除。 教育厅长称提案无助省政 与会者经过投票,赞成将艾伦的建议提交明年的政策会议上辩论。 福特周一强调,上周六针对艾伦建议的投票结果没有约束力,称他不会继续向前推动该建议。福特办公室在一份简短声明中,进一步跟进福特的上述评论称,省长作为安省进步保守党的党领,将尽一切可能,阻止该建议向前推进。 安省教育厅长汤普森(Lisa Thompson)亦强调,上周末会议上,艾伦提出的政策建议,“与省政府的政策没有丝毫的关系”,并称她的职责是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且有帮助的环境”。 艾伦周一表示,她之所以提出这项政策建议,是因为福特在竞选党领时曾谈到该问题。

【圣迈克事件】警查4宗校园罪行 拘控6学生涉性侵

警方今早就圣迈克中学近日发生事件举行记者会。 警方表发言人Dominic Sinopoli 表示,已于今天拘捕了6名该校学男学生,指控他们涉及集体性侵犯罪名。 6名被捕学生中,5人是自首,1人在今天上学途中被拘捕。 据警方今早称,该学校发生的4宗事件正在接受调查,其中包括两宗涉嫌性侵犯事件和两宗涉嫌袭击事件,当中涉及4名受害人,而今天的遭逮捕和指控的学生是涉及一宗涉嫌性侵犯。 警方称,上述事件都涉及校园“玩新人”的问题。 学校发表声明称被捕6名学生在早前已被校方开除,学校支持警方的拘控行动。 校方早前已开除了8名学生,并有一名学生遭停学处分,因为至少有两宗暴力事件涉嫌发生在校园内。 警方称,其中一宗事件涉及足球队的一群学生,在更衣室内以扫把柄性侵一名被按在地上的学生。 该校校长Greg Reeves本来与警方一起出席记者会,后来知悉学校收到炸弹恐吓报告,因忙于处理相关事宜,最终缺席早上的联合记者会。 校长Greg Reeves早前称,所谓的性侵犯视频很“恐怖”,并表示他没有立即向警方报案,因为所谓的受害者还没有告诉他的家人这件事。 警方表发言人Sinopoli还表示,涉及社交媒体的调查亦在进行中,但调查会很复杂。 警官Sinopoli表示,有理由相信有更多的事件曾发生过,亦相信会有更多的视频存在坊间。 (图片:tps / CP24) (苏学林编译)      

全球最悠久“罗德奖学金”名单公布 女性21人 4人为华裔

■■14岁时从伊朗移民美国,之后住在纽约市的阿祈尔,获罗德奖学金,将往英国牛津大学免费深造。 美联社 星岛日报讯 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18日公布32名获奖学生名单,当中21人为女性,比例历来最高,另外也有近半属新移民或第一代公民,其中4人为华裔女生,全部可于明年9月往英国牛津大学免费深造。 美联社报道,4名成为“罗德学人”的华裔女生,分别是珍妮弗.黄(Jennifer Huang,音译,下同)、基斯天娜.姚(Kristiana L. Yao)、克莱儿.王(Claire R. Wang)、麦迪逊.董(Madison L. Tung)。 珍妮弗.黄去年在印第安纳大学毕业,主修数学和社会及文化研究,曾经在一份杰出科学期刊登出论文,也曾在校内赢得小说奖项,她计划在牛津攻读互联网社会科学理学硕士课程。 基斯天娜.姚今年在迈阿密大学考取了双学位,包括公共卫生理学士及工商管理学士,较早前在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以及医疗照顾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实习,她计划在牛津钻研比较社会政策。 克莱儿.王是杜克大学毕业年级学生,主修环境科学和政策,也是校内组织“杜克气候联盟”主席,为校园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政策提供意见,她计划在牛津攻读环境变化学管理,以及全球治理和外交的硕士课程。  麦迪逊.董来自加州,就读于空军学院。 另外韩裔的朴善圭(Jin Kyu Park)同样得奖,他7岁随父母来美,是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童年入境暂缓遣返计划”(DACA)受惠者,也是DACA首名“罗德学人”。现年22岁的朴善圭曾在哈佛大学修读分子与细胞生物学,2014年成立非牟利组织协助无证学生申请入学,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移民融入社会。 今届“罗德奖学金”共有880人申请,信托基金以申请人的思维能力、性格、领导才能和责任感遴选,每名学生可谓各擅胜场,其中在普林斯顿大学主修比较文学的霍夫梅耶(John Hoffmeyer),以及在空军学院主修电脑科学的勃拉姆斯(James W. Brahm),更加选择以中国语文及文化作为副修科。 罗德奖学金根据英国商人罗德(Cecil Rhodes)的遗愿于1902年创立,供全球学生申请,获奖者可以在牛津免费深造至少两年,不少国家领导人和杰出学者都曾获此奖学金,例如前总统克林顿、澳洲前总理霍克,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彭斯(Michael Spence)等。

这所中学禁止穿加拿大鹅!原来是因为这个…

加拿大都市网原创作品 作者:小星 这两天,加拿大鹅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各大西人媒体纷纷报道 不过这次不是因为股票大涨,遭动保人士抗议,抵制代购或者价格太贵了 而是因为一所中学颁布了最新规定:学生在校不得穿加拿大鹅的衣服! CNN👇           Global News👇 Washington Times👇 没错,颁布这项规定的学校是位于英国西北部Birkenhead的中学The Woodchurch High School。 学校在发给学生家长的信中表示,为了保护相对贫困的学生,该学校的学生不得穿加拿大鹅、Moncler和Pyrenex大衣上学。 除了加拿大鹅,另外两个被禁的品牌也是以“贵”著称, Moncler的羽绒服动辄上两千加币,Pyrenex也要一千多。    学校写给家长的信中敦促人们注意,现在很多学生向父母施加压力够买昂贵的衣服,即使父母负担不起。这些衣服导致我们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多不平等,校长Rebekah Philips表示,“有人因此歧视甚至侮辱那些不太富裕、经济困难的学生和父母。 学生家庭的经济背景,不应该被写在脸上。 校长说曾从学生那听到,有些家长听说这些衣服的价格以后震惊的表示“天哪,这是我们一个月的房租!” “我们致力于在学校打造一个无贫困差异的环境,所以在与各方商议之后做出了这个决定”,校长表示。 这所学校学生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这一举动表示赞同。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差异对这个学校来说很重要,因为46%的学生都来自低收入家庭。 大约两年前,学校就制定了一项规定,学生必须携带相同的背包,同时也减少了在校可以不穿统一制服的时间,因为学校发现学生对穿着越来越挑剔。 最近他一直想要这样的衣服作为圣诞礼物,现在好了,他说学校不让穿了,我也不用买了” Woodchurch也不是第一个打造无贫困差异校园的学校,今年五月,英国另一所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昂贵的铅笔盒。 英国一所慈善机构表示,这些小的改变都会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学校的日子更好过一点。  11-16岁的青少年对于诱惑还不具有十足的抵御能力,而且很喜欢相互模仿、跟风。在校园里培养起炫富、攀比的风气,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这个意义上,该学校的这一举动还是很有意义的。 但对于这一决定,网上批判的声音也不少。 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家Jillian Roberts表示,尽管学校有权利做这一改变,但她并不认同。“我不能想象竟然学校会规定学生穿什么不穿什么,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由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当然除了有明显种族歧视、不恰当内容的衣服除外。”   Roberts还表示,与其禁止学生穿名牌,还不如用更有意义的方法来克服贫富差距。比如学校可以坦诚地告诉学生贫富差距的存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捐衣服、玩具等等。  Reddit论坛上也有一些人在讨论这个事情,很多反对的意见 “不管父母是有钱还是没钱,如果他们给孩子买了一件衣服,却被告知太贵了不能穿,简直是荒唐。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那下一步是什么,不能开宝马奔驰送孩子上学了?” “这会引起更多的厌恶和仇恨” “这更像是不让穷孩子知道哪些同学家里有钱” 美国南极科考队成员在南极观测上上穿着加拿大鹅的外套 你觉得学校该不该为了保护家庭贫困的孩子禁止穿昂贵的衣服、用昂贵的文具?

