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实业误国炒房兴邦”的传说

加拿大都市网

近来看到中国一则新闻,中国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从7月开始在全国30个城市出重拳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重点打击对像有四个方面: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房地产广告。中国有些人士评论说,要对房市乱象进行“精准打击”。

说到“炒房”,不得不提及曾经在中国大陆风云一时的“温州炒房团”。中国人勤劳、抱团,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小企业风起云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荷包满满,集资能力强,四处为钱找出路。在90年代末期迅速占领温州楼市,三年内轻轻松松把温州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炒到7000元/平方米。 2001年,《温州晚报》专门组织了100多人的炒房团进军上海(有报道称这家晚报组成的购房俱乐部会员一度达到6000人)。参与者大部分都是老板的太太,因此也曾被称为“太太炒房团”。

最初,上海市政府持欢迎态度,“财神爷”/“财神奶”驾到,有钱送来,为何不欢迎?市政府领导甚至嘱咐上海房产协会:一定要把温州看房团服务好。每一次炒房团来到,都为上海地产市场砸进至少5000万人民币,买房子就像买菜一样。上海的房价就这样翻炒起来,扶摇直上……。随后,“炒房团”又进一步进军杭州、北京等一线城市,逐步扩展到许许多多二线、三线城市,有的地方不惜提供包机,免费为炒房团提供一条龙服务。

但是好景不长,地方政府渐渐发觉“炒房团”为本地经济带来的困境。所谓“炒房”,毕竟不是把房产当作自己生活起居之用,而是用来投资,当作赚钱升值的工具,赌的就是你当地的房价必将大幅升值。炒房团以规模取胜,买的时候联手杀价,卖的时候又可以联手提价,战无不胜。大批采购,连片购买,不为居住,只为收租或转手套利。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不再欢迎“炒房团”,当地的市民也开始抵制。近期颇为引人注目的是《湖南日报》连发四篇社论,痛批长沙楼市乱象,大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批评炒房行为,“高房价的出现,’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的盛行,在导致大量资金’脱实向虚’加剧泡沫的同时,助长了浮躁的社会心态”;批评开发商推波助澜:“开发商’捂盘惜售’,故意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人为制造供需紧张气氛”;“如今,房价高居不下、市场投机盛行,老百姓不高兴、不赞成、不答应。这就说明,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离群众的要求还相距较远。

中国房地产市场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最终认识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应该可为加国提供借鉴。这并不是要拒绝外来投资,更不是拒绝移民,而是为了如何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引导外来和内在的资金发展本地经济,促进实业,创造就业。

炒房”现象并非是房地产上涨的唯一原因,但这是“自由经济”中的畸形发展,它抬高了当地的生活成本,让底层迫切依赖住房和租房市民的“刚需”变得遥不可及。它拉大一个地区的贫富差距,削弱了整体经济的竞争力,也削弱了吸引人才的竞争力,对社会不利,长远效益上对房地产业也不利。如果形成风气,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脱离实业,进一步为炒房加温,造成雪球效应。

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