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13:37:46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华裔

感染新冠后30日内死亡率 安省华裔高出平均值44%!

■研究指安省华裔染疫后30日内死亡率,和出现心脑疾病的比率高于平均水平。图为救护员把一长期护理院长者送院时情形。网上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华人心资脑明协会初步研究发现,安省华裔感染新冠病毒后30日内的死亡率,和出现心脑疾病的比率高于平均水平。 协会研究小组主任脑神经专科医生朱耀祖表示,美国的研究显示,非裔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较白人高。 依据2020年资料,南亚裔和华裔分别占安省人口29.6%和19.4%,是安省最大的少数族裔。因此有必要了解他们患病后的死亡率,和出现心脑疾病并发症的情况。 这份发表在最新一期《加拿大心脏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报告分析前3波疫情指出,经核酸测试(PCR)后30日内的华裔死亡率为3.1%,高于全省平均的1.9%,南亚裔死亡率则是低于平均的0.9%。 换言之,华裔患者的死亡率高出44%。华裔病人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比率与全省平均相若,但南亚裔则较低。 华裔有神经并发症的比率,也比全省平均和南亚裔高。 ■周志明指省府须关注不同族裔的感染情况。网上图片 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与这项研究的心脏专科医生周志明昨天接受本报电话访问时表示,新冠病毒对不同族裔的杀伤力有差异。研究发现华裔患者的死亡率、出现并发症和需要住院,也比其他族裔高;但原因有待进一步详细研究。 他说,第一波疫情主要侵袭长期护理院,老人的抵抗力和疾病也较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和第三波的情况相同。虽然原因尚未清楚,但已经足以促请省政府和医疗机构,关注不同族裔的感染情况。 报告指出,华裔感染后死亡率较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患者年龄和居住长期护理院的比率偏高。南亚裔患者则较年轻。 南亚裔患者较年轻和感染率高,但死亡率较低,相信是因为不少人是前线医护人员或在物流中心工作。 报告指出,研究资料只限于安省居民,并且是依据患者的姓名区分族裔,准确性可达99.7%;但由于有个别医院并非每日提交报告,因此会出现遗漏。研究也局限于首三波疫情,以及确诊后30日内的个案,缺乏完整和长时间的追踪研究。 不过,这项初步发现值得各省政府作进一步研究,并且在未来向高危族群分配资源和预防疫苗。

华裔教授引进「个人机械」海豹Paro 成为陪伴病患的良药!

■熊莉莲教授。受访者提供   【加拿大都市网】全国资深二级护理研究主席、温哥华沿岸卫生局临床护理专家熊莉莲教授(Lillian Hung),从事失智长者长期护理科技应用的相关研究已有数年,成果颇丰,更多次受邀在各地举行研讨会。她创造性引进日本“个人机械”海豹Paro,成为陪伴病患的“良药”。 早前于首届“医疗创新者”(Innovators in Action)活动上,熊教授向在场人士介绍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并获众人一致好评。演讲期间,她展示了人工智能、“个人机械”海豹Paro陪伴患者的临床影片;从片段中可见,患者紧抱着Paro感动落泪,在场人士观毕,无不为之动容。 ■■“医疗创新者”活动上,熊教授观众展示Paro院内实测片段;片中患者紧抱着Paro感动落泪,在场人士观毕,无不为之动容。 熊教授于上周五(8日)接受了星岛专访。她表示,自己自初入行开始,便从事长者护理方面的工作。她发现很多护士或看护,面对在工作时出现的种种困难,均需自行发挥创意解决难题,因而受到启发,并萌生了研究将市面上的新科技,应用于长者长期护理工作的想法。 另一方面,早期的执业经历,也令她意识到工作中的小细节,对病患自身及病护关系的积极影响。“如老人在看护陪伴下,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都对其身心大有好处。种种事例均激发了我的兴趣,令我决心投入这方面的研究。” 可爱外貌助突破病患心防 熊教授自2016年起开始有关研究,第一个项目便是海豹Paro的护理学应用。她忆述指,当时发明Paro的日本科学家刚好到访温市综合医院(VGH),正好成为其开展有关项目的契机。“我在和他的言谈之间,发现Paro当时的研究环境并非用于医院之内。但我有感于院内病患,其实更需要Paro的陪伴,于是便向该名科学家借用它。”经过Paro在院内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熊教授终获得赞助,为院舍购入该款机器人。 Paro的出现,令护理人员获得了一促进病护关系的“良药”。熊教授提到,部份失智症病患初来乍到,对于自己所处院舍并不熟悉,因此感到惶恐;也有一些长者在言语沟通方面有困难,不善于表达,因而在面对陌生人时也会感到压力。 而可爱的Paro,则有助医护突破病患的心防。熊教授举例说:“先前院内有一位没有视觉的病患,因不清悉自己为何身处院内,而对护理人员十分抗拒;甚至每当看护欲上前为期喂药、抹身及更换寝具时,他均会向对方施以拳脚。” ■熊教授(右一)与其部分研究团队成员。 柔化心灵使性情大变 后来,院舍人员向该名病患,提供了一只Paro;在他接过Paro后,随即性情大变,平复了心情。在众人的努力,以及Paro的“加持”下,他终于向医护敞开心扉,更会向对方讲述自己的往事。病护之间建立了互信,矛盾隔阂也终得化解。 熊教授指,从此类系列研究中,自己所获的最大得着,便是看到病人在使用新技术后的正面转变。“从前这些院舍人员会觉得那名病患难以亲近,也害怕受伤;正是Paro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这类病患平易近人的一面,因而更能用‘以人为本’的态度来看待对方。” ■■“电讯机器人”(Tele Robot)。UBC网站   Paro项目取得很大成功,其案例更引起学术界争相讨论,首份论文更被引用超120次,令该项研究获得知名度。熊教授及其团队获邀到各地举行研讨会,分享研究成果,并推广该款机器人在院内的应用。 之后熊的团队再接再厉,主持了多项相关研究,包括iPad、“电讯机器人”(Tele Robot)等科技之的失智症患者护理应用等。 而其研究成果,也正在本地院舍走向普及。熊教授提到,像其现在进行中的Zinnia TV护理应用项目,在实测过程中便颇受护理人员欢迎。“正常的电视节目节奏较快,部分老人未必能跟上,此Zinia TV则开发了众多节奏较慢、画面优美,适合年长病患、院友收看的节目,内容涵盖自然风光音乐等主题。”此外,Zinnia TV也有提醒老人喝水、教导他们使用洗手间一类的健康资讯影片。 机器人联络母女度过疫期 另外,本地华人院舍对科技应用特别感兴趣。熊教授举例,由于华人重视家庭,因此普遍乐意支持与住院父母互动的相关项目,如可供家属遥控操作电讯机器人等。“有几个华人家庭,便参与到研究当中。其中一名长者的女儿,更会于每天早上10时,使用电讯机器人联络母亲,与后者进行互动,包括一起做运动、一起喝水,并已持续半年时间。在疫情期间,家属一般不被允许到院内进行探访;相比之下,这对母女则可以如旧互动,该款机器人的好处可见一斑。” 不过,部分科技在院内进行实测时,也会遇上不少困难。她提到,如电讯机器人便因可在院内走动,院方也会因此担心机器人在移动期间,会撞到其他人。此外,该款机器人也因装有摄像头,而会造成私隐方面的忧虑。“甚至部分院舍职工,或会因此感到在工作期间会被监视。” 不过,对于科技在长期护理行业的普及趋势,比较乐观。“现在部分餐厅,也已开始应用类似电讯机器人的新科技,与人类员工一起工作。虽然现阶段对此类科技的应用,仍属较新颖、超前的概念,大众未必马上能够接受;但相信在经过长年累月的实测后,人们将会克服恐惧,其有朝一日终将会普及”。 图文:星岛温哥华记者黄良润

华裔家庭医生:工作责任和压力过大 系统须改革

■■郭医生指家庭医生的责任和压力过大。资料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有本地家庭医生表示,目前医护人员缺乏的现状并非仅靠资金就能解决,医疗系统也需进行相应改善,从而减轻医护人员压力和责任。 大温家庭医生郭医生(Ezra Kwok)周一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邦为各省医疗系统增加拨款只可帮助解决医疗保健问题措施的其中一项,现在的医疗结构也需要进行改革及改善。 他说,家庭医生这个概念原本是很好的系统,但是加拿大家庭医生的责任和压力过大,导致不少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不愿意成为家庭医生,也有一些已经成为家庭医生的人离开这一岗位。 郭医生说,与步入式(walk- in)诊所的医生不同,家庭医生一旦接受了一个病人,很可能要照顾其一生。医生既要了解其身体状况、病史,又要成为其7天24小时的照顾者,白天看诊,晚上看报告,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另一方面,他指出,家庭医生还要租场地、买设备,承担著一定的经济责任。他说,虽然卑诗省医生的收入并不一定是全国最低,但生活开支以及租赁诊所场地等开支却是全国最高。“据我所知亚省的家庭医生收入比卑诗省高,但在亚省的诊所租金以及生活成本都要低很多,这里的30元和亚省的30元完全不同”,郭医生说。 读医回报并不太高 医生一直是亚裔家长希望孩子从事的光鲜亮丽的职业之一,但郭医生表示,现在趋势正在改变,医生,特别是家庭医生,已经不再是那么受追捧的行业了。他说,想成为一名医生,要先花三、四年取得一个普通学位,再花四年读医学院,实习两年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家庭医生,如果想成为专科医生,则可能要实习五至七年之久。这种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换来的回报并不会太高,但责任和压力却非常大。 郭医生说,虽然没有哪个医疗系统是完美的,但他相信本国医疗系统仍有改善的空间。比如可以考虑让患者自己支付一部分医疗费,从而令一些小病患者无需看医生,或可减轻医疗系统压力。 针对有家庭医生转行做医学美容,郭医生就表示“无可厚非”,“以前治病救命,后来治病长寿,现在又需要医美补偿缺憾,人的需要在改变,自然就会转变,再加上医生的压力太大,回报也不是那么好,很自然有人转行”,他说。 ■■谷世安指应加快认证速度。受访者提供   拨款只能短期救急 另一华裔家庭医生谷世安也表示,医疗系统人手缺乏不是新问题,也不是仅用钱就能解决的。他认为,第一要扩大医学院招生,这不但需要钱,还需要师资、校舍等资源,但即使现在立即开始扩招,培养出可上岗的医生也还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无法解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他指出,应加快外国医生的认证速度。“本地有一大批世界各地来的医生,但因为认证过程复杂,需要通过好几种考试,还要做住院医生才能最终当上医生”,谷世安说,“我认识的一位医生从大学开始,前后总共读了约20年书才成为加拿大的医生。” 最后,谷世安认为,尽管加拿大医疗投资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效率却处于落后地位,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他坦言,提高效率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此外,加拿大的政治制度也是制约医疗系统进行深度改革的因素之一,他认为,目前省长们向联邦要资金只能短期救急,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星岛记者王学文报道  

无法居家办公难招人 华裔老板发愁!

