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易胖體質」 3至5歲是關鍵期

加拿大都市网

■ 醫生提醒,兒童3至5歲時如果過胖,很易養成一輩子的易胖體質。此為示意圖。 網上圖片

本報訊

很多家長都認為「小時胖一點,才有本錢抽高」、「小時候胖不是胖」!小兒科醫生門診觀察發現,10個家長有8個有此觀念。如果在3至5歲「脂肪細胞反轉期」,因吃太多、動太少而過胖,將讓孩子產生過多脂肪細胞,除了會從此養成「易胖體質」,未來死於冠狀動脈疾病機率更較一般人高出5倍。

脂肪細胞會分泌生長激素

中時電子報報道,台灣兒童體重過重或肥胖比率高居亞洲第一,據教育部統計,當地每10個學童就有3人肥胖。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生戴季珊說,很多家長、祖父母都會認為給小孩吃他們愛吃的油炸物、甜食、含糖飲料,「是種愛的表現」,更不認為胖是疾病,總覺得小時胖一點,才有本錢抽高,「8成家長有這觀念」。

「小時候胖就是胖,長大就容易胖」,戴季珊強調,小孩剛出生時,脂肪細胞就開始漸漸減少,但在3至5歲時開始進入「脂肪細胞反彈期」,脂肪細胞數量會在這時期開始增加,約於5歲時停止,而最終數量就是你一輩子的數量;如果這時期過胖,脂肪細胞數目增加太多,就會養成所謂的「易胖體質」。

她舉例說,身上有100個脂肪細胞的人,變胖速度絕對比只有40個脂肪細胞的來得快,減肥速度也來得更慢更辛苦。

戴季珊強調,脂肪細胞會分泌生長激素,所以胖小孩會比較早發育,但也同時使得生長板提早癒合。一旦發現胖小孩提早發育,及時通過飲食控制、運動等方式瘦下來,仍有機會延緩生長板癒合時間。不過她說,早發育的胖小孩,最終身高是否有達到本來能達到的極大值,目前沒有研究證實。

照顧者應有更完善觀念

小時候胖,除了長大也易胖,身體健康也較常人易出問題。戴季珊指國際研究顯示,青少年肥胖族群,未來死於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族群的5倍,也有較高機率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膽結石、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

戴季珊又表示,很多家長並不重視孩子肥胖問題,就算被醫生告知孩子已有輕微糖尿病,仍不按時覆診,而求診的都是擔心「長不高」。

她說,長不高不是病,肥胖才是疾病,孩子的生活、飲食習慣往往源於家長,照顧者應有更完善的觀念。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滑雪靴旅行背包 原价119.99打折加优惠券39.49

炸裂!网友爆料印度人在华人聚集Plaza当众小便 旁边还有小孩!

提高蛋白质摄入的专家建议

邹至蕙为空置房屋税辩护 税收政策正进行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