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00:31:50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法国

“黄背心”运动持续法关闭埃菲尔铁塔

来源:新京报 当地时间12月1日,法国巴黎,“黄背心”示威持续进行,示威者“占领”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等多个地标。图/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12月6日,法国南特,示威者纵火焚烧汽车。 法国多地示威反对上调燃油税;政府决定取消上调后,示威主题转向总统马克龙的税收政策 法国首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知名旅游景点定于8日关闭,以应对新一轮示威。 法国政府在全国各地部署将近9万名警察,呼吁示威者“冷静”。 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理由,法国政府今年调高燃油税,拟定2019年1月1日再次调高。就政府加税,法国多地民众多日来发起示威,一些极左、极右翼人员和暴力团伙人员加入,部分城市爆发骚乱,包括首都巴黎。 严阵以待 近9万名警察部署在全国各地 法国多个地区12月1日发生骚乱,包括东北部城市沙勒维尔-梅济耶尔、西部城市南特、南部城市马赛。在首都巴黎,示威者点燃汽车、洗劫商店,在地标性建筑凯旋门砸碎塑像、乱涂乱画。 巴黎警方说,截至2日已有133人受伤,包括23名军警人员;警方逮捕超过400人。 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7日告诉法国电视一台记者,大约8.9万名警察部署在全国各地,其中8000人部署在巴黎。 菲利普说:“我们针对的不是示威者,而是破坏者。我们希望不让他们为所欲为。” 法国上周末部署的警力为大约6.5万人。在巴黎,警方没有能阻止一些示威者点燃汽车、洗劫商店,在地标性建筑凯旋门乱涂乱画、破坏雕像。多家媒体报道,那是巴黎自1968年以来遭遇的最严重骚乱之一。 法国政府过去两天相继宣布暂缓和取消调高燃油税,一些民众不予认可。多个工会组织呼吁本周末发起新一轮示威。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内政部官员7日告诉法新社记者,不少官员预判8日将出现暴力事件。 路透社报道,隶属法国宪兵队的12辆装甲车8日将处于待命状态。法新社报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商铺收到警方闭店提示,多家剧院取消8日演出,多个博物馆将闭馆,6场足球赛推迟。 谴责暴力 极端组织成员和暴徒混入示威人群 启程回国前,马克龙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告诉媒体记者,“我永远无法接受暴力”,“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能袭击执法人员,洗劫商户,威胁路人和记者,或是破坏凯旋门”。 2日上午抵达巴黎后,马克龙立即赶赴凯旋门,察看这处历史文物受损情况。电视画面显示,这座圆拱门上一处自由女神像遭砸碎,外壁上随处可见涂鸦。 受1日骚乱影响,巴黎中心区大部分地方实施戒严,超过20个地铁站关闭。警方封锁所有通往凯旋门的道路,要求商铺提前关门。巴黎局势2日好转,而全国其他地区仍有纵火等事件发生。 法国政府发言人邦雅曼·格里沃5日在每周例行记者会上说,马克龙呼吁所有人“冷静”。 法新社报道,9名内阁部长5日接受电视台和电台采访,解释政府立场。 劳工部长米丽埃尔·佩尼科告诉媒体记者,“制造混乱无助于解决问题”;内政部长克里斯托夫·卡斯塔内呼吁示威者不要“袭击”巴黎。 多名法国官员说,一些极右翼和极左翼的极端组织成员以及暴徒混入示威人群,煽动暴力,导致事态恶化。 法国政府呼吁示威民众与极端组织、暴力分子划清界限,回到与政府官员的谈判桌前,共同化解这场危机。 妥协应对 政府将加速减轻民众税费负担 法国总理菲利普再次呼吁民众冷静,说政府将就提振居民消费能力考虑采取“一切措施”,将“寻求提高最低工资、同时不损害我们竞争力和企业的措施”。 经济与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说,政府将加速减轻民众税费负担。 法新社报道,法国政府从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中删除与调高燃油税关联的内容,预计将出现40亿欧元预算空缺。 马克龙现阶段民意支持率约23%。示威发生以来,他在公开场合露面不多,就燃油税事宜所作回应不多。 示威活动发言人邦雅曼·柯西6日呼吁马克龙7日与示威者代表对话。国民议会议长里夏尔·费朗说,马克龙下周早些时候将回应。 关注1 政府妥协 示威未平 法国政府5日决定明年取消上调燃油税,以回应民众不满。 法国环境部长弗朗索瓦·德吕吉告诉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BFMTV)记者,他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通电话,确认政府决定“彻底取消”2019年上调燃油税的计划。 德吕吉说,一些民众担心燃油税可能在示威停止后仍然上调,政府所作最新决定旨在打消这种疑虑。 总理爱德华·菲利普4日宣布,政府将暂缓六个月上调燃油税。他5日告诉国民议会议员,政府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已经删除与调高燃油税关联内容,显示“政府已经做好对话准备”。 尽管法国政府暂缓乃至取消上调燃油税,包括法国两大全国性工会组织“法国总工会”和“工人力量总工会”在内,多个组织依然呼吁民众下周发起新一轮示威。 关注2 矛头转向“税收分配不当” 多家媒体报道,示威最初较为和平,以反对上调燃油税为主题;随着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民众加入,示威主题逐渐转向马克龙政府的税收政策,包括遭到不少民众强烈反对的“不动产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法国是发达国家中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示威者托马·特里科泰告诉商业调频电视台记者:“我们需要缴税,但税收分配不当。” 马克龙政府今年1月起以“不动产税”替代“奢侈税”。“奢侈税”又称“富人税”,适用人群需要为游艇、豪华汽车等纳入奢侈品类的资产缴税;“不动产税”仅对个人名下的不动产征税。 同时,法国政府打算明年废除“资产转移税”(即对向国外转移资产的高收入者征税30%)。 路透社和法新社5日以消息人士为来源报道,马克龙决定继续推行税收改革,包括取消征收“富人税”,这一计划现阶段没有变化。 ■ 分析 “症结在于中低收入群体生活负担加重”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赵晨认为,抗议增加燃油税只是示威导火索,根本症结在于法国经济持续不景气、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力下降,生活负担加重。 大规模示威活动或进一步削弱马克龙在民众中的威信,增加其今后推进劳动力市场、清洁能源等改革的难度,法国国内反对派也可能借机发难。 马克龙执政一年多来,推进了一系列整体上削减民众福利水平的改革举措,还取消“巨富税”、资产税等,鼓励法国人将目光从“分蛋糕”转向“做蛋糕”。这些措施尽管利在长远,但短期内势必触动一些阶层的利益,导致民众不满增加。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目前对内阁掌控力较强,其所在的共和国前进党在法国国民议会的多数席位依然稳固,恐怕不会轻易放弃改革的大方向。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

马克龙让步暂缓提高燃油税 或将损失20亿欧元

■法国高中生4日在波尔多燃烧障碍物,抗议马克龙的教育改革。法新社 法国反燃油税的“黄背心”运动近日越演越烈,高中学生更加入示威反对教育改革。原坚持按计划于明年初调涨汽油和柴油税的总统马克龙政府,终于在4日让步。总理菲利普宣布暂缓提高燃油税6个月,图缓解危机。 法国政府原订2019年元旦起调涨汽油税及柴油税,许多人认为购买力没有明显提升,且政府取消“富人税”,却对升斗小民加税,并不公平,于是自发上街抗议,以身穿黄背心为识别,称为“黄背心”运动。 ■法国南部弗龙蒂尼昂镇,有“黄背心”示威者堵塞通往油库的道路。法新社 菲利普4日发表电视讲话说:“没有任何税收值得危及国家的团结。抗议民众在街头展现愤怒,源自社会出现严重不公平现象,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工作过有尊严的生活。只有失明和失聪的人,才看不到或听不到这种愤怒。”据报,菲利普曾寻求与示威领袖协商,但他们后来声称收到极端派系的发出的死亡威胁,取消原定在4日与政府的对话。 菲利普说,原定明年1月1日实施的提高燃油税计划,将推迟6个月,直至计划经过充足讨论。他还说不会在今年冬季上调电价。菲利普说,政府也听到了乡村地区寻求更好公共服务的呼声。法政府消息人士说,暂缓提高燃油税,将令国库损失20亿欧元。 这是马克龙政府自去年上台以来,首次在重大政策上做出逆转。之前,马克龙政府为推动环保,决定调高多种燃油税,结果引起民众不满。马克龙说,这么做是必须的,因为要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但是法国民众并不认同。新措施触怒民众,触发他们抗议,遍及全国和各行各业。在12月1日,巴黎再次发生大规模示威,很多店舖被砸被抢,不少车辆被烧毁。 大学自定收生准则 ■马赛市大批反教改的学生在校门前示威。路透社   高中学生3日也加入示威行列,全国各地有约100间高中学校罢课,学校大门也被学生堵住。高中生主要不满马克龙的教育改革,包括授权公立大学可自行增设入学准则,被指损害学生自由接受教育的权利。马克龙3月签署大学改革法案,9月实施。多年来,法国公立大学为追求“公平”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来以无竞争为原则,只要通过高中毕业后的全国会考,获得会考资格文凭者,当地的公立大学原则上不可拒绝其申请入读任何学系。大学入学改革最大的革新在于加强竞争,授权大学对某些申请者太多的学系,自行订立收生准则,如以考试成绩筛选,避免学生过多。学生持续抗议此改革,认为它剥夺了高中毕业生的受教权。学生的示威在4日加剧,全国多地有学纵火烧建筑物,并与警察冲突。  此外,救护车司机3日也加入示威行列,主要不满工作待遇变差及薪酬过低。

从万人迷到被嫌弃 法国将出现第二个“拿破仑”?

