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19:01:35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健康知识

为什么饥饿有时候会导致恶心?

早上起晚了,穿上衣服就冲出了家门,刚到公司就被叫去开会。一直没机会吃早餐,等你都忙完坐下吃午饭的时候,你已经有15个小时没吃东西了。你应该觉得非常饿,但相反的,你却感觉到恶心。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当你饥肠辘辘最该吃饭的时候,食物却没变得那么诱人了? 克利夫兰诊所的胃肠病学家Christine Lee说,这一现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非常容易理解。在分解食物的漫长过程中,你的胃会制造胃酸,消化过程会吸收能量和营养物质,然后排泄出剩余的废物。如果你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进食,胃酸就会聚积在胃里。 “当胃酸溅到食管里后,会引起胃酸反流、烧心和恶心,”Lee说。 饥饿时感到恶心的另外一些的可能原因和身体的进食信号网络有关。这些信号受内分泌系统调节,这个系统由腺体(包括脑下垂体、甲状腺和胰腺)组成,运用血流进行化学通讯。 内分泌系统产生荷尔蒙向你的身体传达维持化学水平平衡的信息。比如说,为了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并且支撑广泛的身体活动,你就会需要热量。你的胃会向内分泌系统传递信号,触发荷尔蒙的释放;这些荷尔蒙会告诉你的大脑“给我们更多的热量”或者“够多了”。其中涉及很多种荷尔蒙,但是最主要的两个是胃饥饿素和瘦素。 “胃饥饿素本来应该引起饥饿感,”Lee说。这个荷尔蒙是在1999年被发现的,但自那时开始,研究者已经确定胃饥饿素是一系列身体重要过程中的关键激素,包括肠动力、胃酸的分泌、味觉和葡萄糖代谢。 瘦素有着相反的效果:它通过减少胃口来抵消胃饥饿素的作用。在饥饿感中还有许多其他激素的参与,但是胃饥饿素和瘦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欲起伏健康的关键。 “当你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这些荷尔蒙是自动调节的,”Lee说,“一天之中只会有少数几个信号温柔的提醒着你该吃饭了。” 当你吃东西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释放瘦素,它会向你传递吃饱了并且一段时间内不需要进食的信号。换句话说,你的身体在需要能量的时候会产生胃饥饿素。这会让你感到饥饿,所以你就会进食。然后,你的身体不需要更多的食物了,因此它就会释放瘦素。这会让你感到吃饱了,所以你就会停止进食。 但如果你忽视身体的饥饿信号并且吃饭没有规律的话,这种化学平衡就会紊乱。太长时间不进食,你的身体就会为了哄你吃东西而制造更多的胃饥饿素。 “当这种荷尔蒙水平上升以后,本应该增加你的食,”Lee说。虽然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会食欲大增,但并不是所有都这样。 “有一些人对荷尔蒙的敏感性更高,”Lee说。敏感度和其他因素的差别导致一些人在极度饥饿的时候会感觉到轻微的恶心。但是,更严重的恶心症状可能暗示着有一种紊乱。 Lee说:“如果你的信号强烈到你感觉到恶心或者疼痛,有可能是你的身体在告诉你需要进行代谢综合征筛查了”——包括高血糖、胆固醇异常、血压升高和高血糖等病症——而这种综合征会导致心脏病。(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最新研究:维生素和Omega-3居然还有这种功效

一项研究综述表明,服用维生素和omega-3脂肪酸补剂的自闭症儿童可能比不服用的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要更少。 研究者检验了来自27个涉及总数1028位患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试验数据。孩子们被随机挑选服用各种各样的饮食补剂,包括维生素或者omega-3,或是服用安慰剂。 研究者在Pediatrics上的报告指出,omega-3和维生素补剂在改善多个症状、功能和临床领域上比安慰剂更有效果。虽说试验中的益处因人而异,但包括语言和社交能力的改善,重复行为的减少,注意力的改善,易怒和行为困难的降低,以及更好的睡眠和沟通。 “这些结果表明一些饮食干预能够在ASD具体的一些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管理上起作用,”该研究文章的第一作者David Fraguas博士指出。 研究者在Pediatrics中指出,即便这个分析是基于的控制实验——检验医疗干预有效性的黄金标准——但个体研究在检验的补剂以及测量结果的方式上过于多样化,因此还无法得出哪个种类和多少剂量的补剂或许对自闭症儿童是合理的广泛结论。 “自闭症谱系障碍中饮食干预的潜在功效所涉及的潜在机制还是未知的,”Fraguas在邮件中说道,“我们的研究没有评估这个重要问题,而且目前的文献对此也没有定论。” 美国CDC表示,大约59个孩子里就有1个孩子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患病率更高。 自闭症的早期症状会因人而异,但可能包含重复性行为,比如说不停拍手或者摇晃身体,极其抗拒改变惯例,以及有时会有攻击性或者伤害自己。行为、教育、语言治疗可以帮助缓解一些儿童的症状严重程度。 CDC指出,虽然目前没有药可以治愈自闭症或者治疗它的主要症状,但有一些药可以通过改善像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抑郁或者痉挛等症状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生活。 根据CDC,虽然一些心理治疗师建议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特殊饮食,但严谨的科学研究还没有证实有一个可以推荐给所有自闭症儿童的好方法。 根据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AND),自闭症儿童可能有着一系列和食物相关的健康问题,这也让情况更为复杂。比如说,他们可能对某种食物的口味、味道、颜色和口感很敏感,并且只吃种类有限的食物,或者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吃饭上。他们或许还比较容易便秘,或者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影响他们的胃口。 AND建议说,家长为自闭症儿童选择特殊饮食之前应该先去咨询注册饮食营养学家,以确保他们能摄入足够多的营养素和热量供身体发育。 即便目前这个研究表明维生素和omega-3补剂似乎能够帮到自闭症儿童,但Fraguas也同意现在就建议家长让孩子服用这些补剂还为时尚早。 “目前,关于将饮食干预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方法,我们还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建议,”Fraguas说。(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提早退休会影响健康!最新研究结果让你大吃一惊

