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18:44:16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列治文中文广告

列市再现全中文广告 西人市民称「习惯了」

■列治文时代坊天车站月台上的全中文广告牌。 尽管中文招牌引发的争议和讨论在列治文市已经多年,市府也鼓励商家在招牌和广告中加入英文,但仍有企业无视这一问题,最近在列治文时代坊加拿大线天车站(Aberdeen Station) 月台上再次出现全中文广告。不过,市府和运输联网皆表示「管不了」,有西人市民也表示「已经习惯了」,甚至有人表示「这么做没毛病」,本地特色就是「多元文化、多种语言」。 记者周五在列治文时代坊天车站站台上见到,有两块中国电信CTExcel的全中文广告牌,推广该公司在加拿大境内的电话服务。上面除「CTExcel」和「China Telecom」之外几乎没有英文。 列市政府发言人德克尔(Kim Decker)表示,尽管这么做违反政策,但市府也无能为力。市府不能管制天车或者巴士上的标牌,也无法对这种行为采取任何措施。她指出,自2016年以来,市府一直在积极地向企业进行新招牌法规教育,包括解决由语言引起的混乱。 ■Donovan表示不介意广告牌上只有中文,这是多元文化一部分。 商家也了解用英语有好处 德克尔表示,这种教育旨在鼓励那些以其他语言做广告的商家,同时也使用英语,从而扩大客户群体并增加生意机会。市府也有讲多种语言的附例官员,他们会拜访企业并确保其明白关于招聘的规章制度。在过去几年中,大多数企业东主已经看到在广告中使用英语的好处,也有报告显示这能增加说英语的客户。 运联(TransLink)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运联无权因为使用的语言而拒绝广告。「如果人们想做广告,只要符合我们的广告规范,我们就会接受。运联并未对广告的语言进行监管,以避免违反《加拿大权利及自由宪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声明说,运联的广告很少见到没有英文的情况,也没有很多这方面的投诉。 本报记者在时代坊天车站就有关中文广告对乘客进行随机采访。家住本拿比的西人居民Jordan表示,这种不含英文的广告可能会令人有点「沮丧」,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怎么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且这是在列治文,应该对此表示尊重,他对这种现象也早已经习以为常,并不介意人们这么做,更不会觉得「被冒犯」。他认为人们可能夸大了招牌语言问题,大温本来就是多元文化为主,列治文亚裔人数居多,这就是加拿大特色的一部分。 另一名西人居民Donovan也表示,他完全不会因为一块中文招牌就感觉被冒犯,他住在列治文,到处都可见不同的语言。有时他也许会好奇那些招牌上写的甚么,他甚至想学一下其他的语言,但是学语言并不容易。他认为在招牌上加上英文或许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广告内容,但只写中文也完全「没有错」。「这里很多人都有自己族裔的语言,多元文化、多种语言就是这里的特色」,Donovan说。 记者试图联络广告涉及的中国电信CTExcel公司,一位在多伦多的工作人员称,会安排大温本地工作人员回应,但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未能联络上。图文:星岛记者王学文

