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00:15:51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编辑推荐

理解无能!当美国人遇上英式讽刺:单词我都懂意思都变了

日前,英国媒体《独立报》援引YouGov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称,通过询问一组英国人和美国人如何解释一系列日常用语,他们发现:多数美国人对英式讽刺理解无能。 举例来看,大多数英国人都明白,“致以最大的尊重”这句话真实含义是“你这个白痴”,但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人能get到。另外,对于“你一定要来吃晚饭”这句话。57%的英国人认为,这只是出于礼貌,而非严肃的邀请;但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都会把邀请当真。 这句话是with the greatest respect,字面意思是:带着最大的尊重,通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比如With the greatest respect, I think your plan is blablabla.. --- 带着最大的尊重,我认为你这个计划巴拉巴拉巴拉...... 然而, 68%的英国人表示,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我感觉你是个白痴。” 嗯... 英国文化里,这就是这个用法的根本意思.... 然而, 大部分美国人可没听出什么毛病。 49%的美国人觉得,这句话很简单嘛,就是说:“我在认真听”的意思呀。 可以看下面这张表感受一下… 除此之外,之前网上还流传过一张表格:<英国人的意思 vs=""> 明明你说的每个单词我都听得懂,意思全是反的??! 比如:That's not bad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坏嘛。 一般人听起来可能会感觉对方是觉得这事办的不咋地,但又不好意思直说,就安慰你说这不坏嘛。 然而, 在英国人的内心世界里,这句话的意思不光是不坏,而且是不错哟!棒棒哒! 看完上面这些例子,你再来猜猜下面这些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That is a very brave proposal——这是个非常勇敢的提议。 一般人听完可能还蛮开心的:哈,他夸我勇敢呢! 然而英国人其实是想说:你疯了吧! Quite...

作死系列又来了!“蒙眼挑战”风靡社交网络 一不小心就没命!

“蒙眼挑战”在美国引发了一系列事故,包括车祸、滑落电梯,招致很多批评。一些网友认为这样的挑战不仅毫无意义,还让青少年不懂得珍爱生命。 此前“冰桶挑战”席卷全球,提升了人们对渐冻人的关注。近日“蒙眼挑战”风靡美国社交网络,然而这项挑战危险到可能闹出人命。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本周一名17岁的美国少女在犹他州蒙眼驾驶一辆小货车,副驾驶还坐着一名16岁少年。结果,小货车在公路上失控撞上一辆SUV,所幸未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美国犹他州雷顿警察局对这起事故调查后发现,肇事的未成年司机是在驾车进行网络上盛行的“蒙眼挑战”(#Bird Box Challenge)。 犹他州雷顿市检察官考虑以“鲁莽驾驶”起诉肇事者,目前尚未定案。该罪的最高刑罚是监禁半年并罚款1000美元。 近两周,“蒙眼挑战”在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上越来越火,许多美国网友尝试蒙眼挑战一些任务,包括购物、化妆、踢球、理发等等,他们录制视频上传分享。 这项挑战源自Netflix 去年12月发行的一部惊悚电影《蒙上你的眼》(Bird Box),电影改编自梅勒曼(Josh Malerman)的同名悬疑小说。 该片描述一股神秘力量将要毁灭人类,如果你看到“它”即意味着丧命,因此电影主人公为求生存,蒙上双眼一路逃生。 电影在Netflix上线一周就收获了4500万的播放量,虽然相比院线电影票房并不多,但这已经创下Netflix的收视纪录。 随着电影的火爆,社交网络上慢慢有网友自发模仿影片中的剧情,一些明星以及YouTube视频博主也加入挑战行列,玩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蒙眼挑战”系列活动。 ━━━━━ 名人、网红加入挑战,掀起热潮 据CNN,末日题材电影《蒙上你的眼》被称为《寂静之地》的姊妹篇,前者是“不可看”,后者是“不可出声”。 《蒙上你的眼》中,地球遭遇神秘生物入侵,由好莱坞女星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女主角带着两个孩子,蒙上双眼踏上长达两天的危险旅程。 随着越来越多网友模仿电影情节,名人和网红也加入。YouTube视频博主Jake Paul发起了24小时“蒙眼挑战”,他在一整天内都蒙着眼,甚至开车进入了洛杉矶车水马龙的道路中间。 《早安美国》的主播迈克尔·斯特拉恩在1月3日播放的节目中为其搭档莎拉·海恩斯蒙眼涂口红,结果不出所料弄成花脸。 在今年第76届“金球奖”红毯上,主持人史考特·伊万也加入“蒙眼挑战”,猜测走红地毯的是哪一位艺人。 美国职棒大联盟洛杉矶道奇队的三垒手贾斯汀·特纳在室内挑战蒙眼击球。 风险加剧,视频网站出招治理 “蒙眼挑战”在美国引发了一系列事故,包括车祸、滑落电梯,招致很多批评。一些网友认为这样的挑战不仅毫无意义,还让青少年不懂得珍爱生命。 Netflix平台首先发声,在推特上发出官方预警:不要在蒙眼挑战中伤害自己,希望2019年大家不会因此而住进医院。 据美媒Fast Company报道,YouTube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应对这种类型的挑战,逐案评估哪些视频是允许发布的。 YouTube的社区指南声明,“由于可能出现的观众反应而禁止某些内容发布似乎不公平,但我们在内容中划定了煽动暴力或鼓励身体伤害性危险活动的界限。 在犹他州雷顿市,因为发生了蒙眼驾车事故,当地警方发出通报强调,严禁蒙眼驾车等危险行为。 ━━━━━ 危险的社交挑战为何屡成“爆款”? 近两年,各种匪夷所思的挑战在社交网络走红,比如“洗衣球挑战”(Tide Pod Challenge),孩子们在视频中疯狂吞食洗衣球。据《华盛顿邮报》,美国预防中毒中心称,去年发生超过50起青少年吞食洗衣球中毒的案例。 除此之外,“肉桂粉吞食挑战”、“一口气喝一加仑牛奶挑战”等食物“花样作死”的挑战还有很多。这些自发的挑战活动尤其受到青少年网友的欢迎。 美国儿科学会网站报道称,大多数猎奇挑战都非常吸引青少年,他们缺乏成熟的判断力,容易冲动且不计后果,所以会盲目跟风。 其次,社交网络在所有人生活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许多视频内容创作者甚至依靠社交平台发家致富,因此部分网友为了获取更多点赞和转发,不惜冒生命危险博眼球。 诸如“蒙眼挑战”这样的网络挑战不仅需要社交平台加强审核和控制,更需要广大网友理智对待。 来源:新京报

很强势!全球“最有钱”国家放话了:美元不够 我自己印钱花

纸板上写着“挨饿的亿万富翁” (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任何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如果每年的通胀超过6%,恐怕飞涨的物价早已让人怨声载道了。   然而在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概念,可能是价格标签上的小数点一年向右移动6位。。。   比如在2008年津巴布韦恶性通胀最“巅峰”时期,通胀率曾达到每天98%,也就是说居民们早上一睁开眼睛,生活用品的价格就比前一天翻了一倍。。。 图片来源:津巴布韦储备银行 (public domain) 而全球迄今为止面值最大的纸钞,正是津巴布韦在那段时间发行的100万亿大钞(即1后面带14个0),而这张钱竟然还不够买一个面包。   对于当时的津巴布韦人来说,最不缺的就是“钱”了,老百姓个个都是“兆亿富翁”。津巴布韦用了26年时间,将货币价值贬到几乎归零,换算过来只相当于最初的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一!(2乘以10的35次方) 津巴布韦人推着一车钞票买菜 2009年中,津巴布韦无奈之下废除了本国货币,开始进入美元化时代。   靠着美元作锚,津巴布韦在最近十年间基本稳住了通胀,GDP也开始了正增长。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回收美元流动性,津巴布韦最近又碰到了新的难题:   美元现金的稀缺,导致美元在黑市上溢价几倍,进口成本猛增。而对于这个从牙签到矿泉水瓶都要进口的国家来说,物价又开始了新一轮飞涨。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津巴布韦财长于11日表示,该国将在今年再度发行本国货币!   时隔10年重启本国货币   据路透社等报道,1月11日,津巴布韦财政部长穆苏利·恩库贝在首都哈拉雷一次会议上表示,该国正在筹备发行新的本国货币,预期需耗时“几个月,不必几年”。当在场代表询问具体时间表时,他给出了“12个月内”的回答。   津巴布韦央行数据显示,该国的外汇储备现在只能满足不到两周的进口需求。据统计,津巴布韦全国的账户余额大约为100亿美元,但央行实际掌握的美元现钞不到4亿美元。 对美元现金的“饥渴”,使得美元现钞在黑市上溢价370%。上周六(12日),津巴布韦的燃油价格突然从1.32美元一升暴涨到3.31美元一升,但如果外国游客能用美元现金付费的话则价格保持不变。据当地网友爆料,津巴布韦某加油站由于宣布只接受美元现金,引发了排队群众的愤怒。津巴布韦很多工厂由于进口原材料的成本暴涨,不得不停工歇业。该国著名的食用油和肥皂制造商Olivine上周六表示,由于拖欠外国供应商1100万美元无法还清,该公司暂停生产并安排工人无限期休假。   某国有大行负责对接津巴布韦业务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最近几年在津巴布韦市面上已经很少看的到纸钞了,大多数交易都是通过电子支付完成。如果想要从自己的电子账户里提取美元现金,则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 记者注意到,除美国外,全球共有25个国家或地区将美元视为官方货币,意味着这些社会只能被动接受美国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随着美联储加息的脚步,美元流动性被收回美国国内;而且此前因为经济制裁等因素,很多美元资金无法进入津巴布韦,使得津巴布韦极度缺乏美元现金。   通胀之苦:牛奶鸡蛋每小时都在涨价   对于津巴布韦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未必会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本国新货币的发行,因为过去恶性通胀的回忆实在太过惨痛。   2008年,津巴布韦创造了和平年代人类货币史上最严重的通胀,全年物价上涨了约50亿倍(是的,你没有看错)。2009年2月,津巴布韦被迫宣布货币改革,直接将货币面值删除12个0,即1万亿第四代津元才抵得上1个第三代津元。即使这样,津巴布韦当时还是要推出100万亿巨钞,如此惊人面值的钞票也在发行4个月后就“不堪重任”,退出了流通。   当地人曾对纽约时报回忆起那段岁月,“鸡蛋、蔬菜、水果、牛奶每个小时都要涨价,极端的时候甚至几分钟涨一次。”由于本国货币还没有纸张值钱,当地居民甚至将手里的巨额钞票当做纪念品卖给外国游客,换来的美元要远远超过货币的面值。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元甚至比美元还要值钱!   作为英国前殖民地,资源富饶的津巴布韦在独立之初一度风光无限,首都哈拉雷的国际知名度在当时甚至远超南非的约翰内斯堡。1983年,第一代津元与英镑1:1挂钩,只需要0.678津元就能兑换1美元。   而到了2009年2月津巴布韦货币改革时,津巴布韦元的币值只相当于最初的2乘以10的35次方分之一了!   上述国有大行受访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恶性通胀当时极大地损害了津巴布韦普通平民的利益。因为如此严重的通胀几乎相当于抹平了一切债务,而有能力借债的只有少数富人,大部分普通人只有微薄的银行存款,资产价值被通胀吞噬了很多。   摆脱美元,未来将拥抱人民币?   2009年1月29日,津巴布韦宣布允许当地人使用任何其他国家的货币开展业务。2009年6月30日,津巴布韦本国货币退出流通。   出于保值需求,当地人将能找得到的外国货币都当做了硬通货,其中包括美元、英镑、南非兰特以及博茨瓦纳普拉等世界主流储备货币以及非洲南部流通较广的币种。到了2014年1月30日,津巴布韦央行又宣布接受人民币、日元、澳元和印度卢比作为该国的流通货币,成为世所罕见的9种外国货币同时流通的国家。 津巴布韦首都附近 (受访者供图)   为了推进美元的流通,津巴布韦央行也作出过努力。2016年11月,津巴布韦央行在非洲进出口银行提供的担保下,推出价值2亿美元的“债券货币”(bond note)。津巴布韦央行规定,这种“代币”与美元等值,以增加市面上的美元流动性。   不过由于“债券货币”发行规模小,总体而言对于缓解美元现金紧缺助益不大。上述受访者对记者说道,   “债券货币的流动性还是比美元差一些。不过也有当地人在黑市上拿人民币找到中国老板,要换债券货币的。”   如今,津巴布韦的美元化进程似乎走到了拐点,那未来人民币有机会成为这里的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吗? 2018年5月29日,津巴布韦央行行长约翰·曼古迪亚在首都哈拉雷召开的南部和东部非洲国家央行行长会议上建议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出席会议的大部分国家都得到了中国的贷款或者援助,用人民币还款的话很有经济意义”,曼古迪亚说。   报道称,曼古迪亚认为,人民币在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中已经成为“通用外币”,制定政策的人必须注意到非洲的发展,要拥抱人民币。报道表示,中国是津巴布韦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也是该国自2000年以来的最大投资来源。

一锅端!18名音乐人竟然全是毒贩子?好几个是富二代

近日,临海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在台州市局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于近日成功捣毁了一个吸贩毒团伙,抓获涉毒嫌疑人18人。   这18个人,身份、经历竟都极其相似,家境殷实,多数有出国留学经历,爱好音乐,回国后相继组建、参加乐队,经常到各地演出。   这群令多少年轻人艳羡的“骄子”,刚踏足音乐圈准备摩拳擦掌闯出一片天地,却因为沾染了毒品,纷纷跌落,自毁大好前程。 偶然间4个年轻人初尝大麻   20岁出头的黄小新,父亲在临海当地办了一家颇有知名度的企业,家境优渥,高中毕业父母就花重金送他去美国留学。回国之后,黄小新听从父母安排到家中的企业上班,日子也过得无忧无虑。但从小有音乐梦想的黄小新并没有安于现状,多种场合之下认识了3个同样喜欢rap音乐的朋友:小扬、阿正、阿康,其中小扬还是当地一支小有名气的流行音乐乐队主唱。四个人爱好相同、性情相近,经常一起流连各大酒吧、KTV。   2017年国庆节期间,黄小新偶然得来两支香烟,给他烟的人还故作神秘地告诉他说里面夹了大麻。黄小新一听,赶紧找来三个好朋友“有福同享”。四个人小心翼翼地点燃了这两支香烟,轮流吸着,但两支香烟吸完,四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这次真假难辨的“吸大麻”经历,让几个人都对大麻产生了强大的好奇心,越来越觉得吸大麻是一件时髦刺激的事儿。 多次聚众吸贩毒 他们越来越大胆   2018年2月,阿正通过网络买到了少量大麻,四个人又一起分着吸食了,渐渐感受到大麻带来的迷幻。此时,四个人正在筹备属于自己的Rap乐队,音乐梦正悄然升起。   2018年4月,四人正式创办了音乐工作室,他们的Rap乐队开始在各大夜场走穴演出。而大麻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他们越来越依赖这种恍惚兴奋的状态下的演出感受。   多次吸食大麻都没被发现,心存侥幸的他们愈加大胆,开始分头寻找购买大麻的渠道,合伙凑钱买,或者一人买了后再转手卖给其他人,然后聚到音乐工作室里吞云吐雾、醉生梦死。   2018年9月,阿康获知曾和自己在椒江合租房子的室友大文在卖大麻,便联系上了大文。两人当初也是因为音乐相识,阿康一开口,大文就给了个椒江某小区的定位地址。阿康和阿正连夜开车到椒江,找到大文微信里的定位地址,果然在花坛里的灌木丛中找到一个塑料瓶,里面藏着4小包东西,正是他们要的大麻。两人又快马加鞭赶回临海,把大麻分卖给了小扬和黄小新。 两支乐队抓了18位“瘾君子”   然而,这次交易的第二天,大文便因贩卖毒品被临海警方抓获了。心有余悸的阿康从此不敢再吸,黄小新等人仍不惜铤而走险,继续通过非法途径购买大麻,小扬所在的另一支流行音乐乐队成员们也早已沉迷毒品。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2018年9月,古城派出所的民警顺着线索抽丝剥茧,在市公安局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在接下来3个多月的时间内,围绕嫌疑人展开不懈核查,陆续将这两支乐队共18人抓获归案,经检测四氢大麻酚酸(大麻)成分阳性,均涉嫌贩毒或吸毒。目前,该案已起诉11人,行政拘留12人。(文中均为化名) 大麻的危害   大麻是一种成瘾性很高的毒品,而且危害性很大。许多接触大麻的人后期往往无法自拔,终日受控于大麻,过着非正常人的生活,非常痛苦。   危害一:小剂量的大麻,会让吸食者产生洋洋自得的感受。独自吸毒者表现为嗜睡,有松弛感。   危害二:若有几个人在一起吸,则表现为莫明其妙地傻笑、愚蠢式欢乐唱歌等,这类吸毒者的记忆力会受损害。   危害三:对时间、空间发生错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原来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觉得有好几个小时。   危害四:吸毒者的平衡功能发生障碍,站立不稳,双手也会不由自主地震颤。   危害五:如吸入大剂量大麻,吸毒者会产生大麻中毒性精神病。出观幻觉、妄想和类偏执状态,伴有思维紊乱,自我意识障碍出现双重人格。 来源:钱江晚报

超好看的午餐盒 让你的午餐健康又美味!现在买低至7.5折!

Well.ca 本周震撼特价 - 多品牌精选午餐饭盒最高25% OFF! 减价款式有不锈钢饭盒,塑料饭盒,玻璃饭盒等,还包括多款便携式餐具。 按此查看全部   上班族带午饭,健康又省钱。装在一个好看的午餐盒里,能让你的午餐看起来美味又好看! 午餐饭盒品牌众多,像是法国名牌 Menbento 的可食用级材质的饭盒、Thermos 焖烧杯、受孩子们喜爱的卡通饭盒 Skip Hop Zoo、Mepal等!     Mepal午餐盒 $24.99 $22.49 餐具 $7.99 $7.19 Goodbyn三明治盒 $17.99 $14.39 Skip Hop Zoo儿童饭盒 $12.99 $10.39 Thermos焖烧杯 $19.99 $15.99 Monbento午餐盒 $29.99 $25.49 Monbento饭盒 $21.99 $19.79 Eco不锈钢饭盒 $13.29 $11.96 Bentgo玻璃饭盒 $29.99 $26.99   订单满$35免邮费。

