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04:36:52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留学生

分租屋夜半失火 未理会烟雾报警酿1死3伤惨剧

■ 房屋至昨下午仍然冒烟,消防员向门窗射水阻止死灰复燃。星岛日报记者摄   图文:星岛日报记者 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邻近一间独立屋昨日凌晨夺命大火,一名郭姓18岁多大中国女留学生(图)不幸葬身火海,同屋另一名多大中国女留学生两臂严重烧伤;上址2名中国男留学生则用手肘撞破二楼窗户时受伤;有邻居声称男学生负伤逃出火场后向她表示,屋内烟雾警报器响彻全屋,但他们未有理会,直至火势失控才惊觉逃走,但已经太迟。 ■ 郭姓18岁多大中国女留学生 事发于昨凌晨2时许,位于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即Military Trail夹Lash Crt.附近Haida Crt.的10号一幢两层高房屋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至前门,居住在火场内的2男2女,均是就读多大士嘉堡分校的中国留学生,4人被困屋内,结果导致1死3伤惨剧。 ■ 同屋2名中国男留学生用手肘击碎二楼玻璃窗跳楼逃生,窗边下端留下玻璃碎片。 本报昨午到起火住宅区了解,见出事房屋仍然冒烟,消防员继续向房屋二楼及地下内部射水,以免死灰复燃,波及旁边房屋。 居住在起火现场旁边12号房屋的中国女留学生徐同学,是最先发现房屋后院的木制平台起火及报警求助人士。就读多大经济学系的徐同学向本报记者称,由于今天有考试,昨凌晨2时许,她仍在房中温习功课,突然听到旁边房屋后院位置有玻璃爆裂声响,且非常吵杂,她走出房门察看,见到10号房屋后院木制平台位置有火舌,火势已蔓延开来,她立即报警求助,且告知与她居于同屋的室友收拾细软逃离。 火势蔓延迅速烧通顶 问到有否见过出事房屋内有人吸烟,徐同学称没有注意此房屋是否有人吸烟,她对于后院平台突然起火感到意外。徐同学说出事房屋火势蔓延很快,迅速便烧通屋顶,只看见出事房屋二楼不久,有2名青年破窗及从二楼跳出来;现年20岁的她称,从未见过此情况,现在心里仍感到惶恐。 多市消防局副总长捷索(Jim Jessop)称,消防局仍未确定房屋起火原因,正就此进行调查。多市消防局形容大火导致房屋建构几乎全毁,预计需要至少2天时间调查起火原因,消防局将与安省消防队长办公室及警方合力调查;而火警中受伤的3名留学生,除一名中国女留学生两臂被严重烧伤,被送往医院救治及留医外,另外2名男留学生敷药后已出院。 多市消防局对于火警导致一名18岁少女死亡感到惋惜及难过,消防总长帕蒂(Matthew Pegg)希望死者家人节哀顺变。 多大校方发言人却德斯(Michael Kurts)表示,校方会尽一切能力,协助受伤学生及死者在中国的亲属,尽快通知此噩耗及安排亲属到多伦多处理相关事宜,以及死者后事。 他说,校方得悉事件后感到极度悲痛及难过,希望不会再有类似悲剧发生。   欠危机意识 疑不理烟雾警报酿祸 由于火警发生在夜半时份,邻居凌女士暂收容无家可归留学生,她向本报记者称,她目击房屋瞬间起火,知道年仅18岁的女孩在这场火灾丧命感到心酸。她之前曾见过死者,感觉她是娴静有礼的少女。   ■房屋至昨下午仍然冒烟,消防员向门窗射水阻止死灰复燃。本报记者摄   凌女士又引述跳楼逃命的男生表示,事发时听到房屋烟雾警报器响得厉害,但众人都不理会,终酿成悲剧,凌女士指留学生应有危机意识,只要其中一人及时发现火警,或不会造成人命损失。 居住在起火房屋对面的凌女士昨午向本报忆述火警发生期间的情况,称见到该批留学生因这场火警而无处容身,所以让他们暂时栖身在家中,她说见到房屋起火冒出浓烟,然后见到房屋满布火舌。 只要1人察看 惨剧或可避免 她说之后听到玻璃爆破声音,原来是2名居住在起火房屋的男学生,打破二楼房间窗户跳窗逃走;另外一名与他们同屋的女留学生亦跑出来,到凌女士家求助时,见到该名受伤女留学生两只手臂均严重烧伤,其他留学生向她表示,尚有一名18岁同屋女留学生被困屋内。凌女士称,当时该房屋已被大火包围,很难入内救人,她至现时内心仍感难过。 凌女士向本报透露,她查问逃出生天的2名男留学生,屋内有否烟雾警报器时,他二人均称确实听到屋内烟雾警报器响得厉害,但大家都没有理会,任由其继续响闹,岂料真的发生火警,直至大火烧近时,想从大门逃走已是太迟,众人惟有从二楼跳窗逃生,可惜郭姓18岁女学生未及逃生,被困火场死亡。 她称不明白为何听到屋内烟雾警报器响得厉害,仍不闻不问躲于房内,凌女士说:“4人之中只消有一人听到警报器响起,稍稍出来察看究意,相信不致于会发生这宗惨剧。”她说现今年轻留学生似乎欠缺了危机意识,凌女士认为校方或社会各界,应该向刚到本地的留学生,谈及本地一些生活细节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若在发生事故时才关注这些事件,实在是太迟了。 居于该社区30多年的杨太太表示,社区近年确实多了出租予海外留学生的分租房屋,相信是社区与多大士嘉堡分校仅咫尺之遥,居住社区的留学生只需徒步便可抵达校园。 多伦多社区与文化中心总监钟新生昨天表示,根据多伦多独立屋租房条例,若屋主也住在宅中,只能租出两间房间给租客。据悉发生火灾的房子,屋主在火警发生时不在屋内。 今次致命火警为社区及政府发出一个警号,政府应该在分租房屋条例加以监督。 他又表示,留学生初来埗到,并不熟悉本地法律,应该到一些社区服务机构咨询及了解,不单止是租务条例,例如住宅保险及火警钟设置等,还要认识留学生自身的权益及规范,遵守本地法律。    

火灾频发 驻多中国领馆发声明 吁留学生注意安全

失火建筑屋顶全毁。新华社 星岛日报报讯 就士嘉堡昨日凌晨发生火警致一名中国女留学生不幸死亡意外,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昨午发出声明,郑重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增强安全意识。 驻多伦多总领馆获悉火灾消息后,第一时间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立即与多伦多市警方和多伦多大学校方取得联系,了解事故经过,核实涉事学生信息。代总领事庄耀东前往医院看望伤者,表达慰问。总领馆并已会同校方、警方与死亡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下一步,总领馆将继续同有关方面保持密切沟通,提供一切必要协助,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随时与亲友保持联络 近日大多伦多地区连续发生火灾等意外,此外,总领馆还接到警方关于领区发生导致中国公民死亡的交通事故通报,因此总领馆提醒领区内中国公民以下事项,增强安全意识,保障自身安全: 一、注意消防安全。勿长时间使用大功率电器,勿将手机充电器长时间连接在电源插座上,勿在室内放置过量杂物。 二、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切忌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行车途中驾驶员和乘客均须系好安全带,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尤其是与大货车)。 三、注意旅行安全。外出旅行时要做好充分准备,行程安排应张弛有度,不要过于紧张。驾驶和乘坐水上交通工具前切勿饮酒。不要孤身前往陌生地点。 四、注意日常出行安全。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随时与亲属、同学、同事或朋友保持联络,以便亲友掌握行踪及安全状况。 如遇紧急情况,请拨打911报警。如需总领馆协助,请拨打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领保协助电话:416-529-0068。

