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07:31:1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港人救生艇計劃

【星島獨家】6萬港人登上救生艇 4千沖閘搶搭尾班船 學簽年發近萬破紀錄

【星岛专题报道】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的「香港居民取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权特别通道」(PR Pathways for HK residents),即俗称的「救生艇计划」,还有9个多月就会闩闸。关于救生艇的申请人数,New Canadian Media今年2月引用移民部数据指,每月数字从2022年11月的2,222人急降至2023月1月的103人,大跌95%。加拿大星岛获得移民部提供此前从未公开的最新每月数据显示,同期的申请人数非但没有大幅下降,反而激增了84%,「开放式工签」(OWP)由2,229人跃升至4,096人(见下图),更创下自救生艇推出以来的新高。申请暴跌95% 实为激增84%移民部表示,救生艇OWP的计算方法经改进后,申请数据较此前公开的有「显著增加」。从最新数据分析,救生艇计划在推出首18个月中,每月的OWP申请数一直徘徊在500至1,500之间,但自2022年9月起突然急升,至2023年1月冲破4,000大关,翻了2.5倍,然后在两个月内骤降至不足500。翻查资料,救生艇计划原定于2023年2月截止申请,移民部于同月公布将计划延长两年。公布时间与上述申请数字出现大起大落的异动相脗合,反映有大批香港人赶在截止前抢搭「尾班船」。卑诗大学(UBC)社会工作学院教授殷妙仲专长研究香港人移居加国的情况,他在接受加拿大星岛访问时表示,对救生艇申请人数于去年初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上落感到意外,认同这是因为「尾班船」效应。「我同意这是因为很多人赶搭尾班船的关系,而且数据与原先所知的有很大差别。」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时间点是2023年8月,移民部宣布取消Stream B的毕业年期及学历要求,使合资格申请者的范围大为扩阔。然而,消息公布后,申请数字未见上升,反而有徐徐下降之势。学签数字爆升 两年翻3.7倍另一方面,与救生艇Stream A接轨的学签(Study permit)人数,自计划推出后直线上升,从2020年(计划推出前)的2,605人升至2022年的9,535人(见下图),两年翻3.7倍。从2021年初到2024年2月间,移民部向香港人发出了约2.46万个学签。连同过去三年批核的约3.5万个OWP,估计目前已有超过5.9万人登上了救生艇。此数尚未包括循其他途径(如难民、封闭式工签、EE快速通道等)来加的港人,亦未计算仍在处理中的申请。移民部亦提供了自计划于2021年2月推出以来,截至今年2月29日,OWP的已处理个案数字。 累计申请人数 已处理人数被拒人数退出人数已获批核人数开放式工签(OWP) 42,768 40,9944,9011,52134,572学生签证 24,615合计 59,187来自香港的学签人数急升,从以往每年二千多人飙至近万,殷妙仲指这毫无疑问与Stream A路径受欢迎有直接关系。「Stream A申请PR的截止时间为2026年8月底,他们要先在本地完成一至两年课程,所以今年内就要来加,否则可能赶不及,因此,今年的学签人数可能会被推高。然而,由于Stream B取消了毕业年期限制,一些原先只能藉报读专上课程进入Stream A的中年人,现在可以选择Stream B了,这又可能会拉低今年的学签人数。」他估计,来自香港的学签人数会转趋下跌。楼市撤辣与23条 影响登艇人数他分析,还有两个因素会影响未来登上救生艇的人数,一是香港刚完成了23条立法,可能会刺激一些人决定移民,但推力有多大很成疑问。「因为23条在性质上有如国安法的延伸,如果能够接受在国安法之下生活并习以为常,很可能也能够接受23条。」另一因素是香港的地产市道,「我听说香港在撤了辣招后楼市有复苏,如果属实,可能吸引一些之前因为香港经济情况较差而未能卖楼的人,趁机套现走人。」殷教授分析,救生艇计划推出已三年多,加上英国BNO及其他国家提供的移民计划,「要走嘅都走咗」,现在有意欲离开香港的人已减少,而且这批人比较精打细算,会更重视是否已储备足够财力准备移民生活。「先前那批走得比较急,不理有钱没钱,走了才算。」他预料,救生艇在余下的9个多月中,申请数目将继续稳步下降。「如果从每月平均数来看,可以看到从2021到2023年,OWP数字也是缓缓向下的。」救生艇再延期机会微 2月势斩缆殷教授指出,救生艇计划本来就是因应香港突发情况而推出的临时性措施,他相信联邦政府考虑到人数下降,以及香港和加拿大的社会环境,不会再延期。「香港目前的情况,无论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总算稳定下来,加拿大再没有理据延续这计划。」此外,本地社会也对新移民人数有意见,国际学生人数已被收紧,而住屋问题亦令政府很受压。殷妙仲说:「除非香港再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大事,否则这次(2025年2月)将是真正的尾班船了。」安省社会服务机构家和专业辅导中心(CFSO)总干事黄晓莹博士分析,救生艇申请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坐救生艇有两种人,一种是走难,希望尽快离开;另一种是算到尽,希望等到最后一刻才起行,并在取得PR后,以最快时间离开加拿大。这些人没打算在加长期生活,根本不算是移民。」Stream B放宽 政治犯释囚受惠她表示,自去年8月取消了Stream B的学历要求后,OWP申请人数虽无大增,但有几类人士得以受惠,包括一些此前于香港在囚而现已获释的人。相关新闻:中年好升学 脑炎死过翻生中大硕士Stream A重启人生相关新闻:胜在输得起...

