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00:02:18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南极

40日徒步1126公里征服南极 印裔女军官创纪录

  香蒂为了南极之旅,先前曾到冰川、阿尔卑斯山特训。互联网图片 印度裔英国女军官香蒂(Preet Chandi)昨日成为首位独自滑雪远征南极的有色人种女性。她花了40日完成1,126公里旅程,希望可以借由这项探险,鼓励更多女性走出舒适圈。   32岁的香蒂为了这趟行程,事前花了2年半时间准备,包括在法国阿尔卑斯山接受训练,徒步穿越冰岛的朗格冰川、在格陵兰岛的冰帽上生活27日,并在英国拖着沉重轮胎步行,模拟拉雪橇。   南极探险之旅从2021年11月7日启程。她从南极洲海格立斯湾出发,一路上拖着一个重达90公斤的雪橇,里面装着工具包、燃料和食物,预定供应约45日所需。最终,她只花了40日就完成这项壮举。   香蒂完成旅程后在部落格发表感言,称自己“百感交集”,并希望这趟南极探险可以激励他人自我突破,“我想鼓励人们突破界限,并且相信自己。”   香蒂现时打算拨出一半自己筹得的极地冒险资金,成立女性“探险奖助金”,开放给任何年龄或背景的女性申请,“可以用于任何探险活动,例如她们想做任何可以突破界线的独特探险,而不限定是极地探险。我真的希望这可以年复一年持续下去。”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香蒂拖着沉重轮胎步行,模拟拉雪橇。互联网图片     香蒂为现役英军,担任心理治疗师。互联网图片    

南极气温曾达18.3度 创有纪录新高

联合国证实,南极大陆去年曾录得摄氏18.3度高温,创下新纪录。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这个创纪录温度是由南极半岛上的阿根廷埃斯佩兰萨(Esperanza)研究站在2020年2月6日测量所得。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证实这个最高温纪录是重要的事,因为这有助我们了解这个地球最后边陲的天气和气候。“南极半岛是全球暖化最快的地区之一,过去50年来的气温升高了将近摄氏3度。” “这个气温的新纪录,符合我们所观察到的气候变迁状况。” 在此以前,南极大陆包括本岛和其周围的小岛的最高温纪录,是2015年3月24日由埃斯佩兰萨研究站测到的摄氏17.5度。

南极发现新冠病毒 世界最后一片净土被攻破

【加拿大都市网】智利军方宣布,一个南极科研基地36人感染新冠病毒,这是南极洲第一例新冠病例。 同时,这也是全球抗疫的一个不幸的里程碑——在此之前,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发现新冠病毒的大洲,然而它现在也被新冠病毒攻破了。 据悉,爆发疫情的研究基地是智利的一家位于南极最北端的研究基地。36人检测呈阳性,其中包括26名军人和10名承包商公司的平民。 据悉,最初被检测出新冠呈阳性的,是一艘军舰的三名士兵,这艘军舰执行完后勤保障任务返航后,发现至少3人新冠检测呈阳性。这艘军舰在11月27日至12月10日期间访问过该研究基地。 根据智利军方的声明,研究基地的人员已被隔离,并在十二区-麦哲伦-智利南极区卫生局的支持下不断受到监测,直到获得有利的诊断以及没有出现与新冠有关的并发症为止。 军方还补充道,他们“无条件承诺保障其成员的健康”。 有分析人士表示,新冠病毒出现在南极是一个极危险信号。南极气温低,可能把病毒冰封起来,多年后再释放出来,甚至可能随冰川漂流到世界各地。另外有专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光临南极,在疫情过去之后,未来的科研团队可能会在南极的冰雪中遭遇新冠病毒并再次打开新冠病毒的潘多拉魔盒。 近期还出现不少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专家还认为不能排除新冠病毒传播给企鹅的可能性,应该对研究基地附近的企鹅做检测以进一步研究。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cnn.com/2020/12/22/world/antarctica-covid-chile-military-base-intl/index.html) (Ref: https://new.qq.com/omn/20201223/20201223A0393700.html)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参考说明)