Psychological first aid应付心理创伤

美国频频发生集体枪击事件,其中一宗发生在Pittsburgh(匹兹堡)一间犹太教堂。当时教堂内正举行婴儿命名仪式,一名中年白人男枪手突然闯入并高喊“所有犹太人都要死”,然后开枪,造成十多人死伤。 在场的人的心理自然受到很大冲击,但社区中的其他人,特别是犹太人社群,就算没有目睹血腥场面,心理、情绪一样受到影响。 CNN报道: Dismay, horror and disbelief were feelings shared by many in the aftermath(后果) of the mass shooting at a synagogue(犹太教堂) in Pittsburgh that left...

我那月薪7000元的同事:办1万美容卡、打车1500、每月租房5300……她就是这么让生活失控的

作者:杨小米 有一天,在公司,同事天一接到了一个电话,说着都有点着急了,听下来和钱有关。我就多问了几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她一个朋友找她借钱还信用卡,这个小女孩,工作2年,在一个二线城市,一个月工资6000+,赚得也不算少,但信用卡加借呗欠款3万多。 她一边自己也着急,找天一借钱,希望尽快还上欠款,一方面又聊天想买Go-pro拍照摄影。天一劝她:“你赶快先赚钱吧,这个设备就不要买了。” 恰好,一个客户来公司,我们聊完工作,闲聊起这件事情,她说这样的事情,在年轻人中非常普遍的。 然后,她和我讲了身边的一个例子,一个同事,月薪7000元,办了1万的美容卡、每月打车1500元、租房5300元,毕业1年多,信用卡都欠了10万左右了,家里还要时不时贴补。 我第一反应:“这个人家里是不是很有钱?” 客户说:“哪有,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父母都退休了,又找了一份工作。”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是很不认可的,这会让生活失控。就像客户的这个同事,现在工作上就很焦虑,每个月都想着如何还钱,还幻想找一个有钱的男朋友就好了,已经这样“奢侈”了,又养成了这种花钱的习惯,很难改掉。 刚工作时,我们每个人的起薪都不太高,需要经过一个吃苦奋斗的过程,这样内心也踏实。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根据所处的阶段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呢?    01  毕业2年,她从1200元隔断间 到3600元主卧,再到loft…… 我一直非常欣赏天一的踏实,我们俩已经认识4年了,她大三、大四就跟着我实习。 2015年,大四下半学期,天一去新东方昌平校区实习,北京的6环了,实习工资税后3200元,天一住在附近的村子里,房租很便宜,一个月500元,每天坐公交20分钟到公司,这些钱完全够用了。 工作3个月后,我和天一说:“真正的北京不在这里,你应该去市区,找一家互联网公司。” 后来,她去了插坐学院,起薪是5000元,第一个月就拿了1000元的奖金,总共6000元。为了上班方便,她在公司3-4站的地方,租了一个隔断,没有窗户,隔音效果也不好,进门就要开灯,我去过一次,特别闷。 天一还安慰我:“没关系,我就来睡觉。”这个房子住了3个多月,稳定下来后,天一就换了一个条件稍微好的房子。 刚开始工作,天一也不舍得在公司周边吃饭,太贵了,早饭就吃2个包子或煎饼,午饭挑便宜的外卖吃,不买衣服和贵的化妆品,就是拼命工作。 她很快就在工作上获得了机会,升值加薪,工作1年4个月时候的时候,年薪20万+了。为了工作更方便,她租在公司附近,步行上班5分钟。 这两年,我经常去北京出差,只要我在北京,她就会来酒店找我,每次,她都拉着我请教各种工作问题,从没有听她抱怨过生活。 这2年,她取得了成绩,也很累,觉得透支了自己,辞职想要出去旅行,但是她不是盲目的,她已经攒了10万块钱。结果,玩了半个月,闲不住了,我邀请她来上海,又投入新的工作,住在了loft里。 我问她刚毕业生活条件那么差,觉得苦吗?天一觉得这些都是暂时的,刚毕业就是应该好好奋斗。她甚至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竟然租到一个这么便宜的房子。 天一不是个例,每一个刚毕业大学生,基本上都要经历这么一个奋斗过程,工作越来越好,住的房子也越来越好,最后,买了房,有了自己的事业。 科学研究也证明了,想要在未来生活幸福,你就要推迟享乐,进行长远的打算。 可是这么正常的一件事情,有很多人,总是抱怨生活的苦,工作不好好做,却通过“饮鸩止渴”的方式享受着本不属于她的生活。 大学刚毕业,住1200元的隔断是没有问题的,但毕业3年,你工作没有起色,还是住这样的地方,是真的值得反思的。   02  你每个月有稳定的现金流吗? 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每个月都有稳定的现金流,要不然发不出工资、交不上房租,公司就运营不下去了。现金流枯竭,对一个企业是致命的。 对于个人、家庭都是如此,必须要有稳定的现金流,让生活良性发展下去。 弟弟蛋蛋,每个月发了工资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往还房贷和车贷的账户里打款,再有一个账号存一部分钱,剩下的才用于个人消费。 大家看他是不是规划得很好,那是2年痛苦的教训买的经验。 在他之前的事业顶峰,他欠了5万信用卡,谈恋爱,给女孩子买自行车都买1万多的,非常作。如果按照他的收入水平,欠5万也不算什么。 可后来,他们行业改革,他换工作2次都不太顺利,信用卡还了很长时间才全部还清,很痛苦。 这段经历,让他印象深刻,现在像变了一个人,对生活规划得很好,非常踏实。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现金流规划生活, 除了买房这样的事情, 我不赞同超前消费,那会让自己的生活失控。 每当我们听到蛋蛋这样的经历,应该引以为戒,不要让自己也如此。万一这样了,苦一段时间,赶快解决。蛋蛋属于自制力比较强的人,我还听说一些人就废掉了。 钱,你永远要用的比赚得少。    03  有些苦必须自己吃, 有些安全感必须自己给。 你有过靠个人奋斗让生活变得更好的经历吗? 有句玩笑话: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那么,真有这样的好事,你就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在上海,我认识几个拆迁的人,有一个人,分了6套房子,输掉了3套,还有1200万现金,及时醒悟上岸了,听他说他们那里拆迁的人已经因为欠债自杀3个人了。 他们有了一辈子可能花不完的钱,但有钱后生活失控了,因为没有掌控这些钱的能力。 对于我们个人也是,学会规划和自制是掌握人生幸福感的钥匙,做不到的人,一生都在患得患失中徘徊。 为什么天一走得这么顺利? 93年出生的人活得那么通透,因为她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她掌握了靠自己奋斗,取得成功的密码,她有安全感,不害怕变动,不害怕失去。 为什么我和刘先生对自己的生活也规划得很好? 我们也是在职场,靠自己打拼,一步步走到现在,一起买了房子,甚至我们经历过亲人的生病、离去。这些经历没有打垮我们,而是让我们成长。 钱,幸运的话,父母可以给你,可能力,真的需要靠自己做事情来锻炼。 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坐地铁上下班挺好,很准时。 当你处在还在打拼的人生阶段,不用羡慕那些用昂贵化妆品、出入高档场所的人,因为内心不充实,用多么贵的化妆品,依然不会变美。 永远只过自己够得着的生活,超出自己能力的生活,哪怕通过借钱过上了,钱还需要你自己还,这可能意味着更长时间、压力焦虑失控的生活。 朋友,别图一时的爽快,而去过失控的人生。  