作者:潇湘宝从 马克龙想当拿破仑?   这位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同时被誉为当今世界上颜值最高的总统,上任之初,就有法媒将其誉为亚眠市飞出的拿破仑。   而马克龙和拿破仑的人生轨迹也确实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年轻有为,在国家内部混乱时,扶大厦于既倒,继而登上权力顶峰。   拿破仑称帝时只有35岁,是在督政府腐败无能、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渐渐上升的背景下作为“救星”回到法国,力挽狂澜。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而马克龙39岁即当选法国总统,成为继拿破仑之后法国最年轻的领导人。他也是得益于奥朗德政府的内部分裂与右翼总统候选人的丑闻,才成为选举中最大的黑马。 ▲右翼总统候选人勒庞   法国内政部发布的消息显示,马克龙在大选中的胜利是压倒性的。 ▲法国内政部公布的选举结果   对欧美媒体来说,马克龙的胜利可能并不是他自己的胜利,这种胜利名义上可以被称为法国“共和国价值观”的“回归”,以至于被称为一种“拿破仑三世”式的胜利,他本人也被揶揄为“拿破仑四世”。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文章《法兰西拥有了它的拿破仑三世》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一篇题为《法兰西拥有了它的拿破仑三世》的文章指出,马克龙身上有与拿破仑相仿的气质,那就是他的活力、热情,以及他将法国未来与自身理想相结合的使命感。   然而,马克龙成功“征服”法国之后,跟拿破仑一样,想在欧罗巴大地上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陡起。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wink   在对欧洲的强硬立场上,马克龙与拿破仑更为相似。 ▲希望统一欧洲的拿破仑   拿破仑一直希望欧洲能够在法兰西的领导下统一,而马克龙坚信“欧盟强则法国强”,他认为欧洲是法国国家力量的倍增器,欧洲的进步就是法国的进步,反之欧洲的衰弱也绝非法国的福音。   上任以来,他几次提出建立“欧洲军”的设想,显示出了更大野心。 ▲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源:东方IC)   11月6日,马克龙在法国凡尔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活动时,再次呼吁建立“欧洲军”。   在接受法国欧洲第一电台采访时,他说欧洲应该采用“主权性更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不是仅仅依靠美国。 ▲资料图   而这种“主权性更强”的方式,就是建立一支“真正的自己的军队”,不仅不依靠美国,还要借此军队抵抗来自美俄等国的影响。   此前,他也不止一次提议过要建立欧洲自己的军队。   今年9月,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时,就提出了一个新设想——“欧洲干预倡议”。 ▲今年9月,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   一边是越来越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一边是现行北约框架下的防务体系“太弱、太慢、太没有效率”,马克龙认为只有欧洲团结在一起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他主张建立欧洲统一的防务安全体系,建议在2020年前拥有一支欧洲共同干预部队,设立欧洲统一防务预算、欧洲反恐检察部门和情报共享机制。   一年多来,“欧洲干预倡议”步步推进。   今年6月25日,法国、德国、比利时、英国、丹麦、荷兰、爱沙尼亚、西班牙和葡萄牙9个欧洲国家在卢森堡签署“欧洲干预倡议”意向书。 ▲欧盟9国签署“欧洲干预倡议”   11月7日,“欧洲干预倡议”签署国在巴黎召开该倡议框架下的首次部长级工作会议,确定了2018-2019年度军事合作主要方针。此时,芬兰也加入,成为了第10个倡议签署国。   眼看欧洲国家一个个开始嫌弃老大没用,要在北约外另起炉灶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坐不住了,开始在推特上向这一提议开炮。 ▲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说,马克龙的提议“太侮辱了,但也许欧洲应该首先支付它在北约的费用份额,美国可是给了很大补贴呢”! ▲特朗普发推   13日,特朗普更是在2小时内连发五条推特,并罕见提到了法国二战投降史,借此讥讽马克龙。 ▲特朗普连发五条推特   特朗普都这么说了,也让媒体不得不猜测,美法领导人这两位曾经的“老铁”,是不是也要翻船了。   然而,马克龙没有给媒体吃瓜的机会。尽管特朗普在推特上架炮使劲轰,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马克龙的回应仍似一位翩翩公子:“我不评论。”   “我一直更倾向于直接交谈或回答问题,而不是在推特上发表外交主张,”马克龙说。拿破仑的“继承者”,显然不认同“推特治国”这一时髦潮流。   同时,一向与总统特朗普同边站的美国福克斯新闻台电视节目中,也有两位主播嘲笑了马克龙关于建立“欧洲军”的愿望,称“没有我们美国,你们不行”。 ▲福克斯新闻台主播斯图尔特·瓦尼   主播斯图尔特·瓦尼质疑道:“你见过哪个爱好和平的大陆能团结起来,组建一支能保护自己的好战的军队吗?无稽之谈。”   “没有美国的军队,他们没法运转。” ▲福克斯新闻台主播史蒂夫·希尔顿和斯图尔特·瓦尼   另一名主播史蒂夫·希尔顿则认为,由于马克龙“在政治上正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他在法国的民调已降至26%,因此想通过攻击特朗普来“转移话题”,这就是他抨击特朗普的理由。   与美国的嘲讽态度不同,关键时刻还得看“好邻居+老铁”: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13日“雪中送炭”,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力挺马克龙。 ▲德国总理默克尔   不过,曾经的欧洲霸主德国却心态复杂——此前对建立“真正的欧洲军队”一度态度消极,最近才改变了立场。默克尔今年5月曾公开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不会参与建设一支“欧洲军”。   但是默克尔的心也像海底针,本月13日,她在欧洲议会总部演讲时,又说支持建立一支真正的欧洲军队。 ▲默克尔和马克龙   “若我们想保护欧洲,就必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还认为,“欧洲军”可与北约并存,并对北约起到补充作用。不过她没有详细说明组建“欧洲军”的可能时间表。   默克尔的言论随即引发英国议会疑欧派领袖奈杰尔·法拉奇的不满,奈杰尔表示,德国总理的言论表明欧盟想要建立“帝国”。   他同时指责欧盟有意与美国冷战,这样的表态如果是英国的共识,那不愧是美国的老铁,关键时刻继续上演脱欧挺美。如果只是个人之见,也好似美国的迷弟。   “欧盟帝国”之说也可追溯到特朗普对马克龙的炮轰。   自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攻击言论之后,法国财长勒梅尔不仅站出来支持总统马克龙建立“欧洲军”的倡议,还建议欧盟更进一步,建立起一个“帝国”。他认为这是欧盟“不得不做”的事。 ▲法国财长勒梅尔   而英国《每日快报》文章指出,法国财长呼吁欧盟成为“帝国”以对抗中美两国,这种提法已经引起了众怒,并称这是“拿破仑独裁的回归”。 ▲英国《每日快报》   据《每日快报》,保守党欧洲议会议员大卫·坎贝尔·班纳曼认为,马克龙提起这一建议时,正值欧洲纪念一战中失去的1700万生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帝国之间的冲突引起的,在这一时机提出建立“欧洲帝国”非常不合适,让人怀疑所谓的“欧洲帝国”是否真的“和平、善意、民主”。   此外,欧盟也在11月20日回应了马克龙的提法。“啪啪”的打脸声十分干净利落:“我们从没打算建立欧洲军。”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主持新闻发布会时说,“欧盟永远不会变成军事联盟,也不会去和北约竞争。”