美国政府关门 三个加起来200多岁的老人“Battle”起来也不是盖的

作者:心远六水  之前美国政府停摆最长的纪录是在1995年,持续了21天  三个加起来200多岁的老人,斗起气来也不是盖的。没错,说的就是美国政府停摆这事。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经进入第23天,是其历史上最长一次。特朗普一再宣称,除非修边境墙获得资金,否则他不会重开政府;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和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也坚称,他们不会为该项目提供资金。   只是苦了美国一干工作人员。   上周五,约有80万名联邦工作人员未能领到工资,部分工人收到0.00美元的工资单,美国国家博物馆保安员、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和人口普查统计员同时走上了首都华盛顿街头,朝白宫喊话:“做好你的工作,让我们可以上班!”   然而,民主、共和两党持续针锋相对,政府关门僵局似乎看不到结束迹象。   看他仨如何“battle” 特朗普推特:“白宫就剩我自己了。”   钱谁出?   特朗普修边境墙要多少钱?答案是57亿美元。   民主党同意给多少?最多13亿美元。   说好的墨西哥出钱呢?不存在。   《华盛顿邮报》统计了特朗普自竞选期间和就职以来,截至2019年1月10日,曾说过212次墨西哥将为一道边境墙支付费用。该报援引特朗普竞选团队2016年3月的一份备忘录称,墨西哥将一次性支付50亿至100亿美元。   虽然特朗普宣称,墨西哥将通过新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间接把修墙的钱出了,然而现实是,墨西哥一毛钱也不会掏,甚至对此予以无情的嘲讽。   经济学家估计,政府部分停摆期间,每周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超10亿美元,如果继续停摆,每周经济损失将上升至约12亿美元。算算政府关张都三周多了,损失快赶上修墙的钱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这账怎么算的?民主党又哪来的底气跟白宫杠到底?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和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先来看两个民调数据,这两天被广泛引用。   一项由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人们对修建边境墙的支持率上升了8个百分点,达到42%。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只有54%的美国人反对这个想法,低于一年前的63%。”共和党的支持率“在过去一年中上升了16个百分点,从71%上升到87%”。共和党的支持率不仅增加了,而且变得更加强硬,70%的共和党人强烈支持修墙,一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53%的受访者将政府关门归咎于特朗普和国会共和党人,而29%的人则归咎于民主党人。13%的受访者认为双方都有责任。   CNN的另一项民意调查发现,55%的受访者指责特朗普,32%的人指责民主党。9%的人指责双方。自政府关门以来,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根据两项新的民意调查,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关门是特朗普和共和党人的错,但特朗普修墙的言论越来越受到共和党人的欢迎。   这意味着,虽然广大美国民众不喜欢白宫发出的声音,但共和党选民却喜欢。   对于那些想要重启政府、摇摆不定的共和党人来说,跨越党派界限与民主党人一起投票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再简单点说,这对任何结束僵局的协议来说,都可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征兆。   民主党人反对的原因,认为修墙是“完全是浪费纳税人的时间和金钱”。截至2018年11月底,美国国债总规模达到21.8万亿美元,加之特朗普实施减税使得财政收入增幅下降,而军费等开支迅速增加,政府债台高筑,2018年财年财政赤字同比增幅高达17%,正所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民主、共和两党针锋相对还在持续,政府停摆僵局难以在短时间内化解。但80万联邦雇员成为最直接受害者。有些人不得不去食品银行吃饭,开始为优步开车,或者在网上出售家用商品来支付账单。   在华盛顿、辛辛那提、芝加哥等地,联邦机构工作人员举行游行,高喊“我要上班”等口号,对政府“关门”表示抗议。 美国政府工作人员10日在白宫外抗议政府停摆(路透社)   给自己挖坑?   就在昨天,特朗普的盟友、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告诉媒体,他与总统进行了交谈,并建议政府开放约三周,期间和民主党好好谈判。但特朗普首先希望就边境资金问题达成协议。他还称,特朗普告诉他,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是结束政府关门的最后选择。   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是特朗普祭出的“大杀器”。据悉,在美国历史上,总共有58次启动国家紧急状态的情况,但却没有一次是因为总统与国会就预算发生争执而启动的。   一旦特朗普动用总统职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就可绕过民主党议员对国家预算的控制权,把国防部的经费拿来建墙。   实际上,特朗普多次改变口风,先前威胁,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如果不放行筑墙费用,他可能将宣布紧急状态,以绕过国会、直接建造边境“隔离墙”。后来又说,“我可以很快那么做,我绝对有权那么做”“但我不急于那么做。” 不少共和党人也“火上浇油”,呼吁特朗普尽快宣布紧急状态。   例如,刚才提到的林赛·格雷厄姆,在会晤特朗普后在社交媒体“推特”写道:“总统先生,现在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现在建墙。”但也有部分共和党人反对宣布紧急状态,认定这种做法将削弱宪法所赋予国会对政府开支的控制权,说不定是给自己挖个坑,今后民主党籍总统可能效仿。   但民主党也表示,一旦特朗普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就将对紧急状态的合法性提出法律挑战。   有消息称,白宫并不急于与国会就拨款法案达成一致,仍在考虑多个备选方案。就建墙资金来源,白宫除了“盯上”美国陆军工程兵原本理应用于防灾工程的专项资金,司法部从毒枭手中收缴的资金同样列入考虑。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透露,白宫正在考虑将美国陆军工兵部队的资金用于修建边界墙,要求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对一项去年通过的,为波多黎各、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提供灾难救援的支出法案进行梳理,查看哪些资金可以改变用途,用于修建边界墙。  两党相斗,还是为了选举   宁愿让政府关门,特朗普也要做个“守信用”的男子。   作为自称“说话最算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时的诸多竞选承诺,比如“退群”、贸易战、减税、推翻奥巴马医保法案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一些当初大家都觉得是“打嘴炮”的一些议题,也被特朗普弄成了真。   而在美墨边境修墙,则是他当年竞选的核心议题之一,怎么能不兑现?   对特朗普而言,坚决打击非法移民、全力兑现竞选承诺的形象塑造和传播,直接关系到他2020年竞选连任。在野的民主党人同样认为,他们必须阻止筑墙计划,以彰显民主党的立场。   政府关张,但特朗普推特不停,说他“几个月来”没有离开白宫,只是网民们提醒他,“你不是上星期刚访问了南部边境吗?”当地时间1月10日,特朗普前往位于得克萨斯州的美墨边境小城麦卡伦视察时,还头戴“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 特朗普还称,佩洛西和舒默都知道边界墙“几乎100%有效”,但这个议题事关政治,事关2020年总统选举,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反对的原因。他谴责民主党人称,“这是一个耻辱,他们必须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民主党人则认为,特朗普仅仅是为了落实其核心的竞选承诺而不惜绑架整个国家。   2020年的总统选举帷幕即将拉开,包括很多准备试水的民主党人似乎下定了决心,绝不让特朗普再获得一次政治上的胜利。近日,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宣布加入2020年的总统竞选。对此,特朗普媒体上回应称,只有沃伦的“精神病医生”知道她是否认为自己能在2020年赢得大选。   此外,夏威夷民主党众议员图西•加伯德,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政府内阁成员、前圣安东尼奥市长朱利安•卡斯特罗也先后正式宣布参加2020年大选,挑战现任总统特朗普。    深谙“交易的艺术”的特朗普,以及民主党人肯定都明白,政府停摆是双刃剑,时间越久,损害越大。但如何妥协却是双方共同面临的选择题。 来源:新浪国际

可怕!美中西部暴风雪肆虐 7人丧生 近4千航班受阻

暴风雪令到航班大乱。 美国中西部暴风雪导致至少7人死于交通事故,暴风雪昨日移向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多个州,迫使杜勒斯国际机场关闭,数百航班被迫取消。总计多个机场共有逾千班机取消,3000多班延误。 这股冬季暴风警报涵盖10个州及首都华盛顿的数百万美国民众。 AP图片 这股冬季暴风警报涵盖10个州及首都华盛顿的数百万美国民众,暴风源从墨西哥,并从雨水变为暴风雪,预料将冲击从科罗拉多到东岸广达2900公里的地区。 根据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进出美国机场的航班昨日共计取消1624班,包括华盛顿的列根机场、杜勒斯国际机场等,另有3113班离开美国的航班延误。 杜勒斯国际机场在Twittet发文表示:「联邦航空管理局因为天气因素关闭杜勒斯国际机场,出入境航班都将受到影响,航空公司将会提供最新资讯。」几家主要的航空公司都宣布,更改或重订航班不另收取费用。在恶劣天气下,密苏里州和堪萨斯州周六(12日)分别有4人及3人死于交通意外。 来源:巴士的报

被困电梯?别慌 看看这2个8岁小女孩教科书式的自救!

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 近日 两位8岁的小朋友 被困在小区电梯里 不仅没有慌张 反而镇定自若 完成自救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一起来看看吧~ 1月10日事发现场 11点39分 小辰和小谢(化名)两位小朋友相伴走进电梯,分别按下8楼和27楼的按钮。 11点40分 电梯升到8楼,但是电梯门只打开了一条缝,几秒后门自动关闭。 11点41分 女孩小辰迅速把每层楼的电梯按钮都按亮,并且打电话报警求助。 12点07分 电梯门被救援人员推开,两名孩子在被困27分钟后脱险。 看完小朋友这么冷静的处理方式 网友们纷纷点赞 很多网友说 就连自己被困在电梯 都不一定有这两个孩子淡定 其实许多人面对 电梯故障这种突发状况时 都有些不知所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 遇到电梯故障时如何自救

“了解自己的出身是无价的。”加国女子为做这件事花了40多年

加拿大都市网原创作品 作者:智苏 蒙特利尔一名女子,花了40多年寻找自己的生父,终于在上周六飞往Kelowna与父亲见了面。 当Sandra Tirone在医院外等待时,她说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就要见到父亲了。 “我一生都在寻找他。”她说,“这对他是个奇迹,对我也是个奇迹。太令人不知所措了。” “这么多年过去,终于找到了我的父亲——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会找到他。” Sandra还在襁褓里的时候,父亲George Tirone就和她的母亲分居了。他颠沛流离,最终失去了联络。 44年之后,当他等待女儿到来时,他最大的恐惧就是自己会让女儿失望。 “但我很兴奋能见到我的女儿,”他说,“从她婴儿时期开始,我就没有见过她了。” 大约12年前,Sandra说她雇了一个私家侦探来试图寻找父亲。 侦探给了她一个电话好吗,但当她打过去时,一个女人却告诉她:George没有什么女儿。 她说:“我以为我父亲不想见到我。” 随后,Sandra去做了DNA基因测试,在血统追踪网站MyHeritage在线追踪她的家族谱系。这一方法,使她联系上了父亲那边的一个亲戚。 随着Sandra持续的寻找,她的家谱逐渐有了眉目。 “我发现,我奶奶是俄罗斯人,”Sandra说,“我怎么也没想到。” Sandra的寻找,将她逐步引向血缘关系更近的亲戚。 “真是难以置信。我第一次和姑姑通话,就觉得我们一直都认识,”Sandra说,“她说话的方式和我很像,我们音调是一样的。” Sandra的姑姑告诉她,George多年以来一直在找她,但他现在身体不太好,进了Kelowna医院。 Sandra说,父亲患有心衰竭、水肿、糖尿病和其它多种疾病,就好像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停摆了。 “但我仍然希望出现奇迹,希望他能有时间与孙子孙女相处,与我相处。”她说。 经过大半辈子的等待和疏远,当Sandra终于能够与父亲拥抱时,两人的情绪都很激动。 George也第一次见了他的孙子孙女们,他擦去眼角的泪水,说: 就算再过一百万年,我也想不到自己会有孙子孙女。 Sandra说,与父亲见面,看着她的孩子们拥抱他,已是梦想成真。她说: 了解自己的出身这点是无价的。

逃亡加拿大靠铲雪为生 白面条吃一年多 外逃原来这么惨…

来源:央视新闻 国际追逃追赃需要跨国合作,但是各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不同,法律体系也各有差异,为实际操作带来诸多挑战和难题,但只要都抱着对腐败犯罪零容忍的态度,总能找到合作的办法。近几年,中国综合运用引渡、遣返、劝返、异地追诉等多种方式,追回了一大批外逃腐败分子,也就此和多个国家建立了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红色通缉》1月13日播出第四集《携手》,讲述对“百名红通人员”蒋谦、任标、乔建军的追逃曲折,展现中国的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如何面对挑战和难题,运用多种方法深化国际合作。 蒋谦:逃亡加拿大靠铲雪为生  白面条吃一年多 加拿大夏洛特敦市城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多,既有悠久的历史古迹,也有不错的自然风光,非常宜居。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蒋谦外逃到这座城市后,竟然陷入了连温饱都难以保障的境地。 蒋谦 我吃面条吃一年多,没有油,就一点水,下点面,肚子怎么填得饱呢,当时是饱了,只能这样说。 这也是蒋谦自己起初绝对没有想到的。他在武汉城市排水公司任职期间,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获利1400多万元,他自知一旦暴露后果严重,因此2008年就和妻子办理了加拿大投资移民,这无疑为之后的追逃增加了难度。 虽然蒋谦逃往了加拿大,但资产未能全部转移到海外,追逃工作组迅速冻结了他的所有资产。2016年初,蒋谦案被列入中加第一次反腐败追逃工作组会议重点案件,同年8月被作为重点合作项目之一在中加高层次执法合作会谈上提出。工作组的下一步计划,是通过两国司法合作,吊销蒋谦的合法身份。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黄风 这几年摸索的方法,就是通过异地追诉,向有关国家提供证据材料证明外逃人员,在获得身份的时候采取了欺诈手段,促使外国的主管机关对他在本国采取法律行动。 按照这一路径,工作组向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加拿大皇家骑警提交了蒋谦涉嫌移民欺诈和洗钱的证据,加拿大方面随后吊销了蒋谦的枫叶卡,还对他签发了拘捕令。 没有合法居留权就无法合法工作,蒋谦只能靠一些短期的体力活儿谋生。夏洛特敦市的一个特点是一年有六个月漫长的冬季,经常下大雪,很多家庭需要雇人铲雪,蒋谦就是靠着铲雪,一季度收入三百加元,数着有限的钞票维持生活。     蒋谦 完全就是行尸走肉嘛,看不到希望了,我自己绝望了,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反正就是活着呗,像猫一样,狗一样,猪一样,你就是活着。 在这种绝望的生活当中,蒋谦产生了回国自首的念头。他通过中间人联系了追逃工作组,表示愿意回国自首,希望能获得从宽处理。2016年9月22日,蒋谦终于从加拿大回国自首。中加两国的执法合作,让他在加拿大举步维艰,是他最终作出这一决定背后的根本原因。 任标:逃亡路上险些被偷渡集团被灭口 2014年1月,任标一家三口听从偷渡集团安排,跟随他们的人从广西边境非法越境到了越南,然后又从越南到柬埔寨。但在柬埔寨呆了好几个月,偷渡集团许下的帮他搞到发达国家身份的承诺迟迟没有兑现,还以需要打点为由,向他要走了不少钱,任标一家渐渐感到了某种危险的气息。 任标 就开始感觉到情况有点不正常和不对劲。这个事情他没有能力落实,或者说他本来其实就不准备帮你落实。      任标外逃三个月后,中国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他发出了红色通缉令。这个消息公布后,任标感觉到偷渡集团有些后悔卷入其中,想要将他们灭口。 任标 他们也知道我上了名单。所以我相信他们是一定有想法,想要把我们人处理掉的。 在这种情况下,任标摆脱了偷渡集团,一家三口自己继续逃亡,最终经过半年多的辗转,他逃到了加勒比海一个还没有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圣基茨和尼维斯。虽然任标出逃时有一定资金准备,但不足以在这里支撑长期生活。圣尼的商品几乎全靠海外进口,又是旅游国家,房租、物价等各种消费非常高昂,如果一家人想保持一定的生活质量,他的资金并不充足。此外,孩子的教育是任标夫妻心里的一个大问题。 2017年5月,在国际舆论的影响下,圣尼警方忽然搜查了任标的住所,并将他们夫妻两人拘捕,带到看守所讯问。任标被保释的第二天就主动联系了追逃工作组,表示自己有诚意回国自首。经过几十场密集的谈话,工作组决定给出一个接受劝返的最后期限。 2017年7月29日,任标终于回国投案。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回到了中国。虽然要接受法律惩处,但他们都感到接受劝返的决定是正确的。 任标 我儿子也是希望能够早点把事情了掉。包括现在回国以后,他其实也是比较开心的。 乔建军:落网当天一夜白头 2018年8月,瑞典多家媒体报道,一名中国“百名红通”嫌犯在瑞典被拘捕。这名嫌犯正是乔建军。乔建军是在2018年6月25日,瑞典根据中国提供的线索和请求,在斯德哥尔摩将他拘捕的,此时距离他出逃已近7年。落网的那天,乔建军一夜白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际合作局工作人员  周从远 满头白发。真的是跟雪一样。一夜之间熬白了头,这就说明他进来之后,实际上对他个人的心理上有极大的冲击。 七年前,乔建军逃亡的第一站是美国,出逃前几年,乔建军和前妻赵世兰、还有两个孩子都已经偷偷办好了美国绿卡,并在西雅图、纽约等地买了多处房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际合作局工作人员  周从远 我们已经发现的他流窜过的国家和地区就有十三个,而且在每个国家和地区他都会做投资,有房地产、餐饮、酒店、旅游、度假村、农场等等。 2011年乔建军外逃不久,中国就和美国就此案展开司法合作,采用异地追诉的方法,推动美方以移民欺诈和洗钱罪起诉乔建军、赵世兰。中美双方前后进行了25次磋商,美方应邀3次到河南周口听取案情,面见证人43人,在扎实的证据面前,美方于2014年对乔建军和赵世兰提起刑事诉讼。2015年,赵世兰在美国被捕。但乔建军2012年就已经又逃往其他国家。美方首先对赵世兰案进行了审理。此后美国也在全球通缉乔建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际合作局工作人员  周从远 他贪污,一个是金额巨大,第二它是国家收购农民的收粮款,你想这个性质放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大家都会深感痛恶。 乔建军离开美国后,先后逃往了加勒比的多个岛国、欧洲的奥地利……中国就此案已经和近20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不同程度的合作,美洲、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对他的资产进行调查和追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际合作局工作人员  周从远 我们是全球布局,美国在办这个案子,新加坡也在办,瑞典也在办,瑞士也在办,列支敦士登也在办,在我们的推动下,这么多国家都在对他的这个资产进行追缴。

气炸!去年取消的旺市热销楼花 又要在原址再建?!

加拿大都市网原创作品 作者:小星 去年对旺市楼花买家来说是不顺的一年。年初Cosmos Condo突然取消,九月黄金地段的Icona Condo又突然取消! 房地产开发商Gupta Group当时称,Icona项目取消是处于财务原因,楼花定金将如数退还给买家。 但现在更坑爹的事情出现了:Gupta Group近日已经向旺市政府申请,在原址(Highway 7夹Edgily Blvd)兴建一个几乎相同的地产发展项目! 所以是集团财务问题解决了?事实的真相没那么简单! 噩梦开始 Icona Condo于2017年初开始售卖,预计2021年交楼。突然被取消对一千多名业主来说简直是噩梦。 Icona Condo项目位于位于Hwy 7和Jane交界处,可步行至旺市市政中心(Vaughan Metropolitan Centre),TTC站和地铁站;紧邻约克大学和400/427/407高速,附近还有Vaughan Mills购物中心和Canada’s Wonderland游乐场等,非常便利,一上市就受到买家热捧,其中包含不少华人买家。  Icona遭取消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当时曝出集团发给买家的信件称取消的原因是“未能筹得足够资金并且事态超出控制”,还表示“您所交付的$67599.60订金,将会以支票形式返还。” 买家强烈不满 但Gupta Group现在申请在同一个地点兴建类似的楼花项目的行为,引起去年被取消楼花的买家强烈不满。 德巴托洛(Patricia DeBartolo)是Icona项目的其中一名买家,她代表数百名Icona买家发言。 她质疑市府为何在Icona买家的争议仍未解决时,便容许发展商申请“恢复”项目。Icona的买家已聘请律师,控告发展商Gupta集团。 楼花取消的真实原因 德巴托洛称,真正导致Icona楼花项目取消的原因是一个“限制性契约”(restrictive covenant", 这个契约禁止开发商在该区域建造住宅单元,这种限制仍然存在,如果不在申请前解决,可能导致再次取消。 这个限制性契约可以追溯到Gupta在2005年购买土地的时候。法律条件禁止Gupta在其Icona Hospitality Group下建造除酒店和宴会设施之外的其它用途的建筑。因此住宅建筑是不符合要求的。 Gupta集团在去年取消Icona项目的前一个月,申请在央街(Yonge St.)夹史刁士大道(Steeles Ave.)附近,兴建三幢大楼。 去年被发展商取消的Icona项目。星报 古普塔集团总裁古普塔(Reetu Gupta)没有回应《星报》的采访要求。 旺市政府表示,这是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一次意识到上述限制性契约禁止业主在该地点开发居民住宅。该委员会将此事提交至1月24日,等待法律建议。 旺市市长贝维拉夸(Maurizio Bevilacqu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会继续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保护买家的权益。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该限制性契约接触,Icona...

加拿大下周-65度?! 每天都在挑战人类生存极限…

加拿大都市网原创作品 作者:小星 多伦多这几天真是冷的反人类啊! “出去遛狗五分钟感觉手已经不存在了” “从公交车站走回家两分钟的路,脸要吹掉了” “早上车发动不着了,冻的” “出门的时候手机还有78%的电,在车后备箱放了一个小时就低电打不开了” ...... 真的是真实生活写照有木有! 直到小编看到网上的一篇文章,才觉得-24的多伦多好像还挺暖和的! “加拿大下周最低温度将达到-65度” -65度!逗我呢?!   小编仔细看了文章后发现,原来是农夫日历预测的,加拿大1月最低温度将达到-65!   不过,-65这个温度并不是只出现在预测中。加拿大多地纪录到的最低温度都达到了-60度以下。 比如:     连安省都有过-61! 以冷出名的育空现在的天气👇   早在10月,农夫日历就预测今年北美的冬天会非常冷。其中关于加拿大的部分是: “安省和魁北克省会再下周异常寒冷” “阿尔伯塔和萨斯卡通省会比往年的季节气温都低一些” “只有卑诗省天气与往年相比没有明显异常” 目前来看,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就多伦多来看,虽然冷的晚,但比往年更冷啊! 经历了-24度以后,我们来看看下周的天气,就显得温和多了。      其实说到冷,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世界上的“最冷村庄”,它就是世界极寒之地的奥伊米亚康(oymyakon ),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冷的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有500多名村民常年生活在这里。 近日,这个村庄试图举办国际马拉松,因为天气太寒冷,出现了无人完赛的情况。又火了一把。 或许就是为了挑战人类极限吧,1月5日,奥伊米亚康村举办了国际马拉松,来自俄罗斯、法国、泰国等国的16名跑者前来参加了比赛。 当天气温是零下52℃。为了抵御极度严寒,参赛者都全副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最终,所有参赛选手无一人跑完全马。   就在俄罗斯当地时间1月7日,一名网友在推特上传了一张一名男子站在温度计前的照片,身后屏幕上大大的标示着-63℃,下面则挂有“奥伊米亚康-寒极点”的字牌。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站在温度计前的男子身上有许多结成霜的雪,而他身后则是白茫茫的一片,到处都布满雪的踪影。他拍照的时候,似乎还在下着小雪。   尽管奥伊米亚康并不在北极范围,也不在北极圈内,但却是北半球冬季最冷的地方之一(比北极更寒冷)。   冷到什么程度呢? 这里历史最低气温零下71.2℃,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低至零下47℃。 这是什么概念呢? 热水撒向空中瞬间成冰雾 👇     到了零下52℃学校才停课   冰箱竟是用来融化食物的   不能刷睫毛膏!睫毛越长越麻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觉得多伦多还挺温暖的吧?! 最后小编还是啰嗦一句,大家注意保暖,极寒天气下减少户外活动!