中年好升學 腦炎死過翻生中大碩士Stream A重啟人生

【星岛专题报道】现年37岁的张先生三年前循Stream A举家移民,现在是一名大专学生。一次突如其来的生死关头,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体会,最终毅然放弃在香港建立的事业,携妻儿远赴枫叶国展开新生活。他说:「如果要釜底抽薪,就不要回望从前拥有的,否则只会以失去的眼光来看现在。我们要有迎接未来和不断学习的态度,才能启动第二人生。我的座右铭是『坚持到底,必有嘢睇』。」2007年某天,他突然感到剧烈头痛,诊断患上脑炎,病情严重,一度濒临瘫痪甚至死亡,幸而奇蹟地康复。面对可能失去一切甚至生命,让他对人生有所顿悟,后来当上了戒毒辅导社工,工作做得很不错,在离港前一年,还获得红十字会颁奖嘉许。「当时妻子怀了第二胎,我们很想给两个儿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决定到加拿大。」张先生有意进修神学,报读了温哥华的加拿大华人神学院,适逢移民部公布推出救生艇计划,他因利成便成为了Stream A一员。同学仔都已届而立之年早期的Stream B只接受在申请之前五年内大学毕业者,他申请救生艇的时候,距离在中大社工硕士毕业已接近十年。「我现在的同学中不少人跟我一样,已经30多岁,不符合当时Stream B的条件,所以选择了Stream A 。」「我现在每周上三至四天课,嘿嘿,功课相当繁重,还要凑小孩。」没有工作还要负担学费,他坦言有经济压力,幸而妻子持配偶工签(SOWP)有兼职工作,二人也有一点积蓄。两名分别为6岁和3岁的儿子暂时还未合资格领「牛奶金」,但可享免费教育和日托补贴。他说:「我们适应得很好,小朋友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我很喜欢马拉松和行山等户外活动,这里更是最好不过,唯一是有时挂念香港的美食,但温哥华在这方面已胜过其他地方很多了。」有家室者较少回流但转行普遍张表示,一家人都很享受在加拿大的生活,暂无意回流,他希望在完成学业后,在本地寻找跟神学和社工专业有关的工作。「能够认识新环境、新朋友和新文化,我们很感恩。」卑诗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殷妙仲的研究发现,在较年轻和没有子女的新移民中,有部分人选择了回流,但年纪较大和有家室的则相对稳定。这些人移民是为了子女,找工作要求不高,即使在香港身居高职都甘愿纡尊降贵。他正在进行一项定性研究,访谈十多名新近移居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港人,年龄约30至40岁。「当中只有两人干回本行,其他的都转了行。」可喜的是,他们都成功找到工作,对新生活亦大致感到满意。相关新闻:胜在输得起 Stream B女生只身赴加3个月内打过5份工相关新闻:【星岛独家】6万港人登上救生艇 4千冲闸抢搭尾班船 学签年发近万破纪录图:受访者提供V20

