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真的在大撤退么?專訪流行病學家、北美華人健康協會會長王培忠教授

最近,《紐約時報》刊發一個獨家報道,標題令人振奮——《新冠,正在撤退》。該報道稱,過去1個多月來,美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下降61%,全球單日新增人數也下降超過50%專家也不清楚染疫人數為何開始下降,但確實觀察到,疫情會有神秘的2個月循環,升溫2個月後接着衰退2個月,專家強調這不代表疫情就此終結。究竟疫情現在走勢如何?疫情消退是否和疫苗有關呢?這個秋冬會是最後一波疫情么?《都市脈搏》專訪流行病學家、北美華人健康協會會長王培忠教授,為您做專業解析!

 

問:不管是美國還是全球,之前也已經出現過幾次疫情的緩解及惡化。這是疫情的潮起潮落,還是真的新冠肺炎大撤退?全球和加拿大近期疫情走勢如何?

王教授:

我是這樣認為紐約時報的報道,它實際是作者個人的解讀,但是他說出來的現象確實是真實的。比如國際來講總新增確診的人數開始下降,另外他說的每兩個月高低起伏循環,如果把全球的趨勢繪製出來確實也是如此。但是,這個解釋只是他個人的觀點,我不能完全認同。因為如果把全球的數據並在一起看,這個曲線意義不大,因為全球範圍內有高、有低的地方,所以把它並在一起其實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很多地方在下降,同時別的地方上升也很厲害。比如:澳大利亞前期做得非常好,今年初還是個位數,現在每天新增兩千人左右。這次波峰發病的人數明顯超過了前面幾次。再有一個例子,俄羅斯的疫苗推出的也很早,現在來講應該是第四波,不管是新增病例數,還是死亡人數比以前幾波明顯都要厲害。所以,紐約時報把高低值並在一起取個平均值,我感覺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不是真正的從生物學上有意義。

另外,從加拿大全國範圍內來看,全國的病例在下降,但是如果你要看每個省區別很大,按照每周每十萬人的新病例數作為一個標杆的話,薩省現在每十萬人大概是243,安省現在大概才二十幾,差了十倍。另外還有一個省就是New Brunswick,也沒有任何下降的跡象。因此,紐約時報的報道描述了現象,但對現象的準確解讀很難。

問:在沒有疫苗的時代,人類面對病毒性流行病都是「硬着陸」。全球疫情下降跟打疫苗有關嗎?

王教授:

首先,導致疫情下降的因素很多,但是疫苗起了一個關鍵或者是決定性的作用。第二,我們叫NPIs(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包括隔離、戴口罩、社交距離這些措施,也同樣起了一些非常關鍵的作用。我們可以設想哪個國家這方面做得好,哪個國家疫情控制也好。不管從哪個角度講,中國這次疫情控制的相當好,可以說是全球控制疫情方面的典範。無論是從發病率、還是死亡率來比較的話,都遠遠低於其他國家。

問:疫情撤退是否也並不意味着病毒消失,新冠會變為流感么?人類是否將與其長期共存?

王教授:

首先,世界衛生組織是2020年3月11日宣布的大流行,但是什麼時間宣布大流行結束其實很難講。即使宣布了結束,也並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就消失了。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能說百分之百,但幾乎不會出現太大偏差,這個疾病可能消除不掉。我們看人類歷史上很多疾病,幾乎沒有幾個疾病可以被人類完全消滅。可能天花算成功消滅的,另外SARS莫名其妙消失,我個人覺得新冠像上次SARS那麼幸運消失的可能性也不太大,可能是要跟人類共存的一個狀態。從生物進化學來看,病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把人殺死,而為了選擇最適合於它生存的模式。所以我想到一定程度上,病毒的毒性和傳染力,跟人類的交換將達到一個平衡點,達到這個平衡點以後就穩定了,到那時新的變種的可能變化也不太大。比如麻疹等其他一些病毒都是這樣,起初傳染力比較大,過一段達到平衡,病毒基本趨向穩定。只有穩定狀態的病毒才適合於長期的生存。如果殺傷力太強的話,病毒本身作為傳染性疾病也很難存活,因為它的易感者都死了。所以,我想這個病毒最終將和人類達到一個平衡點,那時候我們有好的方法能夠控制住它,不至於造成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和干擾。我們要做好這個長期準備和它共存。

問: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王教授:

回頭來看,疫情從2020年1月份開始爆發流行,現在又經過了若干個階段。首先看國際反應,中國爆發以後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一月底宣布作為一個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但是宣布了以後,新冠幾乎只限於亞洲國家,包括泰國、韓國、日本等很少的一些國家。但是全球其他國家都基本沒有重視。我們回憶一下加拿大當時的狀況,一再告訴大家很安全,不會出現大問題。所以,第一個教訓就是在初期應該高度重視。

第二個教訓,從資源準備來講,我們明顯是不充足的,不光加拿大存在這個問題,其他國家和地方,包括中國在內也都存在這個問題,我們知道大流行的出現是一個不可預測的事件,但一旦爆發之後,我們應該有良好的準備。

另外,就是如何控制這個疾病。我們看到各個國家的方案都不一樣,比如瑞典靠群體免疫,現在來看實際也沒有達到目的。在疫苗出來以前,最有效的辦法還是非藥物措施的實際效果是最好的,中國這方面是做得比較好:包括及早控制感染源和病例追蹤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疫情控制並不僅僅是科學和公共衛生學的問題,牽扯到經濟社會多個方面,需要各級政府資源的綜合調配和協調,共同面對,才能打好抗疫戰。全球範圍內,世界衛生組織的領導作用很明顯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和協調也很重要。

個人來講,大家還要做好相對長期抗疫的心態。疫苗是我們知道的最有效的防疫手段,大家不要因為覺得有了新葯就不用打疫苗。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藥物是你有了病以後治療,它的效果並不是100%,而且一旦染疫已經晚了,在你生病的同時也會感染到你身邊的人。所以,藥物絕對不能代替疫苗,如果沒有打疫苗,還應該打疫苗。另外,還是要注意個人防護措施。儘管安省最近放寬室內聚會的限制,戴口罩還是要求的。我們的開放也是試探性前行,如果再出現大的波動,我們還得退回來,所以個人防護還是非常重要。

最後,包括個人的心態調整,飲食和體育鍛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北美華人健康做過一項研究,研究華人在新冠疫情中使用中藥的情況,發現華人使用中藥的比例非常高,將近50%的人都在用。最新的文獻報告指出,中藥對緩解新冠和縮短病程確實有一定效果。但是它對預防感染未必效果這麼明顯。這意味通過一些輔助手段增加機體的免疫力,會某種程度上減輕疾病帶來的危害,我想還是要綜合地看這個問題。

謝謝王教授給我們做了這麼多精闢科學的應答。無論今秋人們會迎來什麼,我們都真心希望疫情最嚴重的階段可以過去。不過在疫情結束到來前,我們都不能放鬆警惕。如果您還沒有接種疫苗,請根據您的身體情況,儘快接種疫苗,得到更好保護。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北美華人健康協會更多的科學醫療知識,科學抗疫, 未來可期!我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