提早退休会影响健康?根据一项调查发现,提早退休,可以改善睡眠状态及减少饮酒,但最重要是会加快降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纽约Binghamton大学学者,利用中国新农村退休金计划(NRPS)及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调查(CHARLS)的数据作基础,研究60岁或以上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由于人口迅速老化及较高预期寿命,中国于2009年,在农村地区引入NRPS,给予人们提早退休,以应付老年人的贫困与健康问题。 Binghamton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Plamen Nikolov表示,尽管退休金计划容许老年人提早退休,但研究人员表示,这对该个群体的认知能力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Nikolov表示,实施NRPS的地区,在最近10年,计划下的老年人认知表现出现下降,较研究订下的记忆测量标准低接近五分一。 认知能力下降的最大指标,是“延迟回忆”(delayed recall),这被广泛认为是痴呆症的早期预测因子;研究人员亦发现,女性的认知能力下降情况,比男性严重。 Nikolov表示,研究结果反映精神活动减少,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报告亦表示,惊讶地发现在中国的研究结果,与美国、英国及欧盟等高收入国家的情况大致相同。 至于为何提早退休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研究人员表示,这或与减少社交互动有关。 但另方面,研究发现,提早退休对健康有正面影响,包括改善睡眠状态,减少饮酒及吸烟;但研究报告强调,认知能力下降应是一个更紧迫面对的问题。 (网上图片)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精神病患者都是“疯子”,其实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一种不治之症,只是它的症状比较复杂,易反复发作。人为什么会得精神分裂症?什么样的人群易患精神分裂症?   从理论上讲,任何人对精神分裂症都没有免疫力,以下因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第一,遗传因素。从临床上大量的案例和病例可以发现,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直系亲属,像父母、兄弟姐妹,他们患病率会很高。父母一方得病,其孩子得病的风险高达15%,双方均得病,子女得病风险高达4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患病率。也就是说,有直系亲属患此病者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第二,性格因素。比如所谓的分裂型人格,偏执型人格,这些人比较敏感、多疑、固执、内向,是易患病人群。   第三,家庭环境因素。一些孩子生长在不良家庭环境中,从小受到家庭成员的虐待,特别是受到和性有关的虐待。还有家庭破裂、父母关系、暴力等也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第四,环境压力。比如一个人的家庭非常不幸,经济条件比较差,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到的精神压力大,或者成人以后面对工作、家庭、社会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也是易患精神分裂症的因素。   此外,还有生物学的因素。比如在母孕期的感染包括病毒、细菌感染,孕妇各种产伤、新生儿的外伤、缺血缺氧等。这些情况会影响人神经发育障碍,改变人脑的结构,最终形成精神分裂症发病。   本文由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五科主任陈大春教授进行科学性把关。 (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少壮不减肥 老大会短命10年!快吃包薯片压压惊