南极洲惊现「西瓜雪」 白色世界染上令人心悸的血红

几周前,南极洲的乌克兰Vernadsky研究站的科学家一夜醒来,发现原本银装素裹的世界沾染上一层令人心悸的血红。 好消息是,那里没发生企鹅大屠杀事件。坏消息是,它仍然具有可怕的意味。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海洋生态学家Andrey Zotov分析红雪图像之后,该机构在Facebook主页中发布道:“我们的科学家通过显微镜下将它们鉴定为衣藻。” 这些细微的绿藻(一会儿解释绿藻为什么会看起来呈红色)是一种单细胞海藻,在从北极到高山,在地球上所有冰冷多雪的地区都很常见。 它们在冬天休眠,但是一旦气温转暖,足以使包裹它们的冰晶软化,藻类就会迎来自己的春天,借助融化的冰水和阳光迅速生长。 利兹大学微生物学家Steffi Lutz在2016年表示:“藻类需要液态水才能盛放。” 生长期的 C. nivalis是绿色的,因为具有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同时生有两支被称为鞭毛的尾状结构——可以借此在水中游动。随着它们的成熟,nivalis失去了运动能力,并发展出独特的适应能力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包括第二层绝缘细胞壁和一层红色类胡萝卜素,这使它们的外观从绿色变为橙色,乃至红色。 乌克兰国家南极科学中心在其Facebook页面上解释说:“这一层保护藻类不受紫外线辐射侵害。” 类胡萝卜素还帮助藻类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为它们提供更多的融化冰水。这对藻类和所有以它们为食的小动物来说都是好事,但不幸的是,还有其他后果。 “ 加剧了气候变化。” 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北极的单个融冰季中,积雪藻可以使积雪反射的光量(也称为反照率)减少13%。 研究人员写道:“不可避免地使融冰率升高。” 在2017年,环境科学家计算出,包括C.nivalis在内的微生物群落的贡献在阿拉斯加冰原的融雪总量中占了六分之一以上。他们的实验表明,融水较多的地区导致藻类增长了50%,藻类增长导致融化加速,恶性循环。 当然,南极的这个夏季,融冰比平时要多得多。当地气温记录不断番升,其融冰规模以前仅在北半球出现。 尼科尔斯学院的冰川学家Mauri Pelto警告说:“这些事件越来越频繁。” 因此,升高的温度导致更多冰雪融化,从而促使藻类生长更多……。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西瓜雪”,但绝对不要尝试其味道,因为藻类对人类有毒。(煎蛋,图片来源网络)

南极气温破20度 加速融冰企鹅数量减半

当世界各地受新冠肺炎感染,全球暖化问题亦相当严峻。近日有科学家于南极洲西摩岛(Seymour Island)录得摄氏 20.75 度的记录,其温度比现时香港天气还要高。有专家指出,相信南极企鹅数量下跌逾 50% 的原因是暖化加速融冰,令牠们丧失栖息地所致。 据外媒报道,巴西“Terrantar”研究团队于南极多处设多架监测仪器,进一步研究气候变迁对于永冻土和生物的影响。今年2月9日监测仪器竟录得20.75 度的纪录,巴西科学家 Carlos Schaefer表示,他们从没见过南极气温如此高温。 过去20年南极半岛的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和西摩岛一直有气温上升,或跟海洋变化、大气层气候变迁有关。可是 Carlos 指出,这次的高温记录属单一性数据,而非长期录得,所以未能反映整体气候变迁趋势。另外南极洲对上次测到高温达摄氏19.8度,已经是1982年1月。 若果气温上升使冰层完全融化,地球的海面可上升50至60公尺。目前有联合国科学家估计,未来海平面高度可上升30公分至110公分不等,程度是取决于人类碳排放的速度。 《卫报》(The Guardians)与环保团体 Greenpeace 近日实地走访南极,发现号湾(Discovery Bay)的冰河消退超过100公尺,群岛中的 King George Island 融化一大片积雪,更有岩石外露。团队记录企鹅数量时,其数字也是不断下跌。 有专家指,冰层融化速度惊人,南极气温亦持续上升,企鹅渐渐失去栖息地。牠们在难以生活情况下,数量下跌逾 50% 。受影响的不只是企鹅,由于海洋及气候影响,磷虾数量减少近40%,或谁一步威胁海豹、鲸类的生命。