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   “我们从没有打算建立‘欧洲军’,也没有人该在这里谈论‘欧洲军’。”   另据报道,20日,英国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也抨击了“欧洲军”的概念,认为这破坏了北约的安全努力。英国的这种说法也不稀奇,毕竟是和法国恩怨交织的老对手。 ▲英国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   “你绝对可以放心,英国永远不会成为‘欧洲军’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还提到,“过去70年来,北约已经实现了欧洲安全,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来自欧洲内外的批评声不绝于耳,也没有阻挡住马克龙的野心。 ▲港媒“香港01”评论   港媒“香港01”评论直称,马克龙想要当上欧洲“话事人”。   文章称,马克龙在欧盟愿景演说中一副君临天下的姿势,让人联想到曾带领法国称霸欧洲的拿破仑。   该评论文章指出,特朗普上台之后,似有意淡化美国在北约的角色,这也使欧洲各国建立一支独立在北约之外的联合军队呼声越来越大。   “欧洲军团”是最有可能变成欧盟部队的跨国军事组织。然而,它也非一心一意服务欧盟。 ▲“欧洲军团”组织网站首页   在组织的网页上可以看到,其主旨是“一支为欧盟和北约服务的部队”,可见欧洲军团并不能完全摆脱美国,由欧盟国家自主运作。   此外,英国一直以北约组织足以履行防卫协定为由,反对建立欧盟部队。   英国脱欧势在必行,仿佛为欧盟扫除了独立建军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对于马克龙将成为“下一个拿破仑”的说法,国外网友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   有网友认为,马克龙很难成为下一个拿破仑,甚至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划上等号本身就很难以理解。马克龙不太可能像拿破仑一样对欧洲邻居发动战争,也不会入侵俄罗斯;而在提倡社会改革、促进社会现代化方面,马克龙和拿破仑确有相似之处。   这位网友认为,人们将马克龙和拿破仑类比可能只是太懒了,仔细分析的话,他认为马克龙更像戴高乐。 ▲戴高乐   还有网友认为,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在任期之初的表现更像拿破仑,而马克龙更像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对于公共关系具有敏锐洞察力,对于经济政策充满热情,是一位温和的“专制”领导者。 ▲从左至右依次为拿破仑、萨科齐、奥朗德、马克龙   也有网友分析,如果超越二人风格上的差异,那么可以安全地得出肯定的结论:马克龙就是新的拿破仑。二者的目标都是将法国提升到新的水平:清除政治体系中的旧官员,推广不知名的新人,目的只是使人服从和执行自己的愿景;推动激进的改革议程,支持经济精英;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不同之处只是马克龙把旧的方案适用到了现代环境而已。   俄罗斯专栏作家丹尼洛夫认为,马克龙“试图成为拿破仑2.0”,他为欧盟建立“共同政治空间”的雄心壮志可能会导致欧盟的彻底瓦解。 ▲俄罗斯专栏作家丹尼洛夫文章   除了与金钱相关的问题之外,马克龙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他的计划与德国寻求在自己领导下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背道而驰。   丹尼洛夫写道:“‘欧洲帝国’不需要像拿破仑一样野心勃勃的银行家,这意味着新的德国政府将致力于寻找新的政治支点,以防马克龙将整个欧洲议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新华社评论认为,马克龙之所以要建设“欧洲军”,与法国及欧盟目前面临的安全困境密不可分。   首先,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处处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从退出伊朗核协议到威胁退出《中导条约》,“美国不再可靠”已成为欧洲多国的普遍感受。   第二,在北约框架内的欧盟防务合作步伐虽然表面上有所加快,但在欧盟一体化整体停滞背景下,实则不免流于纸面。   多位欧洲防务专家指出,欧盟各国之间的防务重点区别较大,如法国支持在马里等非洲国家建立欧盟的军事存在,意大利将地中海地区视为地缘战略重点,而波兰的首要任务则是应对俄罗斯。   这意味着,在北约框架内的欧盟防务合作很难完全应对现实的挑战。在法国看来,既然如此,不如另起炉灶,开展规模更小但更加有效的军事合作。   再者,近年来欧洲多次遭受恐怖袭击,难民潮、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问题也给欧洲安全带来严峻考验,这些因素都为欧洲国家建设新的防御型军事力量提供了动力。   然而,马克龙“欧洲军”的设想目前至少面临三重考验。   第一是美国的压制。数十年来,主导北约的美国牢牢将欧洲的安全掌握在手中,其心态是欧洲防务应“为我所用”,绝不可“舍我而去”。尽管法国国防部一再强调“欧洲干预倡议”是对北约的补充,并在公开资料中淡化建设军队的目标,突出这一倡议是为了“发展共同的战略文化”,但脱离北约框架的“欧洲军”已经引起美国的警惕和反弹。   第二是内部协调不易。虽然已经有10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政治和军事层面合作的“欧洲干预倡议”,但建立“欧洲军”的设想目前还处于协商和讨论阶段,相关国家对该问题分歧较大,弥合分歧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第三是存在众多技术性问题。欧洲议会议员、法国军事专家阿诺·当让以军队的指挥模式举例说,假如有一支欧洲军队,那么对这支军队的使用究竟是采取德国模式还是采取法国模式?在德国,只有获得联邦议会批准才能派遣军队,法国则是由总统决定。这两种模式截然不同,妥协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欧洲军”最终面临重重限制,成为无法投入战斗只能用于维和的军事力量。   就在马克龙为设想的“欧洲军”众横捭阖时,拥有革命传统的法兰西人民爆发了——   “将法国未来与自身理想相结合”的使命感下,为了减少法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基金,马克龙坚持征收燃油税,这一举措惹恼了近年来收入增长不明显、对生活成本增加极为敏感的群体。   11月以来,法国接连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抗议活动,穿着“马克龙下台”黄马甲的示威者从抗议征收燃油税,上升到抗议马克龙执政,引发了法国自2005年以来最严重的城市骚乱——   抗议者占领了市中心,焚烧汽车,用棍棒和斧头砸碎窗户;凯旋门和玛丽安雕像——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都遭到了乱涂乱画。甚至有抗议者从防暴警察手中抢走冲锋枪,防暴警察被迫使用了催泪弹和水枪。 ▲聚集在凯旋门附近的示威者   据英国“卫报”报道,还有抗议人士在凯旋门外写上“推翻资产阶级”(Topple the Bourgeoisie)等“革命”口号。警方则动用催泪弹和高压水枪驱散抗议民众,整个香榭丽舍大道的地区被浓烟笼罩。   根据巴黎警方公布的数据,接连的抗议活动已经造成133人受伤,多人死亡。这样的情况,让当局不得不考虑颁布紧急状态令,以防局势恶化。 ▲站在“马克龙下台”标语前的马克龙     但是在“黄马甲”的抗议浪潮之下,马克龙的态度依然强硬。他声称此项政策将帮助法国向低碳国家转型,并且有助于降低国内长期的高失业率。   不过,总统先生最后似乎还是在革命群众的压力下服了软。12月4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才终于宣布了暂停提高燃油税。   目前事态仍未平息,据最新民调显示,总统马克龙一度高达60%的支持率如今已骤降至25%,有39%的受访民众表示对马克龙“非常不满意”。   从万人迷到被嫌弃,马克龙似乎也遭遇了自己的滑铁卢…… 来源:新浪国际 海外网 综合报道

