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欺诈
安省老板因不用这项银行业务 遇诈骗需自付近4万损失!
【星岛都市网】安省一名商人表示,他在支票兑现骗局中受害,而且因为没有立即向银行报告欺诈行为,他必须支付约3.8万的损失。
“我努力工作,把钱存在银行,这就是我没有网上银行的原因,因为我担心欺诈,”密西沙加Guycan Machine Works的老板Joe John告诉CTV新闻。
John说,他一直不信任网上银行,所以他都是亲自到银行办理业务——这是他过去3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据John说,最近有人复制了他的一张支票,并且伪造了八张。据称,此人将假支票的照片上传到手机银行应用程序后,将这些支票存入了银行,提取了约6.08万。
为John提供银行服务的TD银行展开了调查,并退还了8张支票中的两张。John说,但因为他没有立即报告欺诈活动,所以他要对剩下的六张支票负责,总共38,300加元。
在一封来自TD银行的信中,John被告知:“很遗憾,因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索赔申请,你的索赔被拒绝了,这在产品协议中有详细说明。”
“TD银行说他们不会给我一分钱,只因为我没有在48小时内及时报告。如果我没有网上银行,我该怎么报告呢?”John说。
据John表示,他每月会收到一次银行的对账单。他说,他对自己必须弥补损失感到震惊,并补充说,这将迫使他关闭自己的生意。
John说:“这个问题永远不应该发生,有人拿到支票,打印支票,兑现支票,这些钱是从穷人、工薪阶层的账户里出来的,然而银行却说,‘这是你的问题。’”
TD银行在给CTV新闻频道的一份声明中证实,银行已展开调查,并正与John直接就下一步行动进行合作,但无法提供细节。
银行建议客户将支票存放在不易被发现的安全地方,销毁已关闭账户中未使用的支票,并定期检查账户对账单。
“减少使用支票,选择电子支付,如电汇、直接存款和预授权付款。存入的钱直接来自付款人,并直接存入收款人的账户。”
John说他希望在被迫关店之前拿回钱。
“我需要拿回我的钱。我需要银行为他们的行为负责,这样其他人就不会遇到我遇到的问题。”
https://toronto.ctvnews.ca/ontario-businessman-loses-38k-in-cheque-cashing-scam-1.6577559
编译:YUAN
图片:CTV视频截图
警告!产权欺诈者已盯上至少32处房产 这类业主要小心!
【加拿大都市网】调查人员和官方警告称,在安大略省和卑诗省,冒充房主和租客的抵押贷款和产权诈骗者已经盯上了至少32处房产。
保险调查员、King国际咨询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金说,他的公司在安大略省收到了30起这样的索赔。
其中包括6起“全面产权欺诈”案件,骗子假扮成房主,列出待售房产。
金说,这些假冒者必须做出足以获得“艾美奖”的表演,但他们并不是唯一参与骗局的人。
“你要明白的是,做这件事的是一个团体。这个过程需要好几个人来完成。”
他说,他的公司正在处理6起所有权欺诈的索赔案件,其中几起是在最近媒体报道了欺诈技术后提出的。
金的调查包括多伦多华人公寓业主Moffy Yu的案件,她发现她在市中心的两居室公寓去年以97万加元的价格被某人以她的名义挂牌出售。
现在,这处房产的所有权上有其他人,尽管土地所有权主管在文件上张贴了“警告”通知,表明这处房产存在争议。多伦多警方证实他们正在进行调查。
金说,全面的产权欺诈曾经“非常非常罕见”,但现在“似乎每一份提交的文件都是全面的产权转让”。
卑诗省土地产权和测量局在2021年3月的一份通知中表示,他们知道有两起案件涉及物业经理被假冒海外业主的骗子骗去接受指示。 该公司表示,其中一个骗局成功了。
“这两处房产都是由房地产经纪人挂牌出售的,他们接受了一份伪造护照的扫描件,以核实所谓的房主的身份,”通知称。
金说,产权欺诈和抵押贷款欺诈通常涉及低抵押贷款或没有抵押贷款的房屋。在确定这样的房子后,骗子会研究房主,以他们的名义创建假身份。
他说,然后“演员”会得到5000到1万加元的报酬,让他们把房子放到市场上,然后找一个不知情的买家“相当快”地卖掉。
“他们不一定要最多的钱,因为他们想迅速处理这件事。他们出手得越快越好。”
他说,他的公司最近在调查一起涉及安大略省一套价值220万加元房产的案件。
真正的业主在搬到英国工作后,与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签约,将房子出租出去。
但它被骗子租下,他们搬进来冒充房主,并在两周内以170万加元的价格卖掉了它。
金说,在另一种类型的房产欺诈中,他们会冒充房主从私人贷款机构获得抵押贷款。
金表示,与总体产权欺诈相比,抵押贷款欺诈“更容易、更快”。
但是,整个产权欺诈的潜在回报要大得多。
"当他们卖给一个毫无戒心的(买家)时,他们得到的不仅是抵押贷款金额,还有股权金额," King说。...