南极待14个月 探险者大脑萎缩 科学家研究原因

呆在人车汹涌的城市久了,人们就会想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放空”一下自己,洗涤一下心灵;于是每年的那几个小长假就出现了人山人海的挤人旅游潮。 但是,物极必反,放松也是有限度的,有研究显示,如果呆在过于荒凉的地方太久,你的脑子可能会变得更糟。 这个月,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员 亚历山大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说,通过对在南极科考站生活了14个月的探险者们的研究,他发现,在南极洲这种鬼地方呆上一年以后,探险者们的脑子萎缩了--原因可能是“孤独”和“无聊”。 研究对象是8名在南极工作的探险队员,他们要在德国设立的诺伊迈尔3号研究站里工作很长时间。 亚历山大用核磁共振扫描了8个人的大脑,在工作期间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并抽取血液样本以供化验。这些检查可以测量探险队员们的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分子)水平--简单说,BDNF是一种对脑子很重要的蛋白质,内行的蛋友可以科普一下。 当科考工作完成,探险队员们离开南极,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中以后,研究员会再次扫描他们的大脑。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缜密的准备过程,科学家得到了所需的所有数据。通过对比科考工作前后的探险队员的数据,以及交叉比对和探险队员年龄、性别相仿的志愿者们的数据,研究员发现,这些探险队员在一年多的南极洲工作之后,大脑的平均灰质变少了,海马体出现了明显的萎缩(海马体对认知和记忆能力非常重要),他们的“BDNF”水平也下降了。 亚历山大说,在南极工作是非常乏味的,探险员们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常年呆在一个地方,和一小群人一起工作和生活,平时就是一天天的盯着窗子外边看,除了一片洁白的雪地,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日子是无情又无趣的,很可能是因为这些环境因素,导致了探险队员们的大脑萎缩,BDNF水平下降。 当然,科学家是非常严谨的,亚历山大表示,这次研究只有8个观察对象,规模实在太小了,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大家应该谨慎看待,客观分析。 好在这种大脑萎缩是暂时的,亚历山大说,只要探险队员们回到正常的充满交互的有趣生活中去,很快他们的脑子就能恢复。 通过这项研究,人们明白了孤立的环境会对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之后就可以想办法让那些长时间在极端无聊、极端乏味的环境下工作的人们不再受到伤害。比如不远的将来,去火星工作的探险家。(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南极首宗谋杀案 科考队员因看书被“剧透”拿刀捅同事

(受害者:奥列格·贝洛古佐夫) 一名南极科考的科学家用菜刀捅伤他的同事,原因竟是被害人总是透露行凶者所看书籍的大结局。 55岁的谢尔盖·萨维茨基(Sergey Savitsky)和52岁的奥列格·贝洛古佐夫(Oleg Beloguzov)在南极洲的一个偏远的科考基地度过四个月的艰难考察期,平时不得不通过阅读打发时间。然而,贝洛古兹夫不断透露萨维茨基在读书目的结局,萨维茨基十分生气,于是用刀行刺贝洛古佐夫。 每日记录报道,受害者现在正在接受重症监护,心脏受刀伤。 (袭击者:谢尔盖·萨维茨基) 在袭击事件发生后,伤者被从位于乔治王岛的俄罗斯研究站送往智利。萨维茨基被送回圣彼得堡后面临监禁,他被指控谋杀未遂。 据信这是第一次在南极洲所犯的谋杀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国将在南极建首个永久机场

