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日:战时的多伦多 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加拿大都市网

每年10月底11月初秋冬交替之时,加拿大也迎来了又一个国殇日。萧瑟凛冽的寒风中,人群中那一抹抹象征热血的罂粟花格外显眼。和每个大小城市一样,多伦多市区到处举办大小规模的纪念仪式。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有至少45,000名多伦多市民赶赴欧洲前线参战。这一数字还不包括留在后方奉献微薄之力的人们。


一战前线的加拿大士兵们

1914年8月4日,一封来自英国伦敦的电报被送达加拿大总督府,也带来了英国政府对德国宣战的消息。未经国会讨论和投票,也没有召开内阁会议,加拿大随即宣布参战,和英国政府共进退。当时的多伦多可谓是倾其所有,将很多学校、公园、工厂改造为军火库、监狱、兵工厂,以及征兵训练的大本营。市内几乎每个拥有相当规模条件的场地都被利用。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些当年的史料图片。


加拿大国家会展中心 1915年


今天的国家会展中心的MUZIK大楼。

THE CNE 加拿大国家会展中心

1914年9月,位于安大略湖边,占地近200英亩的加拿大国家会展中心CNE被改造成为军事训练基地和战俘监狱。当时的园艺大楼(今天的MUZIK)和政府大楼(今天的Liberty Grand Entertainment Complex大型宴会厅)则住着大约一万名士兵。而Stanley Barracks史丹利军营,则软禁关押着一批来自欧洲敌对国的新移民。


国家会展中心的一块区域关押软禁着一些来自敌对国的新移民


加拿大国家会展中心操练的后方预备军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19年间,国家会展中心每年举行军事汇演,驻扎当地的士兵们以演练的方式,向来访市民们展示军力。

The Distillery District 古酿酒厂区

始建于1832年的古德汉--沃兹酿酒厂(Gooderham & Worts Distillery)旧址,是目前北美保存最完好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区。

今天我们所知的古酿酒厂区是酿酒作坊、酒吧、餐厅、艺术品画廊、手工艺品店等一应俱全的文化艺术中心。不过,100年前一战期间的Gooderham & Worts古酿酒厂区遗址,则是另一间和酿酒完全没有关系的工厂所在地。这间工厂就是British Acetones Toronto Limited英国丙酮多伦多有限公司。化学原料丙酮是制造弹药的必须成份。 1889年起,英军开始使用无烟火药来制造炮弹,这种火药的主要成份是硝基甲烷和硝化纤维/火药棉,丙酮便是其制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溶剂。根据记载,英国丙酮多伦多有限公司当时每年丙酮产量为至少1.000吨,是英军最大的供应商。

 
今天的Liberty Grand Entertainment Complex大型宴会厅

Liberty Village自由村

今天高楼林立的自由村,一战期间可是工厂扎堆的地方。很多当时现有的工厂被改造成战时弹药工厂。其中多伦多地毯厂摇身一变,改为生产军用毛毯和卡其布,以供应前线。曾几何时,全新出厂的炸弹曾被成批地堆在自由村沿街。


Old City Hall旧市政厅

从征兵宣传,到债券募集,当年的多伦多市政厅可是后方全民动员行动的总指挥部。为支付不菲的战争费用,加拿大联邦政府向公民出售有息胜利债券/胜利贷款Victory Bond。

1915--1919 年期间,加拿大政府先后发行共5次胜利债券。胜利债券分为5年期、10年期和20年期三种,最小面值为50元。首次胜利债券超额完成发行任务,共募集资金3.98亿加元。第二次和第三次胜利债券分别于1918年和1919年发行,共募集资金13.4亿加元。

除却发行胜利债券之外,还有不少动员宣传的目标对象则是以后方家庭主妇为主的女性。动员她们收集金属锅碗,甚至橡胶、玻璃、纸张、厨余残骨,用于弹药火炮制造,以此对前方战事作出间接贡献。

另外,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后方女性志愿者们,编织手套、袜子、围巾,制作成衣,小心翼翼地把这些衣物和巧克力、剃须刀等贴身物品打包寄往前线,给火线上的军人们捎去一丝暖意和祝福。

公园

多伦多市内多处公园被改建为战时训练基地。 100年前,例如High Park, Riverdale Park和Marie Curtis Park这些公园中,随处可见打靶训练、炮弹试射、马匹演练等。不仅仅是即将前往欧洲前线杀敌的热血青年,就连很多普通市民也加入了军事演练的行列。

Union Station联合车站

从古至今,车站从来都是送别的地方。而这样的送别,对于100年前,聚集在多伦多联合车站送别亲人的多伦多市民们来说,更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为他们的目的地是硝烟弥漫的欧洲一战战场。这些年轻的士兵们,从多伦多联合车站乘坐火车前往哈利法克斯,再从那里乘船前往欧洲。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去无回。

仔细想来,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老兵们中最为年轻的一批,也都有90多岁高龄了。我们所在的这座城市,在一战开始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也早已改变了曾经的容颜。随着年轻人一代又一代地成长,这段已被多年尘封的历史是否会最终被遗忘呢?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