颇具绅士风度的法国人“暴走了” 马克龙被黄背心运动逼到”绝路”

法国“黄背心”运动已经持续了三周。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香榭丽舍大道上浓烟滚滚,随处可见烧毁的汽车、破损的店铺,凯旋门被涂鸦“马克龙下台”,警方用催泪瓦斯和水炮进行管制,街道交通陷入瘫痪。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履行《巴黎气候协议》,将柴油税每公升上调了6.2%。燃油税上涨导致了油价飙升,引发民众不满,从11月17日开始爆发抗议活动,抗议者统一穿上荧光黄背心作为识别物,因此被称作“黄背心”运动。 “黄背心”席卷整个法兰西,首都则成了“重灾区”。《卫报》称,该运动已发展为巴黎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暴力骚乱事件。 在外界看来颇具绅士风度的法国人“暴走”了。法国警方称,抗议活动至今已造成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近400人被逮捕。 2日刚从阿根廷G20峰会回国的马克龙,立即前往巴黎市中心查看了骚乱后一片狼藉的现场。随后,他在总统府召开紧急会议。 法国内政部长卡斯塔纳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实施紧急状态。 法国民调机构BVA上周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法国人支持“黄背心运动”,而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已经跌落到26%,最低纪录在近几个月被频繁刷新。 马克龙就职总统18个月,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国家首脑了,但是“黄背心”运动成为他上任以来遇到的最严峻挑战,目前抗议还没有消停的迹象。 “黄背心”:马克龙,听我们说! 法新社2日报道称,高油价是引发法国民众不满的一个导火索。今年以来,法国油价飙升近20%,目前为每升1.75美元。 抗议者要求减税,同时调高最低工资以及退休金水平。马克龙此前曾表示,柴油税率将与燃油价格挂钩。但是抗议者认为,这一让步的幅度太小。 同时,很多民众感到生活负担不断增加,这让人们对马克龙的政策产生质疑,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G20峰会上,马克龙在场边对沙特王储说“悄悄话”,他说“你从来不听我的话。” 而事实上,法国民众很想把这句话反送给马克龙。在12月1日的抗议活动中,法国民众喊话:“马克龙,听我们说。” 据CNN报道,法国民众认为不可思议的是,相比特朗普的情绪化,马克龙在国际舞台上竟然将自己塑造成了既理智又谨慎的总统形象。法国人认为,在很多改革举措上,马克龙也是个一意孤行的人。 面对“黄背心”运动,马克龙的表态强硬,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痛斥了暴力行为,并指出改革不可能因此退缩。他强调,将会查明肇事者身份,并交付司法审理。 马克龙说:“我将一直接受抗议,一直会倾听反对派的声音,但是我决不接受暴力行为。” 一文读懂巴黎为什么陷落。 “法国人不想要面包屑,他们想要整颗法棍,”抗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本杰明·柯西(Benjamin Cauchy)对法新社表示。极右翼领导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更直言不讳地支持抗议活动,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抗议者希望取消燃油税上调,而不是暂停。 据报道,取消上调燃油税是抗议者的主要要求,此外他们的要求还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恢复对高收入者征收财富税。 巴黎为什么被“黄背心”沦陷? 接连不断的周六暴力示威、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成血火暴力冲突之地、法国地标凯旋门惨遭破坏,法国“黄背心”运动由此而吸引全球媒体眼球、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该运动一开始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抗议呼吁,没有哪个政党或组织主动介入、没有成形的组织机构,只是通过社交网络聚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分析其中一系列相关因素,有助于我们对“黄背心”现象做出深入了解与准确解读。 2018年5月29日,一位居住在巴黎大区塞纳-马恩省的普通驾车人P。吕多斯基在网上发起了一场陈情书,要求当局降低燃料税,从而降低燃料价格。这份陈情书呼吁到10月已取得了大量支持,到11月时有超过百万人在陈情书上签名。 在10月10日,同一省份的两名卡车司机E。德鲁埃与B。勒费弗尔在“脸书”上发出11月17日周六“举行全国公路堵塞行动以反对燃料价格上涨”的号召,受到越来越多汽车驾驶人响应。网上响应、呼应的呼声越来越大,到11月已经聚集了约600万支持者、参与者。他们一致同意以套上表示自己是驾车人的示警黄背心作为示威标志,开始了实际行动:自11月中旬起好几个市镇出现了堵塞公路、阻碍高速公路收费的行动,一些市镇的市镇长甚至也明确表态支“黄背心”运动。 11月1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电视上表示:“他们有权利示威。我希望理解他们。但我也保持警惕,因为许多人要利用这一运动获利。”但他拒绝停止政府提高燃料税的改革措施,法国总理菲利普也拒绝改变政府政策,同时警告黄背心示威者:“当某人说我要阻塞时,他要知道这是有风险的。” 在政府强硬态度下,11月17日周六开始了全国道路堵塞行动。“黄背心”们不仅在全国各地开始了道路堵塞、示威行动,还在巴黎组织了凯旋门集会、向总统府进军的行动。但被警察阻拦在协和广场。巴黎与各地出现了小规模的冲突。据法国内政部统计,当天最多时有28.7万多人参加了堵塞与示威行动,死1人,伤409人,警方逮捕了117人,其中73人被拘留。但一些议员认为内政部统计是往少里算的。在17日开始后的一周里,示威与公路堵塞活动一直存在,只是规模小了,参与人数在1-2万之间。政府依然不为示威所动,坚持改革路线不动摇。于是“黄背心”在11月24日周六上演了更为暴力的巴黎示威:8000人集中到巴黎,5000人在香榭丽舍大街上进行示威。随后发生的暴力冲突使该著名大街受到初次破坏,警方统计共有24人受伤、逮捕101人。全国则有16.6万人在各地示威堵塞交通,暴力冲突事件也越来越多。 第三个周六也就是12月1日:此次约2000——3000示威者集中在凯旋门与香榭丽舍大街以及巴黎一些著名地点,如巴士底广场、歌剧院街区等进行示威与暴力行动,而警方的人数与警戒线也越来越多,无奈示威者难以辨认:脱下“黄背心”就是普通人,转眼穿上就是示威者,因此治安力量除了安排便衣警察跟踪、盯梢、记录违法行为后展开逮捕,没有其他有效方法来弹压。 这一天巴黎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等受到严重破坏,街头起火249起、烧车112辆其中包括好几辆警车、一批警用设备包括一挺突击步枪被也被抢。警方逮捕了412人。当天全国各地也有14万左右“黄背心”人群示威。有关巴黎暴力的镜头被全球媒体转载,法国政界与公众舆论均对这样的暴力行径表示震惊与指责。 为何一开始只是抗议燃料价格上涨的黄背心运动会如此愈演愈烈、越来越暴力? “黄背心”抗议运动其实反映了法国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阶层对经济与社会的越来越不满的情绪,正是这一情绪导致了上次总统大选传统政党的全部失利、让不属于任何现成政党候选人的马克龙顺利当选。 据法国社会调查机构及媒体的大量调查显示,“黄背心”抗议者大部分是生活在大城市郊区以及乡村地区的居民,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中低收入的受薪人员、工人、农业经营者、卡车司机等,他们属于需要时时纳税却眼看着自己生活质量下降、实际收入减少。而据法国统计与经济研究所(官方的严格统计机构)统计,法国家庭实际购买力在2016年与2008年相比确实下降了1.2%。这一下降对于中间阶层、中产阶级更为明显,原因主要是有关的社会分摊金与税务的比重上升。这既是经济不景气的结果、也是法国为维护其社会福利措施而不断增加分摊金造成的。对于这些人而言,马克龙上台后没有兑现减税诺言、还不断增加燃料税等,导致他们交通开支的直接上涨。 而且,他们认为马克龙的改革措施都是有利于富人、企业家、投资者、获利阶层的,并不会认同这些措施事实上是在提升法国对投资与创造就业的吸引力。所以忍无可忍之下便开始了抗议行动。而随运动的发展,他们的诉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政治化,除了提出一系列上涨最低工资、消除各种税务外,还要求马克龙下台、政府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等。 其次,法国的历史传统无疑也是推动这样抗议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最近的历史看,大众抗议运动导致当局政策失败的比比皆是:如希拉克总统期间有关社会保险的改革、教育改革等,萨科齐总统任期内的政府与公务员制度改革、教育改革等,奥朗德总统任期内有关劳工法与公路卡车税的改革等,均是遭遇到大众抵制与不断的示威而放弃。从更远的历史看,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对当局一直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易于为自己的利益而发动群众性的抗议示威乃至革命行动,这也是18-19世纪法国革命不断、社会动荡的原因。此次黄背心运动虽然纯属自发,但历史传统加上阶层利益一致,就开始强烈爆发了。这一历史传统还反映在集体心理上:各种民调均表示,超过70%的法国人支持、赞同该运动,这就极大地鼓舞了抗议者的行动,同时制肘了当局的反应。 第三,各反对党势力不断火上浇油也是推动该运动不断发展的因素。在黄背心运动发展期间,极左、极右、中间等各派政党均表示站在抗议者一边,有的要求政府满足他们的要求,有的干脆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或是进行全民公决。他们的目标显然是削弱现总统与现政府,为自己上台制造机会。而他们的言论也给了“黄背心”抗议者以许多政治合法性。 第四,正是面临这一错综复杂的形势、又鉴于当政者一贯的政治正确原则,马克龙总统与菲利普总理多次表达了要尊重人们的示威抗议合法权利,表示要了解与理解“黄背心”的真正诉求。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对示威者采取强硬措施,一直呼吁“黄背心”派代表来谈判。这就也给予了“黄背心”抗议者群体以明确的政治合法性,这也是越来越多人参加示威队伍的一个因素。 第五,由于上述推动抗议运动各项要素的存在,加之政府拒绝让步,“黄背心”运动开始出现了质变:一批极左、极右的激进团体、职业抗议者、专业打砸抢分子与郊区移民后裔流氓开始加入。他们利用“黄背心”运动没有齐全的组织结构、没有专业维护治安人员的漏洞,开始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触目惊心的暴力行动,不仅仅袭击治安力量,还大规模破坏公共设施、抢劫商家。而这些暴力行动却让“黄背心”运动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与耻辱。最新民调显示,虽然仍有60-70%的民意站在“黄背心”运动一边,但85%以上的民意反对暴力行为。 目前危机如何消解? 这首先取决于马克龙总统。他一开始可能没有意识到“黄背心”运动会如此激烈,但也有分析认为他就像上台以来推动一系列改革一样采取不让步、保持对话、让选民最终站在他一边的方式来处理此次危机。 从客观分析,马克龙当上总统后已经对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深刻改革,同时积累了成功的丰富经验: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马克龙实施的改革项目之多、力度之大、层次之深已远远超越了以往历届总统:无论是劳工法改革、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改革、失业保险改革、居住税改革还是教育改革、燃料环保改革、公务员体制改革等,都是意义深远的。其中任何一项在过去几任总统治下都是难以达成的。 马克龙还通过改革巨富税、给企业减负、给自由职业松绑、扩大行业竞争、减少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赤字等极大的改善了法国的投资与企业经营环境。由此来看,他对法国深度改革的贡献极大,但同时面临的压力也同样极大:其中最关键的是改革一定会触动人们的既得利益,而在改革期间一旦经济发展与相关措施无法补偿人们所失去的利益,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根据我们上面所述,燃油价格只是微微上涨就在目前形势下成为一系列社会抗议运动的导火索。一些媒体与分析家还认为“黄背心”运动就是对马克龙短时间内一系列重大改革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现。 虽然马克龙面临巨大考验,但他其实并没有象某些媒体或舆论认为面临下台的危险,他还有相当大的操作空间来应对:   首先,由于连续暴力行为使支持“黄背心”运动的民意开始连续下降,各企业、商家越来越强烈的反对“黄背心”堵塞与示威行动,这样就让当局有充分理由来强化治安、来压制与分化抗议者、来禁止各种暴力行为。 其次,由于“黄背心”运动缺乏真正的领导核心与对话者,政府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消解压力与危机,同时采取一系列相关给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来弱化抗议力量。 第三,由于马克龙派在议会还掌握压倒性多数,因此他还有很大的政治空间,而各反对党势力目前还远远动摇不了他的统治地位。 第四,因此,马克龙总统与政府完全有可能在“黄背心”运动开始走向舆论负面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来消解“黄背心”危机、来平息人们的怒气,走出目前的施政危机。 但即使如此,也需法国当局正视矛盾,在必要情况下调整政府与政策,来夺回民心、走出危机。   执笔:法国资深媒体人姚蒙、环球网记者张飞扬 来源:网易 环球网 新浪国际 综合报道