■■吴太太不得不亲自一周工作7天以弥补人手不足的情况。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失业率创新低。有华裔雇主表示,人们习惯了疫情期间的“在家办公”而不愿意返回公司上班,还有些人疫情期间转行或提前退休,导致人手短缺。另外由于移民政策等原因,一些有技术要求的蓝领工作难以找到合适的技工。 从事家庭用品、厨具及玩具进口业务的加拿大世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君学,周四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据他了解,现在很多行业都出现缺乏人手的情况,大约10%至30%的岗位出现空缺。而他的公司无论写字楼还是仓库都人员不足,即使通过招聘广告招到员工,也常常做不久,流动性很大。 ■■方君学指不少人已习惯在家工作。资料图片   方君学分析说,造成人手短缺的一大原因是人们已经习惯了疫情期间“在家办公”的模式,既不用出门,节省了汽油费,又可以在家照顾小孩和家人。但是他说,货仓工作无法实现远程办公,而即使办公室工作,也是返回写字楼效率更高。 鼓励新移民先尝试其他行业 从事IT和建筑行业的加拿大华商会主席陈若虚则表示,由于科技行业的新移民很多,无论是持工签还是移民身份抵加,他们都能够合法工作,因此IT行业寻找雇员并不难。虽然新移民英文可能不算好,但工作技能基本都没问题。但建筑行业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陈若虚指出,经常遇到承包商称员工感染新冠导致人手短缺,虽然这也是实际会发生的情况,但他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该行业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陈若虚指人手问题按行业而定。资料图片 “(这些工作)新人不是一学就会的⋯⋯一些老员工可能在疫情期间被裁员,获得一些福利提前退休了,也有一些人已经转行⋯⋯好像电工、油漆工、木工以及园艺师等,都需要相应的技能”,他说。 他还表示,尽管最近有不少新移民来加拿大,但不少人都想做回自己的本行。以香港人为例,不少都是读完大学才过来的,那些做蓝领的技工往往英文不过关很难来到加拿大。他鼓励新移民如果找不到本职工作,可以尝试其他行业,比如做园艺其实就收入颇丰,先拿到本地经验再考虑其他的职业道路。 缺人手东主自己工作7天 方君学也鼓励新移民“放下身段”,先“骑驴找马”,从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开始做起,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为止。 新城饼家东主吴太太表示,目前她的餐馆还有25%左右的岗位空缺,令她不得不以67岁的年纪,一周7天无休止“落手落脚”地工作,“每天最早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体力不行了,不是不愿意做下去,实在是力不从心”,吴太太说。 她表示,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宽以及暑假的到来,许多来自本国各地以及美国的游客都来到温哥华。“邮轮300多艘,比疫情前的200多艘还多,令我们生意比以前忙很多,但是人手却不足,导致很多包点产品供不应求。” 吴太太说,她一再向联邦提出放宽移民政策,放松对外劳的英文要求,令其餐厅的厨师和包点师傅可以长期留下来。她表示,中厨并非在本地一些学校学几个月就能学会的,要做出道地的香港美食,就要想办法留住这些有技术的人才。一旦他们可以移民,便会申请在海外的家人过来,成为新的劳动力,以弥补本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图文:星岛记者王学文

华裔新手妈妈为女申护照 寄表3个月杳无音信!忧出生证原件丢失

■■当局表示,约76%申请者在递表后40个工作日内收到护照;于指定地点申请者达94%。 加通社资料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高贵林一华裔妈妈为新生女儿办理护照,但在她邮递申请后,却一直未有回音。该名新手妈妈更担心,女儿的出生证明文件或会被对方弄失。 居于高贵林的华裔妈妈王新妮(Sunny Wang,译音)向CityNews表示,于4月用邮寄方式,向加拿大服务中心(Service Canada Centre)为女儿申请护照,但此后却一直没有回音。 她表示,于上月再亲身到服务中心办事处,询问申请处理进度;但工作人员却回应,因她的申请是透过邮递提交,在欠缺追踪号和文件号的情况下,服务中心对此无能为力 。 她又从服务中心获得一个查询电话号码,但她说:“电话号码是死号。当我打电话时,它会自动挂断。”随后,她又于一个月前循网上系统查询申请进度,对方只表示会在10个工作日内回复,但至今也未有回音。 虽然她本可选择到位于素里的护照办事处排队申领护照,但据报道该处几乎无法预约时间,且在黎明前便会排起长队。 她解释道:“因我身边带着四个月大的女儿,几乎不可能连夜到办事处外排队等候,所以此刻可谓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作为邮递申请程序的一部分,她也按照要求,寄出女儿的出生证明文件正本。但由于其女儿的申请一直杳无音讯,她担心有关证件或有机会被人丢失,因此颇感沮丧。 进退两难不敢预订行程 她又表示,自己已花费了出生证明、照片、邮寄、邮件追踪等方面的费用;如今举棋不定,不知应否为女儿重新递交申请;其一家人更因此不敢提早预订任何旅行项目,一直推迟行程。 她最后表示,理解办证需时,但希望当局可与申请人做好沟通。“如果有某处可让申请人与工作人员联系,且对方会如当局所承诺般给予回应,情况将大为不同,起码可让申请人知道申请正在处理中。此刻一切都是未知数,这真的很糟糕。” 报道引述联邦就业与社会发展部(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日前表示,约76%国民,在递交申请后于40个工作日内收到护照;而在指定地点提交申请并成功获接纳者,有94%在10个工作日内收到护照。星岛综合报道

华裔为获申根签证 动员全家刷预约网站!

■■张先生基隆拿之行,让孩子见到了袋鼠。受访者提供   【加拿大都市网】有市民花费数月不断刷网,终于在周三拿到前往欧洲的申根签证,表示过程虽然艰辛,但期待疫情后的首次出国旅行;也有刚刚前往卑诗内陆自驾旅游的市民表示,对周边风景已经审美疲劳,计划10月避开高峰再出国旅行。 温哥华市民沈小姐于今年3月便开始和家人计划暑假前往意大利旅行。由于家中只有她一人是持中国护照及永居身份,所以要独自申请申根签证。一开始她通过意大利领馆的网站申请,但由于申请者太多没有可约的面试时间,她只好不停刷新网页,希望能碰巧刷到一个别人放弃的时间。然而网站一再崩溃,有时根本无法进入帐户。 有旅游社的朋友提醒沈小姐可通过其他国家“曲线申请”申根签证,她又改为通过法国领馆递上申请,但同样人满为患,所有预约时间都已经被约满了。“我真的崩溃了,已经不想去旅行了”,沈小姐说。 无奈家人已经为她买好了机票,也订好了酒店,她只好动员全家人一起帮她刷新预约网页。“半夜刷”、“凌晨刷”,功夫不负有心人,沈小姐终于在6月初刷到一个7月初的位置。周三上午,她终于前往位于温哥华中心的法国签证中心办理了手续,但被告知仍需数周才能拿到签证。“希望能赶得及我7月底的行程”,沈小姐表示。 内陆自驾游轻松但平淡 她说,不知道去其他国家旅行情况如何,但是去欧洲实在是太火爆,她一开始希望通过旅行社帮忙办理签证,谁知旅行社一听目的地是欧洲就拒接生意。 自疫情以来,沈小姐已经3年没有出国旅行,虽然出行前已经困难重重,但她仍希望能借这次旅行释放一下“被压抑的旅行欲望”。 也有市民早已预料到暑期旺季出行的困难,因此选择近郊游。列治文市张先生一家刚和朋友去卑诗内陆的基隆拿(Kelowna)旅行了三天。虽然行程轻松,旅馆3天费用700多元也不算贵,但他感慨说“真的很无聊”。 “我从读书来到温哥华已经16年了,从学生时代就经常去周边旅行,基隆拿、维多利亚、那乃磨,都是差不多的景色,已经审美疲劳了”,张先生说,“这次是有宝宝了,带小孩去,但也不过是摘樱桃、玩滑梯和秋千,这些在温哥华都可以玩。” 不过,他指出,这次有幸参观了袋鼠公园,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到袋鼠,还算不错的体验。 至于为何不选择出国游玩,张先生表示,一来他所在的公司有规定,每个时间段只能有一名同事休假,暑假都一早被其他同事预订了,令他无法长时间出远门。另一方面暑期是旅游旺季,无论机场还是景点都人满为患,所以他计划“错峰旅行”、“延迟满足”,等10月再前往洛杉矶旅行,而且通常那时洛杉矶天气也不错。星岛温哥华记者王学文  

16岁华裔少年两夺加拿大悠悠球大赛冠军!

■他是加拿大两届悠悠球大赛冠军。Terrance Wang Instagram   【加拿大都市网】16岁华裔少年获得两届加拿大悠悠球比赛冠军。 据区报《列治文新闻》(Richmond News)报道,英文名特雷斯(Terrance,图)的王姓(Wang,译音)少年,是今年史蒂夫斯顿三文鱼节(Steveston Salmon Festival)的表演者之一,他是许多人熟悉的面孔。 16岁的他是帕尔默中学(R.C. Palmer Secondary School)的学生,也是两届加拿大全国悠悠球比赛冠军,自2015年以来一直参加这项运动。卑诗省列治文市民可能还记得6月时他在列治文夜市的表演。 他告诉《列治文新闻》,自从新冠大流行发生以来,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在节目上表演,他很高兴能在史蒂夫斯顿三文节上表演。他形容,能够展示他的兴趣是一次很棒的经历,他很高兴大家喜欢看他任何想到的悠悠球技巧。自从3年前受访以来,他一直在Instagram上记录他的悠悠球之旅,对这项运动的热情始终如一。 他表示,悠悠球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悠悠球是他结识许多了不起的人和环游世界的方式。让他有动力继续练习主要是比赛。 虽然准备比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总是乐在其中。星岛综合报道

