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专栏:空城后,你会孤独吗?(21)

加拿大都市网

1898年.赖特将自己的家腾出一部分,改建成设计事务所,这部分建筑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却充分体现他对细节的严谨。事务所分为接待室和绘图室两部分。在接待室内,赖特再次发挥他从“新艺术”那里吸取的灵感,在天花板上镶嵌了五彩缤纷的几何图案彩窗。而绘图室则使用了吹拔,使空间显得非常开阔,给人以大气、威严的权威感。

更令人更难以想象的是,二层环廊是靠八根铁链吊起来的,而用以平衡铁链的是在另一端底部安装了一盏吊灯。天然采光则完全通过高处的clerestory横窗,这是旧时教堂的采光方式,被赖特创造性地改头换面用到这里。这个空间里可以提供给十多个学徒同时工作,四周环绕着内嵌式书架,其中另外两面书架外有拉动式隔板,隔板外可以贴图,供分析方案用。

作为赖特早期的作品,他对自己的这个宅及工作室倾注了耐心。很多的细节在他此后的不同作品主题中不断重现,诸如:壁炉作为家庭核心;狭小入口与开敞客厅的对比(心理控制);开放空间的巧妙布局,例如入口门厅、客厅和饭厅之间的无间隔,房子不再被墙壁和门隔划成一间间独立的小室;嵌入式家俱以及整体设计;横贯四壁的具有装饰性的壁架;正负空间的交错利用;将自然(树、石头)引入室内等等。这些设计元素自始至终贯彻如一。

尽管这种为加建而加建的设计,无论怎样的巧夺天工,由于受房子先天的存在,以及位置的固定,很难实现建筑的完整性,甚至有种混乱和失焦。但感谢上苍的是,恰恰因为这些作品的存在,可以令我们很清晰地看到早年赖特尚未成熟的思想,是怎样从模彷、幻想而发展成熟的“草原派”。从建筑风格上看,赖特的这座房子并非标志性的草原住宅,但我们于此已能初步看到赖特式的形式美学法则,这就是通过空间组合与材料的特性表现,凸显出建筑鲜明的流动性特征与自然风貌,它与彼时盛行的对于封闭空间塑造的维多利亚式固有套路截然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令人们看到了那个早年在沙利文事务所担任小学徒的赖特,正式从这里起步,成为建筑史上一座巨峰的。新房子建好后,赖特在这里居住了10年,从1889年到1909赖特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19年,并与妻子生育了6个儿女。道致赖特离开这所房子的原因,是一段婚外情。

1903年,赖特接下了橡树园镇电气工程师Edwin Cheney的委托,为他们家设计一所住宅。Cheney的太太Mamah不但年青貌美,而且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少见的知识女性,她潜心写作,翻译过翻译过几部德国与瑞典的女权主义小说。

作为一名新女性,Mamah热情、大胆、具有崇尚自然的浪漫情怀,这种情感碰上在艺术上更加自由和我行我素的赖特,两人在精神上擦出火花,双双堕入情网,并经常在公共场合出双入对,这在民风保守的橡树园镇自然引起不少非议,这时赖特和妻子凯瑟琳结婚已经近二十年,他们共同育有6个子女。

对于丈夫的婚外恋,凯瑟琳的态度是不成全、且拒绝和赖特离婚。而Mamah的丈夫Cheney也不同意离婚,两人最终选择在1909年双双抛下各自的家庭出走私奔到欧洲。赖特和Mamah在那里游历了一年多后才回到美国,当时这件事情在橡树园镇引起很大的轰动,报纸天天在窥探他们的恋情,建筑学院甚至要开除赖特,眼看回到橡树岭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回国后,在靠近威斯康辛州(State of Wisconsin)的春绿村(Spring Green),建立他们的新家塔里耶森(Taliesin)。(未完待续)

木然

rmu@singtao.ca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