勝在輸得起 Stream B女生隻身赴加3個月內打過5份工

【星岛专题报道】2022年夏,任小姐在香港刚大学毕业,她在8月申请救生艇,10月获发开放式工签(OWP),三个月后(即去年1月)只身来到温哥华,既要适应新环境,又要学习独居生活,由于准备以Stream B途径移民,找工作更是首要任务。她说:「趁年轻往外闯一闯,Nothing to lose (没什么输不起)!」她在到埗半年内先后做过5份工,由于不但欠缺本地工作经验,就连非本地的也很有限,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她在花了三个月时间寄出70多封求职信后,才找到第一份工。「那是一家移民顾问公司,工作属自雇性质,不能算作Stream B工作时数。」雇主本来说试用期后此职会转为受聘,但后来她发觉并非如此,所以要再觅新主。文职变货仓工 上班方知中伏之后她获得一家速递公司聘用,负责协调运输路线等文书工作,上工后却被安排到货仓处理货箱条码,「我心知『中伏』,上班一天就没再回去。」她很快找到第三份工,在大型超市办公室从事资料输入,这份工作不错,可惜只是临时工,聘约为期仅三周。经历一波三折,她决定调整求职要求,到一家文具店当兼职店员,接受只略高于最低工资的薪酬。她表示自己在香港找工作没有多大困难,但来到加拿大就要懂得放下身段。否极泰来,去年7月,她在一家文化机构找到一份全职工作,这不但是她感兴趣的行业,从中更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事间也相处融洽。毕业生为免徬徨先储弹药她说:「在这里找工作要多认识新朋友,建立人际网络,这点很重要。对刚毕业的新移民来说,有一点工作经验,即使不是本地的,总好过什么也没有。我有一些朋友,他们选择先在香港工作一两年,积累一点经验之余,也储下一笔钱,抵加后就不用太徬徨。」家和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黄晓莹认同,新移民应先做好「期望管理」。「新来者可视第一份工为入门途径,挨一挨,争取一些本地经验,到了第二份工就很有机会进入自己心仪的行业。开放式工签为期长达三年,要做好期望管理,否则不但虚耗金钱,更会浪费光阴。」再过三个月,任小姐将会合资格循Stream B申请PR(永久居留),然而她没打算在领得PR后回港生活或工作。「如果发展顺利,我想留在加拿大,否则或许会考虑到美国。」她表示,在香港的同龄朋友圈中,有的跟她差不多时间来了加拿大,有些正准备在今年内成行,多以多伦多为目的地。推出超过三年的救生艇计划还有九个多月就正式「斩缆」,看来还是不乏赶搭尾班船的乘客。相关新闻:中年好升学 脑炎死过翻生中大硕士Stream A重启人生相关新闻:【星岛独家】6万港人登上救生艇 4千冲闸抢搭尾班船 学签年发近万破纪录(网上图片)