上700小时西班牙语课仍不合格 14中国留学生被勒令离境

14名中国留学生因语言问题被西班牙政府勒令离境。资料图片 中国学生一向以成绩上佳与态度勤奋见称,但日前竟传出有14名中国留学生因语言问题被西班牙政府勒令离境。西班牙政府称中国学生即使接受了700小时的西班牙语培训,语言能力仍不足以在大学内以西语学习,而且班上同学亦因语言不通而不愿和他们分组作业,故政府下令他们要在15日内离境。 巴利亚多利德大学。网上图片 据报道,这14名中国留学生透过在帕伦西亚(Palencia)的“学习、旅游和体育基金会”入读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通过该组织提供的7百小时西班牙语课后,校方将提供就学名额。然而西班牙政府最终仍因语言问题,坚决要求他们离开。 网上图片 校方表示中国留学生相当勤奋,也有学生考试成绩不错,惟须允许他们在考试时用字典。若学生语言水平不足,校方亦无法改变政府坚定的态度。 网上图片 来源:巴士的报

亚裔起诉哈佛案揭招生秘密 这4种方法易获青睐录取率高

■■示威者上月在波士顿的法院大楼前抗议,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申请人。相关诉讼在该法院审理。 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 陆祝明编译 法庭对哈佛大学涉嫌在招生中歧视亚裔诉讼的审理上周结束,哈佛坚决否认指控,不过通过法庭证词和内部文件,却让外界得以一窥哈佛严格保密的招生程序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原来有4种方法可以让申请人更易获得校方的青睐。 据《纽约时报》报道,第一种方法是,哈佛对4种申请人会优先考虑,即运动员、哈佛毕业生的子女、在系主任兴趣名单上的申请人(通常是大捐款人和杰出人物的子女,多数是白人)以及教职员工的子女。这4类学生只约占全部申请人的5%,但却占被录取学生的30%,他们被录取的比率高达45%,而其他申请人被录取的比率仅为4.5%到5%。每年约4万名学生申请哈佛,却只有约1600人能被录取。 哈佛的证人称,优先考虑哈佛毕业生的子女很重要,因为这将鼓励毕业生为学校出钱出力、贡献专业技能。 哈佛每年会部分根据PSAT(SAT预考)成绩,向数千名学生发出邀请函请他们申请该校,接受邀请申请哈佛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比其他申请人高出一倍。这被视为敲开哈佛大门的又一方法。 对于20个相对较少学生申请哈佛的农村州,哈佛在发出邀请函时,会为白人学生降低PSAT的考试成绩要求。2013年,这些州的白人学生PSAT成绩达到1310分就可获得哈佛邀请函,而其他州的白人和亚裔女生PSAT分数需要达到1350分,白人和亚裔男生需要达到1380分。非裔、西语裔和土著居民以及其他少数族裔学生,无论居于哪个州,PSAT成绩只要达到1100分就可以获邀申请。 哈佛还要求招生人员注意那些在个人特质方面具有超乎寻常吸引力的申请人,包括“充满活力和热情、热衷慈善、成熟、品格优秀”,法庭文件和证词显示,性格外向的学生似乎获益最多,所以这也是申请人增加胜算的一种方法。不过在法院上月开庭审理前数日,哈佛在发出的新指引中提醒招生人员,不要将性格上的优点总是等同于性格外向,对于“具有特别思考力、洞察力和(或)奉献精神”的申请人,也应该在个人性格上给予高分。 哈佛在庭审中并未否认亚裔申请人平均而言在个人性格上的分数低于其他族裔,但辩称这不是歧视,部分原因是由于申请人的高中教师或辅导员提供的支持较弱。 发给哈佛招生人员的指引等法庭文件还多次显示,贫穷学生和弱势学生获得明显的优先考虑,对自己如何战胜困难的动人个人陈述,也会让申请人脱颖而出,所以这也是让自己出类拔萃的一个方法。

Simplicity和predictability令人堕陷阱

“网上廉价情骗”案,18名女士报案,指网上认识一名男子,见面后他讹称生日要求收礼物,各女士怕尴尬送上数百至数千元贺礼,共值逾9万元,警方在马鞍山拘捕怀疑涉案健身教练。 5名市民报案,指应征网上招聘广告时被骗款项逾12万元。另外,年轻内地女子堕电话骗案陷阱,被一名来电的陌生男子骗去8万多元。 这些都是最近接连发生的骗案其中几宗,很多这类案件都是利用手提电话或互联网行骗,看来是资讯科技发达的黑暗面。受骗亦与年龄、背景或教育程度无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用来形容骗案就最合适,最聪明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读书多明显不是防骗的保证。 长骗长有 Fraud是名词,解wrongful or criminal deception intended to result in financial or personal gain,行骗的罪行、诈骗;例如︰The man was sent to prison for fraud.(那男子因行骗罪被判坐监。) Fraud也解a person or thing intended to...