死者刚过18岁生日 同学闻噩耗哽咽惋惜

火灾现场屋顶烧穿薰黑,损毁严重。CTV ■本身已于多大士嘉堡分校毕业、时任多大汉文化社部长的朱同学 星岛日报记者 “Helen很喜爱中华文化,又擅于跳中国传统舞蹈及民族舞,是我们这个学会中得人喜爱的小妹妹,听到她在这场无情大火中遇害,我感到难过与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多大汉文化社部长朱同学形容火警死者郭姓学生娴静温婉,刚加入其学会,踊跃参与会内活动,这样离开人世令人惋惜。 本身已于多大士嘉堡分校毕业、时任多大汉文化社部长的朱同学,昨日向本报谈及郭女生平,不时哽咽不能继续说下去,他说当学会内成员且认识Helen(即女死者英文名字)得悉噩耗时,众人悲从中来,同学们至今仍不能相信此是事实。他形容Helen热爱中华文化,擅长跳中国舞及民族舞,当知道学会举行与中国舞蹈有关的活动时,都很踊跃参与,是学会中众成员喜爱的小妹妹。 朱同学称Helen从中国到多伦多约一年多左右,一直居于出事房屋内,才刚过了18岁生日,他表示在此花样年华便遭逢不幸,令一众从没想过面对同龄好友生死的同学们感到难以相信。 他表示得悉校方会联系Helen在多伦多的监护人及她在中国的双亲,据朱同学所知Helen为家中独女,家人送她出国留学希望有美好前程,但美梦破碎,朱同学估计其家人或会在中国驻多总领馆及多大协助下,到多伦多办理爱女后事,朋友们亦希望能一尽棉力,帮助其家人。 昨天也有认识郭女的多大学生们到火警现场凭吊,不愿拍照的同学们希望逝者一路好走。

深夜飞车撞树 两中国留学生当场死亡!

一辆汽车疑似撞入树丛,车内两名年轻男女死亡。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加拿大皇家骑警证实周二深夜在渥太华北面的加蒂诺公园(Gatineau Park)附近的Champlain Parkway公路上发生一起车祸,汽车撞入公园树丛中,车内一对20多岁男女当场死亡。 车祸原因仍正在调查,警方初步判断,该辆红色跑车发生意外,可能与超速有关系。汽车撞击力道触爆了两个前排安全气囊,汽车损毁严重,两人被发现时已经昏迷,随即宣告不治。警方尚未公布他们的姓名。 居民抱怨常见汽车超速 有网上媒体称,根据网友报料,两名死者都是中国留学生,男子英文名叫Ray,来自中国天津,在渥太华一间学院上学。有关消息未经警方证实。周三早上,居民包利(Michael Bowley)骑着自行车行经肇事现场。他说,超速一直是公园附近常发生的问题。常见有人深夜在此赛车,有时候几乎要撞到旁边的路人,大家都要很小心躲避。另一居民埃塞尔(Rudi Asseer)表示,汽车在这里横冲直撞,真的很危险,有人把这公园当成一级方程式赛道。 皇家骑警提醒,在公园附近开车一定要遵守限速规定。