涉及卡舒吉命案 18名沙特人遭法国制裁

法国制裁涉及卡舒吉案的记者。 AP图片 法国今天表示,已针对和沙特阿拉伯异议记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一案有关的18名沙特人,实施包含旅游禁令在内的制裁措施,未来还可能视案件调查进展再扩大制裁。 法国外交部并未公布该18人的身分,但发表声明强调会和德国等欧洲伙伴合作实施制裁。德国本月19日已宣布制裁18名沙特人,并全面暂停对沙特的军售。 AP图片   法国外交部表示,该18名沙特人的旅游禁令,适用于欧盟所有申根免签证区(Schengen Area)。法国外交部在声明中指出,杀害卡舒吉是极为严重的罪行,且损害新闻自由与最基本权利。法国并期望沙特针对案件作出透明、详尽及彻底的回应。 AP图片   来源:巴士的报

法国28万人示威游行,油价太贵围堵了总统府?

据BBC报道,当地时间11月17日,法国超过600个城市爆发了“黄背心”示威活动,抗议油价上涨。 法国内政部统计,当天全国发生了1500多场示威游行活动,约有28万人参与,其中227人受伤,1人死亡,另有52名示威者被捕。 在法国各城市的高速公路、停车场、收费站、加油站等,示威者统一身着黄背心,组成“人肉路障”,导致多处交通堵塞。 法国总统府所在地巴黎爱丽舍宫被示威者围堵,他们高喊“马克龙下台”,指责总统“不顾底层人民的死活”。 据法国民调机构Elabe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已下跌到26%,再度创下历史新低。 马克龙对抗议者提出的要求表示“尊重和考虑”,但他拒绝让步。不过他坦然承认,他没能让民众和政府达成和解。 法国的油价究竟涨了多少,让民众如此愤怒。政府是假借环保之名增收石油税吗? 油价涨到了什么地步? 据法新社报道,目前柴油仍然是法国人驾车的常用燃料,而柴油的价格在过去1年中上涨了23%,现在的价格约为1.51欧元/升(约合人民币11.9元/升),这是2000年来的最高价。 为履行《巴黎气候协议》的承诺,马克龙坚持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征收碳税,他下令从明年开始,对每升柴油和汽油分别征收7.6%和3.9%的碳税,这使得这两种油的价格每升上涨6.5欧分和2.9欧分。 参与“黄背心”抗议活动的建筑公司老板Roger Ordonez接受《卫报》采访时说,“我们需要改革,但绝不不是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很多人买了柴油车,因为当时政府说柴油车很棒,而现在却因环保问题惩罚我们使用柴油,这不公平。” 示威者Cyrille Charton说,各阶层人士都将受到石油价格攀升的影响,政府最新政策将会让我们为石油燃料多付30%的费用,我们受够了。 据法国民调机构Odoxa 16日公布的数据,70%的法国人表示对政府提高柴油税感到十分不满。 法国总理菲利普已经提议,给那些经常驾车的人,或者需要驾车的困难家庭增加最高可达4000欧元的补贴,预计560万个家庭有资格得到这笔补贴。 此外,自2018年初以来,法国消费者可以获得“环保回馈金”,就是将柴油车更换为环保型轿车从而得到退税。 假借环保之名捞钱? 马克龙在今年3月召开的欧盟春季峰会上表示,法国将在2022年把碳价由现在的每吨44欧元提高到84欧元。 马克龙表示,这么做是为了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根据世界银行介绍,目前主要有两种碳价机制,一种是排放交易制度,另一种是碳税,后者更为常见,一般针对化石燃料的碳含量设定税率。 据《卫报》,法国是在环保议题上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马克龙强势提高碳价,很大程度影响了国内的油价上涨。 但是,很多人却认为法国政府打着环保名号捞钱。 《欧洲时报》报道称,法国油价一年以来飚升近20%。消费者协会指责政府“虚伪”,假借环保之名增税,从而导致油价上涨。 法国4000万驾车人协会和生活环境消费者保护协会,要求政府“停止剥削驾车者” 马克龙深陷执政危机 去年5月7日,年仅39岁的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上任后便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司法等多领域。 据《新闻周刊》,马克龙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带来法国的大繁荣,反而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治安恶化等问题。 《费加罗报》报道称,马克龙政府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巨富税改革”,将巨富税改为“不动产巨富税”(IFI),减少富豪们的税务负担,被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讽刺为“超级富豪们的总统”。 国际咨询公司凯度(Kantar Public)本月发布的调查显示,71%的法国人不满意马克龙的执政表现。此前一年,马克龙的支持率为38%,57%的法国人对其不信任。2017年5月就任总统时,马克龙支持率为57%,38%的人对他表示不信任。 民调机构指出,马克龙民望低落不仅是政治问题,更反映了法国社会的对立。 搜狐新闻

杜鲁多赴法国参加一战100年纪念活动 皇家造币厂发行罂粟花纪念硬币

■■杜鲁多去年出席本国的国殇日悼念活动。CTV 总理杜鲁多本周末将与世界多国领导人一起,到法国参加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的活动,到时预计有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德国总理默克尔。 总理办公室表示,杜鲁多将在周六参观法国北部的加拿大国家维米岭战役纪念馆,然后在星期日参加巴黎的停战日庆祝活动。 在为期三天的访法国期间,杜鲁多还参加巴黎和平论坛。这是一个以三年前巴黎气候协议大会为模式的新国际论坛。杜鲁多将在峰会上发言,探讨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改善公共服务。此外,杜鲁多还会与马克隆举行一对一的会谈。 加拿大参加了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大约6万将士牺牲,超过17万人受伤。加拿大每年都会在国殇日举行怀念活动。 罂粟花币悼一战百周年 ■■皇家铸币厂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特别发行的纪念币。CBC   另一方面,皇家造币厂今年特别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发行了一种漂亮的彩色纪念币,这种硬币中心有明亮的猩红色罂粟花装饰,还印有停战的字样。 皇家铸币厂临时总裁兼执行总监官卡梅隆(Jennifer Camelon)说,新发行的纪念停战协议纪念币,是希望有助加拿大人铭记先辈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捍卫大家的价值观和自由作出的牺牲。资料来源: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RCI)

6成法国新生儿属于非婚生育 先结婚再生子才是少数派

网上图片 西媒称,越来越多的法国妇女选择在步入教堂之前步入产房。据法国全国统计和经济研究所本周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法国60%的新生儿是非婚生子。 据西班牙《世界报》9月5日报道,该机构数据表明,先结婚后生子的模式在法国已经成为少数。 报道称,事实婚姻、自由结合逐渐被广为接受的同时,传统的婚姻受到冷落,还有很多人选择推迟结婚年龄,这些都是导致自2006年以来大多数新生儿都是非婚生子的原因。 报道指出,自1901年到1978年,法国只有不到10%的新生儿是非婚生子,不过一些战乱年份等特殊时期除外。自1979年开始,法国非婚生子占新生儿的比例开始上升,1986年达到20%,1997年为40%,到了2017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60%。 报道称,法国已经成为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最高的欧盟国家。欧盟的整体情况是,42.6%的新生儿是非婚生子。然而,在希腊人们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婚姻模式,这个比例只有9.4%。波兰也只有25%的新生儿是非婚生子。 报道称,自2006年开始,法国民法中不再区分“合法子女”(婚生子女)和“自然子女”或“非法子女”(非婚生子)。 来源:参考消息网