官方互「踢皮球」纯中文广告成痼疾 

早在2013年起就发起千人签名及抗议活动反对仅有中文招牌的列治文市民斯塔查克(Kerry Starchuk),周五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纯中文广告已经不是甚么新鲜事,招牌或广告上英文占50%应该成为法例要求商家遵守,市政府和运联更不应互相踢皮球,令这一问题搁置多年仍得不到解决。列市议员区泽光称,已要求市府工作人员与发出广告的公司联系。 斯塔查克表示,全中文招牌或广告一直存在,简直不能算是新闻事件。就算勉强称为新闻,也只是不断重复的新闻,就连运联和市府的说法都与几年前一样。 她指出,全加拿大每个省份都有关于规范广告及招牌语言的政策,唯独卑诗省没有。列市府说因为天车或巴士属于私人财产,市府无权管辖其中的广告使用甚么语言;运联则称由于市府没有相关附例,因此他们没有章程可以遵循来要求广告客户。斯塔查克说,市府和运联在玩「踢皮球」游戏,没有人愿对此负责,因此招牌及广告语言问题一直存在。 ■斯塔查克。受访者提供 ■区泽光。资料图片 对不懂中文者不公平 斯塔查克还说,她也是纳税人之一,付钱享用运联服务,但运联在投放甚么广告上只考虑钱。投放仅有中文的广告对其他不懂中文的纳税人不公平,因为这只是服务一部分群体。 她亦认为政府在推动加拿大官方语言方面做得不够,人们移民到加拿大来,应把加拿大文化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自己原住国的文化。虽然很多商业机构或者银行都为客人提供不同语言的服务,但移民也应该学习加拿大官方语言,用一种大家共同的语言来促进自己的融入,而不是把其他人疏离在外,这样才能打造更为包容及和谐的社区。 区泽光表示,列治文市府的确没有约束招牌及广告使用甚么语言的附例,因为涉及言论自由。但市府有相关政策,要求标牌使用至少50%的英文或法语,而在市府管辖范围内,若人们要拿到刊登广告或招牌的许可,则必须要符合这一政策。 他指出,天车站内的确不属于市府管辖范围,因此广告张贴毋须经过市府许可。不过他指出,仅使用中文张贴广告仍是不妥,也许商家是无心为之,但应尊重加拿大本地人及本地语言。他说,不少人觉得在列治文毋须学英文,但这会令人们隔绝于整体社会之外,英语是官方语言,也是彼此沟通的方式,人们应该将心比心,考虑到别人看到完全不懂的内容时是甚么感受。星岛记者王学文报道

运联:企业可自由选择广告语言

■ 斯塔查克发现运联的巴士车身印有纯中文广告,引起网上热议。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运联发言人德鲁斯(Jill Drews)周四接受《星岛日报》访问时表示,目前卑诗省及运联所服务的社区,并无法律规定要求巴士车身上的广告必须用英语。由于运联属于公营机构,因此受到《加拿大人权与自由宪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约束。若仅是基于语言问题拒绝广告,会造成违反宪章的后果,而刊登该广告的广告公司指,由于车身空间有限,不能加入英语。 对于会否撤下引起斯塔查克不满的中文广告,运联发言人德鲁斯回应称:“运联并无权利根据语言而拒绝广告,对于有刊登广告意愿的商家,只要满足公司的广告要求指引,一般都会接受。” 德鲁斯向记者透露,运联辖下共有1,500辆巴士,只有一辆巴士有纯中文广告,广告商是位于列治文的中国金融服务机构。此外,天车站共有两个以中文为主导、附有少量英语单词的广告。他称,由于属英语语言学校刊登的广告,是针对的是母语并非英语的人士。 德鲁斯指,公众居住的社区极具多元化,大家都说不同语言,一些广告商希望用非英语刊登广告,若运联拒绝,也违反了宪章规定。另一方面,列治文市府发言人康善泰(Ted Townsend)向记者表示,巴士广告是属于运联的管辖权范围,应由对方决定是否保留此广告,市政府没有针对巴士广告的规定。不过,列治文市府规定,巴士站的广告文字需满足50%是英语的条件,在与商家签订合约时也会标注该条款,主 要原因,是巴士站属于市政府财产。 涉事公司指车身局限只能刊中文 刊登广告的公司腾客周四晚回覆本报查询,发言人Ian Li以邮件表示,事件将其公司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他称,跟每一间普通公司一样,该司业务决定广告投放的目标群众,公司业务是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加拿大等,由于巴士车身空间有限,在两种语言无法并存的情况下,所以把广告语言设定为中文。 他表示,无意忽视和排除其他语言,若广告只用中文而令社区其他人士误解,公司深表歉意。