加拿大移民及公民顾问管理局成立 打击欺诈移民申请者
【加拿大都市网】联邦政府周三发出声明表示,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移民目的地之一,每年全球各地的数百万人希望来这里定居、访问或工作。为帮助在移民系统中导航,许多人向顾问或其他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虽然几乎所有这些服务都是诚实运作的,但一些不择手段的人也会利用这个系统,试图占申请者便宜。正因如此,联邦政府正加强对移民顾问的监管,以保护那些希望前来的人。
移民、难民和公民部长弗雷泽(Sean Fraser)周二庆祝移民和公民顾问管理局(College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Consultants)的正式成立。
管理局现在是全国各地移民和公民顾问的官方监管机构。所有收费的顾问必须获得该管理局的许可,才能与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开展工作。
管理局依照《移民和公民顾问管理局法》(College of Immigration and Citizenship Consultants Act),对移民和公民顾问进行监管。管理局具备新的权力和工具,可对专业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对违规顾问进行惩戒。
管理局还可通过以下方式保护公众免受无证顾问的剥削,包括:进入顾问的场所,调查收集信息;强制要求证人到惩戒委员会作证;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以处理未经授权提供移民或公民建议的无证人员。
声明强调,政府已出台对顾问有新和更高的标准。从今以后,完成新的、基于能力的毕业文凭课程,将是有意从事移民及公民顾问之人士入行的唯一途径,他们必须已拥有学士学位才能进入这一行业。管理局执照持有者还必须完成年度的持续专业发展要求和年度实践评估。
新的管理局是联邦政府努力打击加拿大移民系统中的欺诈行为的一个关键部分。它建立在过去几年的重大行动的基础之上,这些行动包括投资5000万元打击欺诈并出台新的教育工具,以帮助申请人识别欺诈行为。它还兑现了一项硬性的承诺,要对这一行业加强监督,维护加拿大移民系统的完整,并保护所有希望来到这里的人。
涉加密货币诈骗男子豪宅被没收,华裔妻子兼合伙人撇清关系
【加拿大都市网】多伦多Bay St一套价值360万加元的豪华公寓日前被安省政府申请没收,因为该物业房主涉嫌伙同其亚裔合伙人通过加密货币诈骗的方式融资三千多万加元。
圈钱3370万,用来买房买车和赌博
据CTV报道,这套豪华公寓的房主是霍布斯(Kevin Hobbs)。法庭文件显示,他和合伙人Lisa Cheng在他们位于温哥华的公司Vanbex圈钱3370万加元,以推广一种名为“Fuel”的加密货币和他们所谓的创新“智能合约”。
霍布斯用这笔钱在多伦多和温哥华两地买房,还购买了两辆路虎揽胜,又租了一辆2018款的兰博基尼跑车。另外,霍布斯还在卑诗省挥霍180万加元用于赌博。
法庭文件显示霍布斯许诺的“智能合约”从来没有落实过。
否认指控,合伙人与其撇清关系
霍布斯对指控完全否认。他在给CTV的声明中称:“当局因为被误导,未能进行公平和公开的调查,而是办成了一场抹黑运动。我们将针对此事提起诉讼。”
霍布斯的合伙人Lisa Cheng表示自己和霍布斯已经不再是合伙人。她说:“我目前想做的是保护支持这一愿景的人们……我想要归还我认为属于他们的东西。”
加拿大皇家骑警证实正在对霍布斯进行调查,但没有提出任何刑事指控。
皇家骑警已将案件转交给了安省和卑诗省的民事没收办公室。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发起诉讼,以追回犯罪所得资产。
霍布斯拥有的这套公寓于今年 8 月以 361 万加元的价格售出。法官下令冻结这笔钱,直到案件在审判中得到解决。 法庭目前还没有对霍布斯的任何指控做出判决。
投资加密货币需小心
随着对加密货币投资的兴趣的飙升,越来越多加拿大人成为欺诈的受害者。加拿大反欺诈中心称,2020 年全国因涉嫌加密货币欺诈损失了 2070 万加元,到 2021 年仅八个月就损失了 3560 万加元。
安省证监会(OSC)正在推动加密货币业务使其符合证券法,认为将其作为证券进行监管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
截至 11 月 10 日,OSC 正在与 20 个加密交易平台进行讨论。证监会表示,四个平台已注册或已获得在安省运营的有条件批准,分别是:WealthSimple Crypto、Coinberry、Netcoins...
温哥华物管公司租房“货不对版”,合同条款把租客都变“游客”
【加拿大都市网】温哥华一物业管理公司被指出租的物业“货不对版”,现实的屋况与网站宣传照片完全不一样。此外,该公司还涉嫌使用旅行住宿租约代替标准租赁合约以逃避法律责任。
麦克唐纳(Tiffany MacDonald)在大儿子开始上大学一年级时,计划让他搬入温市中心西端的一公寓单位,她并没有奢望公寓单位有多么奢华,但至少看起来要和网上宣传的一样。
据麦克唐纳介绍,由Plan A地产公司(Plan A Real Estate Services)的这套位于哈罗街(Haro St.)的公寓单位被形容是经过装修的。房东分享的照片看来是一个非常干净和充满现代感的物业。
但当她的儿子和两个室友及他们的父母上个月来看房时,眼前的景象和照片完全不同。
网上图片和真实情况相差太远
网上的照片与麦克唐纳看到的屋况相比,厨房有不同的电器、橱柜和台面,浴室的地板也不一样。其他照片还显示,洗衣机发霉、淋浴喷头损毁、卧室窗户锁坏了,露台门无法无安全关闭。
麦克唐纳说:“我觉得我辜负了自己的孩子,我不敢相信我要让他住在这儿。”
根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Plan A地产公司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指控,之前也有租客称被Plan A地产公司的物业出租广告误导。卑诗住宅租务处(Residential Tenancy Branch,简称:RTB)至少两度对Plan A地产公司提供“货不对版”的出租物业进行了罚款。
此外,麦克唐纳儿子和室友与Plan A地产公司签订的10个月租房协议也并非标准的卑诗省物业租赁合同。相反对方提供的是一种名为“带家具的旅游住宿租赁协议”。
在麦克唐纳提供的一份合同副本中写有这样一项条款:“房东和租客均同意和明白签订的合同不适用于卑诗《住宅租赁法》。”
事实上,Plan A地产公司因使用这样的协议而多次受到RTB的警告和批评,RTB称,该公司公然企图逃避卑诗省法律规定的责任。
RTB一名调查人员建议对Plan A地产公司进行行政处罚,但目前法官尚未作出最终决定。
Plan A地产公司总经理马吉亚(Anoop Majithia)否认麦克唐纳“货不对版”的指控。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在所有基本设施方面,这套公寓与广告宣传一模一样,包括物业地址、单元号、面积、卧室和浴室数量,以及露台等。”
马吉亚辩称,厨房和浴室内部情况有所不同,可能与最近的翻新有关,同时坚称公司迅速回应了租客维修的请求。
他还补充说,Plan A地产公司只有确定租客是为了度假或旅行时才使用旅游住宿协议。“如果这是租客主要住宅,他们会得到标准的租赁合同。”
合同条款把租客都变成“游客”
当被问及公司如何确定一份为期10个月的学生租赁协议是出于旅游目的时,马吉亚说,麦克唐纳的儿子和室友们都在协议中的一项条款上简签,确认了这是出于旅游目的的。
麦克唐纳则回应说,这是她和儿子第一次租房,没有人注意到协议中的不寻常条款。
租客资源与咨询中心(Tenant Resource and Advisory Centre)的律师帕特森(Robert Patterson)表示,这并非一个罕见的租赁骗局。来自外地或其他国家的租客往往都是目标。他说,自己还听闻过一些案列,房东利用旅游住宿协议来试图避免对租客的保护。
在翻阅RTB最近针对Plan...
蒙特利尔有人试图贿赂医务人员 伪造疫苗文件
【加拿大都市网】蒙特利尔一卫生官员周二证实,有人试图贿赂一间疫苗接种诊所的医务人员,以获得一份伪造文件。
CIUSSS蒙特利尔中西部疫苗接种点发言人特利奥特(Carl Theriault)说:“我证实有人试图贿赂我们的一名疫苗接种人员。”
此外,魁省政府宣布计划在全省实施新冠疫苗护照,并称高传染性的Delta变种病毒,可能会让魁省出现第四波疫情。
自疫情爆发以来,魁省已有11,242人死于病毒。7月1日至24日,魁省卫生部证实,未接种或部分接种疫苗的魁省人占新增病例的92%。
魁省卫生厅发言人哈维(Marie-Louise Harvey)解释说:“疫苗护照的目的是允许接种疫苗的人参加非必要的活动,具体用途将根据流行病学的情况和魁省疫苗接种覆蓋率来确定。”
截至周二上午,魁省有84%的12岁及12岁以上合格人口接种了第一剂疫苗;70%的人接种了两剂。
随着全国各地的一些旅行限制放宽,联邦机构也表示,他们正在寻找试图伪造新冠疫苗记录的人。
加拿大边境服务处(CBSA)表示:“当局意识到,目前尚无关于疫苗文件的全球标准,一些旅客在寻求进入加拿大时可能试图使用伪造的文件,CBSA正在与国内和国际伙伴密切合作,在旅行过程中尽早发现和拦截此类文件。”
CBSA指出,它们目前已经遇到了数十份涉嫌欺诈的文件。
V33
(文章来源:星岛综合)
一个月内数千加拿大人被骗 损失超千万
【加拿大都市网】2020年加拿大人因被骗损失1.06亿!