法国热浪袭人 14万人求动物园放过“酷刑”下的北极熊

■法国经历新一波热浪,高温对北极熊来说是酷刑。网上图片   法国经历新一波热浪,巴黎7日气温达37℃。在此高温下,人类健康固然受威胁,对动物园、游乐园禁锢的北极熊更是酷刑,热浪促使人们加紧连署,要求转移寒带动物。 法国海洋动物权利维护组织“受够了”协会此前在脸书粉丝专页公布一段影片,可以看到蔚蓝海岸城市昂蒂布的“海洋世界”饲养的北极熊哈斯普丁(Raspoutine),在太阳曝晒下的岩石间走动,看来很热,也很焦虑。 “受够了”协会专门投入把海洋动物从游乐园、动物园解放出来的运动。影片上传脸书后,至今累计88万人次观看。 协会表示,拍下影片的时候,气温大约是23℃,园区环境设计并没给北极熊可遮荫的地方,冰穴则以铁栏关闭,北极熊根本无从躲避暑气。 根据“受够了”协会,只要气温超过10℃,北极熊就会感到过热,更别说热浪来袭,这种寒带动物会有多么不适。协会公布影片同时发起连署,要求把北极熊紧急转移到更适合牠居住的地方,获14万人响应。 来源:星岛日报

法国“世纪名厨”因癌症逝世 拥有史上最多米其林星星

■法国名厨罗比雄。法新社 被评为“世纪名厨”的法国大厨罗比雄(Joel Robuchon)6日在瑞士日内瓦因癌症去世,终年73岁。罗比雄是史上拥有最多米其林星星的名厨,他不断革新和提升美馔佳肴,在世界各地包括巴黎、上海、香港、澳门、东京、曼谷等地经营餐厅,建立饮食王国。罗比雄留下的厨艺理念和经典食谱,无一不给全球美食界带来影响。他崇尚简单烹调,薯蓉尤负盛名。 法国政府发言人在Twitter贴文确认罗比雄逝世:“全球拥有最多米其林星星及有远见的名厨罗比雄,今天离开了我们,由巴黎以至上海,他的美味厨艺令法国菜散发光彩,继续启发下一代厨师。”《费加洛报》报道罗比雄死于癌症,他一年多前接受胰脏肿瘤切除手术。 罗比雄在1976年已被评为法国最优秀厨师之一,1990年更被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餐厅评鉴指南《Gault Millau》评为四大“世纪名厨”之一。他擅煮各式名菜,当中包括黑松露及鱼子酱。但他崇尚简单烹调,大部分他设计的菜式只用三至四种食材,其目标是要突出食物的味道而非虚饰,他制作的薯蓉尤负盛名。他不断革新和提升美馔佳肴,也注重厨房风格。他在2014年受访时说:“我年纪越长越明白,食物越简单,越有特色。”他写过20本烹饪书,其菜式供应法航头等机舱乘客。 2004年在巴黎L'Atelier餐厅与前总理拉法兰合照。法新社   罗比雄于1945年在法国卢瓦尔谷以南的普瓦捷出生,他年幼时在神学院就读,打算成为神父。但他跟随修女煮食后,有了做厨师的主意。他15岁起在当地一家餐厅任厨房学徒,29岁成为巴黎一家大型酒店的总厨,手下有90名厨师。1981年,他在巴黎艾菲尔铁塔附近开设了一间名为Jamin的餐厅,在首三年即摘下米其林一星。当时最有名的菜式却是低成本的薯蓉,他曾在示范这款近乎流质状的菜式时说:“不错,马铃薯蓉令我成名,那可能是有点怀旧,各人都会记得母亲或祖母烹煮的薯蓉。” 罗比雄说话不多,爱思考。1996年是他的事业高峰期,但他在50岁之龄决定过退休生活。他曾说:“压力实在太大。”但在2003年重回餐饮界,在巴黎开设第一家极具抽象派艺术风格的罗比雄餐厅(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带领新风潮。他重新定义餐厅,不给客人餐桌,也不接受预约,更没有结黑色领带的侍应。相反地,餐厅厨房采开放式,面对一张圆形吧台,吧台旁摆着36张高脚椅。顾客可以欣赏做菜过程,想吃那道菜就直接点来享用。 他在2016年赢得共32颗米芝莲之星评级,打破了历来纪录,今年也共获得31颗米其林星星。

去法国的中国自驾游客要当心 已有多人遭扎胎盗抢

法国旅游。网上图片 近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在其网站发布消息称,已接到多起中国游客在法自驾游遭盗抢的情况反馈,并提醒来法自驾游客注意安全防范,提高警惕,一旦遭遇紧急情况及时报警。北京青年报记者留意到,中国驻法使馆所发布的安全提醒中提到的犯罪分子利用锋刃偷扎轮胎盗窃并非个案。对中国自驾游游客在法多次遭盗抢一事,巴黎警察局主管外国游客安全的负责人奥利弗表示,法方高度重视中国游客在法的安全,将继续加大对他们的保护力度。 大使馆两次发声提醒注意安全 7月31日和8月1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连续两天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安全提示,提醒来法自驾游客注意安全防范,提高警惕。 安全提示说,近日多名中国游客反映在法国租车自驾游期间遭遇犯罪团伙跟踪尾随,犯罪分子伺机用锋刃偷偷扎破轮胎,然后诱骗游客下车查看,趁机抢走车上的箱包。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提醒来法自驾游客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行车时遇“好心人”提醒车况异常时提高警惕。停车检查时注意看管好个人财物。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第一次发布此类声明,在2017年5月,大使馆就曾发布过提醒。当时有一对来法自驾游中国游客夫妇夜间去巴黎18区一公共场所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驾车回酒店途中,遭骑摩托车歹徒扎破汽车轮胎后抢走背包,内有护照、银行卡、现金、手机等。 扎轮胎盗窃并非个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法国当地,犯罪分子使用此类手法盗抢中国人财物并非个案。游客小杨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和三个朋友一起去法国旅游,为了有更好的游玩体验,便找了一个带车的私人导游做定制游。在他们一行人抵达法国的第二天中午,导游带着他们去了当地一家餐馆吃午餐,并将车停在了有监控的停车位。没想到的是,在饭后返回车上,准备前往下一个景点游览时却发现车胎被扎了。就在导游和他们检查车辆情况的间隙,有两个人放在车上的双肩包被小偷偷走了。 今年春节,成都人范先生也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范先生春节假期时和女朋友去法国旅游,因为想多玩几个城市,因此选择了在当地租车自驾游。“当时我开车到了兰斯,中午找了一家法餐厅,因为觉得天气好,就选在了户外有遮阳棚的位置就餐。” 等到吃完饭后,范先生带女朋友回到车上,“这时有一个外国人一边指着我的车,一边说着什么。然后又来了一个女士敲我的车窗,指了指我车下方的位置。我打开车窗,听这名女士用英语说‘tire’(轮胎)。当时我也感觉车似乎往右边偏了些,就赶紧和我女朋友下车看。” 下车之后,范先生发现右后方的车胎有些瘪,正在和女朋友商量怎么办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车窗还开着,等回来一看,发现放在车里的手机已经不见了。 范先生表示,自己随后向当地警方报警,“警察到了之后问了我们一些情况,留了我们的联系方式,并说有了消息会告诉我们,但直到现在,也没收到警方的回复。” 大使馆就加强安保约见法国警方 针对中国自驾游游客在法多次遭盗抢的情况,7月31日,驻法使馆领事部主任陆青江参赞约见巴黎警察局主管外国游客安全的负责人奥利弗。双方就中国游客在法国的安全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陆青江向奥利弗通报了近期中国游客在法遭盗抢的有关情况,强调今年以来针对中国游客的盗抢案居高不下,作案人员经常在旅游景点、商场、酒店、车站等场所偷抢中国游客,针对中国旅游团的集体抢劫案频繁,给他们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他们的行程。中方对此非常关注。目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希望法警方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游客较多地区增设监控、增派警力、加强巡逻,提高破案率,加大对作案分子的打击力度。 奥利弗介绍了法警方为改善安全环境采取的措施,表示法方高度重视中国游客在法的安全,将继续加大对他们的保护力度。建议中国游客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比如避免露富、谨慎选择酒店、被盗抢后及时报警等。 来源:北京青年报