华裔二代移民谈过往经历 小学时曾被迫接受ESL教学

(Alvin Ma小时候被迫接受ESL教学。 Alvin Ma提供/CBC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广播公司》自述故事专栏作者Alvin Ma近日分享了一篇文章称,作为第二代华裔加拿大人,他当初上学时尽管英文非常流利,但仍被安排接受长达4年时间的“英语第二语言”(ESL)的教学,这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加拿大人。 Alvin Ma说:“我出生在加拿大,从小和父母说英文,我在中国出生的母亲念高中时就移民加拿大,父亲也是上世纪70年代从香港移民过来,他会用英语教授烹饪课。不过我的祖父母英语不流利,在家主要说粤语。” 这也是为何他的父母在填写公里学校登记表时,把粤语列为家里主要语言。而这也是Alvin Ma被安排在ESL课堂的原因。 那是他读第4班开始,连续第4年被要求接受ESL课程。尽管不是很乐意,但Alvin Ma并没有对ESL课程和教师充满负面记忆。不过,当时的Alvin Ma觉得被安排在ESL课堂,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加拿大人。 Alvin Ma说:“我只想被当做加拿大出生的华人。在ESL课程里,有学生会偶尔炫耀他们的英语能力来嘲笑那些被认为是初来乍到的人。我不记得我是否取笑过别人,但我确实记得我想证明我英语比别人好,因为我内心觉得更好的掌握语言会让我在某种程度上更像加拿大人。” 他说,自己开始疏远中国血统,故意不通过华人学校的测验,以证明自己更像加拿大人而不是中国人。Alvin又说:“妈妈知道我只会和她说英语,她来学校接我的时候,我们之间有种不言而喻的默契,那就是她只能和我说英文。” 当Alvin问母亲,自己被安排在ESL学习了这么多年,她是否觉得奇怪,母亲耸了耸肩。Alvin的父母认为接受ESL教学,从长远来看有助自己的教育。   然后有一天,Alvin被纳入常规的第5班,不再需要接受ESL教学,这让他感到如释重负。 在Alvin Ma毕业多年后,他的小学面临指控称,该小学为了获得更多政府资助,故意错误地增加ESL学生数量。 Alvin Ma说:“成人后,我知道我流利的粤语和被人察觉的口音都没有减轻我是加拿大人的分量。” Alvin Ma还分享了一件趣事,就是当他在给一个10岁孩子做家教的时候,孩子妈妈用中文说道:“你需要努力,让你的英文进步。”但这个孩子却愤怒的用英语回答:“如果你想让我提高,就不要用中文打扰我。” 这个是学生是Alvin Ma年轻时的写照,他是加拿大的第二代华裔移民,为了证明自己英语流利,极力回避中文。不过,Alvin Ma最后还是告诉了学生:“掌握另一种语言是一种优势,这不是需要隐藏的尴尬。”  V33        

华裔家族基金设立奖学金 表彰热心社区服务好学生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代表和嘉宾:(右起)红枫华乐团的音乐总监及指挥周嘉丽、万锦市议员何胡景、奖学金审批委员会成员及前新闻主播刘肇麟、蔡承隽、刘庭嘉、Michelle Lau,Community Living York South社区发展总监Ritu Singarayer及DD Community Connector董事梁凯妍。) 【加拿大都市网】为表扬品学兼优与热心服务社区的学生,特别是曾服务智障人士,ME & Lau Family Foundation将甄选一名得奖学生,可获得1,000元奖学金,并于11月13日(星期日)“弦美音乐艺术展”(2022 String Music Art Exhibition)晚宴上进行颁奖仪式,申请奖学金截止日期为9月30日(周五)。 在社区服务智障人士已20年的刘庭嘉(Edward Lau),于2017年与妻子Michelle成立家族基金会ME & Lau Family Foundation。他说,这是透过不同方法,包括活动和培训,学习生活技能及与他人相处方法,协助智障人士融入常人生活,最终能够独立并减轻家人照顾的压力。奖学金计划今年已是第四届,协办机构为服务智障人士的Community Living York South。 Michelle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起初为帮助那些照顾家中有智障成员的学生,他们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达到成绩水平。后来又发现有不少学生热心服务智障人士,加上她与丈夫扎根于约克区,将此作为申请奖学金的条件。过去两年多疫情期间,继续推动基金会的工作。 须就读于约克区第12班或专上院校 是次申请奖学金的条件更具弹性,今年新增申请者可透过自我录像,以英语介绍如何符合资格申请,但申请表格基本资料仍需填写。审核委员会由专业人士包括会计师和药剂师组成,从提交的申请书甄选出一名最符合条件的学生。 刘庭嘉补充,基金会颁发1,000元奖学金,按现时的通胀率,金额有所贬值,考虑明年调整资助。 他指,奖学金是一种补助,得奖者借此作为履歴,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更大益处。 奖学金申请者须符合下列条件:(1)现仍就读约克区第12班或专上院校学生,包括智障学生;(2)今秋入读加国高等教育机构,例如社区学院或大学,攻读最少两年全日制文凭或学位课程,并已成功取得并提供约克区教育局所颁发的安省中学毕业证书;(3)热心社区服务特别是曾服务智障人士;(4)家庭年总收入12万元或以下并提供有关证明。 查询有关申请奖学金,或一些家庭因特殊情况申请条件可能未能符合,但经济上实际有需要者,可与Kayla...

多伦多20岁华裔大学生刮刮乐中10万大奖!

【加拿大都市网】来自密西沙加的学生通过刮刮卡赢得100,000元,表示学费有着落了。 来自密西沙加的20岁的Tianshu Chu自称是一名普通的彩票玩家,他在密西沙加登打士街的Woodchester便利店购买Crossword Tripler填字游戏彩票,并因而中奖。 Chu在多伦多的OLG奖品中心领取奖金时说道:“当时我把每个字母和单词逐个逐个地看,然后感到十分震惊! 我用手机仔细检查了一遍,然后立即告诉父母,他们说,‘现在你可以自己支付学费了!’” 他补充道:“简直太刺激了! 我感觉自己犹于站在世界之巅!” Chu说他打算用这笔钱来支付学费,并将剩下的金额进行投资。 作为多伦多速龙队的忠实粉丝,他计划在下个赛季到Scotiabank Arena观看比赛,并入手他最喜欢的球衣。 (图:星报)T03

网上疯传!华裔聚集地疑似出现偷拍男 手机内各种照片…

  【加拿大都市网】近日卑诗省列治文疑似出现一名偷拍男,在多个商场和天车站对女性进行偷拍。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也流传一条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在美食广场拍摄女性照片后双方对质的情况。 发贴的女生也上传了一条视频,当中白衣男子就是疑似偷拍男,旁边的男子就是事主的男朋友,正在要求偷拍者删除照片。 女事主表示,于6月14日与男朋友到列治文公众市场买饭时候,怀疑被一名男子用手机偷拍。她说,由于当天天气很热,因此穿了一条短裤。当男朋友买完饭之后,就注意到有一名男子正在使用手机拍摄,而且镜头一直向着女朋友,怀疑进行偷拍。因此事主的男朋友立即上前询质问,并勒令这名可疑男人删除相关照片。 但偷拍男不断否认,在网友的男朋友不断要求下,终于愿意删除相片。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这个可疑男人的电话相册,全部都是偷拍别人的照片。当中包括女孩子的全身照、腿部和脸部的特写等。 发贴文的女事主表示,当时来不及反应,因此没有立即报警,但回家冷静过后,觉得必须挺身而出。因此决定在网上发表这篇文章和影片,提醒所有在温哥华的女生,如果再次遇上这些事情必须好好保护自己,同时也要报警。 这条热门贴文在小红书疯传,更加引来超过118条评论。有很多网友表示,她们也曾在列治文不同地遇上同一个男人,疑似被偷拍。当中更网友声称该男子已被加拿大皇家骑警逮捕。 有女网友留言表示,曾经在列治文中心(Richmond Centre)附近的天车站,被同一名男子拍摄,当时曾大声质问为什么在拍偷,也引来了很多路人,但最后他跑掉。而该名女网友也因为赶车来不及追他,结果不了了之。 另外,也有网友表示曾经在列市兰士登购物中心(Lansdowne Mall)的大统华超市碰过他;亦有网友表示曾于统一广场的美食广场被这个男人偷拍,当时好心的路人帮忙报警,但是警方说因为没有他非法使用照片的证据,只能作出警告。 网友说处理案件的女警也表示很无奈,同时提醒她要自己小心,注意安全。同时,也有很多网友异口同声表示,在金钟廊见过他拿着手机不断拍摄,觉得他很奇怪。 列治文皇家骑警发言人Dennis Hwang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在这次调查中已经锁定相关嫌疑人。发言人又指,在公共场所拍摄照片或视频并不违法,只要这些行为不构成《刑法》规定的偷窥罪。警方亦敦促人们如果遇上同类事件应向报警。 V10

华裔护照取件逾期无下文 用尽办法查询没人理!

■■加拿大护照办理延误严重。加通社   【加拿大都市网】最近办加拿大护照要排长队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即使排了队、交了钱、办理了护照,也未必保证你能如期拿到。几位市民近日向星岛反映,本来承诺在6月初拿到的护照,到了月底也没见踪影,而且无论电邮、电话还是亲自前往办公室,都无法找到人回应,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卑诗列治文华裔市民吴先生的女儿8月要前往美国参加网球比赛需要办理护照。他说,他非常理解现在等待办护照的人很多,加拿大服务局有人手短缺的问题,因此他接受需要排队的现实。 于是,他4月24日早上5时许就前往列治文加拿大服务局排队,并很幸运地排到了,工作人员告诉他无法办理加急,但护照会在5月25日寄出,大约6月1日能收到。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吴先生说,根本没有见到护照的影子。他试图打电话或者发电邮联系工作人员询问,然而完全没有回应。因为怕耽误女儿的比赛,吴先生特地拿着档案号到列治文办公室询问,回答是该个案已经不再由列治文办公室负责,他必须前往温哥华市中心的办公室查询。 情况完全失控无法理解 但当吴先生来到市中心办公室时,保安就把他拦在了门外。“保安跟我说叫我重新排队申请,我拿出申请的档案号告诉他自己已经付费,只是查询进度,保安则很不耐烦地赶我走,我根本没有见到工作人员,这不但耽误事,而且态度这么恶劣,令人无法理解”,吴先生说:“就算我花钱买个东西,收据给了,东西没寄到,我也有权利问一下为什么没收到货吧,到底是东西没寄出,还是邮局寄丢了?” 有类似遭遇的不止吴先生一个。另一市民陈女士也说,儿子因8月要去美国需申办护照,她3月份就已经递上申请,被告知6月初能够拿到,而现在已经6月底了她连护照的影子也没见到。她还有位同事因母亲病重需要回国,但本应5月底、6月初拿到的护照也是至今仍未收到。 陈女士也尝试用电邮和电话的方式联系加拿大服务局,但完全联络不上。她表示,非常理解当局人手不足以及需求太大的局面,但到这种完全失控的状态则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她准备要向该区国会议员反映情况,希望能够获得帮助及时拿到护照。 记者尝试联络加拿大服务局,但至截稿时未获回应。星岛温哥华记者王学文报道