渥太华双层巴士惨祸 到底发生了什么

视频截图 据CBC报道,周五下午,渥太华发生一起双层巴士撞向候车亭的悲惨车祸。渥太华警方说,对事故发生原因,调查将“漫长,详细,并且复杂”。事故导致3人死亡,23人受伤。一辆西行的OC Transpo 公司双层巴士在晚高峰刚刚开始时撞向the Westboro station候车亭。目击者说,现场场面一片“混乱”。展开调查的车祸调查组警官Sgt. Cameron Graham周六对记者说,他们在研究多个方面,包括“人为因素”,巴士自身的原因,以及天气条件等。Sgt. Cameron Graham说,警方今天将用无人机拍摄俯瞰图片。他们希望今天结束时能够清理现场,解除封路。涉事巴士于下午3点30分被拖离现场。警方相信,事故发生时,巴士接近满员或者满员,也就是说,巴士上有约90个人。警方希望询问涉及的每一个人。警方还会检查巴士记录仪数据。巴士司机被逮捕并受到讯问,但是她后来被无条件释放,等待进一步调查。警察总长Police Chief Charles Bordeleau说,重要的是,公众不要对司机被逮捕这件事进行解读。“我不会谈论逮捕司机的细节,但是司机确实曾经被捕。”Bordeleau说,人们可能对事故的发生有多种理论,但重要的是,“逐步”进行调查。加通社图周五晚上在新闻发布会上,渥太华市长Jim Watson说,这起“恐怖”事故中有两名巴士上的乘客和一名在候车亭候车者死亡,有23人受伤。周六,Bordeleau澄清说,警方仍在检查伤亡情况。渥太华警方说,已经确认三名受害者身份,并已经通知他们的亲人。根据周六发布的新闻,“工作仍在继续,三名受害者的身份目前未予公布”。到周六上午11点,渥太华医院(the Ottawa Hospital)市民总医院院区(the Civic and General campuses)说,该院有和该事故有关的一名伤势危急的伤者,六名伤势严重的伤者,和四名伤势稳定的伤者。The Queensway Carleton Hospital说,该医院周五晚上收治了八名伤者。目前七人已经出院,一人伤势严重,但已经稳定。渥太华儿科健康和研究中心CHEO没有收治伤者,这表示伤者中可能没有儿童。OC Transpo公司说,由于正在进行调查,该公司前往Westboro 和...

理财有方·道明明道:梦想中的退休乐土

■道明财富私人全权托管投资部 (TD Wealth Private Investment Counsel) 投资组合经理冯彦怡 (Libby Fung, CFA)     星岛日报   想在退休时远离烦嚣俗世吗?本文介绍一些豪华地点,这些地方甚至有助于令您的退休资金物尽其用。 虽然我们当中有部分人也许并不介意在加拿大度过晚年,欣赏这里的阴天雪地,但通常所说的快乐退休生活往往是在温带一个充满异国情调、如田园诗般的环境。加拿大统计局指出,许多在外国出生的加拿大人随着年龄渐长,离加返回原出生国。比方说,于2000年至2003年间移居意大利的加籍人士大多是在意大利出生,这些回流移民中有超过一半(52%)是年逾50。 退休是独特的体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财务状况。您将在哪里居住,是其中一个可影响您的储蓄需求和生活质素的主要决定。 无论您是否在海外出生,本文所介绍的几个地方多姿多彩,让您思考自己想在哪里享受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在巴拿马波魁特(Boquete, Panama)退休在目前退休维持往后生活15年所需积蓄(2人):39万加元(以最接近的整数值为准,按2%通胀率调整后每年2万9,000元,这包括在市中心居住,一睡房柏文单位的租金,以及适中的外出用餐和娱乐费用,资金将继续在退休期间作投资用途)在过去30年,您需要每月储蓄600加元。(以最接近的整数值为准,假设税后投资回报是3.75%) *以下每月生活成本的资料来源:numbeo.com。文内所提供的数字只是近似值,仅供说明之用。这些数字没有把税务处理或政府保障范围以外的医疗保健费用考虑在内。  巴拿马 (Panama) 巴拿马与区内其他国家一样,生活成本低。巴拿马有现代化而舒适的环境。国家积极招罗退休人士,政策宽容,容易获得签证和其他优惠,例如酒店、电影门票、处方药物和餐厅折扣。 可是,巴拿马的气温可以徘徊在摄氏30度,每天如此高温可令人难受。大多数当地人无论前往哪里都要驾车,这并非一个对行人友好的城市。  在哥斯达黎加埃斯卡苏 (Escazu, Costa Rica) 退休在目前退休维持往后生活15年所需要的积蓄 (2人):46万3,000加元(以最接近的整数值为准,按2%通胀率调整后每年3万5,000元,这包括在市中心生活,一睡房柏文单位的租金,以及适中的外出用餐和娱乐费用,资金将继续在退休期间作投资用途)在过去30年,您需要每月储蓄700加元。(以最接近的整数值为准,假设税后投资回报是3.75%) 哥斯达黎加 (Costa Rica) 哥斯达黎加有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稳定的政治、良好的医疗护理,以及世界上一些最令人赞叹的自然环境。这个现代化国家具有可靠的基建设施,难怪深受那些寻求低成本而高质素生活的退休人士欢迎。劳工成本亦低,这意味着您若有需要,可聘请家务助理。 要在哥斯达黎加舒适地生活,您可能要在市中心外围居住。这意味着您可能要远离一些您习以为常、近在咫尺的主要设施和种种便利。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 (Kuala Lumpur, Malaysia) 退休在目前退休维持往后生活15年所需要的积蓄(2人):36万3,000加元(以最接近的整数值为准,按2%通胀率调整后每年2万7,000元,这包括在市中心生活,一睡房柏文单位的租金,以及适中的外出用餐和娱乐费用,资金将继续在退休期间作投资用途)在过去30年,您需要每月储蓄550加元。(以最接近的整数值为准,假设税后投资回报是3.75%) 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来西亚以其热带气候和悠闲的生活方式闻名。它拥有美境如诗的岛屿、迷人的海滩、良好的医疗护理,以及物美价廉的食品和消费。该国政府一直积极地招罗外国退休人士来定居。 马来西亚的城市拥有西方人所要求的一切设施,还有一些很好的优惠:跟其他一些国家不同,所有带进马来西亚境内的资金都是免税的,包括海外退休金和投资收入2;此外,马来西亚的燃料费用获提供补贴。 然而,雨季通常都是很没趣的,而那些雷雨可令人害怕。在马来西亚,下雨天比不下雨的日子更多。 在西班牙马拉加...

周末去安省最盛大的冬季品酒节!滚木桶闹酒窖,堪比中国新年庙会!

2019年已经过去两周了,告别狂欢,生活回到正轨的你,是否也痛下决心:   减肥! 少吃! 多读书,少喝酒! 直到把吃掉的钱都赚回来! 有决心是好事,但安省最盛大的冬季葡萄酒10周年庆,注重生活品质的你又怎能错过呢? 毕竟,节食禁酒也要劳逸结合嘛! 快来和小编看看,这场免费入场的冬季葡萄酒节有哪些高光亮点。 重点提示:葡萄酒美食村庄、滚木桶比赛、击冰球比赛、厨师竞赛、酒窖派对。 吸引8千旅客的必看活动 Twenty Valley 冬季葡萄酒节(Winter WineFest)位于安省St Catharines附近的Lincoln小镇。 离多伦多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这个节日每年都会吸引8000多名旅客和葡萄酒爱好者。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安省品质最好的VQA美酒,还有当地厨师制作的佐酒菜肴。 其中的葡萄酒及美食村庄、滚木桶比赛,以及酒窖派对,是大家公认不容错过的节目! 葡萄酒及美食村庄 探索Twenty Valley的当地美食,你一定不能错过葡萄酒及美食村庄! 20多种手酿葡萄酒,来自安省当地的厨师,以及与外省合作制成的手工饮料,都来挑战你的味觉。 开放时间: 冬季肃清的街道上,弥漫着酒香、新鲜烤饼的香,以及浓汤的香味。 在这些迷人的气息中,你可以参观到今年的新摊位: Courtyard Event Tent 庭院活动帐篷 这个摊位将展出当地企业举办的趣味工作坊。 其中由安省葡萄种植商主办的“8 Below”系列研讨会,带你一起领略: 冰酒的制作过程: 从葡萄到酒杯到食物搭配庭院活动帐篷时间: 滚木桶比赛 Twenty Valley拥有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酒商和手工匠人。 如何证明这一点? 且移步到别开生面的滚木桶比赛! 在这里,每位参赛者都将以最快的速度将木桶滚向终点。听起来很容易,但木桶的滚法却是有规则的! 木桶必须立着滚,即从顶部朝天的位置,翻滚到底部朝天。 速度最快者,可将金奖杯捧回家。 去年的冠军是Fielding Estate酒庄的助理酿酒师Clark Tyler。 今年花落谁家?快来为你喜爱的酒厂加油助兴吧! 滚木桶比赛在周六下午3点举行。 击冰球比赛 冰酒配冰球,还有什么比这更加拿大的呢? 这场比赛面向所有人开放,只要将冰球射进5个门,你就能带走众人瞩目的冰酒奖杯! 击冰球比赛在周日下午4点举行,感兴趣的朋友可在下午3点提前报名。 厨师比赛 今年将举行第一届尼亚加拉西部社区厨师比赛。 参赛者是当地优秀的厨师、饮料调配师,仅用6种当地食材,为你献上一场味觉盛宴! 5名厨师将用自己的拿手绝活一较高下,而评判者就是手持门票的你,以及特邀的明星嘉宾: CharCut Roast House的名厨Connie DeSousa和John Jackson 多伦多电台105.7 EZ Rock的Rob White 厨师比赛在星期六下午4点到5点之间举行。 酒窖派对 周五和周六的晚上,热闹的歌舞派对在Cave Spring的酒窖进行。 周五晚上9点,Dillon's Small Batch Distillers邀请你来The...

The Bay精选冬季外套低至4折 HBC用户再享额外8.5折!

Hudson's Bay 现有精选女式冬季外套、羽绒、棉衣特惠,最高60% OFF! 包括Calvin Klein, DKNY, Tommy Hilfiger, Lole等在内的众多中高档品牌都有优惠! 如果你有HBC卡,结账时输入折扣码 NEWYEAR 还可以享受额外15% OFF! 按此查看全部   Calvin Klein$320.00 $160.00 DKNY$348.00 $139.20 Cole Haan$380.00 $190.00 Tommy Hilfiger$340.00 $170.00 Tommy Hilfiger$280.00 $140.00 Lole$460.00 $276.00   使用HBC Card,订单满$45即可享受免邮费;其他支付方式订单满$99免邮费。  

得胜:一纸引渡逮捕所引发的公关危机

最近一家民调公司所做的调查,颇为触目惊心! Nano Research 就华为孟晚舟事件对普通加拿大人进行了调查,其中一个结果是超过半数的加拿大人认为,孟晚舟被捕是一个司法问题,加拿大因为美国针对她的欺诈指控而拘捕孟的做法是对的。这一结果似乎很容易理解,加拿大一直坚持司法独立的体制,“法”比“官”大,普通市民对这一观念都已认同。 但是另外一个结果则更应该引人注意,当问到受访者对中国政府的看法时,高达83%的加拿大人说对中国政府的印象负面(44%的人负面,39%的人“有点负面”),安大略省也是处于高位,55岁以上的人处于高位。 8%的人不确定,7%的人有点正面,2%的人正面。被问及对华为的印象,65%的加拿大人处于负面,其中安大略同样处于高位,55岁以上的人处于高位;23%的不确定,12%的人处于正面或有点正面。 平心而论,孟晚舟的被捕本来就不是加拿大能操控的事情。加拿大并非要在美中的争端中“选择”站在美国一边。应该面对的事实是:加拿大与美国有引渡协议,每年,估计双方各自都要为对方处理上百件逮捕和引渡的案件,只要是被要求引渡的人所触犯的刑事在两国法律上都认为是犯罪行为,就会启动相应的执法和司法程序。加拿大也与世界其他多个国家都有引渡协议。加拿大行政当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也不可能做出任何决定,别无选择。相反,如果是有迹象显示部长、总理或是国家元首干预司法的正常运行,事先通知当事人,或者事后要求法官立即放人,都会立即成为一个天大的令政府倒台的事件。 试想,如果此次被要求引渡的不是华为的公主,而华为成为一件商业法律纠纷的受害者并希望加拿大追讨其他国家的某位人士,加国是否应该遵守同样的司法程序?加拿大的司法体系也许还不够完善,也许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或政治介入司法的事例,但加拿大坚守司法独立和公正的精神,就是对每一个当事人公平的保障,是对所有外国投资者的保障和信心,也是国际贸易新秩序所应该遵守的法治精神。 同样的原则在美国方面就不成立。美国总统自己的言论,就显示出美国针对华为的行动很可能介入了政治及贸易方面的动机。这更显示出司法必须独立于政治干扰的重要性。正如加国外长指出的,她希望加拿大的引渡合作伙伴不要把引渡程序政治化,或将其用于追求正义和遵守法治以外的目的。 针对华为及孟晚舟女士的商业欺诈指控是否成立,那个公司是否与华为有隶属关系,都需要在法庭上依照公正的司法程序加以解决,而不是在法庭之外、或者通过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 无论你对加中关系寄予什么样的希望和期待,这一新的民意调查都是一次现实的警示,与上次调查相比,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的加拿大人有所增多,对中国产品的疑虑有所加大。 估计如果在中国进行一次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对这个以往一直友善的加拿大、白求恩的故乡,负面形象增大。 孟晚舟事件,因为一纸美国司法当局给加拿大司法当局的引渡逮捕要求,演变成对双方的互信的摧毁,成为一场公关形象的危机,其中的损失实际上更加巨大。而两边都有人似乎在继续撒盐,让双方争端的温度进一步升高……。

都市报头条:线上线下全面开花 男人比女人花钱多!

金融机构Refresh Financial最近委托Leger民调公司所作的研究显示,有49%的加拿大民众过度消费,没有任何积蓄应付突然的紧急情况。而有53%靠薪水度日的民众是“月光族”;有近20%更是入不敷支;有14%的受访者陷入财政困难,正在申请破产或是将物品抵押。 调查发现,当遇到急需时,有35%的人会借一笔小额贷款或以信用卡支付;对于收入紧张的人,依赖借贷或信用卡的比率更上升至43%。节假日是购物日,随着购物越来越方便,我们应如何做个冷静的消费者呢? 本报记者 文琪 每年从10月开始,各大商场和电商就已借着万圣节、圣诞节、新年、甚至农历春节展开相关的促销。伴随着黑五、cyber Monday、节礼日(Boxing Day)以及马云所推创并风靡全球的的“双十一”购物节,购物、送礼成为年底这几个月的主旋律。过了圣诞节和新年,想必每家每户收到和送出的礼物都不少。不同年代的加拿大人怎样消费,已不单能够影响零售商和电商的决策。购物的趋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礼物的退换有什么讲究?加拿大人的节日消费纵观又是如何? 在线购物刺激消费 2017年,加拿大人仅在12月份一个月在网上的消费就有17亿元。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发布的以“我,我的生活,我的钱包”为题的调研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加拿大购物者转向在线,主要由快速增长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 23-36岁)和Z世代(17-22岁)引领。虽然加拿大的电子商务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加拿大人的购买习惯正在不断发展,并且随着对便利性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他们正逐渐在网上迁移。 根据普华永道(PWC)发表的2018年加拿大节日观测(Canadian Holiday Outlook)报告显示,加拿大消费者在该年度假日季节消费的比以往更多。加拿大消费者计划的支出(plan to spend)略高于2017年,人均达到1,563加元,上涨3.7%。此外,有58%的加拿大人预计他们的假期支出将保持与去年相同的水平,比2017年的53%有所增多。 经济的发展状况必然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人们对于经济前景较低的信心,很可能会导致影响他们的节假日消费的增长。普华永道的这份报告显示,那些认为未来6个月经济表现会好转的人,可能会花更多钱。但根据统计数字的结果,只有16%的人预计会这样做。更重要的是,28%的人认为贸易保护可能会影响他们本季的消费。在2017年,这个数字仅为的6%。 与此同时,住房负担能力仍然是年轻的加拿大人最关心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也正在影响这部分人的假日消费趋势。在调查中,当谈到外部的经济因素如何影响节假日购物的相关决策时,有23%的加拿大人将住房成本(housing costs)考虑在内。相比之下,年轻千禧年的这一比例为36%。这也许并不意外,因为千禧一代所面临的高房价,让他们不得不把房屋相关的支出作为首要的支出考虑。 男性购物花费高 普华永道的这份报告显示,虽然预测只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者计划在2018年的节日季消费比去年更多,但多达53%的千禧一代和39%的Z世代的消费者正在逐渐增加他们的预算。千禧一代中已经成为父母的人,也是这之中消费最高的消费者。这凸显了当今的零售商,必须利用消费者的数据在不同人群中提供独特的购物体验。 节日期间的旅行出游开支继续占据加拿大人节假日消费的最大部分,高达46%。其次是节假日的礼尚往来的相关消费,占到了41%。而节假日的娱乐支出占比较小,有13%。消费划分到性别方面,男性的平均花销增加了7%,达到1,752加元。让人意外的是,加拿大女性的这个平均花费的数字却比男性少,只有1,385加元。同时,家长饲养宠物的人也没有忘记关爱自己的宠物。宠物拥有者在节假日期间在关爱和犒劳自家小动物上的花销,平均达到了65加币。 在加拿大,相比较于费尽心力地挑选礼物给不同的朋友和家庭,长期以来礼品卡(gift cards)是很多加拿大人最省心省力的选择,并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在PWC出台的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千禧一代更倾向于收到和购买实际的物品(physical items)。千禧的年轻一代喜欢个人风格强的东西作为礼物。例如,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38%的加拿大人计划为他人购买礼品卡作为节日礼物,而千禧一代这一选择的比例则为21%。千禧一代对他们的支出计划也更加乐观,38%的人计划的花费比前一年更多,总体为25%。这种节假日的购物趋势表明,加拿大的商家,能够拥有正确的促销策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结合店内多样化的的产品组合,这将有助于零售商提供更多满足不同种类客户需求的购物体验。 网上网下 平分江山 在大数据的时代,尽管隐私相关的问题一直被人们关注,但在当今,很多年轻的消费者却越来越希望零售商能够跟踪他们的购买习惯,并以此推测、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推荐和优惠。因此,现在的商家都正在转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以更好地处理不同人群的购物趋势。 仍然,大多数的加拿大消费者还是喜欢店内“看得见、摸得着”的购物体验。根据PWC的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实体零售是他们的主要假日购物渠道,其余的人则选择网购,包括通过电脑、移动设备,甚至是近年流行的智能家居技术进行在线购物。 不出所料,加拿大高达51%的千禧一代消费者会首先考虑网购和电商,这与同比美国消费者中50%的这一数字差不多。更重要的是,加拿大还有有十分之三的人在节假日期间计划前往美国购物,不论是去到实体店还是通过网络跨境购物。高达38%的千禧一代,会通过网络访问美国的零售商。 在加拿大,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喜欢到商店去寻找购物和礼品的灵感,并在节假日购物旺季时去货比三家,比较价格。但对于千禧一代,这种偏好就由线下转向了亚马逊和谷歌。对于倾向于去美国买买买的跨境购物者而言,他们专注于打折优惠信息和选择更为广泛的产品多一些,特别是在服装和电子产品类别。 普华永道的报告分析认为,当今加拿大的零售商需要重新构想其店内的购物体验,并提供直观的全面多渠道的环境以满足客户需求。在这份节假日的调查中显示,相比较只拥有其中一样购物方式的商店中,消费者在同时拥有网络购物和实体商店的商家中要花费得更多。 送货上门非最佳选择 在线购物和电商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新的购物和支付趋势。亚马逊的会员服务(Amazon Prime)在加拿大的增长速度比在美国增长的要缓慢,会员数量略微上升至23%。美国这个数字有50%以上。同时,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在结账时使用Apple Pay和Android Pay等移动支付​​方式,而使用可穿戴的移动设备(wearable devices)支付店内购物的费用几乎翻了一番。最早期尝试、接受和使用新形式移动数字方式付款的消费者,在节假期日渐,他们可能会因为支付的便利性购买和花销更多。 大多数加拿大人的确都喜欢在网上购物后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但是,当其他的接货方式在价格上有优惠和便利性时,会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更为便宜的消费、到线下商店领取购买物品的方式获得商品。 在加拿大,大城市里高楼林立的公寓生活方式被不断地提倡,多伦多市中心高企的房价和租金让城市化也在不断地加剧。这也使得在网购的整个过程中,越靠近人口密集、城市发展强劲的地方,这最后1公里的订单交付就会更加困难。因此,送货的运输渠道需要随着消费者们的需求而进一步发展。 在商店之外的取货点交付和店内取货是除了送货上门之外最被人们所青睐的取货方式。这主要是为了避免高昂的运送费用和拥挤的人群以及交通所产生的问题。在32至36岁成熟的千禧一代中,他们更有可能利用这种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方式获取来自商家的折扣。 尽管送货上门是目前最为广泛的使用方法,但根据普华永道的2018年加拿大节日观测报告显示,消费者在商店或商店之外的指定取货地点自取货物的趋势在增加。 每年退货46亿元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加拿大人每年退掉的商品价值约46亿元,而其中有些商品不会再回到货架上售卖。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假期期间,大部分商家的确会赚得盆满钵满。但在那之后的几周中,往往是商家最为繁忙和头疼的时候。因为很多冲动消费的退货和不合心意的节日礼品退换会达到一个高潮期。 每年,在数以亿计的售出商品中,其中有6-9%的商品会被退回,零售商处理退货的成本巨大。早前曾有一段在YouTube上疯传的视频,一女子在Costco购买的吸尘器,在使用了数月后依然可以获得退款。加拿大的零售商为了增加竞争力推出的宽松的退货政策,也让节假日后退货的比率更为高昂。数据显示,在2015年,加拿大人在商家花费了5134亿元,其中有高达460亿元的物品在过后被退回。 错误的颜色,错误的尺寸,或者运输出现问题,导致物品损坏等,甚至是接到的礼物不喜欢,都是顾客退货的原因。而大多数这些被退回的产品,即使它们处于原始没有被使用过的状态,还在未开封的盒子中,其中有一些也不会再回到商店货架上。 根据CBC的报道,许多节日过后的退货物品,其中不乏有最终会落入垃圾填埋场的结果。而在今天,多伦多已经有了这样的另类流动性服务公司:向商家收取佣金,对退货的产品进行分类,并在必要时翻新被退货的产品,然后转向别处并以大打折扣的价格出售,甚至有些会去到打折商店(outlet)。最终销售这些商品的收入会返还给零售商,等于这一处理退货的环节不再有浪费,被彻底外包。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很乐意以此节省必须处理退货的成本。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名为Liquidity Services的公司,把自己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交易盈余(business surplus)市场。自90年代末以来,该公司一直在美国运营,目前扩展到了加拿大位于多伦多西北部的工业区。这家专注于处理退换货的流动性服务公司拥有数万平方米的仓库,每年在节假期购物高峰期,巨大的仓库会被填满。每周会有大约5万件以上来自消费者的商品,通过该设施返回给主要的零售商。按年来看会达到百万件。 根据CBC的报道,其中70%的物品适合转售,无需翻新。但商家往往不希望这些商品被退回来有几个原因。一是有些零售商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产品大量地回流,或者产品已经过季不再适合再售。其次就是有些高端商家,更不希望他们的产品与非全新的退货品摆在一起,进而影响品牌和产品的形象和面貌。 通过大折扣去销售这些退货商品,消费者可以通过打折商店、eBay销售、跳蚤市场,甚至从公司网站或亚马逊等经销商那里,都能购买到便宜的退货产品。 这项业务在美国已经根深蒂固多年,但实际上刚开始在加拿大开展业务。它的增长速度很快,主要得益于在线销售。这是一种更为经济、环保和有益于多方的处理方式。零售商曾经浪费掉的东西现在可以成为潜在的额外的收入来源,物品不再需要进入垃圾填埋场。不介意购买近乎于新品但不是新品的消费者,还能以更为便宜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物品。当然,退货的产品也依然可能被包装成为新的礼物,再送回到人们的手中。 7-22岁 Z世代 23-36岁 千禧一代或Y世代Millennial 37-51岁 X世代 52-71岁 婴儿潮一代Baby...