2021年才过了不到两个月,有一组数字却令人触目惊心,那就是,仅上个月,加拿大就有数千人遭遇诈骗,总损失超过了1000万!
加拿大税务局表示,加拿大每天都有很多诈骗案发生,这让加拿大人损失惨重。税务局统计表明,仅在1月份就有4833名加拿大人报告遇到诈骗。去年全年,遇到诈骗的人数为惊人的68452人。而遇到诈骗的人中,有超过3300名加拿大人成为受害者。2020年,有40612人的个人信息遭泄露。
在这么多人被骗的背后,涉案金额更是令人咋舌,去年加拿大人因为被骗,损失达1.06亿元!
政府表示,骗子经常把自己伪装成税务局、Service Ontario或者移民、难民、公民部等政府部门。
报告称:“许多诈骗犯企图模仿政府服务,以获取你的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
政府提醒,大家可以通过保护自己的财务信息和Social Insurance Number来保护自己。如果认为自己已经被骗子盯上,请联系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narcity.com/en-ca/money/fraud-victims-in-canada-have-lost-over-10-million-in-scams-in-2021)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快检查账户!TD多名客户银行卡遭遇盗刷
【加拿大都市网】近日,TD银行收到了来自不同省份的多人报案,称银行卡被盗刷了。这些人都反映,是DoorDash盗刷了他们的银行卡。
Karen Lee是一名居住在温哥华岛的老人,她在去年年底时发现DoorDash在自己的debit card上莫名其妙地扣了157块钱:“我没有DoorDash账户也没听过它们的名字,我感到自己被侵犯了。”
DoorDash是一家外卖送餐平台,在疫情期间非常流行。然而DoorDash在Karen Lee所住的区域并不提供服务。但尽管如此,Lee在去当地TD银行解决此事时,仍然遇见了一些和她遇到相通欺诈情况的客户。
目前尚不清楚这场欺诈的幕后主使是谁,不过据悉,这个欺诈行为不止发生在卑诗省,CBC联系到了遭遇这种欺诈的6名TD客户,他们来自3个省,而社交媒体上对于这种欺诈的投诉更是不计其数。
所有被采访者都对CBC表示,他们没有DoorDash账户且从未用过DoorDash的服务。不仅如此,处理这个问题的等待时间还很长——可能需要一个月或更久才能拿回损失的钱。
Lee表示,她周二才拿到赔偿,这距离她报案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这太久了,你知道,我是领养老金的人,收入有限。”
另一个来自安省圭尔夫的受害者Pamela Kinsman表示,她发现了两笔共计195元的DoorDash盗刷记录,已经在1月9日反映给银行,但目前仍在等待赔偿。
随着在线购物的兴起,现在越来越多的Debit Card都有了网络支付的功能而不像以前那样只能在ATM机上使用。从这个角度说,Debit Card更像Credit Card了。然而这也给了网络诈骗可乘之机。诈骗者有时可以通过诸如电子邮件、网络钓鱼邮件甚至简单的电话诈骗等恶意手段渗透到一个人的Debit Card账户中。
另一个比较坑的点是,Debit Card是直接从账户中走钱,所以一旦发生了诈骗,解决周期要比Credit Card慢得多,得等事情全处理完才能得到退款。
TD银行与DoorDash的回应
TD银行表示,他们对这个欺诈行为做了调查且问题已经解决。TD发言人Samantha Grant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只有一小部分TD客户遇到了欺诈行为,被单个商家未经授权的收取了费用。”DoorDash则表示,他们正在与TD密切合作以提供支持和促进退款。
然而,不论是TD还是DoorDash都没有解释欺诈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TD第一次遇到这类骗局了,2019年,有不少TD客户的银行卡被Spotify收取了费用,而TD也是说受影响的是小部分客户。
客户如何保护自己?
安全专家Kotak表示,最有效的防止欺诈性收费的方法,是把Debit Card的在线交易限额设置为0来阻止有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从Debit Card里扣款。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ca.news.yahoo.com/td-customers-several-provinces-hit-090000718.html?guccounter=1)
(图片来源图库)
万锦私校涉欺诈助学金 至少7名华人被起诉
(■■安省省警反欺诈组,对简称RISM的私立学校展开调查。 星报资料图片)
万锦市一所私立学校涉嫌欺诈,遭省警反欺诈组(Anti-Rackets Branch)调查,目前已经有9名涉案人员遭起诉,从姓氏上来看至少有7位华人。皇家科学及管理学院(Roy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简称RISM)被指在过去6年时间里,招募学生来申请省府推出的“第二职业培训计划”(second career funding program)。
该计划旨在帮助失业者接受新技能培训,以帮助他们重返职场。符合资格的申请人可获得2.8万元助学金,用于支付学费、书本费及生活费等。
警方调查发现,有学生把从政府获得的这笔资金,直接作为学费交给该学校,在没有真正在学校上课或接受培训的情况下,依然获取了文凭。
目前已经有9人遭起诉,计有8名学校雇员和1名前学生,现面临多项指控,包括欺诈超过5000元等罪名,他们将在明年1月14日提堂。
被告名单包括Michael Ostroff(73岁,怡陶碧谷居民);Wei (Raymond) Xu(58岁,列治文山);Ming-ya (Kathy) Kennedy(56岁,Cobourg镇);Deguang (Derek) Chen(56岁,多伦多);Ye (Parker) Liu(54岁,万锦);Octavian Calin Lucaciu(54岁,奥克维尔);Xue (Sherry) Hang(51岁,列治文山);Jue...
