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人疑陷裝修騙局有事主損失近20萬

加拿大都市网

7位受害人周一携合约等证据接受本报专访,希望能将骗徒绳之以法。

■ 7位受害人周一攜合約等證據接受本報專訪,希望能將騙徒繩之以法。

圖文:星島日報記者 王學文

本報11月8日刊登《裝修商微信設局騙財 9人中招失款逾3萬》報道以來,引起公眾關注,本報更陸續接到很多讀者投訴,稱疑被同一自稱姓魏裝修商所騙,有事主已支付的裝修金額甚至高達近20萬(詳另文)。這些事主有的是專業項目經理,也有社會經驗豐富的社區人士,有的還有中國警察背景。部分受害人於周一下午向溫市警方集體報警,但未獲立案。多位事主周一與本報記者會面,講述懷疑被騙經過。

提到懷疑被魏姓裝修商所騙的經歷,社區經驗豐富的趙先生(別名紅梅)苦笑稱,因此事被朋友取笑「老貓燒須」。

今年6月趙先生因興建玻璃陽光房,與通過微信群認識的魏簽訂裝修合約,總價5,700元,簽合約時按要求支付50%的首期付款,他原本以支票支付,但被魏拒收,隨後支付現金2,850元,當時魏未提供收據。魏收取現金後就再未露面,趙先生也聯繫不上他。

現金支付首期 未獲發收據

因合同寫明完工時間為45天,待時限一過,趙先生與妻子及一名傳譯員,前往溫市警局報警。但警方未直接立案,而是建議他致電非緊急報案電話,後轉至一位專門調查詐騙案件的警官。趙先生表示,8月27日報案至今,未有進一步消息。

趙先生稱魏是「蓄意詐騙」,魏很有經驗,利用自己老實的外表、低廉的價格令人上當,趙先生希望能將魏「繩之以法、為民除害」。

列治文市民梅先生夫婦,都是工業項目經理,在簽訂工程合約方面可謂頗具經驗。今年3月中旬,因為住宅全面裝修,兩夫婦諮詢多家裝修公司後,因魏看上去「很老實」,且勤於用微信回復妻子關於裝修的問題,與魏簽訂了8.7萬元的裝修合約。

魏當時提出首付50%工程款,但被梅氏夫婦拒絕,在簽約時只支付10%首期款,即8,700元,約定拆卸工程完成後再付第二筆10%款項。但工程尚未完成,魏就以資金周轉不靈為由,提前向梅先生收取第二筆款。梅先生本着盡量為其提供方便的想法,就把另外一筆8,700元給了魏。

曾出示公司營業執照及保險

此外,梅先生與魏簽合約時要求其提供公司營業執照及保險,魏當時皆有提供,並以執照上的公司名與梅先生簽訂合同。梅先生期間請人上門修鍋爐時,發現鍋爐師傅的公司與魏的公司是同一間,但鍋爐師傅卻稱魏跟他們不是一起的。這引起梅先生的懷疑,這證明魏簽訂合約時是冒用其他公司之名,是欺詐行為,而魏的工人這時也向他反映沒有收到魏支付的工錢,令工程一再拖延。梅太太以電郵向魏提出解約,希望可以退回第二筆工程款,但魏一再拖延,儘管後來找工人將拆卸工程完成,但錢並未退回。

另一方面,曾在中國有警察工作背景的溫市居民龐女士表示,她的房子是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因周邊鄰居希望該區域房屋可以重新規劃,不希望她拆掉重建,為找便宜一點的裝修商完成工程,因此通過微信認識了魏。他的報價比其他人低約一半,龐女士於簽合約時,支付了他四分之一的裝修款3,200元,從此魏便消失不見。

她與另外幾位事主皆表示,魏有多個微信號,背後都是他一人操作。

另一事主王女士,今年4月9日與魏簽訂裝修合約,並支付2,000元訂金,魏簽約當天幫王女士把地毯拆除,然後再沒有出現。王女士本以為魏是另一位微信群中的紀姓裝修商,見面時便問魏是不是姓紀?魏則含糊回應,隨後也以紀的名字與王女士簽約,而簽約的裝修公司也是假的。

警稱簽了約屬民事糾紛

幾位事主都提到,在魏拖延工期或拖延退還工程款時,都曾編造同樣理由發消息稱,因駕照被吊銷而不能開車,後因無證駕駛被警察抓去坐牢兩周,手機也被收走,無法與受害人聯絡。魏還恐嚇受害人溫哥華有黑社會,受害人在微信群里指他不講誠信「是會倒霉的」。

數日前接受本報採訪的另一受害人俞先生則表示,「裝修詐騙受害者群」目前已集合了近20名與魏有關的受害人,他們已將其中15名受害人的損失加以統計,金額高達6.49萬元,此外,還有兩名受害人所涉金額分別高達10萬和20萬元。

受害人增至近20個

7位受害人在周一下午,集體致電溫市警局非緊急報案電話,但接線員稱,因受害人皆與魏簽訂了合約,因此屬於民事糾紛,無法立案。

■「裝修詐騙受害者群」目前已統計的15位受害人,損失金額近6.5萬元。

多位事主稱,他們對拿回損失的金錢已不抱希望,但希望能將騙徒繩之以法,不再繼續猖獗作案,令其他無辜市民再上當。