按照计划,我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将于11月2日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 作为“先遣部队”,如果一切顺利,“雪鹰601”将在北京时间28日15点左右抵达南极中山站。这是“雪鹰601”第4次参加中国南极考察。 作为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可搭载多种科学观测设备,巡航速度380公里/小时,航程3440公里。 上图中标记的红色线是飞机转场到达中山站的路线,从南极半岛区域的罗斯拉站(英国)进入南极,由罗斯拉站到联合冰川机场(属于NGO非政府组织的机场),然后转场到南极点,最后转至中山站。 与传统的搭乘“雪龙”号出入中山站相比,“雪鹰601”号为我国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科学调查等极地考察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停靠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补给的路线为例,“雪龙”号从港口出来后,约要半个月才能到达中山站附近,但宽达数十公里的陆缘冰区域阻挡了船只靠岸的步伐,人员上站一般得搭乘船上配备的直升机飞抵。 最重要的是,这条路线必须穿过魔鬼西风带。 记者拿到的“雪鹰601”飞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飞机起降次数71次,乘客数目为146名。其他两个年度搭乘的乘客数目要少。 图为“雪鹰601”飞行数据统计 相关人士解释,运送乘客的航次不多,是因为科研飞行是不带乘客的。而且按托管“雪鹰601”的加拿大民航法规要求,每次乘客不超过18人。 “去年人数比较多,因为‘雪龙’号只停靠一次中山站。今年澳大利亚凯西站机场修整关停3个月,所以人数也会少一些。”该人士说。 虽然“雪鹰601”已是第4次参加我国南极考察,但一直以来有个问题没解决:飞机到南极后一直停在俄罗斯的机场。这意味着每年要做大量沟通协调工作。 三年前,“雪鹰601”投入运行后,我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开始筹划一件大事——在南极冰盖建永久机场。 机场位置位于距离中山站28公里的冰盖,跑道尺寸预计为1500米长80米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又在机场位置开展了测绘工作。 第35次南极考察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在南极冰盖开工建设我国第一个永久机场。 在此之前,2009年,在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期间,我国曾在南极昆仑站以西约3公里处修建起长4公里、宽50米的“昆仑机场”跑道,用于固定翼飞机起降使用。2010年1月,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又在南极内陆冰盖上再修建起一座简易机场“飞鹰机场”。机场有长600米、宽50米的机场跑道,同时存放数百桶航空煤油,用于固定翼飞机紧急备降或加油补给。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要在南极建造一座永久机场,难度并不亚于一座考察站。 首先是位置特殊。我国南极第一个永久机场的备选位置位于冰盖。冰盖好像是盖在南极大陆上的一床“被子”,但它是运动的。要建永久机场,首先要找到冰盖运动比较均一、运动幅度小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问题,一年前我国已在备选地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冰流场观测。 其次,国内机场的混凝土跑道摩擦力大,冰盖上覆盖的几十米厚的松软积雪无法满足起降要求。队员们需要将积雪进行“改造”。改造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先用雪铲、吹雪机对积雪进行初步处理,然后用压雪机压实,再辅以雪犁,将积雪变成摩擦力大的粒雪表面,如此反复。过程有点像平时我们见到的修路,但要对松软的数十米的积雪进行处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与国内机场相比,计划建造的这个机场规模不算大。但它对系统导航、通讯系统、气象保障系统的要求并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3年前,我国已在备选位置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积累气象相关信息。 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停机坪、候机楼等,预计要在备选地址建成航空港,还要等几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南极科考大国,我国必须确保自主开展南极活动的后勤保障能力,正因如此,建永久机场意义重大:它连接着我国南极战略的需求,我国科考需求,同样也能为我国在南极拥有空域管理发言权提供必要条件。 永久机场的建设,将为“雪鹰601”建一座南极母港机场,为我国熟悉整个南极机场的运行体系,包括跑道建设、 地面保障、气象导航、机场运行等,为我国构建南极航空网体系,为 未来中国大型飞机运行以及多架飞机机队运行提供保障。 记者发现,“雪鹰601”2018/2019的飞行计划里,很多是国际合作科考飞行。 业内人士解释,南极飞行需要多国合作协调,我们运输能力的瓶颈在于没有类似霍巴特至凯西这样的远距离洲际航班,这种航班需要大型运输机或者民航飞机执飞。“雪鹰601”飞往南极过程中需要经停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考察站,需要外站加油、气象等各方面保障,因为只有1架飞机,我国需要与其他国家的飞机互为应急救援的备份,所以每年都要和众多国家签署后勤保障协议。 10月28日,依据后勤保障协议,部分科考队员将从上海搭乘飞机出发,29号到霍巴特后,30号参加澳大利亚组织的飞行前培训,31号将搭乘澳大利亚远距离洲际航班,当天抵达中山站。 小编真心盼望,随着我国南极能力建设的增强,大部分科研人员可以搭乘飞机出入万里外的南极,实现高效南极科考。 凤凰网