周末好去处:国际游艇展 室内设计展

一月份进入酷寒天气,多伦多去哪里游玩?各种室内展览是不错的选择。 小编为你整理了近期的好去处: 社区活动大全按此

多伦多男子车行修车陷纠纷:你车上的这个装置,可能已被人动了手脚

加拿大都市网原创作品 作者:智苏 一名多伦多男子称,汽车商一名员工在他车上工作时,连续两次关闭了他的前置摄像头。该男子提醒车主们:你们的汽车装置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动了手脚。 24岁的Haider Firas在去年11月将他的车拿去Parkview的宝马车行修理。Firas车上有一个两个前置摄像头,一个用于拍摄外面的车辆,另一个指向车内,用于保护他的个人财产。 摄像头拍到了上车工作的汽车修理工,该修理工在留意到摄像头后,把两个前置摄像头都关闭了。 “这就很值得警惕了!”Firas告诉CB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现在都不知道他在车上的这段时间,对我的车做了什么。一切都在他们掌控之下。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他们甚至可以把车开走,也可能毁了它,我都不会知道。” 再次光顾,摄像头数据被人删除 Firas说,他到车行去投诉,但两周之后,还是决定拿车过来同一家车行修理。 据Firas说,这次,车行员工不仅是关闭了他的摄像头,还把摄像头里的文件删除了。 “此时让我担心自己的隐私,因为我和我的家人坐在车里说过的话(都在那些文件里)。这个员工必须查看摄像机里的各种文件才能找到他们自己要删除的文件。这是100%不可以的!你不能为了删除你的影像,就擅自查看别人的私人信息。” Firas把自己的视频传到YouTube,说这些私人视频对他来说十分珍贵。 他还录下了与车行经理的对话。该名经理说,有些员工不喜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监视,他们感到不舒服,还说这在本行业是司空见惯的。 “我不认为你可以不经过车主同意就擅自关掉摄像头。”Firas告诉被录音的这位经理。 “比如,如果我有一栋房子,我雇几个承包商到我家来工作,然后他们关了我的摄像头。你不能这么做,我是为了我的安全、我的财产才开着摄像头的。同样的道理,这是我的车,你不可以在未经同意下关摄像头。” 其它车行表示:“我们不动(摄像头)的” 多伦多中城区的大众汽车车行经理Art Safonov说,他们设施有规定,不可以在没有通知车主的情况下,擅自触碰车主的财产。 “如果技师真的决定需要关闭摄像头,我们会先通知顾客,摄像头会被关掉。我们完全是透明的。”Safonov说。 他还强调:“我们通常不会动它们,没有理由去动(摄像头)。” “至于这是否是行业内的标准?我不知道。不同车行可能做法不一样。” Lakeside Motors车行的老板Mike Colangelo说,他还没在店里遇到过这种情况,但建议最好还是让车主知道。 “我觉得通知顾客不是什么坏主意,因为如果发生什么事,他们可以说是在摄像头被关掉的时候发生的。”他说。 律师:车行员工或涉侵犯了隐私,但Firas没有 私人律师Alice Tseng说,在加拿大,隐私侵犯更关乎企业和政府,而不是个人及消费者。 她认为,Firas拍摄员工并不违法,员工关闭摄像头也不算违法,但情况可能对员工更为不利。 “如果员工只是关掉摄像头,其它什么也没做的话,我不认为有什么隐私问题。员工删除了摄像机里的文件,我也不认为有隐私问题。”Tseng说,“但我认为,作为消费者可以有追索权,因为你不能损坏他人财产,不能删除他人的财产。” “如果员工(在删文件时)必须进入或查看其它的录像文件,这就构成了隐私侵犯。”

多伦多的圆明园:Guildwood Village庄园

▼鸟瞰Guildwood Village庄园 位于多伦多以东士嘉堡,被熟知的人们称为“The Guild”的Guild Park公园,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来由。如果你在当地长大,你一定知道“Guild Inn”Guild旅店的所在。今天,在公园内The Guild地界伫立着的一座小木屋,实际建造于1795年。而公园内主体建筑- Guild Inn,则另由Harold Bickford将军在1914年兴建。 ▲Guild Park内还现存1795年建造的木屋 讲到Harold Bickford将军,实在是大有来头,他曾在南非参与英国和南非布尔人之间的布尔战争,之后在一战时晋升为将军。Bickford将军在士嘉堡悬崖边的这片佔地36英亩的制高点绿地上,兴建了自家住宅,包括车库和马厩一应俱全。从门前放眼望去,安大略湖景尽收眼底。 ▲The Guild 20世纪初 1921年,Bickford将住宅转售。几经易主,空置,再易主之后,这座宅邸由安省Brantford成功制鞋商人千金Rosa Breithaupt Hewetson购入。那一年,正是经济大萧条最黑暗的一年,1932年。 ▲Rosa Clark 1977年 Rosa和夫婿Spencer Clark对艺术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将宅子命名the Guild of All Arts艺术集聚地。所谓艺术集聚地,事实上是一个专为艺术家们提供免费食宿,让他们潜心专研艺术的净土。 从雕塑、绘画、到陶艺、染织,这里曾经一度容纳100多名艺术家和他们的亲属,并且为他们提供交流展览,出售作品的空间。当年汇集在这里的艺术品,今天尚有不少存留在原处。凭着家中财富,Clark夫妇支撑了下来。当口口相传,访客日渐增多之后,他们又兴建了一处旅店--Guild Inn,为来访者们提供食宿,并以此盈利。 1934年,Clark夫妇搬离,在此后的10年左右时间不断增加投资扩建旅店规模,生意从此日渐兴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Guild Inn被加拿大联邦政府征用,先后被用于加拿大皇家女子海军训练基地和军用医院。战后继续用作治疗战场后遗症PTSD的伤兵医院,艺术工作室则作为康复治疗。从1947年始到整个五十年代,Clark夫妇将这里大规模重建,扩张至400英亩,并更名为Guildwood...

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树桩盆景Bonsai 入门(上)

▲常见的盆景植物黑松树 Black Pine 盆景Bonsai与一般盆栽不同之处是,盆景需要花功夫,让盆栽长不大。因为盆小,根小,土也少,因此要记得浇水,做为盆景主人一点都不能疏忽。而且,栽培一盆盆景,少说都要10年8年时间,所以我认为,喜欢盆景的人都必须是细心及有耐心的人,因此不适合我。 但是每次见到展出的盆景,都忍不住伫立欣赏许久,赞赏那些制作盆景的主人之巧手,他们的艺术天分,以及惊人的想像力。 盆景的原则就是,将一株10年甚至几十年的大树,硬逼种成一盆通常只有一尺余的小盆景。具体而微,甚至开花结果。 ▲柏树 Juniper盆景也很常见 哪些树适合做盆景?常见的盆景材料包括松树、柏树等常绿树,及榕树、枫树、榆树等落叶树。但是能够做盆景的绝不止此,因为我见过被做成盆景的植物包括:银杏、冬青、日本红枫树、枸杞、石榴、葡萄、紫藤、九重葛、茶花、杜鹃、各种浆果植物,以及几乎所有的果树(苹果、樱桃、橘子、柠檬等)。所以简单说,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做成盆景,特别是那些开花、结果的小树,见到满树的花,或是果实,真是让人惊叹。 所以只要你有那功夫,愿意实验,不怕挑战,任何一株植物,都可以培育成盆景。 虽然盆景制作源起于中国,但当今日本人最喜欢做盆景,我认为可能因为日本一向居室狭小,因此想将一棵大树变成迷你小树,面对欣赏。这不像北美洲人的性格,特别是过去,家家都有庭院,喜欢种什么就种什么,盆栽及盆景都是太花功夫的事,一次不浇水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选择树种 初做盆景的人要选择种什么树,前面说过有常绿树及落叶树;有开花结果植物,也有观叶类。如果想省事,第一次最好选择观叶类的植物。另一个要考虑的是,有些是热带植物,有些是寒带植物。如果在寒带却选择热带植物,就要考虑冬天放室内时,光源的问题。 一般来说,可以制作盆景的植物包括极大部分的常绿树、乔木、及灌木。草本植物就不太适合。 第一步是到园艺店或苗圃店观看选择。选的时候除了要看植株是否健康(叶子亮绿,树干及树枝健壮),没有任何病虫害,还要看造型,将来是否适合“塑造”。 不过更多人是自己用扦插、压条或是嫁接方式繁殖,因为这样更容易一开始就有一棵自己要求的小树,更容易“塑造”。 多数盆景都是单主干,因此选时最好也是选择有一根健壮单主干的植株,方便将来修剪、固型。 培植主干 在正式做盆景之前,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培植主干的粗厚度。如果直接装盆,根部被限制在小盆里,主干就不可能生得粗。而我们见到的盆景,一般主干都非常粗,不成比例的粗,这就需要培植。 为了树干变粗,最初不仅不能用小盆,还要用较大的盆,像一般盆栽一样的种植,甚至最好是将之种在地里,目的就是让这植株生长得快。因为植物的根部是吸收养分的主要途径,根部越多越好,主干也因此越粗。种在地里时,为了让根部能四方发展,种之前洞要挖得大,填上新土及好土,这样根部才更易生长。 ▲银杏 Ginkgo就生长缓慢得多,但因为姿态美,所以也经常被用做植材 盆栽时也一样,为了要让植物的根部尽量生长,所以如果是装盆做盆栽,这盆也要与一般盆栽的盆不同。一般盆栽的盆只有底下一个排水孔,因此当植物的根部过分发展时,就只能由那个排水孔伸出去,伸不出去的就会围绕盆的范围一圈圈生长,一点都不健康。因此这时候使用的盆必须宽,但不一定要深,重点是,盆的周 围要挖很多孔,比排水孔稍大,方便根部向周围伸展出去,这样很快就达到自己要的目标。有人更用有孔的大网篮当盆,这样根部更能自由发挥生长了。每年换一次盆时,稍为修剪一下须根,直到长到自己需要的大小,再开始做盆景。 而为了让树干生得粗,而不是生得高,就要一早将植株的顶部剪去(保留最多3个生旁枝的部位,就是节,视你的需要),阻止长高,成侏儒形状,这样主干就会逐渐变得粗了。 要知道,将树由顶部切断(剪断)时,最高的节都会生出一个旁枝,这旁枝就是将来新的主枝。你希望主干及新的主枝越来越粗,成为新的主干。等这新的主干达到一定粗度时,可以在顶部再剪断,就再生出新的旁枝,这样一棵树就成为一个有3个弯度的树型。 这样的经历往往要几年时间,而且为了培育主干有一定的形态,还要不时用人工干预方式,达到扭曲枝干的目的。 人工干预方式包括用绳索、布条,甚至铁丝,趁枝茎幼嫩时弯曲到自己想要的形状。有时为了让较粗的树干弯曲,还可以在一侧用刀切一个切口,帮忙扭弯,(做这事要小心,以免切断树干),再用布条包住,一方面固形,避免过分膨胀;一方面防止切口染菌。布条必须乾淨,手工也要精细。也有人之后再用家用的电工胶布Electric Tape缠住,目的是防水,以免伤口沾水而染上细菌,或是生霉。 一些易受伤的植物,如红枫树,石榴等,最好先用布条缠过再用铁丝,以免伤到树干。等树枝癒合后,记得除去铁丝或布条。 拿最受欢迎的松树做例子,盆景与一般庭院树最大不同,是树型有弯曲,或倾斜姿态,而不是垂直向上生长。所以一开始就要选择自己想要的树型,及配合原来植株的形态,予以定型。也就是因树造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做太大功夫的修正。 而很多植物的根部是露出土面的,好像榕树,就更可以修整了。榕树盆景根部最精彩,因此可以一早就开始培育、修剪,整成自己喜欢的形态。这一方面也可以参考其他人已经做好的盆景图片,得到灵感。 你或者也听说过,有人为了使树干变粗,使用极端方式,包括将树干用刀或斧劈开,分成两半,然后用木条将之硬性分隔,再用布包裹,让它自己癒合。这样树干就会很粗。不过癒合时间需要几年,而且不是每一种树都能容忍这样的暴力对待。只有生长较快速的树如榆树elm、榕树ficus、柏树Juniper,或是黄杨木Boxwood等可以忍受。 ▲这株 California juniper明显是将树干劈开及扭曲做成的效果 另外一些图片,可以明显看出有些树干是被用斧劈开,成为一半的宽条,再予以塑造。这些都是经常被使用的方法,虽然违反自然,但就是有些人希望得到的效果。 修整树形及树根要一步步来,每一次少许修剪。不要太过齐整,不要左右对衬。久不久远望一次,有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形态。 平常剪树或是树木断裂,都有树漆tree paint (又叫wound paint或wound dressing)出售,以免伤口感染。不过一般树木都有自我恢复的本能,除非情况特殊,通常园艺专家都不主张用胶液,甚至认为使用不当,就会弊多于利。所谓情况特殊,包括当地霉湿情况严重,或是附近一带多霉菌。培养主干的经历,最少都要3-5年时间才能完成。

足迹天涯:佛国老挝绝美的遗世瀑布

▲站在观景台上可远眺壮观瀑布 作者:韦利 鸣谢:Rosewood Luang Prabang 佛国老挝(Laos)不但以寺庙众多闻名,多变的自然风光同样引人入胜,其中在古都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便有遗世壮观的关西瀑布。在此除可攀山涉水远观瀑布飞泻的情景,更可走入碧绿池水畅泳,感受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气氛。 攀山涉水 景致出尘 游人前来老挝北部古城琅勃拉邦,大都旨为沉浸在佛国异色当中,然而除了到寺庙诵经冥想,或于大街为僧侣清晨布施,走到当地的关西瀑布(Kuang Si Waterfall),一样可以洗涤心灵。 这个离开市中心约大半小时的瀑布,对不少人来说或许闻所未闻,唯有如遗世国度的纯美景色,却一直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原来相传由智慧老人开凿的瀑布,不但诱得金鹿子前来寄居(Kuang在老挝语中正有鹿的意思),悦耳的流水响声更把远方的中国人吸引至此,故事孰真孰假不得而知,唯瀑布已成游人热点却是事实。我们乘车来到公园大门前,已发现游人如鲫,加上周遭的市集摊档,环境实在带点喧嚣,幸好走入园区,却有另一番平静景致,只见广阔森林中到处是参天巨木,加上保育中心内的可爱黑熊,顿教人心境变得平和,而当抵达瀑布区,更让人眼前一亮,率先见到一个个由瀑布流水形成的碧潭,皆清澈翠绿得有如宝石一般,面对如此出尘美景,不少游客抵不住诱惑,纷纷换上泳衣,跳入泉水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一层层的水洼带点棉花堡的影子 只是更美的风光尚在后头,沿路所见,景色缤纷多变,时而是湍急溪流,时而是平静泉水,就像将土耳其棉花堡、中国九寨沟、克罗地亚的十六湖集于一身! 终于来到中心点的主瀑布,百多米的它原来由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所组成,站在观景桥远眺流水飞泻而下,已觉壮丽可观,唯更有趣是可拾级走到瀑布崖顶,虽然沿途要攀山涉水,却别有一番清凉畅快的滋味! 热闹夜市 色彩缤纷 赏尽自然美景过后,入夜仍有热闹好去处。 ▲夜市摊档以售卖地道工艺品为主 从湄公河畔走回旧城区已是入黑,刚好是琅勃拉邦夜市开档摆摊的时间,其中在皇宫博物馆附近的洋人街(Sisavangvong Road),是夜市最热闹的一段,其范围虽然不大,但摊档货品却丰富多样,当中以售卖老挝传统的手工艺作为主,如木凋製品、手织围巾及图桉袋子等等,色彩皆缤纷悦目,而好些带有佛教色彩的明信片及手绘画作,更特别得人欢心,至于老挝出产的地道咖啡,同样极受欢迎,同行朋友便专诚买来作为手信,最教我喜爱的除了是货色种类繁多,还有大部分平和友善的档主,他们非但没嘈吵叫嚣,也不刻意跟客人纠缠,最惊喜是他们非但没讨价还价,竟在我们决定付款时再不断主动减价,实在让人买得畅快称心! 夜市中除可入货购买纪念品,还有不少小吃摊档,而沿街再走远一点,更有许多精緻的餐厅及酒吧,足可让你流连至夜深! 游湄公河 静赏夕阳 ▲漫天红霞的湄公河,景色醉人 看过壮观的关西瀑布,回到市中心的湄公河畔,尚有优美景致等待我们。众所周知,流经中国、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多国的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其中在老挝的一段,便会贯穿琅勃拉邦,当地便有不少观光游船,提供畅游湄公河的行程。 我们在琅勃拉邦瑰丽酒店安排的船河之旅,该属当地豪华之选,只见船上既有宽敞舒服得有如卧床的座位,数小时的游程中,饮品美食更是不停供应,当中除包括新鲜水果和多款地道小吃,更可付费来一杯即场调校的鸡美酒,我们就这样一边乘着凉风品尝美点,一边观赏河道两旁的淳朴农田美景,让时光渐渐流逝。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游船刚好驶至最美的河段,前方除了翠绿的山头,还有动人的日落美景,此时船家索性将引擎关掉,让我们静赏慢慢西沉的夕阳,直至漫天艳红的落霞,我们才不舍地打道回航!

多伦多华人超市最新优惠传单(1月11-17日)

多伦多华人超市最新优惠传单(1月11-17日)

亚马逊创始人离婚内幕:出轨朋友妻!