请远离“得不到就毁灭你”的人 留学生圈这样的人真不少

(图片来源:The Two Angles) 2005年8月30日,美国拉斐特市警方在一停车场内,发现了一具被肢解成碎块的残尸。当时的尸体已经严重腐烂,几乎只剩下了白骨。 在经过警方缜密的调查之后,尸体的身份很快就得到了确认——他就是来自上海的28岁留学生何磊,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研究生。 这一惨剧震惊了整个中国留学圈,在师友们的印象中,何磊阳光而又活泼,根本不会有什么仇家,他和同为普渡大学研究生的妻子陈丹蕾在学校附近居住,过着平静而恬淡的生活。 何磊、陈丹蕾夫妇。网上图片 可随着调查进一步深入,一个可怕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陈丹蕾,正是杀害何磊的凶手!美国警方几乎可以肯定,是陈丹蕾开枪打死了丈夫并将其肢解,随后抛尸至停车场中。 其实,陈丹蕾和何磊本同为清华大学毕业的校友,又在本科毕业后双双赴美深造,是大家眼中的“才子佳人”,是人人羡艳的佳偶。是什么原因,让陈丹蕾竟然对朝夕相处的丈夫痛下杀手?而央视一档涉及此案的访谈节目,又是如何触动了众怒,引发争议纷纷?在这令人痛心的悲剧背后,又能给予我们怎样的警示呢? 陈丹蕾被抓捕归案。网上图片 清华毕业的女留学生 开枪打死了丈夫 1977年,陈丹蕾出生在四川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某高校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女工。 说实话,陈丹蕾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可能是由于父母的文化差异较大,三观很难调和,陈丹蕾的童年一直在父母的争吵打闹中度过。 央视一档节目对陈丹蕾的童年心境进行再现(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父母感情的破碎,给幼年时的陈丹蕾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同时她也固执地认为,如果自己的成绩一直很好,分数一直很高,也许就可以引起父母关注,让他们为自己这个女儿骄傲。 然而,陈丹蕾的努力并没有换来父母的“重修旧好”。她的父亲离开了这个家,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母亲不断的哭泣和对父亲的咒骂中,陈丹蕾个性中阴郁孤僻的因素不断加剧。 1995年,陈丹蕾以全省第五名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就在同一年,上海郊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何磊也考进了清华。自此,两人的命运开始不断地纠缠与靠近。 何磊、陈丹蕾同为清华毕业的校友。网上图片 根据何磊大学室友的回忆,两人的初识似乎带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不对等关系”,但也不能否认,恋爱中的他们也有过美好与温馨。 陈丹蕾认识何磊,大概是98年3月,当时他们共同选修了模电科。我第一次见陈丹蕾是某一个中午,我和何磊刚从食堂吃过饭出来,在食堂门口遇见了一个女生。当时给我的印象是长得挺矮,也不好看,而且脑袋形状有点怪。何磊和她聊了一会,然后我们一起回宿舍的路上,我问何磊那个女生是不是陈丹蕾。问了两次,何磊才勉强答应了一下,可能是觉得很没面子吧。 1998年11月,我和他们俩还有另外两个清华的同学去看流星雨。那个晚上非常冷。我记得何磊和陈丹蕾小声聊天时还经常提起何磊的前女友。我觉得当时何磊是把陈丹蕾当作一个安慰他失恋的对象了。当时他们俩还不是明确的关系。从那次看流星雨之后,他们好像逐渐明确了关系。 但是他们的关系挺特别的。晚上清华的女生宿舍楼前总是有许多男生,或者等或者送女友。清华女生总是受到男友的特别照顾。可陈丹蕾一个人来到我们宿舍,走的时候一个人回去,我从来没见过何磊送她。当时我感觉陈丹蕾太可怜了。 当然他们也有开心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就在宿舍做饭。炉子是我们宿舍买的电炉,锅用的是十四食堂拿来的不锈钢盘子。他们做的回锅肉挺好吃的,我一次可以就着肉吃三大碗米饭。2000年我请宿舍同学去我新租的房子里玩,他们两个抱在一起嘻嘻哈哈,经常能逗大家开心。 陈丹蕾的日常生活照。网上图片 2001年初,陈丹蕾在被保送到本校读研的半年之后,顺利拿到了美国工科牛校普渡大学的offer,从而选择了赴美求学深造。只是根据陈丹蕾的同学透露,她留学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与国内的导师关系闹僵了,不得已而为之”。 同年5月,陈丹蕾返回国内与何磊领取了结婚证,随后,何磊便以陪读的身份申请到了美国签证。何磊抵达美国后,很快也在普渡大学找到了一位愿意带自己的导师,将陪读签证转为了留学签证,开启了与妻子共同求学的生活。 夫妇俩在美国的生活照。网上图片 可在异国他乡的留学之旅中,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却逐渐显示了出来。何磊的个性活泼风趣,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很吃得开;而陈丹蕾却内向羞涩,和丈夫一起出去social相比,她还是更喜欢在家里享受二人世界,安安静静待着。 和丈夫相比,陈丹蕾更内向文静。网上图片 两人的处事风格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特点,平日里的相处也没少磕磕绊绊。在后来央视推出的一档心理节目中,便还原了可能出现的争吵场景。 (动图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以上场景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夫妻俩共同好友的回忆,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已根深蒂固,时不时就会爆发一次。可每当他们磕磕绊绊的时候,何磊采取的却是“不闻不问”的处理方式: 何磊在钓鱼,陈丹蕾开始坐着看, 后来帮着上饵,也要求甩杆试试。何磊没有给她,还是自己坚持,争抢嘻嘻之间,女的跌到,因为岸边都是大石头,不幸滑倒,纽了脚,破了皮,流了血。我和我室友忙收杆了来帮她护理,边上一个美国人也拿来创可贴,但是唯有何磊没有动作,专注于钓。陈丹蕾见他不过来,就哭了。他还是没动,估计生气了,觉陈丹蕾多事,给他丢脸。 何磊、陈丹蕾夫妇的结婚照。网上图片 何磊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冷漠与消极让陈丹蕾暗暗在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由于她曾目睹母亲婚姻的悲剧,再加上自身性格阴暗孤僻,陈丹蕾在处理两性关系方面极易走向极端。 2004年圣诞节晚上,在一场争吵过后,陈丹蕾第一次拿刀刺伤了何磊,她也因此受到起诉。可就在亲友们为此议论纷纷、担忧不已的时候,何磊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拿出5000美金保释了陈丹蕾,还主动向法庭申请,取消两人之间“禁止接触”的禁令。 也许是因为对妻子尚有感情,也许是深知陈丹蕾的才华,不忍让她判刑入狱、前程尽毁,天性善良的何磊还是选择了原谅。只是他的宽容没有换来事情的好转,只等来了可怕的结局。 网上图片 2005年8月19日,二人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次日清晨,陈丹蕾从床头取出手枪,对准熟睡中的何磊后脑勺开了一枪,夺去了他的生命。 根据陈丹蕾在狱中的自述,她想到杀人是因为争吵中丈夫提到了“离婚”。她想着,如果离婚了,何磊那么受欢迎,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女人,可自己作为离异女性,“这辈子就完了”。 陈丹蕾(化名为田羽)讲述杀人时心理活动(动图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在枪杀丈夫后,陈丹蕾和尸体在同一个房间里待了七天七夜。在这期间她还是正常饮食、正常睡觉,不觉得和尸体共处一室有何不妥。 直到尸体散发出的臭味实在难以忍受,陈丹蕾才开始想办法毁尸灭迹。她自称从网上找了一个叫Jack的枪手,帮她切割了尸体并抛尸。 然而美国警方的调查报告中提到,他们没有在她的电话或电脑中,发现联系他人分尸的记录,因此警方有理由怀疑,是陈丹蕾自己把丈夫一刀一刀切成了碎块,然后遗弃在停车场中。 网上图片 由于陈丹蕾之前有过刺伤丈夫的记录,她的护照已被美国法院扣留。于是杀人后的陈丹蕾乔装打扮成何磊的样子,试图用他的护照回国。 在从上海浦东入境的时候,护照上的修改痕迹引起了边检人员的注意,在百般盘问下,她终于吐露了杀害丈夫的实情,被中国警方扣留。 让人感到寒心的是,当陈丹蕾刚刚被海关人员扣留的时候,何磊的父母曾赶去见她,疑惑地问何磊怎么没有一起回来。她还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的儿子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当残忍的真相被揭穿后,这个细节对于失去儿子的何磊父母来说,无疑是噩梦般锥心刺骨的伤痛。 在法庭上的陈丹蕾。网上图片 中美双方的合力调查后,基本可以认定留美女学生陈丹蕾杀害丈夫何磊的犯罪事实。2006年9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陈丹蕾杀夫案作出宣判:判处死缓,缓刑两年执行。 何磊的亲属明确表示,他们并不是很满意这样的结局。于是在判决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他们就表明会继续上诉。当然,对于痛失爱子的老人来说,这种愤怒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就在这起案件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尘埃落定的时候,央视一档心理访谈节目,却再次将案件的主人公陈丹蕾拉回了大众的视野。同时我们还从中意外地得知:在陈丹蕾父亲的周旋下,她的“死缓”被改为了有期徒刑,出狱在望! 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档心理访谈节目似乎完全忘了陈丹蕾是个背负杀人血案的凶手,而是站在改造坐牢者、帮助她拥抱新生活的角度,向观众们强行灌输了一波“正能量”。 在整个节目中,何磊,一个被残忍夺去生命的活生生的人,被简化成了一个被消灭的符号。当警官和专家热烈讨论着化解陈丹蕾的心理障碍、将她改造成一个心中有爱的全新生命之时,没有人想到,那个年仅28岁的年轻人,已经永远失去了呼吸、尽孝和为人父母的权利。 可以说,在央视的谈笑风生中,何磊,这个已经被残杀了的年轻人,又被当众“杀害”了一遍。 何磊在美国的生活照。网上图片 你离开我,我就毁灭你 请远离这种偏执型人格 如果跳出陈丹蕾杀夫案的案情本身,放下央视访谈节目引发的种种争议,回到陈丹蕾自身展现出来的孤僻个性,我们就会发现,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极端人格,是那么地似曾相识。 而仅仅在中国留学圈里,类似人物就有很多。 网上图片 2012年1月,就读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博士朱海洋因求爱不成,持刀杀害了女生杨欣。 朱海洋。网上图片 2013年9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主攻拓扑学和三维几何的中国籍博士次永飞,残忍地用尖刀刺死了同样来自中国的前女友。 次永飞。网上图片 2014年9月,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就读本科的中国女留学生邵童突然失踪。数日后,邵童的尸体在一轿车后备箱被发现,死于窒息,而凶手正是她的男友李向南。 李向南与邵童的合影。网上图片 如果你仔细研究以上这些走上绝路的中国留学生,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拥有非常偏执的极端个性,对另一半的占有和控制往往超乎常人,一旦求爱失败或感情破裂,为了将爱人“永远留在身边”,都会选择痛下杀手。 而那些惨遭毒手的男孩女孩,撇开他们自身的问题或错处不谈,也都曾对凶手过于轻信。 网上图片 中国学生在海外求学的时候, 总是会倾向于“抱团”,同一个留学生圈子里,往往私交甚密。再加上有能力出国读书的学生,不是家境较为殷实,就是成绩异常优秀,自然而然会以为大家都是素质较高的人群,彼此之间又知根知底。 可谁能想到,在海外共同“抱团取暖”的中国学子,会因为一时的情感纠葛,将刀刃或枪口对准自己?何磊当年被陈丹蕾第一次刺伤的时候,不也给予了对方最大的宽容和谅解,这大概也是出于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意。 网上图片 然而,人格是否完好、心理是否健康本就与家境学业毫无关系,内心偏执成魔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就不伤害你,轻易的信任,纯粹的怜悯,也需要谨慎地给予。 看到这一个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在海外求学的我们也该时刻提高警惕。对于那些为人处世过于极端的人,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应是他人人格缺陷的试验品! 来源:精英说-微信公众号