南极出现切割面完美的巨大方形冰山 莫非是外星人干的?

网上图片 台媒称,由于全球暖化的缘故,南北极冰山渐融,环保人士开始担心极端气候下,融化的冰山将会对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0月24日报道,近日,南极拉森冰棚区出现了一座形状非常方正且切割面非常完美的巨大冰山,让人纷纷怀疑是外星人切的。不过日前就有专家出来解释这个神奇的现象,竟然是大自然的伟大杰作。 综合外媒报道,日前美国NASA发布了一张照片,画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座冰山在海中漂浮着,其周围的切面相当完美,各个侧面都锋利接近90度,然而顶部相当平整,简直就像一把巨刀笔直切割下来,让网友们怀疑究竟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把冰山切割的如此巧夺天工。 对此,科学家与地质学家出面解释称,大家通常认识的冰山是有尖端的模样,因此这种冰山就鲜少有人知道。据了解,这种冰山被称为“平顶冰山”,属于较年轻的冰山,因为风与海浪将冰山的垂直面完美侵蚀,才会呈现如此鬼斧神工的完美模样。 来源:参考消息

谁干的!NASA在南极发现一座不可思议的冰山

10月23日报道,近日,NASA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一座奇怪的矩形冰山。他的外观看起来异常的整齐。这个奇怪的、棱角分明的冰山被称为“桌状冰山。” 科研人员在南极半岛东海岸的“拉森C号”冰架附近发现了这个矩形冰山。工作人员说,这块冰块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矩形,这让它显得格外不寻常。据估计,它大概有一英里(1.6公里)宽。 NASA的专家认为,它可能是最近从冰架子上落下来的。他们说,这座巨大冰块上的尖角和平坦的表面是最近发生断裂的证据。科研人员还在其附近发现了一块“披萨”形冰块。 来源:凤凰网

南极大冰河有崩塌风险 全球海平面或上升一米

南极海冰。图片来自COMNAP 南极洲西部的史威兹冰河面积不断缩小,推升全球海平面。英美两国4月30日推出斥资2,500万美元的计划,将研究这处大冰河崩塌的风险。 据路透社报道,100名科学家参与这项为期5年的研究,将是1940年代以来南极洲最大型的联合科研项目。从格陵兰到南极洲,冰河正在融化,而人为的全球暖化加速这股趋势。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联合声明中表示,科学家将对面积与美国佛罗里达州差不多大的史威兹冰河进行研究。英国科学大臣吉马说:“海平面上升是全球重要议题,无法由单一国家独自应付。” 史威兹冰河和附近的松岛冰河是南极洲消退速度最快的两大冰河。如果这两条冰河突然崩塌,造成深入内陆的冰层加速流入海洋中,全球海平面可能升高逾一米。 来源:星岛日报