亚马逊创办人兼CEO贝佐斯(Jeff Bezos)周三在推特上宣布,他和结婚25年的妻子MacKenzie离婚。消息传出后几个小时,消息人士告诉媒体,他正在与前新闻主播Lauren Sanchez约会。 出轨对象就是她:朋友妻,前女主播 贝佐斯与前电视主持人、好莱坞人才大亨派翠克.怀特塞尔(Patrick Whitesell)的娇妻劳伦.桑切斯(Lauren Sanchez)一直有着秘密关系。 ■女主播桑切斯(左)和贝佐斯摄于2016年。网上图片 女方也在离婚中 外媒Page Six报道,最近几个月Jeff Bezos与Lauren Sanchez,二人来往甚密。这位49岁的前主播也正与她结婚13年的丈夫Patrick Whitesell离婚,他是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人才经理人之一。 根据消息人士透露,贝佐斯和49岁的桑切斯两人是通过怀特塞尔相识。这三人甚至在电影《海边的曼贾斯特》的2016年活动上同框。但消息人士表示,劳伦在和怀特塞尔今年秋季分居后,渐渐与贝佐斯亲近。桑切斯与怀特塞尔于2005年结婚,育有两个孩子。目前,两人尚未正式离婚。 另有美国《国家询问报》称,其即将曝光贝佐斯与桑切斯间的婚外情,“在长达4个月的成功调查期间,本报尾随贝佐斯和他的秘密情人桑切斯走过美国五个州,里程近4万英里。两人共乘私人飞机、豪华加长车、直升飞机,一起徒步旅行,出入五星级酒店小酒吧,私密二人晚餐,以及在秘密爱巢中共度良宵等等。” 一名消息人士告诉People杂志,Jeff Bezos与Lauren Sanchez去年一直在一起渡过很多时间,特别是过去几个月。无论哪里,在社交聚会中遇上他们。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肯定会引起人们注意。Jeff Bezos也见过Lauren Sanchez的几个女性朋友。消息人士指他们二人现在就像小偷一般交往。 此外,National Enquirer报道,Jeff Bezos用他的6500万美元私人飞机,将他的情妇Lauren Sanchez带到外国渡假,向她发送了粗俗信息和色情自拍照。Sanchez是一名直升机飞机师,她在2016年获得执照,她最为人知晓的是在Fox电视台的Good Day LA节目当主播。 曾经是世界上最让人羡慕的妻子 贝佐斯与麦肯锡这段学妹倒追学长的姻缘,曾羡煞世人。贝佐斯也从不避讳「秀恩爱」,曾把为妻子洗碗视为自己所做的最性感的事情。贝佐斯与麦肯锡均毕业于世界名校普林斯顿大学。2018年4月,在柏林一场商业论坛中,贝佐斯将亚马逊的成功归功于妻子的鼎力支持。 据悉,贝佐斯与麦肯锡认识3个月就订婚,半年内结婚。当贝佐斯决定创业时,麦肯锡全力支持,不仅随丈夫辞职,更成为亚马逊草创期的员工之一,负责亚马逊会计工作。 贝佐斯9日在推特发表夫妻二人的共同声明,宣告自己与妻子麦肯锡和平分手离婚。 他曾经是 世界上最贵的洗碗工 贝佐斯与麦肯锡均毕业于世界名校普林斯顿大学。2018年4月,在柏林一场商业论坛中,贝佐斯将亚马逊的成功归功于妻子的鼎力支持。他还不顾主持人打断,现场为麦肯锡的小说「打广告」,盛赞妻子的灵气和才华。 麦肯锡师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森,她的小说曾获得2005年全美图书大奖。不过她和贝佐斯初次相识,是在纽约一家投资基金的会议室。多年后,贝佐斯回忆说,“我当时一看到她,就觉得她聪明又漂亮,幸好我作为面试官有机会看了她的简历,提前留下了印象。” 面试成功后,麦肯锡上班时的工位就紧挨着贝佐斯,她的笑声经常让整个办公室的气氛活跃起来。学妹麦肯锡出手“倒追”学长贝佐斯,主动邀请贝佐斯共进午餐,两人在约会3个月后订婚,半年内就喜结连理。 据老友讲述,他们的生活低调到可怕的地步。 直到2013年,麦肯锡每天早上还会开着一辆不起眼的本田车,先送孩子上学,然后送贝佐斯上班。 不管工作再忙,贝佐斯也不会在早上安排会议,以便享受和家人一起早餐的时光。这位亚马逊CEO曾称,他会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做一些家务活来取悦妻子——洗碗,“我相信这是我做的最性感的事情。” 麦肯锡曾表示,她的幸福感与贝佐斯的财富毫无关系,“我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有一个感情深厚的丈夫,这两点可以定义我人生所有的幸福。” 可能是史上最昂贵的离婚 目前没有报道显示二人签署了婚前财产协议,外界关心麦肯锡在离婚后能分多少财产。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贝佐斯的身家约为1370亿美元,在全球500富豪中名列榜首。按照他所定居的华盛顿州惯例,麦肯锡有较大可能分到至少66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全球女首富。 贝佐斯离婚,也有可能导致全球富豪排行榜发生改变,比尔盖茨可望重返全球首富宝座。比尔盖茨蝉联18年人类最高财富的纪录,去年才被贝佐斯超越。贝佐斯当时的身价突破1,500亿美元,不仅打破比尔盖茨纪录,也是自1982年福布斯推出富豪榜以来最有钱的人。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同甘共苦可能离婚, 坐享其成也可能离婚 预测接下来有一大波 “从首富离婚谈夫妻相处”的鸡汤刷屏

全球癌症数据出炉 8大致癌因素几乎均可避免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癌症,本就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不断增长,更让人们胆战心惊。于是,不少人都渐渐加入了“防癌大军”,但尽管如此,癌症依然在全球高发。 2018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不久前,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这篇文章评估了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018年,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960万癌症死亡病例。这是全球所有年龄段、性别,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在内的所有癌症发病比例的推算数据。 亚洲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双高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2018年亚洲癌症发病率将近50%,死亡率将近60%,均排在了全球第一位!   此外,在1810万新增癌症病例中,男性约950万,其中亚洲男性占发病总数的近一半,死亡率达60%;女性约860万,亚洲女性发病率占47.5%,死亡率略过一半。 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 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全球第一!在1810万新增癌症病例中,我国占380.4万例;在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国占229.6万例。 这组数据意味着:全球每新增的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中国人。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就有将近5人死于癌症! 这些癌症发病率较高 全球癌症发病率前五的分别是:肺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   而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也是最高的。此外,男性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等也较为高发。   8大致癌危险因素 几乎个个可避免 癌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但其中大部分外因可避免。 1 抽烟嗜酒 抽烟是导致肺癌的“元凶”之一,每天抽两包烟以上的人,有1/7死于肺癌。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平均约高出20倍。 喝酒会加大肝脏负担,研究发现,58%的肝癌都与酒精有关,每天规律饮用3杯啤酒,就可以成为肝癌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每天每增加10g酒精,肝癌风险增加4%。 此外,这两者都会增加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建议: 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坚决戒烟,包括电子烟,限制甚至不饮酒。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实在戒不了,就应该注意防癌。   ◎ “一次醉酒等于得一次肝炎”,饮酒千万不要喝醉,酒后可适当多喝水,加快代谢,以缓解醉酒症状。   ◎ 补硒。硒可谓是“防癌高手”,它能阻止正常细胞癌变,也能促进体内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降低癌症风险。生活中含硒较多的食物有蘑菇、燕麦、奶酪等,也可适当服用硒补充剂。   ◎ 定期体检。吸烟者尤其要注意肺的检查,可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长期饮酒者更要注意肝脏的检查,一旦发现可疑病灶,应及时治疗。 2 电离辐射和紫外线 电离辐射主要有X射线、伽玛射线等,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的环境下,容易诱发癌症。而紫外线虽是非电离辐射,但它能晒伤皮肤,增加出现黑素瘤的几率,增加皮肤癌发病率。 建议   ◎ 与辐射区域保持一定距离。生活中的电离辐射产品一般都在规定范围,不会危及身体,但也要尽量远离放射区域,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X光、CT检查,也不要将手伸进检查行李物品的安检设备中。   ◎ 注意防晒。一年四季都应该防晒,现在冬季可选择防晒指数较低的防晒霜。   ◎ 适当多吃番茄、柠檬。番茄富中的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减少皮肤伤害。柠檬中的有效成分则能干扰黑色素的合成,增强皮肤的防晒能力。 3 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也会增加癌症风险。如:幽门螺旋杆菌增加胃癌风险,乙肝病毒增加肝癌风险,HPV病毒增加宫颈癌风险等。 建议 细菌、病毒几乎无处不在,要想防止它们伤害人体,提高免疫力至关重要。   ◎ 适当多吃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体内蛋白质充足时,免疫系统相对就更为强大,如有需要,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水蒸蛋、纯牛奶、鸡胸肉、深海鱼都是不错的选择。   ◎ 适当吃些发酵食品。部分发酵食物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能优化肠道状态,提高人体免疫力,如:纳豆、乳酪、酸奶等食物。 4 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易使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降低肠道免疫功能,加上肠胃蠕动减慢,有害物质长时间滞留,刺激肠粘膜,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改善办法   ◎ 踮脚尖。踮脚时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能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加速血液循环,防止静脉曲张。   ◎ 悬空伸腿。双手扶住椅子,双脚悬空,用力向前伸直双腿。来回做几次,可运动腹部,缓解久坐导致的小腿肿胀、血液淤积等问题,促进代谢。 5 饮食不当 饮食不当,一指饮食结构不合理,包括食物摄入比失衡、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二指不良饮食习惯,包括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食熏烤炸类食物、摄入霉变食物等,都可能加大患癌风险。 我国人民吃饭还总喜欢“趁热吃”,但超过65℃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黏膜,反复如此易增加食管癌风险。 建议   ◎ 饮食要“鲜、杂、淡”。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部分都来自于食物,它能帮助激发免疫力,识别并消灭癌细胞。新鲜食材不仅能提供更多的营养素,还能有效避免霉变、腐败等有害物的产生;饮食多而杂,能更好的弥补营养缺失;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对慢性疾病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   ◎ 吃饭别着急。吃饭时细嚼慢咽,能减少胃肠负担,也有利于控制食量和摄入时的温度。 6 熬夜 熬夜会影响细胞的分裂、降低免疫力,增加细胞突变和患癌的风险。 建议   ◎ 熬夜前先补觉。如果有时间,熬夜前可以先睡1~2小时,即便是闭目养神,也能起到一定的休息作用。   ◎ 熬夜后午睡。熬夜的第二天应早起,并在中午睡个午觉。不建议赖床睡太久,以免扰乱生物钟。 7 肥胖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发现,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女性肥胖患者比男性更易患癌。 建议   ◎ “慧”吃。平时一定要吃早餐,可适当吃点辣椒、胡椒、黑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促进肾上腺素分泌,提高新陈代谢。   ◎ “慧” 动。将头、肩、手肘、臀部、脚后跟靠墙,每天站立4~5次,每次30s,可以调动身体的核心肌群,有助瘦身。 8 滥用药物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难免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长期大量滥用药物,也可能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建议 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不可听信偏方、随意用药,随意增减药量等,以免带来不良后果。 除此之外,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增加患癌几率,但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等,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要特别留意早期信号,做好体检。

大多伦多楼市12月成交数据分析:公寓强势涨价

根据多伦多地产商会(TREB)的最新报告,大多伦多地区去年12月的房地产市场,与2017年12月份相比,房屋成交量从4876宗减少至3781宗,跌幅22.5%;新挂牌数更下跌了31.5%,减少至4,308宗;平均售价则微升2.1%,从734,847升至750,180元,其中Condo售价更上涨接近一成。 报告称,大地区楼市在2018年整体销量和均价下跌,全年经电脑多重放盘系统交易的房屋有77,426幢,与2017年的92,263幢相比下跌16.1%。新挂牌数量则减少12.7%,为155,823幢。平均屋价下跌4.3%,至787,300元。 报告显示,多伦多市的屋价稍有上升,周边市镇的屋价则回落。这截然不同的市况,是受Condo类房屋的影响。Condo在多伦多市房屋销售中占相当大比例,而Condo的市道较独立屋略胜一筹。大多伦多地区的Condo价格,在过去一年上涨了7.8%。 挂牌量属历年低位 地产商会主席Garry Bhaura指出,贷款成本提高加上更严房屋贷款压力测试,迫使一些家庭要暂时作壁上观,重新审视置业的选择。不过从下半年开始,市况已经有所改善,销售量和价格均有增长。 地产商会市场分析及服务总监Jason Mercer说,经历了2017的剧升之后,新放盘数量在2018年显着回落。很多社区的挂牌量是历年来的低位,买家要找到合心水的房屋也有困难。 2018年下半年,屋价缓步上调。由于很多买家寻求更能够负担得起的物业,因此价格相对比较不昂贵的房屋,其价格升势反而最强劲。 安省华人地产专业协会副会长吴树声指出,前几年楼市属于卖家市场买家争抢Offer(出价)。后来政府颁布新政策令原来畅旺的市道大跌,并出现巨大动荡。一年多以来,虽然销售量下跌,房屋挂牌数量减少,但价格变动不大,反映出市场本身没有问题。 今年市场供求相对平衡 吴树声表示,今年将是一个平衡的市场,虽然放盘量减少,但由于不少人无法取得房屋贷款而推迟置业计划,令供求相差不大,所以市场会较为平静。他认为,现时是长线投资者和自住买家入市的最好时机。买家可以有选择和讲价空间。 旧有出租物业今年规定的租金加幅只是1.8%,而利息、地税和管理费基本向上调整,投资出租者难以获利甚至可能出现负现金流,旧有出租物业投资市场缺乏吸引力。省长福特在去年底提出,新楼盘不受加租管制。如果建筑商可以加租,将鼓励他们兴建出租公寓。这利好因素,将带动房地产市道。 去交通方便的稍远地区置业 吴树声又表示,省政府有意收回多伦多公车局的管理权,并统筹整个金马蹄地区的交通和整体发展,对楼巿也是好事。他声称,现时问题是交通不方便,花时间太长。如果基建好,民众可以搬到宾顿市、阿贾克斯和其它楼价较便宜地区居住。交通方便的话,不少人愿意到稍远地区置业。 置业减少 租赁市场紧张 今年的租赁市场将会比较紧张。他指出,由于不少人延迟买屋,令出租单位的需求增加,但供应量无法快速增加。因此租屋可能会出现抢Offer的情形。 吴树声说,多伦多预计在未来3年有100万移民涌入,省、市政府未雨绸缪应该合作,缩短各项建屋申请的时间,将有助舒缓楼市。 大多房屋销售和平均价(12月1-31日) 屋型 销售 平均价格($) 电话地区 416 905 合计 416 905 合计 独立屋 340 1,250 1,590 $1,145,892 $891,095 $945,580 按年比较 -24.1% -14.8% -17.0% -8.0% -2.2% -4.4% 半独立屋...

超轻保暖!Mountain Warehouse羽绒夹克低至$44.99!

Mountain Warehouse 超级优惠 - 精选男女款式羽绒夹克最高73% OFF,最便宜仅售$44.99! 按此查看全部   如果你喜欢冬日里在外面散步、运动,一定要挑选轻便又保暖的外套!Mountain Warehouse 是专业的户外品牌,他家的衣服便宜又好穿,超轻而且非常暖,而且比较偏向运动的设计。 $239.99 $69.99 $149.99 $44.99 $149.99 $49.99 $269.99 $89.99 $449.99 $154.99 $299.99 $104.99 $239.99 $89.99 $299.99 $134.99 $119.99 $44.99   订单满$100免邮费。