留学生被遣返的N种理由 了解一下

网上图片 1、虐待动物 有美国留学生在微博爆料,室友趁她不再自给她的猫化妆,导致猫腹泻,她报警处理,室友可能因虐待动物被遣返。 2、开设私厨 网传休斯敦30多名中国留学生合伙开了一家微信私厨,兜售甜品。被当地中餐馆老板举报,因为非法经营被遣返。 3、盗版软件的使用 加拿大和美国对于版权的审查是及其严格的,一位在美国读商科的同学因为在论坛上上传了一个office软件而面临牢狱之灾。 4、非法代购 代购属于商业行为,超出了学生签证的权利范围。 5、考试作弊 每年因为作弊被遣返的留学生数量不少。 6、手机内容 2017年,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因为大半年前在微信聊天中,向朋友透露“我不喜欢这个学校,只是临时挂一下身分”,入境美国时被海关看到,被盘问三个多小时后,立即就被遣返回中国。 7、恐吓他人 网上图片 2016年,爱阿华大学华裔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威胁要杀教授的言论,并配上自己持枪的照片,被学校开除,学生签证失效后,被迫回国。 来源:星岛日报

中国教育经费大头用来“买”留学生?真相是……

在中国就读的留学生。网上图片 “教育部拨款:小学4.1亿,高中12.2亿,给亚非留学生33.2亿”,最近一则公众号文章在朋友圈疯传,称教育部给1.8亿中国学生的钱,竟然只有外国留学生的一半儿,是花大价钱买留学生。这篇文章很快收获10万+点击,还有不少朋友来求证:这是真的吗? 网络截图   数据是真实的,来自于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部门预算,用于小学教育的预算数为41661.72万元,高中122569.77万元,留学生教育预算数为332000万元。可这是对数据的误读,把教育部部门预算,故意混淆为中央预算与全国教育经费预算加以炒作。教育部的小学教育、高中教育经费预算,是针对下属机构包括直属高校附属小学、附属高中的拨款,不是针对全国所有小学、高中的拨款。 文章提到我国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生共1.42亿人(小学在校生近1亿),教育部给小学教育拨款只有4.1亿,算下来每个学生4元钱,这怎么可能呢?根据2018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教育支出预算为1711.22亿元,这属于中央财政的支出。根据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全国教育经费当年总投入为38888.39亿元。 由于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的高校,大多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17年来华留学生规模达到48.92万,这些学生大部分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因此,部门预算中来华留学教育经费达到33亿,是很正常的。而获得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按2017年统计数据,只有11.97%, 不是自媒体所渲染的个个都拿高额奖学金留学。 客观而言,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输入国,但是留学生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是比较清醒的。近年来在统计来华留学生数据时,十分详细地统计了攻读学位留学生比例,也分析来华留学生的区域,而不是为留学生总规模而盲目兴奋。可以说,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和我国影响力提升同步,并为国家影响力提升做出贡献,这是我国教育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启动“双一流”建设,入围“双一流”建设的学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求解这一问题。 教育部和直属高校公布部门预算,这是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有利于公众监督。但公众要履行监督权,需要提高专业素养和媒介素养。如果连预算表都看不懂,就会给一些炒作、制造假新闻者提供机会,反而不利于监督。 (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环球时报

3中国留学生欲告美国南加大 律师冀更多人站出来

邓洪(右1)和吉拉迪(右3)的律师团队在新闻发布会上。(美国《侨报》/记者夏嘉摄)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USC)校医泰铎(George Tyndall)丑闻曝光后,已经有4名受害学生正式提出诉讼。当地时间5月22日,华裔律师邓洪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已经从南加大毕业回国的3名受害中国留学生也计划提告南加大,目前正在起草诉讼,他呼吁更多中国留学生站出来。此外,著名的民事诉讼律师吉拉迪(Thomas Girardi)也加入邓洪律师的诉讼团队,为受害的中国留学生争取赔偿。 知名民事诉讼律师加入团队 留学生可获得签证服务 华裔律师邓洪22日举办新闻发布会称,已经有3名从USC毕业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在听说了校医丑闻之后主动与他联系,决定要提告USC。他指出,这些中国留学生的勇气可嘉,他们希望更多受害的中国留学生站出来,如果留学生已经回国,他的律师团队可以义务提供签证方面的服务。这些留学生还可以申请U签证既受害人签证,甚至是绿卡。 此外,邓洪还请来了著名的民事诉讼律师吉拉迪及其团队加入律师团队,这名律师在80年代为客户拿到了3.3亿美元的民事赔偿金,他的故事还被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好莱坞电影《永不妥协》搬上了大荧幕。他指出,一个大学出现这样的事情是非常恶心的,这样的事件对年轻女性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所以他们会为这些受害女性争取赔偿。 刑事和民事诉讼同时进行 邓洪律师说,这个案件包括刑事和民事两个部分,刑事部分已经报案,目前正在处理,而现在当事人泰铎还没有被逮捕。控告的罪名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性侵,如果罪名成立,每个单独的案件可能最高判处1年有期徒刑。另外一个罪名是用强行用异物插入,这个罪名如果成立,每个单独的案件最高可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他指出,从前超过10年以上的案件无法再得到追究,但是自从天才老爹考斯比(Bill Cosby)的案件以来,加州2016年通过法案让发生10年以上的案件可以得到追究,这样警方如果发现足够证据仍然可以继续追究案件的责任。 学校忽视学生权益 期待更多中国留学生站出来 邓洪说,这三名受害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位称,当时受到泰铎检查的时候感觉到很奇怪,为什么医生要她脱光衣服还有触摸,还说自己的皮肤很好,这些都和医学没有关系。后来这名学生再也不相信男妇产科医生,现在也不敢做任何妇科检查,结婚之后生活也不愉快。另外一位受害者来自上海,现在已经结婚,结婚不久又离婚,认为老公没有办法和她一起生活,就是因为受到这个打击。他指出,很多留学生觉得过去的事情不想追究,但是如果不站出来,学校还是一样会有相同事情发生。 针对南加大的责任,邓洪指出,泰铎从1987年就在USC工作,从90年代开始就有护士投诉,他用照相机拍女病人,2003年的时候在投诉后停止,但之后仍然有不当触等其它不当行为,包括要求病人脱光衣服和用不戴手套的手指插入病人下体。一般妇科检查不需要脱光衣服,而且骨盆检查都是用器械。这么多年来,总共有7位护士和1位病人投诉,但校方都置之不理。2016年有一位护士长看不惯,就到另外一个办公室投诉,说泰铎歧视学生。校方从此开始调查,在1年之后达成协议。 他指出,这个事件对中国留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医生表示买了中国地图,所以让中国留学生指出自己从哪里来,还以太太是菲律宾人的身份和学生套近乎。留学生第一次体检,以为医生这样是正常的做法,而且这些学生在学校学习2年到4年就回国,流动性很大,所以不会提告,因此邓洪呼吁更多留学生加入团队。 邓洪也承认,这个案件的难点在于,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事件发生在多年之前,所以她们想还是算了,有的已经结婚不希望丈夫知道自己的过去,有的是父母担心事情曝光孩子将来嫁不出去。 受害者心理伤痕难平复 律师建议做心理评估 吉拉迪指出,他建议所有受害者接受合理的心理评估,很多女性不愿意站出来讲这件事,她们需要接受心理分析,然后得到合理的赔偿。针对这个案件,他还建议每个受害者单独立案。这个案件的受害者不是只有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而这些人在事件发生之后会留下一辈子的影响。 吉拉德律师团队中专门负责性骚扰案件的律师斯蒂尔(Alexandra Steele)说,这样的案件按照性质来说,会让受害人频繁在亲密关系问题上出现问题,影响到她们的婚姻生活以及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个案件发生在她们信任的学校成员,而且是医生上,所以将来她们会对医生产生不信任。吉拉德团队中专门负责赔偿的律师里拉(David Lira)说,这样的案件律师会要求精神赔偿以及可能遭受的损失,这个案件的性质非常可耻,可能出现的控诉可能包括身体袭击、对受害人产生精神困扰等。USC有道德责任来保护自己的学生,但是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夏嘉) 来源:中国侨网