没有人得通过科学研究甚至是去看医生,才知道肥胖对身体不好。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超重的害处究竟有多大。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和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20多岁肥胖的人相比同年龄段不肥胖的人更有可能早10年死。 这项研究估计,由于超重和肥胖,澳大利亚的成年人将减少共3630万年的寿命。其中,男性比女性平均多失去27%的寿命。“我们知道体重过重会影响你的健康,但是年轻人体重过重对总的寿命影响很大。这可是失去多达10年的生命啊。”研究的主要作者托马斯·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使用的模型,会根据实验对象当前的体重、性别、生活习惯等,来计算他们之后每年会增加的体重。除此之外,他还考虑到了澳大利亚目前的平均寿命,以及体重超标人群的死亡率。模型预测了澳大利亚20多岁、30多岁、40多岁、50多岁和60多岁人群的剩余寿命,并将实验对象分为四个体重类别,从健康到严重肥胖。该模型还计算了每个年龄组的超重人群与健康体重人群相比减少的寿命。 虽然这些统计数据只针对澳大利亚,但研究人员表示,它们可以适用于其它高收入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或英国。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目前体重在健康水平的20多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可以预期再活57到60年,但20多岁的肥胖者女性平均少活6年,男性平均少活8年。那些严重肥胖的人所剩的日子更短;严重肥胖的女性将失去8年的生命,而男性将失去10年;2.因为性别差异,20多岁的男性们将因超重总共失去560万年的寿命,而同年龄段的女性将失去300万年的寿命(澳大利亚)。 自1995年以来,肥胖的澳大利亚人增加了三倍,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发现有助于人们建立更好的公众健康意识以及相关的教育和支持设施,这有利于解决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大家一般认为,超重和肥胖是中年人的问题,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并不会有这个困扰。然而,目前只有43%的二十多岁的澳大利亚男性和34%的三十多岁的澳大利亚男性处于健康的体重范围内,这令人担忧。”合著者艾莉森·海耶斯评论道。托马斯·龙则说道:“模型预测,到2025年,成年人肥胖患病率将增至35%。所以我们需要现在就行动起来,针对所有年龄段的成年人解决肥胖问题,特别是年轻人。”(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午睡可以降低你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午间小憩,可以让你剩下的一天都充满活力。而现在,瑞士的研究人员为午休找了另一个理由: 每周一到两次小睡可以降低你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有趣的是,该研究的作者指出,午睡的时间、午睡的频次,却并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瑞士洛桑的3462名居民,分析了午睡频率和午睡时间与患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年龄在35岁到75岁之间,于2003至2006年间被招募参与实验。每位参与者都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进行了第一次体检。然后,研究人员记录了参与者的睡眠和午睡习惯,并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监测,监测的平均时常为5年。超过一半(58%)的参与者说他们通常每周都不午睡; 19%的人说他们每周午睡一到两次;12%的人说他们每周午睡三到五次;11%的人说他们每周至少午睡六到七次。 最经常午睡的人大多是有吸烟习惯的超重的老年男性,他们比那些白天没有午睡的人晚上睡得更长。这一群体还表示,他们白天嗜睡的情况更严重,打鼾的也更频繁。在监察期间,共录得155宗心血管疾病案例。那些偶尔(每周一到两次)午睡的人比那些根本不午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降低了48%。即使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如患者年龄、夜间睡眠时间、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这种联系仍然成立。此外,这些研究发现也不会因为白天的疲劳或者心情低落而变化,并且他们晚上都能睡至少六个小时。 影响这个结论的唯一因素是老年人群(65岁以上)和睡眠间的呼吸暂停。事实上,最初观察到经常小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但研究人员说,考虑到年龄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因素,这些最初的结果已经被推翻了。研究人员还注意到,睡眠时间长短对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没有影响,哪怕短至5分钟、超过1小时,都不会影响。 这项研究的作者警告说,这是一个观察性研究,也就意味着它不能确切地确定原因。此外,所使用的数据依赖于参与者的主观记忆,这为结论错误的可能性留下了空间。 “虽然我们还不清楚白天小睡是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患病机率的,但是这有助于研究小睡对健康的影响。这可能不仅仅是睡的时间的问题,而且还是频率的问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克里斯汀·雅夫博士在一份新闻稿中评论道。“关于午睡的研究具有挑战性,也是一个具有重大健康意义的领域。尽管问题比答案还多,但现在是时候揭开小憩对心脏影响神秘面纱了。”(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预防脑血管病 做到这些远离“中风”

  据统计,中国的脑血管病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第二位、城市居民第三位死因。即使治疗及时,患者也可能遗留严重的残疾。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脑梗死或脑出血,从而导致的一种临床急症,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目前已识别的脑血管致病危险因素有20多种。   “三高”首当其冲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就会增加30%。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同样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出血的风险。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做到及早发现“三高”。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三高”的第一步,应该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早期或轻度“三高”患者,可以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戒烟、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长期药物治疗。   烟酒口腹蜜剑   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2倍。被动吸烟同样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至于饮酒方面,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适度饮酒可以养护血管,有益健康。然而,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大量饮酒甚至还会大大增加脑血管病风险。2018年《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周饮酒量每增加100 g,卒中发生风险增加14 %,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因此,饮酒者应尽可能少饮酒或戒酒,没有饮酒习惯者不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而饮酒。   肥胖暗藏杀机   第三类危险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及肥胖。增加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无论是与工作相关的身体活动还是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身体活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40多种慢性病都有益,其防治效果甚至可能优于药物疗效。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 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的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对于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就进行2~ 3分钟的身体活动。超重和肥胖者更应该通过增加身体活动、控制饮食等措施减轻体重。在控制饮食方面,做到少吃盐(每天不超过6g)、多吃鱼、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和低脂奶制品,丰富膳食种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能量摄入合理,规律饮食尤其是早餐。   当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不止于上述三类。一些已知疾病可以显著增加脑血管病风险,例如心房颤动和其它心脏病、颈动脉狭窄、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偏头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定期体检,发现相关问题后尽早就医、规范治疗。   10月29日是第十四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预防脑卒中,并不需要多少高精尖的技术与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远离“三高”、戒烟戒酒、减重多动,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当然,还有一些危险因素,譬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出生时体重,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和改变,我们也不必强求,毕竟“长生不老”“冻龄”都是传说。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4-709.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姜南 彭斌   《协和医学杂志》供稿(