【學者詳解】2,222人銳減至1人 「救生艇」移民申請急跌97.2%

【星岛综合报道】根据移民部(IRCC)最新数据,香港救生艇移民途径申请签证数目近年急剧下跌,由2022年的16,195宗,骤降至2023年的455宗,按年大减97.2%。有研究移民政策的学者表示,有多个因素促成这个趋势。 据IRCC数据显示申请个案数目跌幅非常明显,2022年11月为高峰期,全月有2,222宗,但到了2023年9月份,降至仅1宗,10月份4宗,11月1宗,12月10宗。 过去3年透过救生艇移民途径申请签证全年总数计,2023 仅有455份,而2022年有16,195份,2021年该计划首次启动时则有10,403份。移民部数据显示,略高于90%申请签证的港人获批。 专家认为,新移民就业市场严峻、住屋挑战、来自英国和台湾的竞争,以及香港经济低迷都可能是加拿大救生艇移民申请突然放缓的原因。 据加拿大新媒体(New Canadian Media)报道,卑诗大学(UBC)研究移民趋势的社工系教授殷妙仲分析,据他进行的研究所得,近年香港移民在到埗加拿大后最常遇到的问题,包括难以获得高质素的职位、可负担房屋以及保健护理服务。部分人可能将情况告诉仍然身在香港的朋友,令他们打消申请念头。 香港实施进一步限制言论自由的《港区国安法》至今超过三年半,殷教授指出,一些香港人也许对此已经适应下来。此外,英国提供的BNO移民计划,可能也吸引了部分有意离港的人。 他说:「究竟是他们已习惯了在香港发生的事情,还是因为他们有其他选择,我们真的不知道。」 殷妙仲指出,移民部审批程序需时较长,也可能是因素之一,过往发出签证只需大约三个月,现在很多都要半年。 他补充说,香港的社会环境也对申请人数有影响。香港经济自2020年后变差,令许多人没有足够经济条件考虑移民。香港的住宅物业价格指数已经连续下滑了22个月。「如果香港人无法在获利的条件下卖楼,他们移居加拿大的能力就会削弱。」 殷妙仲说 : 「人们现在是否已习惯了香港发生的事情,或者他们有其他选择,我们真的不知道。」 沙省香港人组织Saskatchewan Stands with Hong Kong认为,联邦政府应向来自香港的新移民提供更多支援,一些从救生艇途径前来的人士,除了要面对一般移民遇上的问题外,还要担心仍然身在香港的家人,可能因为政治问题而被当局针对和监视。 加拿大专为香港人而设的救生艇移民计划,将于2026年8月31日结束。 据移民部数据,从2021至2023年,经救生艇计划合计批出了23,684个签证。 自2021年以来,获发工作签证者(Stream B)中已有2,503人成为了永久居民(PR),4,241名获学生签证者(Stream A)亦取得了永居。     (资料图片) V20

移民部為留學生人數設限 大學協會指應針對私立院校

【星岛综合报道】移民部长米勒(Marc Miller)周一(22日)提出计划,今年发出的加拿大学生签证数目将较去年大减35%。有大学组织的代表认为,联邦政府应集中针对私立大学;而协助移民工人的组织则称,政府应该处理的是那些赚大钱的院校,而非留学生。 加拿大大学协会(Universities Canada)行政总裁兰登(Philip Landon)表示,联邦政府在考虑限制留学生签证数目时,应针对私立学院,而不是惩罚公立院校。他认为,设立一个硬生生的上限,将对接受公帑资助的大学构成不公平的影响,因为这些大学在处理留学生人数增长方面一直保持着负责任的态度。 他说,一些私立职业学院的国际学生比率接近100%,与公立大学不同的是,它们不会提供住宿或支援学生的全面配套,常被利用作移民加拿大的捷径。 他认为:「这将对加拿大的声誉、发展能力,以及我们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产生负面影响。」 兰登指出,前来加拿大就读的90万名国际学生中,约有25万人就读于公立大学,占个别院校学生人数的10%至25%。 加拿大各家大学跟公立院校一样,在政府资助减少,而国际学生所付的学费远高于本地生的情况下,纷纷以国际学生为增加收入的来源。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的数据,在2019年至2022年,国际学生占加拿大大学整体学生注册人数的17%,占专上院校注册人数的19%;但统计局未有细分公立与私立院校的数据。 移民工人变革联盟(Migrant Worker Alliance for Change)的罗霍(Sarom Rho)表示,联邦政府最好把矛头对准一些借此发财并造成问题的院校。他补充说,在留学生现在面临生活费危机的时候,他们还被当成了代罪羔羊。 (网上图片) 相关新闻:【救生艇Stream A难度加大】加国削35%国际学生签证 安省减幅或达五成 学生配偶工签政策有变 V20

