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未卜 奇化街105号今审议 华裔两阵营角力白热化

加拿大都市网

■ 奇化街105号(中)项目模拟图。资料图片

图文:本报记者张文慈
长者多支持 后生齐反对 两阵营角力
温哥华市议会今天下午就华埠先侨纪念碑旁的奇化街105号(105 Keefer)柏文发展项目,展开讨论。以年轻人居多的「青心在唐人街」和「唐人街关注组」指,该项目将摧毁华埠传统风貌,产生贵族化(gentrification)效应;但包括华埠老年华人协会、华埠长者文化康乐联盟等认为,华埠必须发展带来人流,避免进一步衰落,正反双方都全力动员,令该项目成为究竟应保持华埠传统文化或走向现代化发展的是非之争,同时也凸显年轻人与部分长者的矛盾。

■唐人街关注组发起示威反对奇化街105号项目,梁泳诗在场发言。资料图片

温哥华华埠是北美第二大华埠,但它与北美其他华埠一样,逐渐因贵族化而没落,华埠内华裔正迅速减少。奇化街105号发展计划从2014年9月以来,就抗议声浪不断。它就在华埠先侨纪念碑旁边,最早是一个废弃加油站,目前改为停车场,如今已被开发商Beedie买下,计划兴建13层高楼。但在舆论反对下,经过4次修改,如今提交计划是一幢12层、高118呎、总共包含135个单位,其中25个是廉租单位的商住混合大楼。

■ 奇化街105号位在图右方停车场,对面是大中华文化中心及中山公园(左),旁边就是华埠先侨纪念碑。张文慈摄

■ 周慕怡

居住在华埠的青心在唐人街共同发起人周慕怡指出,华埠已愈来愈不像华埠,过去华裔非常容易买到生活杂货,又可以去中餐厅饮茶,非常有家乡味。她说:「如今一切都变了,不少中餐厅消失,华埠超市也搬迁,令家人饮茶买菜都很不方便。建商增建25个廉租单位远不足够,我反对奇化街105号的土地用途更改申请,希望将该地全用作低收入长者的廉租屋。」

正方:需要发展 反方:破坏传统
唐人街关注组上月23日曾赴在市府举行集会,并向市长罗品信递交2,430个反对签名,要求市府否决计划。关注组发言人梁泳诗表示,该楼盘位于华埠纪念碑旁,如果兴建商业建筑,势必推高区内物业和土地价格,将驱赶低收入居民和长者,它们要求市府保留该项目用地,用来发展可负担长者屋。

■ 朱明明

另一方面,数十位华裔长者也不甘示弱,上周也冒着大雨到温市府大楼外,举牌支持该项目。温哥华松柏曲艺敬老会副主席伍玉群就说:「温哥华正进入发展大潮,华埠也不应置身事外,发展是大趋势,要跟上时代,没有发展就没有前途。」华埠老年华人协会会长朱明明也说,该会有近千长者会员,需要活动空间,如今发展商同意兴建一个1,239平方呎的娱乐活动中心,并便宜租给该会使用,才决定支持该项目。

华埠长者文化康乐联盟早前在温市府举办公听会时,还安排巴士接载长者到场支持计划,除发每人一件红色T恤衫,还供应一顿午餐。该联盟发起人司徒顺指,动员长者前来发言的款项,全部由会员捐钱,并非来自该项目的开发商。开发商Beedie也否认曾付钱动员长者支持计划。

司徒顺说:「温哥华松柏曲艺协会等12个长者团体计划组成的联盟,已与Beedie签约。未来新建项目娱乐活动中心,将以市价的一半,租给这些长者团体,用来开展文化康乐活动。 」
温市华埠侨团传统建筑协会会长马清石说,高楼竖立在纪念碑旁显得极度不协调,完全遮住后面的大中华文化中心与中山公园。他说:「未来温市一旦拆除佐治街高架桥(Georgia Viaduct)和登斯梅街高架桥(Dunsmuir Viaduct)后,该地将会是华埠的重要入口之一,必须保持其历史面貌和特色,不适宜兴建高楼阻挡。」

温哥华中山公园行政总裁关兆初说,若市府批准项目,建筑高度将由原本90呎增至118呎,未来公园内部分位置无法见到阳光,或影响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这绝非好事。

中山公园前主席:无法接受
前温哥华中山公园主席陈雪英指,古色古香的中山公园是中国以外地方唯一的古典中国花园,加上华工纪念碑也在旁边,绝不允许兴建高楼,破坏华埠传统特色。曾任职市府建筑规划部门的陈雪英说:「我并不反对华埠发展,但在先侨纪念碑旁建如此高楼,无法令我接受。」

■ 华埠先侨纪念碑旁,摆放要求保留遗产的标语。张文慈摄

温市府曾在1970年代计划兴建备受争议的高速公路,需要拆除部分街区,包括士达孔拿、市中心东端及华埠的一些建筑物。

■ 陈雪英

陈雪英说:「当时我的父亲陈华光是士达孔拿业主协会代表,我和父母都挺身参与抗议活动。当年我如何反对建高速公路,如今也将同样反对奇化街105号项目。」
温东国会议员关慧贞也激烈反对该柏文计划,并要求市府与联邦合作,考虑购入该项目地皮,或采取换地方式,以保留华埠文化遗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最高45度!危险炎热天气来袭 多伦多发布高温警报!将持续一周!

顶级软壳行李箱3件套 打折加优惠券仅售1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