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未卜 奇化街105號今審議 華裔兩陣營角力白熱化

加拿大都市网

■ 奇化街105號(中)項目模擬圖。資料圖片

圖文:本報記者張文慈
長者多支持 後生齊反對 兩陣營角力
溫哥華市議會今天下午就華埠先僑紀念碑旁的奇化街105號(105 Keefer)柏文發展項目,展開討論。以年輕人居多的「青心在唐人街」和「唐人街關注組」指,該項目將摧毀華埠傳統風貌,產生貴族化(gentrification)效應;但包括華埠老年華人協會、華埠長者文化康樂聯盟等認為,華埠必須發展帶來人流,避免進一步衰落,正反雙方都全力動員,令該項目成為究竟應保持華埠傳統文化或走向現代化發展的是非之爭,同時也凸顯年輕人與部分長者的矛盾。

■唐人街關注組發起示威反對奇化街105號項目,梁泳詩在場發言。資料圖片

溫哥華華埠是北美第二大華埠,但它與北美其他華埠一樣,逐漸因貴族化而沒落,華埠內華裔正迅速減少。奇化街105號發展計劃從2014年9月以來,就抗議聲浪不斷。它就在華埠先僑紀念碑旁邊,最早是一個廢棄加油站,目前改為停車場,如今已被開發商Beedie買下,計劃興建13層高樓。但在輿論反對下,經過4次修改,如今提交計劃是一幢12層、高118呎、總共包含135個單位,其中25個是廉租單位的商住混合大樓。

■ 奇化街105號位在圖右方停車場,對面是大中華文化中心及中山公園(左),旁邊就是華埠先僑紀念碑。張文慈攝

■ 周慕怡

居住在華埠的青心在唐人街共同發起人周慕怡指出,華埠已愈來愈不像華埠,過去華裔非常容易買到生活雜貨,又可以去中餐廳飲茶,非常有家鄉味。她說:「如今一切都變了,不少中餐廳消失,華埠超市也搬遷,令家人飲茶買菜都很不方便。建商增建25個廉租單位遠不足夠,我反對奇化街105號的土地用途更改申請,希望將該地全用作低收入長者的廉租屋。」

正方:需要發展 反方:破壞傳統
唐人街關注組上月23日曾赴在市府舉行集會,並向市長羅品信遞交2,430個反對簽名,要求市府否決計劃。關注組發言人梁泳詩表示,該樓盤位於華埠紀念碑旁,如果興建商業建築,勢必推高區內物業和土地價格,將驅趕低收入居民和長者,它們要求市府保留該項目用地,用來發展可負擔長者屋。

■ 朱明明

另一方面,數十位華裔長者也不甘示弱,上周也冒着大雨到溫市府大樓外,舉牌支持該項目。溫哥華松柏曲藝敬老會副主席伍玉群就說:「溫哥華正進入發展大潮,華埠也不應置身事外,發展是大趨勢,要跟上時代,沒有發展就沒有前途。」華埠老年華人協會會長朱明明也說,該會有近千長者會員,需要活動空間,如今發展商同意興建一個1,239平方呎的娛樂活動中心,並便宜租給該會使用,才決定支持該項目。

華埠長者文化康樂聯盟早前在溫市府舉辦公聽會時,還安排巴士接載長者到場支持計劃,除發每人一件紅色T恤衫,還供應一頓午餐。該聯盟發起人司徒順指,動員長者前來發言的款項,全部由會員捐錢,並非來自該項目的開發商。開發商Beedie也否認曾付錢動員長者支持計劃。

司徒順說:「溫哥華松柏曲藝協會等12個長者團體計劃組成的聯盟,已與Beedie簽約。未來新建項目娛樂活動中心,將以市價的一半,租給這些長者團體,用來開展文化康樂活動。 」
溫市華埠僑團傳統建築協會會長馬清石說,高樓豎立在紀念碑旁顯得極度不協調,完全遮住後面的大中華文化中心與中山公園。他說:「未來溫市一旦拆除佐治街高架橋(Georgia Viaduct)和登斯梅街高架橋(Dunsmuir Viaduct)後,該地將會是華埠的重要入口之一,必須保持其歷史面貌和特色,不適宜興建高樓阻擋。」

溫哥華中山公園行政總裁關兆初說,若市府批准項目,建築高度將由原本90呎增至118呎,未來公園內部分位置無法見到陽光,或影響前來參觀的中外遊客,這絕非好事。

中山公園前主席:無法接受
前溫哥華中山公園主席陳雪英指,古色古香的中山公園是中國以外地方唯一的古典中國花園,加上華工紀念碑也在旁邊,絕不允許興建高樓,破壞華埠傳統特色。曾任職市府建築規劃部門的陳雪英說:「我並不反對華埠發展,但在先僑紀念碑旁建如此高樓,無法令我接受。」

■ 華埠先僑紀念碑旁,擺放要求保留遺產的標語。張文慈攝

溫市府曾在1970年代計劃興建備受爭議的高速公路,需要拆除部分街區,包括士達孔拿、市中心東端及華埠的一些建築物。

■ 陳雪英

陳雪英說:「當時我的父親陳華光是士達孔拿業主協會代表,我和父母都挺身參與抗議活動。當年我如何反對建高速公路,如今也將同樣反對奇化街105號項目。」
溫東國會議員關慧貞也激烈反對該柏文計劃,並要求市府與聯邦合作,考慮購入該項目地皮,或採取換地方式,以保留華埠文化遺址。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福特是否会提前进行省选?进步保守党正在进行民意调查

杜鲁多称尽管补选失利仍将留任 党内不少人力挺

Canadian Tire最新一期店内优惠(6月27日-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