泰国海鲜餐厅两老板欺诈罪被判监723年
泰国曼谷知名海鲜餐厅Laemgate两名老板昨日(10日)因为欺诈公众,各被法庭判处监禁723年,但受法律限制,实际只会监禁最多20年。
据悉该餐厅去年在网上推出促销优惠,吸引多达2万人购买总值超过5000万泰铢(逾1200万港元)的餐券,但餐厅后来以无法应付需求为由结业。超过800名消费者作出投诉,虽然约375人获退款,但仍有几百人向餐厅及其两名老板阿皮查特和普拉帕索恩提出诈欺诉讼,两人后来被警方拘捕。
两人周三在法院被裁定723项罪名成立,各被判监1446年,由于两人认罪,刑期减半至723年,但受法律限制,欺诈公众最多只能够监禁20年,两人所属公司亦被罚款180万泰铢,并需要向受影响消费者赔偿合共250万泰铢(逾62万港元)。
2019年影响加拿大人的十大骗局 专家教你如何保护自己
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FC)公布了数万名加拿大人在2019年因欺诈损失数千万元的细节。
他们说,去年有46,465起欺诈案,受害者损失了超过9千6百多万元($96,163,328)。
该机构还列出了对加拿大人影响最大的十大欺诈行为。
报告数量排名前十的欺诈行为,勒索诈骗的受害者最多。
按加元损失排名的十大欺诈
网络钓鱼是令人损失最高的骗局,加拿大人损失超过2100美元。
网络钓鱼(Spear phishing)指的是来自某个已知或信任的发件人的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可能会让一个人泄露机密信息。
如何保护自己
CAFC估计,只有不到5%的欺诈受害者提交了报告。反欺诈中心鼓励任何认为自己或其他人已成为欺诈目标的人,致电加拿大反欺诈中心1-888-495-8501,或在www.antifraudcentre.ca网站上报告。
CAFC还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拿大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提示:
为你的每个账户设置强密码
设置多因素身份验证,使别人更难访问您的帐户
更新你的社交网络账户的隐私设置
熟悉服务条款和付款方式的使用
寻找欺诈保护政策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收钱和寄钱给第三方.您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洗钱活动,这是一种刑事犯罪
避免自动反应。花五分钟问更多的问题,听听你的直觉。如果某件事看起来不对劲,问问其他人
保持对诈骗的关注,通过分享你所知道的来保护他人。告诉另外两个人,然后让他们也这么做。一整个链条如果窜起个25人,链条将覆盖整个加拿大。
不要相信你手机的来电显示信息,因为它很容易被操纵
不要别人要求,你就把你的的个人或财务信息提供给他
不要打开附件或点击未经请求的电子邮件或文本信息中的链接(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图库)
(ref:https://www.680news.com/2020/02/18/top-10-scams-that-impacted-canadians-in-2019/)
转账3000元被骗走 银行概不负责!这种转账方式要小心!
温尼伯一位名叫Rene Trudeau的男子投诉说,他通过电子转账向一家承包商转了$3,300,但这笔钱并没有转到对方账上。他去找银行,银行说他们不能为此负责,更不能还钱给他。Rene Trudeau 认为银行说保护客户存在误导。
消失的$3300
今年2月份,一家工程承包商为他的房屋装了新前门,他通过电子方式付账给对方。由于银行规定电子转账最高限额为$3,000,他于是分两次将钱转出。第一次为$3,000,第二次为$300。
但承包商却表示没有收到一分钱。
Rene Trudeau查了自己的银行账户,发现$3,300元都已扣除,于是立即给TD银行打电话。银行成功地停止支付第二次转出的$300,但无法追回第一次转出的$3,000。
与银行的交涉拉锯战
为此,Rene Trudeau与TD银行已经交涉了7个月,但仍无所获。
Rene Trudeau说:“当我问这笔钱去了哪里,或者这是怎么发生时,他们似乎总想推卸责任。” “客户服务太糟糕了。”
他说,花了三周的时间,TD客户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才告诉他,他的钱已经转移到另一家特许银行(TD不会透露)。而TD则需要十多周的时间,才能向RCMP提供调查所需的财务信息。
TD说,有人入侵承包商的电子邮件,并正确回答了Rene Trudeau的安全问题后,才发生的欺诈行为。
Rene Trudeau的安全问题非常简单,是:“你妻子的名字是什么?”这在社交网站上就能查到。
TD表示,Rene Trudeau应受到指责,并指出了该行电子财务条款规定,说客户必须使用复杂的安全性问题,不能让别人很容易猜到答案。否则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银行概不负责。
据说很多大银行都是采取这样的规定。
Rene Trudeau承认他的安全问题不强,但是TD的市场营销声称使用电子转帐的客户受到“保护”,他们的钱是“安全的”,因此他根本没有想到欺诈者可以窃取电子邮件并进行诈骗。
Rene Trudeau说:“他们(银行)应该承认,他们的系统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安全。”
类似案件并不少见
最近,有数十人与Go Public联系,声称他们也被金融机构误导了,同样遭遇了电子转账欺诈。
他们说,金融机构都在宣扬电子转账的便利性,并大胆地声称该系统是安全的。然后以较小的字体(或者埋藏在在线协议中)概述了客户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Rene Trudeau说:“金融机构不想吓唬人们,使他们放弃使用该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可观的回报。” “这很令人沮丧。”
根据CBC的“Go Public”节目的资料,已有56位银行客户在电子转账中损失金钱,总额近$64,000元。涉及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包括TD,CIBC,皇家银行,丰业银行,Tangerine, Simplii, 汇丰银行, Assiniboine Credit Union,以及Kawartha Credit Union等。
(ref: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etransfer-fraud-banks-blame-customers-1.5286926)
装修公司的这种优惠不可信!夫妇被骗走万五元
涉事人去楼空的装修公司。 CBC
密西沙加市一户居民花费15,000元,雇用一家装修公司为家中厨房装修,且为了获得1,000元优惠,提前支付了全额装修款。但是装修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开工,而且其办公室也人去楼空。户主报警后,被告知此事属民事纠纷,在耗费近半年时间及损失巨额金钱之下,受害人苦不堪言。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密市居民科尔(Delia Cole)夫妇今年3月开始进行其装修厨房计划。在市场上挑选一番后,他们选定一家离寓所不远、名叫Can Dec Kitchen Inc.的承包商。科尔的丈夫佩肖托(Arlindo Peixoto)表示,吸引他们选这家承包商的一点是,对方同意如果他们在开工前付清所有工程款项,则有1,000元优惠。 “我们原本希望省一点钱,实际上现在要多花一倍还不止。”