安省新教师要考数学 在职教师相关津贴也将被取消

■■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担心,省府会停止资助现有在职教师获得数学附加资格。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安省政府日前宣布,所有科目的新教师在获得教学许可之前,都要通过数学能力测试,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担心,省府会停止资助现有的在职教师获得数学的附加资格(additional qualifications)。 据加通社消息,本月较早时,安省教师工会发出一则新闻稿,称前自由党政府为帮助在职教师获得额外的数学资格,而设立的津贴“即将结束”。工会主席Diane Dewing指出,工会已经收到政府最后一笔用于该项目的预计津贴。省教育厅表示,尚未就该津贴作出拨款决定,但最近宣布了一项计划,即有志成为教师的应聘者,无论将担任哪种科目的教师,都要参加数学考试。此举旨在解决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问题。 Dewing表示,如果保守党政府未能续签津贴,将是一个错误。因为那样会把一个对现有教师来说有效的项目取消,代之以一个低效、不会触及课堂上已任教多年的教师的计划。虽然后者不用花钱,可以安抚一些不了解课堂如何运作的人,而另一个是价格昂贵却是对现在课堂的直接投资。教育厅发言人Heather Irwin表示,省府正在“花费必要的时间审查所有项目”,因为要逐项费用审查。 公立小学数学成绩5年来一直下降 负责管理本省标准化评估的教育质量和问责办公室(EQAO),今年夏天称公立小学的数学考试成绩,在过去5年一直下降。Dewing质疑EQAO测试是否衡量数学表现的最有效方式,他声称,安省数学成绩在各种国际评估都是表现更好。其中一项研究,泛加拿大评估计划报告,确实把安省数学成绩列为全国第二高。然而,该报告还发现,该成绩6年来一直停滞不前,而其他所有受访省份的得分都有所改善。 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副教授Mary Reid声称,取消津贴会剥夺教师继续学习数学的资源,令人失望。她还说,总是建议毕业生考虑获得额外的资格,尤其是数学。她说,这些课程比参加一个考试更有效,因为课程允许更多实质性的学习。

Perspective就是你的reality

Perspective是透视法,这是绘画技术上的意思。但perspective也解a particular attitude towards or way of regarding something,对某事物的态度;a point of view,观点。 To see things from a moral perspective解从道德的角度看待事物。 Perspective也解tru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林黄彩珍奖21年来首次接受全国华裔学生申请 今年7人获奖

■■(左起)林黄彩珍基金会主席陈林瑞玲,与出席颁奖礼的得奖者徐俊凯、贺子鸣、何英及陈美莎合照。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 7位成绩卓越的华裔中学生,获得一年一度林黄彩珍奖(Jean Lumb Awards)。今年已是该奖项成立的第21年,历来已有9大会昨日在烈治文山乡村俱乐部举行颁奖礼,林黄彩珍的大女儿及林黄彩珍基金会(Jean Lumb Foundation)主席陈林瑞玲表示,今届的奖项伸展至接受全国华裔学生申请,使更多优秀年轻人得到鼓励。 “我的母亲一定会对他们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她重视教育。由于今届有破纪录申请人数,竞争激烈,评审小组也面对极大的挑战,才能选出获奖者。” 林黄彩珍基金会每年都会颁发奖项,目的不但在表扬有卓越成就的华裔青少年,鼓励他们百尺竿头,不断精进,同时亦为纪念早期华裔加人的拓展历程。林黄彩珍一生不倦不休地服务多伦多华人社区,为加国华人公益发声,她亦是第一位华人妇女获颁加拿大国家勋章。 今年新增环保奖类别 过去21年,已有90名学生获奖,当中有已成为律师、医生、工程师、企业家、平面设计师、教育家、会计师和牙医等。获奖者除在本土发展外,部分更远赴北部努纳伏特区(Nunavut)及世界各地如美国、中国和新加坡等地工作。 今年,该基金会首次接受全国华裔学生报名。除安省外,报名者包括来自温哥华以至新斯高沙省,人数之踊跃刷新了报名纪录。本届林黄彩珍奖的华裔学生,在学术、艺术、社区服务、运动、创新和美善人生方面表现优异。为了提高大家对环境的关爱,今年也新增了环保奖。 7名获奖的华裔中学生,有4位出席了昨日的颁奖礼,另外3位因身在外地未能亲身赴会。7名得奖者包括艺术奖得主汪淑惠(Sophia Wang)、社区服务奖得主徐俊凯(Leo Jun Kai Xu)、学术奖得主贺子鸣(Bruce Ziming He)、运动奖得主何英(Francesca Ying Ho)、科学创意奖得主陈美莎(Meisa Chen)、美善人生奖得主周卓思(Selina Chow)及环保奖得主王莉桫(Lisa Wang)。 如欲了解更多有关基金会的资料,可以浏览该会网站jeanlumbfoundation.ca 。 得奖中学生各领域表现佳 今年7位获得林黄彩珍奖的华裔中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表现︰ Chung-Kotcheff家族艺术奖得主汪淑惠,毕业于Bill Crothers中学。她是加拿大国家体操队前成员,曾代表参加2014、15及1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她在唸第10班时制作了短片,使她爱上电影制作。今年,其作品《Authentic》被选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放映,并获得旺市电影节最佳学生短片,同时也获得约克区教育局之校际艺术组最佳影视奖。她现正筹备制作一部前卫的影片,讲述有关人工智能。汪淑惠现就读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电视系。 Lu Family纪念Dorothy Lu社区服务奖得主徐俊凯,毕业于Bayview中学。他是万锦市市长青年委员会的活跃成员,他发起组织智囊团,举办青年周年会议,吸引100位青年发言讨论有关种族主义和社区的参与。徐俊凯曾主持由加拿大中学生联合会举办有关学生权利法案论坛。他也是皇家骑警青年咨询委员会成员。他的贡献使他荣获总督颁发义工奖章。徐俊凯现就读于西安大略大学工商管理及社会科学系。 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学术奖得主贺子鸣,毕业于Marc Garneau C.I.。他修读该校的尖子课程TOPS,此为培训未来科学人才而设的课程。他曾获得Maximus Curiosis奖,以表扬他在运用程式的卓越表现。他过去更在数学、电脑及化学比赛中名列前茅。在参与SHAD为食物赒济库设计改善其捐款程式时,他更被挑选参加John...

孩子专注力差怎么办?快试试这四招

(图片:视觉中国) 你家孩子有没有出现轻易打断别人谈话;分心,散漫,轻易响应别人;无法按照要求控制自己行为的表现呢? 这都是专注力不好惹的祸,专注力低的孩子长大后通常容易出现学习成绩差,上课难以集中,对授课内容一知半解,写作业拖沓。易走神、发呆、被无关事情吸引,导致做事费时、效率低下,失去自信心的情况,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专注力程度随着年龄而变化,但是提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的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给家长们列举四招帮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亲子玩具能帮助 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做事对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是很重要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玩具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容易被玩具吸引,比如,孩子和家长一起玩摆造型游戏的时候,如果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摆出很多不同的形状,孩子看了会觉得非常的有趣,自然的就会专注起来的。 二、益智图书好处多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通过玩游戏专注力没有提升,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针对性的方法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每天让孩子保持30分钟的大声阅读。在读书过程中,要求孩子读出大声,不读错,不读断,这会让他的精神高度紧张,从而提升注意力。或是,给孩子买一些训练思维的书。要求孩子在做这些训练时,严格按照时间。 三、学习环境需营造 家长们注意到了吗?孩子学习文具功能太多了,宝贝在学习或画画的时候很容易把桌子文具当玩具去玩了,所以为孩子创设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宝宝专注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的文具,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书桌和文具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 四、听觉专注力训练很重要 家长可以买一些有声读物来锻炼孩子的听觉专注力,孩子听完一个故事家长就可以问一个相关问题,让孩子回答,这样孩子听故事的时候就会非常专注,因为是带着要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的。训练的次数多了孩子的专注力也会提高了。 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忙里偷闲是impossible feat?

