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墓地越來越貴!大多倫多地區墓園發展如何?

加拿大都市网

在加拿大,大城市的土地是稀缺資源。目前,很多大都市都面臨著墓園危機。隨着供給的減少,墓地的價格逐漸飛漲。尤其是交通方便、大多倫多範圍內的墓地,價格更是昂貴。近年來,許多人也把目光投向了殯葬類物業的投資。大多倫多地區墓園的發展如何?華人墓園是否能滿足華人的祭祀需求? 

記者 文琪

早前CTV曾報道,土地規劃公司LEES Associates總裁Erik Lees表示,加拿大的墓地危機從20到25年前就已經浮現,只是由於缺乏關注,所以問題越來越大。加中集團加華置業總裁吉斌在接受星島《加拿大都市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對此觀點認同。「問題的主要在於一塊地的審批規劃。墓園一般都是通過變更原來的土地用途才變成墓園,或城市附例(bylaw)里原本就寫了這塊地是可以做成墓園。絕大部分審批規劃是很漫長的申請過程。更改土地用途為墓地,周圍的鄰居也有很多並不同意。申請周期會很長,瑣事較多,批准非常麻煩。所以墓地的供給有限,大型的墓園會越來越稀缺。」

墓地價格年漲一成

吉斌分享道,「很多主流族裔經營的墓園,越是好的地方,越是會出現惜售。很多時候市場上不是沒有供給,而是作為一個墓園經營者不想馬上都賣完。造成這種危機的可能是墓園的經營者在囤積,不急着賣,就造成了市場的飢餓。買家買不到,就給價錢高。其實我覺得不會出現完全沒有產品的情況,主要是墓地的價錢漲得快,每年的漲幅都會超過10%。10%只是一個和大家所說的常規性數據。具體的地區,這5年在GTA,親眼看到的,是漲了好幾倍。但是你會發現在墓園漲那麼多也不可怕,只是個幾萬的範圍,比房子的漲幅好多了。」

吉斌所帶領的加華置業於2014年買下猶太人的一塊佔地210畝、位於列治文山Bayview 和Bloomington的墓園,歷經5年,正在打造安省第一家華人墓園「中華紀念園」。該墓園分為火葬墓地、土葬墓地以及家族墓地定製。能夠獲得這個機會將華人的殯葬文化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相結合,吉斌表示並不容易。「在特別好的地區,批准一塊墓地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我們並不是買了地以後重新改的,重改也幾乎不可能。周圍都是鄰居,誰會讓你隨便去做這個呢?原來這個墓園的所有者是猶太人,是完全西方的設計。當時猶太人已經有5個自己的墓園,但是他們只有30萬的人口。但是那是我們很少聽到華人有一塊自己的墓園。華人多是葬到各個族裔綜合到一起的地方。所以我們買來,希望建設華人自己的墓園,畢竟我們人口更多。買了以後我們徹底修改,變成完全的中國元素、中式設計。」

加中集團加華置業總裁   吉斌

提及這些設計上的改動是否涉及到政府的規管,吉斌表示有很多挑戰。「的確是有一些要求的。所有的設計都要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市政府有自己的整個的設計要求規劃。符合了要求才能批准。更改的過程非常不易。比如西式的墓碑設計風格造型都是比較特殊的,凌亂、自由。中式的墓地講究中正,所以完全不同。中國人講究主軸線,就要修路(walkway)。講究風水,就要修塔。所以成本會比其他族裔的墓地要高。我們這次有建三個塔,塔的高度上政府都有指引(guideline),因此在設計上的確有些挑戰,要考慮到未來的布局。」

華人墓碑的特色在於都是立着的,而老外的墓碑躺碑比較多。吉斌表示:「老外的設計還是本地風格多一些。中國的傳統設計是墓碑前面有供奉、祭祀的空間。華人會更喜歡帶前台的設計。從歷史角度來說,殯葬文化,華人是跟隨本地的概念。老外一般是教會來操辦的,看不出來太多的變化,西式墓園都是比較自由一點,有大有小,沒什麼規律。華人到這裡以後,會希望做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每個墓園前多有過道,也是因為講究陰陽兩隔。因為草地就是陰,是放埋棺材或者骨灰的地方。每個墓地的前庭,人是可以走的,陰陽就分得比較清楚。這是比較好的一個設計。」

把身後事及早準備好

中華紀念園目前已經有逝者下葬,但園區依然處在邊施工、邊服務的狀態。吉斌稱:「大概要明年初規模會做起來。在這裡墓園的經營都是組建的,即一塊一塊的開發。我們的第一期是開發1,200塊,一共有大概2萬塊。根據園區的設計,一種是土葬的,一種是火葬的。火葬的需要的地小,做火葬數量就提高了。土葬的,用地面積大一點。具體數字來講,最後要根據客戶的使用情況來定。」