专家帮你细细分析燕麦到底好在哪里

  相信大家应该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很多膳食营养健康信息,其中有不少是包括全谷物的。   在各种各样的全谷物中,曝光率最高的不外乎就是全小麦、黑麦和燕麦这几种,其中燕麦大家听说的最多,并且广受各路营养学家的好评和强力推荐。   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专家会推荐燕麦给大家作为全谷物的代表性实物呢?我们今天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个疑惑。   燕麦,你好在哪?   是因为燕麦的食品加工过程相对小麦和其他的谷类来说比较简单,对于燕麦籽粒本身的成分损失相对较少,因而燕麦制品的制成品在营养学上更加接近于我们对于全谷物的一个定义。   其次,燕麦在全谷物的大家族中,是属于膳食纤维含量最丰富的一类,而且蛋白和脂肪的含量比较高成员,并且它的蛋白质和脂肪也相对其他谷物而言也比较优质。   特别是燕麦富含一种名为β-葡聚糖的营养成分,含量约为5%,而正是燕麦富含这种物质,使得它成为营养学家无比推崇的全谷物。   那么,β-葡聚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益处呢?   β-葡聚糖,健康小帮手   β-葡聚糖其实是膳食纤维大家族的一份子,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燕麦粥那黏糊糊的口感,很大一部分就是拜他所赐,因为燕麦所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有69%都是β-葡聚糖,这一比例之高是其他全谷物完全无法比拟的。   β-葡聚糖进入人体后,并不能被人的肠胃所消化吸收,但是它可以吸收水分,保持大便湿润并促进肠道蠕动,对于防止便秘很有帮助。   作为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还可以减缓葡萄糖的消化和吸收作用,降低餐后的血糖反应,减轻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冲击作用,防止血糖过快升高。   因为人体不能消化β-葡聚糖,所以β-葡聚糖可以顺利进入大肠,并被大肠菌群发酵分解,生成乙酸、丙酸、丁酸及其盐类物质,通过复杂的免疫和生化作用起到降低血脂、胆固醇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在经过严谨科学的确认之后,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都批准了“β-葡聚糖降低胆固醇”的健康声称。   此外,近些年来研究显示,β-葡聚糖还具有益生元的作用,可促进大肠内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的生长,对肠道内环境的健康也有着很好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燕麦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认识呢?不如今晚就来一碗燕麦粥,也让我们自己享受一下燕麦为我们带来的健康作用吧!   邢青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沙拉真的是一种减肥食品吗?应该怎样配沙拉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心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健身减肥还是均衡饮食,果蔬类的食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沙拉逐渐成为大家生活中很受青睐的一种食物。然而,食用沙拉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减肥的效果吗?其实不然。   事实上,沙拉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使我们变胖。作为沙拉调味品之一的沙拉酱中就含有大量的油脂、蛋黄、糖、黄油等物质。虽然蛋黄中仅仅含有少量的脂肪,但是油脂中可能含有较多脂肪。除此之外,过量的糖分经过人体中多种酶的代谢后,同样可能生成脂肪,过量的脂肪储存在人体中会使人们长胖。除此之外,沙拉的主要材料是水果以及蔬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前者并不能帮助大家减肥,后者不能被人体吸收,其主要通过给人体造成一种饱腹感,使胃部减少对于食物摄取的需求感,在肠胃的蠕动中带走肠道中大量的残留物,增强排泄从而减轻体重。然而,部分水果中的糖含量较高,例如葡萄,大枣,香蕉,西瓜等。如果沙拉中含有较多这些食物,就可能与减肥的目的背道而驰。   了解了沙拉中可能含有的“陷阱”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呢?首先,在选择沙拉酱时,我们可以尽量避开选择含有黄油、高油脂、高糖含量的沙拉酱,用香醋、橄榄油、柠檬汁等代替。其次选择糖分含量较少的水果蔬菜,例如苹果、番茄、黄瓜、生菜等。杂粮类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较高,糖分较少,所以玉米等粗粮可以适当增添。除此之外,为了均衡饮食的身体需求,同样需要增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鱼肉、虾、鸡蛋等肉类。这些食物虽然不是素食,但其中脂肪和糖类含量较少,且可为我们提供身体所需的蛋白质。   综上所述,沙拉不能完全作为“减肥餐”的代名词。和其他很多食品一样,我们也需要对其原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少选用其中糖分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材,这样才可以达到我们减肥的目的。   本文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进行科学性把关。(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什么时候锻炼身体 才能减掉更多脂肪?

你喜欢在早上锻炼吗?如果你想在早餐吃点好的,最好早晨去锻炼。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早餐前锻炼的人燃烧的脂肪是饭后去健身房锻炼的人的两倍。英国巴斯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因为我们在一觉醒来后是空腹状态,如果我们一醒来就开始锻炼,我们的身体在锻炼时的胰岛素水平就会降低————这意味着身体会更多地把脂肪作为主要燃料。 实验结果以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作为依据,早餐前锻炼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伯明翰大学的瓦利斯博士是这份研究的作者之一,他在一份新闻稿中评论说: “这项研究表明,在一夜禁食状态下后进行锻炼,可以放大锻炼的益处,而且你也不用改变锻炼的强度、时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30名超重男子进行了为期六周的监测。其中一组人的任务是先吃早餐然后锻炼,而另一组在吃饭前锻炼;在实验过程中,两组实验对象都保持相同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还有一个控制组,什么都不改变。 “我们发现,在研究中,早餐前锻炼的人燃烧的脂肪量是早餐后锻炼的人的两倍。但重要的是,虽然这对减肥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影响,但它确实更有利于整体的健康,”巴斯大学卫生部的合著者冈萨雷斯博士指出。“那些在早餐前锻炼的人,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提高了,这一点很重要。毕竟两个锻炼组都减掉了相同数量的体重,而且体型变化也一样。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摄入食物的时间。”科学家们说,早餐前锻炼的男性的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更敏感,血液中葡萄糖运输到肌肉的蛋白质的增加的更多。令人惊讶的是,早餐后锻炼的参与者的胰岛素反应并不比对照组的男性好。 冈萨雷斯总结说: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变锻炼与进食的时间关系,健康状况会改善的更显著、更深刻。”(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这7种食品对大脑最为有害 尽量少吃!