每个人每天都在跟时间竞赛,时间表排得密密的,找一分钟松弛都难。为什么会这样?社会风气是主要的因素。 Armament race解军备竞赛,你有一个核弹,我要两个,敌国见你有两个就会把nuclear arsenal(核武)加大,如此争逐,结果大家的武器就愈来愈多,同被庞大的军费压得透不过气,两败俱伤。 国与国之间如是,人与人的心态也是一样,你的孩子上一个补习班,我的孩子不比你多上两个,考名校怎够竞争力?在工作间,你做10小时,我不做够11小时怎能争取升职?结果如军备竞赛,大家每天所有时间都在办公室度过。 无意义竞争 很多人都可能觉得被这样的社会氛围压得透不过气,朋友见面也经常互吐苦水,说工作怎样辛苦。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所谓的"rat race"。 Rat race直译是“老鼠竞跑”,即指︰a way of life in which people are caught up in a fiercely competitive struggle for wealth or power,是为名为利,被困于营营役役、你争我夺的生活方式。 The...

哈佛招生办主任:推荐信不给力导致亚裔申请人评分低

哈佛大学。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邓燕文编译 哈佛大学被控招生歧视亚裔案的审理16日进入第二天。哈佛招生办主任作证时表示,教师及辅导员较弱的推荐信,是亚裔申请人作为一个族群在大学录取程序中个人评分比白人分数低的原因之一,而个人评分正是这宗歧视诉讼的重点。控方指哈佛歧视亚裔申请人,给他们的个人评分打低分,导致不少成绩优异的亚裔被拒哈佛大门之外。 《华尔街日报》报道,哈佛招生办主任费兹西蒙斯(William Fitzsimmons)当天在法庭作证时发表上述言论。这个个人评分做法一直是此案原告强调的重点。将哈佛告上法庭的“学生为公平录取”(SFFA)指称,哈佛的招生程序蓄意歧视亚裔申请人,虽然哈佛自己的数据显示,亚裔申请人作为一个族群,在学习成绩及课外活动方面的分数比白人申请人高,但在个人评分方面却较低。诉讼迫使哈佛解释个人评分的种族差距问题。但哈佛坚称,他们在个人评分时并没有考虑种族。 费兹西蒙斯自1986年以来一直担任哈佛的招生办主任。他在法庭上表示,亚裔申请人的个人评分较低,并非是因为他们的个人品质吸引力不如白人。他说,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师及辅导员给白人申请人的推荐信较强有力。 但他说,他不知道亚裔申请人的推荐信是否比非裔或西语裔申请人的弱。诉讼的原告称,亚裔申请人的个人评分低于任何族群。哈佛在15日开庭陈词时出示的图表显示,教师的推荐信及校友谈话的评分在录取决定中所起的作用大于族裔。 据哈佛说,个人评分以教师的推荐信、校友的面谈及学生写的短文为根据,以此考虑申请人能否对学校社区做贡献。哈佛的录取程序要求招生人员寻找显示与众不同的激情、仁慈、成熟或坚强个性的申请人。哈佛一直强调,每一位申请人均获得独立审查,涉及种族或族裔的模式并非是任何较广泛歧视行为的结果。 教育部人权办公室199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指出哈佛在对白人及亚裔申请人的个人评分上存在差距,但并不构成歧视,不过也警告说,哈佛招生人员的评论中有反应出刻板的种族模式。报告指,哈佛招生工作人员对学生申请人的评估“相当经常”称亚裔申请人害羞、热衷科学及数学、刻苦。 但哈佛的律师辩称,这个几十年前的评论只反应一小部分招生评估。费兹西蒙斯16日作证时表示, “我们厌恶刻板模式的评论。那不是我们现在程序的其中一部分。”费兹西蒙斯说,每个招生人员一直警惕,要确保种族及族裔是以适当的方式使用。但原告指称,在获得哈佛录取的约半数非裔及1/3西语裔学生中,族裔是决定性因素。他们指出,哈佛自己的报告显示,如果不考虑族裔,获得录取的非裔将从14%降低至6%,西语裔则从14%降低至9%,费兹西蒙斯承认,族裔在那些申请人是否获得录取时会有不同结果,但哈佛从来没有在录取程序中不考虑其他因素而单独使用族裔这一因素。