惊悚!21岁华裔男残忍割喉妻子 握着她的手,放她喜欢的歌…

【加拿大都市网】本周二,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21岁的华裔男子Xichen Yang因涉嫌杀害了他的妻子Nhu Quynh Pham而被逮捕。他的逮捕报告上显示,他是2000年出生的美国公民。 今天警方公布了这起案件不为人知的惊悚细节。Yang承认他割开了妻子的喉咙,然后播放她最喜欢的歌曲,握着她的手,看着她在浴缸中死去。 警方说,就在周二上午9点前,警方被派往巴拉德街900号的一个地址进行welfare check。 welfare check是指警察去往某人家中进行检查以确保他没事。检查请求由朋友、家人或邻居提出,通常是在有人意外停止接听电话或没有与他人联系后。 而当警察进入公寓后,他们发现Pham躺在浴缸的血泊中。 报告称“Pham的脖子左侧有一处很深的撕裂伤,血从伤口流下来。她的胃里也淤血了。” 赶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宣布她当场死亡。 警方表示,他们在地板上发现了一双粉色橡胶手套和一瓶清洁消毒剂。 警方到达时,Yang并不在公寓内,但不久后他就被逮捕了。 在警方的询问中,Yang承认在暴怒之下割开了妻子的喉咙。他说在杀人之前,他能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愤怒……他本可以不杀她的。 当警察Yang为什么不停止下来时,Yang回答说,他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Yang割开Pham的喉咙后,“因为Pham打算爬走,所以带她去了洗手间。”Yang在警方审问时说。 “他把Pham放在浴室的浴缸里,播放了大约10分钟她最喜欢的音乐并握着她的手,直到她死亡。”警方说。随后他开始擦拭墙壁和地板上的血迹,也并没有呼叫救护车。 Seminole County公立教育局证实Yang是奥维耶多高中2019年的毕业生。 Yang在一家泳池维修公司工作,雇主告诉警方,周二早上他曾打电话给Yang,问他为什么没来上班,“Yang说他对妻子Pham很生气,因为妻子烧掉了他的护照。” 当雇主抨击Yang不负责任时,“Yang接着告诉他,他实际上做了一些‘难以形容的’事情,他杀了他的妻子。” 据ClickOrlando报道,Yang此前曾因家庭暴力指控被捕,该事件发生在2022年1月。 负责调查的警员说,他观察到“受害者脸上有轻微的红肿”,这名受害者被确认为Pham。根据一份逮捕宣誓书显示,事发时Yang和Pham刚刚结婚6个月,但他们当时住在不同的地方。 Yang目前被关押在塞米诺尔县监狱,不得保释。他面临一级谋杀和篡改证据的指控。 Yang将于周四下午首次出庭,随后在8月2日接受传讯。 ref:https://nypost.com/2022/06/23/man-accused-of-slitting-wifes-throat-then-playing-her-favorite-song/ https://www.clickorlando.com/news/local/2022/06/22/man-slashed-wifes-throat-held-her-hand-while-she-died-altamonte-springs-police-say/

本地华裔旅行社:仍将检查旅行团友的接种证

■罗子维   【加拿大都市网】有旅游业者指,联邦取消国内旅行的疫苗接种要求,不会对本地旅行团的生意有太大帮助。天马旅游副总裁罗子维(图)指出,为保障团友的安全,本地团依然维持参加者出发前,必须出示疫苗证明的要求。 罗子维昨天接受本报访问时说,华人社区的打针率相当高,有超过九成人打一剂,完全接种者也起码有七八成。有心出外旅游的人,基本上已经接种疫苗,拒绝打针的人也极少会参加旅行团。天马旅游从去年7月开团以来,一直要求参加者必须出示疫苗证明。报名时也列明会检查疫苗证明的规定,绝大部分客人在报名时已经打针。这项要求将继续维持,以保障其他团友。 4月后生意逐渐增加 现时的旅行团较过去两年增加不少,但与2019年比较依然相差甚远。他说,3月开始放宽限制时,很多人已经心思思外出旅行,考虑巴士团、欧洲团或邮轮旅游,但当时绝大部分人只是查询行程,甚少有落订。4月时眼见疫情并没有更严重,除了有更多人查询之外,落订的人也增加到两三成,踏入5、6月,情况不断好转。欧洲团和邮轮团均相当受欢迎。 他说,任何放宽检疫规定的措施均对旅游业有利,简化入境手续会有帮助,但不会即时见效。旅行社的职员正通过电邮和视频会议向美国、欧洲以及港台的同业,解释加拿大最新的入境开放政策。由于绝少有外国游客急不可待到加拿大旅行,因此根据旅行社以往的经验,外国游客订机票、签证和其他安排,通常要一个月至个半月才能看到成绩。星岛记者报道

大使馆官宣!美国华人回国可申请探亲签证

【加拿大都市网】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今日发布“关于当前赴华签证可受理范围和受理程序的通知(2022年6月13日更新)”。 “疫情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疫情防控和人员往来需要,适时调整外国人赴华签证安排。现将当前赴华签证可受理范围和我馆受理程序予以介绍。如您有办理签证需求,请按本通知要求申请。通知内容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赴华签证政策有进一步调整,我馆将在使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请适时关注。” 详情请查看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 目前包括新加坡及韩国在内,多个国家海外华人回国都可以申请探亲签证!

华裔拒绝向破坏妥协 自发清理唐人街多处涂鸦

【加拿大都市网】卑诗省温哥华唐人街中山公园一带的涂鸦问题困扰多时。设立在公园正门外的华人警讯中心,周六(11日)下午联同超20名义工及居民,发起清理涂鸦活动,负责清除公园附近一带的涂鸦,温哥华市政府也委派清洁人员在公园外清洁地板。另外,有温市议员则提议,若在市内设立特定的涂鸦区域,将有助阻止涂鸦人士周围“创作”的破坏行为。 华人警讯中心周六(11日)在办公室门口,摆放着各类的染料清理工具,包染料稀释剂、墙壁清洁剂、手套、以及口罩等涂鸦清理装备供义工领取。现场有超过20名义工及居民参与其中,也有温哥华警员及社团代表协助涂鸦清理,参与者在警讯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导下,负责清理中山公园的围墙,以及开设在公园范围内商铺橱窗的涂鸦。 ■■清理涂鸦的义工,希望可以改善地区的面貌。 有华裔居民表示,中山公园是唐人街的地标,尽管公园围墙的涂鸦问题难以根治,或者明日又会被破坏者再次光顾,“但我还是希望用实际行动来告诉破坏者,我们非常爱护唐人街社区,请不要再白费我们的劳动力了。”现场更有义工多次因刺鼻的清洁剂而打喷嚏,但他们仍坚将涂鸦清理干净为止。 华人警讯中心义工卢凯蒂(Kitty Lo)接受访问时表示,今天有20多名义工前来帮忙,自发加入涂鸦清理干净活动,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她续指,温哥华市政府及警员十分正视唐人街的涂鸦问题,未来将会继续互相合作,开展涂鸦及街道清洁活动,期待唐人街日后能焕然一新。 另外,由于温哥华在今年夏季即将迎来旅游旺季,有市议员呼吁当局正视唐人街,以及市中心的涂鸦、卫生问题,希望通过设立指定涂鸦区域,从而减少对广泛公共财产的破坏,该动议在5月时已提交至市议会。提出该动议的议员多米纳托(Lisa Dominato)认为,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唐人街及温市中心内不少地方受到严重破坏,若设立指定的涂鸦区域,将鼓励涂鸦者在特定的空间进创作,可避免他们在公共及私人财产进行涂鸦,类似的区域在加拿大、美国、以及澳洲的几个城市已在实施。 她又指出,当局应追究涂鸦破坏者的责任,并让他们真正参与至清理涂鸦的工作中,从而使他们深刻地了解其行为对社区的影响。 ■■温市政府派出道路清洁车,协助打扫街道。 另一位提出该动议的议员费必得(Pete Fry)则表示,涂鸦制定区域将为涂鸦艺术家,提供空间来表达自己,而对于小型商家来说,商铺日后将减少涂鸦清理的烦恼及成本。 他又说:“唐人街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但现在好像让人感到不安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寻找提升唐人街形象的方法。” 他最后建议指,喜士定社区(Hastings)附近有一些小巷、或高架桥下的滑板公园,都可规划成被认可的涂鸦区域,赋予街头艺术界创作机会,“有不少街头艺术者都支持此概念。” 据市议会在上周的一份备忘录表示,该动议将会与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及参与,例如唐人街商业促进会(BIA)、街头艺术社区、温哥华壁画节、或唐人街文化遗产管理小组等,以聆听他们对指定涂鸦区域的意见。 图文:星岛记者王弘树报道

华裔担保母亲永居身份来加拿大 申请团聚移民6年仍无果

■■埃古斯奎萨(后中)称,家庭很重要。图为他与姐弟和父母合照。星报 【加拿大都市网】国会拟议中的C-242新法案,将允许申请临时居民签证的父母或祖父母从外国保险公司获得私人医疗保险,并在本国停留5年,也将考虑降低担保人最低收入要求,这对申请母亲团聚移民6年未果的华裔男子来说,多了一个选择。 据《多伦多星报》报道,在父亲不敌癌症与世长辞后,卡加利从事银行业的余肯(Ken Yu,译音),开始参加加拿大的年度抽签活动,希望能有机会担保母亲以永久居民身份来到加拿大。那已是6年前的事,但他未能成功。当他看到其他新移民中签,并通过加拿大的移民担保计划与父母或祖父母团聚时,他感到沮丧。 38岁的余肯形容,母亲是他在世上最亲的亲人。他于2008年以国际学生身份来到加拿大,现在是加拿大公民。目前他的唯一选择是为64岁母亲申请临时签证。这样的签证需要在本国购买昂贵的私人医疗保险计划,用于支付突发医疗事件。 余肯称,会很担心母亲在这里生病,而且这不在保险计划涵盖范围内。 担保人最低收入要求也将降低 对像余肯所担忧的探望父母和祖父母的医疗保险费用(每年在1,800元到5,000元之间),是国会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可缓解国人有父母或祖父母在海外的家庭团聚问题。如果该项被称为“家庭团聚法”的C-242新法案获得通过,将允许作为访客的父母或祖父母申请临时居民签证,并在本国境外购买私人健康保险,以及在加国逗留5年。 该新法案还要求移民部长准备和提交一份报告,以降低国民作为担保人必须符合的最低收入要求,使来访的父母或祖父母在此逗留较长时间。这些改变旨在减轻想把父母或祖父母带到加拿大的国民经济负担,以及尽量减少个中麻烦。 该等访客通常会获得所谓的超级签证,即是有效期为10年的多次入境访客签证。此签证允许持有人一次最长可在这里停留两年。但为了获得超级签证,他们必须由加拿大医疗保险公司承保。超级签证于2011年在联邦保守党政府执政下首次推出。当时,积压个案已达168,500个。 面对积压,时任移民部长的康尼(Jason Kenney)也停止接受新的父母和祖父母移民担保申请,直到2014年,才根据家庭团聚计划对获邀申请的人数设定年度上限。 后来,联邦自由党政府后来引入了抽签制度,国民必须在年度抽签中提交“有兴趣担保”保证,只有那些被选中的人才能继续申请。担保人必须符合最低收入要求,以一个四口之家,包括被担保的父母或祖父母为例,2020年的收入门槛设定为48,167元。 尽管没有更多的申请积压,但是上限和抽签制度一直备受争议和被批评为不公平,因为拣选不是基于诸如担保人需要父母提供多少照顾和支持,又或担保人等了多久。 新法案带来了急需改进 来自秘鲁、现居于满地可的埃古斯奎萨(Daniel Egusquiza),想担保分别是71岁的父亲和66岁的母亲来加生活,可是一直抽签不中。他表示,家庭就是一切。 多伦多阿拉伯社区中心发言人阿马德(Dima Amad)表示,旅费、保险费及收入门槛对于获得超级签证来说可说是高昂的。一些研究显示,这方式不支持家庭团聚,新法案带来了急需的改进,这些都是极好的改进。 移民律师兰福德(Vance Langford)表示,大约有30家本国保险公司为这些访客提供私人保险,授权外国保险公司有助鼓励竞争和降低超级签证申请人的保险费用,不过计划完整性是一个问题。 移民政策分析师李克伦(Richard Kurland)称,把逗留期限延长至5年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许多超级签证持有者在长期逗留后可能最终以人道主义为由申请永久居留。 李克伦认为,渥太华应该解决移民担保计划的管理问题。目前,大约有10万个国民表示有兴趣在年度抽签中担保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以获得有限数量的申请名额(2019年为2万个,2021年为3万个)。然后清空库存,任何未能成功的人士重复该过程。