1、反式脂肪 好消息是,不是所有脂肪都对你有害。但是,一种名为反式脂肪的特殊脂肪种类确实对大脑有害。反式脂肪天然存在于动物产品中,包括肉类和奶类,但即便这些都不如各种各样包装食品里的工业反式脂肪那样有害。 工业反式脂肪也叫氢化油,人造黄油、商店卖的烘焙食物、薯片和饼干、冷冻和罐装饭菜以及奶油饮料中都有反式脂肪,吃的多的人更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和痴呆症。研究也显示大量摄入反式脂肪也会引起认知能力下降,大脑体积缩减以及记忆力变差。 2、含糖饮料 像是苏打水、运动饮料、能量饮料甚至是果汁这些含糖饮料都没什么营养价值。经常喝含糖饮料会引发一大堆疾病,包括二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还有老年痴呆症或痴呆症。 果糖是一种超高浓度的甜味剂,很多含糖饮料里都有,大量摄入果糖会降低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整体脑功能,还会影响大脑中新神经元的形成。它还会导致脑部炎症增加,这也会负面影响到所有类型的脑功能。 3、精碳水化合物 精碳水是用加工过谷物制作的食品。它们不一定是甜的,但是它们能在你体内很快分解成糖。这是因为精炼过程剥离了原始谷物所有的纤维和营养物质。一顿富含精碳水的饭就表示你的血糖会飙升。 这会导致所有和直接吃糖相同的问题,包括记忆力损伤、炎症以及患痴呆症风险增加。研究表明,精碳水吃的多的孩子在非语言智力测试上的分较低。而每天饮食中精碳水超58%的老人患精神损伤和痴呆症的风险是吃全谷物、水果和蔬菜更多的老人的两倍。 4、加工和包装食品 加工和包装食品会移除天然食品中的重要营养物,然后添加进糖、脂肪和盐。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西方饮食,这种饮食依赖于便捷和快速食品,而不是缓慢烹制的家常菜。我们都懂,人们都忙,有时候真的没时间自己做酱料、调味品、意面和烘焙食物。 但是,重要的是要尽量多自己做天然营养食品,因为西方饮食在导致重要内脏脂肪堆积上是出了名的。而这又会损伤脑组织,并且减少大脑的体积。它还会导致血脑屏障损伤,而这层膜正是为了保护脑部不受有害物质侵袭的。 5、酒精 酒精会损伤大脑可能没什么好意外的,看看喝多了的人干的那些蠢事儿就能明白。偶尔小酌一杯可能不会导致永久性损伤,但是酗酒绝对会。 长期饮酒会导致脑容量缩小,并且会干扰大脑用于沟通的神经递质。酒鬼还经常会患有维生素B1缺乏症,而这会导致他们患上科尔萨科夫氏综合症(健忘症)。这种综合症会导致严重的脑损伤,引发记忆丧失、意识模糊、站立不稳以及间歇性失明。 6、汞含量高的鱼类 总的来说,鱼类是一种健康的饮食。饱和脂肪低,而且还含有健康的omega-3脂肪酸以及维生素B12、锌、铁和镁。但是,有一些鱼类的汞含量特别高,而汞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和神经毒素。汞会在动物组织(包括人类)中储存很长时间。 那些寿命比较长并且属于猎食者的鱼类肉中的汞含量最高。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会吃掉其他汞含量较低的鱼类。它们一生中体内聚积的汞水平是它们所在水域的100万倍。最好不要吃或者少吃金枪鱼、剑鱼、罗非鱼、大西洋马鲛、鲨鱼和方头鱼,避免对大脑的神经递质造成损伤。 7、阿斯巴甜 不幸的是,我们不可能用人工甜味剂替代来避免太多糖带来的坏处,尤其是阿斯巴甜。虽然这种糖类替代品的生产商都发誓说它是安全的,但多个研究已经发现了阿斯巴甜和行为及认知问题中的关联。作为一种化学应激源,它能对学习能力和情绪调节造成有害影响。 在一项研究中,仅仅8天的高阿斯巴甜饮食就导致参与者精神测试分数下降,并且感觉到更易怒、更抑郁。另一项研究表明,大量喝无糖饮料(用人工甜味剂替代了其中的糖)的人患痴呆症或中风的风险更高。就目前而言,FDA说阿斯巴甜是安全的,但也规定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要在包装上标明。(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鱼丸虾丸蟹棒 到底能不能吃 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北方秋意渐浓,在凉爽的天气里,围炉吃火锅是最惬意不过的一件事了。除了牛羊肉、豆制品和蔬菜,各类鱼丸、虾丸、蟹棒等速冻丸类食品也是很多人的必点之物。但实际上,这些丸类食品中并不含海鲜,它们一般由鱼糜经调味制成,统统被称为仿生食品。   天津市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王浩在采访中指出,市面上销售的这些虾丸、龙虾丸、蟹肉棒等基本上都属于仿生食品。仿生食品通常是指通过食品技术手段,用普通食品模拟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或形状的“人造食品”。仿生食品也分几类,目前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多的就是仿生海洋食品和仿生肉制品。龙虾丸、蟹肉棒之类都属于海洋仿生食品,此外还有仿生海参、鱼翅、海蜇、鱼籽等。仿生肉有人造瘦肉、人造牛肉干、人造香肠等。   像市面上的鱼丸、虾丸等食品,不是以化学原料聚合而成的,而是采取鱼糜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鱼糜多是由一些大鱼的加工边角料和一些个头小、口感差的小鱼制成,价格相对较低。这些原料与所仿生的天然食品营养成分相似,经过各种加工和原料的重组,在口感和味道上力求一致。   那么,吃仿生食品对人体健康吗?事实上,除了鱼糜,仿生食品大多使用淀粉、大豆蛋白和一些食品添加剂制成,很多人担心食品添加剂会影响身体健康。复合磷酸盐又称肉弹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它作为肉制品改良剂,能提高肉丸的持水能力,使肉丸更有弹性、更易成型、口感更好。卡拉胶、结冷胶等增稠剂,可以使肉丸更加Q弹。此外,还有各种香精、香料用来调味。只要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消费者都可以放心地食用。当然,长期、过量地食用也会危害健康。   目前,市场上的火锅丸子价格千差万别,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生产原料的不同所导致的。消费者在购买时,一是要看配料表和生产日期,二是要挑知名品牌、不贪便宜,三是尽量要购买带包装的丸子,因为在空气中长期暴露会沾染灰尘和细菌。   本文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进行科学性把关。(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香葱大葱洋葱 各种养生效果让你闻所未闻

