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诗 这事是不是真的?

加拿大都市网

曹植在屠刀之下七步成诗的故事,无论是正史《三国志》的曹植传,还是魏晋时代的其他历史文献中都不见记载。根据考证推理,最初流传的曹植集中,也并无收录所谓的《七步诗》。

那么,这个故事是如何变得如此耳熟能详的?

七步诗的故事最初出现在《世说新语·文学》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此后,曹植的即兴创作又出现在宋人的《太平广记》中,但细节颇多不同,恶兄曹丕的命令是要曹植策马百步成诗一首,规定题目是「两牛争斗」,但不许出现「牛」、「并」、「争斗」等字,且必须四十言。曹植顺利完成《两牛争斗》诗,还利用剩下的时间额外创作了《煮豆诗》。

最终将曹植故事定型下来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基本就是如今广泛流传的版本,我们最熟悉的四句版「七步诗」也在其中。

这些故事显然并不可信。《世说新语》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被定义为「志人小说」,材料大多采自同时期志人小说、杂史、杂传中,本就介于正史和虚构之间的模糊地带,并不求真实。

《太平广记》也有类似特点,《三国演义》更不必说,怪力乱神情节都不在少数,曹植七步成诗至少没有破坏物理规律。

学者也早就对曹植这段故事表示过质疑,如郭沫若1943年所作的《论曹植》中便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

叶嘉莹也认为,曹丕不至于采取这样笨的方式杀害曹植。

然而,七步成诗的故事影响,却远远压过了曹植本人的文学成就——人们天然喜欢这样的故事,它为「智慧调戏强权」的阿凡提套路加上了高层斗争的恐怖和家庭关系的温情。一方是才华横溢的翩翩佳公子,另一方是用心险恶但最后良心发现——且智商不太在线——的哥哥,最后还是人间有真情的美好结局。

最终,人人都知道曹植是一个七步成诗的「天才诗人」,他真正的代表作《洛神赋》却没有多少人读过了。(大象公会,闫力元)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华晨宇演唱会太嗨震碎歌迷肾结石!获网友封“再世华陀”

突发!连环杀手皮克顿狱中遇袭今宣告死亡

范冰冰香港半山豪宅曝光!尽览180度维港景色

幸运!万锦亚裔女子太古广场买彩票中百万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