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小巧 吃出大滋味

加拿大都市网

■ 小笼原名南翔大肉馒头,也称为南翔小笼包。南翔小笼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资料图片

本报讯

所谓的美味, 未必就是鲍蔘翅肚、山珍海味,或许只是一只小小的包子、一块软糯的米糕……家常味,世俗情,舌尖上的老味道,往往与小吃密不可分。

 

从令西哈努克亲王为之叫绝的全色鸡鸭血汤,到老上海人念念不忘的开洋葱油拌面,从弄堂儿歌传唱的桂花糖粥,到一代船王包玉刚毕生挚爱的猪油芝麻汤圆……有时候,不免感慨赞佩于老祖宗语言艺术的智慧。

小吃不同于八大菜系、满汉全席的豪华丰盛,仿佛与生俱来,就有着小巧、精致而丰富的意蕴。

小吃,就是小而巧的吃食,往往体量不大,分量不多,可吃出的却是情趣,品位,乃至浓浓的地域文化,令人顿感小中见大,滋味十足。舌尖上的滋味,虽小巧,却绵长,活色生香,令人满足。

小笼包无疑是上海小吃排行榜第一位。小笼原名南翔大肉馒头,也称为南翔小笼包、南翔小笼馒头。南翔小笼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南翔小笼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做成肉酱,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制作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不独上海人对小笼包情有独钟,小笼包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使者。

如果要找寻一种小吃能代表上海的味觉记忆,无疑就是生煎馒头了。在上海人嘴里,生煎永远与馒头两个字配在一起,谁要是叫它“生煎包”,那恐怕是要被人笑话“洋盘”的。而小笼包与生煎馒头,堪称上海小吃的两大金招牌,一对好兄弟。

说起上海的糕团,首先想到的是老字号“王家沙”、“虹口糕团店”里的诸多糯米制品——百果蜜糕、赤豆猪油糕、黄松糕、豆沙印糕……自明清至今日,它们依然活跃在民众的日常生活里,其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玫瑰印糕,糕身雪白,质地松软,糕皮下面的玫瑰酱隐然可见,衬出表面的老宋体汉字,几块拼起来就可读出店家的字号。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有老师傅做玫瑰印糕的场景,两块模板合龙的瞬间,真让人享受到了一种庄重的仪式感。而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条头糕”与“双酿团”了。

所谓“条头糕”,是状如银条的一根糯米条,内里包着细腻甜美的豆沙馅,精致小巧,轻盈灵巧,白色的糯米透着红色的馅料,轻轻一咬,软糯香甜,还微微有着芝麻油的清香。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打击校园示威潮|美国众院扩大“反犹”定义 “针对以色列国”即踩界

手慢无!Simons这件纯白衬衣仅售$9.99

超火搞笑音乐剧即将来到多伦多!有席琳·迪翁热门歌曲串烧!

震惊!多伦多华人区著名商场进入破产程序!欠债高达$5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