  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调味品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还有预防保健作用。作为百合科植物,葱类品种繁多,但我们平时吃得最多的是香葱、大葱和洋葱。   香葱   香葱属小葱类,植株较矮、较细小,故又名小葱、细香葱,长江以南地区普遍栽培,在南方使用极广。它主要含有丙烯硫醚、丙基丙烯基二硫化物及果胶物质,是烹调各种汤类不可或缺的调料,也是制作鸡鸭鱼肉等荤食经常用作解腥的调料品。用香葱煎饼、煎蛋或炒蛋,或在汤、米粉中加入少许香葱,其味更加醇香诱人,使人食欲大增。   香葱入药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葱茎”的记载,唐代即有以“葱叶”“葱茎”分别入药的描述。本品味辛、性温、无毒,主入脾、胃经,具有通气发汗、散寒解表之功,可用于风寒感冒所致的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头痛等症,常与淡豆豉配伍(称葱豉汤),或与生姜、红枣煎汤饮服,对单纯性风寒感冒初起均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还可与生姜一同捣烂外敷,用于治疗关节炎或扭伤。   现代研究认为,葱白具有降血脂、杀菌抑菌及防癌作用,葱叶有抗辐射、清除毒素、强健肌肉等作用。但表虚多汗者应慎用。   大葱   大葱主产地为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即以北方地区食用为主,按葱白长短分为长葱白葱和短葱白葱。北方民间不仅把大葱作为常用食材,以大葱做煎饼,用大葱与粳米煮粥,而且将大葱用作养生食疗,有谚语称:“大葱蘸酱,越吃越壮”。   现代研究证实,大葱含蛋白蛋、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还含有苹果酸、磷酸糖、维生素B1和B2、维生素C及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具有抑菌杀菌、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兴奋神经、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等作用。中药学给大葱界定的功效为利肺通阳、发汗解表、通乳、止血,并有一定止痛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胸闷、气胀、脘腹疼痛、泄泻、痢疾、关节疼痛及便秘等辅助治疗,尚有开胃消食作用。   大葱生食、熟食均可。大葱烧海参、大葱爆羊肉等美味佳肴,可让食者大饱口福。但葱不可与蜂蜜同食,体虚多汗者应忌食,有腋臭的人应慎食。   洋葱   洋葱亦名大头葱、洋葱头、玉葱,在《药材学》《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内蒙古食疗药》《云南中药资源名录》等著作中均有记载。洋葱不仅是一种美味菜蔬,更是一种久食有益的保健食品。洋葱入食、入膳取其鳞茎,且有紫皮、黄皮、白皮多种颜色之分。其味辛甘而性温,具有健胃理气、解毒杀虫、降压降脂之功,可供脾胃功能不佳、腹满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及滴虫性阴道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者食用。据现代研究,洋葱是目前所知唯一含有前列腺素A的植物,有防止血栓形成和冠心病发生的功能。   洋葱可切丝凉拌生食,也可烹炒、做汤、做馅食,或作为调味品使用,尚可少量加入粳米中煮粥食。但肺胃有热、视力模糊者应慎食,生洋葱不宜与蜂蜜同食。   (科普中国,作者:刘绍贵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片来源pixabay)