承诺全数付款有千元优惠
计划装修厨房被骗金钱的一对夫妇。 CBC
这对夫妇在今年3月中,向承包商支付15,000元工程款,噩梦也随之开始。承包商答应会在几周内开工,但是迟迟没有动静。
两人感觉事情有所不对打电话询问,但被告知还要等一等。之后对方不断以各种借口推诿,两人于是决定前往该公司办公地点查看,才发现公司已经关门。
佩肖托表示,他不断给该公司一位叫艾克拉姆(Rizwan Akrem)的男子打电话,但得不到直接肯定的答复。 “他说公司已关门。当我们要求他退钱时,他说他的生意已经被业主封存。”这样又过了几周,佩肖托表示,这名男子干脆不再接听他的电话。
CBC记者前往这家装修商位于密西沙加市Dunwin Drive的办公室查看,发现公司大门紧锁,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的一个展示间也被拆得空无一物。在门上有一家律师行的告示,指该公司拖欠租金18,500元,房东因此解除了租约。这张告示的日期是今年3月19日,只比科尔夫妇支付全额装修款项的日期晚4天。附近商户东主表示,该公司自3月关闭之后,已看到过有很多人上门来找这家装修商。
网站列举防范装修欺诈方法
科尔夫妇表示,他们曾致电皮尔区警队报案,但被告知此事属于民事案件,警方不能提起诉讼。这对夫妇希望透过媒体公开其遭遇,令其他受害人可以站出来。两人也向安省政府及消费者服务厅作出投诉。
该厅向CBC证实收过一宗针对这间密市装修公司的投诉。消费者服务厅还告诫民众,在与装修公司签定合约之前,一是要设法了解这家公司的口碑,最好是有人推荐。二是要将所有要进行的装修工程内容,都清楚地以文字方式列明下来。
消费者服务厅网站有不少资讯,教导民众如何不受不法装修商欺诈的方法,包括在签约前确定下列几个重要问题:能否找到之前聘用过该装修商做过类似工程的人了解口碑?装修商是否提供了书面报价,作为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装修商是否代表顾客申请建筑许可证,并在合同中清楚阐明这一问题?若双方发生纠纷应如何解决?合同中是否涉及解决纠纷的条款?如果在开工之后,顾客决定取消合同,顾客是否要支付已动工的人工和材料费用等。
有关家居装修的消费者保护问题,还可以浏览以下安省政府网站发布的详细信息: https://www.ontario.ca/page/your-rights-when-starting-home-renovations-or-repairs# section-3。
本报综合报道
高压促销越来越多 消费者应善用购物权益
■■安省一个球迷于2017年观赏一场职业棒球赛事时,遭到一个界外球击中脸部,蓝鸟球会一度拒绝给予赔偿。星报
配合消费者对电讯公司、银行或金融机构及航空公司的大量投诉,联邦政府正在举行公听会,收集民众意见,并且考虑收紧相关监管政策。有专家指出,在越来越多出现高压等促销手法,作为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或服务时必须谨慎地作出决定,并且要善用应有权利。
专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专栏作家罗斯曼(Ellen Roseman)指出,回顾2018年,先后处理过许多涉及高压促销、欺诈及拒绝给予赔偿等不当营销手法个案。她强调,寻求协助的读者大多数都未能联络到相关公司决策者而感到沮丧和困扰。
其中在2018年1月,罗斯曼收到对加拿大最大超市集团Loblaw的大量投诉。当时,Loblaw因被加拿大竞争局(Competition Bureau)“踢爆”,过去10多年来参与操控面包价格。为了挽回商誉,Loblaw为每个曾经购买面包产品的顾客,免费派发25元金额的礼券。
可是,不少顾客在进行网上登记后,迟迟未收到礼券,也有部分不满Loblaw要求填写太多个人资料。经过罗斯曼介入协助后,大部分的顾客才顺利取得礼券。
多次协助苦主追讨补偿
除此之外,有消费者投诉,平价货品连锁店集团Dollarama实施的不退款政策欠缺弹性,并且未有为顾客提供清晰指示。
据读者斯泰尔斯(Mike Styles)表示,他在安省米亚福德(Meaford)的Dollarama,购买了总值32元的8件货品,回家后发现不合适。约20分钟后,他返回店铺要求退款,尽管货品是原封不动,但店员却断然拒绝给予退款或更换其他货品。
根据加国现行法例,零售店铺可以自行决定有关退款或换货规定。换言之,顾客若发现货品颜色或大小不合适,店铺也有权拒绝退款或换货。除非货品本身有破损,消费者才可以要求更换另一件货品,或是退回款项。
不过,2018年3月,罗斯曼曾经协助一个消费者,联络Dollarama位于蒙特利尔的总部,最后酌情获赠一张价值10元的礼券。
另外,安省球迷麦克拉肯(Dan McCracken),于2017年秋季在观赏一场职业棒球赛期间,遭一个界外球击中脸部,导致门牙脱落,须要花费9,000元植牙。他其后向球会要求赔偿,但却发现按照规例,球会并无相关责任,观众本身反而须要承担受伤风险。经过罗斯曼协助沟通后,蓝岛球会最后向麦克拉肯致歉,并且提供1,282元作为部分损失赔偿。
综合报道
刘德华个唱首演引风波 公司发声回应欺诈案
作者:封面新闻记者杜恩湖
北京时间12月15日晚备受关注的刘德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将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首演。但就在歌迷期盼刘德华个唱开演之际,却引来了一场风波。
原本的投资方“聚善美”公司,指责刘德华旗下公司不讲信用有欺诈行为,而刘德华的“映艺剧团”则否认欺诈,声称对方违约在先。
12月14日,“聚善美”公司负责人苏先生,给封面新闻记者独家发来相关声明(见文末),认为刘德华公司违约。他还透露,已经向台北警方报案刘德华公司李先生诈欺,台北警方受理此案,并己函送台北地方检察署偵办中。
刘德华公司:否认欺诈
日前,有台湾媒体报道,“聚善美”的公司指“映艺剧团”单方面终止其公司作为演唱会投资者资格,并将其公司的商标从海报中删掉,之前按协议支付的投资款项都被事后乙纸通知函没收,认为被欺诈了。
针对“聚善美”的公司指责,刘德华旗下公司映艺剧团有限公司于12月13日公开发表声明,称涉嫌诈骗的指控无稽失实。
表示公司曾于8月下旬得到聚善美违约,转让该演唱会投资权予第三方的确实证据,后正式书面通知对方负责人终止合作。
刘德华公司代表指责“聚善美”违约在先
声明最后,对此事为公众带来不安,和刘先生造成困扰表示致歉。
刘德华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有关聚善美涉嫌欺诈的指控是“毫无根据和不实的”。根据公司声明,公司与聚善美确实签署了“刘德华2018 - 2019香港站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投资协议。但在随后的合同履行过程中,聚善美严重违约,无法补救。
该公司还透露,已向聚善美表示,如果不接受公司终止合作的决定,并根据相关协议没收投资资金的权利,可以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仲裁。