土葬和火葬的數量比例並不受政府的限制。吉斌表示:「都是根據土地大小來做。我們希望兩方面都兼顧。安省做墓園的土地越來越少,火葬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第一個在我們這裡安葬的逝者也是火葬的。他的安葬也給我們感覺,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火葬。有數據顯示,在多倫多,土葬和火葬的比例是一半一半。華人的觀念來看,的確會對土葬很感興趣,因為在中國沒有這樣的機會。」

在中國,不到80歲就不允許在生前購買墓地,而在加拿大沒有任何的限制。甚至國外人士也可以在加拿大落葬。

吉斌稱:「你想買的話,年齡沒有限制要求,也不需要死亡證明書之類的。作為沒有加拿大身分的中國人,想做土葬,一旦手續齊全,我們也可以接受外國人葬在中華紀念園。能爭取到土葬的機會,在中國不太可能。土葬對於華人來說,還是有一些期望的。」

吉斌提及,本地人在選擇土葬或火葬時,除了個人意願,更多還會涉及到家庭條件。「土葬和火葬價格還是有差別的。土葬的費用大概要1萬7,火葬只有大約7千。這個價格連同了買墓地、修好墓碑的價錢。總的來看,我感覺傾向於土葬的比較多,有些沒辦法的也就火葬了。因此,現在來買一塊墓地,基本等於把死後的所有東西都提前安排好了。只是最後還需要再花一個出殯的錢,這個數目是不確定的。多大場地、什麼儀式、來多少人等都會有價格的不同。但下葬的部分可以全部鎖定,不用再準備一分錢,是個不錯的身後安排。」

提供永久的服務

無論是土葬還是火葬,墓地的購買是永久的,而且包含了管理費,無需再額外交錢。吉斌表示:「交給我們買墓地的錢中,折算30%的錢要放到一個管理基金里去,這個基金產生的利息來維護墓園的運作。平均1萬元1個墓地的話,2萬塊墓地就是2億元的銷售額,大概可能有大概7、8千萬元的錢在儲備基金里,產生的利息來維持墓園永久的運作。墓地不用交稅,也沒有物業管理費。這個和中國的墓園經營模式完全不同,不用續費。」

吉斌表示,在加拿大,就安省來講,購買墓地後不用再交任何管理費,也是法律規定必須建立這樣的維護基金模式去經營。「這樣的基金模式很穩健,也不會賠錢,因為不允許做高風險的產品。我們保守的話,可以和銀行去談,大概一年有二點幾的利息。也可以找到基金公司,但一定是非常保守的公司,一年回報率在3%以下。」

維護墓園的工作主要就有剪草、除雪、維修墓碑、清潔動物糞便以及園區的基本維護等工作。大型的墓地有管理的辦公室。吉斌表示中華紀念園的規模,大概5個左右的工人負責維護就夠了。「較好的給工人工資在8至10萬元,一年的維護費用在人工這裡50至100萬元最多。

再有重大的維護、保養。按照之前說的加入有7,000萬元的錢在儲備基金里,回報3%也是大約有200萬元的利息收入。全賣完之後,能夠永遠維持下去。我們墓園的維護和保養不會特別多,大部分以園林綠化為主。」

提及中華紀念園如何處理華人喜歡燒紙的習慣,吉斌表示,會有兩個地方做焚燒。「有冥幣統一燒紙的地方,只要符合消防的規定,政府就會允許。我們還設計了一種全新的用來焚燒的爐子。跟烤肉的爐子很像,只是烤肉的爐子是煤氣的或碳的,這個是透明的。這樣不會對環境產生問題,因為紙在裏面燒。這個爐子是帶輪子的,客人可以在墳前燒這紙,不會產生很多煙。燒紙一定要完全能控制住焚燒程度。消防方面要通過相關部門的檢驗。

中國人的燒紙習俗,都是開放式(open)的燒,有很多灰,也不受控制,紙也易燃。老外其實也燒東西,比如燒木頭。但是他們有鐵網罩住,灰出不去。燒紙也一樣,罩(cover)住,才不會有消防的隱患。」

安葬在加國

儘管華人傳統文化中對於殯葬事宜都比較忌諱,但購買墓地投資的人大有人在。吉斌表示,在kijiji上經常可以看到有轉手墓地的交易。「MLS上基本沒有。墓地轉手的渠道沒有投資房產那麼容易和方便。一般墓園的銷售都是很規範的。今天就賣這一塊,賣完了再開一塊新的地。很多人去了以後,發現好的地都被人挑完了,剩下的可能不喜歡。就等新開。墓園的銷售也很有季節性,一般都是清明、重陽節等,會有大量的開盤銷售。懂的人就把好的位置先買了。就像買古董一樣,賭風水位的話,有的就漲得很厲害。很多人也喜歡做這種投資。畢竟錢不多,不像買個房子,6位數起,還要貸款,還有地稅、管理費等持有成本,賣了還有增值稅。投資墓地沒有什麼額外的成本。賣的時候增值部分不用交稅,因為相當於自用。政府這方面沒有規管,也是它優勢所在的地方。」