南极冰川再度大崩裂 浮冰足有3个香港岛大小

  .  .  南极冰川近日再次发生大崩裂,面积达266平方公里,比三个香港岛的面积还要大。这是两年来南极第二次的冰川大崩裂,恐未来会有更多冰川崩裂,严重影响南极以至全球海洋水位。科学家同时公布,今年南极海冰面积创同期纪录新低。  据东网报导,上周末的卫星图片显示,南极派恩艾兰湾冰川发生大崩裂,向阿蒙森海(Amundsen Sea)内裂出长方形浮冰,其后逐渐碎裂。分析指,可能是南极附近的温暖海水,从下而上令冰川融化并裂开。虽然科学家不感惊讶,但有不祥之兆,由于该冰川近40年的流失率加剧,恐令海平面进一步上升。        专家周三(27日)在澳洲霍巴特举行的国际冰图工作组会议上公布新数据,今年3月南极海冰最小面积下降至207.5万平方公里,本月12日南极海冰最大面积为1801.3万平方公里。每年南极海冰最大值出现在9月,最小值出现在2至3月,今年的两项数据均打破1979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来源:海外网

南极发现大量冰穴 温暖如夏 藏神秘物种

■南极冰川常见溶洞,里面神秘莫测,吸引科学家前去探索。互联网   英国科学家上月才宣告南极大陆冰层下藏有大规模火山群,唯恐气候暖化让当地过去冰封的活火山一一掀盖爆发,澳洲科学家近日却提出惊喜发现:这些火山在冰河下孕育出的大量冰穴,有光且温暖,在里面只需要穿一件短袖,适合动、植物生长,目前除了验出南极既有物种的去氧核糖核酸(DNA),也发现了不明物种足迹,值得人类前往一探。 这篇刊在国际期刊《极地生物学》的论文,由澳洲国立大学(ANU)领衔发表。结合来自美国、新西兰专家的研究团队,在南极最大科学研究中心“麦克默多站”以及新西兰科学研究站“史考特基地”所在罗斯岛上仍活跃的埃里伯斯火山周边探索:当地冰穴遍布,因火山热能溶蚀小部分冰河产生了水流,水流再导致冰河内部逐渐溶蚀,越往下越大的冰穴就此形成。 过去早有研究人员在南极冰穴找到细菌与真菌存在的证据。科学家这次深入后,竟发现里头环境相当宜人:摄氏25度,暖到“穿件T恤都觉得舒服”;又冰层因表面温度高而变得极薄,所以冰底世界其实明亮透光。这些条件极利动植物生态圈,研究人员拿了土壤样本分析,结果除了发现南极其他地方可见的藻类、苔藓与无脊椎动物的DNA,竟还验出部分新物种的基因序列。 缅因大学劳里教授表示,目前未证实植物与动物仍生活在洞穴中,下一步就是往里面再仔细寻找活的生物,如果真的存在是开启一新世界的大门。此前,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指出,在南极冰层下发现91座火山,成为全球最大的火山群,其中最高达3850哩。专家警告,火山活动会加速海平面上升,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调查。 南极洲是地球七大洲里最后一个被人类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寒风呼啸,终年冰雪覆蓋,是世界上最冷、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最干旱的荒漠地区,动植物极难生存。开花植物现在仅生长在南极半岛北端和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性岛屿,大陆上最多的植物就是地衣,也就是真菌和藻类共生而成的复合体。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在南极洲厚厚的冰盖下仍有生命存活。2013年,研究人员从南极冰层覆蓋下的维兰斯湖中取出冰样,发现湖水中含有大量生物细胞,证明2000米冰层之下仍有生命存在。2016年春,南极洲冰层下一个蝴蝶结状的湖被发现,科学家估计它蕴含着无数未被发现的生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