助新港人融入加拿大 溫哥華街坊會三周年慶

【星岛综合报道】为协助香港新移民、凝聚港人力量的「温哥华街坊会」正式登记成为非牟利组织,周六晚间并举行年度晚会,将近 200 港人齐聚。国会议员关慧贞称,将继续游说联邦政府,让救生艇计划更完善,争取港人更多权益。 2019 年香港政经局势动荡,年轻香港人陆续移民加拿大,久居温哥华的移民筹组了「温哥华街坊会」(Vancouver Kaifong Association),协助年轻香港人更好地融入加拿大生活。创办人之一林国贤说:「过去我们举办很多活动,例如带领新港人到温哥华东区关怀无家可归者、认识华埠、关怀老人等,希望让新移居者多了解本地生活。」 林国贤说,挥别香港的纷扰之后,大家都要继续向前,渴望有更好的生活。「很感谢本地不同组织,还有很多商户都支持新港人,令街坊会越来越壮大,已有逾 300 个成员。」 晚会上也颁发了奖学金给两名优秀学生 - 罗志明和卫乐婷,两人目前都在卑诗大学就读,各获得 1,000 元奖学金。 去年来加拿大念书的罗志明,本来在香港有稳定工作,毅然出来重新寻找新生活,他说:「加拿大的救生艇计划帮助了很多港人,在街坊会认识了许多朋友,获得很大帮助。」 卫乐婷也说:「所谓人不亲土亲,在街坊会遇到很多新港人,大家分享彼此生活点滴和心情,觉得非常开心。」 新民主党国会议员关慧贞表示,救生艇计划已经帮助了很多香港人,但还能继续完善其中一些设计。「例如良民证的要求一直是一个困扰,我已经很移民部反应过相关问题。此外,加拿大目前的住房危机、医疗危机,也都造成新来移民的困扰,一些新来香港人会感到无助,这些都是渥太华需要尽快处理的问题,当然民间社区的帮助也很重要。」 林国贤表示,「温哥华街坊会」已正式注册为非牟利义务组织,未来将扩大各种活动维系并协助香港新移民,也让他们融入社会并成为贡献加拿大的中流砥柱。 v01

【新聞專題:救生艇遺孤三之三】「家長會」:舊港人幫助新港人

【星岛记者陈仪芬报道】过去三年不少曾经在香港参加政治抗争而被迫离港的年轻人陆续抵达加拿大,面对茫然的新生活,加拿大香港社区内的「家长团」成了最大的帮手。多 伦多、温哥华、满地可、卡加利等各大城市都有所谓 的「家长团」,各地家长团成员规模不等,多则数十人,少则数人,但各大城市的家长团紧密相连、共享资源。 实际援助 温支联主席李美宝说,家长们的背景来自各行各业,透过彼此手上的资源可以协助这些年轻港人在 加拿大落地生根。「例如这些人抵达机场时需要有人接机、需要有地方暂住,接着是租房、找工作,甚至有其他个人独特的情况需要支持。」 李美宝举例:「有些人因参与民主抗争而曾在香港被逮捕起诉,这可能会阻止他们入境或是未来申请难民身分,我们有法律专家可以帮助他们,向加拿大当局解释这些人的情况。」只身抵加的一些年轻港人被迫「自我隔离」,李美宝说:「为了安全,他们可能要断绝与香港亲友的联系,这让他们备感孤单,加上历经当年在香港面对黑警暴力,心理创伤很大,因此家长团中也有专业的心理专家可以聆听他们的心声、给予适当医疗协助。」   追求更好的生活 抵加的新港人越来越多,除了有「避难」因素 来的人外,还有许多专业人士来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些新港人带着丰富的工作和社区经验来到加拿大,如何利用他们所长贡献加拿大成了重要课题。 日前公民协进会(Civic Education Society)与 创新天移民服务协会 (Novasky Society) 主办「全方位领导学堂」Community Leadership Advancement Program(C.L.A.P.),邀请包括政界、商界、学界和社区领袖等多位专家分享加拿大政治社会制度和个人成功经验等,让抵加新港人可以对加拿大有 全面的认识,这些专家也无私地提供了他们所知的人 脉和资源。 多位三级政府议员在「全方位领导学堂」上分享他们的所 知所学。   在地新闻课程 公民协进会会长董达成在学堂上开设了一门在地新闻课程,让学员们选读了包括加拿大政治、环保、经济、原住民、多元文化等不同新闻事件,学员们自己从主题中找更多素材并上台说明其领悟。董达成说:「透过新闻认识加拿大是最直接又快速的一种方式,加拿大新闻自由开放,学员们可以体会背后的价值意义。」 董达成说,初来埗到加拿大,对新港人来说虽然有荆棘,但只要自己勤奋不懈,通常半年至一年都有大转机。 他分享最近得知的两个工作顺利的好例子:「一名香港会计师来了后, 先应聘上某公司的簿记员,但才工作 一个星期,老板就发现她杰出的工作能力,主动告知她公司的财务主管即将退休,鼓励她多考些本地证照,愿意将此职位由她接手。」「另一个曾在香港从事高级电力工程师的人, 来温哥华后先在一间超市做搬货工,才上工不到两星期,就转到超市的机电维修部门工作,三个月后他应聘上加拿大规模很大的一家电力设备商,如今常常出差到多伦多负责项目运营。」 董达成对新港人提出三个叮嘱:第一要多交朋友、开拓人脉、随时学习;第二关注新闻时事,多了解加拿大情况;第三相信自己的能力,永远保持积极有耐心的正面心态。 李美宝说,旧港人帮助新港人,集结众人力可以帮助更多在香港的人民,也让更多加拿大人得知 香港的真实情况。   图片: 星岛、部分由公民协进会提供

