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前华裔修路筑河堤 反抗歧视奋力建筑家园

加拿大都市网

■ 列治文短短数十年间,由乡郊发展为繁荣城市。图为列治文市中心。本报图片

本报记者冯瑞熊报道

华裔占市内总人口54%的列治文,是加国华裔比例最高城市。回顾列治文1879年成立镇政府后,华裔是其中一个经济及基建支柱。基于政治经济原因,列治文华裔人口升伏甚大。《星岛日报》最近报道过有“中国大亨”之称的华商林同年和他创办的同和号杂货店,长期服务列治文。早年华裔参与修筑列治文道路和河堤、投身罐头鱼厂及家庭服务等行业,尤其经营农场方面往往表现突出,而遇到歧视及不合理对待,更会挺身反抗。华人在列市可说绝非新移民,百年前即已落地生根,一直建设家园至今。

大温华人史钩沉共存共荣 140年前华裔修路筑河堤 血汗先锋助列治文建埠

■ 华裔农夫早年在列治文一农场工作。 资料图片

 

在19世纪中叶的1860年代,卑诗省人口集中于维多利亚和新西敏市两地(温哥华未开埠),坐落菲沙河(Fraser River)三角洲的列治文由20多个岛屿组成,最大的是目前列市市中心区的鲁鲁岛(Lulu Island),和温哥华国际机场的海岛(Sea Island),除萨利希海岸(Coast Salish)原住民部族原住民居住及捕鱼外,很多地方人迹罕至。

华人辛勤成劳动力来源 却屡受排挤

华裔早于135年前已聚居列治文,也有跟与其他族裔务农维生的。据官方纪录,列治文首个移民是从事农牧业的爱尔兰裔移民Hugh McRoberts。现位于威廉路(William Rd.)的麦克罗伯特中学(Hugh McRoberts Secondary School),就以他命名。他在1860至1861年间,购下菲沙河畔1,600英亩土地,与家人定居海岛,由于Hugh McRoberts曾居住澳洲新南威尔斯的列治文(Richmond),他女儿把他们家称为Richmond Place。1879年,约30名移民包括John Wesley Sexsmith向省督上书,要求把列治文列为城镇获批准。有指列治文的名称,就是John Wesley Sexsmith以他在安省出生地列治文来命名。

■列治文镇政府早年聘华工筑堤的南部地区。
冯瑞熊摄

■ 列治文镇政府早年聘华工筑堤的南部地区。 冯瑞熊摄

列治文属近海低地,常受水浸困扰。成为城镇后,镇政府开始修筑河堤和道路,华裔也成为劳动力来源。据列治文档案馆出版的《列治文华裔加人早期档案指引》(Guide to the Early Records of Chinese Canadians in Richmond,下称《档案指引》)记载,列治文镇政府1883年以合约聘用华工兴建道路及河堤,期间虽受到市民反对,并对华工的工资诸多限制,早期列治文不少道路及河堤仍是由华工建成。

在记载中,列治文早期居民Ida Steves忆述,当年居民聘用华裔劳工修筑防范水浸的河堤。她还记得华工用铁铲掘泥,当河堤破裂时,海浪会涌到她家大门去。对于市议会以及居民来说,虽然聘华工建河堤更经济和快捷,但市议会1885年通过禁止取得建河堤的合约商聘用华工,或把合约转判予华工,令华工失去这种工作机会。此外,由于罐头及储存技术进步,加上开通到欧洲的航运,沿菲沙河出现的罐头鱼厂在1880年代犹如雨后春笋,需要大量劳动力,工资便宜且刻苦耐劳的华工,成为鱼厂强大的劳工后盾,部分华工更充当合约商,从卑诗及世界各地引进华裔工人到鱼厂工作。

史蒂夫斯顿华埠烧毁 华裔人口即锐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南部坐落不少罐头鱼厂的史蒂夫斯顿(Steveston),有三分一人口属华裔。不过,由于鱼厂是季节工,通常5月至9月,华工住在简陋工人宿舍,季节完后就离开,到其他地方工作。加上没有选举权及被选权,在正统历史中,华裔的记载都零零碎碎。1906年,罐头鱼厂引进㓥鱼机器取代人手,列治文华工数目急降,只有少数华工留下来,受聘于农场或工厂。加上在史蒂夫斯顿的华埠于1907年大火中摧毁,列治文华裔人口从此锐减,不过,仍有不少华裔从事不同行业,包括替西裔家庭当佣工例如厨子或园丁。

■华工是早期列治文一股主要劳动力。列治文档案馆

■华工是早期列治文一股主要劳动力。列治文档案馆

由于不少华裔在中国时已务农维生,到了列治文仍重操故业,部分人储钱买地,建立自己的农场,农产品远销至温哥华。根据《档案指引》记载,华裔农夫Mah Bing在1918年购入列治文1号路160英亩农地,另外,林同年女儿Jessie Lam透露父亲在史蒂夫斯顿拥有250英亩农地,农产品行销至温市等地,可见华裔当年从事农牧业的力量不可忽视。

 