普罗旺斯卡马格 法国稻米之乡

▲农场环境偌大优美 大家或许有所不知,原来法国也有稻米之乡,那便是普罗旺斯南部地区卡马格(Camargue),当地是法国九成以上稻米的产地,稙种大米除能带来经济收益,更可平衡生态,有效防止沙漠化的发生,因而拯救了当地的葡萄酒产业。 文、图:Rachel 鸣谢:法国商务投资署、Arles Tourisme Provence-Alpes-C^ote d'Azur 河口湿地 种米平衡土质 卡马格位于普罗旺斯南部,距离古城亚尔(Arles)只约半小时车程,地理上最特别是位于隆河(Rhone River)流入地中海的河口三角洲上,是个咸、淡水交界的地方,吸引大量鱼类及水鸟在此栖息,生态非常丰富。可惜隆河经常泛滥,所以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当地政府已在隆河侧修堤防汛,此举却令大量海水积聚在三角洲上,令土地盐分大增,出现沙漠化危机,同时更威胁着葡萄树的种植,幸好当局后来发现种植大米有助消除土壤的盐分,卡马格自此便成为法国国内主要种植稻米的地方。 ▲卡马格适合种植各种稻米。 卡马格的稻米种植高峰期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内曾有大约32000公顷稻田,并得到Label Rouge的品质认证,可惜后来因竞争激烈,价格敌不过邻国如意大利及西班牙产的大米,导致利润减少,影响所及,现时区内只剩下约三千多公顷稻田,Roziere家族正是其中一家米农。 为推广卡马格的稻米业,Roziere家族更在2015年于自家农舍旁边开设稻米博物馆Maison du Riz,图文并茂介绍当地种植稻米的历史及稻米品种等,并由家族主人的女儿Marine出任“稻米大使” ,亲自领游客来到稻田及农舍参观。 我们造访时正值4月下旬的插秧季节,稻田上一片青绿,旁边则是为稻田提供充足水源的隆河支流。据Marine介绍,卡马格每年都有超过6个月的阳光充沛日子,因而极适合种植稻米,为保质素,她家的稻田每年只产一造米,由于每公顷土地的产米量都有五、六吨,已算是很不错。由于农地不多,Roziere家族现时主力种植更健康的红米及黑米,并会运到法国各地销售,除大米外,还有不少副产品,包括大米啤酒及米饼等等,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到附设于博物馆旁的小商店选购。 地道餐厅 品尝即煮米香 若想品尝卡马格的大米滋味,不妨找家区内餐厅光顾,因为大都会有米饭菜式供应,好像在邻近Maison du Riz的公路旁,便有这家环境优美的L'Estrambord。 ▲位于公路旁的L'Estrambord餐厅 餐厅分室内及室外两部分,阳光充沛的日子,大部分客人都爱选择在室外的藤蔓枝下闲坐,沐浴在南法阳光之下享用美食。这里供应地道卡马格美食,由于邻近地中海,因而不乏海鲜菜式,到访那天的午市套餐,前菜便是白汁煮蚬,鲜蚬外形细小如指甲,吃下肉质却颇丰厚,啖啖鲜味。主菜则有烩牛腩或香煎脆鱼可供选择,俱配上每粒都圆润如珍珠米的米饭,吃下更有点意大利饭的影子,口感不错,饭香十足,跟烩得软腍的牛腩最为匹配,配上法式焦糖布甸,如此一顿滋味午餐,每人只约165港元起,非常超值。 三代同堂 酿制葡萄美酒 种植稻米能减少土地的盐分,间接有助葡萄树生长,难怪包括上世纪50年代迁至卡马格的Michel家族等不少当地家庭,都选择既种米兼同时种植葡萄酿酒的业务。现时一家三代人仍然忙着穿梭于稻田及葡萄园间,幸而两位年轻孙子Jean-Paul及Patrick已学有所成,分别负起种米及酿酒的重责,开朗健谈的妈妈Helene,便成为园区最佳的宣传人员! ▲家人都各司其职,负责稻田及葡萄园的工作。 那天我们主要来到葡萄园参观,据Patrick介绍,其葡萄园面积约32公顷,已悉数采用有机种植,正如他说:“有健康的葡萄树,才能酿制出好酒。”园内又因地理环境而分为两大园区,分别酿出Mas de Valériole及Domaine Saint Vincent两大酒系,各备有红、白及玫瑰酒等,笔者便尝了Patrick推荐的Mas de Valériole系列白酒Valcarès,以百分百Chardonnay酿制,喝来清新而别具橙香,很适合夏天喝!至于另一系列Cham-Cham,则是 爸爸Maxime的最爱,无论红或白酒都带有浓浓花香,不过每年只酿制6000瓶,是限量美酒呢!

中国人涉“卢浮宫门票欺诈” 1张票用7回?

“每年有近70万名中国游客参观卢浮宫,但卢浮宫非但没有从中国游客手中赚钱,反而赔了门票钱。”法国电视二台在5月30日22时40分播出的“经济广角”节目中,展示了一些中国人为了牟取暴利而倒卖卢浮宫门票、非法重复使用的现状。 报道称,卢浮宫没有中文语音导游服务,中国商贩就想出妙招满足市场需求。卢浮宫周围有人专向中国游客租赁自己开发的中文多媒体导游服务设备,兼有语音和画面,每个租价比卢浮宫的语音导游便宜一两欧元。 一位租赁者称,生意很不错,每天能租出500多个,收入达1500到2500欧元。“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卢浮宫商贩同时兼职‘票贩子’业务,卢浮宫门票每张15欧元,全天有效,但禁止转卖。 ”节目拍摄的画面显示,上午9时卢浮宫开门,中国票贩子在自动售票机购买门票,每人竟然购买了上百张。当一个旅游团结束参观后,一名导游向游客收回门票,然后悄悄转给同事。该同事在十多分钟后利用同样的门票,带领另一个团入馆参观。 一名匿名中国导游爆料称,就这样,同一张门票,从早到晚最多可使用7次。“中国游客在语音导游和门票上的花销,没有让博物馆盈利,而是流到中国商贩的钱袋。”卢浮宫内部人士表示,他们已经察觉到问题的存在,仅门票一项,博物馆每年损失至少100万欧元。卢浮宫管理层表示很关注这种大规模欺诈行为,将采取措施加强门票管理,也提请巴黎警察局对此展开调查。   节目最后总结说,综上因素,从中国游客身上赚钱并不容易,法国在2016就少赚了36亿欧元。各博物馆、景点、商家还需加把劲,想出更好的点子。 (报道:环球网)

天空之城:南法最美村庄Gordes

▲小镇曾经历世界大战,现时镇内便设有纪念战争的铜像。 今日来到南法地区,仍可看到许多古老城镇,这些小镇因为太美,教当地人都不愿作任何改动,好像吕贝隆(Luberon)山区的“天空之城”戈尔德(Gordes),整个小镇犹如石山上的雕刻,英国小说家以此写成名作《山居岁月》,法国人选其为法国最美村庄之一,足证其魅力非凡! 文:Rachel  图:Rachel、Provence-Alpes-Côte d’Azur 鸣谢:法国商务投资署、Provence-Alpes-Côte d’Azur 头山城 千年历史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大区(Provence-Alpes-Côte d'Azur),因着薰衣草美景闻名于世,可惜薰衣草一般只在6月中旬至8月初绽放,我在早前的3月来访时,当然无缘赏到。既然来不逢时,便乐得省下时间往寻幽探秘,目标之一便是距离马赛(Marseille)约一小时车程的戈尔德山城。 该城的法文名称“Gordes”,原来解作“悬空的村子”,这正是英国小说家Peter Mayle笔下《山居岁月》(《A Year in Provence》)的原型所在,这部小说后来更被改拍成好莱坞电影《A Good Year》! ▲每年6月至8月,戈尔德附近有薰衣草盛放。 戈尔德位于吕贝隆山区,无论由马赛或另一隅的亚维侬(Avignon)驱车前来,都会途经蜿蜒山路,两旁尽是连绵不绝的稻田及葡萄园美景,进城前更有机会一窥小镇全貌,大家可别错过!小镇依着Vaucluse山头而建,最高点是戈尔德城堡,自驾到此的游客在城堡附近泊好车后,便可以此为中心点到处参观。据说城堡始建于1031年,并于1525年重建,因而看来混合了中世纪及文艺复兴风格,城堡本用作抵抗外敌,与古镇曾一同经历多场宗教战争甚至近代的世界大战,现已改建成为展览场所,不时举办艺术展,有兴趣者可购票入内参观。   ▲镇内小巷大都保留鹅卵石地面非常古雅。 沿着城堡旁边的小巷,往下走便可深入小镇参观,这里的巷子蜿蜒深幽,当地人称为“Calade”,大都是鹅卵石地面,部分斜度较大的则建有梯级,以供行人上落。巷子两旁尽是两、三层高的坚固石屋,各依着山势而建,因此每家看来都有不同,犹如置身天然博物馆中,部分房子的墙角及窗下更长着攀藤植物及鲜花,成为独特点缀,据导游介绍,这些房子看似古旧,内里陈设其实已很先进,与一般现代家居没大分别。 ▲戈尔德小镇位于吕贝隆山区,风光极优美。 再往下走,便会来到一个观景台,可俯瞰城外风光,眼底下是风光优美、一望无际的橄榄园及葡萄园,这也是现时镇内约二千名居民的经济命脉之一。别过观景台,旁边还有废置的舞台及教堂,尤其后者为掏空山坡而建,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开放式教堂,这教堂昔日原是供镇外不能进城的贫穷乡民使用,因此没有任何装饰。再往前走,抬头即可由下而上欣赏城堡的壮丽景致,有艺术家更在城墙石孔处摆放了多只彩色鸽子装饰,与真的鸽子混在一起,形成一幕和谐而具艺术味的景象,极有心思。事实上,城内自古已有不少艺术家居住,他们都爱在自家艺廊外摆设独特的布置,给路过的人带来不少惊喜。 网页:www.avignon-et-provence.com/en/tourism-provence/gordes  