【新聞專題:救生艇遺孤三之二】16/17港生在加困境 團體促填補政策漏洞

【星岛记者郑乐炜、陈仪芬报道】加拿大推出的「港人救生艇计划」因政策漏洞,让不少「16/17苦主」,难以就现行政策入纸申请永居权,不少人对未来感到徬徨,不知应否继续等候政策更新;另觅出路;还是无奈回流香港,对于他们来说,这艘「救生艇」似乎停济不前。 《星岛》记者分别访问加国三大致力关注「港人救生艇计划」的民间组织,了解更多本地团体在地的政策上游说工作及实战经验,有望尽快填补政策漏洞。   家和总干事:移民部暂未有针对港人放宽申请永居意愿   加拿大政府「港人救生艇计划」(OWP)虽然 放宽,但经「救生艇计划」申请永居权(PR)方面 移民局迟迟不肯松口。一向致力推动救生艇计划的家 和总干事黄晓莹博士向《星岛》坦言,现时争取到的 「只有20% 阶段性胜利」,未来将继续争取为救生 艇下的PR 政策延期。 「第二道门」仍然重门深锁 黄晓莹表示,加拿大移民部推出的新政策像是 为救生艇政策开了「第一道门」,令许多原本不够时间申请OWP 的香港年轻人,现在有多两年额外的申请时间。现在只要香港人有10 年内的专上学院毕业证书,就可申请三年的OWP 赴加。但与此同时移民部仍未放宽PR 申请资格,换言之申请PR 时依然需要五年毕业内的毕业证书,形容「第二道门」仍然重门深锁。 黄晓莹在4 月10 日接受《星岛网》访问时表示,据她个人理解,移民局仍然希望在修改Stream B 方案时惠及的不止港人,更能对其他国家持工签抵加拿大的人一视同仁。换言之按家和理解加拿大移民局暂时「维持原判」,希望经OWP移加、但无法接驳Stream B申请PR 的毕业生,很大机会需寻其他途径在加拿大留下。 黄博士表示,家和在上一次移民部放宽救生艇 计划后继续积极与移民部官员磋商,但暂时移民部的 回应和上次记者会无异。加拿大移民部长曾强调,移民计分是保障国家的方法。而且香港人申请OWP 并不等于会远赴加拿大工作,更不等于一定会在加拿大 留下来长居。故此按黄晓莹理解,移民部暂未有针对香港人放宽申请PR...