“聚善美”相关负责人:台北地检署已侦办此案
“刘德华中囯演唱会签约双方香港天卓公司与海宁聚善美公司及刘德华香港演唱会签约双方映艺剧团与台北聚善美是四家独立的公司,映艺把二者混淆,误导了观众。
其实,刘德华是很有口碑深得歌迷观众喜爱,也是很讲信誉的。但他下面公司做事有些方式不接地气,利用刘德华的江湖地位作风強势让合作单位苦不堪言。
有人在香港九龙湾,拍到数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拉着分别写着“映艺公司,还我血汗钱”、“刘德华映艺公司,无德无信”的横幅和纸牌,这一行人站在街边抗议,画面十分显眼。
附:聚善美文创娱乐有限公司声明
天王刘德华(华仔)《2018-2019刘德华世界巡回演唱会》 香港红馆演唱会明晚即将开跑,演唱会前夕惊传刘德华旗下‘映艺剧团’公司涉嫌诈欺,台湾演唱会投资商‘聚善美文创娱乐有限公司’估计损失巨额款项,希望还原事实要华仔主持正义。
苦主‘聚善美文创娱乐有限公司’负责人苏耿弘提出最新声明:首先不承认有违约情事,中国大陆海宁聚善美与香港‘天卓’的纠纷,与台湾‘聚善美文创娱乐有限公司’和‘映艺剧团’公司无关,四家完全不同主体公司,是二件事,对方故意混淆黑白指称我公司违约,单方终止合作。
第二点对方有诈欺事实已向台北市警察局报案诈,后经台北中山分局己函送台北地检署并已受理此案,审判结果待法院公断。相关细节损失金额不便提供。
第三点自己在业界有超过20多年的经验,举办王力宏、BIGBANG、仓木麻衣等众多演唱会中国巡演超过百场,除了诉求对方违约还我一个公道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事件还原,不想让更多人和自己一样吃亏,苦主苏男表示自己也是刘德华的超级歌迷 服务他10多年,香港场开演在即,如果‘华仔’知道他的合作公司确实让我损失血汗钱,不知用什么心情唱下去,公司会继续捍卫我方权益,直到正义得到伸张。
来源:封面新闻
刘德华公司被曝欺诈 投资者街头抗议
男子街头抗议
据香港媒体报道,近日艺人刘德华旗下的映艺剧团被卷入欺诈传闻,有多名男子面戴口罩现身香港街头,有的举着“刘德华(映艺公司)还我血汗钱”横幅,有的举着立牌控诉映艺公司无德无信。有路人上前询问这些挂横幅、举立牌的男子关于刘德华涉嫌欺诈的事情时,对方却丝毫不理睬没有回应。
有台湾媒体报道,“聚善美”的公司指“映艺剧团”单方面终止其公司作为演唱会投资者资格,并将其公司的商标从海报中删走,之前按协议支付的投资款项都被没收,认为被欺诈了。映艺剧团一位李姓代表,被该公司提出刑事控告,目前由台北地检署侦办中。报道指出。一位代表“聚善美”的苏姓负责人,先后取得华仔今年及明年演唱会的合作合约。更于今年5月同7月签定“香港站”的投资协议书,7月26日公布演唱会海报,但后来商标忽然被删去。9月22日获发函,指“聚善美”违反投资转让约定,所以终止双方投资协议,并没收投资款项。对此,记者联络华仔公司了解,对方暂未回复。
来源:新浪娱乐
中国游客印度自由行多次遇欺诈 中使馆发安全提醒
印度旅游。网上图片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30日通报称,近日,大使馆接连获报并处理多起赴印度自由行的中国游客被欺诈案。大使馆介绍,这些欺诈案的主要情况是中国游客深夜抵印,自火车站、机场乘出租车、电动三轮车赴预订酒店途中,被司机带至当地某些旅游机构后,这些机构合伙谎称,中国游客原先预订的酒店周围因突发情况,道路受阻,无法通行,诱骗中国游客自行取消已订酒店,并另订酒店、出行交通工具等,误导中国游客上当受骗。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特此提示赴印自由行中国游客,不要偏听偏信,慎防旅游欺诈。如遇类似情况,需注意保留证据,及时向所订酒店等方面核实相关情况,报警或向当地政府旅游部门投诉,并与驻印度使领馆联系寻求协助。
来源:北京青年报
纽约Lady M蛋糕推爆款月饼 其实是别家代制 算欺诈吗?
Lady M今年推出的月饼礼盒。网上图片
纽约著名蛋糕店Lady M在今年中秋节,再度推出限量版月饼,但月饼原来是奇华代制。
香港亦有Lady M月饼订购。网站截图
Lady M去年首度推出月饼,掀起热潮,今年推出可亮灯的精致月饼礼盒,每盒卖美金60元(约470港元)。礼盒内有4个迷你奶黄月饼,月饼中间有一个M字,代表Lady M饼店品饼,即差不多每个15美元(约117港元)。
住在三藩市的毕先生买了一盒,但品尝时发现装月饼的独立胶盒,底部竟然印有“奇华”字样。
毕先生说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认为Lady M是“挂羊头卖狗肉”。他打电话去投诉,店铺愿意退款,但要他寄回整个月饼盒。他说有很多盒送了给亲戚朋友,不会向人取回盒子。
Lady M承认月饼为外判公司制造。网上图片
Lady M的始创人罗马尼斯济恩(Ken Romaniszyn)就承认同美国奇华饼家合作,奇华负责做饼,Lady M负责包装。他表示做月饼要特别的器材同造法,因此外判予其他公司做,公司无意隐瞒。
网上图片
毕先生觉得,Lady M应在订购网站,预先清列明月饼是奇华做的。投诉的不只毕先生一人,有顾客认为Lady M是欺诈。
来源:巴士的报
保健品广告里有这些用语 趁早别买了
资料图:2017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内展示的涉案虚假保健品。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3日电 随着网购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渗透,网络平台也成为保健品虚假广告的多发地。
“所有病痛都可以治疗,不是药,胜似药”——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迫切追求健康、警惕性低等弱点,通过夸大、虚假宣传等方式诱骗老人高价购买所谓保健品,损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下面案例,你家老人可能也会遇到
实际上,一些网购保健品的实际成分与广告宣称的不符,甚至含有有害成分。
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60多岁的李先生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了一种名为“仁合胰宝”的保健食品,广告中宣称其主要成分包括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近20种中草药,但李先生吃后身体却有异常反应。
经检测,该保健食品中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苯乙双胍。苯乙双胍在使用过程中可引发乳酸酸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同样是在5月,某小作坊加工的“三无保健品”被曝光,成分只有西地那非粉、玉米粉等,却在包装盒上标称具有“壮阳”“补肾虚”功效。不法商家用网络“刷单”的方式让销售量虚高,进而招揽生意,这种保健品被销往20多个省份。
资料图:2017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内,警方展示涉案虚假保健品。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为何网络虚假广告多发?