最新研究:过度使用大脑会使寿命缩短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延长寿命的关键因素可能是没有太多神经活动的大脑。这项研究调查了长寿者死后的大脑组织,以寻找是什么让他们与60多岁和70多岁死去的人不同。如何保护衰老的大脑?“要么使用它,要么失去它”一直是人们的答案。广泛的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保持身体和精神的活跃有很多好处。 但是,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表明,活跃并不总是好的。过度的活跃,至少在脑细胞水平上可能是有害的。 利伯大脑发展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迈克尔·麦康奈尔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表示:“这篇新论文最令人震惊和困惑的是,限制神经活动在健康的老龄化过程中是件好事,这是违反常识的。我们都认为,多用脑有助于你保持正常的认知。”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捐赠给人脑库的脑组织,这些脑组织的主人的年龄从60岁到100岁不等。他们发现,与年龄最大的人相比,80岁前死亡的人的大脑中一种名为 REST 的蛋白质水平较低,这种蛋白质抑制了引发大脑活动的基因。但是他们不确定 REST 是否以某种方式保护人们免于死亡,或者只是进一步衰老的迹象。由于目前还不可能测量活人大脑中的 REST,科学家们开始在蛔虫和老鼠身上进行实验,以测试它是否对寿命有影响。 当研究人员在增强蠕虫体内REST的活动时,蠕虫的大脑活动减少,它们活得更久。相反,当科学家破坏了蠕虫体内的REST蛋白时,蠕虫的神经活动增强了,它们的寿命也大大缩短了。缺乏REST蛋白的老鼠的大脑更为活跃,甚至有类似癫痫发作的活动。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细胞水平上大脑活动的差异如何转化为人类认知或行为的差异。领导这项研究的哈佛医学院遗传学和神经学教授布鲁斯·杨克纳表示,他的实验室已经开始跟踪研究,看看以REST为靶点的药物治疗是否能找到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法。杨克纳说道:“我认为我们研究的意义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异常或有害的神经活动不仅会降低大脑的效率,而且会对人或动物的生理机能造成伤害,从而缩短寿命。”。 另外,由于研究所用的捐赠大脑来自于死因的人,这使得我们无法知道REST的差异是否与死亡的可能性有关。 布兰戴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吉拉·古奇斯表示,当衰老的人们在大脑扫描仪中接受测试时,其脑前额叶外皮的活动会发生很多变化。她表示,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表明老年人比年轻人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激活了更多的大脑回路。但这种变化的含义尚不清楚:这种激活模式可能表明老年人的大脑效率较低。 一个叫做“CRUNCH”的模型试图解释随着年龄增长大脑活动模式的变化。研究表明,当人们尝试越来越艰难的任务时,他们大脑的更多区域会被激活,直到他们达到精神资源枯竭的关键点。另一个被称为“STAC”的模型表明,老年人在自然认知资源的基础架构上有自然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人们在面对困难任务时如何以及是否能够使用更多的神经区域。 古奇斯表示,这项新研究很有意思,它提醒我们,要真正了解衰老的大脑,还是需要把观察结果与科学实验室的模型联系起来。(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男人也会得乳腺癌?没错,而且死亡率比女性高

在全美癌症会议上,当医生和学者们站在 Michael Singer 的桌前,这位 59 岁的退休老人打趣道:“我就像关在笼里的标本一样,被他们用困惑的眼神打量着,‘哦,男性乳腺癌患者原来就长这样啊。’ ” 女性的疾病治疗及药物使用,大多数是在男性身上进行测试的。乳腺癌则恰恰相反:在乳腺癌病例中,男性占比不到 1%。男性患者通常根据女患者的数据进行治疗。 然而,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不断上升。在美国,诊断率从 1975 年每 10 万男性中 0.85 人,增长至 2016 年每 10 万中 1.21 人。研究人员预计,今年会有 2670 名美国男性患上这种疾病。近期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了之前小范围研究的结论:男性乳腺癌患者的情况比女性更糟糕。 这项研究刊登在 9 月...

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越多 糖与咖啡因摄入量越超标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若果青少年平均每天花1个小时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便有可能摄入过多糖及咖啡因。 这项由安省麦马士达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共同进行的研究,目的是观察电子设备的消耗时间,与美国8至10年级学生进食含糖软饮及能量饮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在32,418名青少年样本中,在电子设备所花时间相同情况下,2013年与目前作比较,2013年实际饮用软饮及能量饮品的数量会较少。 研究发现,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越长,摄入糖的份量,越有可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摄入量,咖啡因的摄入量亦有可能超越世卫建议的水平。 报告指出,青少年每看电视1小时,便会从苏打水或能量饮料中摄取额外7克糖。 麦马士达大学儿科学系教授兼研究报告共同撰写人Katherine Morrison医生表示,最令她感到吃惊的是,每日从饮料中补充的糖份,令摄入糖份的数量增加三分一,这是十分重要。 她表示,看电视的情况似乎特别差,每多看电视1小时,超出食糖标准风险便会提高32%。 渥太华安省儿童医院CHEO研究所研究员Michelle Guerrero则表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少于2小时的人,可能拥有较佳健康、更低心血管代谢危机、良好心理健康状况、更高认知及不易冲动。 Morrison亦表示,摄入过多糖及咖啡因,可能会影响睡眠、降低集中力及增加肥胖风险;她强调,睡眠健康会影响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上课、与家人互动及日常活动。 Morrison指出,若果担心儿童摄入过多糖及咖啡因的家长,应考虑将软饮及能量饮品拒之门外;另外,她亦建议限制子女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及不在子女房间安装电视或电脑等电子设备。 (图片:Global News) 

最新研究告诉你什么时候服用降压药最佳

高血压及服用降血压药,在现今社会已十分普遍,相信有不少人会在朝早起床后随即服用降血压药,但根据一项研究发现,就寝前服用降血压药,效果会更佳。 根据《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研究,便提出这个论点;报告指,与早上服用降血压药的人相比,睡前服用降血压药,血压控制会更佳,而因为心脏病而导致死亡或患病的风险亦低很多。 报告指出,与早上服用降血压药的人相比,晚上服药的人士,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低近一半,而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或需要治疗的风险,亦低近一半。 当研究人员观察个别人士的心脏问题时,晚上服药的人士,因为心脏或血管问题而死亡的风险降低66%,中风的风险降低49%,心肌梗塞风险降低44%,心力衰竭风险降低42%,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oronary revascularisation)降低40%。 报告表示,研究人员透过对来自西班牙医疗中心网络Hygia Project的19,084名患者的数据进行研究;科学家将夜间服用药物的人士,与早上起床服用药物的人进行比较,研究为期6年,每年至少48小时检查一次患者的血压。 报告认为,没有一项重要研究反映早上服用降血压药的效果最佳,即使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起床后随即服用降血压药。 心脏病专家兼临床医学副教授Barbara Roberts博士表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强大危险因素,远高于胆固醇,故此,能够更有效地治疗高血压是十分重要。 谢菲尔德大学心血管医学教授兼名誉顾问心脏病学家Tim Chico医生表示,研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证实这些结果;他表示,由于就寝时间服用药物所面对的风险甚低,故研究有足够证据建议患者考虑就寝前才服用药物。 (网上图片) 

杏仁有毒 吃多了会死 是真的吗?