中领馆发布《关于留学生严防虚拟绑架新骗局的紧急提醒》全文

关于留学生严防虚拟绑架新骗局的紧急提醒 2018/05/08 一、去年以来,作为电信诈骗之一种的虚拟绑架骗局在大温地区不时发生,诈骗分子冒充“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等中国驻外机构名义,通过技术手段冒用总领馆和使馆电话号码,用中文录音电话致电本地区中国留学生,谎称接电人签证或护照到期;或称接电人护照或银行信息被盗用涉嫌犯罪;或在总领馆有重要文件需要领取;或恐吓接电人涉嫌洗钱、犯罪需要协助警方调查等,要求接电人按录音指示按键转接人工服务,或回拨某个电话号码。接电人一旦听信录音照此操作,则会被诈骗分子套取个人和家长乃至个人隐私信息。接着诈骗分子会威胁接电人,如不配合“调查”,其家长将会有危险。且有可能控制引导接电人拍摄自己被捆绑、殴打甚至裸露的图片或视频,向家长哭诉自己被绑架,要求解救等等。之后,诈骗分子让接电人切断手机、微信等通信渠道,藏匿起来不得与家人或亲友通话,有的甚至要求接电人乘坐飞机回国或出行。然后,诈骗分子会趁接电人与外界“失联”期间,冒用接电人微信或手机联系接电人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并发送事先逼迫接电人拍录好的图片或视频以证明“绑架”的真实性,向家长骗取巨额“赎金”。由于无法与孩子直接联系,且有孩子受辱相关的图片、视频,尤其是诈骗分子能准确了解并告诉父母关于孩子的隐私信息,家长往往信以为真,误以为孩子真的被绑架,造成财产损失。对此,我馆和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已多次发布提醒,呼吁领区内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严防此类电话诈骗。   近期,诈骗分子关于虚拟绑架的诈骗手段有了新的变化:在当事人听信诈骗分子有关骗局后,会被指使将自己住所收拾整齐,提取一定数量的现金,购买机票回国并在飞机上刷卡消费。当事人入境国内后再“遥控”当事人不按所购机票的目的地到达,指使当事人临时改换目的地,以此迷惑追踪追查工作,而诈骗分子趁机向当事人家长谎称已“绑架”孩子并骗取“赎金”。   二、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再次郑重提醒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育空地区留学的中国学生及其家长提高警惕,严防此类电话诈骗:   (一)中国驻外使领馆不会以录音电话的方式向中国公民发出通知,更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进一步联系。如接到类似电话或者电话录音而又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建议挂断电话后拨打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领事保护值班电话778-238-0003核实,或拨打外交部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86-10-12308热线,请求将相关信息转有关使领馆进一步核实。   (二)不要相信任何显示或声称是总领馆等单位的来电,尤其是不要按其要求继续输入相关信息,更不要提供自己的姓名、微信号、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无论来电编造何种理由,请切勿相信,更不要按其要求汇出钱款。   (三)如不幸上当受骗,家长应沉着冷静应对,通过多种渠道仔细甄别核实情况,第一时间委托在加拿大的亲友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在国内向公安机关报警,同时向国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拨打110即可)。报警时,应准确提供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手机号、微信号、护照号、就读学校、住址,以及家长姓名、手机号及家庭住址等信息,便于警方及时核实查找学生下落。   驻温哥华总领馆领事保护值班电话:778-238-0003   外交部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8610-12308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报警电话:911   温哥华市警察局华人警讯服务中心电话:604-688-5030   资源: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

两名中国女留学生“遭绑架” 家人中招付巨额赎金

■ 近期多有在卑诗的中国留学生,成为骗徒目标。图为示意图,与案件无关。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记者李群报道 针对中国留学生电话诈骗近来愈发猖獗,温市警方公布,上周末有两个20多岁中国女留学生上当,被哄骗威胁自行录制遭绑架视频,骗徒再以此勒索她们在中国的父母。因两女学生按骗徒指示外出躲藏,令家人不知其下落,情急下向骗徒支付了巨额赎金。骗徒谎称女事主被中国警方通缉,或卷入案件须配合调查,并以此威吓。温市警呼吁中国公民不要上当,强调中国警方不会在本地执法,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向加国警方报警。另外,新西敏警方称,该市一名中国女留学生上周也堕入“虚拟绑架”的骗局,幸最终没有金钱损失。 温市警发言人罗比拉德(Jason Robillard)周三在记者会上表示,两个中国女留学生被骗为两个独立个案,但她们的遭遇大致相同。 两人先是分别接到一些电话,有时来电号码显示为中国驻温总领馆。骗徒以她们必须配合中国警方调查,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相威胁,最终成功说服两人自己录制被绑架,或成为其他犯罪受害人的视频。 罗比拉德说:“骗徒获得视频后,再以此要挟女留学生在中国的父母。因两当事人已被告知不能向当地警方报警,也不告知任何人就离开,前去汽车旅馆或Airbnb放租房屋内居住,令她们的父母无法得悉其下落而焦急。在这两宗个案中,当事人的家人都支付了巨额赎金,因调查仍在继续不能公开金额。” 骗徒极可能在加国以外地方 他指出,警方认为骗徒极可能在加国以外地方,这两名女生也从未与骗徒见面。 ■ 罗比拉德提醒中国留学生,中国警方不会在加拿大拘捕他们的。李群摄 罗比拉德说:“我们要提醒所有留学生,中国警方不会在加拿大拘捕你,或者要求你自行拍照或录影以假装成为犯罪的受害者。中国警方联络到你的合法途径是通过加国当地警方,请向我们寻求帮助。如果你感到害怕或者迷惑,请向你居住地的加拿大警局报案。” 电话骗局近年屡见不鲜,卑诗曾有多人上当,骗徒编造的故事版本虽有变化,但手法基本相同。二埠警方周三也发出警告,指该市也出现针对中国留学生的骗案。 罗比拉德指出,温市发生的案件是今年市警调查的首两宗案件,去年市警接报的此类骗案报警有20宗。 温市警重案组正调查这两宗案件,并已跟中国政府及加国其他警队联络协同破案。警方呼吁公众如有此类案件的信息,可致电604-717-3679向温市警重案组报案,或致电举报罪案热线1-800-222-8477匿名举报。 中国驻温总领馆指出,近期虚拟绑架的诈骗手段有新变化,骗徒会指使当事人返回中国,更临时更改其目的地,以增加追查难度。 中领馆也提醒中国公民,遇到类似情况应立即中断与来电者联系,若有疑问应与中国驻温总领馆联系。

卑诗省国际学生最多学区排名 高贵林人数最多排第一

■ 联邦移民部欢迎国际生透过快速移民及省提名计划申请移民。   联邦移民部表示,非常重视国际生具有的潜在价值,欢迎他们透过联邦快速移民(Express Entry)及省提名计划申请移民,解决本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此外,省府指出,卑诗国际学生人数最多学区已是高贵林,温哥华则居第二。 联邦移民部发言人卡伦(Nancy Caron)接受《星岛日报》访问时表示:“加拿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欢迎在加拿大留学的人申请成为永久居民。2017年,有近1.9万位专上毕业生持有工作许可,另外有9,000多位原本持学生签证过渡到永久居民身分。” “我们认识到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潜在申请人价值,他们拥有加拿大工作经验和熟练使用我们国家官方语言。显然,由于年龄、教育程度、技能和经验等因素,国际学生是联邦快速移民的主要来源。因为他们拥有社交网络并熟悉加拿大的生活。” 国际生毕业后多数可获工作证 卡伦表示:“绝大多数加拿大毕业的全日制国际学生,都有资格毕业后获得开放工作许可,这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经验,许多人都可以通过联邦快速移民获得永久居留身分。2016年11月修例包括,在加拿大完成学业的申请人可获额外积分。此外,许多国际学生还可通过省提名计划申请移民。” 移民部表示,联邦政府移民部长胡森(Ahmed Hussen)在去年推出的移民计划,已适度增加永久居民数量。估计到2020年前,加拿大将透过联邦或省提名计划,欢迎大约52万6,700位永久居民。 另一方面,卑诗省教育厅发言人索罗钱(Craig Sorochan)以电邮回复本报查询时指,在2016/2017学年,K至12年级共有20,438位非居民学生就读卑诗学校。包括来自海外(如墨西哥、中国),邻近省份(如亚省)和美国西雅图的学生。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国际学生。 每个国际学生每年须支付14,000元学费,并且每个月要向寄宿家庭支付额外900元住宿费用。 省教育厅统计,2017/2018年度,国际学生人数最多5个学区,其中首位的高贵林,就有国际学生2,036人(见附表)。  

