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电话拦截程式|5款手机防诈骗来电App评测 2款反公开用户通讯录 连旧地址/月租都揾到!推介1网站更安全

加拿大都市网

纵然香港实施了电话实名登记,但不少市民仍然日日收到促销或诈骗来电,骚扰之余,稍一不慎更随时堕入骗局,所以宁愿选择在智能电话上安装垃圾电话拦截程式来换取安宁。香港消委会近期实测了市面上5款较多人用的垃圾来电拦截App,结果显示部分程式会公开用户的通讯录,甚至连居住地址、月租等个人资料都被人一览无遗,消费者要留神!

消委会垃圾电话拦截程式|5款手机防诈骗来电App功能评测 部分会泄露个人资料

今年2月,消委会参考了两个手机应用程式商店的排行榜,以及第三方市场分析报道,拣选了五款香港本地使用量较多的垃圾电话拦截程式,包括CallApp、小熊来电Call Defender、芝麻来电Jima Caller ID、Truecaller及Whoscall,并用两个月时间分别从服务条款、私隐政策、网站及网上客服等渠道收集相关服务资料,再于注册帐户、权限索取、功能、收费、删除个人资料等几方面调查,从而评估应用程式的来电拦截功能。

程式需要存取个人资料?住址租金随时曝光

测试结果显示,在五款程式中,大部分于注册时只需输入用户姓名、电邮地址及个人头像等,或可登入facebook、Google等帐户注册。假若消费者是以facebook帐户登入注册,CallApp可能会存取姓名、个人头像、电邮地址、出生日期、相片、影片、朋友名单及生活时报连结等多达8项的个人资料,而且通讯录中所有联络人资料,更会同时自动上载及整合到商户的电话资料库中,供其他人“反向搜索”,以电话号码追溯回持有人的个人资料。

消委会指,不少参与实测的职员及其亲友的电话号码及个人资料,都可在CallApp及Truecaller的资料库中搜索到,更毋须经相关人士批准。当中更有个别人士的旧有住址,包括楼层及单位,甚至是每月租金等资料都被公开,对用户私隐存在极大威胁。另外值得一提是,虽然Truecaller的私隐政策表明,如用户是经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载及安装程式,通讯录将不会分享,但如果是循其他途径下载安装,例如是第三方网站的APK档,程式将额外进行“强化搜寻”功能,导致联络人资料被分享,与CallApp情况相似。

Android版拦截功能较多

5个拦截程式的功能基本上相若,惟Android与iOS的作业系统架构及应用程式权限就有不同,Android版普遍比iOS版有较多功能,如拦截无来电显示电话、境外来电等。而除小熊来电、Truecaller iOS版及Whoscall外,其余程式更可让用户自订拦截行为,包括自动挂断或阻挡垃圾来电、设置来电静音等;小熊来电的Android版及芝麻来电,更可在漫游期间自订拦截行为,更加灵活。

另外有3款程式采用了本地非应邀来电回报网站HKJunkCall的资料库,其中就包含白名单,即当用户收到医院、大学、政府部门等机构来电时会显示身分提示,避免错失重要资讯。而CallApp、Truecaller及Whoscall的Android版亦声称可标记垃圾短讯和识别即时通讯软件联络人等其他功能。

收费可移除广告及更新

收费方面,五款拦截程式都有免费及付费拦截服务,价格从每月$8至每年$1,790不等。当中芝麻来电收费最低,可订阅或一次性买断,订阅包括无限额自动更新资料库及移除广告,而买断则仅移除广告。而Truecaller的Premium Gold的收费最高,主要功能包括自动更新资料库、移除广告、进阶来电封锁、即时通讯支援等。此外,小熊来电及Truecaller Premium Family的Android版设有共享计划,可与4至5名亲友共同使用。消委会亦提醒,大部分付费计划均预设自动续订,移除程式不等于取消订阅,用户应留意,以免被自动收取下一期费用。

可要求移除电话号码

调查亦指出,如消费者想将自己电话号码在垃圾电话拦截App的资料库中移除,五款程式均可做到。经实测后,例如是芝麻来电,可透过电邮或经Facebook专页联络,提交除名要求。CallApp及Truecaller则有专门网页处理。

而当帐户被停用或删除后,商户通常会依照其私隐政策,保存相关用户资料一段时间后再销毁。Whoscall会保留30日,CallApp最多五年,不过CallApp的私隐政策提及,就算资料保存期限已过,用户资料可能仍会存在商户备份系统中。

总结|消委会选购垃圾来电拦截程式8大贴士

垃圾电话泛滥,消费者选择安装垃圾电话拦截程式来解决问题确是无可厚非。不过调查发现某些程式反而会将用户的通讯录资料上载,并提供予其他用户搜索,这种做法令人失望。在下载和使用这些程式前,消费者应仔细阅读其服务条款和私隐政策,并留意其索取的权限。消委会建议市民可用本地非应邀来电回报网站HKJunkCall来参考垃圾电话,并设有白名单,可助市民判别公营机构的来电,免错失重要资讯。

  1. 使用程式前应细阅服务条款及私隐政策,以了解商户收集及处理个人资料的方式。
  2. 程式要求存取电话权限时,须评估有关要求是否合理或程式是否可信等。
  3. 定期更新拦截程式及资料库,确保有最佳拦截效能。
  4. 主动回报垃圾来电,提高拦截效率,利己利人。
  5. 如不幸发现自己的电话号码被程式上载及供他人搜索,可要求有关商户删除。
  6. 收到疑似诈骗电话时,应避免给予任何回应,并立即挂线,以免声音被录下作不法用途。
  7. 切勿将经实名认证的电话卡卖予第三方,以防用来拨打诈骗电话。
  8. 为家中长者电话安装垃圾电话拦载App,并将字体调大,防范诈骗电话。

资料来源:香港消费者委员会

T10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登场,“拜特对决”今晚再次上演

哈利波特第一集小说原创封面水彩画拍卖 1480万元成交破纪录

去骨火|夏天又湿又热周身痛 失眠便秘因为骨火重?中医推介1汤水改善6大症状

女子扶老携幼登机 竟一家三口被赶下机 全因她向空姐说错了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