微信之父张小龙4小时演讲:1亿人把朋友圈设为3天可见

“微信之父”张小龙每年只公开露面两次:一次是腾讯年会,一次是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 在2019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的演讲被安排了在了1月9日晚上7点半开始的微信之夜上,吊足观众胃口。 即便是高达2000元的门票,也难以抵挡观众的热情,昨晚微信公开课会场门口,甚至有“黄牛”倒卖微信公开课门票。 张小龙说,“这样的安排只是为了让他以特别好的状态与大家交流,“我如果认真准备一个东西来跟大家分享,那我很有可能会超时,在晚上这个超时的空间是很大的。” 这一次,张小龙用4个小时的时间,回应了关于微信的一切。并用了“万物之中,希望至美”结束演讲。 “每天都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想教我做产品” 在张小龙看来,今年是一个特别的时间点,微信走过“七年之痒”后进入第八个年头,微信的日登录量也在2018年8月超过10亿,“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DAU的数量级,可能在我们自己看过来,这只是哪天达到的一个问题。” 近期,微信还发布了最新的7.0版本。 “当然又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教我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我们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其实任何一个大的改版都会带来用户的不满,因为人习惯于自己熟悉的界面,觉得是最好的。”张小龙回应被很多用户吐槽的UI调整时说,“我们没办法让10亿人来投票决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来。那怎么才能通过改变寻求设计的优化,让它变得更好呢?这个决策必须遵循好的设计原则。” 他介绍,微信7.0版本推出之前,在内部试用了很长时间,他自己一直在两个版本之间不停切换,当他用了一段时间,就不愿意切换到旧的版本去。“也许用户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们适应以后也会接受。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产品不停地适应时代,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尤其是UI上,我们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但是我们会让产品越来越美,符合甚至引导当前用户的审美,而不是落伍于时代。” 关于微信诞生的历史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给Pony,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这个事情是真实的。”张小龙从微信的诞生开始回忆,“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我发现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 他介绍,微信的诞生是因为他的QQ邮箱团队希望给自己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工具,所以凑了十个人的团队开始做微信,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个版本。 诞生之初,微信团队并没有急于推广,张小龙坚持一个新产品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曲线就不应该去推广的原则,所以在微信诞生之初的前5个月里面,微信团队基本上没有去推广它,而是想看微信对用户有没有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我们怎么样去推广它也是没有意义的。” 从微信2.0开始,他看到了微信用户的用户曲线开始增长,于是便开始推广微信。他表示,微信团队在当时做了几个值得庆幸的正确决定:第一,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挑选,把好友选择的主动权交给用户;第二,在一个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没有去推广它。“把这两个事情做对,虽然时间会花得长一点,但是这样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是很健康的。” 关于初心和原动力 有人说微信是互联网界的异类,对于这样的说法张小龙表示自己很惊讶也很自豪。“自豪的是,做异类表示你与众不同,那就是很优秀了。惊讶的是,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个好产品的底线,居然就与众不同了。那是因为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用户看待。而微信,做到了这两点。” 他认为,微信和很多产品不一样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比如“很多APP到了春节等特定节日的时候,就把logo和界面变成红的、黄的,变成像番茄炒蛋一样。但是微信不会这么做。” 微信为什么这么坚持?张小龙现场阐述了微信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动力: 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微信的基础点,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具。“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产品,你就不能接受一个很烂的功能被加在用户的身上。所以微信一直坚持底线,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户看来,这个工具就像他的一个老朋友。”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的,不长久的。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做公众平台的时候,微信思考的是通过信息触达来替换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举例来说,传统的商业要依赖于在人流大的地方租一个商铺,但利用互联网,地理不再是优势,服务质量才是优势。微信正是要帮真正有好的服务的人和集体,去触达潜在的用户让客户更容易连接到他们。 “所有专业洞察的背后,我觉得原动力反而是第一位的。或者说,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我很庆幸,这么些年过去了,微信的原动力从来没有变过。” 关于朋友圈和视频动态 谈到朋友圈,张小龙先讲述了一段他自己对社交的起源的想象:当人类成为一种群居的动物的时候,原始的社交就产生了。人在一个社区里面最大的诉求是不被排斥,所以人必须跟别人说话,说什么好呢?其实就是体现自己对社区是有价值的。他认为大家在朋友圈里面发一些很夸张的照片,其实就是延续了这个习惯,大家担心被排斥了。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张小龙接着说: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发朋友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所以大家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是精心挑选设计过的,一定对你自己的人设是有利的。 但他也指出,这样有一些负面作用,朋友圈很难表达真实状况,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并没有一个工具来记录一下一天里面真实的状态。这是微信要做视频动态的原因。 对于视频动态,他表示,微信要做的是让一个人真正的去记录他正在经历的东西,然后让他的好友看到,他希望这里的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提倡的是真实而不是完美,这从视频动态的发布按钮的命名就可以看出,这个按钮不叫“完成”、不叫“发表”,而是“就这样”,“这个视频可能并不好看,但是就这样了,我就发了。这就是很真实的。”微信为了让用户能够勇敢发布,故意设计为不会直接看到视频动态,其他用户要点该用户头像再下拉一下才可以看到,以此减少用户发“就这样”视频的压力。 对于传统的朋友圈,张小龙也以透露,从发布到现在,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到现在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我觉得朋友圈承载了中国人的线上的社交,可能是中国最高效社交工具。”张小龙把朋友圈比作一个广场,“你每天会花半个小时从广场走过,广场里面你会迎面看到一堆堆的人在聊不同的东西,有各自的主题,你经过每一个人群,这里面都是你认识的人,你可以停下来跟他们参与到任何一个小圈子讨论里去。你可以过去打一个招呼,或者参与一下,然后转身离开再去参与一下,或者不参与,或者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去点赞就走了。这样的话,当你把朋友圈给看完的时候,那时候你从广场已经逛完了。” 他认为,微信用户每天要通过做这个功课使得他完成了一个普通人一天的社交,用户这一天可能并没有出门,但不妨碍他完成社交。即使不发朋友圈,但是通过看朋友圈,通过点赞、评论还是会参与社交,完成了一个社交任务。 关于公众号和小程序 说到公众号,张小龙现场提问在座有多少在从事公众号的工作?看到台下举手一片,他说:“公众平台不是为你们准备的。”他也坦承,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早就没有了,“当然红利从来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 微信最近对公众号的阅读做了改版,也增加了“好看”这种社交阅读方式,张小龙表示,改版的目的是为了让阅读效率更高,对于平台来说,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会鼓励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创造好的内容。“关于怎样鼓励产生更多优质内容是公众平台下一步要面临特别大的内容。” 小程序曾是两年前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重点阐述的内容,他坦言小程序是他个人职业生涯里最大的挑战,是第一次还没做就宣布了。他表示,虽然三年的时间过去,小程序看起来进展并不大,但他依然表示,对于小程序的决心非常大,“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经过了公众号的过程,我们也不希望一上来就有一批投机分子来当作一种流量红利来滥用它。” 以下是2019微信公开课张小龙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张小龙。 刚刚我们在下面看了一下这些吐槽(“微信之夜吐槽版”开场视频),非常好,因为我每天都在听到这样的声音,都已经习惯了。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但是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教大家怎么做产品的。 每年我们公关同学问我要不要参加公开课?我总是说我还没有确定好,我还是要想一想,后来我跟他们提了一个条件,如果我要来的话,能不能把我的时间放到更加晚一点的时间,因为我特别希望我有一个特别好的状态跟大家做交流。后来我用了一个理由说服了我自己,今年我要过来参加一下,因为你连续好几年来参加,突然中断了,有一点把一个行为艺术突然中断的感觉。 有的时候我确实觉得这个更多像一个行为艺术,因为你很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面表达清楚让别人知道。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擅长演讲,我觉得演讲是一个技术活,是挺专业的事情,我挺尊重专业的。在演讲方面我是业余的。我希望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更多只是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特别是今年这样一个时间点,我觉得很特别,如果是去年的话,大家都会说“七年之痒”,我只能总结怎么样“痒”的。今年是8年,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的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DAU的数量级,我们也没有公布过,可能在我们自己看过来,这只是哪天达到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应该还是一个很值得庆祝的一个事情。 特别是最近我们发布了微信7.0版本,当然又有5亿人吐槽,有1亿人教我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我们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座的有人看懂了吗? 谢谢大家!谢谢这么多知音,有10%的人举手了。这一句话可以从很多的层面理解,就像我在朋友圈里面发了一段王阳明的《心学》,但是并不只是从这一个维度,我觉得是从很多的维度,我不想做一个解释,我觉得有一个神秘感特别好,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是特别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会更好一点,就像微信这么多年以来,微信的启动页面总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刚发布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个人站在月球前面,那个时候也是很有想象力。对于这个点,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因为我们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每次当你看到微信这样的一个启动页面,你可能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个人在干嘛?他站在地球前面做什么?过了一年你的想法会变一点,再过一年又会变一点。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才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动页面,因为他把想象空间留给了用户自己,10亿用户有10个亿的理解,他会找到打动它的点。所以看起来很多的APP都在把自己的启动页变来变去,微信这个不会变,并且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变。 什么才是好产品? 有一个朋友说,在互联网界,微信就是一个异类。所谓异类,就是和其他的产品都不一样。我其实很惊讶,也很自豪。 自豪的是,做异类是表示你与众不同,那就是很优秀了。惊讶的是,其实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个好产品的底线,居然就与众不同了。那是因为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用户看待。而微信,做到了这两点。 微信和很多产品不一样的一些点,会在很多地方体现出来。比如,很多APP到了春节等特定节日的时候,就把logo和界面变成红的、黄的,变成像番茄炒蛋一样。但是微信不会这么做。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这么坚持。 这次的公开课我把时间放在晚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认真准备一个东西来跟大家分享,那我很有可能会超时,在晚上这个超时的空间是很大的。 现在,微信到了10亿的DAU,在这样的一个点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时间,从微信的起源、本质这些方面来更加全面的讲解一下微信背后到底我们在想什么。 其实有时候我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是说它有很多的用户?说它让人上瘾,还是什么样的? 我记得在很多年前,当我们在用苹果手机,我们会研究为什么会设计这么好的产品出来?我记得有一位德国的产品设计师Rams总结过好的设计的十个原则,这位设计师也曾经是苹果公司特别推崇的一个人。 我把这十个原则念给大家听下,大家可以对照微信来思考一下,会很有意思。 第一个原则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第二个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第三个是好的产品是美的,第四个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第五个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第七个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第九个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第十个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其实我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将设计替换为通用的产品。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针对苹果这样的硬件产品的设计原则,但其实软件产品与用户的交互反而是更加频繁的,你做出这样的提示,用户就会这样做,那样的提示就那样做。并且本质上,不管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都是工具。对于工具设计的原则,都是适用的。之所以提到这是个好的设计原则,也是因为我认为业界很多产品并不注重产品设计,或者说不把它作为一个自己追求的目标,还只是一种功能的堆砌或者对用户价值的榨取。 而微信从来不做节日运营或者logo的变化,很多人会说微信很“克制”。但其实这并不是克制的结果,本质上是因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使得我们不会去做很多影响设计美感的事情。 而我观察到的很多业界的产品经理,其实毕业后就会被自己所在的公司误导。因为公司的目的是要流量要变现,所以大家的KPI就是如何产生流量如何变现。一旦围绕这个目标,大家的工作目的已经不是做最好的产品,而是用一切手段去获取流量而已。 这并不是我们倡导的原则,我们更多倡导的是利用微信做出好产品分享用户。 我很感谢自己的经历,从PC时代自己一个人做foxmail,到做QQ邮箱,到手机时代做微信,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产品,以至于从骨子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产品什么是不好的产品,可能因此能直觉上就遵守一些底线吧。 有一次我问同事一个问题,PC时代,PV最大的页面是什么?答案是IE浏览器的404页面。我问大家,微软为什么不在这个页面放广告呢?同事们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啊,为什么微软不在这么大流量的地方放广告呢?为什么微信不在启动页放开屏广告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微信有8年了。想一想,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有多少?你花在最亲密的朋友家人身上的时间多,还是你花在微信的时间多?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揭开广告跟他说话。 很有意思的是,因为遵循原则,很多东西我们又必须坚持去改变。 这里让我想到微信7.0版本的UI做了一个特别大的调整,也有很多用户吐槽,觉得非常不习惯。 其实任何一个大的改版都会带来用户的不满,因为人习惯于自己熟悉的界面,觉得是最好的。我们没办法让10亿人来投票决定什么是好的,也投不出来。那怎么才能通过改变寻求设计的优化,让它变得更好呢?这个决策必须遵循好的设计原则。 就像微信7.0版本的时候我们内部使用了很长时间,我自己一直在两个版本不停的切换,当我用了一段时间,我不愿意切换到旧的版本去。也许用户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是我相信他们适应以后也会接受。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产品不停的适应时代,而不是因为害怕用户的抱怨就不去改变它。 尤其是UI上,我们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但是,我们比如让产品越来越美,符合甚至引导当前用户的审美,而不是落伍于时代。 微信的起源和原动力 说完微信一直以来坚持的设计原则,我想简单回顾一下微信的一些历史。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写了一封邮件给Pony,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但是也有很多不真实的传说,比如去过某某寺庙:)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 我发现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 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在微信上线之前的一年里,我们把QQ邮箱做到了国内第一名,然后在邮箱里面又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漂流瓶等等,包括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折腾的邮箱里面的阅读空间。 我们后来的很多产品,都有邮箱阶段的影子在里面,比如订阅号、朋友圈。因为在阅读空间里面,我们尝试了各种社交的形式,基于社交的阅读,朋友推荐文章并且可以在下面共同来评论。 但是由于阅读空间在邮箱里只是一个分支,所以它能做的用户量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做到一定的阶段,也觉得这里差不多走到一个尽头,应该去切换一下方向。 当kik出现时,我意识到这里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不是因为kik的产品本身,而是我自己当时开始用智能手机,而很多基于PC的产品或者短信都不能实现很好的沟通体验。所以当时想法很简单,希望给我自己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的工具。而且我们刚好有一个团队在做QQ邮箱手机客户端,所以刚好凑了十个人的团队开始做微信。包括后台开发,三个手机平台的前端开发,还有UI,加我自己带了一个产品毕业生,就十个人。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第一个版本。 这就是微信的起源,而今年刚好是微信的第八年,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标志着一个产品从出生走向成熟。 我们当时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所以在前5个月里面,我们基本上没有自己去推广它,我们只是想看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对于用户有没有构成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我们怎么样去推广它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记得从微信2.0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它还不是很快增长,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可以去推它了。我们当时特别庆幸做了几个很正确的决定,第一我们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挑选。第二,在一个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推广它,把这两个事情做对,虽然这个时间会花得长一点,但是这样使得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 超过10亿DAU的时候,其实我们团队内部没有任何的庆祝。大家只是觉得,到10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吧。 但我自己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还是挺多感触的。 我其实特别庆幸,能伴随这样一款产品走过了过去的八年,并且,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产品经理而非职业管理者看待,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好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独裁,否则它将包含很多不同意见以至于产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 所以在微信8年这样一个时间点,跟以往的公开课不一样,我更愿意从微信的方方面面,来解释下我们是怎么想的。我想,这对大家理解微信这样一个产品会有帮助。 大家经常说初心这个词。但因为这个词被说烂了,鸡汤化了,我换一种说话,叫“原动力”。原动力其实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 那么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 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由于我对工具产品热爱,我甚至会亲自动手写代码来打造出一个foxmail这样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制造欲望。所以做一个优秀的工具,对我来说是值得痴迷的。微信的基础点,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具。 虽然我很清楚在现在这样一个商业环境下,广大用户其实对于糟糕的强迫式体验容忍度是很高的。 人们会以为很多东西是正常的,比如开屏广告是正常的、系统推送的营销信息是正常的,诱导你去点击一些链接是正常的,这样坏的案例特别多。如果回到短信时代,每个人手机里面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还要多,可怕的不是垃圾信息更多,而是大家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产品,你就不能接受一个很烂的功能被加在用户的身上。所以微信一直坚持底线,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户看来,这个工具就像他的一个老朋友。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对用户来说,我们不能说,微信就是一个工具,我们要获得用户的认可。 大家知道微信有一句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一种?当年,当同事问我的时候,我其实解释不清楚,但我知道,如果是“一种”的话,它就是一句普通的话,起不到一个slogan的作用,也不能让人记下来。它必须是一个生活方式,这只属于微信的,它是一句独特的话。当时其实微信并没有覆盖到那么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微信支付都还没有。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确实代表了一个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生活方式,其实脑袋里面是有一个念头的,微信会介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里面去。它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甚至引导时代的潮流。当时是有这样一种感觉,但其实并不知道它会怎么样去介入,是哪些方面。但是如果不把它定位为一个生活方式,如果只是定位为一个通讯工具,那就会过于片面,或者让我们的未来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现在想起来,当时是很勇敢的提出了它是一个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看到,微信从很多方面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群聊、朋友圈、红包、公众号、小程序等等。我觉得微信实现了生活方式这个梦想。 第二个原动力是,“让创造体现价值”。 在微信很早期的版本,我们就发布了公众平台。这也是微信的一个创新。当时的思考主要是,微信会取代短信,那么短信时代的市场需求是,众多的服务都要通过短信来触达用户,我们取代了它,也得提供相应的能力来覆盖这个需求。 但我知道短信、邮件,因为是可以不受控地群发的,这带来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于是想,如果微信提供一种基于订阅的模式,即避免用户被骚扰和欺诈,也让服务可以可控地给需要的人发信息,其实是做一个C端和B端的桥梁。我还记得当时构思得差不多的时候特别兴奋,跟Pony发消息说这样一个机制会多么多么厉害。Pony说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天然没有垃圾消息啊。 所以从公众平台开始,从连接人到连接服务去扩展以后,微信开始体现平台化的优势,包括后来的小程序。 做平台,需要有原动力。否则,我们可能沦为当年运营商的SP平台。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SP平台了。 当一个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商业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我认为它是短视的,不长久的。当一个平台可以造福人的时候,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当时做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我们要帮助到人们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通过信息触达来替换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这是互联网的优势。举例来说,传统的商业,依赖于你要在一个人流大的地方租一个商铺,但利用互联网,地理不再是优势,你的服务质量才是优势,那么,我们要帮到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务的人和集体,去触达潜在的用户让客户更容易连接到他们。 当时举例最多的案例,是如何帮助一个盲人,没有技能,也能够找到顾客。他应该有公众号,他的顾客会在关系链里传播这个公众号。所以,当时定下来公众号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它的公众号,就是它的品牌。并且,品牌是基于关注和认可的。 这个时候我们的原动力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因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对称,人们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那么,人们会更多地想办法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价值,这就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动力所在。 后来做小程序,也一样。如果我们不能让作出优秀小程序的人获得回报,这个生态即便能起来一点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年,我真的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真实案例,是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面发的,他发现有很多个盲人按摩师通过一个小程序找到顾客。看到这个案例我特别开心,因为这和最初我们反复地举例说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 微信的很多创新其实都来自这两个原动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洞察。但是所有专业洞察的背后,我觉得原动力反而是第一位的。或者说,一个好的产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我很庆幸,这么些年过去了,微信的原动力从来没有变过。 停留时长不是衡量App的核心价值 针对两个原动力我展开做一些解释,关于“做最好的工具”。 坚持着这个原则,我去观察很多业界的产品,会经常觉得有很多事是违背我自己的常识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两年业界的目标变成了所有APP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户的停留时长,这个是违背我的常识的。  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术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提高效率。  比如作为一个好的沟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所以微信没有已发送状态,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发完即走。你不用关心这一条消息有没有发出去,有没有发成功,对方有没有收到,甚至不用考虑网络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是一种信息资讯类的工具,那么应该是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除非是一种娱乐类的内容消费,可能时间长一点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我去看一个连续剧,要花很多时间。但连续剧也不能无穷地增加集数,来获取用户的时间。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视频软件都有两倍速度播放的功能,很多用户会选择用两倍速看到完整的剧情。这是用户对强硬希望拖延时间的电视剧的一个用脚投票吧。 停留时长让我联想到2000年左右,当时互联网刚起来,流行的一个词叫眼球经济。所有的网站目标都是要获取尽可能多的眼球注意力。所以大家会看到一篇文章被割成很多页,看了一点点就要翻下一页,这样每页都可以加一个广告上去,让它的PV量变高。这种体验到现在还在延续,以致我们看到一些网页,还是会有一个点击展开更多。这个看起来是可以在短期获得更多用户的点击,但我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好的产品。 关于时长,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朋友圈从刚发布到现在,用户的每个人的好友可能越来越多,理论上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点是,随着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长却基本是固定的,大概就是30分钟左右。当好友少的时候,你会看得更认真一些,更慢一些。当好友多了以后,你会放得更快一些。  用户其实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容多少来决定它的时间分配,但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们非要停留时间更长的话,我们当然有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只会让用户觉得不爽,因为他的社交效率降低了。如果非要把他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延续到一个小时的话,只能代表效率降低。  所以拿一个停留时长衡量一个APP,这个跟我对互联网的初心的认知是背离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所以几年以前微信有个版本,让用户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现在这个观点也没有变过,微信永远都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一个目标。相反微信可能关心的是一个人在这里发一个照片,看一些文章,完成一笔支付,找到一个需要用的小程序,是不是能够做到最快速最有效,这才是最好的工具。 我们为了提高这种效率可以千方百计想办法。举个例子,我突然遇到一个困惑,就是我们要给这个人发一个信息,但是记不住他的名字,因为有一些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如果我们有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就是提供一种联想能力,让你通过跟他相关的人联想到他,也就是帮助你的脑袋短路的时候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对于这样的能力,应该是我们要去做的特别重要的事情。  2019年小程序要做什么? 说完创造价值,我继续说说小程序。 现在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了,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可能有一些代码的接口跟我们一样,但是我并不担心这里面会跟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虽然是做同一种东西,除了平台和团队不同,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差别在于,你的原动力是什么? 如果只是希望借由小程序这种载体,来做一个流量的生意,我一点都不看好。只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通常都不会太长久。 小程序的使命是,刚才提到的,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和回报。我们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点展开。不能因为拥有流量,我们就要分发流量,要让小程序来体现这个流量价值,这跟我们自己的原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腾讯自己垄断了头部几个小程序,那就没有外部的开发者什么事了。看起来腾讯可以短期获利,但这个生态就没有了。 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应该一样的遵循平台的规则,否则也会破坏平台的公正性,我们更看重的是平台的健康。我知道过去大家都认为平台对于投资的公司似乎有倾斜。我只能说,可能是我们做得不够好,相信我们团队今后在这块会投入更多人力和资源,使得我们可以对所有的公司包括我们投资的公司是一视同仁的。  回顾一下小程序,从最早酝酿到现在三年了,其实看起来挺慢的。我觉得小程序是我们,或者说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里面最大的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试过还没做一个事情,就先宣布出来了。 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压力,给团队一个压力,这个事情我们非做不可,而且一定要做到。  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在微信公开课里面说我们要推出小程序这样一个服务的时候,当天晚上,我跟我们的团队就坐在一起讨论,讨论一个主题,我们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当天晚上我们不是讨论小程序有多么美好的未来,而是说它有多难。我们会遇到哪一些障碍是跨不过去的,我们并不是对它乐观去做的,而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难我们一定要做到而去公布这个事情。  为什么非要做这个事情?因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因为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这点,在之前的公开课,我已经详细讲过了,就不重复了。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网页的体验为什么不好,就像不理解为什么公众号的体验比网页好一样。这里,微信其实用了一些限定性的办法,比如说排版,使得哪怕是一个业余团队,做的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在用户端看起来体验都还不错。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但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To C功能,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并且经过了公众号的过程,我们也不希望一上来就有一批投机分子来当作一种流量红利来滥用它。 即使到今天小程序还不能说完全的成功,但我认为它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只要看到小程序在跟我们当时的初衷越来越接近,就是很好的信号。 所以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已经用小程序来作为它和顾客的一个连接器,并且提高了效率,这都是特别好的案例。  因为小程序还不是特别完善,在19年我们还有几个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一个是,搜索的直达。我们希望在线下,小程序是一种扫码的方式来触达,在线上,是可以通过社交传播和搜索触达。 其实搜索一直应该是小程序的一个主要流量来源,并且小程序和APP的一个很大不同,APP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之间没法交换信息。但是小程序是可以被系统统一检索到,是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内容的。  所以我们做过一些试点,比如说我要查一个航班号,是可以输入一个航班号就搜到小程序。但这只是一个试点,我们还没有做到对于所有的小程序都能够通过搜索来找到它的内容,直接把用户连接到小程序去。 这会是我们在未来一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另外一个是,小程序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得用户可以作出选择。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很重要的一块。举个例子,当你要买一个家乡的土特产,你搜到那么多小程序,不知道哪个是可信的。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的一个朋友在土特产小程序里买过并且有好的评价,那你就会很放心,这就是社交评价的作用。 第三个是,小程序的找回也是一个问题。比如很多人说小程序为什么不能发通知或推送?但是我们看到在手机上,每一个APP都会把消息推送使用到尽,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只好忽略了所有的推送,所以靠推送是不能解决问题。  即使我们提供了一种叫模板消息的能力,也会被滥用掉。所有的公司都有骚扰用户的动机,就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司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对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会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标,通过微信主界面的下拉,来迅速的找回。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是不太足够。 最近微信7.0版本有一个功能叫强提醒,大家都没有怎么用它,他们会觉得这是对大家一个朋友式的强提醒,它会喊你开会了,当你发一个消息的时候就会时振动起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做强提醒的目的更多的是覆盖到线下的场景,我希望的场景是我将来在一个地方排队,我不需要关注它的公众号也不需要扫它的一个小程序,只需要扫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一个提醒,一个关于排队的提醒,我一旦扫了这个二维码授权给了他获得后续的一条或者是几条提醒的通知,这个是最轻量的,我只是为了一次性的提醒去扫一个码而已。所以强提醒的本意是希望它用在线下,甚至包括线上的一些你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设一个强提醒,用户可以说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提醒我一下。 对小程序和用户之间的粘性,我们会继续想办法,来强化这一块。但未必是大家想的这种很粗暴的消息推送的方式。 小游戏不是一个盈利渠道 小游戏做到现在,其实如果从商业的角度,发展挺好的。但我并不满意。 就是因为它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个差距,我们期望并不是我们要获得更多的现金的回报,而是现状是这里面真正高质量原创的游戏还不是特别多。大部分的游戏还是互相拷来拷去的,就在一轮一轮的洗用户的流量。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不是公司的一个盈利渠道。公司也没有要求微信要做游戏。一切盈利都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后的自然而来的副产品。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它应该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并且让产生创意的人体现价值。  什么是创意的平台?我觉得我们跟大家理解的小游戏,和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是不太一致的,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就是现在那些比较小型化的游戏把它套用一个小程序的壳就变成小游戏了,但是我们并不是这样来理解小游戏的。小游戏应该是一个体现创意的地方,  所谓创意的平台是游戏是一个载体或者是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举个例子,以前很多人会去看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现在大家不怎么看了。但是这些小说的创意并不会消失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创意,但是他写小说已经体现不了这样的创意了,我们希望把他写小说的创意放在小游戏来实现,它只是一个载体。关于创意的载体,我们发现,确实有一些小游戏有这样的载体,它像读一本小说一样有情节,然后一般的情节用玩这个游戏。  除了小说我们还有很多的领域,它都是关于创意的。哪怕我们经常用一个案例来说,可能一个小学生用很少课外的时间掌握了小游戏的开发,他来开发一个小游戏给班级的同学来用。这个小游戏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是他的同学特别喜欢玩的智力类型或者是好玩类型的。 所以它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小块头游戏的翻版。  所以我跟我们的团队一直强调一点说,如果我们再往后一年的话,我们不希望只是看到我们的收入又上涨了多少,反而我希望看到的一年以后这里面特别多的游戏是一些从来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做的,反而做过游戏的人他们的思维很受局限性,他们会把一些APP的游戏照搬过来的,反而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可能把他的想法融入进来变成从来一种没有见过的游戏内容。我希望用这样的一种维度来衡量小游戏的成功。当我们的游戏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的时候,并且让这些创意得到它应该有的回报,那么我们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因为最终我们的用户会在这里使用是最多的,并且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当然要做到这样一个目标也是挺难的,我认为任何一个平台应该要有自己的梦想所在,如果他没有这种一种梦想的话,很快就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流量的经营点,很快把流量耗光了,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这个是关于小游戏从平台角度我们对它的一个期望。我确实很希望我们将来在小游戏平台里面看到的小游戏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 公众号:流量红利不在考虑范围 我知道大家特别关心公众号的情况。 因为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创业,并且看起来好像经过了几年,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早就没有了。当然红利从来不是我们考虑的一个范围。 在座有多少在从事公众号的工作?以前说过公众平台不是为你们准备的,但确实公众平台确实被自媒体用得最好的一个领域。