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些健康年輕人會成為重症新冠患者?

加拿大都市网

大多數年輕的新冠感染者會出現類似流感的不適癥狀,通過卧床休息和服用非處方止痛藥就能自行痊癒。但有些患者則病情嚴重甚至導致死亡。為什麼看起來沒有潛在疾病的健康年輕人會被因這種病毒而死?以下是相關的已知和未知信息。

我們所知道的

人們對為什麼有些感染者只是輕症而另一些人需要住院治療甚至死亡仍然理解有限。根據美國CDC在3月中旬的數據,新冠確診病例中在45歲以下的為34%,住院患者中45歲以下佔20%,入住ICU的危重患者里45歲以下的佔12%,而20-45歲的年輕患者病死率不到1%。

眾所周知年齡是病毒率的風險因素,6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急劇上升。對很多種感染都是如此,一般來說這與(高齡患者)的免疫系統和基礎健康狀況的下降有關。

但年輕患者在感染後迅速轉為重症並非有潛在疾病那麼簡單,儘管一些條件比如哮喘並未明確為危險因素,但醫生們已經開始懷疑。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傳染病與全球公共衛生學系主任David Smith說,「我們有一些猜測,但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解決。」

我們不知道的

科學家們已經開始研究是哪些因素導致重症。

有些人正在研究基因差異。我們的基因可以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方式,這可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的病情比其他人更糟。「不幸的是,可能性是無限的」,洛克菲勒大學醫院的醫生Jean-Laurent Casanova說,「在第一次接觸病毒到死亡之間,你可以想像,有很多很多的步驟。在這些步驟中任何一個遇到病毒的細胞的免疫力有缺陷,都會導致嚴重的疾病,直至死亡。」

Casanova正在開展一項全球研究,試圖確定哪些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原本健康的年輕人出現更嚴重或致命的感染。這項研究將在50歲以下的健康患者中尋找任何共同的基因突變,這些患者在新冠測試呈陽性之後被送進ICU。在那裡他們可以進一步調查這些基因突變,以確定它們是否會導致對新冠重症的易感性。

正在研究的另一個因素是感染劑量,或患者首次生病時所接觸的病毒載量。它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患病程度,而不考慮其年齡或健康狀況?這可以通過流行病學研究來確定,研究人員通過比較各組患者,來了解他們最初是如何被感染的,以及病毒接觸量越高是否對應於病情越重的患者。例如研究人員可以跟蹤至少有一名成員感染新冠肺炎的家庭,並測量患者的病毒脫落量,然後觀察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情況。也可以在實驗室中使用動物進行研究,以觀察免疫反應在不同暴露水平下是如何變化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ADE效應。你是否已經感染過也可能確定您的感染嚴重程度。以登革熱病毒為例,第一次有人接觸該病毒時,他們通常只有輕度感染,但第二次遇到登革熱則可能致命。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人體在初次暴露後產生的抗體而逐漸消失。如果它們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它們將無法抵抗病毒,但是它們會無意間協助病毒感染細胞。這就是所謂的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ADE),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過去暴露於這種病毒或類似的冠狀病毒是否會加劇新冠肺炎癥狀。

其他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微生物群落(生活在人體中和人體上的細菌、病毒和真菌的動物群)是否可能在發揮作用。微生物群因人而異,有些微生物會幫助或阻礙個人抵禦感染的能力。

所有這些可能性都需要使用對照組進行研究,以確定這些變量是否真的導致了更嚴重的反應,或者說它們的存在只是一種巧合。比如說,可能確實有很高比例的新冠患者喝咖啡,但這並不意味着喝咖啡就一定會使你有更高的新冠感染風險。唯一可以肯定的方法是通過對比試驗,將有一組因素的組與沒有這些因素的組進行比較,看看他們之間是否有一致性差異。

在持續不斷的危機中,從倫理上來有種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不是故意給人們帶來潛在的致命感染),那就是通過病例對照研究,回溯已經發生過的感染。

另一種方法叫做隊列研究,即對人群進行抽樣調查,並隨着時間的推移進行跟蹤以了解誰生病以及他們生病的程度。然後,可以將其中的重症患者與那些未感染或感染程度較輕的人進行比較,看看有什麼區別。

幸運的是,許多關於年輕人為什麼會轉重症的研究已經在進行中,我們可以在幾個月內看到初步結果。但要完全理解為什麼新冠肺炎為什麼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可能還需要花費數年時間。(煎蛋,圖片來源圖庫)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国庆长周末前:Bell传媒宣布再裁员近50人

下周一开始拖车司机必须持有效驾照并列出费用!

世界著名中餐馆即将在多伦多开店

万锦市国庆日合家欢活动兼烟花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