  有一种说法,杏仁不能多吃,吃多了会中毒致死,因为杏仁里含有剧毒的氰化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杏仁露里是否有剧毒呢?   杏仁有南、北之分,南杏仁味甜,也叫甜杏仁,主要产地为河北、北京、山东等地;北杏仁味苦,也叫苦杏仁,多种植在丘陵山地。有毒性的是北杏仁,确实不能多吃,而杏仁露是南杏仁,也就是说用甜杏仁制作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北杏仁中有一种叫做苦杏仁苷的物质,俗称维生素B17,它的结构很特殊,分子结构中含有氰根,属于α-羟基腈,这种物质本身并没有什么毒性,只是进入人体后被人体内的消化酶分解,才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如果食用苦杏仁过多,体内苦杏仁苷分解得到的氢氰酸积累到一定程度,人就会中毒身亡。所以,并不是杏仁有毒,而是被食用后可以在体内分解有毒的物质氢氰酸。许多氰化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我们常称之为苦杏仁味儿,所以在一些影视作品里侦探破案时,说在案发现场闻到了苦杏仁味,就初步判断是氢化物中毒。但苦杏仁也不是绝对不能食用,它还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是常用的祛痰止咳剂。为了降低苦杏仁的毒性,要经过炮制才可入药,苦杏仁苷受热不稳定,也可以溶解在水里,可以通过热水煮或炒制等方法处理。   虽然叫做苦杏仁苷,但它并不仅仅出现在杏仁里,许多蔷薇科植物如苹果、枇杷、桃、青梅、杨梅等植物的种子中都可以检测出苦杏仁苷,那为什么这些我们常吃水果没有毒性呢?因为,我们食用的主要是果肉部分,这些果实的果肉里是不含有苦杏仁苷的。即使不注意偶尔吃下去一两粒苹果籽,消化液无法消化这些种皮,里面的苦杏仁苷也就不会被消化液分解。   希望大家不要对这些流言一听就信,随着对苦杏仁苷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已知的止咳、化痰、镇痛等作用以外,还有多种功效,比如研究表明苦杏仁苷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均有疗效,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流言就对苦杏仁苷心存偏见。   本文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进行科学性把关。(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发烧也分低中高 别急着吃退烧药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保健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过度医疗或不适当用药的现象。例如发烧后对退烧药的应用。   实际上,发热是一种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一种因疾病而引起的症状。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犯人体时,或者人体组织发生广泛性损坏和破坏性病变时,或者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或者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时,此时,人体的机体就会反应性地出现发热的症状。这是因为机体在发热时,体内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有利于协助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退热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品,它并不能消除病因。因此在没有明确诊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发烧前,不要随意滥用退热药,以免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延误治疗。   此外,遇到患者发热,首先要根据其发烧的程度,区分出低、中、高热。   低热(37.5℃~38℃)   一般不需服用退热药,只要多喝点水,多增加些营养,吃一些清淡泄热的食物就可以,但须注意观察,防止温度高上去。   高热(39℃以上)或者发热时间较长   立即送病人去医院,请医生诊断,查出病因,并服用退热药。   因为病人高热39℃以上持续时间太长,会使氧气及各种营养素需要量大大增加,同时促使心跳加快,表皮血管扩张,心脏负担增大。还会使大脑过度兴奋,从而可能导致患者高热抽风,或者使患者过度抑制,产生昏睡。   老人或儿童一旦发生高热,应立即服用退热药或用物理方法退热,以免发生不测。(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为什么睡眠不足会让人变得喜怒无常?

当睡眠不足时,为什么有些人会变得喜怒无常?这很可能是大脑的问题。根据亚利桑那大学的最新研究,当一个人睡眠不足时,一种叫做白质的脑组织的紧密程度可能会影响他的性情。 人们对睡眠不足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变得焦躁易怒,而其他人几乎不会受到影响。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睡眠对认知、社交和身体机能至关重要,可以影响我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甚至增加焦虑,同时还会降低我们处理压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但是,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困倦的人变得暴躁呢? 为了确定是什么让一个人在睡眠剥夺后更容易情绪化,研究人员研究了大脑中的3个互动网络:默认模式、中央执行和显著网络。默认模式被认为与做梦有关,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睡眠时的记忆,而中央执行是行动导向的。另一方面,显著网络被认为是负责整合情绪和感官刺激,并作为默认模式和中央执行的切换中介。研究表明,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会影响精神疾病。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磁共振成像扫描和一种称为扩散张量成像的专门技术对45个人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几天后,参与者回到实验室,彻夜保持清醒,在第二天早上7:15到11:15之间,研究人员每小时询问他们的情绪,同时研究人员观察他们大脑的几个区域,他们发现那些白质更紧密的参与者能够更好地保持积极的心态。 研究作者萨希尔·巴贾杰在接受《心理邮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发现,大脑白质的致密性与睡眠剥夺引起的情绪起伏有关。简而言之,白质纤维更紧密的人在睡眠不足时似乎不太可能变得喜怒无常。” 然而,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了解睡眠不足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的。“我们的研究只关注了三重网络模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情绪变化的关系。”作者在《神经影像》中写道并补充说,未来的工作应该弄清楚情绪变化和全脑功能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