Aritzia新任CEO是华裔! 35年前她应聘销售员却被拒绝…

【加拿大都市网】知名服饰品牌Aritzia创始人希尔(Brian Hill)宣布退休,将行政总裁的棒子交给了华裔的首席运营官珍妮弗(Jennifer Wong)。很难想像,35年前,希尔曾拒绝珍妮弗应聘销售员的职位,如今却将整个公司放心地交给她。 《国家邮报》报道,珍妮弗于1987年走进Oakridge购物中心内的Aritzia应征销售员,她记得当时希尔亲自面试她,和她聊了一下关于她前一个松饼店工作的情况,紧张的她不记得自己回答了什么,只知道希尔礼貌地拒绝了她的应聘。 珍妮弗没有沮丧放弃,她直接开车到Robston街的另一家Aritzia分店再次递交简历,这一次,她拿到了这份工作,35年后她攀上了高峰。她说:“我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不要把No当作答案’。” 在同一家公司坚持35年工作的想法听起来很奇怪,尤其千禧一代似乎每6秒钟就换工作,寻找下一个伟大的事业,或者至少有一个他们觉得体面的薪水。 珍妮弗却没有跳槽,她努力在每一个职位上做到最好,承担越来越多责任。希尔把重任交给她,没有人感到意外。希尔说:“她是北美最合格的时装公司高管;她了解金融、物流、时尚、零售、电子商务、计算机化,她什么都做。” 这家创立于温哥华的服装精品店如今已成为价值数十亿元的时尚巨头,在加拿大拥有68家门市,美国33家,拥有快速扩张的电子商务部门,仅尽管疫情期间许多服饰店倒闭,但它在2021年净收入达8.57亿元。 Aritzia深获明星名人青睐,梅根、蔡依林、章子怡都曾在生活中被拍到身穿该品牌。无论是有钱没钱的年轻一代,都高度关注这个品牌。 珍妮弗堪称是个工作狂,她感谢丈夫承担了很多家务角色,成了全职爸爸。“他认识我时就知道我很专注于职场生涯。” 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醒来时的冲动就是拿起手机,发短信、发电子邮件和浏览新闻。之后是早晨散步,一边听广播,算是一天内短暂的减压时间。 她尽可能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但周末难免也要工作,可以想像,忙碌的她会错过大儿子的乐队演出。她说:“当我不工作时,我和家人在一起,丈夫照顾我。” 她习惯接受挑战,过去两年多的时间,要不就是担心门市关闭而销售下滑,或者忧虑供应链混乱、通货膨胀失控、运费上涨等问题。该公司在多伦多新建耗资6,000万元、占地55万平方英尺的配送中心建设成本不断膨胀也是巨大的压力。(这大约相当于10个足球场) 但珍妮弗正全力以赴,她规划公司在加拿大和美国站稳脚跟后,将继续向国际其他大城市扩张据点。 图:  Aritzia官网 v01

万锦市32岁华裔男子失踪!凌晨曾去太古广场附近

【加拿大都市网】警察正在寻找一名来自万锦市的32岁华裔男子。 据警方通报称,这名男子Zeming Xue(音译:薛泽明)的家人向警方报案称其失踪。已知的他最后出现的时间是6月2日(周四)凌晨4点左右,地点在Kennedy Road与Gorvette Road一带。该男子驾驶一辆黑色的福特F150皮卡车。男子并没有返回位于Kruger Road与Golden Avenue一带的家中,警方也无法定位到他。 华裔男子32岁,瘦身材,体重大约为150磅,身高5英尺5英寸,有些胡子,黑色短发,棕色的眼睛 身穿深色裤子,深蓝色夹克和白色运动鞋。 驾驶车辆为黑色福特F150皮卡,卡车后面可能挂着一架梯子。 任何能提供线索的民众可以致电1-866-876-5423联系约克地区警察局第五区刑事调查局,分机7541,或致电1-800-222-tips打击犯罪组织,也可以在www.1800222tips.com上留下匿名举报消息。 ref:https://www.yrp.ca/en/Modules/News/index.aspx?feedId=eec058e4-5b49-437f-89cd-d222d7465de7&newsId=71e7e031-1b74-4670-ba3c-e7c581804b92 编译:YUAN 图:警方

网友炸了!华裔老人加国公园舞太极剑,居然引来警察严阵以待…太荒谬了!

【加拿大都市网】周一,Reddit上的一篇帖子称,有人在渥太华市中心公园报警称有一名华裔老太太在公园内打太极剑。该帖子称,警方对这名不会说英语的老人采取了攻击性行为,警察最终在电话里找到了可以翻译的人,然后这名老人被告知离开。 该帖子收到了 1,200 多条评论,并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 帖子原文是这样的:“大多数日子里我都会在早上带孩子去敦纳德公园(市中心)的游乐场。那里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华裔老太太经常在那里打太极。她有时还会使用一把可折叠的装饰剑。 今天,有个混蛋显然对她的出现有了意见,还报了警抓她。所以三名警察过来了。这些警察毫无理由地咄咄逼人——反复威胁她,如果她不服从他们的指示,就会逮捕她。但问题是她显然不会说英语。我告诉他们,她可能说广东话或普通话,所以他们应该找个翻译。 他们最终确实让某人通过电话与她交谈。但自始至终,老太一直在示意,如果他们把她的剑还给她,她就会离开。我可以很容易看出这就是她试图传达的内容,但警察显然不能。与她打交道的警察一直与她保持一拳距离,同时咄咄逼人地告诉她“我已经到了极限了!你会被逮捕的。” 总之,他们打电话给一个警官向她解释说她做错了什么然后把她赶出了公园。目睹这一幕真是太可笑了。她可能不会再来公园了。这太悲哀了!我们需要更多的老年人(和其他人)在我们的公园里打太极,而不是现在这样。 她离开公园后,我追上了她,并试图为整个事件道歉。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说了声谢谢。 Dundonald Park,以及Centretown肯定有很多人会对公众构成威胁。但打太极的老人不符合这个描述。我知道警察的工作压力很大,但他们需要做得更好。” 目击者表示“荒谬” Umair Muhammad目睹了这一事件。他告诉CTV这名女子经常在公园里打太极。 他说:“我早上经常和儿子来这个公园,有一位中国老太太来打太极,有时她会拿把装饰剑,作为练习的一部分。” 用于太极的装饰剑是可伸缩的,通常是钝的。 伸缩剑网络示意图 Muhammad说,当警察赶到时,这名女子已经把她的剑放在了一个袋子里。 “他们抓起包,告诉她坐下,按照他们的指示做,否则她就会被逮捕。我走近开始问他们为什么会在那里,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对待她,并试图告诉他们,她经常在这里,没有制造过任何麻烦,她只是在打太极。” “那个女警察伸出手臂,一直和她保持一臂的距离,只是说,‘坐下,我的极限到了,你会被逮捕的。’” 他称这一事件是“荒谬的”。 Muhammad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语言的障碍会让警察们这样,我们离唐人街只有一两个街区。” 渥太华市议员要求警方作出解释 该帖子引起了渥太华市议员Catherine McKenney的注意,他要求警方作出解释。 https://twitter.com/cmckenney/status/1531364222369685504?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531364222369685504%7Ctwgr%5E%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ottawa.ctvnews.ca%2Fsomeone-called-police-on-a-woman-doing-tai-chi-in-an-ottawa-park-1.5925961 他发布了一条推特,内容为“有报道称,一名老太因为打太极被警方从邓纳德公园带走,我对此非常关注。我要求警方解释。我读到的内容非常令人担忧,而且毫无根据。” 网友们的评论 “我在市中心那个公园旁住了15年,打太极的人从那时起就一直在那里……所以那很久以前就是打太极的地方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我周日去上班的路上,我已经从那个老人身边走过几百次了。这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希望她保持健康。” “我和我的孩子也去过那里,亲眼看到一个半裸的男人光着屁股在儿童公园里跑来跑去,而警察则就在车里看着。荒谬!我为那位可怜的女士感到难过。” “与此同时,还有瘾君子在公开场合肆无忌惮地吸毒和骚扰他人。” “我的祖母(在中国和加拿大有50多年的太极拳教学经验,在渥太华的课程和表演都是一流的)曾经在这个公园里带领免费/付费/带零食教学太极。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都碎了……在dundonald公园打太极曾经是她和我爷爷周末兴奋的原因。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一些加拿大华裔老人来说,意义超乎你的想象。” 警方的回应 渥太华临时警察局长史蒂夫·贝尔回应了这篇帖子,以及市议员的请求。 在周一晚的回应中,贝尔说警方在周一上午9点50左右接到报警。打电话的人很担心这名女子的剑,贝尔称这把剑有“75英寸”(6英尺3英寸)长。在收集到更多信息之前,打电话的人就挂断了电话。 https://twitter.com/OttawaPolice/status/1531625991751213060?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531625991751213060%7Ctwgr%5E%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ottawa.ctvnews.ca%2Fsomeone-called-police-on-a-woman-doing-tai-chi-in-an-ottawa-park-1.5925961 “一名巡警在上午9点59分来到萨默塞特街西公园,发现一名妇女在儿童公园的围栏区域内。这名警察也是由忧心忡忡的父母指示去找她的。”贝尔写道。 “警察试图与这名女子交谈,但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之间的讨论变得激烈起来。警察让这名女子在调查期间坐在长椅上。” 贝尔写道,警方最终找到了一名会说粤语和普通话的警官在电话中进行翻译。他说,这把剑是一种可折叠的装置,确实是用来打太极拳的。 “剑还给了那个女人。没有任何逮捕或指控,这名老妇人也自愿离开了公园,没有发生意外。她没有被要求离开。”贝尔声称。“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这名警察选择不让这名女子出示身份证件。” 贝尔说,这一事件凸显出,警察有时会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被叫去,从而发生误解。他还表示,社交媒体会放大这些误解。 ref:https://ottawa.ctvnews.ca/someone-called-police-on-a-woman-doing-tai-chi-in-an-ottawa-park-1.5925961

华裔单亲妈妈到加拿大圆梦 揽四大证照成地产全才!

