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女子眼睛下方突然出現類似氣泡 醫生說:是視網膜脫落!

加拿大都市网

▲陳偉民醫生說,眼球內的玻璃體退化拉扯視網膜,是造成視網膜脫落的主因。

經常聽說運動員在遭到巨大撞擊後,有機會視網膜脫落。然而雖然你或我並非運動員,但都同樣有機會視網膜脫落。眼科專科醫生說,如果我們突然感到眼前有閃光,很可能是視網膜脫落徵兆,要儘快求醫……撰文:陳旭英

5歲的羅女士,去年12月29日從外地回港,轉機期間感到左眼下方像有個氣泡似的,回港兩日後到養和醫院求醫。

「但當時我視力未有模糊,故回港後繼續去澳門的行程,期間有感到氣泡像是從下方升上來,愈來愈明顯。到我兩日後在養和見眼科醫生,檢查後發現視網膜已經落脫了一半,要立即做手術修補……」羅女士說。

羅女士當時十分擔心,聽從醫生指示做玻璃體切除手術,以激光修補脫落的視網膜,並在眼窩內加一個環扎帶以穩固視網膜,再注入氣體。術後14天內需要每天保持俯身18小時,羅女士說當時十分擔心,每天俯身時間有多無少。為何羅女士會突然視網膜脫落呢?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陳偉民以照相機來解釋眼睛結構,「眼角膜及晶體就如相機鏡頭,視網膜是相機的菲林(現時是感光元件)。視網膜是眼睛結構的重要元件,位於結構最後的一層,負責接收光線,將其轉化成神經訊號傳送至大腦,讓我們能夠視物。

視網膜分為多個部分,中央是黃斑點區,旁邊是邊緣視網膜。視膜網有不同細胞,例如有些銳形細胞負責處理顏色,有些是柱體細胞負責處理黑暗視力。

如果視網膜脫落,即是感光細胞組織脫落,可以在短時間內奪走視力,故必須儘快處理。 」

眼睛結構的外層是鞏膜,為眼球提供堅固的外層保護;視網膜位於內層,是一層像紙一樣薄的細胞,裏面是有三層細胞及兩層神經元,占眼球面的72%。

陳偉民醫生說,「整個眼睛後區都是視網膜,如果周邊脫落,可能會有輕微視力受損,警覺性高的人很容易便發覺,看事物時會感覺到古怪,影像飄來飄去似的,旁邊視野逐漸失去。如果患者不理會,或沒有察覺,兩三日後中央視網膜會脫落,視力就大受影響。」

▲跳水運動員入水的一刻會對眼睛產生衝擊力,致視網膜脫落。

玻璃體退化、拉扯

為何視網膜會脫落?陳偉民醫生說,撞擊是其中一個原因,常見是球場上「食波餅」,或在拳擊運動中被擊中眼部或頭部。但這不是最普遍的原因,最常見的是眼睛玻璃體出現退化。

為何眼睛退化會引致視網膜脫落?陳醫生說:「退化的部分是指眼球內的玻璃體。

玻璃體原本依附視網膜,前面是晶體,作用是吸震。人隨着年齡增長整體退化,玻璃體亦會退化,逐漸變成渾濁,液體內有細胞飄來飄去,形成像飛蚊一樣的影像。而玻璃體在退化、變化的演變中,出現很多拉扯力,視網膜被不斷拉扯下,便會脫落。 」

什麼是飛蚊?根據患者形容,看見的影像包括像蝌蚪、線條、網狀、羽毛狀等,飄來飄去,在陽光下特別容易顯現。陳醫生說,不是每一個看見飛蚊影像的人都會出現視力問題,「大約8至9個人都不會有問題,約有一至兩人在退化過程中,因玻璃體的拉扯力量拉脫視網膜,引致視網膜穿窿,或視網膜脫落。」陳醫生說。

因玻璃體退化而引致視網膜脫落與年紀有關,50歲以上人士風險較高。至於30、40餘歲人士出現視網膜脫落,就是因為其他因素。 「最常見是深近視,深近視人士的眼睛退化早於20餘歲出現。患者眼球被拉長,視網膜常被拉扯,久而久之便出現視網膜脫落。」陳醫生說。

各類高風險因素

去年底視網膜脫落的羅女士,正是一名深近視患者,達1000度,已接受激光矯視,當時眼科醫生有提醒她,視網膜脫落風險比一般人高。

「視網膜脫落的風險因素,以年紀大、退化排第一位;第二位是近視,六百度以上深近視人士,視網膜脫落的風險比一般人高五倍。第三位是是撞擊、中波餅、玩機動遊戲、拳擊。

另外眼睛曾經發炎,例如虹膜炎,都會增加視網膜脫落風險;糖尿病人因為血管增生,拉扯視網膜,亦有較大危機。

有些人本身有家族遺傳,父母或兄弟姊妹曾經有視網膜脫落,他患病的風險增加兩倍;如果曾經一隻眼視網膜脫落,另一隻眼視網膜脫落的風險增加三倍。

視網膜脫落如何治療?陳偉民醫生說,病向淺中醫,如果發現視野中無端出現飛蚊或看見閃光時求醫,治療方法簡單並成功率高。

「如果能趕及在這一段時間求醫,視網膜只出現局部拉扯情況,可能只是輕微穿破,這時可以做一個激光小手術修補視網膜,五分鐘便能完成。但如果患者在這期間未能及時求醫治療,視網膜或會在數天內脫落,那時就要做手術修補。」陳醫生說。