虽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我们其实真的想要很好的服务大家,所以公众号最近其实我们做了特别大的一些变化,包括公众号的改版,也包括在看一看里面有一个“好看”。 如果我简单回顾一下公众号的历史的话,在刚发布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人利用这样一个当时的流量口获得了巨大的粉丝。在当时,公众号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就是最早的公开课里面分享过一个数据,当时的公众号阅读量其实70%、80%来自朋友圈的转发,只有20%、30%是来自于订阅号的。为什么我觉得它特别好?其实它符合一个二八定律,有20%的人去挑选信息,有80%的人去获益,通过20%的人挑选去阅读文章。 几年下来的话,一个是用户他可能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多了,另外一个我们在内容的质量上没有持续性的话,这里与用户的联系确实会有所降低。我们做了一次改版,发现效果并没有很大。有很多公众号会觉得自己的效果反而变差了,从我们的数据来看并没有变好很多,也没有变差很多。当然这个是我们自己分析的。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改版怎么改的一个问题。对于改版来说只是帮助用户重新梳理一下他的阅读方式,我们自己认为我们改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用户觉得阅读效率更高了,也就是说当他继续找一篇文章更容易找到或者浏览更方便了。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不是他看到这个文章效率的问题,而是他对这些内容有没有吸引力。我们自己盘点画像,在内容吸引力方面是我们强化的地方。否则的话,我们不管怎么改变版面,用户不会再这里停留,也不会看它,好的内容才是根本。对于平台来说,一个好的平台应该自然会鼓励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创造好的内容。 相比博客时代,我认为当时好的博主写的文章量更大一些。因为我们当时在做QQ邮箱的阅读空间,就知道当时有很多博主写的文章很好,现在公众号的博主反而没有当时的博主多了,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也就是说平台的责任所在,我们应该有一种机制让更多人在这里面产生更多优质的内容。 最近我们看到,通过一个合议的角度来说打击洗稿是劣币驱逐良币,也会使优质内容越来越少。所以关于怎样鼓励产生更多优质内容是公众平台下一步要面临特别大的内容 对于内容的形式可能大家也会做一些尝试,比如说视频化展现这些内容。所以在去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做了一个公众号的APP,大家会寄予很大的希望,但是它只是一个帮助公众号的发布工具而已。 所以对于优质内容来说,这里平台可以做的事情还特别多。对于去年我们发布的APP来说,为什么我们会延迟那么多才发布?并且发布看起来没有起到特别大的效果,当时我们想要发布一个APP,做一种改变,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写文章。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他也可以在里面来写公众号的文章。只不过我们后来没有做到这样一点,并没有通过一个APP带动起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我觉得我们的方向仍然是,让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创造文章才是。 另外一个点是关于社交传播,就像我刚才分享的数据,在微信的早期确实是通过分享来阅读的人是大多数,而自己主动去看的反而是少部分,我认为那个是一个很好的比例分配。后面我会专门花一个比较长的篇幅来讲关于社交的传播和社交的阅读。   社交的起源 下面一个点是我从来没有谈过的点。对我们微信的本源、微信最基础的东西没有聊过,所以我这里准备花一点时间聊一下关于“社交”的话题。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当然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可以自己想象。 我是这样想象的。可能在远古的时候,如果人都是一个一个个体的话,他是没有社交的,当人类成为一种群居的动物的时候,原始的社交就产生了。 人在一个社区里面最大的诉求是不要被排斥,所以人必须跟别人说话。说什么好呢?其实就吹牛B来体现自己对社区是有价值的。为了让别人重视自己说的,必须要一点夸张的色彩。这是我对于原始社交的想象,大家不要太当真。 大家在朋友圈里面必须要发一些很夸张的旅游照片等等,其实就是延续了这个习惯,不过如此。担心就被排斥了,所以大家会在朋友圈挑选一些很夸张的东西放在朋友圈上面。 很多年前我在知乎问过一个问题,“沟通的本质是什么”。这其实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但后来,我自己想到了一个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啊,我说,“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什么意思呢?每个人有自己的人设,希望别人接受,你说的每一句话,有意无意的,都在希望别人接受你对自己人设的认可。表面上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本质上有可能只是希望别人认可你传递出来的人设信号。当然这个只是我自己一种方便我去理解社交的一种想象,它并不一定是一种科学的研究。 发朋友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 比如说你发的每一个内容,其实你是希望别人认为你是一个这样的人,背后都是你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人设,你想推广自己的人设,是希望别人眼中的你是这样子的。所以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是精心挑选设计过的,一定对你自己的人设是有利的。 从远古开始,你就害怕被社区排斥走,所以你要吹牛逼,你要讲一些很夸张的东西,体现你的重要性。在社交里面体现自己特别的地方,特别的地方就是你把你看到的东西拍成照片发给大家。你看到晚霞,就把它拍的非常夸张,让大家觉得你看到的风景与众不同。或者把自己P得特别漂亮来推广自己的漂亮人设。 所以朋友圈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地方。 朋友圈为什么鼓励发照片,而不鼓励发文字呢?文字的操作比较曲折一点。这个问题我之前解释过。因为我觉得,对多数人来说,写一段文字,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这段文字还要表现好自己的人设。但发一张照片,就要轻松很多。 所以为了帮助他表现他的人设,所以让他选取一个很轻松的工具那就是拍一个照片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少数很清醒的人,会问自己我要推什么样的人设? 很多年前,我每次发微博,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想表现什么?”,大部分情况下,一问到自己这个问题,我就默默的删掉了准备发的文字。当然,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越是短处越要发一个朋友圈来来强化它。它往往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说明大家很认可这一点。 但这样也有一些负面的作用。 如果你多发几张旅游的照片,大家会认为你经常在外面旅游,如果你发一些加班的可能被认为是整天都在加班。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子。这只是一个人设推广,它虽然有作用,但是也会过头,你很难表达你的真实状况。 就像我们并不是每一个时刻都是开心或者不开心,但是你只要发朋友圈说我很开心,大家就认为你每天都很开心。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然后屏蔽了所有的不好的状态。 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个工具来记录一下我们一天里面真实的状态。 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视频动态的原因。以前叫时刻视频。 关于朋友圈,其实我要多说几句。很多人都说要逃离朋友圈,或者说不怎么用朋友圈了。但事实上这是互联网圈子大家看到的一个假象。大家往往把自己周围的人的情况,当作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子的,但是真相并不是这样子的。因为朋友圈本身就是社交,所以一个人怎么可能逃离社交,即使你发东西少了,你也会去看他,然后也去互动点赞评论。它本身也是个社交行为。 可以透露一个数据,从发布到现在,每天进去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到现在每天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我觉得朋友圈承载了中国人的线上的社交,可能是中国最高效社交工具。它现在每天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次的频繁进入。好像用户每天要通过做这个功课使得他完成了一个普通人一天的社交,他这一天可能并没有出门,并不妨碍他完成社交。即使你可能不发朋友圈,但是你会去看,你通过点赞评论还是会参与到社交里面,就像完成了一个社交任务。 如果各位在座的产品经理,其实可以好好分析一下朋友圈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在用?甚至这些年里,这一批人都已经长大了或者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很多用户的思维或者社交方式在这么多年以来并没有变化。本质上来说,就像我杜撰远古人怎么社交,其实我们人的社交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或者说社交的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线上的社交只是线下的社交的一个映射而已。 在线下在现实里面没有互联网的话,大家要去社交,可能去参加一个饭局,去参加一个聚会,然后可能熟人之间会打打招呼,我说的最主要是熟人的社交。但是这种线下的社交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它要跨越地理和时间才能做到。 朋友圈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朋友圈其实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的场所,其实它不止是一个时间流。我把它比方成一个广场。 你每天会花半个小时从广场走过,然后你看到广场里面你会迎面看到一堆堆的人在那里讨论不同的东西,聊不同的东西,有各自的主题,然后你经过每一个人群,这里面都是你认识的人,并且你可以停下来跟他们参与到任何一个小圈子讨论里面去,并且你会发现每一个小圈子也全部都是你认识的人。 你可以过去打一个招呼,或者参与一下。然后你转身离开到下一个,再去参与一下,或者不参与,或者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的去点赞就走了。这样的话,当你把朋友圈给看完的时候,那时候你从广场已经逛完了。 这是特别强调的一个设计,就是朋友圈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每个人或者你参与的一个讨论大家两两之间是相互认识的一个点,这样的一个点不是一对一的讨论是三个人以上的讨论。比如说你在朋友圈看到A好友发的朋友圈,然后B好友评论了,你一定同时认识A和B,然后你评论的时候是三个人在讨论,他是符合了“三个人以上比单聊更加丰富”的一种社交体验。 半个小时你已经看到了很多朋友,看到了很多他们讨论的主题,并且也参与了很多个主题的讨论。其实你已经完成了当天线上社交的一个任务。这样高效率的一种工具,你当然会觉得很难离开他。 但是朋友圈也有它的弱点,也是大家谈论的,大家想要逃离他的一个点,正因为它是个广场,你去点赞或者是评论意味着你在广场里面公开大声的说了一句话,意味着广场很多人都可以听到,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可能这一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我自己在朋友圈刚出来的时候,每天要发十几个照片,到现在我可能几个月发一次。很多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发朋友圈的压力。 所以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虽然朋友圈确实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达方面会很有压力。 所以我想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比较勇敢的自我表达。 但是这里很矛盾,因为我们需要一个人表达得很清楚,如果要最没有压力,那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但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是不可能获得朋友的回馈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社交上的回报。他跟人说的话被越多人听到,他的社交回报越大,但是他的压力也会越大。所以也有很多人因为这样子把朋友圈设成三天可见了,他自己觉得压力小了。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设三天可见的东西?朋友之间不会反目?我想简单解释一下。 作为一个设置里面的开关一般来说用的人是很少的,做产品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很懒。但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超过1亿的人把这个开关设置了三天可见,三天可见是一个用户的强大需求,他希望是这样子的。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朋友圈重新做一次的话,我可能直接让相册变成是私密的。朋友圈和个人相册是可以完全分开的,是两个概念。现在同一个照片放在相册里面可以被当做历史性的挖坟,也可以在朋友圈作为一个动态来展现出来,这只不过是当时做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这两个东西混在一起了。 所以我们鼓励用户去设置三天可见,希望这样子使得他更加勇敢的去发朋友圈。他不用认为说我发的每一个都是可以被别的朋友很久以后来翻看。 如果一个人非要展现自己的历史,他应该有别的一个东西来展现自己的。比如说他精心准备的一些照片等等,而不是用朋友圈的动态作为个人的历史展示。朋友圈更多的希望它代表了一种他的动态。 所以刚才说到这一点,其实也延伸出一个问题出来就是视频动态,我刚才说这么多,我相信朋友圈特别强大,我相信未来几年大家还是离不开朋友圈的,因为还没有出现一个比它更高效率的社交工具。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朋友圈这样一种高压力的社交工具,可能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未来大家都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一种方式。既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工具。这就是我后面要提到的视频动态或者是时刻视频。 其实视频动态来说,很多人说微信要大力来做视频了,我并不认同,微信怎么可能去做某一种技术领域的事情呢?视频只是一个技术,微信要做的是通讯社交的事情,所以视频对于微信来说只是一个载体,微信要做的是在这一块来说希望做社交。是要做朋友圈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交的模式,解决上面说的弊端。 如果说做视频的话,视频在微信里面一直都有,并且每天朋友圈里面的视频量还挺大的,一直在增长。 所以视频动态就像前面解释的,更多的是瞄准一个怎么样能够很轻松的去表达自己,并且用轻松的方式参与到社交里面去,视频只是一个技术的载体。如果没有视频,也会考虑用照片。 我接着回到朋友圈这里,我以前提到过twitter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其实影响了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微博。 我记得在腾讯公司做微博的年代,大家会想,输入框提示什么。好像是“你在想什么”。 为什么是你在想什么,而不是你在做什么?那是因为twitter诞生于PC时代,你用PC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你在敲键盘。 但是微信诞生在手机时代,所以微信一直是只为移动互联网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说我可以记录你在做什么,你可能走在路上,你可以拍一个照,这是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坐在电脑前,只能记录“我在想什么”。 因为微信是一个手机APP,它是跟着你走的,它并不是一个电脑放在那里,你只能去看它。所以在电脑上不会有摇一摇,在微信里面会有摇一摇这样的东西,因为你是摇不动一个电脑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手机端的APP是可以记录你在做什么的,我走在路上看到什么拍了一个照片发出去了。在电脑面前是我在做什么?我在整理我的照片,把昨天的照片发到电脑里面去,所以这是有很大的本质的不同。 所以很早以前我说过一句话说,人是环境的一个反应器,就你遇到什么的环境,你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出来。 你坐在电脑前,电脑就是你的环境,或者说你看到电脑里面的信息内容就是你的环境,所以你在电脑前输入的东西是你看了一篇文章,或者看了电脑里面别的一些内容,然后你对它做出一个反应,说我认为是什么样的。 但是你拿着手机,你走在任何地方,你的环境是真实的环境,你的反应会是对真实环境的一个反应。这个时候你的记录是真实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你不是在回忆,而是你在经历。 也就是说你同样发一个信息,如果你发到电脑里面类似于微博类的东西,你可能在回忆,你在记录或者这只是一个想法,但是你在手机里面发,你可能是实时的,是在亲身经历的一个东西。 所以微信的视频其实是希望能够记录下来自己和真实的世界,对真实世界的反应。这是在电脑前做不到的。坐在电脑前,你只能把以前拍的照片整理出来再发出来。所以很多从PC时代过来的应用,迁移到手机时代,基本的逻辑就会出现问题。 但是说到记录的话,记录真实世界,我认为这一个理想特别好,但是他很不现实。因为记录或者拍一个视频,并不是一个用户真正的需求。不信大家看一下自己手机上有多少个视频就知道了。如果没有分享的目的,你是不会去拍一个视频的,即使你拍了很多照片,其实你也不会再看了。而往往是有了微信之后,你要分享给别人你才会拍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记录或者是拍摄本身并不是一个需求。 所以假设我们要做一个APP,这个APP的目的是说记录我的人生或者是记录真实的世界,这个APP是做不起来的。拍摄不管是照片还是其他,首先是因为你会去分享而有意义而有需要。微信是有分享的能力的,所以微信不会做一个视频记录,每个人来记录自己的视频,然后只有自己看到。微信也不会做一个视频相册放在那个地方让别人来看到,因为那样的话,你只会一年里面挑最好看的三个视频放在那里,那是用来装饰你的,它不是一个记录。我们要做的是,能够让一个人真正的去记录他正在经历的东西,然后让他的好友来看到。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应该类似于朋友圈的,如果类似于朋友圈的话,我们就不用这个东西了。 当然现在的视频动态是第一个版本或者我们叫做0.1版本,大家可能还体会不到这一点,没有关系,我觉得我们就像对待小程序一样,特别有耐心去培育用户的这个习惯。因为大部分用户是没有拍视频来记录世界的习惯。 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培育用户或者是改变用户的习惯,我们有的能力是通过一种社交化的设计,使得他拍这些视频的时候能够获得他参与社交的好处或者是回报。 我们希望这里的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这里提倡的是真实的,而不是美的。所以大家如果仔细留心一下,你在拍完一个视频动态底下的按钮不叫“完成”、不叫“发表”,不叫发表,而是“就这样”。 就这样包含了一个含义是,这个视频可能并不好看,但是就这样了,我就发了。这就是很真实的。然后我们为了让你能够勇敢发的,故意让别人看不到你的这个视频,必须要点你的头像进去再下拉一下才可以看到,来减少你发一下“就这样”视频的压力。然后跟他说了,他就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子的,前面我发现他真的乱七八糟拍了,一点也不装饰自己,很真实拍出了很多,我看得也会觉得很爽。因为我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他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但是我不可能跟每个用户去说你要这样来拍,所以对于产品来说,最终的走向是会让一个用户在压力最大的情况底下能够很自由去拍一些东西去记录他自己或者他周围的世界。同时它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个事情。就目前来说动力是不太足够的,所以我相信在座各位也不怎么频繁去拍,但是让大家有动力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难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给大家发一个红包大家就会拍了,但这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要让朋友看到你会拍了,这是可能的。 所以后续我们会在这里一点一点做版本的升级,我们会尝试不同的路径,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它是朋友圈的反面。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很传统的社交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里面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当然这里我希望每个人是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同样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在这一点我们也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后续的版本迭代,不断去打磨它,因为这样一个拍摄记录世界,这样一个动机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习惯,这里是需要花一些时间耐心地去慢慢推进的。 但是我们对此为什么会有耐心?就像小程序一样,小程序我们会给它两三年的时间里面让它变成一个生态,对这样一个功能当然不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我们仍然可能会花好几个月的时间不断去打磨它,去尝试。因为我们确实觉得虽然用户现在没有这个习惯,将来视频的交流一定会取代照片的交流,取代照片的发送,变成更多被采用的载体。因为很简单,因为视频所包含的信息量比照片大的多。我知道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我举了这个例子,我前天给另外一个同事的视频点赞了,然后他就截屏发到朋友圈说小龙居然给我这样的视频点赞了,他只是拍了一个十字路口的灯光隧道,我通过他的视频看到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你就会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可能会为了让我给他点赞拍更多更美丽的视频,说明我们的产品这一点还没有做到位。这里面的引导我们会继续尝试去引导用户真的能够某一天很轻松自如拿起手机来就可以记录周边真实的世界。 我觉得一个好的产品不需要费口舌解释,我解释了这么多,说明我们做得不够好。 阅读怎么大众化?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阅读。很多年以前我在饭否写过一句话,因为当年刚花了好长时间在QQ邮箱的阅读空间里面,“要做大众都能用的阅读产品。” 因为阅读要大众其实挺困难的。比如之前我们在邮箱那里尝试的一个并没有获得大众化的阅读产品。只有一小撮人在那里用得很好。 当时大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一下头一天的运营数据。第二件事情就是打开阅读空间,开始看文章,看朋友推荐的那些文章。后来这些想法其实是用在朋友圈里面了。朋友圈里面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就可以推荐文章进来。 但是朋友圈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交化的环境,是一个对自我人设进行强化的一个地方。而阅读只是朋友圈的一个辅助性的副产品。 人们在朋友圈里面推荐文章,其实更多是推一些符合自己的观点或者人设的文章,而不是说这个文章的内容有多好。更多是通过一个文章来展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人。 但是对于朋友圈来说,我们更加希望大家分享的是生活本身。比如说拍照片,朋友圈一直以来都是默认就是个拍照按钮,而不是写文字或者发文章这样的按钮。 事实上这几年下来,朋友圈的分享的文章阅读率确实在下降。因为当一个人的好友越来越多,他的朋友圈内容越来越多,他反而会跳过那些文章,去关注一下朋友们真实生活里面的照片。他其实并不太愿意从朋友圈里面中断,花几分钟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再回到朋友圈。 用户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相对长的时间,他才会沉下心来花时间去完成一个阅读动作。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阅读氛围更强的入口,对用户来说是更必要的。 就像在订阅号里面,我们其实在不停地改版。但是这里面始终有一个矛盾,我们推了一个文章,这个时候他如果看到这个推送但并没有有时间去看这些文章,那么他只能继续把红点消掉,然后就退出来了。 这样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机会:我们应该在朋友圈之外,另外开辟一个阅读的一个圈子,一个不是为了看朋友的生活分享,而看文章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 对于看一看,里面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好看,一个是精选。前者是社交推荐,后者是机器推荐。我们团队同时在做两个方向的尝试。 机器推荐我们尝试了很长时间,效果不太好。我跟团队说,要么你们降低内容的底线,要么你们认命做一个小众的严肃阅读产品。 并且,我不希望机器推荐是用户想看什么就给他什么。如果这样,用户迷信保健品,我们就推保健品的文章。如果从KPI的角度,这样是最容易完成KPI的。但是如果我们推荐给用户新的知识,用户会离开的。因为惰性是人共有的特性。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去伤脑筋啊。 而人类进化而来的社交体系,其实是一个具有纠错功能的复杂体系。如果你走偏了,会有人把你拉回来。 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因为在现实里面,我们其实接纳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主动到图书馆或者到网上去找的信息。大部分情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荐而获得的。 我自己这些年来看的书,没有一本书是主动找的,基本都是受朋友的影响。我也经常给一些朋友推荐书,推荐的效果往往会比他们自己去找书要好很多倍。就像如果很多人都说一个电影好,你一般都会想去看。这就是从众心理。因为你不去看可能就会落伍了。 所以本质上,很难说什么内容是更好的。比如电影,你可能对这一类题材不感兴趣,但是因为朋友推荐你就会去看。 所以我认为要做一个让所有人阅读的大众化阅读产品,似乎只有基于社交推荐,才有机会。 但本质上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做阅读,而是每一个人在帮助其他人阅读,它是一种社交性的阅读。我们的好看功能上线,跟之前看一看的机器推荐比起来,数据增长得特别快,明显看到用户对这个功能的兴趣更大。 这里也会有一些我们要去跨越的障碍。既然它是一个社交阅读,它就不可避免的会打上社交的烙印,就是你可能会推荐一些强化你的人设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单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你认为特别好的东西。 好看本身跟朋友圈也是一个区隔化。 朋友圈有篇文章,如果十个好友转了,你会看到十条信息。很重复,也没法大家一起来讨论。好看里面就可以。这里面可优化空间特别大,包括大家在好看里面看到的,它还是一个很粗糙的一个式样。 有些人会担心会不会有很多人因此而屏蔽掉很多跟自己兴趣不一样的好友等等。 我并不担心这样的问题。 第一是你不愿意去屏蔽人或者分组。 第二,即使你不愿意看这个人的内容,跟你的兴趣不一样,你也会关注这个人在看什么,所以大部分人会留着,你不会去屏蔽他。也许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我只想知道他们在看什么。特别是对于微信这样一个产品来说,关系链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你观察社会各个阶层,他们都在看什么想什么的一个特别好的窗口。 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兴趣的差异化会带来困扰,相反,反而有丰富大家眼界的作用。 因为朋友的兴趣可能跟你完全不一样。有些东西如果不是你的朋友来推荐,你可能永远不会去接触它。因为朋友推荐了,也许你会看一下,也许会引起你的兴趣。你的朋友越多越复杂,这个面是越广泛。其实是打破信息茧房的一个方式。 所以好看也是我们下一年的发力重点。我们希望卷入几亿用户,通过社交推荐这种模式,将阅读变成一个日常的事情。 关于信息流,我记得上一次的公开课,我讲了“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之后,很多人又会产生一些误会。 好像我每一次公开课都要来解释上一次公开课的意思? 我之所以这样说当然并不代表我不知道大家说的我所说的信息流是什么东西,而是我不喜欢业界很多人把很多东西贴一个标签。只要是一些内容往下滑就是信息流,我不喜欢这样的一个标签化。 在手机里面看东西,手机屏幕很窄,你只能往下滑是最快的,但是不能因此说这样的东西贴一个标签就是信息流。这样的一种认知是特别简单的一种认知。 如果笼统来说,朋友圈也是一个信息流,我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流是因为它是一种展示方式。就像一个邮箱里面有收件箱、发件箱、已发送、垃圾箱等等,这样就是一个信息流的话,没有本质的变化,而它只是把几个文件夹里面的信息放到一个文件里面显示而已。 而我们的订阅号,我之所以说它不是一个信息流,是因为它是一种按照订阅的顺序展现的一种方式。它只是信息排列的一个展示而已。 这里我并不想用一些标签来定义这是什么东西。因为标签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就像我们现在做一个视频动态,我们并不是说我们做了一个视频功能,而是我们做了一种让用户去拍摄和展现自己的一种功能,这个功能是什么样的载体?所以我们并不考虑什么是信息流,而是用一个什么样合理的方式来展现信息。 AI和“理性的善良” 关于AI,想来讲一点我的看法,AI在过去几年特别火。我们也特别重视AI这一项技术,就像大家现在在视频动态里面拍一个视频,你会看到有AI匹配的一些配乐,有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配乐挺智能的,因为确实跟它拍的东西能够识别出来并且是比较吻合的。 我并不觉得这种AI识别的吻合是特别好的,所以我也跟团队说我们这里要出现随机的东西。当你拍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你拍一条马路,你并不是非要一条关于马路的歌曲,不然就很死板了。人是有想象力的,当你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就会想象到另外一种意象。 微信投入了很多精力来做AI。大家以为微信里面的语音识别是第三方来做的,其实它是微信内部语音识别的团队在长达好几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在做的工作,并且每天在优化它识别的准确率。所以到今天,大家会觉得这里面识别率越来越高了。当我们投入在做语音识别的时候,其实业界对AI这一块还并没有特别大的关注。所以说,我们并不会去跟风来做一个AI,而是说,AI是要落地到我们实际的一个功能或者是场景里面去的。  所以对于A.I.来说,其实从技术上来说,我们是特别认同它。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AI应该默默躲在后面帮助用户来做一些事情,就像语音识别一样。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们的人工智能的老师还跟我说,我们的有生之年看不到AI战胜人类。因为当时上一门课,叫模式识别,自己还写程序来识别图像上的物体是什么物体。觉得这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当AlphaGO战胜了人类棋手,我当时也特别震惊。当AI被用到我们产品里面的时候,我就在思考AI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看过一篇文章我觉得里面有一个总结特别好,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举个例子,将来医生会被AI“医生”取代掉。为什么会取代掉?因为AI的“医生”连到云端可以知道所有的病例和所有的数据,所以他对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这一件事情,一定会比人类的医生厉害很多。确实是这样,一个人类的医生,不管他读过多少年书或者治过多少病人,他没有办法跟云端巨大的数据对比的。 并且就像下围棋一样,阿尔法狗下围棋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下或者他为什么这样下,AI“医生”建议你要吃什么药,你是没有办法挑战它的,你只能遵守它,它让你吃什么药你就吃什么药品。这个时候我们对它的做的事情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说你认为它是我们的工具,相反我们可能变成一个它的工具。如果它是坏的话,或者机器突然出了一个故障的话,某一天云端里面下一个指令,让所有AI“医生”给所有人吃某一种很致命的药,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利用这样一种AI来做某一些工具,这种工具他可以指挥人的话,那么它超出了之前传统的工具的含义。我们会思考,传统说的工具,是人来驾驭工具。但是当AI很强大以后,AI可能是可以驾驭人的。就像AI“医生”一样。AI“医生”决定你要吃什么药,那么别的AI“导师”会告诉你要看什么书,要做什么运动,甚至要跟谁交朋友,跟谁结婚等等。似乎不是不可能的。 我前不久看了一个报道很有意思,说苹果是怎么看待工具的?报道是说,乔布斯跟别人介绍什么是电脑的时候说了一番话,他说因为当时很多人不知道PC电脑是什么?他说就像自己的车一样,以前人们觉得某一种动物是跑得最快的,比如是猎豹,当我们有了自行车,自行车可以比那种动物跑得更快。这种工具扩展了人类的某一种能力,使我们通过这个工具变得更强大,PC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也是一个工具,它可以使人类变得更强大一些。这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人去驾驭工具然后让会变得更强大。 但是对于AI带来的工具或者是AI工具本身,就像我们说的AI“医生”一样,它可以决定你要吃什么样的药,甚至可以让你说要做什么样的运动才会对身体更健康。如果这个AI“医生”支持面更大一点,甚至可以告诉你要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东西是很有可能的。这个时候你会想,这种工具超出了传统工具的范围,它变成了一种可以驾驭人的工具。 今年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可能有一些人知道,我们都知道谷歌的AI技术特别厉害,但是他的员工联名来反对用这一项技术用到军方的项目,最终谷歌妥协了,不会把这样一个AI的技术用到军方的项目。作为谷歌的员工来说,他也会思考这一项技术什么地方可以用,什么地方不可以用。作为驾驭人的工具来说,我们会对此保持一定的警惕。 这个看起来跟我们实际工作没有关系,我只是分享关于AI未来的趋势发展,这里面有很多人在预测,我可能只是对未来对AI表示担忧的人之一。 当我在内部提这些的时候,有同事问我,我们的目标难道不是尽可能的获取用户的点击吗?我们为什么要想那么多产品之外的东西?就像谷歌的员工为什么要反对公司把这一项技术应用在军方项目一样,我认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意义所在的。 所以我们总是认为用户怎么怎么样,似乎用户是一个陌生的我们不认识的一个人群,然后我们控制他们,施加他们。但是,在微信,我们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的是,我们自己就是用户,我们施加于用户身上的,最终也会施加到我们自己身上,有点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到底施加到用户身上是一个什么东西?这个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这里就提到关于上次在内部年会里面说的一句话。就是关于善良的,其实我特别害怕一句话被断章取义变成一个句子去传播,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不太理性的。 但其实每一句话都是有一定的场景的。我只想强调的是我们对于用户的态度上必须是一种善良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套路的态度。所以这种善良是一种基于理性之上的善良。如果这是一种非理性上的善良,我认为它是一种愚昧的善良。所以我认为善良本质上是一种能力。 我说的这种善良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善良,也不是一种道德洁癖,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我不想把他理解为一种道德高地,我强调的善良是理性的。而且,我们的同事,能进到公司,说明大家都已经很聪明了,大家缺的已经不是聪明了。 关于支付和企业微信 有很多同事说我在公开课里面很少提到微信支付,之所以很少提到,是因为不需要提到,不需要提到往往意味着这一块已经做得特别好了。 因为只有用户意识不到的是很好的服务,你都不会想到有这个东西的存在,你付款的时候自然把微信掏出去扫一下二维码,润物细无声的才是一个最好的用户产品体验。 这里要提到了两个大家不知道的点。一个是红包,我们在今年春节期间会上线的一个能力,企业微信的用户或者是企业可以在企业微信里面申请红包封皮,就像传统里面企业会给大家一些红包封面,然后大家可以用来包红包出去送给朋友。在微信里面我们其实一直没有这样的一种红包封面,这里如果有使用企业微信的企业可以留意一下,在企业微信里面去申请。 第二个小变化我们正在做。虽然说微信的红包特别特别成功,但是成功并不意味着没有改进的空间了。所以我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发红包越来越变成一种赤裸裸金钱的交易,只是一个发钱而已,脱离了他情感化的一面,你发一个红包只能凭金额,你发得越大就越有心,这是不对的,这个世界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对吧? 后续我们通过在红包里面添加自己制作的表情等方式,来强化情感的分量和互动的趣味。比如说,你可以自定义一个表情放进去,这样的话你的红包更多体现你真正的心意,而不是只能用钱来衡量。其实对于支付的话,我们尝试了一个特别好的功能,很多人没有试过,叫亲属卡,知道亲属卡的朋友举手一下,用过亲属卡的举手一下。5%的人,还不错,大部分人应该是我们内部的同事。 建议大家去试一下,反正我给我的父母开了亲属卡,体验特别好.不仅仅是他们的体验,我的体验也特别好,当你看到他们每一笔消费的时候,你都会觉得你在尽一份孝心,所以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个东西。但我们有很多好东西藏得实在太深了,所以有很多的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些东西存在。这是一些小的东西。 但是我们在微信里面有一些特别大的东西,就是一直我们做得不够好的,就是我们卡包的能力。我们卡包做了好几年了,一直认为卡和券是很大的品类,是日常要用到一个东西。我们一直想改变一个现状,就是你出门的时候钱包里面还要放那么多卡,当然现在银行卡不需要怎么带的。但是一些线下的店的卡还是要带着,我们的卡包想承载这一块,但是老实说一直还没有做好,所以最近大家在这一块会跃跃欲试,想做新的改变。改变的结果是希望通过消费的行为和电子智能做一种自动的关联,变成人与线下消费连接的通道,实现更好的连接。 关于企业微信,企业微信如果定位为公司内部的一个沟通工具的话,我认为它的场景和意义会小很多,只有当它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它会产生更大的价值。企业微信后续新的变化是基于一个新的理念——希望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人就是服务,而且是认证的服务。 举个例子,我们可能都会加一些快递员的微信,但可能每次来新来一个快递员,你就加一个新的微信。很多朋友跟我抱怨,加太多陌生人都不敢发朋友圈了。而且当你真的需要找快递员,要寄快递,可能这个人又已经离职了。 所以这里会出现一个场景。现实中,我们更希望有个人来帮你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去打开一个APP或者小程序,因为人更有灵活性,并且服务是更到位的。举个例子,你可以到网上订一个酒店,但如果你要改变日期或者要退订,往往通过APP就会很麻烦,你需要联系人工客服,这个时候人起的作用是最大的,人的界面也是最友好的。 这里给我们一个机会,如果一个4S店的一个员工,他用企业微信加了你,你可以认为这个人就是你的小程序。当你点进与他的对话界面,因为对方是企业微信的用户,你会看到他的对话界面下是4S店的服务菜单,你可以直接在这里使用服务。有点像公众号底下的菜单,但是你也可以跟他直接说话,消息是能及时得到回复的。 这样的话,下次你要找4S店,你可能第一选择是打开跟这个人的对话,而不是要找4S店的小程序。这里其实给企业一个机会,企业可以让所有的员工变成一个对外服务的窗口,带着你的小程序到处跑。 所以这是企业微信将来要做的一个方向,相信对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让每个员工可以直接提供服务。而在这样的方式中,顾客的忠诚度是很高的。 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 微信到了10亿用户的关口,其实我们一直不觉得用户有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说人口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的人总是会拿人口作为一个指标来看自己的空间。但我并不觉得是这样子的。 微信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扩大用户数,如果要扩大用户数,我们过去几年早去推广,早一点把10亿人都覆盖到就好了。但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用户数的增长是自然而然增长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我们要考虑的是对我们已有的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这个更重要的问题。 因为人口总是有限的,服务才是层出不穷的。在过去可能10年算一个时代,但我觉得自从互联网或者是移动互联网出来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三五年就是一个时代了,也就是说时代的更迭更快了,催生出来的需求也是更快了。在这个时代下,创新才是应对未来的唯一办法。 所以围绕这种快速变化,事实上我们根本用不着去顾及还有多少人口可以用,而是说我们怎么样能够应对未来更多的需求。所以去找到并且面对未来的需求才是在微信有10亿用户这个关口所要做的事情。 就像在广州的用户,我们最近给广州的用户开通了附近的餐厅入口,是灰度的,在发现里面,可能很多人没有看到。因为去年我在公开课说了微信的一部分是要探索线下的生活,但是这一点有一点曲折,到现在只是灰度的一个现状,目前团队只是拿广州的用户做了一个试点。 但是类似这样的尝试,我觉得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自己也发现,微信作为一个APP来说,它已经承载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并且在承载这么多情况下看起来还那么简单。但是毕竟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下一个阶段,我觉得微信更多的是围绕微信通过不同的APP尝试跟微信有某一种关联的其他一些服务形态。就像微信读书一样的,如果我们把微信读书非要放到微信里面,看起来也可以,但是它作为一个独立APP,能够独立地去进步,这样反而是更合适的。 我觉得今天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围绕微信的出发点来说清楚了微信过去是怎么做的。 所以关于很多人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 对于未来,我觉得其实这也是一个时间点来面对微信的未来,因为刚好是8年,并且刚好用户已经到达了10亿,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团队来说我们就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微信要开始面对下一个8年新的挑战。但这个新的挑战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在用户层面,用户也过去了几年之后,每年用户也在变化,就像刚才我说的三五年就是一个时代,我们要面对新的用户时代新的用户产生的需求。 不管怎么样,面对这样的需求,以微信做事风格的话,如果我们始终像过去的微信一样,始终瞄准的是做最好的工具,并且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这样一个原动力做,我觉得我们再怎么走也不会走得太偏。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经常有时候会回顾一下,如果我们自己看一下微信这些年改变了什么?其实我们自己也是挺有成就感的。更多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们,你们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有一个不一样是这样的,我们在思考问题或者是思考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我当然知道很多团队做这个事情他是不问意义的,他只问我们的KPI是什么?但是说老实话微信团队从开始成立到现在从来没有瞄准KPI去奋斗过,但是并不妨碍团队能够越做越好。因为就像小程序,如果围绕KPI去做,我们不知道怎么制定KPI,因为它没有这个东西,没有办法制订它的KPI,如果围绕一个KPI,大家可能不会做这个事情。 对于团队来说,大家养成了一个习惯,是我们自己做每个功能、每个服务背后的意义,或者说一个梦想在里面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功能纯粹是为了一个流量来做的,而想不出它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个功能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是它的不长远的。我认为正是这样的,每一块都去想它背后一丝一毫的意义,这是支撑起我们整个团队走到今天一个很强的理由,并且帮助我们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产品和功能我们背后所思考的意义。 微信的梦想是什么?刚才说过,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在墙和鸡蛋之间,似乎总是站在鸡蛋一边。如果你做大了,微信会限制你,如果你刚起步,微信会扶持你。 所以我们真的很少思考竞争对手这回事。微信也没有竞争对手,不必老是给我们按上各种竞争对手。如果有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组织能力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微信也没有焦虑,不必微信做个什么就说微信又焦虑了。所以不必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微信这里。 对我自己而言,我特别庆幸,也觉得特别幸运。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能带领团队做出一款十亿级的产品,当然是很大的成就感。但是,我更觉得幸运的是,我可以在过程中,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现在产品中,并成为产品的价值观。这是更难得的事情。 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团队,因为平时还是以批评为主。并且,很多人也不一定理解我强行灌输的观点。特别感谢他们跟我一起在过去的八年里,将微信建设成为一个影响10亿中国人工作生活的全民级产品,并且是一个特别的产品。我为团队的每个人感到骄傲。因为是他们,让我们获得了“微信团队”这样一个特别的名字。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是一句电影台词,我想用它来作为今天演讲的结束。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很多人知道这句话。我经常想的是如果微信不能给用户带来哪怕多一点点希望,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判断我们做的事情是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它也是我们衡量的准则。 谢谢大家!