虚假宣传与欺诈成为保健品行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201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共受理保健食品类投诉2351件,占食品大类总量的26%,投诉集中在质量和虚假宣传方面。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虚假广告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甚至广告代言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之心;监管存在漏洞也导致出现监管盲区和真空地带。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互联网领域虚假广告的形式多样,比如信息流广告将信息和广告混在一起,甚至不用标记为广告;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自媒体领域不用审核就能发,是虚假广告的高发地。
政府严打保健品虚假宣传
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公安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营销欺诈等行为进行强力打击。
2018年6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又发布了《关于继续做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的通知》,要严厉查处虚假标识标签和虚假广告,以及以健康养生讲座、专家热线等形式进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还提出,要加大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力度,督促第三方平台经营者严格落实审查、登记、检查、报告等管理责任。要加大对涉嫌非法添加、非法声称功效产品的抽样检验,及时依法核查处置。
资料图:刘女士的父母都是大学退休教师,他们拿全部积蓄买了保健品。受访者供图
保健品广告有这些用语的,别买
保健品广告应该遵循哪些要求,如何判断什么是虚假违法宣传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18年第一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下面的例子是其中之一。
例如,当事人在发布的保健品广告中宣称,“所有病痛都可以治疗,不是药,胜似药,没有副作用,婴儿、妇女都可以使用,治疗飞蚊症、老花眼、脚气、脚干、痔疮等疾病”。
这些宣传用语违反了《广告法》中相关条例——“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另外,保健品的名称也要符合一定要求,比如不能含有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的词语。
根据2016年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虚假、夸大或者绝对化的词语;明示或者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的词语;庸俗或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等等。
购买时须看有没“蓝帽子”标识
在选购保健品时要认清“蓝帽子”标识,正规的保健品都会在产品外包装盒上标有天蓝色、形如帽子的标志。
2018年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提醒称:
一是,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在信誉好的销售场所或购物平台购买。二是,要查看其包装上是否标有“蓝帽子”标识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三是,注意食用者和包装上标明的适宜人群是否一致,不要听信虚假、夸大宣传。
记住,购买票据、实物包装等是维权关键。
在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老年保健品排在首位。
“如发现假冒或不合格保健食品,可以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记得保留购买的实物包装票据,记录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等相关信息。”中消协建议。
中消协还建议,如果所使用的产品宣传“治好了”某些慢性病时,就涉及虚假宣传问题,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最好有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如果遇到被设圈套购买高价保健食品或引诱汇款的,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因为这已涉及到诈骗等违法行为。
来源:中新网
花巨资微整形没效果还毁容 美容欺诈频发暗藏危险
网上图片
近年来,整形美容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尤其是不用动刀的注射玻尿酸、肉毒杆菌等“微整形”越来越火,而一些打着美容幌子的商家,欺骗消费者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案例1
花2万多注射“活性细胞”去皱
眉毛眼皮下垂了
本想去皱,没想到做完后,眉毛下垂,眼睛下垂,连挑眉的动作都做不了了,从今年3月接受了“自体活性细胞去皱”注射后,西安市民王女士至今都在为自己上半部分面部担忧,“不会以后都这样了吧,这可咋办!”
王女士称,今年3月初,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西安南门附近一家美容医疗机构面诊。经过咨询,工作人员称王女士面部有皱纹,推荐她打除皱针“修复细胞再生”,“当时办的是包三年的服务,一共是21000元。”王女士称,自己当时觉得这个价格比较划算,当天就接受了注射,“没想到打完第三天就出现眉毛下垂、眼皮下垂等情况,吓得我赶紧跑到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跟注射了肉毒素有关。”
王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这家医疗美容机构只对她说是注射“活性细胞”,并未提到“肉毒素”。王女士一气之下来到该医疗美容机构,要求对方给个说法,同时投诉到西安市卫计委,“后来他们给我退了钱,但前提是我得写一个承诺,承诺不再投诉才行。”
美容机构:注射“活性细胞”项目已不做
王女士称,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自己眼皮和眉毛还是下垂状态,没办法做挑眉的动作。自己很后悔当初注射前没有了解更多,“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5月17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王女士提到的这家医疗美容机构。其在一处写字楼内,咨询处内坐了近二十名女性。工作人员看到记者后询问是哪位朋友介绍的,并表示:“我们是私人订制机构,会员制的,要朋友介绍来才可以接待。”见记者执意要咨询,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先填一个包括有姓名、年龄、电话等情况的信息表。等候了约5分钟,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记者表示想去皱,希望注射“活性细胞”时,对方称:“这个项目我们已经不做了。”记者询问为何不做时,对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表示:“你的情况注射肉毒素就可以了。”
专家:面部血管神经丰富 注射美容须谨慎
“目前,国内除皱的就是注射肉毒杆菌,合法的只有进口的保妥适和国产的衡力。”西安栾术医疗美容诊所负责人栾琪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目前正规机构没有注射“活性细胞”去皱的,王女士注射后出现眉毛、眼皮下垂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在注射肉毒杆菌时,医生的技巧和注射层次有问题,“面部血管神经极其丰富,即使是经验颇丰的注射者都需要很谨慎,王女士出现的问题并不算太严重,一般恢复半年至一年就好了,我之前还见到过注射后面部皮肤坏死甚至导致失明的情况。”
栾琪表示,注射美容是一种医疗行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实施美容注射手术的医生,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医师只能在注册批准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行为;医疗机构必须获准开展注射美容项目。此外,医疗机构采购时需要厂家出示“三证”,即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厂家供货时也需要医疗机构提供“三证”,即执业医师资格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
案例2
切眉手术后伤口化脓感染
切眉手术4个月后,一侧眉毛伤口不仅没有愈合,还化脓感染了,这让西安市民李女士的家人痛苦不堪。
李女士称,去年12月,经人介绍后,自己的姐姐到西安高新区一家医美机构做了切眉术,“做完后,右侧的伤口恢复得比较快,很快就结痂了,但左侧的总是疼。”让她们没想到的是,术后第4个月,一直红肿疼痛的伤口竟然起了泡。