来大温学烹饪 申请移民更容易

由于本国发出的厨师正面劳工市场评估(Labour Market Opinion,简称LMO),往往是技工数量的近5倍。有留学生就指,透过厨师身分,也可成功申请移民。 洋名叫John的张姓留学生(图)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说,他来自台湾,现在温哥华就读语言学校,希望未来入读温哥华太平洋餐饮学校(Pacific Institute of Culinary Arts),学习法式烹调。 17岁的张姓留学生说,有学长过去就由留学生透过厨师工作,成功申请到移民。他说:“我毕业后,不排除先在本地工作,然后再办理移民身分,也可能回台湾开餐厅。” 他说,我在台湾就是读餐饮的,所以选择来温哥华继续深造,一方面是这个行业就业前景不错,另一方面是本地学费比美国便宜。 张姓留学生指,他现在住在寄宿家庭,并不会特别想家,希望赶快把英语学好,早日进入理想学校就读。他说,自己目前才读到ESL的9级,而入读温哥华太平洋餐饮学校,则需要达到12级。 他又说:“我的表哥、表姐,都来过温哥华,并极力推荐我来这里留学。”

留学华生借大温做跳板 升读加美顶级大学

■ 顾嘉瑶(右)、顾嘉玥双双获麦基尔大学录取。受访者提供   星岛日报记者张文慈报道 有本地移民律师上月初对2009至2017年加国接收海外留学生,及发出的签证情况作出检讨,其中持学生签证留加的中国大陆学生,由5万名急增至逾14万名,移民律师因此促请政府推出疏导措施,为这群留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援。本报为了解华裔留学生在卑诗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路向,特别走访多个留学生,将作出系列报道。第一辑介绍三位准中学毕业生,他们都以大温为跳板,待完成中学课程后,将分别前往美国和加东的著名大学就读。 本国目前接收大量留学生,在人数上没有限制,但每年加国接收的永久移民数额则有限制,令人担心未来许多留学生无法取得永久居留身分。然而,部分留学生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在加国学习,还是十分值得,部分同学更向往美国名牌大学。当中也有决定留在加国读大学的同学,未来也不排除去美国找工作。而加拿大联邦移民部表示,欢迎留学生通过联邦快速移民(Express Entry)及省提名计划,申请移民本国。 挑战自己 离开舒适圈交朋友 目前就读温西区格雷岬中学(Point Grey Secondary School)12年级的陈思宁,最近就获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录取将会入读商学系。 ■ 陈思宁获录取美国康奈尔大学商学系。 受访者提供 来自北京的陈思宁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说,她在中国读小学时,因为曾参加阿波斯福(Abbotsford)私校MEI的为期4个月交换生,对本地生活留下美好印象,才决定在9年级时来温哥华就读高中课程。她说:“我母亲从小就重视我的英语教育,曾经和外国人学英语,所以来温哥华时,没需要上第二语言课程(ESL),对我很快融入高中课程有很大帮助。” 陈思宁说,留学生离乡别井学习,加上语言障碍,其实很不容易,她们学校就有4到5个中国留学生不习惯,最终选择回国。 她说:“妈妈陪读很重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可专心学习。不过,来温哥华上学,其实一开始来还是蛮困难,但我喜欢挑战自己,要求自己离开舒适圈,在交了朋友后,才变得外向,喜欢跟别人交流。” 她表示,公立高中提供大学先修(AP)课程,选课更加自由灵活。此外,自己能申请到康奈尔大学,特别要感谢温市常春藤100教育机构。由于过去成功申请的学长推荐,去年暑假起接受辅导规划申请,才能如愿以偿。 陈思宁说:“我每年要缴1.5万元学费,四年下来花费6万,还是蛮值得的。” 喜本地教育制度 拟留下工作 就读二埠中学(New Westminster Secondary School)的双胞胎姐妹顾嘉瑶、顾嘉玥,双双拿到魁省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录取通知,分别入读生物资源工程及生命科学。 顾嘉玥说,英文学习是国际生学习最大障碍,许多同学往往败在ESL或英文省考上,当初她们也上过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ESL)最高级的ELD。11年级下学期,她们曾到迦南英文学院补习雅思,对通过考试帮助很大。大学录取雅思最低成绩需6.5分,顾嘉瑶、顾嘉玥分别拿到7和8分。 ...

留学生须有监护人 年纪小更要与亲属住

温哥华学校局表示,它们安排13岁或以上入读温哥华公立学校的海外留学生,寄住于本地家庭。当学生被取录后,合作寄宿机构Langara College Homestay会为学生安排寄宿家庭事宜,详尽的家庭住宿计划指南会寄发给需要申请的学生。 温市学校局表示,如果学生没有监护人的话,可申请由寄宿家庭的家长担任学生的监护人。所有中学生的家长必须委任一位在温哥华地区年满25岁或以上的监护人,其职责是照顾学生,并确保学生的住宿和其他生活所需,包括饮食、衣物和交通得到妥善的安排。中学生必须与成年的监护人或寄宿家长同住。 如果在温哥华地区没有任何人可以作为监护人,温哥华学校局可以按照个别需要,安排提供寄宿的家庭作为寄宿学生的监护人。 学校局表示,所有就读温哥华学校区的小学学生,必须与父母或成年直系亲属(例如祖父母、姑母、伯母、舅母、阿姨、伯父、叔父)同住。