零下63℃有多冷?世界最冷村庄竟这么多人住!

近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一个村庄举办的国际马拉松,因为天气太寒冷,出现了无人完赛的情况。 什么地方竟然这么冷?原来它就是被称为世界极寒之地的奥伊米亚康(oymyakon ),也是世界上最冷的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有500多名村民常年生活在这里。 或许是为了挑战人类极限,1月5日,奥伊米亚康村举办了国际马拉松,来自俄罗斯、法国、泰国等国的16名跑者前来参加了比赛,当天气温是零下52℃。为了抵御极度严寒,参赛者都全副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 可即便如此,选手们刚一出门鼻涕就已冻住了。所有参赛选手无一人跑完全马,最长的一位跑了38公里,耗时3小时53分,距离最终完赛只剩6公里。有选手在接受采访时,胡子和睫毛全都被挂上了雪霜。 1月7日实测温度低至-63℃。极寒天跑马拉松无人完赛。   就在俄罗斯当地时间1月7日,一名网友在推特上传了一张一名男子站在温度计前的照片,身后屏幕上大大的标示着-63℃,下面则挂有“奥伊米亚康-寒极点”的字牌。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站在温度计前的男子身上有许多结成霜的雪,而他身后则是白茫茫的一片,到处都布满雪的踪影。他拍照的时候,似乎还在下着小雪。     这个温度打破了前几日的-62℃。就算没有在现场,光是看到这个数字,也能感受到阵阵冰意。   尽管奥伊米亚康并不在北极范围,也不在北极圈内,但却是北半球冬季最冷的地方之一(比北极更寒冷)。   那是因为这个地方东西南三面都是山脉,唯独北面海拔低,这样使得北极来的冷空气长驱直入,而南面的暖空气却被山脉阻挡,导致这个地区极为酷寒。     这里历史最低气温零下71.2℃,热水撒向空中瞬间成冰雾。     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低至零下47℃。在这里生活的狗狗,用实力演绎到底什么叫“冻成狗”!   中国游客完成史上“最冷”求婚仪式     中国最会玩儿的情侣张昕宇和梁红,就是奥伊米亚康的第一对中国游客,他们还在这里完成了史上“最冷”的求婚仪式。   到了零下52℃学校才停课     而且你没看错,当地学校的停课标准是零下52℃,不到这个温度都要照常上课。   冰箱竟是用来融化食物的     据说这个小镇的人家里也都有冰箱,不过是拿来融化食物的,是不是很有趣?     为了生存,当地人主要以驯鹿饲养、狩猎和捕鱼为生,避免使用一般质料的衣服,而是穿上羊毛或是用动物兽皮制成的衣服。     在饮食方面,他们必须饮用含有微量元素的鹿、马奶,或是吃炖肉,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来对抗低温,奥伊米亚康最有名的一道菜是生冻鱼片。   睫毛越长越麻烦     低温给这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不做任何防护措施出门的话,脸可能在几秒之内就会被冻伤,或者被大风吹伤,在室外呼吸,人们可以听到自己呼出的气变成冰渣的声音。     去奥伊米亚康,建议不要刷睫毛膏,因为睫毛越长只会越麻烦。   极寒天气 生活困难   那奥伊米亚康有没有夏季呢?答案是:有的。可是它的夏季温凉但短促,最热的7月平均温度为13~16℃,白昼长达21小时。或许正是因为夏天透支了太多的白昼,到了冬季,奥伊米亚康只有3个小时的白昼。   这个村庄的土地都是冻土,所以村民的房屋只能盖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距离地面约有1米的高度,否则室内热气会融解冻土地基导致房屋倒塌。门窗也要四五层,以防室外寒气侵入。     自来水管不敢埋在地下,而是铺在地面上,沿途设加热站,以防水管冻裂。冰冻天气给村民造成的另一困扰是埋葬逝者,他们必须点燃篝火,以便让泥土解冻,再开始挖掘,差不多要花费三天的时间,才能挖一个足够埋葬棺材的墓穴。   在极寒的环境生活,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钢笔墨水冻结、玻璃镜片冻裂、电池电量下降太快。虽然这里有手机网络,但手机在极端寒冷天气中根本无法使用。     而发动汽车是最困难的事情,车子在行驶途中不能停下,熄火后可能很难重启。   生活不便却不乏长寿老人     不过低温也会给予恩赐,这里的居民虽然饱受寒冷天气,却很乐意在这里生活下去,他们甚至认为寒冷时保鲜,抗衰老,更长寿,村里也确实有不少人活过了一百岁。    
关闭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