哈佛歧视亚裔案开审 庭内针锋相对 庭外示威气氛紧张

■波士顿科普利广场14日聚集大批示威者,他们抗议哈佛招生歧视亚裔。彭博社 星岛日报 邓燕文编译 指哈佛大学招生歧视亚裔美国人的诉讼15日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庭开庭审理。由于裁决结果将对美国精英大学的招生程序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众多莘莘学子入读大学的前景,这宗诉讼受到广泛关注。 综合美联社及《华盛顿邮报》报道,审讯开始时,诉讼的控辩双方各自进行了为时一小时的开庭陈词,陈述他们的观点及理据。 代表亚裔学生申请人的非牟利组织“学生为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缩写为SFFA)的代表律师摩尔塔拉(Adam K. Mortara)多次提出数据,称分析显示哈佛在主观性极强的个人品质的评分中给亚裔学生打出比其他族裔低的评分,其中包括领导才能、热情、勇气及受欢迎程度等性格特征。 ■“学生为公平录取”组织的创办人接受采访。路透社   SFFA的诉讼指称,申请入读哈佛的亚裔学生的学术成绩比任何其他族裔都要好,但录取率却是最低。SFFA的律师在庭上出示一份他们称是哈佛给申请学生个人评分的唯一简单指引文件,显示给“杰出”的评分为1,“存疑的个人特征”为5。律师摩尔塔拉指出,这些主观的评分一直受到偏见的影响。他指哈佛这种做法侵犯了亚裔学生的人权。他指出,这些评分对于申请人是否被录取经常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指出,哈佛已经及继续蓄意歧视亚裔。他还指称,哈佛在2013年的内部文件中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纠正。 但哈佛的律师团队在其开庭陈词中反驳任何歧视的说法,称族裔只是招生程序中考虑的因素之一,而且只会有助学生获得录取。哈佛律师在陈词中,将这宗诉讼描绘为对哈佛及为学生多元化而将族裔作为录取考虑因素的其他大学的攻击。哈佛首席律师及哈佛理事会理事李威廉(William Lee,音译)反驳指哈佛歧视亚裔学生或其他族裔的说法,称哈佛的大门对所有背景及收入的学生敞开。 李威廉表示,族裔只是对申请人有利的多个因素之一,不会比申请人所在的地域或家庭收入重要。他指出:“族裔从来不是学生获得录取的原因。也从来不是学生被拒的原因。”李威廉还极力淡化任何单一一个评分的影响力,指最终的录取决定由一个40人组成的委员会作出。该委员会花多个星期认真审查及讨论申请人的情况。 ■示威者呼吁哈佛取消亚裔配额。彭博社 ■一名男子在脸上贴满标语表达诉求。路透社   由于这宗案件广受关注,法庭早已挤得满满,很多旁听民众要在法庭其他房间观看现场转播。部分哈佛的支持者身穿蓝色衬衣,上面应有“捍卫多元化”的字。而在一天前,来自双方的支持者在波士顿地区举行针锋相对的集会,气氛相当紧张。大约4年前,当时总部设在维珍尼亚州阿灵顿的SFFA将哈佛告上法庭。该组织认为,大学在选择学生时不应考虑学生的族裔。自此哈佛及其他多间精英大学因他们在录取决定时考虑族裔因素而受到严格审查。这个话题再次引起联邦当局的兴趣。 ■部分哈佛的支持者身穿蓝衬衣集会。彭博社   SFFA律师摩尔塔拉还表示,他们这宗诉讼并非是攻击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只是哈佛在考虑族裔这个问题上走得太远。 他表示,“多元化及其好处不在这里受审,SFFA支持校园多元化。”据预期,这宗诉讼的审讯将持续3周。这宗诉讼由联邦地区法庭法官伯勒斯(Allison D. Burroughs)主审,审讯不设陪审团。但外界预期伯勒斯可能不会就诉讼做出裁决,案件最终要交由联邦最高法院裁决。 特朗普政府也介入此次大学招生的辩论。司法部现正就据称的招生歧视亚裔学生对哈佛展开调查,并表态支持亚裔组织的这起诉讼。此外,司法部及教育部还在9月份宣布,耶鲁大学也是类似调查的目标。教育界,包括多家大学现正密切注视此案。如果哈佛输掉官司,其他大学的招生政策也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哈佛歧视风波事件簿   招生应否考量族裔因素 高校争议数十年仍无解 大学招生时应否考虑学生种族的争议已经持续数十年之久,这次因哈佛案再次掀起高潮,分析预料不论哪方胜诉,结果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案可被视为国家对大学招生现状的裁决,民间对此也意见分歧,目前虽未知诉讼结果,也无从推断实际影响,但法律专家分析,本案至少可以揭露哈佛大学一直不为人知的考生筛选过程。也有一些律师认为,判决可能有重大影响,并催生新的法例,政府或许全面禁止大学再把种族列为入学申请的考虑因素。 专家认为这次案件特别重要,是因为哈佛采取的整体收生政策,一直把种族列为考虑因素,此举经1978年最高法院案例确立后,已成全国各家大学的标准,一旦被人挑战成功的话,影响范围将遍及全国所有大学,也将影响数以百万计打算报读大学的高中学生。 有法律专家指,现阶段诉讼仍停留在听取事实、搜集证据的阶段,判决也仅适用于哈佛大学本身,但假如败诉一方提出上诉,最高法院将有机会复核案件,而这正是原诉人的策略。 根据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倾向支持原诉方,司法部已经对案件正式表示关注,此前并已针对哈佛及耶鲁大学涉嫌歧视亚裔考生的问题开展调查。而在7月,教育部及司法部都已撤回了奥巴马时代的指引,不再鼓励大学在招生时考虑学生的种族。 与哈佛同属常春藤联盟的其他大学,已经表明会与哈佛同一阵线,全国其他大学则采取观望态度,密切留意判决带来的影响。 这项诉讼虽然在2014年提出,但相关争议其实已蕴酿多年,至少在1980年代,已有人质疑哈佛及其他顶级学府针对亚裔学生,为招生人数设下限额,从而限制亚裔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1988年,教育部辖下的民权办公室曾进行调查,结论是哈佛的收生政策并不涉及种族歧视。到了2012年,教育部又再收到同类的投诉,但最终决定不进行调查。

哈佛大学亚裔招生歧视案开庭 最终可能上诉至最高法院

(图片:中新网) 当地时间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哈佛大学涉嫌歧视亚裔的诉讼案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庭审理。法庭将审查哈佛在招生中是否歧视亚裔群体,案件审理预计需要三周。 据媒体报道,“哈佛招生歧视案”源于2014年,由一个名为“大学生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的非营利组织发起。当时,该组织因部分亚裔美国人成员申请被拒而对哈佛大学提起诉讼,指其倾向于录取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在制度上歧视亚裔。哈佛大学则坚决否认这一指控,称学校有权将族裔作为招生时的评价指标之一,以实现学生族裔的多元化,这一做法“合法且公平”。 《纽约时报》称,此案审理期间,多名哈佛大学高层将作为证人出庭,包括前校长德鲁·福斯特、本科生院长拉凯什·库南纳等人。预计首位出庭作证的将是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威廉·菲兹西蒙斯,他负责哈佛的招生工作已经超过30年。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的运营人名叫爱德华·布鲁姆,是一位立场保守的法律人士。除了哈佛大学诉讼案外,他还支持了包括起诉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在内的多个针对平权法案的法律诉讼。 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内容是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对少数族裔、美国原住民、妇女等历史上曾被歧视的群体给予关照。在教育领域,平权法案导致许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常采用“种族配额”的方法,即按比例录取不同族裔学生。但由于美国亚裔学生成绩普遍较好,因此反而在录取过程中吃亏。许多亚裔认为自己遭遇平权法案的“逆向歧视”。 “哈佛招生歧视案”中,哈佛大学是否采用了“种族配额”备受关注。有媒体分析认为,鉴于此案中双方态度均很坚定,案件最终有可能上诉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若果真如此,那么此案将对平权法案的实施产生“历史性影响”。 今年7月,美国政府撤销了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时为促进校园种族多元化而颁布的入学“平权行动”指导性政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来源:中新网

中国留学生都特别壕?英国学者研究揭开真相

网上图片   有人说,中国留学生很有钱,他们不管念书,一心只想玩。也有人说,中国留学生学习能力强,成绩好,除此以外几乎没什么追求。那么事实是怎样的?这引起了英国学者的兴趣。 “英国人对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居然出现两极化。”阿萨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社会学教授Yasemin Soysal和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社会经济学院讲师Sophia Woodman研究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发现有趣现象。“但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看看中国学生人口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该计划名为“光明前景”(Bright Futures),是同类研究项目的第一个。除了内化调查,研究还会对比海外留学生和同龄的留在中国念书的学生。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并非全部都“很有钱”。事实上,中国留学生来自各种社会背景。有30%本科和硕士留学生,父母并非教授、高阶官员或专业人士。换句话说,这些学生的背景组成,其实与英国本土学生差不多。 其次,中国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人成绩很好,有人很差,中等水平则占大比例。情况与英国学生和同一年龄层的在中国读书的学生几乎一样。中国留学生关注期末考试分数,担心能否顺利毕业、取得学位,这些方面,英国学生也逃不掉。 报告认为,留学生和留在中国的学生比较,前者的背景稍有区别:到海外留学者,家庭背景较为“靠上”,69%称自己的父母是专业人士、身居就业机构中的高位。在中国读书的学生,同样的家庭背景只占24%。 经过分析,报告认为上述发现显示出中国社会的两大方面:过去20年,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广泛覆盖,和中国学生、中国父母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有了父母和社会的影响,中国学生希望到英国读书,为的无非是更优质的教育。这些中国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有份好CV(个人履历)”,他们更想“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更多更新的体验”“认识不同背景的朋友”等。在英国本土学生的回答中,这些答案占相似比重。可以说,无论中英,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更看重学习的价值,而非单纯看就业前景。 研究更发现,英国学校缺乏“优才计划”:人人平等、有教无类的社会价值,令大部分英国大学,不再特别地把精力花在最优秀的学生身上。   来源:中国侨网