李女士和姐姐随即赶到该医美机构,经过一个星期的打针吃药后仍不见好转,担心伤口会越来越严重,李女士的姐姐只好到另一家医院,又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治疗,“伤口是愈合了,但是留下了疤痕,医生说治疗这个疤痕得花不少钱。”
随后,李女士和姐姐便找到该医美机构,要求退还切眉手术费,同时对治疗伤口的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进行赔偿,但至今双方没有协商好。
5月17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高新区这家医美机构,也提出想做切眉手术,一女性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填写了姓名、电话等信息后表示:“我们最擅长的就是眼部的各种手术,尤其是切眉术。”当记者询问手术会不会有风险,伤口会不会出现感染等情况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不会的,肯定不会的,我们都做了很多年了。”
5月18日,记者联系到该医美机构相关负责人,她表示:“患者一侧眉毛出现的问题是排线反应,跟个人体质有关,并不是化脓感染,这个我们在跟患者的术前谈话中都告知过了。”她称,因李女士提出的赔偿金额太高,他们无法接受,因此迟迟无法协商好。
针对这一问题,5月18日,华商报向西安市卫计委发函咨询。
专家: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
“术前咨询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不要仅仅听完咨询师的意见就下决定。”栾琪说,无论什么手术,即使是水光针,正规的整形美容机构在手术前会对求美者存在的疑惑进行详细解释后才进行手术,”“是否接受手术”、“接受哪些手术”、“术后效果”这些问题一定要听从有资质、有经验的主诊医生意见,一般医美机构的咨询师不够专业,“对他们来说,业绩是第一位的,站在咨询师的角度,如果跟求美者说太多,尤其是手术风险等问题,他们会担心把求美者吓跑,影响自己的业绩。”
此外,栾琪还表示,求美者要保持健康心态,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手术风险,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心理疾患、心脏疾患的人及血液病患者、疤痕体质者不宜做整形手术。
案例3
打瘦肩针没效果
美容院说是个人肌肉问题
5月12日,西安市民李女士称自己前段时间在长安路一家医疗美容院打了瘦肩针,共花费2880元,可是打完针21天后,她觉得没有任何效果。
李女士说,打针前医院承诺打完后7至15日会有效果,“但我一直等了21天发现没有变化,去医院询问说是我肌肉群的原因,不是他们美容院的问题。”
5月16日,记者来到李女士提到的这家医美机构。该机构在一处写字楼内,其门内的护士站工作人员表示咨询的话往里面走,会有人接待。随后一名工作人员询问记者怎么知道她们店的,要求记者先填一个包括有姓名、年龄、电话等情况的信息表。同时记者看到该机构内也有多名顾客正在咨询。大约过了几分钟后,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咨询,当提到有关肉毒素的项目时,对方表示现在做这些很正常,很多人都在打,“一般能保持半年左右,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该工作人员称。
专家:影响肉毒素效果因素较多 建议去有资质正规医院
然而美容院肌肉群的解释却让李女士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肌肉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
为此,记者咨询了医生,医生表示瘦脸针、瘦肩针,其实都是一种叫做肉毒素的物质,学名叫“A型肉毒毒素”,二者的区别只是肉毒素的注射部位和用量不一样而已,原理都是通过肉毒素麻痹肌肉神经,使其适量萎缩,体积变小,然后变瘦。目前国家对保妥适、衡力这两种肉毒素把控特别严格,在注射前要登记每位顾客的身份证信息并进行存档,相关部门也会定期来检查。
对于李女士的情况,医生称影响肉毒素效果的因素较多,一是药品剂量,一般医院会根据顾客的体重和身形来定,但最多不能超过两支;二是打的位置,必须打到肌肉里,如果打到皮下效果就会减少;三是个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一般人只要注射了肉毒素都会有效果,因为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医生在注射时要和顾客说得客观一些。“一般个人打了肉毒素后,药品疗效能有10个月到一年,之后打针的部位能恢复到原来的90%以上。但李女士的肌肉群可能较为强大,所以影响了效果,但美容院的解释并不是很全面。”
医生还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不能注射肉毒素,另外易过敏人群和局部有感染者也要慎用,因为肉毒素是异种蛋白,有部分人群会产生过敏,轻度出现皮疹,重度则会出现休克。“一般我们在注射前都会仔细询问顾客有没有过敏史,并详细询问身体状况,即使不过敏的人注射后也必须观察一到两个小时才能走。”
“目前美容市场较为混乱,仿冒的肉毒素产品较多,希望消费者在选择时,尽量到有资质的正规医院进行注射,还希望消费者明白,做美容只能改善,个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医生说。
案例4
进美容院领赠品 结果却花了8000多元
除了“微整形”的投诉较多外,还有不少市民反映,一些美容机构用免费领赠品的方式让消费者进店,然后在后期的治疗中不断提高消费费用,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近日,华商报新闻热线相继接到两名市民投诉,反映自己在经过西安北大街时,有一家美容院的人发传单并表示可以免费领取赠品,结果进店后做皮肤测试时,对方给脸上抹了一层黑色的东西,顿时感觉皮肤很疼,后来对方表示必须用他们的产品才能治疗,而且这一治疗的药品并不便宜。
投诉人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该店前后治疗共花费8000多元,而且对方推销的产品一次比一次贵。“对方给我把脸上黑东西洗掉后又表示我脸上有痣,后来我又被带到另一间房子给脸上涂抹了他们称之为胶原蛋白的东西,可他觉得脸上特别疼,对方又给他推销能修复止痛的药,就这样一环接一环,总共支付了8000多元后才得以离开。为了避免更多人上当,周先生随后将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后来工商部门介入调查,最终该美容院向周先生赔付了8000元,但同时该美容院让周先生签了协议,承诺自己不会再继续投诉。
另一位投诉人李女士则称,自己也是通过有人发传单进入该美容院,对方给她脸上涂完黑色东西后,她立刻觉得皮肤发疼,后来对方直接让她买能祛痘的产品,“我给对方支付了9000多元的产品费用后,又买了一些其他的配套产品3000多元,结果用药后脸上的痘痘越来越严重,不知道是不是药的问题,感觉自己被骗了。”
5月16日,记者来到周先生和李女士所反映的美容院,发现该店并没有开门营业。随后,记者从该美容院相邻的两家单位了解到,该美容院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开门,但之前一直正常营业。
5月18日,投诉人李女士说自己前段时间也曾找过该美容院,表示不愿再继续治疗,但对方表示因为她已经使用了产品,所以只能给她退3000多元。李女士认为退的钱太少,表示会继续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对商家的“免费”最好避而远之
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所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情权,以及与生产经营者进行公平交易的公平交易权。但该美容院以免费体验为诱饵,欺骗消费者进入店中,用新的收费名目强迫消费者消费,已构成消费欺诈,该商家应全额退还消费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予以处罚。
徐律师建议,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商家的各种“免费”,消费者最好还是避而远之。
来源:华商报
银行出错 华裔女子白白挥霍2300万元 检方放弃所有指控
照片来源:腾讯网据澳大利亚媒体“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30日报导,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女留学生李佳欣在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操作失误之后,获得了无限透支银行卡的权利,之后她挥霍了460万澳元(折合人民币2301万元)购买奢侈品,这起案件拖延了数年,近期检方决定放弃对她的所有指控。李佳欣此前被指控以欺骗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欺诈和故意处理犯罪所得的罪名,并且曾经出庭受审。西太平洋银行的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西太平洋银行已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收回资金,包括对李女士采取民事行动李女士的刑事指控归检控官和警方管辖,我们尊重他们的决定“。李佳欣的律师表示,案子的审判结果出炉后,李佳欣将返回马来西亚。“令她感到高兴的是,随着案子的结案,可以继续过她的生活。”“这个案子不存在任何欺诈行为。”西太平洋银行在2014年出现操作错误之后,李佳欣从该银行那里获得了银行卡无限透支的权利,之后便开始了疯狂的挥霍和血拼。已经花460多万澳元购买包括名包在内的一些奢侈品。李佳欣在2016年5月试乘乘坐飞机逃回马来西亚时被捕。尽管所有针对李佳欣的指控都被撤销了,但警方依旧会扣留这些奢侈品。来源:腾讯网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