■蔡安惠在新购置的办公室愉快地工作。 【加拿大都市网】走进蔡安惠明亮如私人画廊的办公室,各角度均适合网红直播或视讯会议,在疫后重启各企业要求职员返工上班的同时,这样赏心悦目的办公空间无疑是令人羡慕的。蔡安惠拿出笔电,坐在光线充裕的白色办公桌前,又接了客户和律师的电话后,带着一抹甜笑说:“我很满意目前忙碌但充实的生活状态。” 近两年各行业饱受疫情冲击,然而房地产却一枝独秀,居家隔离期间搬到郊区人口大增,现在有人搬回市区,连带地办公室需求也重新洗牌。于此期间加入苏富比国际地产加拿大公司(Sotheby’s International Realty Canada)的蔡安惠说,疫情总会过去,但弹性上班空间将是未来趋势。因此在忙碌的地产经纪工作之外,她在疫情前投资买下位于列治文的办公室,也转为可分时段出租给自由业者。 从小喜欢看房也渴望设计布置 15年地产业经验加上眼光精准,蔡安惠却非开口闭口趋势分析那一类型的经纪人,也没有在媒体上做广告,只有朋友介绍朋友,客户介绍客户,还有一个从网站上搜寻来的白人太太,直接电邮联系她。她说:“获得客户的信任很重要,必须考量买家居住需求和懂得为卖家的房屋增值。” “坦白说地产经纪这一行其实很辛苦,没有所谓的上下班时间,你可能整个周末都在工作。”蔡安惠提到当初为什么踏入地产业的机缘时表示,她从小就喜欢“看房子”,也渴望能够自行设计布置。中学时至澳洲当小留学生、高中转学到卑诗郊区的鲍威尔河(Powell River),录取卑诗大学(UBC)后又阴错阳差被妈妈安排到英国念书,独立的她练就一身与不同环境人际相处之道。在英国取得硕士学位后,她回台湾至环电海外营运管理处上班,担任联系英国及墨西哥的主要窗口。 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就在此期间,住在环电总部南投草屯的蔡安惠竟然遇上921大地震,那里正是震央区。“当时从租屋处二楼准备逃出时发现楼下铁门打不开,隔壁邻居都准备往下跳了,我跟室友从楼梯缝隙逃出,结果到了外头一看,整排连幢房屋如骨牌效应,二、三楼整个错位变形,整晚附近所有人都坐在空旷地方,此时听到有人说他住的地方整个下陷,二楼变成一楼。”蔡安惠在大难后深感幸运,也决定回台北与家人团聚,转换跑道至勤业管理顾问公司,此时也兴起移居加拿大的念头,遂申请个人技术移民,在2002年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展开人生另一篇章。 善于规划人生多元发展 来到温哥华后,虽然有理财顾问相关执照,但她仍利用周末到处去开放参观(Open House)的场合,也发现自己对室内设计的热爱有增无减,因此转而投入地产业,虽然孕前早已取得地产经纪执照,仍在产后照护育婴期间,还一边学习室内设计课程,再辛苦也不喊累,对于从小喜欢“看房子”这件事,她恍然大悟,于此人生转型阶段,开始思考长远规划。 当蔡安惠了解到创业必须多元发展、及早准备,因而一路进修取得地产业四大领域证照,除了自用住宅、国际物业和商业投资及租屋管理证照,后来又拿下专业室内布置执照(CSP),不但能提供更多元的Home Staging服务,也一圆自身的室内设计梦。 接到客户委托卖房时,她善于室内设计重新规划整体屋况,也会给予建议简单装修,甚至有买家看了欣喜,往往保留蔡安惠的巧思,委托她挑选家具,也因此她成了客户朋友咨询的房屋专家,当初委托她找房的客户,几年后第二代长大又有新规划,这时又找她卖房买房。有如此稳定的客户群,蔡安惠更多元化经营美容产品,2018年创立Bioesque公司,自创面膜品牌Lumeclat。 目前单亲妈妈的状态并没有让蔡安惠感到缺憾,如今反而在人生职涯有“梦想起飞”的畅快感,她笑着说:“儿子很贴心孝顺,这就够了。”现在,有了孩子的支持,蔡安惠更愿意投入社区事务,协助加台交流,回馈社会。图文:星岛记者黄忆欣

华裔商人8年来数百次电汇总额超亿元!

■■图为陈润凯女儿2012年购买的温哥华西区豪宅。星报资料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根据《多伦多星报》调查,有一个中国商人8年来利用数百次电汇,把超亿元汇入加拿大的银行,专家认为这明显有洗黑钱迹象,可是为何加拿大多间大银行都接受汇款,没有通报可疑电汇情况? 曾任皇家骑警警司专注于犯罪所得、现任VersaBank反洗黑钱总监克莱门特(Garry Clement)认为,加拿大银行应该敲响各种警钟,而这事几乎给人的印象是该等银行在把关上“睡着”了。 中国商人陈润凯(Runkai Chen,译音)在2006年通过联邦政府的前投资移民计划,从中国移居加拿大。他当时向移民官员表示,自己年入不超过4.1万元,而妻子任职文员。可是仅仅几年之后,陈家在加拿大银行的账户就被连续汇入超1亿元。 正值多个政府部门努力应对非法外国资金流入温哥华和多伦多过热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之际,多次资金成功汇入陈润凯在加拿大的银行户口,引发大家对加拿大银行在检测和报告可能涉及洗黑钱方面严谨程度的担忧。 星报和有组织犯罪与腐败报告项目(OCCRP)联络收到汇入陈润凯户口的资金的银行,并询问为什么这些资金活动没有引发担忧或向当局正式报告。有关银行都表示无法就个别客户情况置评,但是强调,银行认真对待反洗黑钱事件,实施控制和遵守所有法规。 瑞银曾关闭陈润凯户口 陈家在温哥华拥有两幢可俯瞰太平洋的豪宅。陈润凯于2016年以1,560万元,购买了一处有山景和海景的豪宅。而他的女儿早在2012年以约1,470万元的现金,在不远处购买了另一幢有网球场和游泳池的巨宅,当时她只有25岁,职业为“学生”。 陈润凯的巨额财富来源引起加拿大金融情报部门的注意。 代表陈润凯的多伦多移民律师沃尔德曼(Lorne Waldman)表示,其当事人没有做错什么,也从没有参与贪腐案,钱财都是通过在中国开发房地产合法赚取的。 在加拿大设有分行的瑞士银行在2012年关闭了陈润凯的账户。根据瑞银向加拿大金融情报部门金融交易和报告分析中心(Fintrac)提交的一份报告,该银行当时关闭该账户,原因是缺乏对资金来源的解释。 瑞银在该份可疑交易报告中写道,短时间内的大量交易采取一种称为分层的洗黑钱技巧,其中复杂的分层金融交易被用来掩盖资金来源。不过,文件显示,陈润凯在温哥华成功找到多间主要加拿大银行,由中国电汇数以百万元计的金钱到加拿大。而该等银行没有向Fintrac通报。 2020年8月,负责洗黑钱公开研讯的卑诗省卡伦委员会(Cullen Commission)向温哥华11家金融机构发出传票,要求提供自2009年以来来自海外账户(分别是来自3家香港找换公司及一个个人)的有关转账数量和金额。根据多间大银行的回复,在8年间,转账总额接近1.7亿元。 记录显示,其中一间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收到了8,370万元,仅在2013年,透过101笔交易便收到5,220万元汇款,翌年,另外59笔交易又汇来2,840万元。 另一间银行则称,在2013年和2014年通过85笔转账收到了4,150万美元,全部来自香港一家找换公司。 最近受多伦多梅西学院(Massey College)委托,调查和撰写洗黑钱报告的温哥华前刑事律师贝内特(Mary-Jane Bennett)指出,加拿大在发现和报告可疑金融活动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英国等国家,而令她觉得有趣的是,对有关陈润凯汇款提出质疑的银行是一间瑞士银行,该国在洗黑钱方面的历史可能比在加拿大的历史要长得多。