“新闻民工”也难当 海外传媒学子就业出路在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导致全球传统媒体受到冲击,裁员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传媒留学生就业国际传统大媒体似乎困难重重。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签证-——阻挠有志者就业的壁垒 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根据《2017-2018年度留学白皮书》,包括媒体学生在内,5万多名留学国外的文科生占总人数的8.63%。"传统媒体是'将死产业'的说法在4年前我本科开始读媒体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曾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学习媒体与交流专业的席天乐对BBC中文说。 西方传统媒体开始"走下坡路"的时间可能可以追溯到2008年,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就已经申请破产保护。2016年,英国《独立报》停止发行纸质版报纸。尽管如此,西方传统媒体大环境的变化似乎并没有直接导致媒体毕业生就业难。根据英国独立调查机构High Fliers Research年度发行的《毕业生市场》调查来看,2014年招聘媒体毕业生的职位为380个,而2017年媒体对毕业生开放的职位达到454个。 但是对于华人留学生来说,即使能力可以与本地学生相比,他们在媒体行业就业的机会可能并没有因此增大。曾经在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学习新闻专业并为CNN工作的中国记者沈璐在《中参馆》发文称,尽管自己有8年的媒体工作经验,但是想在美国本土找一份工作依然不容易。"大多数美国媒体公司几乎不聘请外国人…… H-1B工作签证很贵而且签发完全随机。” “我2016年回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清楚签证的问题,但是我没有预料到川普当选总统……2017年川普'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政策只会让这一签证更难得。" 网上图片 中国记者沈璐表示因为不愿浪费自己的语言能力,依然希望为西方媒体工作。 沈璐对BBC中文说,她从初中高中起就关注媒体人的博客认为他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也因此立志做记者。尽管西方政策封锁签证难拿,但她依然没有太多回中国找工作的意愿。“因为我不想浪费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我观察到中国媒体报道空间日渐紧缩,记者想要做报道但无力前行,我觉得我哪怕进入体制内也做不了什么新闻。” 美国工作签证难拿,英国的情况也不理想。根据英国内政部2018年的工作签证要求,非欧盟公民的年薪要达到4万1千500镑(约36万人民币)才可以获得长期工作签证,而毕业生的培训签证的基本工资要求为2万3千镑(约20万人民币)。但是,根据调查机构Payscale发布的数据来看英国入门级别记者的平均工资为2万镑(约17万人民币)。脱欧以后,缩减移民的政策更是让中国媒体类毕业生获得签证基本是困难重重。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席天乐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经历了"极其痛苦"的找工作经历。虽然,很多媒体机构都有意招聘会中文的候选人,但是席天乐说:"每次面试到最后一谈到我的签证,面试官的脸就整个垮下来,我朋友去英国的Sky News面试最后也是因为签证问题被淘汰。" 媒体雇主:"新闻民工"资格不够 华人留学生在海外没有签证优势,那么回到大中华地区会不会更好就业呢? 中国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说,用人单位恐怕对毕业生的能力感动担忧。"在用人单位看来,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远比学历重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也曾公开表示,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是不合格的毕业生。" BBC中文总编辑张皓宇认为,可以胜任BBC中文记者职位的人至少应该要有2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不管是什么职位,除了学历以外,我还要看到应聘者的发表过的、高质量的作品。在面试的时候,要能快速的回答上来如何应对不同的场合。" "比如说,你应聘VJ(视频记者),现在让你去艾未未的展览,你要用什么设备,怎么拍,采不采访人,怎么剪辑,配音、配乐还是字幕,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你都要回答。这对成熟的记者都不一定容易,更不要说对毕业生了。"   留学生在应聘中优势并不明显。张皓宇表示在所有候选者的能力资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留学背景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点加分。"但这也不是一定的,有些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人的英语能力水平可能比留学生更好。" 但是有些时候,困住优秀留学生的不是能力、签证而是招聘体制。一位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的英国莱斯特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生Rebecca Xu对BBC中文说,自己2016年毕业以后曾经在中国某大报社实习,但是"没有实习工资,工作也很辛苦,转正(成为正式员工)更是遥遥无期"。 无奈体制下新媒体成新出路 据悉,Rebecca实习的报社只把成为正式员工的机会给参与该报社校园招聘的学生。而校园招聘一般在11月份招聘在校的大三、大四学生。这对9月份才交完毕业论文的英国留学生不利。Rebecca 说她回中国时已经完全错过了校园招聘,虽然她对新闻感兴趣,但因为没有机会成为正式记者也就离开了报社。离开报社的Rebecca成功入职出版社,目前她已是出版业产品经理。 当然,传统媒体无法满足毕业生的工资要求也是毕业生离职的原因之一。根据《人民网》2016年的报道,中国平面媒体记者月入过万的可谓凤毛麟角。记者想有体面工资收入的前提是发表高质量新闻稿件,但就一家报社来说,首席记者、首席编辑们毕竟少之又少,获得高收入对新闻毕业生来说几乎不现实。 陈安庆在《南方传媒书院》中写到,"从新闻学界名声显赫的人民大学到复旦大学,从武汉大学到中山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媒体编辑记者职业的就业率微乎其微,一个班级三十四五人,真正从事新闻业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甚至不足七分之一"。 然而同一时期,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留学毕业生带来了新机会。正在找工作的留学生席天乐认为:"虽然上大学的时候知道传统媒体发展前景不好,但是自媒体和新媒体已经出现,我觉得不会那么糟糕。" 网上图片 根据《新浪财金》2018年的报道,中国传统电视媒体普遍下滑,而新媒体业务广告收入由2016年的4.1亿增长到12.58亿人民币,增长了206.82%。虽然没有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离开传统媒体人数,但是从事蒸蒸日上的新媒体工作未尝不是实现媒体梦想的一个方式。 Rebecca说:"当初刚毕业的时候带着新闻理想,也因为不太懂互联网所以拒绝了互联网的职位,但是现在互联网发展太快了。我的同学进入互联网媒体行业的工资已经是我的两倍了。如果现在有互联网产业找我跳槽,我不会拒绝。" 来源:BBC中文网 (记者 宋婉源)

中国女留学生澳洲宿舍内被性侵 国际生易成下手目标

▲中国留学生在宿舍内遭性侵。(《悉尼先驱晨报》图片) 据澳洲新快网援引《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澳大利亚一直被誉为“安全、阳光”的留学目的地,但如今这一美誉正遭受挑战。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拍摄的一部新纪录片显示,国际学生易沦为性侵及性骚扰罪犯的下手目标。 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Human Rights Commission)2017年针对全澳超过30,000名大学生进行的性暴力调查发现,1/5的国际学生在2016年遭到性骚扰;5%受访留学生称在2015或2016年遭受性侵。 在人权委员会完这项成里程碑式的调查后,半岛电视台也于近日拍摄了名为《半岛电视台澳洲调查:校园性侵》的纪录片,跟踪调查了全澳留学生遭遇性侵或性骚扰的经历。在影片中,来自中国的19岁女留学生接受了半岛电视台采访。她就读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期间,曾在学生宿舍内遭到一名澳大利亚男子性侵。 她告诉记者,该男子尾随她进入她的房间后,将其按在床上实施性侵。当她试图呼救时,男子捂住她的嘴叫嚣道:“我要得到我想要的!” 事发后,同学担心她会被视为“麻烦制造者”遭到遣返,劝她不要报警。她最终还是报了案,但在一名女警员告诉她“这绝对不是你的错,但下次一定要小心”之后,女生选择不提起诉讼。 据了解,有超过540,000名国际学生在澳留学,把这里当成“家”。其中,逾300,000人就读高等课程。澳大利亚高校尽了力去保障他们的安全,半岛电视台对此展开调查。 多名女留学生对半岛电视台表示,澳大利亚男性对她们“过度迷恋”。此外,澳大利亚的饮酒文化和性开放程度令人震惊。 网上图片 终结校园性侵(End Rape on Campus)组织创始人布雷姆纳(Sharna Bremner)称,我们需要做出等多努力,不仅是防性侵,还需对遭遇性侵的学生予以支持。 布雷姆纳表示,受到性侵犯的学生非常害怕将这些事情告诉他人,因为他们很担心这将对其签证及未来教育带来很大影响。他们也不愿告诉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为了他们到澳大利亚花费了大笔钱,他们不想(被遣返)回国。 澳洲高校(Universities Australia)组织主席加德纳(Margaret Gardner)也向半岛电视台称,各高校方面正努力确保校园是安全的。“我认为性侵是亟待全社会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们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较深的了解,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来源:中国侨网

移民律师:中小学留学生签证应设上限 倡每年7.1万

星岛日报记者李群 针对2009至2017年加国接收中小学国际学生人数连年上涨,《移民资讯汇编》(Lexbase)总编辑、移民律师李克伦(Richard Kurland)表示担忧,他认为加国中小学留学需求巨大,但人数连年上涨趋势若持续,极可能导致严重社会问题乃至“人道危机”。他建议,加国应为中小学留学生签证设定年度配额,上限可设在去年人数即约7.1万人。 李克伦周四在接受《星岛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安省及卑诗是海外小留学生最多选择的省份,去年分别发放签证33,360及23,690个。 令人感到担忧的是,这些小留学生有多少是父母同在加拿大照顾其生活,或者在本地有直系亲属提供帮助。 这些学生未来的打算如何,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统计及专家研究,分析独立生活求学的中小学生的适应性如何,以及对他们日后成长的影响。 李克伦说:“我并非希望停止接收小留学生,而且也不能合法阻拦,因为目前本国法律没有条款限制留学生人数。我认为应按去年接收的小留学生人数设立年度上限,下一年度不要超过该限额。”他也强调,该现象积极的一面是加国各学区,自接收中小学留学生中获得了可观收益,会帮助提升本国公立教育系统素质。