列治文华裔生活简史

■ 列治文华裔生活简史

列治文首位华裔市议员邓伟雄,他祖父邓棠胜在1912年也支付了500元人头税后抵加国,他与兄弟在三角洲经营农场,到1934年迁到列治文桥港(Bridgeport)区务农,又成为合约华工的工头。邓伟雄早前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了当年华人生活的点滴。

 

华裔农民早年辛酸备尝 白人欲专卖警截运菜车

由于大温不少华裔农夫经营有道,令一些白人农夫心生妒忌,卑诗省议会1927年通过《天然产品销售法》(Natural Products Marketing Act),专针对果菜的销售,限定销售数量以及价格。

华裔农民早年辛酸备尝 白人欲专卖  警截运菜车

■列治文成为城镇后的首间镇政府大楼。列治文档案馆

省府立法致力让白人重掌农业

时任农业厅长巴洛(Barlow)坦言,该法例目的是让白人把农业重新夺回手上。法例通过后,多名华裔农夫因“私卖马铃薯”(potato bootlegging)罪名而被判罪,更引发华裔农夫与白人农夫间的打斗。

1934年,卑诗海岸蔬菜销售局(BC Coast Vegetable Marketing Board)成立,限制华裔农夫所经营果菜农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更派出警察镇守各处桥梁,限制华裔农夫向批发商输送蔬菜。

■列市华裔农夫会把农产品,带到温市销售。网上图片

■ 列市华裔农夫会把农产品,带到温市销售。网上图片

1935年8月,有华裔农夫以运载马铃薯的货车冲击设在列治文马宝桥(Marpole Bridge)的关卡,警方截停了14辆车;但因检控官未能证明该批马铃薯是作本地销售用途,最后所有农夫获释。

1936年6月,卑诗海岸蔬菜销售局开始充公储存在温哥华仓库的马铃薯。

住在拉德纳(Ladner)的华裔农夫Chung Chuck与Mah Lai,入禀卑诗最高法院申请禁制令,制止销售局无理行动。但销售局继续截停华人运送蔬菜的货车。

独自运载马铃薯 惨遭十多人围殴

1937年3月,当Chung Chuck独自运载一批马铃薯到马宝桥时,遭到销售局督察麦凯(Earl McKay)带领10多名白人农夫的拦截,并且殴打Chung Chuck。Chung Chuck虽然持刀顽抗,仍被打至重伤,但他也把麦凯刺伤。事后Chung Chuck到市府状告麦凯,但他就无法认出殴打他的白人姓名。

 

邓伟雄称幼时遭欺凌 “有时站出来反抗”

列治文华裔市议员邓伟雄的祖父邓棠胜,当也要支付人头税才可以抵加国,期后辗转成为合约华工的工头。来加后,邓棠胜返乡结婚,妻子一直留在中国,他每五年返华一赵,共育有6子女(每名相差5岁),邓伟雄的父亲邓祥仓排行最小。

邓伟雄称幼时遭欺凌  “有时站出来反抗”

■在列治文成长的市议员邓伟雄,经历本市过去半世纪的蜕变。冯瑞熊摄

1950时代,16岁的邓祥仓与两名哥哥来加与父亲团聚。1960年代开始,邓祥仓与妻子在列治文布伦德尔路(Blundell Rd.)夹花园城市路(Garden City Rd.)处定居,开设杂货店,售卖烟草和汽水等,他与家人住在店楼上,杂货店每天早上10时营业至晚上11时,全年无休。

■邓棠胜在1912年支付了500元人头税的证明文件。受访者提供

■邓棠胜在1912年支付了500元人头税的证明文件。受访者提供

邓伟雄向《星岛日报》记者表示,他小时候常跟祖父邓棠胜,驾车到温市华埠找工人到列治文工作,他还记得当年华埠十分兴旺。父母亲如其他华裔一样,十分勤劳,更时常对他们说,要比其他人更好,就要比他们更加勤力,因此身为家庭成员,他们兄弟姊妹上学之余就轮流看店。他说,母亲曾告诉他,庆幸他们可以在列治文长大,拥有这么多机遇。

邓伟雄说,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列市仍以白人为主,日裔居民也不少,华裔人口当时不多,他还记得就读列治市中学(Richmond Secondary School,又称Richmond High School)1976年毕业班600多个学生中,华裔不过10多名,他的同学及朋友都是白人。他说,身为华裔的他受过欺凌,“有人会叫我们不同的名称,有时我们要站出来(反抗),令到日子好过些!”

他指今天华裔在列治文已非少数,华裔儿童也不像他小时候会遭歧视。他指自己在中西两种文化中长大,这是优势,不过他始终记得祖父与父亲的教诲,就是“取诸社会,用诸社会”。

1981至2011年间列市华裔与白人人口

■ 1981至2011年间列市华裔与白人人口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法官驳回麦吉尔大学取消营地抗议活动的禁令申请

震惊!安省女子收到了20年前的多笔罚款,信用分突然下降!

诺如病毒正在加拿大蔓延 有哪些症状?如何和流感区分?

SanDisk闪迪128GB存储卡 打5.5折特价仅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