列治文中文广告再起风波 白人居民:我看不懂

■ 斯塔查克向本报记者表示,千辛万苦才拍下这张巴士图片。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报道 在华裔居民聚居的列治文,随处可见中文广告,最近有一辆行走史蒂夫斯顿公路(Steveston Hwy)的一辆巴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一位居住在列治文的社区活跃人士,于1月14日通过个人推特(Twitter)帐号分享了一张车身印有纯中文广告的巴士图片。据推特图片显示,刊登广告的是一家位于市内,名为腾客(TenKK)的金融公司。不过,运输联网表示,不会撤回有关广告,市政府也指出,不会处理类似问题。   列治文居民斯塔查克(Kerry Starchuk)是最先发现该辆巴士的居民。她表示,追了一条街才拍下这张照片,她说:“由于一个字都看不懂,感到自己被社会排除在外。”  盼列市政府就官方语言立法 对于下一步行动,斯塔查克指未有明确打算,但希望列治文市政府就官方语言立法。斯塔查克表示,中文广告与整个社区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而言,当看到不熟悉的中文广告,也会受到困扰,她表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华裔,但对方不会说中文,每次在商场拿到中文宣传单张,也感疑惑,她质疑这个问题何时才能解决。 斯塔查克强调,不是第一次在公共交通设施上看到中文广告,自2012年起,她已不断发现纯中文的广告充斥在列治文社区内,包括纯中文的房地产广告及电讯公司的传单等。 斯塔查克称,去年3月曾就市内天车站的中文广告,建议运输联网要求任何广告,五成内容需使用加国官方语言。 曾发起签名运动促市府采行动 运联去年4月回覆,表示列治文市政府未就广告语言立法,卑诗省也没要求商业机构必须使用两种官方语言之一,进行广告宣传。由于省政府未对任何语言的使用及官方语言地位立法,因此,省内任何企业都能自由选择广告语言。 斯塔查克曾于2013年发起签名运动,收集约1,000个签名,要求列治文市议会采取行动,限制广告牌上中文数量,但市议会当时指,在此问题上无权立法。

争执5年终有定夺 列治文招牌鼓励用英语但不强制

■ 列治文市议会通过更新商业招牌附例,没订明招牌必须印有英语。图为列市一处中文招牌林立的街景。  图文:本报记者张文慈 争拗5年终落幕 周一列治文市议会三读通过更新商业招牌附例,没有订明招牌必须包括英语,但就鼓励商户在商业招牌使用英语,该附例将于今夏开始实施。出现5年的纯中文招牌之争,终于落幕。  列市议会讨论前,长期要求招牌须包括英语的列市女居民斯塔查克(Kerry Starchuk),仍以居民身分列席发言,希望尽最后努力,敦促市议会要求省府制订语言政策。她更拿出自己拍摄的照片,批评如今除中餐厅外,连列市部分建筑工地都出现全中文招牌。  进入讨论后,包括市议员戴嘉露(Carol Day)、卢仙泳(Alexa Loo)、史蒂夫斯(Harold Steves)也相继发言,支持招牌内容应包含加国其中一种官方语文,除有利社区和谐,更可保障市民安全。  戴嘉露说:“例如万一发生紧急事故,如果招牌有英文,可方便救护人员很快找到地点,以提供救援。”  包括列治文市长马保定(Malcolm Brodie)、市议员区泽光等则认为,不宜强推规管中文招牌附例,否则有违宪之嫌,或将面对法律挑战。应以教育宣导方式,鼓励商户在商业招牌使用英语。 表决时,市议会最终以6:3票,三读通过更新商业招牌附例,没有订明招牌必须包括英语比例,但就指示市府职员进一步研究方法,鼓励商户在商业招牌使用英语或法语,然后向市议会呈交报告。  招牌与橱窗比例设上限 增违例罚款 该项招牌新附例有多项重要改变,包括就招牌占店铺橱窗比例设定上限;订明临时招牌,例如新商户招牌、社区活动招牌及建筑地盘招牌的规定;订明每类招牌的数目和位置等;增加违例罚款金额;以及引入仲裁程序,解决争拗。  此外,将聘请一位操流利英语和华语的全职招牌检查员,工作除了负责确保商户遵守招牌规定之外,还向商户解释清楚规定的内容,以及提高商户在招牌上包括英语的优点和方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