英语学习:如何跟smartphone说分手

网上图片 看到这标题,你可能不想再看下去。跟智能手机smartphone分手?今时今日很多人都会觉得是没有可能。 Smartphone叫smartphone,因为它们实在很smart,多种用途集于一身,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它是做不到的。一机傍身,就没有忧愁,但问题是smartphone那么重要,没有它在身边,我们岂不是什么也做不到? Smartphone不知不觉间,已变成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和smartphone的关系,甚至可以形容为难舍难离,这有问题吗? 分心减专注 Eric Andrew-Gee在”Your smartphone is making you stupid, antisocial and unhealthy. So why can’t you put it down!?”一文中,就指出使用smartphone带来的的种种严重问题,这不是他自说自话,而是很多最新研究的结论。最大问题是smartphone令我们分心,减低专注力——“our ability to focus”。 Consider the effect smartphones have...

想上牛津大学先回答这道题: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牛津大学。网上图片 英媒称,世界最古老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英国牛津大学今年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此题让见多不怪的英国人也跌了眼镜,《泰晤士报》称之为“世上最惊恐的考试”,《卫报》说这是“最难”的考题。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10日报道,吸血鬼和僵尸是西方来自民间传说中的两种异怪生物,近年来经常成为小说、电影、电子游戏中的主角,在流行文化中日渐为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知,本次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难题也不失为古老传统大学与时俱进的表现。 那么究竟是当吸血鬼好还是做僵尸更强呢?两者之间究竟该怎么选?英国已经有人发表了评论: 《卫报》文化事务高级记者马丁·贝拉姆调侃吸血鬼的好处称:“你见过样貌丑陋的吸血鬼吗?不清楚到底是只有时尚人士才变成吸血鬼呢还是当了吸血鬼就让你很时尚,但总而言之,吸血鬼都看着很酷。”他也表示,当吸血鬼当然也有不好之处,其中之一便是“长生不老听着很好玩,但直到你要看着所有心爱的人都在你面前变老死去,你才发现这一点都不好玩。当然啦,除非你让他们都变成吸血鬼,可以永永远远地陪着你,而这让你在选择跟谁确立如此永久关系时会有很大的压力。” 至于僵尸,贝拉姆是这样写的:吸血鬼都是独来独往,但僵尸却是成群结队,因此 “这是一个更合群的选择”,另外,僵尸以脑髓为食,这是 “完全美味,而且很健康,充满DHA的一种重要的Omega3脂肪酸。”当然,当僵尸的坏处除了永远无法有性感的样子,还有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腐朽的烂肉味,“这通常被认为很让人恶心。” 愿意做僵尸还是吸血鬼?报道称,如果牛津大学有朝一日愿意公布考生的答卷,一定会再次引发热议。 报道指出,其实,今年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考题不止这一个,不过,其他题要答得好也不容易—— “谷歌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吗?” “莎士比亚无人企及,便没人能演吗?” “糖是不是该征税?”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问题如“音乐到勃拉姆斯戛然而止吗”以及年年都有的伦理问题“所有的生命都诚可贵吗?” 报道称,万灵学院本身在牛津大学各学院中就非常不同凡响,这所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契杰尔在1430年代建立的学院与其他学院不同,并不招收本科生,通过考试的人自动成为学院的院士,而这一考试之不同寻常素来有名,被称为最难的考试。 报道指出,但实际上,即便是想成功考入牛津和剑桥大学入读本科,光有好成绩也是不够的。这两所大学都有面试一关,经常问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稀奇古怪”问题考验学生的知识面和思想灵敏度,很多成绩异常优秀的学生往往过不了这一关。 以下是BBC盘点的牛津剑桥以往的面试题: 保温箱会思考吗?蜗牛有意识吗?(牛津-实验心理学) 这是一块树皮,请就它说点什么。(牛津-生物科学) 如果神无所不能,他是否能够创造出一块他举不动的石头?(牛津-古希腊古罗马学) 你更想成为一部小说还是一首诗?(牛津-英文) 你如何测量自己头部的重量?(剑桥-医学) 丈夫吃早餐时有在鸡蛋上涂柠檬酱的习惯,如果妻子已经多次表示她对此的厌恶,这个习惯是否足以成为离婚的理由?(剑桥-法学) 眼前的椅子真的在那里吗?(剑桥-哲学) 来源:参考消息网

英语趣谈:Child-free是苦是乐?聪明女人自己选择 

生儿育女,是个人决定,政府不应干预。政府可以做的是“鼓励生育”,又或“减低生育的障碍”。具体说,是帮助有心生儿育女的夫妻减轻日后育儿的压力,即是让他们“有选择”,而非无奈地决定不生育。 身为父母都会以有孩子为乐,可能觉得没子女是种欠缺,但那些决定不要孩子的人,亦有自己的原因和想法,享受没有孩子的生活。不过很多人往往不明白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无谓的批判和压力。 聪明女人自己选择 美国作家Glynnis MacNicol就现身说法。她在酒吧跟朋友聚会,谈正在筹备写一本人过四十的自传,一位在场的名作家忽然说她没孩子没伴侣实在可悲。她在"I'm in My 40s, Child-Free and Happy. Why Won't Anyone Believe Me?"一文中描述当时的情况: No sooner had I finished than the famous writer placed his glass...