反转!加拿大华裔抢注知名中餐馆商标 欲卖$150万,法院这么判…

■■位于卑诗省列治文的聚点串吧。 Google Maps 【加拿大都市网】抢注商标的事情并不少见。也有人专门做这样的生意。 一名加拿大华裔男子孟伟(Wei Meng,译音)提前抢注了中国一家知名连锁餐厅商标,期望这家餐厅进驻加拿大市场后能够牟利支付150万加币。官司打到加拿大联邦法院,今年5月18日法院做了判决,最终裁定该男子注册商标的意图为勒索钱财,删除了他的商标拥有权。 案件经过: 2015年北京聚点连锁餐厅开始在中国经营连锁烧烤餐厅,至2020年7月,在中国已发展到近40家餐厅的大型连锁。 2018年,该餐厅将业务扩展至加拿大,在温哥华、列治文和多伦多开设了多间餐厅。 2017年6月,公司决定开设温哥华餐厅时,申请在加拿大注册“JU DIAN(聚点)”和设计商标,用于餐厅营销和推广。 就在这时,公司得知另一方(孟伟)已经注册了该商标。孟伟还在加拿大注册了其他一些中国连锁餐厅的商标。 ■■多伦多法院的裁定,令列市男子注册的商标遭删除。 星报资料图片 要求支付150万加元 孟伟曾于温哥华与北京聚点的代表会面,要求其支付150万元用于使用其商标,聚点公司拒绝付款。 据CTV报道,加拿大联邦法院法官弗拉内托(Angela Furlanetto)作出有利北京聚点餐厅公司(Beijing Judian Restaurant Co)的裁决,该公司早前申请撤销华裔男子孟伟所注册的商标。 弗拉内托于裁决中写道,聚点餐厅并不知道孟伟在2017年6月27日,已个人申请注册聚点和其设计标志,用于餐厅服务、外卖及提供啤酒的相关用途。大约在同一时间,孟伟还根据拟使用的用途,申请注册了其他中国连锁餐厅的商标。 法庭文件指,孟伟的商标申请之后获批,并于2019年4月开始与聚点公司接洽,声称其加拿大餐厅侵犯他的商标。 孟伟其后还在温哥华中文论坛VanSky发布一则公开广告,拟将商标售给潜在的餐馆经营者,年费为10万加元。 北京聚点的一名合伙人对论坛上发布的广告作出回应,并引用了孟伟的回复作为证据。 孟伟在帖子内对他人回复称“每年10万元只是一个人的工资,没有其他服务费,你找不到比这价格更低的特许经营费。如果开一间没有名气的店铺,将损失更多金钱,你可以在百度上搜索聚点串吧(JuDian Chuan Ba),就能看到在北京有多少间店铺,业内谁都知道有实力品牌是可以吸引客户的。” 这一证据,加上孟伟的商标与北京聚点相同,以及他注册的数个与其他中餐馆连锁店标志相似的商标,因此法官批准该公司的申请,删除了孟伟的商标。 弗拉内托指,所有证据均显示孟伟意图利用聚点和其设计标志向申诉人敲诈,或向他人索取金钱。不过,法官拒绝批准该公司要求赔偿1.5万元的惩戒性损害赔偿金,裁定删除商标是适当的补救措施,但北京聚点有权取回法庭费用。 孟伟没有出庭,也没有回应任何指控。 看来这样的商业“套路”在加拿大行不通... ref: https://bc.ctvnews.ca/b-c-man-registered-chinese-company-s-trademark-in-canada-so-he-could-extort-it-court-rules-1.5923741 https://decisions.fct-cf.gc.ca/fc-cf/decisions/en/item/521521/index.do

加国创业:华裔理工女变身时装设计师 自己做衣服登上时尚舞台

【加拿大都市网】记者见到的廖小湄,身材高挑穿着品味不俗。一眼看上去,就像是搞艺术的。其实她是一位理工女,主业是做桥梁工程设计。热爱时装设计,使她在艺术方面的潜能发挥出来。2021年开始参加纽约时装周的展示,之后又多次参与了温哥华的时装秀。 廖小湄在全职工作之余,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投在自己爱好的时装设计上了。这个爱好点亮了她的生活,让她收获了成就感,整个人从内到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廖小湄做热爱的事情,内心充满喜悦。受访者提供 2000年,廖小湄一家从中国广州技术移民来到温哥华。来的时候孩子3岁,之后又生了两个,3个孩子之间相差三四岁。可想而知移民的前几年她非常忙碌。她说:“一直忙于学习、工作和家庭。” 近年来,工作稳定,家里的孩子也不需要太多照顾,她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开始了健身、舞蹈、模特、摄影等各种兴趣爱好,她还特别投入地开始自己梦想的时装设计。 业余爱好可以深度发展 2015年她开始玩摄影,跟摄影协会参与许多外拍活动。在时装周拍摄,让她对做模特走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加入了模特班开始了形体和走秀训练。  走出舒适区也觉得有挑战性,慢慢就锻炼出来了。比如穿高跟鞋的高度,从3到6厘米,再到9厘米、15厘米,后来穿“恨天高”也没有压力了。她开始减肥,半年时间体重由160磅减到了不到120磅,也就是说,减了40多磅。身高1.70米的她,就像换了一个人,找回了年轻美丽的状态。她积极参加了华人社团晚会的时装表演,以及许多本地设计师和时装店的服装展示。 在时装表演时,她发现一些服装不合潮流,于是穿上自己改造的服装参加表演。当意识到自己有些理念想要实现,就开始自己设计时装,拿着自己设计的作品去参加纽约时装周。参展令她开阔了眼界,也发现时装设计并非遥不可及的行业,设计师也并不一定要专职去做,可以作为业余爱好深度发展。她很庆幸可以在北美有这样的环境和机会。 喜爱做衣服是从小从母亲那里养成的习惯。廖小湄的妈妈擅长做衣服,也做过服装裁剪的老师,她从小耳濡目染。八十年代的中国,几乎都没什么时装,每逢大学放假回家,妈妈给她做了很好看的衣服,穿回学校引得同学羡慕,让她也对设计和制作服装产生了兴趣。 移民初期,由于没有找到好工作,为了省钱,不愿买很多新衣服。她买了一部缝纫机,给孩子们改衣服裤子,她有3个小孩,大孩子的衣服改了给小孩子穿。做模特表演和时装设计后,给自己改模特表演的服装,越做越多,感觉不断在进步。 裁剪突出女性的自然美 做时装设计的难点,一是要有一个好的点子,二是要把这个想法实现。“实现它不容易。如果去学院读书,培养一个设计师最少要18个月。艺术需要技术支撑,自学的设计师容易卡在技术上。自己的设计交给别人制作,一是费用很高,二是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做出来的效果与设计不符。廖小湄通常是自己做,做完了自己试衣,然后再改。 廖小湄说,从给自己做服装到把它们搬上舞台是一个质的飞跃。为此,她查阅了大量的世界各地时装秀资料,仔细研究色彩和构图的搭配,学习各种不同材质设计的服装制作工艺,难度最大的是提升自己的时尚眼光,跟进并预测时尚潮流。这些是她学习的过程,也是最大的收获。 ■■廖小湄(右4)和身穿她设计时装的模特们。受访者提供 “看到朋友们喜爱我的服装,我特别开心,把设计从生活带上舞台,再把美好从舞台带回生活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够带给大家美感和自信。”她说。 ■■廖小湄(左)作为设计师登台,向观众们致意。受访者提供 到目前为止,她的服装多数为艺术时尚晚装,与传统的晚装相比,在色彩和选型上更前卫,同时裁剪方面突出女性的自然美。适合舞台或者正式场合穿着,以后也会尝试不同的类型。 廖小湄自创了设计品牌SML Canada,她的理念是无论小码中码大码,无论高矮胖瘦,都能让人性感而美丽。她说:“这是我的目标。服装不应该仅仅是让高瘦美的模特穿,更应该让所有人穿着都美。通过好的剪裁,扬长避短。由几何形状和体量对比,都可以造成不错的视觉效果。”她表演时穿的一件旗袍,用了拼接方法,营造曲线美,显得婀娜多姿。 ■■设计时装让廖小湄实现了梦想。受访者提供 做自己爱好的时装设计,有苦也有乐。每次在表演前,她都会休假一个星期做准备,这几年的假期,都用在做时装上了,投入了很多时间和金钱。目前做时装设计是她的业余爱好,还没有商业化。她非常感恩,生活在这样一个包容的社区,让业余设计师也可以登上时装舞台。也非常感恩时装设计的爱好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实现了曾经的梦想。自我实现美的追求也把美好带给别人,给了她非常大的满足感。 谈到做时装设计的收获,她说,因为一直看国际资料片,审美提升了。更大的收获是,经常看年轻人的作品,心更年轻了。心年轻眼光年轻了,整个人就像洗了脑一样,焕然一新。 沉浸在美好的事情中,改变了她的的生命状态。“早晨穿一件美丽的浴袍,打开窗帘。你会觉得世界无比的美丽。这比吃很多营养品都能让你更美。爱好的东西深入地做了,可以点燃内心的喜悦。”她说。 星岛记者董清霞报道

多伦多四岁华裔“蛋糕师”火爆网络!吸引15万粉丝关注

【加拿大都市网】四岁小女孩Ellis Tang跟随有10年制作蛋糕经验的妈妈Joanna Lo做蛋糕,她在社交平台引发讨论。一个又一个蛋糕,吸引了超过十万粉丝。 妈妈Joanna原本是一名空姐,2017诞下孩子后就没有做蛋糕。但2020年3月被航空公司解雇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了工作,我就重新开始做蛋糕生意。”Joanna说。“Ellis看到我做蛋糕,不明白为何她不能吃,要让其他人来领取。每次看到蛋糕被拿走,她都会哭起来。所以我想方法分散她的注意力,让自己专心做蛋糕。”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Joey | Cake Artist -Toronto (@thecakinggirl)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dYyoNMAUIK/?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我教她一些简单技巧,她很快就学会。当时她只有三岁,但技巧却非常好。我们就像同事一样。”Joanna说道。“我第一次记下她做蛋糕的情况并在网上发布,是为她爸爸做的生日蛋糕。片段在Tiktok上疯传。那时我意识到,大家喜欢看她做蛋糕,对这三岁女孩感到很惊讶。” Joanna表示,疫情令托管中心及游乐场都关闭,教女儿做蛋糕在封城期间,变成很有自愈作用。她通常会向Ellis展示一些技巧,然后让她一步一步模仿。 “我的追随者大多是家庭面包师、专业面包师和妈妈。”Joanna说。“他们在Ellis身上重新看到做蛋糕的乐趣并享受制作过程。” 到目前为止,母女俩的Instagram帐户拥有超过155,000名粉丝,但Joanna并未考虑出售女儿的作品。 “有人希望订购Ellis的蛋糕。”Joanna说。“他们想让她设计和制作,但我目前没有接受任何订单,而且短期内都不会接受。” V10

87岁华裔遭熊雾喷脸 警方通缉种族歧视男子

  【加拿大都市网】87岁华埠长者无端遭熊雾喷脸,温哥华警方正追缉涉种族歧视的男子。警员周六下午重点巡视华埠中山公园一带,但附近商家认为华埠的治安问题一直令人担忧,希望警方不要仅在发生罪案后,形式上加紧巡逻一两天,否则华埠治安问题无法根治。 本报记者周六下午前往涉案现场,可见有温哥华警员驻守中山公园一带,并有军装警员在街道巡逻。中山公园旁的纪念品店诚业堂负责人表示,华埠多年来都被涂鸦问题困扰,橱窗外的涂鸦已有数月历史,现时正等待相关团体来清理。 另一家位于中山公园的Sincere纪念品店主陈碧恒则表示,其店面后门通往中山公园园内,前门为中山公园正门,自从新冠疫情好转后,旅客陆续回复正常,光临公园及华埠的人数增多,让生意额恢复至疫情前的七八成,“因为人流量增加,一些偷东西或抢东西的露宿者有所收敛,疫情爆发的时候华埠很冷清,偷抢东西时有发生,现在稍有改善。” 不过,陈碧恒当日尚未得悉附近曾发生种族歧视的攻击案,她说:“今天的确有警察在周围重点巡逻,我就想为何会有两名警员一直在店外行走。但每次发生罪案后,警方才象征式加派巡逻频率,此举指标不治本。” 她最后讲述说,近日放在店铺门外陈列的一箱衣服,在她眼皮底下直接被抢走,“华埠一带的警察对于该现象见惯不怪了,我报案都没用,警察认为这些纪念品都不值钱,不会帮忙去破案,只能靠自己平日多加留神。”

