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过叮叮日子 看电车前世今生

加拿大都市网

 

三位作者对香港历史熟悉,对香港文化更有相当敏锐的观察,《游历港岛-香港电车轨迹》设计精美、图片丰富而珍贵之余,也是一本难得的言情之作。
文:王文宇 图:摘自《游历港岛──香港电车轨迹》

车轨孕育本土文学
打开书本,最令我沉醉的首先不是电车的前世今生图片,而是序章《我们一起坐「叮叮」的日子》,它打
开了香港电车的时光之旅,同时带大家观赏车轨上孕育出的本土文学。香港近百年以来,电车为文学作家提供了无限灵感,这包括了张爱玲、刘以鬯、巴金、李碧华。除此之外,经典西片、港产片,还有香港的流行曲,都有电车的身影,可以说,除了是交通工具之外,电车还化身为缪斯之神,点亮过多少精采的创作。

如果不看本书,我真的不知电车原来是如此可爱可敬。

「一辆空电车停在街心,电车外面,淡淡的太阳,电车里面,也是太阳──单只这电车便有一种原始的荒凉。 」这是来自张爱玲的《烬余录》,当时是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首当其冲的日子。在香港大学念书的张爱玲,为了解决膳宿问题,而参加香港保卫战,与一班同学到防空总部报名,刚办好了手续,行出来搭电车,就遇上空袭,于是拼命从电车走去防空洞……这一段经历的描写,可以用「萌萌达」来形容,张才女报名保卫香港,原来是为两餐。她文中也剖白自己的尴尬心情︰遇上空袭,你身为防空团员,不是赶快去岗位报到吗?

「究竟防空员的责任是什么?」糊涂之间,张爱玲从防空洞探头向外边一望,看到了那辆被遗弃的电车,背后顷刻的平静,已被战火染得一片莫名的慌张。这几行文字,充满电影张力,也描绘出电车罕有的一个剪影。

经历日占时期
关于日军占领香港的景象,书中第八十一页那一张相片非常扣人心弦。两名矮小的日本皇军背扛着步枪,带领一小队的高大印裔警员巡逻,走过中昭和通(占时德辅道中被改名),背后是一辆前端插了两面日本旗的电车。日本人对电车情有所钟,因为电车是香港作为摩登城市的象征,于是在铁蹄之下,电车被日本皇军借作政治宣传。其中一张日本人印制的战时明信片,以中环的电车行驶街景为主题,配上说明:「当皇军在香港沦陷时给街道损毁只是一小部分。逃难的难民陆续归乡,在军政的统治下,渐渐稳步地协助确立大东亚共荣圈,以助巩固皇军在香港势力。 」对于这段坎坷历史,我唯有玩一下「食字」来消遣︰呢啲
咪就系叫做「皇军浩荡」啰!

年中无休的声音
电车经历过战争与和平,也见证过这个城市的骚乱。 「我是一辆电车……这天晚上,我从上环街市开出,向筲箕湾驶去,经过骚动地区,有人用镪水向我掷来,灼伤了两位乘客,逼使他们从车厢里跳出。就在这时候,那司机也被人用石击中额角,流出很多血……作为一辆电车,我对人类的所作所为根本无法了解」这是刘以鬯经典的作品《动乱》,他用拟人化手法,透过十四件物件记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场暴动,电车是其中主角之一。

也许,张爱玲读到刘以鬯这一段,会感到心噏,事关张爱玲对于电车是很有感情的,她在《公寓生活记趣》中,提及她对香港的感觉时,如此描述︰「在香港山上,只有冬季里,北风彻夜吹着常青树,还有一点电车的韵味。 」一个城市总有她的独特风采,沿海岸而建的电车,在许多年前,就是以缓缓的「叮
叮」,年中无休的为这个小岛加添市声,无论街道几烦嚣,你都会聆听得到,香港人不会烦厌,游客更会感到惊喜。

如果我有一天离开香港,最挂念的除了菠萝包、丝袜奶茶、云吞面外,恐怕就是那延绵不绝的电车声,因
为外地还可以有茶餐厅,电车可不是那么多地方有的。我是港岛人,我读书时以电车为交通工具,当年最恼人的是北角那一段瓶颈位,从铜锣湾的学校返东区,花好长时间,为了食完饭可以安心睇电视剧,我无论坐着或者站着,都会用尽办法找一个空间做功课,我可以好专心,不理旁人的挤拥,也不为窗外的街景吸引,不过,我无法告诉自己听不见电车的「叮叮」声。它好像对我作温馨提示︰「细路,畀啲心机读书呀! 」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安省一农业小镇可能成加拿大最大核垃圾场 10月投票!

热门补充剂姜黄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姜黄影响药物治疗的3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