兩種治療供選擇

視網膜脫落程度會否影響治療方法?陳偉民說,如果部分視網膜脫落,只需將激光能量輕微加強,已經足夠修補,毋需做大型修補手術。激光治療只需在診室內進行,毋需入院;修補小孔需時約5分鐘,修補大孔約需15分鐘,只需局部麻醉。

如果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就要採取玻璃體切除手術,病人或需要全身麻醉,由眼科醫生用微創手術取走玻璃體,便不會再有玻璃體拉扯視網膜情況出現;然後將視網膜推回正確位置,確定穿破的地方,並在該位置打激光修補。

激光治療後,需要注射物質以固定視網膜位置。 「有兩種物質供病人選擇,第一種是注入氣體,氣體上升產生的承托力能支撐視網膜,讓其生長癒合,助其復元,但病人術後需要每天俯伏12小時,維持2至3個星期,期間不能乘搭飛機。如果依足指示,成功率達九成半成功。第二種是修補手術後注入透明的硅油,將全部空間填滿。硅油不會被人體吸收,故在2至3個月後,當視網膜癒合後,需要動手術取出。

▲放瞳下由眼科儀器拍攝的眼底影像,箭咀是視網膜脫落位置。

痊癒後的病人,眼睛便沒有玻璃體,有影響嗎?陳醫生說,玻璃體在我們成長時期,當遇上碰撞時,玻璃體可以承受撞擊力,發揮保護眼球組織功效。當我們成長後,這個玻璃體已經沒有必要存在,而且因為退化、拉扯視網膜,反而會有風險。

既然視網膜脫落與眼睛退化有關,我們是否可以趁年輕時進食補充劑,保護眼睛,減慢退化呢?陳偉民醫生說,服用抗氧化產品可以延緩眼睛細胞退化,不過引致脫落是由玻璃體拉扯視網膜造成,故不是服用補充劑可以減慢或避免。

視力恢復百分百

那麼沒有方法可以預防嗎?陳偉民醫生說,有些運動對眼睛來說是高風險,例如撞擊性運動,減少進行這些運動或索性不進行這些運動,都可減低風險。

有些人有揉眼睛習慣,會增加眼視網膜脫落風險,最好能改變這些生活小習慣。另外,濕疹病人因痕癢而不自覺地用手揉眼睛,亦有機會引致視網膜脫落,故建議好好有效控制濕疹。
已進行視網膜修補手術的羅女士,2月1日複診時,陳醫生檢查後確認術後康復良好,視力恢復達百分百。

「說起飛蚊,我在去年九月曾經看見大量飛蚊,當時有去急症室求醫,檢查後未有發現視網膜脫落,可能那次已經是徵兆。」羅女士說。她慶幸現在能保存視力。日後會更
加提高警覺。

五大徵狀

陳偉民醫生說,視網膜脫落主要癥狀,第一是看見飛蚊,因為玻璃體退化造成,在陽光下望白色背景,例如天空,會見到一些蝌蚪型的物體在移動。

不過陳醫生說間中見到這類影像屬正常,毋須驚慌,但如果突然出現而且明顯增加,例如昨天沒有,但今天有大量「飛蚊」或形狀有異,與昔日見到的不太一樣,像下雨一樣多,就應儘早求醫。
又例如病人說有飛蚊情況持續五年,這就毋需擔心,通常不是視網膜脫落問題。

第二個病徵是看見閃電,情況像突然有人用閃光燈為你拍照一樣強烈。閃電代表當刻是視網膜被拉扯,而且拉扯力非常強,風險相當高,建議儘快見醫生。

第三個病徵,視野缺損一角。視網膜脫落多數是從旁邊開始,病人兩邊視野收窄或缺損。

第四個病徵是視力模糊,可能是網膜脫落已經從旁邊伸延至視網膜中央即黃斑點位置。

第五,完全失去視力。有些人視網膜脫落也不知道,因為人有兩隻眼,一隻眼視力失去,另一隻眼仍有視力,所以未即時發現有問題。

▲選擇注入氣體的修補視膜網手術患者,術後每天需要俯身12小時。

黃金治療時間
治療視網膜脫落,有黃金治療時間嗎?

陳偉民醫生說,最好能在首階段發現飛蚊、閃電,視力未模糊前求醫。及時做激光治療,效果會較良好,能挽救95%視力。

第二階段,出現力模糊一個星期內求醫,治療效果也較好。如果已經超過一個星期才治療,效果會相對遜色。

第三階段,現力模糊超過一個月,會用盡所治療方法挽救視力,救得一成得一成。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