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職場導師「貝姐」:參加Job Fair,如何做好準備?

加拿大都市网

為進一步服務年輕高校校友、留學生、新/老移民的專業求職和職業發展需求, 促進用人單位、高校和求職者的面對面交流,由加拿大中國高校校友會聯合會(CCAA)、加中經貿文化交流協會(CCEA) 和加拿大華人專業人士協會(CPAC) 聯合主辦, 10大行業協會及社團協辦,本地大學支持的 「2023 Profess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Forum & Job Fair  」(加拿大專業職業發展論壇和招聘會)即將在5月5日舉辦。今天都市脈搏邀請到職場導師「貝姐」 Bess Song,為我們分享一下參加Job Fair,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採訪嘉賓:

CareerCamp一站式求職的職業導師貝姐Bess Song,貝姐在加拿⼤、意大利和中國有20多年的職場與商務經驗,並在政府機構擔任過職業顧問。

在多倫多⼤學羅特曼 (Rotman) 商學院獲得⼯商管理碩⼠, 並持有美國項⽬管理協會(PMI)頒發的項⽬管理 (PMP) 全球認證和加拿大喬治布朗學院職業導師專業文憑。 她堅持回饋社區,先後在多個華人及主流社區和專業組織擔任理事會成員。曾任加華項⽬管理協會理事、喬治布朗學院職業導師專業校友會主席,現任加拿大中國專業⼈士協會(CPAC)副主席。

首先: 去之前要做三件事:多了解、定目標、做準備

多了解

首先,活動本身,有何內容、主辦方誰、參加單位?主題是什麼?

活動的介紹:新聞發佈會的報道和公告, 認真看

主辦、協辦10幾家,都有哪些和自己相關

此外,行業專家中哪些人被請來論壇

哪些機構會有展台

請將這些信息存在手機里,參加活動的時候備用。

定目標:

一、管理期待;

二、在現場心裏有數,充分利用時間,儘可能尋找、創造機會。

首先要認識到,獲得僱傭機會甚至面試機會的可能性不高。

應有客觀的心裏期待,拿出最好的狀態,去尋找「」。

只有帶着清醒的認識,才不會有挫折感/輕易得出「參加招聘會沒用」的結論。

 

怎樣才有用?兩類目標要考慮。

一、參加活動的目的,想量化認識多少人?遞出多少簡歷?

Or 想獲得信息?想認識誰,給誰留下啥印象?

單純找工作- 第二類目標,自己的求職方向

舉例:展台上遇到一句話說出一長串關聯不大的求職方向的求職者。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怎會說服僱主?

不知道想做什麼工作的,(跟年齡無關,初入職場/考慮轉行)大家就可以通過JOB FAIR獲得更多的了解,career exploration。

做準備

1、 穿什麼、帶什麼

不是去social的話 :-),像樣職業裝,乾淨整潔面貌, 構建良好第一印象第一步

帶什麼?中英文簡歷

2、建議先調研

根據前面提的宣傳報道,

着重看,哪些機構或嘉賓想去target

想找/想了解工程類的工作

網上搜網站 – 職位,可能夠資格?

搜索講員本人背景,有點了解更容易build connection。

海報上還有幾家協會,比如CPAC,汽車工程師協會,CPMP…可能有關的都了解一下,

想想可能給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認識的人里有沒有對這些機構或個人有了解的,爭取提前被熟人介紹。

第三方正面引薦,比自我介紹更管用。

做好homework – 1)調整參加活動的期望值和目的,2)對帶什麼內容的簡歷給參考。

3、簡歷

漫無目的海投無用功。

參加招聘會,親自遞簡歷/有人牽線,簡歷也必須說得過去

4、準備哪些說辭

兩種情況,

1)、沒有明確方向的 – 直接講

我還在摸索中,想多聽聽多學學

再根據我的情況判斷,哪個方向更現實、更適合我。

比滿懷希望遞上簡歷收穫失落更有益。

2)、有明確方向的,準備一套辭令。

求職要傳遞的信息:直截了當!明確、邏輯清晰!

找什麼職位 + 一套qualifications

練熟、不能背書

簡歷內容爛熟於心。

小結:

活動前,做好調研,明確目的,準備到位,

活動時一定更自信;行動上更有針對性;效果更明顯。

Job Fair 當天怎麼做

準備+信心還不夠,比簡歷和說辭更重要的,積極樂觀的心態、充沛的精力和笑容。

Eye contact, 眼神不躲閃。

別怕主動握手,對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不易,疫情封閉更如此。

但走向社會,心理調整,要成為專業人士,行為舉止應有禮儀

Be a listener -> 大方回應。

不只是被動回答,適時提合適問題能加分,還能爭取時間和展示機會-> 更深更積極第一印象。

實用tips:

1、前面提的在手機上存活動信息

Approach 誰,能快速調取名字和信息

要善於應利用中年人的人脈,願意提供幫助等

2、做記錄,不然容易忘

3、be organized

最後,結束後又該做些什麼?

回看目標,總結。

多認識的一些人 不等於人脈,認識多少人本身沒有價值,有幫助才有價值

看筆記

有哪些人值得發的感謝信

認識了誰,networking 後面的事情 = building relationship,為未來的各種可能播種。

更多職場經驗歡迎參加明天的公益線上分享會!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