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21:09:07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胃疼

3大消化道疾病 醫生教你怎麼判斷 還送治療建議

进食时细细咀嚼,避免大口吞噬,有助消化。 原标题:正视3天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胃气胀、消化不良是都市人通病,但这些病征可能反映病人患上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幽门螺旋杆菌等三大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很多时未能得到正视,结果情况愈演愈坏。 节日过后,因消化系统毛病求诊个案大增,很多时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家庭医生说,如能正视生活作息时间及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便不用受苦。 撰文:陈旭英 20余岁的陈先生,受胃痛之苦多年,虽然有求医、检查、服药,但始终未能完全脱离痛楚。 “大学毕业后任职传媒业,经常突发性外出采访,以致食无定时,一日三餐都没有固定时间进食,有时不吃早餐便开工,甚至不吃早午餐,全日第一餐是下午茶。一日只能吃两餐,而且餐与餐之间时间相距甚短,例如4时吃第一餐,7时又吃晚餐。 又有时很夜才能吃晚饭;加上吃饭急促,十几分钟便吃完一餐,随即又开始工作,所以很快捱出胃病来。 “之后开始有突发性胃痛,痛起来像胃扭住般,十分辛苦,胃痛出现时间亦没有规律,长时间不进食会胃痛,但有时吃饱了亦会胃痛;或紧张及压力大时亦会胃痛。而我比较特别,胃痛时不用服胃药,而是饮一杯水,定神下来,胃痛便会渐渐减退,大约20分钟后便完全消退。”陈先生说。 生理结构问题 情况持续了一年,其后陈先生经历一段每天胃痛的苦日子,捱了三星期终于肯求医。医生见他年轻,估计不是胃癌一类的严重问题,但仍建议他照胃镜,并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 幸好检查后显示胃内没有溃疡或胃炎,亦没有幽门螺旋杆菌,相信陈先生是因为压力而导致胃功能失调,治疗方案是改善饮食习惯及减压。 陈先生现时进食定时,胃痛情况略有改善。 另一位经历长期胃痛的是张小姐,才30岁的她任职银行产品销售员,需要经常见客,她求诊当天已经胃痛大半天,但当天晚上仍然要与客人会面,晚饭期间需要饮酒,她明知饮酒会加剧胃痛,但因不能缺席,于是到养和医院门诊见医生,希望能事先处方胃药。 “我有长期胃痛,曾经照过胃镜,知道有胃溃疡,应该是治好了。但这阵子又开始胃痛,今天晚上亦要饮酒,我知道饮酒对胃不好,但实在没法子,医生请你帮帮我,先给我开药吧……”张小姐说。 身为医生遇到上述病人都非常无奈,唯有建议她先服药,去到晚宴场合尽量多进食,减少饮酒,或饮用刺激性较低的酒。 养和医院家庭医学专科医生周咏文医生说,消化系统毛病是都市人常见疾病。常见有以下三个情况:第一,胃酸倒流;第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第三,幽门螺旋杆菌。 周咏文医生说治疗消化道疾病,一定要彻底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 周医生先解说胃酸倒流:“胃酸应该在胃内,食道在正常情况下不应有胃酸。胃酸倒流是胃与食道之间的贲门括约肌松弛,人在平躺时,胃酸就有机会倒流至食道;而食道不像胃部般有黏膜保护,胃酸就会灼伤食道,引致发炎甚至溃伤,及增加患上食道癌机会。” 胃酸倒流十分常见,外国统计有一至两成人有胃酸倒流。“因胃酸倒流求诊的病人,通常会说有火烧心的感觉,感觉喉咙好酸好苦;有些人说经常咳嗽或声沙,经追查后才发现是胃酸倒流,喉咙受胃酸刺激,胃酸侵蚀声带令声带受损而声沙。”周医生说。 当有怀疑胃酸倒流人士求诊时,医生会查问患者有没有火烧心的感觉、是否感觉经常有胃气涌出来等。 胃酸倒流成因,与生活忙碌,太晚进食有关。“很多求诊者经常超时工作,下班后很夜才进食,然后很快便上床睡觉,这时胃部仍然胀满,食物仍未消化,当你躺下时,就像一个平躺的玻璃瓶,里面的胃酸自然容易涌出。” 横膈膜松弛裂孔疝 另一个状况是横膈膜松弛引致裂孔疝,俗称“横膈膜小肠气”,横膈膜括约肌因为年长或肌肉退化而松弛,加上腹部压力大,胃气胀,压力会将这个位置推开形成横膈膜裂孔疝,将胃部与食道之间的括约肌向上推,出现“横膈膜小肠气”,导致胃酸倒流。 周医生指出治疗胃酸倒流最简单方法是改善饮食习惯及减压。“压力会影响胃部的交感神经无法正常操作,建议患者寻找方法减轻压力,并尽量少食多餐,避免太晚进食,睡前2小时不应进食,让食物有时间消化落格;另外亦可以将枕头垫高形成15度角,减少胃酸倒流的机会;同时要减少吸烟或戒烟,及减少进食高脂食物。 亦可以进行重力训练,收紧横膈膜肌肉,改善胃酸倒流。 药物方面可服用抗胃酸及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从而改善胃酸倒流。另外胃动力促进剂,可以令食物较快落格,减少胃胀及胃气机会。如情况严重,药物无法改善,可考虑做手术收紧括约肌。” 压力有关年轻患者多 第二类常见的消化道问题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周医生说,“病人持续胃痛、胃气胀、消化不良等,如服药后没有改善,就需要进行结构性检查,例如内窥镜检查,或做钡餐食道造影检查,确定没有结构问题,排除胃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如病人又有经常饱胀的感觉,进食少少食物已经有饱胀感,这种是胃动力问题,无法有效率地消化食物,清空胃部。” 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是紧张及压力、暴饮暴食、吸烟、过量饮酒。 “消化不良非常普遍,年轻患者较常见,30岁以下人士大约佔6至7成,与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有关。当到了50、60岁年龄群组,这类患者较少,大约只佔1%至2%,原因可能是压力下降或消失。” 四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另一常见引致胃痛原因。周咏文医生说,这细菌可以在酸度极高的胃内生存,引致长期胃炎、胃溃疡、食道癌及淋巴癌等。 “幽门螺旋杆菌十分常见,根据统计大概有4至5成人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日本是7成半人带菌,山东是8成人。大部分有幽门螺旋杆菌人士都没有病征,只有约3%至4%会有病征。” 如发现胃炎或胃痛病人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接受杀菌药物疗程,一般需要服用两种抗生素及强效胃酸抑制剂,共三种药,疗程为一至两星期,如疗程完结后仍有病征,需要多服一个疗程或再进行检测看是否有抗药性。 要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病征轻微者可先考虑抽血或做呼气测试,如病征严重或治疗后有复发,则建议做胃镜检查。 周医生说,由于大部分有幽门螺旋杆菌人士没有病征,故毋须全部有菌的都治疗。但如果有消化不良或有胃炎,及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要治疗。因为此菌有机会引致胃癌,杀死它最大好处是减少胃癌风险。 另外周医生提醒病人应留意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病征,“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大便带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大便是黑色而且呈芝麻糊状。” 在追查病因时,医生会检查病人的临床病征,例如检查腹部是否有任何位置痛楚,会否有痛楚反射到后背:亦会进行“触诊”,特别是长者,因为他们对痛楚的感觉不够敏感。如患者虚弱,面色苍白,就需要验血。 如果检查后都没有发现,医生会建议病人先改善饮食习惯,及处方减胃酸药物、增加胃动力药物等。 如果服药后,情况持续,没有改善,会建议病人做幽门螺旋杆菌测试及照胃镜。 胃镜检查可以清楚了解胃内部情况,及即时抽取组织化验。 如怀疑是食道吞嚥问题,就会用钡餐X光造影检查。 有时亦会要求做超声波扫描。因为胃痛、消化问题有机会是胆石或者胆管问题导致,另外亦有可能是胰脏问题,如有发现就需要再接受进一步检查。

家庭醫生:殺不死? 究竟該如何對抗幽門螺旋桿菌

▲如果胃奄奄痛,又或有消化不良征状,都有机会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致。 不少人有幽门螺旋杆菌,经常听见有胃病朋友照胃镜时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而要接受治疗。但有些人却服多次疗程都无法杀清幽门螺旋杆菌。到底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东东?为何可以如此顽强?肠胃专科医生为我们解构箇中玄机! 撰文:陈旭英 幽门螺旋杆菌有多顽强,为何经历多次杀菌疗程都无法歼灭? “我在2014年开始第一次杀菌疗程,服完两星期药,复诊时医生说我有服足药就可以,毋须再检查,我以为没事啦!谁知之后复发……”张先生说。 51岁的张先生4年前因胃痛而求医,胃镜检查发现他有幽门螺旋杆菌,家庭医生处方了两星期的抗生素疗程杀菌。疗程完结后胃痛消失,故医生说毋须再照胃镜或其他检查。 然而两年后,张先生胃痛问题又来缠扰他,这次他直接前往见肠胃专科医生,对方在了解病历后,怀疑之前的疗程未能杀绝幽门螺旋杆菌,建议他再做胃镜,发现仍然有幽门螺旋杆菌,处方两星期的一线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怎料疗程后的吹气测试,发现胃内仍有菌存在,张先生再做胃镜检查,并在胃内取组织及细菌化验,检查是否有抗药性,结果显示有两种抗生素能有效对付,医生再处方第二线杀菌药物及辅助药物,疗程一个月。 ”张先生说。 四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他以为这次对症下药,应该能一举歼灭恶菌,谁知在完成疗程后做吹气测试,发现恶菌仍存在!肠胃科医生建议他再服用另一个疗程,并加上对付肺结核杆菌作辅助药物,之后再验,幽门螺旋杆菌仍然不死! 为何会这样?张先生和医生心中都充满问号!肠胃科医生转介张先生到养和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养和医院肠胃肝脏科专科徐成智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寄生在胃黏膜的细菌,会引发很多问题,最常见是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或小肠溃疡,长远来说可能会增加病人胃癌风险。 ▲徐成智医生指出,香港大约四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徐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长期寄生在人体内都没有病征,人体可以与它共存,如果没有引起严重的发炎,就不知自己带菌。 “消化不良,进食后胃胀、胃顶住或有谷住、疼痛等病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关系,因为很多病人因消化不良求见医生,检查后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处方药物杀菌后,有一半以上患者的消化不良病征消失。”徐医生说。 