兩個氣象站停擺惹禍?水上飛機失事釀3死

(加入救援失事水上飞机工作的一架加拿大直升机。) 【星岛综合报道】周三在卑诗省西北部哈迪港 (Port Hardy) 发生一宗水上飞机失事,据信机上 3 人恐不幸已死亡。 据太平洋海事部队发言人上尉杜伯 (Chelsea Dubeau) 称,一名目击者报告说,这架飞机在下午 12 点 52 分起飞后不久坠入斯特拉坎湾 (Strachan Bay)。 加拿大皇家骑警说,飞机坠毁时机上有两名乘客和一名飞行员。 下午 1 点 20 分,在接到联合救援协调中心的通知称一架塞斯纳水上飞机在海湾坠毁后,警方和救援队开始展开搜救。 包括 19 Wing Comox 的一架鸬鹚直升机、一架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直升机、一架加拿大运输部侦察机和一艘从哈迪港出发的海岸警卫队救生艇等都参与了救援。 卑诗皇家骑警周四发出声明称:「没有找到幸存者,飞机可能已经沉没。加拿大皇家骑警和运输安全委员会正在共同努力,以确定可能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 杜伯说,海岸警卫队的直升机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并发现碎片和浮油的直升机,随后加拿大运输部的侦察机使用红外传感器提供协助。 卑诗省 Coal...

今屆畢業生嘆在大溫找工作難 商科生移民更是難如登天

大温各地最近两个月不断举办大型招聘会,每次都人头涌涌。星岛记者王弘树摄 【星岛记者王弘树报道】移民、难民和公民事务部(IRCC)日前透露,加拿大是国际学生的首选目的地, IRCC去年批出近56万份学生签证,​​比2019年以来的纪录高出31%,借此吸纳更多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加拿大发展。不过,有今年6月毕业的中国留学生表示,身边不少选择留在大温发展的华裔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难如登天,若非卑诗大学(UBC)或维多利亚大学等知名度较高的大学毕业,在本地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对于日后通过工作申请永久身份深感迷茫。IRCC日前表示,在2021年,加拿大创历史地接纳超40.5万名新永久居民。而政府今年的目标,为再吸纳多43.1万名永久居民;截至7月31日,本国已吸纳约27.5万人,进度比以往任何一年快。今年6月在温哥华岛大学(Vancouver Island University)商科硕士毕业的余同学表示,毕业后三个月选择留在大温发展,但至今仍未找到工作,投了数十份简历都石沉大海,身边不少同样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亦面临同样处境,大家正考虑是返华发展,还是继续在加拿大找工作。余同学续指,由于自己并非卑诗省的「三大」毕业,即UBC,维多利亚大学,西门菲沙大学(SFU),自己所学的专业亦并非市场紧缺,所以难以在温哥华立足,在面临高房价、高物价的生活成本下,现时成为了「啃老族」,每月须由父母亲支付生活开支。他说:「大温整个就业市场其实并不友好,大多数工作都不归属移民种类,而且薪资非常低,与生活成本不成正比。我身边很多同学在毕业后多个月,至今仍未找到工作。我希望日后能留在温哥华生活及发展,但看来这个地方并不欢迎我。」余同学最后说:「选错科就如嫁错郎,若非知名大学毕业的商科生,在工作时失去优势,我现在都会和后辈说,一定要学理工科或IT类。」另外,同样是今年6月毕业的西三一大学(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商科毕业生李同学则说,身边不少华裔学生都抱怨大温地区找工作竞争大,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人士,以及初出茅庐,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在温哥华找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是非常难。他说:「我毕业至今仍在找工作,大多数雇主仅能给最低时薪。现在联邦快速通道(EE)移民项目分数极高,卑诗移民省提名的分数亦高居不下,想申请移民难如登天,我可能过段日子便返回中国发展。」李同学又说,自从边境重开后,不少海外专业人士赴加发展,包括香港救生艇政策的港青、乌克兰持开放式工签的国民,以及之前因疫情在原居地上网课,其后在毕业后返加工作的学生,从而导致他现在应聘面试时,竞争十分激烈。他补充说,北美就业市场十分重视IT及电脑科技人才,而且薪酬非常高,他计划近期在专上学院报读相关课程,决心增值自我,增强自己在加拿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