低龄留学生早融入加国 业者倡优先取得身分

■■低龄小留学生从小接受的是加拿大文化,有移民顾问业者建议,让他们享受较特别的移民政策。星报资料图片   加华移民留学中心副总裁吴冰表示,加拿大开放接收低龄小留学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接受的小留学生目前大都仍在校读书,尚未面对申请移民的问题。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成长,这一问题在未来数年至十年左右终将浮出水面。她认为,采取限制签证配额做法只舒缓部分矛盾,更好办法是由政府出台政策,令居加多年的低龄留学生等同本地长大孩子,有机会优先留加。   吴冰赞同《移民资讯汇编》提出这一问题的确有道理。“现时加拿大对海外留学生无任欢迎,因为他们给加拿大的教育和经济做出贡献。特别是低龄负笈来加的小留学生,读到大学毕业时可能要花费数十万加元在加拿大,做出的贡献更大。对于初中甚至小学就来加的孩子而言,他们整个心智成长的阶段都在加国度过,接受的是加拿大文化、思维方式、社会环境,英语熟练程度甚至超过他们的母语。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若成年后被迫返原居国,未来人生的确要面对非常大的挑战。”   “即便未来他们以从小在加拿大成长为由申请人道移民。但是加拿大对于人道移民也有配额限制和条件限制,不一定会成功。如果他们不能取得加拿大移民身分,回国又面对很多实际问题和挑战,今后很可能被迫在没有合法居留身分的情况下留在加拿大,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   指限制签证配额终非长久之策   吴冰认为从现在起对小留学生的学习签证设定配额,限制低龄留学生来加的人数,可以缓解未来这一方面出现的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设定签证配额可以减少小留学生来加人数。但是即使取得留学签证配额,不代表来加学习的小留学生未来一定可以获得永久居民身分。限制之后的人数仍可能高于每年的永久居民配额,他们到时还是要符合申请永久居民的各种条件,同时还会面对其他永久居民申请人的激烈竞争,包括由海外递交移民申请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以及那些成年来加留学、毕业以后在加国境内申请技术移民的人的竞争。”   吴冰认为,更好办法是联邦出台特殊法规,令幼年来加留学的孩子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等同于在本地长大的孩子,放宽对他们申请永久移民的限制。加国身出生率也不高,这些低龄留学生从小在加拿大长大,如果一直守法制守规矩,长大后在加国就业并融入社会,加国政府应该考虑少设限或不设限让他们移民,令他们不必去跟其他移民申请人竞争。   她指依移民部统计,现时持学生签证、在加拿大就读高中及其以下学校的的海外留学生,在2017年底约7.1万人。相信这其中还是以读高中、初中的学生为主,小学或幼儿园的学生占少数。她认为对于小学及初中来加留学的低龄留学生,政府可以考虑让把他们视作本地出生的孩子,让他们享受较特别的移民政策。

移民部或制定限额 吸引留学生到边远地区读书

资料图片 《移民资讯汇编》认为,目前渥太华可选择方案是,尽快对于没有持工签的外籍家长陪同,以及前来加国就读中学甚至小学的海外留学生(Secondary or less study permit holders)人数,设定年度限额。移民部可用现行“指定学校名单”(designated school list)机制,对于接受小留学生的学校及每年接收学生数量,作出限制,据前一年接收人数,为新一年小留学生签证配额而调整变化。当然也可推出办以,以吸引更多留学生去到边远地区学习。 《移民资讯汇编》主编李克伦认为,上述配额限制政策不会令学校招收国际生的学费收益减少,反令学校因获得招收小留学生的签证配额,取得优势。移民部也可以把限额多留给大都市以外较边远地区,鼓励小留学生前往这些地区学习,进而未来在该地区定居。移民部可以借鉴目前技术移民快速通道方式,令小留学生签证配额分配程序,更为公平与透明。

加国学生签证不设上限 中国小留学生近年增长近10万!

■■目前加国接收留学生或需要长年居留的小留学生,在人数上并无限制。 网上图片 ■全国最多留学生选择省份所批出学生签证数目和2009年至2017年批出给中国的留学生签证数目 星岛日报记者报道 移民律师李克伦(Richard Kurland)主编、最新一期出版的《移民资讯汇编》(Lexbase)中,对2009至2017年加国接收海外留学生、发出学生签证的情况作出检讨;报告引移民部数字指,2009至2017年期间,持学生签证留加的中国大陆学生,由5万劲增至逾14万人。分析指,目前加拿大接收大量留学生,包括在中小学就读、须长期居加的小留学生,在人数上没限制,但每年加国接收的永久移民数额有限制。未来受限于每年配额限制,相当一部分旅加多年的留学生,可能无法取得永久居留身分,将被迫返回原居地,这是一个“人道危机”。其中占数目最多的中国留学生,势将首当其冲。 《移民资讯汇编》援引加国移民部数字指,2009年持学生签证在加国居留的留学生人数为204,045人,至2017年猛增到494,525人,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0%。过去3年,联邦政府推出技术移民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制度,对于曾经在加国长期留学的移民申请者,给予额外优惠以来,每年留学生增幅更达15%,目前近50万留学生在加国居住。 不少父母持工作签证或来加陪读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加国留学生群体中,前往中小学(secondary or less)念书的“小留学生”数目,同期内翻数倍,由2009年的25,055人猛增到71,483人,亦即目前逾7万名就读中小学的海外小留学生在加居留。这还不包括父母持工作签证或前来陪读者数量。目前趋势是,由海外来加留学的需求持续上升,而渥太华到目前为止,并不准备限制海外留学生或小留学生的数量。 分析文章指出,把小留学生问题单独提出,皆因这些人早至9岁负笈加国,假设他们在加国经历初中、高中、专上至大学阶段,按24岁前后大学毕业计,他们居加十多个年头,几可以说是加国长大一代,今后将形成“多年居留的海外学生群体”。 但是问题是,每年加国接收永久居民人数设有配额。即使非常慷慨地设定加国每年透过快速通道接收技术移民人数可达10万人,相比上述庞大的“长年居加海外学生群体”,配额实属杯水车薪。 况且快速通道名额还不能全给这些留学生,还得留予海外劳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高教育水准的专业人才等,以及由海外呈交申请的加国永久移民申请人。 料多达25万留学生遭拒门外 《移民资讯汇编》分析认为,如果渥太华目前不对这些留学生人数作出限制,以技术移民快速通道系统数据库保留40万到50万人的申请资料,那么将有高达25万个在加国长大、长期居留的小留学生,无法透过快速通道成功申请为永久居民。 《移民资讯汇编》提出疑问,加国政府是否准备把这些可能年仅9岁就申请留学的小留学生,引入加国,让他们一直居留至24岁,然后让他们申请永久居民时一再碰壁,最终被迫返回原居国?这些小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是否意识到,未来可能无法居留加国? 8年间持有签证大陆生 增幅逾两倍 分析指人数上最多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未来受这问题冲击最大。报告引述移民部数字指,2009至2017年期间,持学习签证在加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人数由5万人增至超过14万人。 报告指如果移民部不采取措施,最快可能6年后,加国就出现类似美国“儿童暂缓递解计划”(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s,DACA,即对幼年抵美非法移民暂缓递解)情况,或出现类似德国政府被迫对土耳其籍劳工延长居留期的现象。届时在加国,可能有大量小留学生以“在加国长大”为由申请人道居留(H&C),导致境内申请人道居留案件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