回中国成本仍高 华裔选择去其他国家旅游

■■虽然中国宣布放宽健康码要求,旅客往中国仍然困难重重。资料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本地旅游业者表示,尽管中国宣布放宽对赴华人员的健康码要求,但仍未向境外人士开放,且机票价格仍非常昂贵,因此并未令更多人有前赴中国的打算。有持中国护照的居民也表示,往返中国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不如去其他国家旅行。 列治文华裔市民张女士表示,新冠疫情开始以前,她几乎每年暑假都会带两个孩子到中国探亲。她说:“北京隔离变成14天了也没能打动我,我缺的不是这些检测放宽,我缺的是签证啊!” 列治文的刘女士虽然一直保留中国护照而未入加拿大籍,但无奈两个孩子都持加拿大护照。“全家只有我一个能回去有什么用?总不能把两个孩子丢在加拿大自己回去吧?” 经济舱单程票价格至少5千 不过,即使有中国护照的市民,也表示现在的情况无法往中国。家住温哥华的王小姐表示,她一年的年假仅有10天,就算按隔离仅14天来算,也是隔离结束就要返程,还不一定赶得及上班。另外住隔离酒店的费用也不低,再加上机票价格高企,令工薪阶层实在难以负担,因此宁可去其他已经开放、无需隔离的地方旅行一趟,而不是往中国。 太平洋假期经理朱云华周四接受《星岛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宣布放宽对赴华人员的健康码要求对加拿大人前往中国的欲望影响不大。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仍不对海外人士开放,这令大批持加拿大护照的华裔人士无法往中国。 另一方面,机票价格仍然在高位,也令不少想去中国的人望而却步。她说:“五、六、七月温哥华往中国的经济舱单程票价格都在五、六千至七、八千的价格,除非家有急事,否则这么贵的机票,回去还要隔离,人们能不去便不去。”星岛温哥华记者王学文报道

多伦多华裔中学生专注脑创伤 国际科技竞赛夺第二名!

■■多伦多华裔学生李昊霖(左)在著名的国际科技竞赛中其一项目获得第二名。星报 【加拿大都市网】一名多伦多华裔学生在著名的国际科技竞赛中获得其中一个项目的第二名,他是9名在此次国际竞赛中获奖的加拿大青年之一。 ■■多伦多华裔中学生国际科技竞赛获奖。 CityNews 加拿大青年科学协会(Youth Science Canada)的成员华裔学生李昊霖(Haolin Li,译音)是多伦多私立Crescent School的学生,他参加了行为与社会科学组别的竞赛,他的项目是解码创伤性脑损伤中神经变性潜在神经活动(Decoding the Underlying Neural Activity of Neurodegeneration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李同学解释道﹕“患有反复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例如,他们10年后视力下降是由于多年前脑损伤的后遗症,所以我的项目专注于寻找一种特定的、新的创伤性视神经病变治疗方法,看看我是否能帮助这些眼细胞在损伤后存活下来。” 来自数十国家强手如云 “Regeneron ISEF2022”上周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来自世界各地50至60个国家的年轻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加拿大青年科学协会的执行董事巴洛(Reni Barlow)表示﹕“(活动)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约1,800名学生,都是各国青年STEM比赛中的强手,因此各项目的水平都非常高。我们的团队能够获得9个奖项是一项非凡的成就。” 除了获得第二名的2千元奖金外,李同学表示比赛期间的社交机会是重点之一。他说﹕“即使交谈的对象未必来自同一比赛组别,但单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交谈,已经很有趣。我能够结识来自动物学、植物学或转化医学的人,更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觉得即使比赛结束后,我们的友谊还会持续下去。” 李昊霖计划在今年夏天前往美国的一家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同时继续他的研究项目。 李解释说﹕“我和正在合作的实验室一同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基因,如果我们将它们剔除,就能够提供所谓的神经保护,避免细胞死亡。对我来说,下一步是回到实验室的绘图板上,看看我们是否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 想要在下一个活动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加拿大年轻科学家们,目前正在加拿大全国科学展(Canada Wide Science Fair)上竞争。这项比赛已踏入60周年,现正在纽奔驰域省举行,一直持续到5月20日。 星岛综合报道

卑诗省17岁华裔高中生 获得社区成就奖!

■■卑诗社区成就奖公布,图为部分得奖者,而华裔高中生何大卫(上排右二)成最年轻得奖者。卑诗成就基金会网站截图   【加拿大都市网】2022年卑诗成就基金会(BC Achievement Foundation),颁发第19届“社区成就奖”(Community Award),20位得奖人获省督奥斯汀(Janet Austin)亲自颁奖,其中最年轻的得奖人,是一位本拿比17岁华裔高中生何大卫(David He,译音)。 卑诗成就基金会主席吉阿狄妮(Anne Giardini)表示:“过去两年的疫情,每个人都非常艰辛,但看到这些社区领袖、创新者和志愿者,继续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令人振奋。”她说,这20个人来自不同族裔、背景、专业,但一致的是他们奉献自我和服务社区的热忱。 目前就读12年级的何大卫,于2017年创立了全球聚焦基金会(Global Spotlight Foundation),这是一项针对国际学生的倡导项目,通过故事和指导等多元方式,培养青年成为社会的变革者。 获小杜委任向渥京提建议 他领导了许多社区项目,包括人类图书馆和社区论坛。他还3次登上TEDx发表演讲,并代表加拿大参加了哥本哈根人权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曾荣膺2019年维米朝圣奖(Vimy Pilgrimage Award),入选为耶鲁全球青年学者(Yale Young Global Scholar)。 2021年他被杜鲁多总理选为青年委员会成员之一,向加拿大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他主张全国禁止转换疗法并增加对边缘化社区的资助。 省长贺谨也赞扬这些人的贡献。“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帮助朋友和邻居上,卑诗省也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好。” 其他得奖名单如下:  Carol Camille, Lillooet Jim Good, Prince George David He, Burnaby Anthony and Nancy Yurkovich,...

年轻华裔医生当选“卑诗省社区成就奖” !哈佛就读、10岁曾遭网络霸凌

■■曾慧琳荣膺2022年“卑诗省社区成就奖”。受访者提供   【加拿大都市网】温哥华年轻华裔医生曾慧琳(Dr. Vivian Tsang)本月成功当选成为2022年“卑诗省社区成就奖”(BC Achievement Foundation Community Award)得主之一。专科医生、哈佛就读、获奖无数、接受电视采访、还顺便环游世界50多个国家,曾慧琳就是华裔家长眼中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而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曾慧琳表示一切也并非一帆风顺,家长们应因材施教,更不应把成功定义得过于狭隘。   ■曾慧琳出席世界卫生组织活动。受访者提供   出生于温哥华的曾慧琳,父母皆来自香港。她说,由于父母曾去英国留学,所以他们比传统的华裔父母思想更为开放,也给予了曾慧琳更多的自由空间。 10岁遭网络霸凌一夕成熟 曾慧琳小学5年级时,曾经遭遇过网络霸凌事件,她的电子邮件被人入侵,有人冒用她的账户向同学发送可疑信息,这令周围的人都不跟她说话,这给年仅10岁的慧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也饱受没有朋友的痛苦。然而,也或许正是这一次不幸的遭遇,令她比同龄人更快成熟,也在冥冥之中为她埋下了一颗种子,令她未来立志要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帮助那些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 也是自那时起,曾慧琳就成为一名“全A学生”,她非常专注于学业,自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以前父母周末去完教会就带我去买菜,但我后来跟他们说我不能去,我要马上回家学习”,曾慧琳说。 建议家长对子女因材施教 也正因为曾慧琳已经给了自己太多压力,所以父母对她更多地是做减压的工作。“他们总是鼓励我出去玩,做些其他的事情放松身心,明白你小孩的性格非常重要”,她说,“我觉得家长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孩子已经给自己很大压力就为孩子减压,如果孩子给自己压力不足也可以适当给一些压力。”另一方面,她认为家长应该把成功定义得更广泛一些,每个孩子成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网络霸凌的经历,也令曾慧琳更加注重公平与正义。读10年级时,她发现不止她一人曾有类似的困扰,于是创办了“希望倡议基金会”(HOPE Initiative Foundation),希望帮助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让他们有机会发声,也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年纪轻轻已去过50多国 曾慧琳还曾在加拿大建国150周年之际,登上We Day的舞台发表演讲,她说,希望让世界听到年轻人的声音,以及他们希望如何塑造加拿大的下一个150年。她也曾在2016年登上TED演讲的舞台,主题是“历史铸造者”(History Maker),向人们介绍“希望倡议基金会”。 ■■加拿大150周年时,曾慧琳在WE DAY活动上演讲。受访者提供 曾慧琳毕业于卑诗大学(UBC)医学院,目前在温哥华圣保禄医院(St. Paul's Hospital)做驻院医生(resident doctor),下一步的目标则是成为一名精神科专科医生。同时,她还在哈佛攻读“公共医疗”硕士。 ■■曾慧琳目前是一名驻院医生。受访者提供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品学兼优的曾慧琳,同时也是一名环球旅行者,年纪轻轻的她,目前已经去过超过50个国家。《星岛日报》记者通过网络平台Zoom采访她时,她正在耶路撒冷。 她说,旅行的确是一个很优越的事情,因为要花不少的钱和时间,她也很感恩自己能有机会走过这么多地方,但同时她也认为旅行的确可以令人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个人的旅行,要独自面对很多问题和困难,还可以了解这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什么需要,对年轻人而言是绝佳的成长机会。 曾慧琳鼓励年轻人应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她说,不论是什么人说的,都有可能不是真的,年轻人应该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去找到答案。 曾慧琳热心公益,她16岁就创办慈善机构“希望倡议基金会”(HOPE Initiative Foundation)来帮助年轻人参与社区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摆脱污名化以及获得所需医疗服务。她计划未来通过其精神科专业知识继续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滥药危机。 ■■曾慧琳(前排左四)和HOPE机构的年轻人。受访者提供 “希望倡议基金会”是一个卑诗省的注册慈善机构,从曾慧琳创办至今不断壮大,目前该平台与52个非盈利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并在12所中学和13所大学设有分支机构,每年有超过3千名年轻人参与其活动。其中的“社区希望”(HOPE for Community)项目,可以让年轻人参加为期12个月的课程,教授他们领导技能,例如团队管理和公开演讲。而每一个参与的年轻人还会配对一个社区组织,他们将运用学到的技能来提高社区合作伙伴的能力,并为他们注入新的想法。 奉献社区屡获殊荣 由于这一项目惠及许多青年人,曾慧琳也屡获殊荣,其中包括2020年获卑诗“优秀公民奖章”(Medal of Good Citizenship)和加拿大医学协会青年奖(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