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烟袋斜街 又闻燕子呢喃

加拿大都市网

■ 销声匿迹几年后,燕子又飞回北京烟袋斜街。网上图片

燕子又飞回来了。近期,有网友反映,北京后海地区常听到燕子的叫声,「销声匿迹」了几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中国观鸟会会长付建平表示,这几年,后海地区家燕的数量有所增长,但并未达到较高水准。 「你好,燕子!」项目负责人李一知表示,未来还将在什刹海周边增加人工巢穴,招引更多家燕筑巢。  

200多米的烟袋斜街,有10多处燕巢。沿着烟袋斜街,啁啾啁啾的燕子叫声不绝于耳,一只只家燕飞来飞去。沿街仿古商铺的屋檐、房梁、门匾甚至射灯上,都能看到一个个灰色的燕巢。 《新京报》报道,不多时,便有两三只小燕子从巢内冒出头,张着嘴,叽叽喳喳。

一位沿街商铺的射灯上,也筑起了一个燕巢。商铺老板说,这两年夏天,总会有燕子来门前筑巢,比以前热闹很多。这两年燕子变多了,也是沿街多个商铺老板的印象。另一处饭店前的门檐上,也有一处燕巢。在房檐下守了几分钟后,「燕子妈妈」便衔着一条虫子回到巢内,喂养雏燕。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两个多月前,每次出来都能听到燕子叫。抬头一看,才发现是一处燕巢。

在中国观鸟会会长付建平看来,这两年,后海地区家燕的数量确实有所增加。 「2008年我们曾做过一次调研,那时燕巢远没有现在密集,200多米的街也就一两个家燕巢」。 2011年,志愿者也曾对烟袋斜街内燕子巢进行统计,为7处。付建平说,由于近年家燕数量迅速减少,2011年曾在后海地区悬挂了4个
家燕人工巢,进行人工招引实验,希望它们来筑巢。

7年间,有一处位于棠花胡同的人工巢穴一直有家燕「光顾」。付建平认为,人工巢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模拟巢形,另一种提供巢址。每年都有燕子来用巢穴,说明人工巢穴派上了用场。在她看来,这些人工巢可以解决家燕无适合繁殖地区的问题。

付建平解释,一方面,现在建筑墙面过于光滑,另外一方面,现在很少有敞门的家庭,燕子得在室外筑巢,就需要建筑上突出的部分,比如牌匾、电箱等。人工巢穴实验,主要是希望找到提供什么样的环境,能够帮助家燕筑巢。这需要提供更多的巢穴,让燕子有家可回。 「你好,燕子! 」项目负责人李一知曾介绍,为了创造更多适合燕子筑巢的环境,今年将在什刹海周边陆续再悬挂一批人工巢,让燕子们有更多栖居之所。

虽然后海地区燕子似乎变多了,但在付建平看来,5年多来,家燕的数量并没有惊人的增长。可能大家看到有燕子筑巢了,就会感觉这几年燕子变多。 「远没有达到之前的水准」,付建平说,「我们曾走访后海的老住户,他们说以前随处可见燕巢」。付建平解释,家燕本来就是与人相伴的鸟类,随着人类居住环境及建筑的改变,北京城区内已很难找到家燕。主要原因是筑巢很难,大理石墙面过于光滑,无法支撑,也没有房梁等结构。 「燕子筑巢通常选择在较宽的屋檐下,能遮风挡雨,还能支撑巢穴」。

「几年前,烟袋斜街曾进行仿古复建,『老建筑』更易于燕子筑巢」,付建平说。 2008年,西城区政府对斜街两侧的门面房,进行了仿古式复建。付建平解释,老房子有房檐,河泥和草棍、松针等则能用来做加固燕巢的「钢筋结构」。同时,烟袋斜街与后海仅几十米之隔。付建平说,湖面的昆虫更多,比其他地方更有利于燕子捕捉食物。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