太舍得在孩子身上砸钱 美国亚裔父母吐槽养娃压力山大

亚裔美国家庭。网上图片 一项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加州不少年轻父母收入有限,难以抚养孩子,甚至自己都养不起。亚裔群体虽然较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但由于文化原因,会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导致经济情况也相当拮据。 根据安妮。卡西基金会(The Annie E. Casey Foundation) 发布的KIDS COUNT年度报告,由于难以获得更进一步的教育,以及难以找到能维持家庭经济的工作,加州共有281000名年轻父母在抚养子女时力不从心,甚至自顾不暇,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或职业培训。 报告中发现,加州有35万名儿童的父母是18岁至24岁期间的年轻人,其中65%的年轻夫妇的孩子都生活在低收入家庭,只有12%这一年龄段父母获得大专(associate degree)及以上的文凭。82%的年轻父母是有色人种,可能面临的歧视加剧了这一现象,令孩子遭到伤害。 不过通常亚裔作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最高的群体,面临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但不代表亚裔年轻父母在经济上就足够轻松。由于家庭和文化观念使然,亚裔父母们希望尽量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生活质量,以至于经济压力同样很大。 家住柯汶纳的吴女士赴美念研究所后结婚生子,如今28岁的她正怀着第二胎。虽然丈夫收入不错,每月8000多美元,且公司支付全家人健保,但还是过得很节省。她表示,因夫妻双方父母不在美国,她全职在家带孩子,等于每月损失一笔收入。大儿子最近准备送去日托中心,加上餐费,每个月差不多1100到1200元,再有房贷、两辆汽车、两个孩子日常支出,压力非常大。 家住亚凯迪亚市的韩女士今年30岁,正是因为觉得收入不足以给孩子够好的生活,一直将生孩子计划延后。她表示,其实夫妇俩收入加起来每个月近一万美元,相比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夫妇当然好太多,也更有能力抚养孩子。但作为华裔父母总是想给孩子更好的照顾,免不了会多花一些“冤枉钱”。 她举例一位好友,将孩子送至某华人学前班,校长居然表示她的孩子不好带,要她给老师送礼品卡。这位好友表示华人区有很多坏习惯,建议如遇到这种情况,礼品卡一次不要超过25美元,否则惯坏了老师。 她表示,正因华裔父母爱子女心切,才会出现这类情况。父母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这样算下来每月开支不会少。 来源:中国侨网

英语趣谈:Personality从何而来?

Personality是the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r qualities that form an individual's distinctive character,即个性;例如︰John has a very strong personality.(约翰的个性很强。)Mary has a sunny personality.(玛莉是个乐观开朗的人。 ) Personality也解lively, engaging qualities,气质;例如︰She...

2019世界大学排名出炉:加拿大27所大学入榜 (附学校清单)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公布调查结果,多伦多大学今年排名第21位,较去年升一级。 资料图片

惊!多伦多中国小留学生被尾随抢劫 原来歹徒专门抢这个!

加拿大都市网原创作品。作者:小星 真人真事, 因涉及未成年人 全文人物化名 请勿对号入座 时间:2018年9月16日 地点:烈治文山Richmond Hill 讲述人:中国小留学生小M 人物:中国小留学生 小C 就读北约克某中学 爆料者:小M 日前,小编从一小留学生M处得到爆料,说一同学在购物回家的路上被人盯上,遭遇持刀打劫,结果抢去了两双鞋!!    参考图。图文无关。 小编立刻请小M联系,尝试采访当事学生,但仍未成年的孩子小C回复不愿意接受采访。(小编对此完全理解,因此今天只写出事件概要,藉此提醒所有的留学生们异国求学注意安全!!) 参考图。图文无关。 购物后被尾随  抢走Air Jordan跑鞋 9月16日,刚刚抵达多伦多不久的中国小留学生小C上街购物,提着刚买一双Air Jordan跑鞋,准备返回烈治文山的寄宿家庭里。 参考图。图文无关。 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被人尾随跟踪,两个中东模样的年轻男子尾随着他。但是为时已晚,两个男子已经逼近眼前,手里还持有一把刀!! 两个凶相男子要求他把新买的鞋子交出来,不仅如此,还要把他脚上的鞋子也脱掉。然后,两个贼人带着他的两双鞋子跑了。 参考图。图文无关。 据小M说,小C自己称被抢走的两双鞋子价值约6000人民币。 抢鞋案子之前发生过! 抢的也是AJ 小编查询警方资料,发现2018年4月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奥克维尔,就有四名年轻人抢夺一名14岁男孩的Air Jordan跑鞋被捕。 事发4月6日的晚上10点,在Maple Grove Plaza,这些抢劫的四名年轻男子用卫衣的帽子遮挡面部,逼着14岁的受害者躺在地上,然后抢走了小男孩全新的Air Jordan跑鞋,跳进两辆车逃之夭夭。所幸小男孩并没有受伤。 参考图。图文无关。 警方之后抓到了这四名劫匪,并将鞋子还给了小男孩。 警方表示,实施抢劫的四名年轻人将通过法外制裁来处理,其中包括志愿工作,补偿受害者或参加特别的教养计划。 恐怖视频 鞋子就这样被抢走! 一搜吓一跳,原来在美国和加拿大,青少年遭遇抢鞋一点都不少见,(是不是类似中国N年前的抢军帽?),点击下图看看发生在美国的真事,17岁少年限量版鞋子被粗暴抢走。爱在街上低头看手机的你要特别小心了!! 出门不但要照顾好自己 还要照顾好自己的鞋! 中秋快乐!

网上仇恨言论煽动暴力 加国青少年应该如何回应?

■■联邦拨款研究协助年轻人面对网上极端主义的反应。MediaSmarts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为打击极端主义散播加拿大,联邦政府与社区伙伴合作,拨款研究在网上的仇恨言论,以及与激进暴力之间的联系,借此了解年轻人如何回应这类言论,以减少暴力罪行出现机会。 联邦国会议员艾亚(Chandra Arya)代表公共安全及紧急应变部长古迪尔(Ralph Goodale),宣布政府于未来两年,从社区复原基金(Community Resilience Fund)拨款107,146元,支持MediaSmarts研究加国年轻人如何回应网上仇恨言论。如果这类言论被正常化,可能发生激进暴力事件的风险。 社区伙伴MediaSmarts通过数码及和媒体文化计划,集中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项目反对仇恨(Pushing Back Against Hate)放在网上,检视加国年轻人对网上仇恨言论的态度,以便确定那些因素影响他们对所看到的内容表达反对态度。研究所得作为政府制定政策及发展计划,而互联网供应商推广反对仇恨言论,有助保护人们抵抗极端主义的暴力攻击。 鼓励年轻人对仇恨言论说“不” 此外,社区复原基金支援加拿大社区参与及预防暴力中心(Canada Centre for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olence),推动加国公共安全意识,防止激进暴力事件发生。 艾亚表示,网上的极端主义和仇恨内容,可能导致本国年轻人陷入危险境地,逐渐走向暴力之路。因此政府与各部门和社区,包括青少年共同合作,才可以有效地打击这个现象。而MediaSmarts的项目将有助保护年轻人,在网上浏览负面内容,可以采取弹性的处理方法,这样防止种族主义及暴力行为继续散播。 MediaSmarts行政总监希尔(Kathryn Ann Hill)称,本国年轻人表示,对于网上的仇恨内容,应该表达反对声音,但经常不愿意这样做。该机构获得这笔资金,将会寻找种种原因,以及鼓励年轻人能够对仇恨言论说“不”。此次的研究确定所需的工具及资源,以便协助年轻人面对网上极端主义。该机构将会进行全国调查,访问1,000名第9及10班的学生,研究结果向公众公布,以及张贴在其网址上。

别堕入unproductive worrying的陷阱 

Imagine是想象。要计划将来,不论是明天的旅行、几个月后的大型派对、抑或是五年后的事业方向,一定要imagine可能会发生的事。但人想像未来时有种很特别的心理: A Harvard University team has done dozens of experiments demonstrating that when we imagine events in the future, we expect the worst of 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