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40歲多運動 降低患老人症風險

加拿大都市网

■ 醫生建議40歲以後宜多運動,如果關節不好的,盡量選擇在平地慢走、快走。此為示意圖。網上圖片

 

本報訊

全球失智症(又稱阿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患者數目快速攀升,醫師表示,目前已有研究證實,運動可以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增加短期記憶的海馬回厚度,等同「存腦本」,建議年過40歲就該多做運動。

中央社報道,台北市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日前表示,現已有研究證實運動可幫助腦部血液循環,提升中老年人認知功能,有助預防或延緩失智。據甄瑞興表示,簡單來說,失智症就是腦部負責短期記憶的「海馬回」(海馬體)退化,因此失智症患者經常想不起剛才做過什麼、吃過什麼,但20年前的事情卻記得一清二楚。

甄瑞興說,全台目前約有26萬名失智症患者,平均存活年齡約5至9年,由於多數民眾仍把長者的記性不好視為理所當然,難以及早發現,因此台灣僅不到3成失智症患者確診。

他強調,一旦腦部快速退化,不僅治療效果不好,也會增加家人照顧負擔。現有醫療技術還無法治療,因此步入中老年以後,如何「存腦本」延緩失智已成重要課題。

甄瑞興指出,每個人年過20歲以後,腦細胞每年以減少1克的速度凋零,認知功能也會愈來愈差,日常生活的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感等也會逐漸退化;到了一定程度,那就可能導致失智。

不過,美國2011年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運動可以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即便年紀漸長,海馬回依然有機會增厚,這也是延緩失智發生的最佳證據,運動也有助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及細胞的血氧含量。

不過,中老年人究竟該做什麼運動才能延緩失智?甄瑞興說,近年國際上開始推廣「臨床運動生理學科」,這是一門新興學科,既非職能治療也非物理治療,醫護人員根據長者的身體狀況、關節靈活度,設計適合的運動,一步步提升肌力、耐力,藉此促進腦部發展,即便年邁以後沒有失智,也能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甄瑞興建議,40歲以後就應該開始運動,如果關節不好的,盡量選擇在平地慢走、快走,不要選擇爬山、下樓梯等損耗關節的運動,運動時要有一半時間心跳每分鐘至少達70至80下。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国际贝类节出问题 550人事后发烧、呕吐、腹泻!

卑诗大超市控告女收银员偷走了21.6万元

梵高的“向日葵”名画在英国再被泼汤

卑诗路怒案男女嫌犯 男子遭帮派枪杀女子仍在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