真人版“蜘蛛侠” 30秒攀上4楼救下男童

■■图为加萨玛爬上4楼营救男童。网上图片   巴黎18区一栋大楼在当地时间26日下午发生4岁男童悬吊在阳台外意外,22岁路人加萨玛见状,奋勇从一楼沿着各楼层阳台,攀爬上4楼,一手抱起男童,英勇表现仿佛真人版的“蜘蛛侠”。 目击者拍下惊险救人画面上传网络,获得网友一致赞赏,巴黎市长也致电肯定加萨玛的义行,并在推特发布这项英勇的消息,到巴黎才6个月的加萨玛则说“我做到了,因为他是一个孩子”。 救人英雄加萨玛。网上图片 视频中,男童双手紧紧抓住阳台外缘,整个人悬吊在阳台外端晃动,邻居试图从4楼营救,但因两户阳台之间有隔板、缝隙,邻居搆不到男童,正当众人焦急却苦无对策之际,路过的黑人加萨玛挺身而出,动作敏捷地花了30秒便爬上4楼,再一手捉紧男童的手,将他送回屋内,现场围观民众随即响起如雷掌声。男童指甲断裂,加萨玛则被刮伤均无大碍。警方与消防队员随后赶到。 据了解,当天下午男童的父亲外出购物,独留4岁男童在家却险些发生坠楼意外。

赴法留学人数增多 法国高校抢中国生源竞争激烈

网上图片 据法国《世界报》5月24日报道,法国高校竞相吸引中国学生,但竞争十分激烈。 法国大学尤其是商业和工程类高校试图吸引中国留学生。法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间,赴法求学的中国学生有28760人。在这个稳定的数据背后是众多法国高校一如既往吸引中国学生的意愿。 法国高等教育署主任贝亚特丽斯·凯亚解释说:“这种意愿无可否认,而且是有原因的:中国是一流经济强国,并且随着‘中国梦’而不断发展,法国应该准备好迎接这一挑战。”在马克龙总统希望到2025年将新兴国家赴法留学人数翻一番之际,法国应加快节奏。 巴黎高科深知这一点。这个联盟云集了10所巴黎的工程类知名学府,20多年来与中国结下了特殊关系。该机构驻华代表西尔万·费拉里强调:“我们培养中国留学生既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也满足了法国在华企业,比如赛峰、法雷奥和标致雪铁龙的需求。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十分渴望法国高校的高级工程人才。” 网上图片 报道称,每年有上百名中国学生通过巴黎高科的项目来法国完成部分本科学业,还有40多名留学生攻读博士学位。20年内,巴黎高科与包括清华和北大在内的12所中国高校结成了伙伴关系,主要针对双学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巴黎高科与中国高校建立了三所中法合作学院,可以招收高素质大学生。最新一所是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法国通过这种方式奠定了法国学府的声誉和影响力。 吸引他们的是什么?西尔万·费拉里回答:“中国学生非常欣赏我们院校培养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报道称,在商校招生方面,中国赴法留学趋势同样明显。在南特商学院,法国高等教育署项目的留学生里中国人最多。2011年只有74人,如今已有约360人。该校国际关系部主任德西·施米特详细指出:“我们五年来与中国当地大学合作并进行公关宣传。我们在北京理工大学有一个‘合作研究中心’作为举办所有在华活动的基地。”2016年,深圳南特商学院揭牌。 报道注意到,法国商业和工程类高校在华招生大幅增加,2014年到2016年,这两类分别增加了11.7%和56.4%。 西尔万·费拉里指出,法国高校如今面临中国院校的竞争,“而且激烈得多”。他解释说:“以前,优秀生源很容易到我们的学校来,但现在中国高校几年内在政府推动下提高到了一个优秀的水平,我们必须实现合作和推广多样化,保持竞争力。” 来源:参考消息网

巴黎开始流通“桃子币” 日常消费维修都可用

■市民在商铺展示桃子币。网上图片 住在巴黎东郊蒙特伊市的西尔伯,日常买花、买面包,甚至请电气工到家里修缮,都用“桃子币”付账。这是蒙特伊的地方货币,使用已有4年,现在,巴黎市也开始流通。 法国法律自2014年起认可并规范地方货币的使用,目前已有数十种地方货币,名称各异其趣,例如蜂蜜币、萤火虫币、三叶草币和雷诺瓦币,背后自有地方渊源。在这些地方货币中,较具规模的是巴斯克地区的Eusko和里昂大都会区的Gonette,也有一些发展成数字货币。 法国最早的地方货币出现在2010年,这个时间点并非偶然,地方货币的兴起正与2009年的经济危机有关。那场危机迫使许多商家缩小规模或歇业,跨国连锁企业或许还能挺住,小型的独立店家却很难维持,陆续消失。 当时,人们意识到,欧元的价值会受各种外来因素影响,危机一来,最先冲击的就是身边的小店,要是失去隔壁面包舖或巷口文具行,总有一天会只剩下缺乏在地情感归属的大卖场可去。有些人因此开始思考货币的意义和交易模式,地方货币于焉诞生。 地方货币是限定地域使用,并非取代欧元,而是作为补充性质的货币,用意是促进在地连结、鼓励在地消费。因此,并非任何商家都可加入地方货币的交易网络,只有在地、尊重环境和愿意遵守共同规范的小型独立店家才能加入,通常也只能交易在地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地方货币使用范围小,无处可投资,不易成为投机工具,也没有银行可存,所以拿到就一定要花掉,如此才能达到活络地方经济的目的。 蒙特伊的桃子币诞生于2014年6月,是地方货币运作顺利的案例之一,一个桃子币相当于1欧元,不用动脑筋换算。桃子币只有钞票,没有硬币,面额分为1桃子、2桃子、5桃子、10桃子、20桃子、50桃子共6种,上面绘有蒙特伊建筑图案,都出自当地插画家之手,也和欧元钞票一样有防伪设计。“桃子”之名的由来,与蒙特伊的历史有关。蒙特伊在数世纪前曾是桃子盛产地,以品质优良闻名,甚至能进贡宫廷,成为国王的珍馐之一。 桃子币推出4年来,蒙特伊和周边几个小镇已有超过百家商店或商业服务加入交易网络,约有2万到3万桃子币在流通。 例如开在蒙特伊商圈的La FabU食堂,除了接受桃子币外,也提供每周一天兑换桃子币的服务。La FabU食堂共同经理西尔伯表示,在她的餐厅,营业额中只有3%到4%是桃子币,不算很多,但使用者都是很在乎地方事务和公民参与的常客,平时也尽量去独立商家消费。西尔伯也是如此。她说:“我喜欢买蒙特伊生产的东西,所以我用桃子币去面包店和花店消费,前阵子家里有电气工程,刚好有位师傅接受桃子币,我就给他桃子币,这也是一种增加邻里工作机会的方式。” 在蒙特伊,接受桃子币的商家或服务遍及各行各业,除了眼镜店、蔬果店、书局、餐厅之外,还可支付太极拳课程费用。消费者用欧元兑换桃子币后,在某家餐厅消费,餐厅再拿桃子币采购本地农人生产的蔬果食材。当商家想把收来的桃子币换成欧元,可向地方货币组织兑换,但为了鼓励流通,换回欧元会损失3%,用来捐给弱势或有需要的商家。 来源:星岛日报

马克龙访华再有成果 法国牛肉进口将完全解禁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再有成果,他宣布中国将在半年内完全解禁法国牛肉进口。 马克龙于8日到10日首度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他的行程以古都西安为起点,再造访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报道指,马克龙宣布中国将在半年内对法国牛肉的进口完全解禁。基于疯牛症危机,中国于2001年起禁止进口法国牛肉,去年3月才开始部分解禁。 此外,马克龙也宣布,法中双方达成结论,将共同在上海建立一座庞比度现代艺术中心,并将策划南法的「阿勒摄影节」(Rencontres d’Arles)于厦门举办。 消息来源:巴士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