目前的大部分華人移民,很多都是沒有到考慮生老病死的年齡。吉斌表示,現階段很多人買墓地都是為父母在買。「很多老人也同意葬在加拿大。我們子女在這裡,不可能經常回國。這裡的墓地不用交管理費,比國內更吸引老人。我見到很多老人是很願意葬在這裡的。他們也會想,如果在國內,30年以後你不給我交錢我這個位置是不是就沒了?在加拿大沒有這個問題,而且還可以土葬。回報又好,所以很多華人非常中意。」

墓地的買賣模式需要通過銷售人員,和地產經紀經手買賣房產非常相似。吉斌表示:「在墓葬銷售里,有兩部分牌照。一個是我們作為墓園經營者,通過安省喪親管理局(Bereavement Authority of Ontario,BAO)獲得經營許可證。RECO(安省房地產理事會)是監管房地產經紀的,也給地產公司和經紀人發牌照。BAO也是同樣的給經營者發牌照,也給銷售人員發許可證書。如果是賣墓地,地產經紀可以銷售但是不能賣廣告。報紙上刊登墓地廣告的銷售人員都是BAO的持牌銷售在做廣告。地產經紀可以做一些推薦。作為墓地的銷售,必須需要持牌。我們已經給十幾個人做了銷售牌照。BAO會要求這些持牌人掛靠在某個墓園。這個是安省的銷售管理方法。」

墓地的轉手,也依賴於這些持牌的銷售人員。「這些sales(銷售人員)有自己的殯葬業網絡,很多買賣都是內部的,exclusive(獨家)的銷售網絡。支付給這些人的費用和賣房子很相似,付個中介費用就可以了。具體的銷售人員和持有者可以談。只要有錢賺就行。但是它的確不像房地產有2.5%或者5%的標準。這個行業獨家的渠道的多一點。通常墓園買家,銷售傭金給的比房地產多一點,因為單價比較小。」

潛在的投資市場

墓地到底是不是一個投資機會?吉斌表示,投資墓地其實不像投資房產。「一般來說,墓地投資的優點是,我們總會用到她,它是個使用性產品。很多人自用,是因為早投資,不給子女添麻煩。很多時候沒有這種身後安排,真到了那一天,才會知道那個成本是很貴的。所有的墓園到那個時候都覺得是好機會來賺錢,因為著急,價格就會貴。家人在那個時候往往也不會再討價還價,所以墓園收多少就是多少,失去了討價還價的機會。生前安排,是投資最重要的亮點。畢竟這個錢早晚都要花。」

相關數據顯示,溫哥華墓地的漲幅已經超過房地產,成為最火熱的投資市場。某墓園在過去30年里瘋狂漲價200倍,一塊人體大小的墓地要價25,000。吉斌分享道,從1999年到現在,中國大城市的墓地價格,漲了80倍。「這是什麼概念呢?中國的房地產從1999年到現在,一線城市漲了20倍。我做過一些調查,尤其是都市的墓園和都市的房地產的比較。在多倫多,或世界各大城市,基本呈現這樣的普遍規律。墓園價格漲幅都是正常房地產的3-4倍。從投資角度來說,墓園的投資回報率遠好於正常的房地產。但是大部分人,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來做這件事的原因,多少會有些顧慮。投資人住的房子才好,這是心理上的東西。但是很多聰明人,或者早期來的移民,他們早就投資了。早期墓地的價格只有一兩千,兩三千,很便宜。現在都過萬了。甚至那些indoor condo(室內屋子大小)的墓地更貴,漲的非常多。5年漲了至少3至4倍,比房子漲得快。」

墓地的購買類似購買房產,是可以分期付款的,但時間段通常較短。吉斌表示:「有的人會想貸款買墓地,因為手頭比較緊的。我們通常只給兩年的分期付款。有的墓園給三年。

幾年前,墓地還比較便宜,大家不考慮分期付款。現在一看上萬了,就想貸款了。很多人是家裡的頂樑柱,突然去世了。家中不是沒有錢,而是正在處理財務。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現錢,因為涉及到其他芳年的費用也很多。這段時間財務比較緊,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會予以分期付款。還有人是真的條件有限,會需要社會和政府的幫助進行喪葬。」

建立移民紀念館

吉斌表示,會在中華紀念園中建立一個移民文化館。「華人移民歷史從1850年開始,第一批從大陸來的華裔,從華工紀念碑,紀念修鐵路1880年來的一大批華人開始,我們希望把這些歷史寫出來。因此我們正在和當地的大學教授合作,成立服務中心,裏面建設移民文化館,會把這些歷史和可以紀念的展品都留下來,給我們的後代去看。雖然孩子會成為加拿大人,但是我們有這個地方讓他們了解祖先是這麼來的,對自己的文化感興趣。移民文化館是中華紀念園的最重要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