细菌不死 风险存在 如果没有病征,是否代表没有发炎? “不是,就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发炎亦不一代表有病征,它引起的发炎大多属浅表性质,只在胃黏膜层,未必影响吸收或胃部蠕动,所以病人未必有感觉。”徐医生说。 大部分病人是因为接受恒常健康检查,或因胃部不适而求诊时才发现。小部分有缺铁性贫血病人,检查时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发炎,因而影响吸收。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卫生组织已被定为致癌细菌,寄生在胃内,无论有没有引致发炎,宿主的胃癌风险都比一般人高。故如发现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应接受杀菌疗程。 徐成智医生解释杀菌的好处:“第一,减低胃癌风险;第二,减低由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第三,部分年长人士需要服药减低严重疾病(冠心病或中风)风险,例如亚士匹灵、新一代抗凝血药,但这类药物会增加胃出血风险,研究发现如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歼灭后可以减低病人胃出血风险。”徐成智说。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体内愈久,致癌风险愈高。胃癌高风险人士,包括男士、长期吸烟、家族有胃癌病史的,都应考虑接受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如带菌,无论有没有病征,都应接受治疗。”徐说。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亦有轻微与严重之分,如属浅表性发炎,即只在黏膜,情况较轻微;但如属萎缩性胃炎,胃癌风险便高! 个别病人在服用抗生​​素疗程后未能完全杀死细菌,很多时因为细菌已经出现抗药性。 ▲进食前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多种原因 影响疗效 徐成智医生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一般会用两种抗生素,加抑压胃酸药,一个疗程为两星期,杀菌成功率平均为85%至90%(因不同治疗配搭而效果不同)。 没有抗药性的幽门螺旋杆菌,在服用第一线药物一星期后,大部分细菌已死亡,但为保险,肠胃科医生会处方两星期药物疗程。部分病人服用一星期后出现副作用如腹痛、腹泻或呕吐,应致电医生商讨解决方案。 病人在疗程完结后四至八星期内需要进行吹气测试,如测试结果发现仍然有菌,病人可能要转药及再追查原因。 徐医生说,如果病人有吸烟、饮酒习惯或没有依指示服药,或期间因有副作用而暂停服药,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而检验幽门螺旋杆菌是否带抗药性,需要进行细菌培养。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在酸度高的环境生存,离开胃部后,它很快死亡,故需要特别方式处理细菌培养。”徐说。 终极方案 成功杀菌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第一线有效药物是盘尼西林(青霉素),故医生一般会处方此药。如未能杀尽,才处方第二线药,如无效才用第三线药物。 “第二、三线药物的副作用较多,有病人服用后会作闷、作呕、晕眩、腹痛等,故医生会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副作用,让病人有心理准备,避免因出现副作用而自行停药;而第二线药物的治疗成功率比第一线药物低5%至10%:而吸烟及饮酒人士,服用药物效果会较差。” 服用3个疗程仍未能杀绝幽门螺旋杆菌的张先生,在徐成智医生详细了解病历后,处方一种非抗生素但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活动能力的药物,再配合抗生素及治疗肺痨药物(Rifabutin)三管齐下,但仍然未能成功歼灭细菌。之后徐医生再根据病理化验室的报告,处方两种有效的盘尼西林类抗生素,结果仍未成功!这时张先生已经历了5次疗程,都未能杀死顽强的幽门螺旋杆菌,不禁有点心灰。 徐医生其后转介张先生到玛丽医院见一位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的专家,再进行胃镜、分析所有化验报告,调配了一个药物组合,张先生在完成14天疗程后,终于成功杀菌! 对于自己多次杀菌失败,张先生每次都有向医生查问原因,他们都不谋而合地说,与服用抗生素有关。 “我不吸烟,不饮酒,但服用了10年8年抗生素。我小学时体弱多病,医生常给我处方抗生素;青春期时脸上长暗疮,医生又处方抗生素;出来社会工作后每逢遇上伤风感冒,要快痊愈又请医生处方抗生素,加上我经常没有完成抗生素疗程便自行停药,造成今天的恶果。”张先生说。 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较少机会透过饮食传染,但用公筷仍然较安全。 很多人有幽门螺旋杆菌,如何避免感染?徐成智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经粪便传染,如果患者如厕后没有洗手,触摸过的洗手间门柄便会带菌,其后接触门柄的人就会沾到细菌,如之后没有洗手便进食,幽门螺旋杆菌便会进入胃内。要避免经上述途径传染,可用纸巾覆盖门柄,避免直接接触。另外进食前及触摸口鼻前要洗手。研究发现共同生活的人感染风险高,例如病人有幽门螺旋杆菌,其配偶、同居人士很多时会被感染。徐医生建议如同住亲人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员都应检验是否带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